首页 > 文章中心 > 解剖学

解剖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解剖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解剖学范文第1篇

踝前区的应用解剖 蓝顺清,胡兴宇

胸导管壶腹的形态学研究 邹智荣,毕玉顺,刘执玉,周小龙,李贵宝,王伟

前列腺术前注药及改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初探 黄祥,格桑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侵袭转移 刘智敏,王凡

5-羟色胺(5-HT)与胃粘膜损伤和修复关系的研究现状 唐旭,王泽,邓才宝,张苏

肥大细胞的异质性 陈晓宇,贾友苏

体质人类学研究二十年及其启示 胡兴宇,蓝顺清

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一例 邹智荣,陈绍春,李仲铭

随想克隆 孙昭

多媒体技术在组织学教学中应用 陈海英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课堂气氛的创立 董武忠,刘振远

浅析目标教学中的课后补救 胡文礼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板图的应用 刘振远,罗卫民

中专解剖学教学中"双差"生的思考与对策 易前忠,叶常青

临床医学专科起点本科班《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探讨 朱建华,洪永华,李克攻

教育改革浅见 黄启林

护理专业《解剖学》学习成绩的现状与对策 潘玉康,雷秀兵

现代教育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马大军,雍刘军,刘兴国

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的探讨 刘卫华,刘兴国,马大军,米永杰

谈解剖教学中的学生能力培养 易前忠

解剖学有关口区的一些名词概念的探讨 雷秀兵,潘玉康,杨阳

扩展实验教学培养综合能力 王小标

我怎样通过试讲 蒋艳萍

绘图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林达

如何配合"大局解小系统"教学制作示教标本 宋涛,李贵宝

《心血管系统解剖》课件的制作和应用 初国良,黄海,彭映基,汪华侨

结肠巨大囊肿伴先天性阑尾缺如一例 赵亮,董浩,胡乃文,刘执玉,刘立平

“纲(功能)举目(形态)张”——组织学教学方法探讨 彭彬,黄安培

组织学实验考试方法的探讨 李中华

初生牛脊髓神经细胞尼氏体硫堇——伊红染色法 房丽华

家鼠类肾上腺嗜铬细胞简易染色法 李莉

普通墨汁对中、小血管行荧光染色 钟瑞冲,林卡莉

用撕片法显示胎儿小肠壁外纵肌外侧面微血管分布 李银生,汪艳丽

血液涂片Wright染色法的改进 陈大堤

硫堇块染色法显示神经元尼氏体的体会 孙万彬,赵春芳,谷双魁,赵京山

采用犀牛牌双面不锈钢刀片制作石蜡切片 毕彦忠,陈福来,罗英铎

神经纤维快速染色改良法 毕彦忠,金晓明,陈福来,黄琪,罗英铎

影响人胚胎脑组织冷藏因素的研究 张华

潘氏细胞固定和染色法探讨 闫爱华,任知春,任秀花

运动神经末梢显示方法探讨 闫爱华,任秀花,任知春

网织红细胞的显示及体会 任秀花,闫爱华,任知春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铺片技术的改进及运用 潘琳,盛瑞红,彭俊云,周水平

骨磨片封片的探讨 宋林,糜建红

一种显示网状纤维的方法 廖大清,马玉琼,陈思秀

Mallory三色法在小肠染色上的应用 陈思秀,廖大清,马玉琼

制作疏松结缔组织教学铺片的探索 马玉琼,陈思秀,廖大清

石蜡切片H-E染色法的经验和体会 朱丽华,张丽敏,王春燕,孙孝庸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连续切片显示神经核团 陈德英

观察大鼠胚胎心内膜垫发育时的切面选择 肖虹蕾,喻青

铺片在结膜杯状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佘振珏,柯碧莲,周国民

不同组织固定液与巴氏染色法异染性现象 韩亚京

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变化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中的观察 吕丹瑜,杨京京,刘斌

10%福尔马林与中尔马林的比较 张宝元

改良溃变神经纤维镀染方法经验介绍 买鸿宴,杨立元,杨磊,雷季良

湖南侗族耳的活体观测与研究 吴亿中,皮建辉,何培森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刘德明,王文敏,刘曾旭,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和根尖孔解剖及临床意义 张玉,邓德华

以锁骨内侧端最高点为标志行右静脉角部穿刺的应用解剖 孙国刚,刘玉林,聂红艺,屈强

肌性动脉内弹性膜的观察分析 程基焱,刘广益,吴雨岭,先雄兵

MERlIN的分子结构及特性 陈永锋,齐建国,章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龙庭凤,刘广益,郭勇,余鸿

