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神文明 12期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我要永远戒骄戒躁,不断前进。”雷锋日记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二日。它告诉我们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任何工作岗位个人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集体事业的荣誉,每一个个体应以集体之荣为己荣,以身作则融入这个集体中。这种思想上的升华,正是现今提倡的精神文明的重要所在。

医院,是有着挽救生命、造福大众的地方,是甘冒风险、不顾危险的场所;是生命和鲜血永远同在,团结和智慧共享的大家庭。一个好医院就必须有到良好的就医环境、完善的诊疗过程、优秀的医疗水平、齐全的医疗设备和医院的精神文明。前四者可以说是医院物质上的文化,然而医院的精神文明是无形的,是要每个人的切身体会。所以,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赋予的新的内涵。医院既然能取得到文明单位这个荣誉称号,说明该医院在本地或本行业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搞得好,而医院精神文明工作搞得好,社会对其的要求也随之跟着高,社会要求高,又促使医院自身会不断地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体系。

医院文化是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客观要求的产物,它与医院的精神文明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也有着各自的区别。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文化与医院精神文明两概念已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医院管理的实践医院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文化兴起之后衍化而来,是美国学者在80年代初首先提出后并很快流行于世界的最新管理思想。共同点:医院文化与医院精神文明都是医院广大员工在医院服务过程中创造的“软件”成果,都能对医院广大员工的责任心、荣誉感以及个人行为产生感召力和导向作用,他们有共同的载体,效果相互渗透,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有些直接就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成果。不同点:首先,医院文化与医院精神文明的内容不同,医院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它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医院的精神成果,如:医院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信念以及员工的文化生活;也包括医院服务经营的物质成果,如:医院的目标、服务宗旨、经营方法、经营效果。而精神文明主要包括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注重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其次,医院文化与医院精神文明的特性不同,医院文化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每个医院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规模、不同的心理背景和不同的人员素质等因素,这些内在因素的不同,必然使医院在其经营服务过程中,形成具有本医院特色的价值观念、服务准则、经营作风、道德规范以及发展目标。而医院精神文明特别是其中的意识形态部分则是溶于医院载体中的一种社会性的共同东西,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的目的在于普遍提高广大医护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它虽然也要通过具体措施来落实,具体事例来体现,但本身具概括性和共同性。再次,在医院文化与医院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医院管理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医院管理者的经营思想、行为准则,甚至个性特质都直接影响着医院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医院管理者起着工程师的作用,既是医院文化的设计者,也是医院文化的塑造者和传播者,没有医院管理者的设计和塑造就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医院文化。而在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中,医院管理者主要起着传播、倡导、督促、教育和榜样的示范作用。

同样,医院员工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成果。雷锋日记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日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倾注着医院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心血与努力,体现了医院员工心系患者,服务患者的良好职业道德,同时,文明医院荣誉称号也带给医院员工一种无形的激励,将时刻提醒着医院员工不忘自己是文明医院的一员,由此激发医院员工努力工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但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只有不断发展的医院,才能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医院原有的某些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形式等,可能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医疗需求,这就要求医院能及时发现问题,紧跟形势,完善与创新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质量。最后,医院精神文明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作,不进则退,需要医院不断的付出与努力,才能达到理想中的工作效果,这就要求医院在计划与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实际工作时,要周全考虑工作的阶段性和长期性,既收短期实效,又重长期有效,保证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连续性。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句话,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都要发挥最大潜能,作出最大贡献。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将是我们创建医院精神文明最重要的一步!

全文阅读

培育城市精神夯实精神文明创建基础

摘要: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想、道德、文化不仅要全面发展,不可或缺,而且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关键词:城市精神,经济社会,内蕴,城市公德

Abstract: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ideological, moral, culture not only to overall development, indispensable, and to coordinate development, promote each other.

