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敬畏文化论文

敬畏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制度敬畏文化形成资本夯实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充分信息披露是公司外部治理制度底线;规范的内部治理和内控体系是公司制度建设的战略任务;制度的执行力最为关键;公司掌门人的表现与态度是培植制度威慑力的首要决定因素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民企制度的失灵与残缺比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的短缺更具杀伤力、现实的分析“原罪”问题在较长时间还是民企难以回避和解开的“结”、民企经营者有两种不恰当的心理预期、规范公司内部治理、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制度能不能执行,这是最关键的、一旦有谁触犯制度肯定付出极高的违规代价、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掌门人需要扮演不同角色、制度的执行力、对公司制度的敬畏首先依赖公司掌门人对法制、制度的表率作用等,具体请详见。

中国民营企业类似的违规个案很多,除去违反法律的案例,还有一些是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灵而招致败局的情形。这说明民企制度的失灵与残缺比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的短缺更具杀伤力。严格制度约束、规范的财务行为、充分的信息披露、照章纳税、健全的内控乃企业长期发展之根本。

一、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充分信息披露是公司外部治理制度底线

首先,且不说在理论上如何展开是否存在“原罪”的争论,但现实的分析“原罪”问题在较长时间还是民企难以回避和解开的“结”。比如案例二中周伟彬的两套账发生在1998年4月~2001年7月间,法律上的处罚是在2006年,追溯时间跨度将近10年。第二,民营企业始终面临着比国有企业更加苛刻、严峻的法律制约。以境内A股上市公司为例,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虚假信息披露、不合理的关联交易、乱担保等案例屡禁不止,其中既有国企上市公司也有民营上市公司,但对后者严肃处理或追究法律责任的更多。第三,对于企业的经营亏损、资金链断裂等盈利预期和流动性风险,股东可能实施“用脚投票”或实施“用手投票”让经营者“下课”,但股东们不能启动法律程序将经营者变成被告,送进牢房。史玉柱的巨人网络和周伟彬的遭遇,并不是因为很差的财务绩效所致,而是因为违反了法律。第四,企业比较容易应对、化解财务亏损和人才流失这些“硬伤”风险,但对违法违规这类“软伤”风险就难以承载、无法化解了。如果金龙油墨化工有限公司是在经营上亏损1500多万元,对于数亿元身家的周伟彬来说,承担和消化这类“硬伤”没有任何问题;但偷逃税款1500多万元,就变成了违法犯罪,这种“软伤”对公司、经营者造成的破坏就会相当严重。

对于违法违规问题,民企经营者有两种不恰当的心理预期:一是不少人总是强调“我过去就是这样过来的”。的确,不同程度的账目不清、两套账、小金库、行贿、偷漏税等曾伴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出生和成长。二是法不责众或从众心理。诸如“现在大家都这样”、“有几个公司没两本账的”、“现在这个社会不行贿、不打点谁能办成事”。这些说法,凸显一些民企对于国家的法制和政策规定还抱有侥幸心理,总是对“利用政策寻租”、“打球”的事情乐此不疲。不可否认打制度上、政策上的球会有“政策收益”,但其机会成本也是很高的,而且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完善,即使有些企业目前还没有踩上“地雷”,但不可能永远是幸运的。

二、规范的内部治理和内控体系是公司制度建设的战略任务

从外部治理来看,企业只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的义务,但聚焦内部治理与内控体系等制度问题,却有“建设”与“遵守”双重任务。

(一)规范公司内部治理

全文阅读

制度敬畏文化形成和制度资本夯实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充分信息披露是公司外部治理制度底线;规范的内部治理和内控体系是公司制度建设的战略任务;制度的执行力最为关键;公司掌门人的表现与态度是培植制度威慑力的首要决定因素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国民营企业类似的违规个案很多、现实的分析“原罪”问题在较长时间还是民企难以回避和解开的“结”、民企经营者有两种不恰当的心理预期、规范公司内部治理、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建设的目标、制度实施中的偏离甚至失灵、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掌门人需要扮演不同角色、制度的执行力、对公司制度的敬畏首先依赖公司掌门人对法制、制度的表率作用等,具体请详见。