双侧巨输尿管畸形一例 杨朝鲜,曾昭明

干细胞调控机制及体外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何红媛,王萍,夏冬,吴绍华

足内侧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杨开明,徐达传

针刺镇痛及其机理 柯青,王廷华,赵有成

淋巴细胞归巢至肠粘膜组织的分子机理 吴琦,张立平

探索调控人胚分化发育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 欧阳秋明,曾苏,孟珊珊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 侯海龙,陈晓蓉,胡祥友

心肌细胞凋亡与高血压 金迅,靳秋月,何文彤

急性脊髓损伤后aFGF、bFGF的表达 李卫峰,王玮

超声检测妊娠中胎儿的标准化问题 杨太珠,贺延富,罗红,郭文琪,孙昭

谈解剖学教学中的正迁移 吴仲敏

用三种软件编制解剖学电子讲稿的体会 伍家农,张光鹏

解剖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基础解剖学; 临床解剖学; 分期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56-02

解剖课中存在大量内容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中所用不上的,却是临床课学习中所能直接用到的,但我国医学课程安排上,解剖课与临床课时间相隔较远,为了消除这一弊端,我们所有研究人员将重新分化组合医学大专解剖与组胚课,即《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这两门课程,按照由粗到细、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生理认知规律将其分为两期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基础解剖课就可以更有效的为基础医学课做铺垫,临床解剖课更好地为临床课打基础,为了更好的实行改革,我们专门制定了相关大纲,编印了教材,目前也已经实施,初步观察,教学效果好于往届[1]。

1 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老师,让老师从传统的解剖教学模式中尽快转变为拥有临床全方位结合教学能力,是解剖学系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传统的医学院校解剖学的授课理念常为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程序,学生所扮演角色为被动接受知识,对于解剖学这类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同样重要的学科,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2]。面对如今医学院校学科多,各科均学时过少,需在有限课时内完成大量知识学习,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获取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从现实出发,以问题为中心,围绕解决问题而思考,设计课程与病案相结合,声情并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教师的作用从主导支配变为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彻底摆脱从前的一贯式被动接受模式。此改变中的解决问题并不是唯一目的,它可以被当做是一种载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该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达到如何自主学习知识的目标,这样是从主观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较为突出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2 教学实施

将解剖教学一分为二,包括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的基础,是为学生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服务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是医学知识体系中的两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3]。基础解剖学中的大体解剖学内容对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叙述比较扼要、概括,主要是使学员对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连接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一门新课,称之为《基础解剖学》,内容以满足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需要为原则,编排顺序为基本组织、各系统器官大体解剖学概述与重要器官的组织学内容、胚胎学概要[3]。由于基础解剖学在几年专业课程学习中贯穿始终,因此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授课,教学形式以集中式大课堂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同时安排与部分知识相关的解剖学标本实习和组织学切片实习。另外,临床解剖学学习,将原来课程教学中如各器官位置、毗邻和外部结构等的相关具体知识直接从书本中的言语描述和平面图解的形式中分离出来,与原“局部解剖学”内容相融合,编辑成为如今的《临床解剖学》教材。其按中枢神经传导通路、背部、头部、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和下肢编排,与局部解剖学的由浅人深描述不同,临床解剖学的每个部位按骨、关节、骨骼肌、脏器、血管和淋巴结、神经的顺序叙述[4]。教学安排应设置在基础解剖课程之后,临床课开始之前,教学形式选择以小班课为主,着重从眼观实体出发,授课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亲身观察各种模型,加深立体感印象,在条件允许下,安排一系列真人标本解剖供学生学习。解剖学和临床各科系知识关系均较密切,手术视野下所看到的人体结构和尸体解剖中所见到的的人体结构差距很大。在标本上进行的各种穿刺术操作,只有在临床真实进行时才可以真切了解其含义,这就是临床老师所说的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理念,仅在实验室是无法完全掌握并运用到临床的[5]。

3 教材的重新编写和使用

由临床和基础的老师一起完成制定教学计划。授课老师按照教学计划规定进行编写教案、讲义并备课。课前发给同学讲义在课后预习,另外编写考核题目和标准。教学效果评估包括两部分,分别为课后主观评估和考核成绩的客观评估。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共同使用《临床解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所侧重,在《临床解剖学》的基础上增加《断层解剖学》内容,形成《X线应用解剖学》,与《基础解剖学》共同组成该项教学改革的配套教材[6]。对教学理念和教学安排进行一定调整改变,促进和国外一流医学院校交流,把多样化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贯彻进我们解剖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增加了一系列辅助教学内容,不仅巩固了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内容、强调了所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加强了学生对解剖学学习的兴趣性以及主动性,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观念[7]。与此同时,初步建立和培训了一支由解剖学教师、临床教师和医学生组成的教学团队,为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学的进一步整合创造了条件。

