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前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发展迅速,但是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却难以同步跟进,精品课程应有的示范作用与辐射作用很难保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目前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机制尚待完善的原因,并就如何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如何改革调整传统的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方式,实现课程的示范效应以及凸显课程的高职教育特色,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质量监控;高职特色
一、引言
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按照“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的建设标准,各级教育机构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加快建设、加快实施,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各级别的精品课程在其建设时都注意到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科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明显。
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在其办学过程中,一直是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中,课程是重要的载体,因为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得到实现的,课程建设成功与否,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十分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品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应有反映其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
2003年以来,各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现代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改变传统的“类本科化”的学科体系,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截止于2010年年底,学校已经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76门,精品课程建设成绩显著,在全省乃至于全国都处于领先位置。从教学管理角度而言,学校有关于精品课程的管理工作从每年的3月份一直延续到12月份,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省级精品课建设项目评审推荐、教育厅教学专项检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推荐,从申报文件制定下发、项目申报文件收取、初审、立项文件制定下发到经费管理,事务繁多。从某种意义上说,精品课程管理已经占据学校教学管理中的相当部分比重。而且,由于目前各级别精品课程管理权限基本上还属于学校,所以精品课程管理的工作也一般都是由学校教务处承担。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监控机制尚待完善
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读书、爱上语文,能够在书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这几年的观摩以及自己的实践,今天以《草房子》为例,谈谈我是如何组织读书汇报活动的。
一、 选书
初中9年级人教版的《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纯美小说之一《草房子》。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文静的纸月……他们给油麻地带来了不一样的6年,也给桑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小学经历。我相信这部作品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能从那一代孩子身上学到善良、独立的优美品质。
二、 促读
第一阶段课堂导读,学生课余精读。在每周固定的阅读课上,我精心准备了《草房子》内容导读。选取杜小康这一人物故事作为了解本书的一个窗户,并品读精彩片段。课后利用约一个月时间让孩子们用圈点勾画的批注方法对本书进行初步品读,我通过检查孩子们的书本了解孩子们阅读的进度。
第二阶段摘抄、品析好句子。按每周两章的进度要求孩子们再细读作品,并学会按照“修辞+效果”的格式对句子进行赏析。一方面积累了语言,另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品析能力。
第三阶段梳理、品评人物。要求在周末的随笔中对书中主人公的故事进行梳理,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品评。这比笼统地写读后感更有针对性。
第四阶段准备读书汇报会,具体做法如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贯彻落实课标精神,我校把整本书阅读指导引入课程,积极探索以语文教材为主、辅以整本书课外阅读的教育模式。在具体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确立了三种课型,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期的“推进课”,读完整本书后的“汇报交流分享课”。三种课型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读完整本书后的“汇报交流分享课”谈谈我们的教学策略。
一、“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认为,“导读课”教学目标主要在于推荐阅读读物、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推进课”的目标主要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小结一段时间的阅读收获,再给予方法的指导,保持阅读热情,推动学生继续深入阅读;而“汇报交流分享n”的主要教学目标则在于引领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提升,让它与学生的生命发生碰撞,让它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启迪。
二、“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内容
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分享,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从内容、情节等方面入手。教师始终要有整体观念,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提升。“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1)叙述整本书的主要内容;(2)交流书中人物,概括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4)品味触动心灵的语言或情节;(5)交流读书体会以及读后感想等。
三、“汇报交流分享课”教学原则
1.把握学生年龄及学段特点,确定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
在设计交流分享活动时,教师要把握学生年龄及学段特点,确定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例如,《城南旧事》这部作品,小学课本中编排了它的序言,初中、高中教材中也有选编的内容。在设计交流分享活动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年龄特点、年级段特点,确定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交流内容和教学环节,不能把小学生阅读交流分享课上成中学的文学作品欣赏课。