企业的设立和持续运营需要资金、人力资源,更需要健全的企业制度来支撑。有专家提出企业资本包含“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和制度资本”三大要素,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属于企业“硬实力”,制度资本属于企业“软实力”。制度资本这类软实力不仅能给财务资本、人力资本运营保驾护航,而且能直接产生财务上的效益。遗憾的是,一些民企因制度资本的投入与维护、制度遵守上的疏忽或失误,降低了公司价值,并引发了财务危机和法律诉讼。先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巨人网络遭投资者集体。史玉柱的巨人网络(GA.NYSE)自2007年11月1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后股价走势疲软,11月19日巨人网络在收盘后了2007年第三季度财报。受财报不理想的影响,20日开盘后股价由前一日的14.88美元跌至11.1美元。更难堪的是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代表投资者展开集体诉讼,称巨人网络在10月31日前后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上市申请书和招股说明书中,未披露其主打游戏《征途Online》在2007年第三季度(截至9月30日)的两个重要运营数据(“同时在线玩家人数”和“最高同时在线玩家人数”)均出现下滑的事实,原告认为这种行为违反了《美国证券法》,将代表投资者要求被告赔偿损失。而在这次巨人网络“数据门”事件之前,在海外的其他中国概念股遭遇集体诉讼的事例已屡见不鲜,比如空中网、中华网、网易、中国人寿、中航油等先后被告上法庭。从诉讼内容看,代表投资者的律师事务所对中国公司的指控主要集中在弄虚作假和隐瞒情况,而这种把柄主要存在于招股说明书中。

案例二:富豪偷税千万。周伟彬,从骑单车贩卖油漆,到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广东十大杰出民营企业家。2001年获福布斯中国内地财富榜76名,2006胡润百富榜仍以8亿元人民币身价名列第438位。2006年11月,周伟彬被佛山市国税稽查分局扣留,随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5个月后,佛山市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佛山市三水法院认定金龙油墨化工有限公司、周伟彬等在1998年4月~2001年7月间,通过专设内外两套财务账的方法,隐瞒销售收入8981多万元,少缴增值税1520多万元。2007年9月,法院一审判处周伟彬有期徒刑3年6个月,金龙油墨化工有限公司犯偷税罪,判处罚金1530万元。尔后,周提起上诉,佛山市中院维持原法院的“认定事实”,但量刑有了些许变化—判处周伟彬3年有期徒刑,缓刑4年。

中国民营企业类似的违规个案很多,除去违反法律的案例,还有一些是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灵而招致败局的情形。这说明民企制度的失灵与残缺比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的短缺更具杀伤力。严格制度约束、规范的财务行为、充分的信息披露、照章纳税、健全的内控乃企业长期发展之根本。

一、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充分信息披露是公司外部治理制度底线

首先,且不说在理论上如何展开是否存在“原罪”的争论,但现实的分析“原罪”问题在较长时间还是民企难以回避和解开的“结”。比如案例二中周伟彬的两套账发生在1998年4月~2001年7月间,法律上的处罚是在2006年,追溯时间跨度将近10年。第二,民营企业始终面临着比国有企业更加苛刻、严峻的法律制约。以境内A股上市公司为例,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虚假信息披露、不合理的关联交易、乱担保等案例屡禁不止,其中既有国企上市公司也有民营上市公司,但对后者严肃处理或追究法律责任的更多。第三,对于企业的经营亏损、资金链断裂等盈利预期和流动性风险,股东可能实施“用脚投票”或实施“用手投票”让经营者“下课”,但股东们不能启动法律程序将经营者变成被告,送进牢房。史玉柱的巨人网络和周伟彬的遭遇,并不是因为很差的财务绩效所致,而是因为违反了法律。第四,企业比较容易应对、化解财务亏损和人才流失这些“硬伤”风险,但对违法违规这类“软伤”风险就难以承载、无法化解了。如果金龙油墨化工有限公司是在经营上亏损1500多万元,对于数亿元身家的周伟彬来说,承担和消化这类“硬伤”没有任何问题;但偷逃税款1500多万元,就变成了违法犯罪,这种“软伤”对公司、经营者造成的破坏就会相当严重。

对于违法违规问题,民企经营者有两种不恰当的心理预期:一是不少人总是强调“我过去就是这样过来的”。的确,不同程度的账目不清、两套账、小金库、行贿、偷漏税等曾伴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出生和成长。二是法不责众或从众心理。诸如“现在大家都这样”、“有几个公司没两本账的”、“现在这个社会不行贿、不打点谁能办成事”。这些说法,凸显一些民企对于国家的法制和政策规定还抱有侥幸心理,总是对“利用政策寻租”、“打球”的事情乐此不疲。不可否认打制度上、政策上的球会有“政策收益”,但其机会成本也是很高的,而且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完善,即使有些企业目前还没有踩上“地雷”,但不可能永远是幸运的。