4 教学成果

首先学习基础解剖学,对学员学习各系统的整体概貌具有一定的帮助,并可以在脑海中构成动态记忆,再串联各组织器官微细结构知识,可以成为其他基础课程坚实基础,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良好契机。在接下来的学期再学习临床解剖学课程,则是对人体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和形态结构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学习。这样渐进有序的进行授课,可以更为有效的为临床课程加深该具备的解剖知识。这样的解剖学教学更加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在近些年的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教学中,临床课教员和其他医学基础课教员未反映解剖学知识不够用或不如以前传统教学方式学得扎实。

5 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虽然实行分期学习,但从总体内容上来看实为一门课程,因此在临床解剖学开课前,应布置学员复习基础解剖学中的大体解剖学内容,特别是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消化管、呼吸道、血管、跨部位的周围神经等的连接关系,以使学员在临床解剖学学习中与基础解剖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人体结构知识体系[8]。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缺少参照模板,两部分内容如何统筹不易兼顾,临床解剖学各部位内容的分割也不易掌握分寸,今后应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使内容安排更加合理、学员更加容易接受[9-10]。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授课更具有吸引性,并同时继续优化课程体系,使内容安排更加合理、学员更加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樊宇兵,邓淑凤.实行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2,13(9):89-90.

[2]卫军,应大君,李振强,等.临床医学本科解剖学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3,11(2):43-44.

[3]方马荣,苏焕兴.人体解剖学的“大局解”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7(1):33-34.

[4]张志英,张传森,纪荣明,等.《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体系的建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19):77-78.

[5]张传森,姜宗来,纪荣明.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2,19(11):69-71.

[6]钟世镇.临床解剖学是外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15(17):123-124.

[7]吴洪海,龚卫娟,傅 奕,等.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14(12):87-89.

[8] Caren M,Stalburg, Tamara A,et al.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in women.s health integrating 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s:Clinical anatomy and women's health[J].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2,187(31):S49-S52.

[9]周劲松,宋天保.美国私立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概况及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292-293.

解剖学范文第3篇

【摘要】  为了激发学生的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某校对医学五年制解剖学实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作出较系统的改革。

【关键词】 改革 实验考核 互动教学 教学效果

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的形态学科,在其教学活动中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实验课教学在其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对医学生今后的临床课程及其它基础课程的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剖学的教学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等等,尤以实验教学为甚。如何使解剖学教学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是广大解剖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任。为探索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五年制医学本科班的解剖学实验教学作出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调整教学课时分布

解剖学教学活动分为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解剖学实验课又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系统解剖实验课,另一部分为局部解剖学实验课。

系统解剖课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其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实验课分批分组在解剖学小实验室完成(每批约120多人,每批分6组,每组约21人)。系统解剖学课传统的课时安排为:理论课/实验课=2:1(总学时为120学时)。为适应解剖学教学新形式和新教材(全国统编、人卫出版社出版的五年制系统解剖学最新版),学校将系统解剖学教学活动的课时调整为:理论课/实验课=56/66(总学时为126学时)。通过总课时的调整,加大实验课时的比例,利用课余时间开辟尸体解剖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强化理论知识。

局部解剖学课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其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实验课分批分组在解剖学小实验室完成(每批约110多人,每批分6组,每组约18人)。由于尸体来源紧张,理想的局解实验课教学模式(课堂尸体解剖)难以实施,参照兄弟院校,我校传统的局解教学活动安排为:理论课/实验课=3:1(总学时为80学时),实验课以解剖操作录像、课堂游离标本及陈列标本观察为主。从历年局解考试成绩、课堂标本考查和学生教学反馈意见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高等医学教育对解剖学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寓于教授解剖学知识活动之中。为此,自2000年以来,我校对局解教学作出调整:增加实验课的比例,理论课/实验课=2:1(总学时为54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开辟开放性实验,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尸体解剖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解剖学是一门医学科学的入门的专业基础课,据统计,医学临床课程的专业名词有80%源自解剖学。人体结构复杂、形态多样,因此,在学习解剖课程的过程中,须学习、掌握的新的医学专业名词较多,甚至多达每堂课(2学时)200多个,记忆的内容教多,学习的任务非常繁重。解剖学的教授非常依赖实验课的教学环节,而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要求学生先预习,熟悉实验内容的相关理论知识,进入实验室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标本进行观察,以便更好的帮助及深化记忆理解,课后再复习回忆,以期巩固实习效果。然而,医学生学习负担重、科目多,真正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较少;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或心态浮躁,易受外界社会因素影响,难于静下心来学习,因此预习和复习便成为空谈,仅是考前突击复习一下,结果考核成绩及学习效果均不理想,而学生则反映解剖难学、难懂。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形成一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合理应用教师的主导性的"互动实验教学"方式。具体为前一次实验课教师提出下一次实验课的内容、目的和要求,学生分组预先预习,确定实验重点观察内容,设计实验操作规程;实验课堂上学生分组(每小组4~5人)讲述标本,操作解剖尸体(小组成员相互补充),小组间相互探讨、交流;教师指导检查,结合临床应用知识或予知识点于解剖歌诀、故事进行小结。自2002年实施上述教学方式以来,总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普遍提高,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