Keywords: city spirit, the social economy, embodiment, urban social morality

中图分类号: 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精神的培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城市精神培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现代城市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传统以及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市民素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精神气质等因素的综合展示,是一个城市从表面到内在显示的一种地域性的群体精神。历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高度的对外开放、高速的经济发展、巨变的城市化进程,要求有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作为支撑点和加速器,来为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常熟的城市精神,应该是一个城市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对自己肩负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说高楼大厦强健了城市的“筋”与“骨”,那么城市精神则提升了城市的“气”与“神”。一座经得起历史评判的名城,不仅要有外在之形,更要有内蕴之美,只有形神兼备,城市才能熠熠生辉。城市精神具有历史性,更具有时代性。今天的常熟城市精神,既要传承历史的积极因素,摒弃消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要着眼未来,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培育和塑造,使之成为常熟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动力。其内涵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兼容并蓄的崇文精神、文明诚信的良好形象、与时价目进的创新品格、奋勇争先的超越气魄。根据这一内涵的界定,我们要采取扎实的措施,从四个层面上来培育常熟城市精神,争创文明城市。一是要培育城市公德精神,包括基本的道德规范,加强个人、家庭和职业道德建设。二是要培育城市公平精神,在市民中确立公平、平等、法制、民主、诚信、维权意识,营造城市现代精神氛围。三是要培育城市时代精神,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融合优秀的文化和经验,使常熟成为一座“四方来归”的城市。四是要培育城市人文精神,这是常熟城市之“魂”,是常熟城市的个性精神。

培育城市精神,既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又要融入到创建文明城市的全过程,要采取扎实措施,培育常熟现代城市精神,为争创文明城市夯实基础,首先培育和实践城市精神,要以媒体来引领。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和巨变,引导市民关注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感受城市不断改变的环境氛围,使全体市民自觉投身“实现第二个率先”发展热潮,都以城市精神作为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作为市民素质提升的不息理念和强大支撑。新闻媒体在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中要做到三点:

全文阅读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摘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开展起来旨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一项活动,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社区经济”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在经济学中,还是在社会学中,人们对社区经济的探讨都很少对社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的研究更少。因此,加强社区经济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对于大力发展社区经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区经济;社区精神文明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开展起来的、旨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一项活动,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社区经济”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在经济学中,还是在社会学中,人们对社区经济的探讨都很少对社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的研究更少。因此,加强社区经济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对于大力发展社区经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社区经济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这是实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在我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与社区建设相适应,逐步把我国的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服务完善、文化教育发达、社会秩序稳定、提共安全可靠、生活质量优良、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型社区。当前,随着我国城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和繁重,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各项事业都需要大量资金。只有依靠社区自身的资源,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来提供建设资金,才能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切实的物质保障。

2.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吸纳城乡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拓宽劳动就业渠道,这是社区稳定的重要保证。社区经济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型经济,它的发展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为社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一是可以大量吸收、消化和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和“两劳”释放人员就业,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二是可以为城乡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提高他们的就业热情,增强其劳动自立意识。这样,既减轻了社会负担,又减少了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三是可以在经济上解决一些与社区居民休戚相关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3.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这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社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社区这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迳。一般来说,社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以及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因为,发展社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区建设,而社区建设(包括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无论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要依赖于社区经济的发展。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建设资金的增多,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等状况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生活质量,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都会得到提高。

全文阅读

奢香精神润文明

古彝圣地,奢香故里,美丽大方,犹如一颗璀灿明珠,镶嵌在黔西北高原上。

千百年来,大方传承了古老渊深的华夏文明,融合了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六百年前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为推进贵州民族融合、社会发展,功勋卓著。

奢香的历史功绩,在于其推动了民族间精神和物质层面在平等、和谐与发展这一核心命题的共同诉求。这是奢香文化的本质,亦即大方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历史上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大方是黔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经济上的特殊地位,文化上的强势姿态,在黔西北是独树一帜的。

特殊的人文环境,厚重的文化沉淀,崇文尚礼的社会风气,对于各种人才的成长和培育,尤其对文人的影响和造就,关系重大。仅清代大定(大方)就有翰林3名、进士23名、举人268名;民国时期大方赴日本、美国的留学生就有19名。