全文阅读

浅析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敬畏感

摘 要:对于青少年而言,敬畏感有利于对他们行为的规范,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外来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从而导致敬畏感逐渐的缺失,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青少年将会彻底失去敬畏感,从而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敬畏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为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敬畏感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青少年;敬畏感;培养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精神生活却相对空洞,规则意识、法纪意识淡漠,导致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面对诱惑,失去了判断力,从而逐渐堕落。从本质上分析,敬畏感的缺失在其中起了有很大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敬畏感培养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敬畏感的概述

1.敬畏感的定义。从字面意思分析,敬畏感是指人们既敬重有畏惧的一种感觉,它是人们对待外界事物的一种态度,其中“敬”是指恭敬、有理的意思,而“畏”则是指忧虑、畏惧。综合而言,敬畏感是指人们在对待外界事物的时候,必须要保持一种恭敬的态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避免犯错,与此同时,还要怀着一种忧虑的心态,是人们内心对外界某件事物怀着尊敬且不敢逾越界限的一种处事行为。因为敬畏,所以人们在实施自己行为的过程中才会有所顾忌,才不会出现肆无忌惮的行为。

2.敬畏感的内容。从内容方面分析,敬畏感属于一种极为复杂的综合性情感,它既包含了“敬”、同时又包含了“畏”,与此同时,敬畏感既包含又不局限于这两种情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敬畏感是人们进行处理事务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起源的角度分析,敬畏感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人们对一些事物的未知导致了对某些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生出尊重和畏惧的心态。根据调查显示,有些青少年对“鬼神”之说非常的敬畏,但是从本质上分析,他们对“鬼神”之说只怀有畏值那樾鳎却不存在敬重的情感,所以这也不能称之为敬畏感。敬畏感属于一种极为复杂的情感品质,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都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这种作用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极具稳定性。

二、敬畏感缺失的原因

在当今社会,科技日益发达,人们对未知的事物越来越少,这也是导致敬畏感缺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敬畏感缺失的原因,本文将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诠释敬畏感缺失的影响因素。

全文阅读

游客的敬畏与忠诚:基于情绪评价理论的解释

[摘要]文章从敬畏情绪原型理论及情绪评价理论角度出发,探索游客在我国山岳型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与宗教氛围中如何产生敬畏情绪体验,敬畏情绪又如何影响游客满意度与游客忠诚。文章通过对峨眉山风景区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以“环境评价一情绪体验一满意度一忠诚”为路径的概念模型。其中,由自然环境和宗教氛围组成的环境因素能够诱发游客的敬畏情绪,敬畏情绪作为中介变量在自然环境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宗教氛围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敬畏情绪体验又通过游客满意度的中介,进一步正向影响游客忠诚。文章合理解释了情绪评价理论视角下环境对游客满意度和忠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山岳型风景区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和宗教资源激发游客敬畏情绪、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升景区美誉度、培养忠诚游客提供了理论借鉴。

[关键词]敬畏情绪;情绪评价理论;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5)10-0080-09

Doi:10.3 969/j.issn.1002-5006.2015.10.008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

全文阅读

敬畏 第11期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在中国,敬畏是一个神圣的字眼,人们敬畏祖先、敬畏神灵、敬畏自然、敬畏公平正义,尤其是百年以来,无论是救亡图存,还是建设国家,抑或是重建道德,敬畏总是绕不开的话题。

现在的社会以财富论英雄,所谓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因为缺少了对道德诚信的敬畏。不管赃钱,昧心钱,只要能赚钱,就不择手段。笑贫不笑娼。于是无良商人疯狂地打起了食品的主意,瘦肉精、苏丹红,塑化剂,地沟油,不一而足,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我们哀叹身体成了垃圾场,却又无可奈何。缺少了敬畏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道德缺失,欺骗横行。

反观古代,范仲淹心忧天下,敬畏人民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史记·鲁周公世家》曾言“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古代贤明的君主敬畏人民,把人民的安乐居于首位,得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言论。把百姓的疾苦视为高于一切。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敬畏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不仅仅是人类社会,自然界也是如此。在古代时,人们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一切遵循自然的法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人地关系十分和谐。当下,人们大肆砍伐森林,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与自然相处很不融洽。缺少了对自然的敬畏,我们会受到自然地惩罚。

可是一味的敬畏也会出现问题,我们要敢于向一些大家都敬畏的东西提出质疑。亚里士多德曾说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人们都很迷信他的言论,可是伽利略就提出了质疑,通过斜塔试验证明了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惊人的发现奠定了近代力学的基础。使人类的发展轨迹走向了正途。

敬畏使人明智,敬畏使人进步。我们要在敬畏中找到自己的做事原则,也要敢于向权威的敬畏说不,发现真正值得敬畏的真理,在敬畏中走向成功!