3 更新教学手段

作为医学基础学科的人体解剖学,其研究对象是人体,而人体结构复杂、形态独特而非简单的几何形状。实验教学在解剖学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形态结构;各器官、结构及组织的位置、毗邻、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身体各部由浅入深的层次。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主要是"挂图、模型、录像加标本",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已由电动模型发展到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甚至是人体断层计算机三维重组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的解剖学的教学需要,为提高教学效率,我校在原来的基础上不但丰富教学手段。如教师在讲解陈列标本(装在密封的有机玻璃缸中)时,不能直观指示标本的有效部位,往往出现教师拿着标本缸示教一通,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我们给教师配备了激光教鞭后,利用激光的穿透性和有颜色的特点,教师可利用激光教鞭直观的指示标本的结构和有效部位,学生一眼就明白。在学习脑干内部结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时,学生普遍反映难懂。由于脑干标本小、结构成份特殊,很难做成显示内部结构的实物标本;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比较特殊,不可能做成实物标本;我们购进脑干内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的电动模型,使用后,学生乐于接受,反馈的效果较好。

4 改革考核方式,客观平定学生素质

解剖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形态学科,传统的单靠一张考卷已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建立了新的考核方式:①增加解剖学考核中实验考核分的比值(系解实验考核分占总评的30%;局解实验考核分占总评的40%);②增加实物标本考核(分期中和期末实物标本考核,各占实验考核总分的30%);③开设课堂讨论、提问及操作的考核(占实验考核总分的40%)。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兴促学,以趣促思(思考问题),以思促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明显地提高了教育效率。

通过对医学五年制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我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实验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小贞.解剖教学改革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375~376.

2 袁玉林.临床医学五年制解剖学实验课的改革与实践.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173~174.

3 陆国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40;51.

解剖学范文第4篇

1.1学生人数多

高校中学生数量较多,导致班级数量也相对较多,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设备和实验材料数量有限,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例如,笔者在学习《解剖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设备比较落后,上实验课时,教学视频比较模糊,很难辨别清楚视频中教师在实体讲解时所指的位置。这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厌学、上课打瞌睡等情况。

1.2《解剖学》教材落后

现有的《解剖学》教材比较落后,已经不适合新环境下对解剖学提出的要求,而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教材在内容和编制上极为落后。近几年,新出现的生物解剖学知识并没有被融入教材中,同时,教材的编制不清晰,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顺序设计,导致学生在学习《解剖学》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抑制了他们学习解剖学的热情。

1.3教学条件简陋

我国大部分高校历史悠久,教学设施比较简单,并且其技术含量过低,很多新型教学媒体设备短缺,实验室建设也过于单一。这样,就必然会导致教学资源短缺,教学形式单一,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解剖学》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来说较为难懂、难记的学科,如果教学内容不够精彩,教学设备不充足,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偏低,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2开发并完善《解剖学》实验室教学资源

2.1制作并更新大体标本

《解剖学》实验室内的实验标本对实验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标本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医学院必须积极制作大体标本,根据教学方向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标本。为了帮助学生清晰地辨别毗邻器官的位置及其形状、特性,医学院还可以制作能够显示器官位置和形态特征的标本,并及时替换被损坏或结构不全的标本。在新环境中,《解剖学》标本资源越来越丰富,并且标本质量也越来越高。医学院可以根据所需购置部分塑化标本,比如肝、肾、肺、胃、带血管骨等器官,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解剖学》过程中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心中形成《解剖学》知识网络。