近代以来,大方也留下了许多革命记忆与红色历史。辛亥革命的火种曾在这里燃烧,谭冠英,简忠义二位烈士的英灵长眠于县城南部“双烈园”。长征途中的红军曾在这里开辟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战绩。“中国工农红军八堡六寨苗族独立团”曾在这里举起战旗;“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曾在这里成立。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曾建在这里,它生产的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留下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

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美丽大方,四季如歌。山青水秀的大方,孕育了蜚声海内外的大方农民画,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亦绚丽夺目。以古朴深厚的彝族文化为主,苗族、仡佬族、白族等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大方的山歌,是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歌者寄情于家乡山水,把山里人的生活与情怀唱响,或高亢激越,或婉转悠扬。

大方有一套极具文化内涵的待客之道:八盘四碗一道汤的大方席面。八盘为4座盘(现已发展为8座盘),两荤两素先置席面以佐酒,4行盘与4大碗则交叉逐一上桌;行盘为炒菜或蒸菜,大碗则为汤菜,汤为土鸡调制的清汤。行盘和大碗是一道一道地交叉上桌,即不生腻,又能确保每一道菜都能尝到其“出锅香” 的鲜嫩和热度。细细品尝,从容适意,规矩有序,颇具儒雅文明之风。

全文阅读

清明节人文精神

清明节到了,我国政府为清明节安排了法定的假期,历史上自唐代以来形成的重大的传统节日得到国家的认可,这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在领导全国人民步入现代化的历程中对传统节日的足够重视,也说明历经一千多年的民众的节日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发挥的功能。

节日是时间历程的重要节点。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24节气有关。记载了24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期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这个节期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而春天已经降临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自然的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的节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习俗有各种说法,中外学者对清明节的研究有介子推派和改火派。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唐玄宗在公元732年制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现在寒食节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清明节又与古代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春游的活动,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

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又一个说法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

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期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

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夏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全文阅读

大力弘扬“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

今年1月以来,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重新提炼三明精神大讨论活动,经过广泛讨论和反复征求意见,5月11日,市委将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同的“开明、清明、文明”审定为新时期三明精神。这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和共同心声,是三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真实意愿,是对三明地名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新提炼的三明精神,对于激励全市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加快三明发展步伐,推动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实现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版权所有

开明,内涵是开放、务实、创新。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敞开胸襟,跳出山门,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活思维融入沿海,融入全国,融入世界,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实现更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增强抢抓机遇、奋发图强的意识,自加压力,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就是要坚持开拓创新,摒弃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改变不合时宜的做法和规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应对新要求,探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辟新途径,不断开创我市各项事业新局面。

清明,内涵是依法治市、清廉从政、风正气顺。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市、以德治市,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大力倡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经营,形成学法、用法、守法和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清正廉洁、优质高效,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就是要坚持弘扬正气、团结奋进,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努力营造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文明,内涵是建设三个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智集力把三明经济搞上去,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就是要坚持社会和谐团结,突出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三个文明并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努力实现“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的奋斗目标。

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弘扬和实践三明精神,用三明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携手共创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文阅读

大力弘扬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

今年1月以来,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重新提炼三明精神大讨论活动,经过广泛讨论和反复征求意见,5月11日,市委将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同的“开明、清明、文明”审定为新时期三明精神。这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和共同心声,是三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真实意愿,是对三明地名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新提炼的三明精神,对于激励全市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加快三明发展步伐,推动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实现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版权所有

开明,内涵是开放、务实、创新。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敞开胸襟,跳出山门,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活思维融入沿海,融入全国,融入世界,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实现更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增强抢抓机遇、奋发图强的意识,自加压力,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就是要坚持开拓创新,摒弃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改变不合时宜的做法和规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应对新要求,探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辟新途径,不断开创我市各项事业新局面。

清明,内涵是依法治市、清廉从政、风正气顺。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市、以德治市,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大力倡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经营,形成学法、用法、守法和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清正廉洁、优质高效,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就是要坚持弘扬正气、团结奋进,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努力营造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文明,内涵是建设三个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智集力把三明经济搞上去,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就是要坚持社会和谐团结,突出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三个文明并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努力实现“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的奋斗目标。