活动描述:
活动目的:1汇报展示读书的收获,创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2渲染一种全民读书的氛围。
活动准备:
1老师做发动工作,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2招聘活动主持人两名,由主持人全权负责读书报告会活动的安排
3各学习小组选出一名选手代表本组汇报读书心得,展示读书成果。
活动过程:
一、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需要科学化、系统化
课外阅读教学对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实践,需要更加科学化、系统化。首先需要对教师们进行相关培训,之后让教师们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实践活动。
语文课外阅读课通常有“阅读推荐课”“阅读欣赏课”和“阅读汇报交流课”等几种课型。
1. 阅读推荐课的教学策略是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 准备推荐: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也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有理有据,向大家阐明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方面。
(2) 学生推荐:① 小组中进行推荐评议。学生以4至6人为一组进行推荐,推荐者逐一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咨询、评仪,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②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背景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推荐陈述时突出要点,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③ 教师小结。全班各组学生推荐介绍完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推荐的情况进行简要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
(3) 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对推荐者的陈述进行评价。评价可以就其语言表达、陈述内容、理由的信服程度等加以评说。
(4) 质疑问难:学生推荐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并进行解疑,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
摘要:在课堂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意外的情况发生,在社政教学重如何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演绎意外的精彩,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化失误为精彩、化尴尬为精彩、化疑问为精彩、化讨论为精彩。
关键词:非预设;失误;尴尬;疑问
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上课之前老师会根据学情而备课,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而如何能处理好这些突况,正显示了一个教师良好的教学机智,正确的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演绎意外的精彩。
一、化失误为精彩
教师为了备好一节课,总是寻找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在课前做好准备,可是教师有时也会有失误,当我们在上课间发现这些失误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尽可能的弥补这些失误,甚至成为课上的一个精彩点。首先就要让学生确信这种失误是老师特意安排的,比如在一次历史与社会的复习公开课上,古罗马的事件复习我用了历史年代尺,但PPT上显示历史年代尺时,我发现公元前和公元后在年代尺上标错了,我突然灵机一动,没有提出失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发现之后,我说这就是你们自己画年代尺经常失误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自己画年代尺的时候不要出现这种失误。
二、化尴尬为精彩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特别是情感类的教育,课上经常会突然出现尴尬的场面。比如我在上《感受青春》,说到青春的烦恼和喜悦时,学生的情绪比较激动,而且出现了几个尴尬的问题:1.在我说到青春期的美好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不能在上一阶段把下阶段不应该做的事情也做了,居然有个男生说我比别人先结婚生孩子,在别人生孩子的时候,我就可以养小三。学生的这种答案确实让我大吃一惊,这是在备课时无法预设的。2.在说到青春的烦恼时,有个男同学在另一个男同学回答问题时,在课堂上叫起来说他的烦恼是找不到女朋友,引得全体学生哄堂大笑。3.在说到学生的烦恼时,其实从大部分的学生的回答来说,最多的答案是学习压力大,让老师平时少布置作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怎样驾驭课堂,记得当时我就请那个男生站起来,我问他拿什么养小三,他说钱,我说那你要有足够的能力养小三,看你现在这状态,可能以后连娶老婆的能力都没有,别人在享受青春,你在浪费青春,以后别人在工作,你可能还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迷茫,该男生羞愧的低下了头。
三、化疑问为精彩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流程逐步优化,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尤其是学生的阅读天地变得更加广阔了,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有限的课内学习与课后阅读延伸中,由于自主阅读能力的参差不齐,以至无法有效的完成阅读目标,从而造成“量多质低”的局面。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既能“轻负担”的完成学习目标,又能“高质量”畅游书海。我精心构建教学模式,将课堂的模式、阅读的指导两方面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整合,归纳总结出了“四课四步”阅读教学法。
一、具体措施与做法
(一)整合课堂结构——“化零为整”。 在初步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结合一个单元的主题学习内容,重新整合课堂结构,提出了四种课型,即“通读过关课、精读品学课、自读导学课、阅读汇报课”。通过这四种课型的实施,缩短了学生们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内学习中能够轻松快乐的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丰富阅读方法——“化整为零”。在每个不同的课型中,我适时地渗透了科学的自主阅读方法,即“过关性导读、品味性精读、探究性速读和浏览性泛读”四步阅读方法的指导,目的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式,为学生的泛泛阅读确定了阅读目标,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这“四课四步”,是相辅相成而又灵活变通的。具体做法如下:
(1)通读过关课——过关性导读法(熟读文本,掌握字词)
过关性导读法的四步要求:
1.读:读通本单元的全部课文。2.画:画生字、新词、佳句、疑句。3.写:描红课后生字,并组词。4.听:听写生字词。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是针对学生爱的教育的相对缺憾这一现状,组织学生开展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学会感受爱,学会奉献爱。
关键词:综合实践;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32-02