2.2建立新展标本实验室

《断层解剖学》在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使用价值。因此,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开设《断层解剖学》课程。《断层解剖学》课程与断层标本紧密相连。为了教学需要,医学院应该购置完整的断层系列标本,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四肢等人体重要的矢状断层、横断层和冠状断层等标本,并为这些断层标本设置陈列橱,以供学生实验时使用。

2.3改良、更新教学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研发出了新的教学设备。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学院应该积极购置数码媒体设备,比如数码相机、扫描仪、投影仪等,并及时改良原有的教学设备。例如,将实验室中的显微镜与电脑相连,这样就可以将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投影到电脑屏幕上和多媒体屏幕上,既清晰又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展示效果和教学质量。

随着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知识体系不断更新,为了适应新环境,必须定时修改《解剖学》教材中的内容,加入新增内容,并改正出现错误的知识。同时,结合新环境下不断转变的教学模式,合理调整《解剖学》教材的内容,为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配置图画,并标明每一处的名称,从而逐步优化教材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3《解剖学》教学资源开发方法

3.1科学利用多媒体资源

在《解剖学》教学中,因为CAI课件具有声文并茂、信息资源丰富、展示容易和讲解与录像并举等优点,所以,它非常适用于解剖学教学中。利用网络搜集大量的《解剖学》图片和课件、视频录像制作课件,并将其通过投影仪再展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医学院还可以建立《解剖学》数据库,将这些资源分类保存,以供日后随取随用。

3.2建立实训平台

学生通过实验初步解剖一些动物,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回想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实践结果展现理论教学成果。

4结束语

解剖学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的建设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影像设备越来越先进,影像诊断学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人体断层解剖学知识,从而使断层解剖学成为医学生继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后的又一门人体解剖学课程。我校于2001年对影像学专业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并不断的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工作,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1.教师应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

断层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种方位断面上器官和结构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形态科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同时对每个断层的器官结构位置毗邻关系以及各个断层间的变化都应了如指掌。因此,我们先后选送中青年教师全脱产到山东大学医学院及其举办的断层解剖学学习班学习,以丰富教师的解剖学知识。

2.教师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标本让学生观察,所以教师应该具备熟练的标本的制作技术,如分离脑、肺、肝等主要器官的断层标本制作技术。熟悉断层标本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的磨损情况,标本的变异情况等,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指明。

3.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临床知识

一个合格的断层解剖学教师,不仅要知道解剖学知识,教授尸体断层解剖知识,更应该了解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包括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特点及进展,能熟练讲授dsa、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的器官结构。因此,我们进医院影像科学习正常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同时了解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讲授时能使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建立以疑难问题为中心,学生自行观察在体器官、断层标本、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并对照ct、mri图像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1] 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1.设立“疑难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准备

在实验前给学生出几道能概括实验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学生通过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树立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实验课要让学生观察在体标本,反复在大体上模拟做断层,再结合断层标本让其知道断层标本上结构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会出现;最后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进行比对。让学生明白学习断层解剖学不能光知道一个器官的整体,也不能光从断层到断层,而应该让学生建立起“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3.断层标本与影像图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断层解剖教学过程中,实物标本的观察和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是重要的内容。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观察每个器官的立体结构及平面结构,再通过ct及mri图像一一进行比对。这样从大体标本到断层标本,从断层标本到ct及mri图像,反复进行观察。从而达到记忆ct及mri图像及断层标本上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习影象诊断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实验条件和教学设备

1.模型、挂图、标本及ct、mri图片

实验室内必须具备足够数量及较高质量的教学标本,这是完成一次实验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我们根据教学计划提供和断层解剖学相关的局部解剖标本和盒装的系统化的断层标本及临床正常的ct、mri图片。同时准备相当数量的模型和挂图,因为有些结构不能在标本上直接观察,必须借助模型或挂图来显示。

2.标本陈列室

标本陈列室是解剖学科乃至一所学校的窗口,陈列的标本是解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建立了大体(系统解剖、局部解剖)陈列室和断层解剖陈列室两间。尤其在断层陈列室内陈列四套全身各个部位的横断层、冠状断层及矢状断层的标本,在每个标本旁边摆放该标本拍照放大过的教学照片(35cm*40cm),并对照片上的结构进行标注。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的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教学效果及评价

为了检验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力争做到公正、合理,具体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平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脑、肺、肝脏的离体器官的断层标本的制作。②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学生把上课观察到的主要的断层结构进行绘画。通过绘画有助于对结构的毗邻关系加深记忆。③标本考试:标本考试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和客观依据。通过标本考试能调动学生观察标本的积极性,对断层解剖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促进的作用。