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弘扬和实践三明精神,用三明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携手共创三明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文阅读

精神文明建设思考

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不仅应当有充裕的物质文明,也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我们不仅要通过经济改革,大大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同时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使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度精神文明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和保障机制。对更高程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境界的追求,是推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只有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准得到大幅度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的思想保证、可靠的道德支撑、强大的智力支持和雄厚的人才资源。

高度精神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每个社会对其成员都有一定的素质要求。这种素质要求是有阶段性和民族性的。个体必须具备适应社会和时代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和其他知识技能,才能成为被该社会接纳的合格成员。个体掌握这些观念、规范、知识、技能的过程,是通过社会学所讲的“个体社会化”过程来完成的,实质上就是精神文明素质在个体和群体中的培养和积累的过程。只有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具备了高度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才谈得上真正的全面小康社会。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核心任务就是要培育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最本质和最深刻的体现。一个民族如果缺乏昂扬向上的精神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会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民族精神。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潮和文化相互碰撞、交互影响的背景下,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将其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中,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必须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在新世纪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面临着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的各种消极道德现象也不容忽视。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这种社会主义道德思想体系必须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为重点的;这种道德思想体系还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要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中,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准则的同时,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必须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艰苦的探索。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事实上,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作用。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和回答当代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引导和化解社会热点和难点;就全社会而言,要克服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忽视和偏见,形成像重视自然科学那样重视社会科学的良好氛围,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按照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来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只有代表前进方向的文化,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起到激励人民群众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作用。发展文化公益事业,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利益,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使命之一。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努力增强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国际竞争力,也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业,更是一种带动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拉动力,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

全文阅读

论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

摘 要: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就是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法律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管理活动的法制化。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55-01

一、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的必要性

1.只有法制化,才能强化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当前,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所带来的不道德、不文明现象,在社会生

活、经济生活中屡禁不止,这表明现代社会单靠思想疏导和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法制。众所周知,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通过劝说、鼓励、说明以及舆论力量等等方式影响社会成员内心世界,规范他们的行为。法律作为国家意志的象征,是由国家暴力机器强制执行,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不可抗拒性。一旦触犯国家法律便依法制裁,直到使用暴力予以严惩。因此,当仅靠舆论、劝说、鼓励无法规范社会公众的行为时,只有以法律为保障,才能强化道德规范的约束力。

2.只有法制化,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现阶段我国党风、社会风气不尽如人意,要扭转这一局面,实现社会风气和党风的根本好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制化,用法制来扶正祛邪,扬善除恶。要从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手,通过发扬社会主义法制的强制作用,来开展反腐倡廉活动,依靠法制制裁和严厉打击犯罪行为;依靠法律坚决纠正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权钱交易、假冒伪劣及欺诈行为;坚持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查处新闻媒体、文艺作品中制造和传播文化垃圾的行为;认真解决好社会治安和公共秩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重视提倡、鼓励和支持广大群众动用法律同违法分子作斗争,要用法制强化对见义勇为的一类英雄模范人物的鼓励、表彰和优抚,为促进人们在危难关头弘扬正气提供制度保证。

二、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对策探讨

全文阅读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与企业各种先进管理理论相结合,是企业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构建和谐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我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

紧迫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企业面临着许多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企业生产形势严峻,企业内部关于精神文明方面的活动时间少。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首先面对的不仅是区域内的竞争压力,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也进一步加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资源配置方面进行最优化配置,紧张的工作节奏使精神文明建设在时间上和活动上无法得到保证,造成企业职工道德素质有所滑坡,责任感淡化,少有通过学习得以提高的机会,文化素质停滞不前;领导干部过分追求生产效益,经济利益,对职工生活困难关心不足等问题。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质量,对因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漠不关心。

上述新时期我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说明了我国企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新时期我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1、加快形成符合企业特点的思想文化理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