都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可如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长宠爱着,缺少对他人的关爱。树人先树德,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我针对成长阶段的初中生善观察,爱思考,非常迫切地希望参与社会实践的特点,引领学生开展“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富有爱心,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此次活动的设计: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流程。重点说流程中的汇报交流阶段。
一、活动背景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长宠爱着,缺少对他人的关爱。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文明素养,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爱他人,老师引领学生开展“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一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研究价值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探究了解雷锋及其精神,明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要雷锋精神,自觉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及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
“马的世界”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动物,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而且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安排的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就显得水到渠成。
那么综合性学习应该怎么教呢?我在执教“马的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时是这样做的,觉得有得有失,写下来与同仁共勉。
首先将活动的目标确定下来:(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2)通过“马的世界”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有关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3)通过活动的开展,学习从事一般课题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有了教学目标的指引,接下来是教学的准备工作,我准备了一份活动时间安排表和此次活动的设计方案,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及有关马的文学艺术作品,按活动程序和内容,设计一张活动记录表,每个学生发一份,让学生做好活动记录。提前一个星期对学生进行组织、调度和安排,划分学习小组,明确活动任务和目标,明确活动评价指标,确定活动小组负责人,进行必要的动员和说明,交代学生应做的前期准备。
“马的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明确、集中,但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教材中所列四个标题――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也是四个课题,是关于“马”的四个层面的“文化研究”或曰“文化追踪”。把这四个方面研究贯穿、综合起来,便可形成关于马的文化研究的专论。
本次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多样,若让每个学生每题必做,则可能耗时太多。因此分为四个活动小组,对“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这四个课题各有侧重地进行研究或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督促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并进行必要指导,要求学习小组长上交本小组的研究所得,做好参与活动的准备。教师将各小组的素材加以整理、归纳、择优去劣,制作课件,并继续指导学生准备参与活动。
摘要:体现产品生产过程的课程教材是真正执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把企业工作情景与学校上课元素有序衔接,为工学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教材模式,即每个单元都采用班前例会、任务分解、边做边学、班后总结、工作汇报及视野拓展等6个环节组织编写,实践成效显著,反映良好。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教材;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创新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院校在硬件上都有了长足发展。但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上,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以及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教学理念与教高(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高职教材种类繁多,其来源一是借用本科的同类教材,由任课教师删减、增补而成;二是应用中专教材或为中专教材基础上的内容增加;三是由部分院校教师联合编写;四是由个别专业的个别教师自编。这些教材不能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缺乏与地区、行业发展相适应,无从谈起联合企业、行业共同开发;教材内容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育特征与要求,仍然强调“是什么”?“为什么”?而没有突出“如何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职教思想,缺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不能实现培养“有大学文化水平的能工巧匠”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利用做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产品生产过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为例的机会,创新探索了一种新的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基于产品生产过程的课程教材编写模式。
一、课程目标与改革理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干燥技能,能够利用网络信息和专业文献进行常规天然产物产品制备工艺的设计与方案优化,并能组织实施。
根据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生产过程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中药提取工、生化分离工及干燥工等国家职业标准,开发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岗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课程标准。按照“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典型工作为载体,真实工作环节为依托,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要求,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教学融合企业工作过程和学校集中授课的典型元素,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行动导向、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具体环节包括班前例会、任务分解、边做边学、班后总结、工作汇报及视野拓展等环节,企业元素全程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