解剖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解剖学;人文教育;大体老师

当前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是医疗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难题,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医学院校只顾及学生的技术培训,而忽视对医学人才的品德教育的现象却是可能存在的,因此,从基础做起,教师加强对医学人才的品德教育成为在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人文教育融入解剖学教学方法

(一)上好第一课

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课程就是解剖学,从此开始认识医学、了解医学、掌握医学。因此解剖学不仅是所有医学课的基础和奠基石,也是开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第一堂课。在绪论课上,立志教育、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要教导学生立志作一个白求恩式的白衣战士。而要做到这点,不仅要对技术精益求精,更要有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个掌握了精湛的技术而不具备医德的人,比没有技术的人更可怕。要做一个“良医”,必须德才兼备,正确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必备条件。

(二)把人文思想渗入解剖学实验课

1 感恩教育

解剖学的教具――尸体标本是不能人为的生产和购买的。在大多情况下,是遗体捐献。试想捐献者要具有怎样的一颗博大的爱心,才能将自己的遗体贡献出来,供给医学生解剖、学习!如果不教育学生懂得这点,懂得奉献和感恩,而带着一颗麻木的、功利的心学习人体结构,又怎能拥有一颗仁爱的救助患者的心?因此我们教育学生――躺在解剖台上的不是一具被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而是你们的老师,在死后用自己最后的爱给你们提供学习机会,教育你们成才的“大体老师”!带着尊重,带着感恩进行学习,还有哪一个学生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被净化了心灵的学子必定拥有一颗仁爱的救护之心。

2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上实验课衣帽整齐,穿白大褂,不准穿拖鞋、女同学不许化妆。当“大体老师”被平放在解剖台上,全体学生起立,整齐地肃然而立,此时由一名同学在音乐中充满感情地朗诵:我们虽然不知道您的姓名,但知道,您也曾经是他人的亲人、朋友和爱人,也曾经有一颓鲜活而充盈着爱意的心。如今,您没有了生命,但您有了另一种身份:老师――我们的大体良师。如今,您没有了语言,没有了表情,但你以你的血肉之躯,给我们最生动的讲解。因为您的奉献,我们得以学习人体的复杂构造,领略生命的精致之美。此刻,您生前对他人的爱仍然在延续,汇入生命循环的不息洪流……礼毕,同学们献上鲜花,鞠躬,心中默念感谢,开始实验课。经过了爱的洗礼,同学们超越了内心的恐惧。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充满了对奉献身体的“大体良师”的感激,对人的尊重。

3 课堂要求

将每小组同学分为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查阅文献者等,每次实验课轮换,保证每个人对每种工作都有接触。遇到问题集体协商解决,教育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团结一致。解剖“大体老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犹如在亲人身上做手术,要轻拿轻放、耐心、仔细、谨慎。决对不允许出现乱切乱划。不按操作步骤进行的现象。从而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利用这来之不易的标本,努力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树立崇高的医德奠定基础。每次实验课结束,将解剖过的标本复位,盖好皮肤,拉好标本袋,小心地将“大体老师”放回冷藏柜。

4 课后要求

分小组和“大体老师”的家属联系,在取得许可后上门拜访,一是为了表示感谢,看看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够帮助;二是了解“大体老师”的生平,是什么样的心胸和阅历能使一个人如此有爱心。通过分享他们生前的点点滴滴,让同学们的心灵再次洗礼,情感升华。将心得写下来作为作业,优秀感人的文章张贴在实验室的走廊。通过这些功课,将“人文思想”充分贯穿到基础医学课程,自然而有效的结合,培养学生感恩、奉献等传统的美德。

二、人文教育融入解剖学教学的重要性

医患关系的紧张,庸医的不负责任,都多少和学校只考虑知识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密切相关。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都以自我为中心,功利的思想、德育教育的缺失是从小的一种积累,而大学又往往忽视了这项教育。如何用一种相对简单地、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将德育融入基础医学教育,既是解剖学教师的责任,又是教师对医学的贡献。对尸体的感恩的态度和解剖过程的严肃,可以给学生灌注一种庄重、严肃、感恩和尊敬的思想。通过这一气氛的熏陶,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内心发出勤奋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的决心。尊重自己、敬重他人,有利于净化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思想对医术的提高,对人的品德修养都有促进作用。利于形成对生命的尊敬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总之,解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和智育的统一,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培养医学生的生命情感和人文情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遗体捐献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秀卿,浅谈寓素质教育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之中[J]解剖学研究,2007,(4)

[2]蒋葵小议解剖学的素质教育[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

[3]杜斌,李英,范红斌,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5)