学校:江苏南京市第九中学

全文阅读

媒体人要培养和树立敬畏意识

【摘 要】本文从揭示当前存在的新闻失实等媒体乱象入手分析其产生根源,提出媒体人要树立敬畏意识,并阐述了敬畏意识的涵义及媒体人树立其的必要性,然后从受众、新闻事实、法律道德、生命四个方面对媒体人提出了在履职中树立敬畏意识的要求。

【关键词】新闻失实;敬畏意识;媒体责任;法律道德;人文关怀

当今时代,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高度文明、信息发达、新闻普及的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和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强烈,新闻的作用与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与功利思想对媒体人产生了不良影响,随着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一些媒体人在面对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出无知与无畏,造成了虚假失实报道频发,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一、敬畏意识的缺失是造成新闻失实乱象的根源

2013年8月底以来,网络上接连爆出雷人新闻。8月28日,《南风窗》刊发报道“村官腐败透视”后,被众多网站以《村支书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为题大量转载,迅速形成网络舆论热点。但时隔不久,网上就出现《南风窗》杂志社致函三门峡市委宣传部的致歉信,承认该刊今年第18期报道“村官腐败透视”一文,存在采访不够深入、把关不严的问题,其中提及村支书称‘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把这句私底下吹牛的话写入文章,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向广大读者致歉。”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9月7日,“全国开征交通拥堵费”的消息又在媒体和网上热传,结果,次日环保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出来明确表示:此消息不属实。

更有甚者,9月9日凌晨,国际奥委会宣布东京获2020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而央视直播时却宣布“东京被淘汰”,新华社更报道称获胜城市是伊斯坦布尔。长沙晚报社副总编辑发微博申诉:新华社摆乌龙,长沙晚报几十万份紧急追回,改版重印,损失巨大。

一连串的虚假新闻事件,看似偶然,实则暴露了媒体责任意识的缺失,甚至连我们最权威的主流媒体新华社和央视也存在调查不深入,审查不严的现象。的确值得所有媒体人警醒和反思。

全文阅读

武汉市中考作文题解和赏析

【真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今年年初,《咬文嚼字》杂志社邀请读者一起“咬嚼”名人博客。大家惊讶地发现,一些市场意识很强,人气很旺的名人,在撰写博客时,频频出现语言运用方面的“低级错误”,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

古今中外,一直不乏“推敲”文字的佳话。即便到了网络时代,我们阅读优秀作品时也总能感受到作者严肃恭敬的写作态度。

请以“敬畏文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考题剖析】

武汉市的中考作文题也一直在改革尝试之中,2009年是话题和命题作文相结合的形式;2010年是一道着眼学生成长的材料作文题;2011年秉承2010年的风格,还是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呈现,着眼于学习,越来越有文化的内涵和深度。

武汉市2012年中考题,保持了题型上的延续性,依然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呈现。在内容上,着眼于“文字”,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文化。但是在秉承优点的同时,又有适度的回归。本次,结合材料,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呈现。这样,在审题上作出了适度的限制,引领考生关注传统文化,接受文化熏陶。

全文阅读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人民日报》)

全文阅读

福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精解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教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采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l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全文阅读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敬畏自然》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从科学理性出发,嘲笑了"征服自然"的主张,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层层推进的论述,鲜明的对比,让说理非常严密,令人信服。

教学目标及依据

1.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理性的关怀精神,树立敬畏自然的态度。

(2) 通过诵读,学习作者的语言。

2.确立目标的依据

(1)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敬畏自然》从宏观上议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若论智慧,简直是一滴水之于大海,而且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论生命,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人类是这个大生命一个组成部分,其它生物和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课文的内容蕴涵是非常丰富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理解课文内容,树立敬畏自然的态度,无疑就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 人文精神在作品中是通过精湛的语言文字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从思想内容的整体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品味,再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使学生实现思想情感的感悟、体验和内化。《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兼有议论的内容与散文的语言。揣摩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品味表现力强、抒情性浓的语言,成了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