[4]程莹,刘少雪,刘念才我国何时能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5]张乐平,李东方,雷长海等,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信息素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

[6]郝德永,人的存在方式与教育的乌托邦品质[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7]李宏伟浅谈解剖学的素质教育[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3,(1)

[8]戚晓红,张民英,田书平等,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02,(1)

解剖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0-02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阐述尸体或器官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对应的影像图的一门科学,是影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是连接医学影像基础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科,为医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等打下坚实的断面解剖学基础。我校于2008年开设了此门课程,为了使此门课程设置更为合理,教学方法更趋完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我们对6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与同行进行交流。

1.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初创的新兴学科,目前各医学院校对这门课程的设置尚无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组织本校有关专家和临床影像科室专家,针对高职高专影像专业的特点,结合本校的现有条件和具体情况制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

1.1突出“校院结合”教学模式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因此我们邀请本校附属医院的影像科老师讲授此门课程,因为此类老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本学科与临床影像知识结合点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阅片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大纲以“校院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扎实的断面解剖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影像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科学策划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教务处教学安排,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共有102总学时,每周6学时,理论课68学时,实训课34学时。使用王振宇等主编《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为教材。具体安排如下:绪论2学时,头部30学时,耳及颈部12学时,胸部20学时、腹部20学时、盆部及会阴10学时,脊柱4学时,四肢4学时。头部要求掌握大脑的系统解剖学知识,头部水平断面各个层面各器官正常结构形态和位置和头部冠状断面解剖,了解头部正常矢状断面。头部的内容相对复杂,与临床应用十分紧密,实用性强,难度又较大。所以,我们先对脑的系统解剖进行复习巩固,再学习局部解剖,然后逐层讲授头部的水平断面、冠状断面、矢状断面,着重强调与影像诊断学有十分关联的各断面的关键结构,实训课利用颅骨、脑、脑血管、脑池脑室的局解标本、模型及完整的各断面标本及对应的正常影像图片让学生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立体思维的习惯,彻底掌握脑的常用断面知识。在胸、腹、盆部断面解剖教学中,胸腔重点介绍纵膈的毗邻、位置,再逐层观察胸部的水平断面、冠状断面、矢状断面,肺段在水平断面的划分是我们的重点内容。腹部和盆腔重点介绍的脏器结构有:肝、肝外胆道、胰腺、脾肾脏、肾上腺、腹部大血管、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和直肠等。以这些结构为中心讲授其在不同断面的形态、位置、大小、毗邻,以及在连续断面中的变化规律和在最佳显示断面中的特征。四肢的断面解剖内容中以关节为重点。在上述内容讲解中我们都补充有相应的CT和MRI图片让学生对比学习,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的特点,是以图像为主的教学。在理论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实物照片和影像图片,计算机多媒体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适合形态学的教学,又不受教学学时的限制。为此,我们结合教材制作了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课后,我们把多媒体课件放到校园网上,学生可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上网查阅复习,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改革教学模式

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局部解剖学在这两门学科中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人体断面解剖学的教学模式是“系统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这两门课分别在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在这个教学模式中缺乏了系统解剖学和断面解剖学之间的纽带――局部解剖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学效果不理想[2]。我们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影像解剖学”。系统解剖学还是安排在第一学期学习,第二学期局部解剖学和断面解剖学同时学习,即在讲述每一部分时,先讲述局部解剖学,然后讲述断面解剖学。在上实训课时,也是按照先实习系统解剖学及局部解剖学,然后实习断面解剖学,同时穿插影像解剖学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既复习和巩固了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也可以很好学习和掌握断面解剖学的内容,并为以后进入临床打下影像学基础。这种模式的转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的理解,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断面实物标本和影像图片相结合

尸体断面解剖实物标本和活体影像断层图片,二者均系通过用人体断层解剖的方法来观察和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二者既联系紧密又不完全相同,尸体断面解剖标本所显示的人体结构是静态的、二维的,而影像断层解剖是活体的、动态的,其图像是人体某一局部层面内所有结构影像的叠加,是三维的。所以,即便是同一相应层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3]。然而,尸体断面解剖是学习影像断层解剖的形态基础,后者则是临床影像诊断和介入反射治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断面解剖实物标本和CT及MRI影像断层图片进行对照观察,是学习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断面实物标本的仔细观察,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再应用清晰、典型的CT及MRI影像图片进行影像断层解剖讲解,使学生将学习尸体断面解剖与影像断层解剖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断面实物标本及影像图片中所显示的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断面解剖知识逐渐过渡到临床影像断层解剖认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5.培养学生绘图法

作为形态学科的一门课程,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时,对各种断面实物标本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辨认不同断面的形态结构,掌握其特征性结构及其相邻断面之特点[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绘出各相应断面结构的简图,达到为绘图而观察,在绘图中巩固记忆的效果。此方法使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6.实验室设施要设备齐全

实验室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训课的教学效果[2]。近几年,我们学校不断改进实验室的配备,目前实验室除了拥有系统解剖学的挂图、标本和模型以外,还配备了人体各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脊柱和四肢)的局部解剖学挂图和标本,以及成套的断层解剖学标本和模型(包括横断层、冠状层和矢状层)。同时,为了进一步将断层解剖学的理论和临床相结合,实验室还从临床搜集各种胶片(包括X线、CT胶片、MRI胶片),并在相应的章节进行应用,这种临床胶片的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标本及附属医院影像资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7.改革考试模式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是影像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为形态学的范畴,其知识重点在人体形态结构的识别上。传统的考试模式中多为名词解释、选择题和问答题为主的考试模式。我们考核实行综合考评,日常考勤(10%)、标本考核(20%)、实训报告(10%)、理论考试(60%),理论考试主要考核人体断面及影像解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中的客观指标、关键点等;标本考核,采用随机抽题考核的方式进行辨认正常人体断面结构或CT和MRI片影像解剖名称;每一次的实训课后,布置的相关的实训报告,主要对学生进行绘图和填图的训练。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力争让学生理解深刻,运用灵活,触类旁通,成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优秀人才。但毕竟它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建设和完善它,使它能更好地服务我校广大医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友坪.医学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9(8):151-153.

[2]陈巧格.高职高专医学影像学技术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6(23):743-744.

解剖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对医学生今后的临床课程及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名青年教师要上好这门课程,需从多方面进行学习和努力。

一、 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理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不适

医学生入校后要学习人体解剖学,理论学习只是看到书本上的文字图片,图片对学生心理上的冲击远远不及实验课上实物标本,对于骨标本来说学生也许还能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对于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标本是经过防腐液体处理过的湿标本,要学生除对这些标本的恐惧外还有刺激气味,实验课教师在观察标本之前要给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安慰,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一旦出现呕吐、晕厥的情况,实验课教师要做好应急处理。

二、 利用实验课与学生多交流沟通

实验课上老师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只有抓住这些机会,分析同学反馈回来的信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课教学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要本着平等的原则,强调民主、友爱和相互尊重。对于性格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与学生交流的方法。通过课堂提问既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也会经常向教师请教一些操作中见到的变异结构,或者不能确认的结构等问题,这时候教师要细心、耐心地给予解答。这样,教师才能逐渐在学生心中形成权威而和蔼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应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使实验内容更丰富、更直观

解剖教学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血供及神经支配等。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有:挂图、模型、标本及录像。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解剖教学中。为提高实验效果,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录像及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讲解。针对学生普遍反映解剖学内容多、难学、难记这一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其次,教师要预先布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实验课时不手忙脚乱[1]。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实验内容设计上是否合理,教材理解是否透彻,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验效果。为此,教师还应备好课,准备好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挂图、录像、陈列标本及尸体,使实验内容更丰富更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印象,强化学生记忆,实验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 加强指导示范,激发学习兴趣

解剖实验课以操作为主,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与学生对解剖知识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是学生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由于缺乏对医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和相应的学习方法,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内容繁琐、解剖操作复杂。随着课程的学习,先前的好奇逐渐被枯燥乏味所取代,相当一部分同学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活跃学习气氛、不断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观察实物标本时,结合活体触摸的形式加强记忆,通过触摸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观察骨学标本时,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触摸体表标志,如胸骨角和心尖搏动点的位置。经过形象展示,化深奥为通俗,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联系生活,使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如把内耳迷路的构造比喻为一列火车停在一个封闭的隧道内,山即是颞骨,山洞隧道相当于骨迷路,火车相当于膜迷路。总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解剖学效果的关键。我们要注重采取多种手段来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合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五、实验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标本

实验课教师要认真提前观察标本,并且熟悉每一个标本的结构特点,即使是相同部位的标本也要认真查看,因为常有变异的标本,教师要总结这些变异标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待学生看到标本的时候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辨认,然后作总结,这样更利于学生对标本的掌握[2]。青年教师应当善于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3]。

总之,实验课在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解剖实验课的效率高低是学生能否掌握好解剖知识的关键。教师应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容易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办法,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云庆,王亚云,李金莲。人体解剖学“一条龙”教学的方法和体会[J].解剖学杂志,2008,31(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