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

爱心无涯 孝心不悔

××同志是××平安财险公司一名业务主管。她作为一个儿媳,十多年来始终用孝心伺候公婆,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同志于92年结婚至今,一直和公婆生活,刚走进这个家庭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曾和公婆产生过矛盾和分歧,但她不计较,不记仇,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他们的起居,在说话的声音上尽量放低一些,用商量的口气、和言悦色地和他们开诚布公的交谈,经过一段时间心与心的交流,公婆彻底的接纳了她。15年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身体的左手和右手,感情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视她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说给她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同志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95年冬,××同志的公公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悲观厌世情绪严重,多次吞吃安眠药、触电自杀。最严重的一次是97年冬天,公公趁着家里人中午睡午觉的时候跑到厨房用菜刀将自己的喉管割开了四分之三,场景让人惨不忍睹。当时婆婆吓得手足无措,根本无法照顾公公,我的两个大姑姐,一个远在千里之外,一个正在生小孩。只有我和妯娌两个人轮流在公公身边看护。公公脾气暴躁,一心求死,拒绝治疗,不断用手拨掉输液管,医疗器具,××同志只好日夜握着公公的手,怕公公再次拒绝治疗。在急症室半个月时间里,公公大小便从不吭声,裤子里又是屎又是尿,还不时从口中、鼻中咳出大量血块,好多次都喷到她的脸上和衣服上,只好换下来洗好晒干,并为公公擦洗身体。病房里的人以为她是公公的女儿,明白后都说:“这个老头,整天拉个脸子训斥人,只有儿媳来了才有笑脸。”因为喉管割开了,发不了音,××同志怕公公心里烦闷,就每天在纸上写字和公公交流,把每天家里高兴的事写给公公看,让他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用行动让老人发出了开心的笑。

在公公住院三十天后,××同志的爸爸因脑血栓也住进了医院,两个老人一个住在三楼一个在二楼,她只好轮流在二楼三楼来回跑。父亲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床单、裤子、被罩每天都换几次,每天必须把父亲和公公换下的衣服带回家,一遍又一遍的洗,这种日子持续了三个月,那时她总是闻着家里臭烘烘的,因此冬天不管多冷的天总要开窗通风。那年公公住院住了65天,父亲住了48天,××同志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成宿觉,吃过一次安稳饭,但从未对公婆有过抱怨,使过脸色。

公公出院后,精神变得特别呆滞、多疑和脆弱,对家中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稍不遂心就想死。为治病××同志和丈夫跑到石家庄、北京等各地求医问药,并在生活上处处小心谨慎,白天让婆婆寸步不离地看着公公。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得把剪子、菜刀、绳子之类的东起来,家里电器开关也得关好,晚上睡觉也不敢关上房门,公公夜里上厕所时间长一点就赶紧出去看看,怕有丝毫闪失。由于公公被疾病困扰,对××同志产生了依赖性,不愿意她到外面吃饭、开会、旅游等。有一次,公司组织去香港旅游7天,××同志提前把家里吃的用的都买好了,可和公婆两人一商量,老人都哭了,他们不愿意她去,说她一去家里冷清,吃饭不香,最后××同志只好放弃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同志在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由于工作任务完成出色,多次荣获省市县奖励,公司每年都组织奖励人员到全国各地旅游,可她十多年来一次也没去过,但她从未后悔过。

98年,婆婆又患上了脑血栓,躺在医院里昏迷不醒,使原本脆弱的公公变得更加无助,他天天又哭又闹。当时××同志的女儿正上一年级,她只好每天接送孩子、伺候婆婆、看着公公,当她从医院回到家里看着愁眉不展、长吁短叹的公公,除了象哄小孩一样不停的安慰他,还从生活上关心备至,不让他感觉到婆婆不在家给他带来的不便。那几年××同志真是累得心力交瘁,但在公婆面前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始终让他们看见永远是快言快语,把笑挂在脸上的儿媳。

××同志的公公是一个很传统、很古板的人,他有一套作息、用餐时间,每个星期都要安排好哪天洗澡、那天洗衣服,无论刮风下雨,它必须按自己安排的程序去做。单说吃饭,公公坚持早上七点、中午12点、晚上五点半必须吃饭,如果这个时间有特殊原因吃不上饭,他就会暴跳如雷,又喊又闹。因为婆婆做过两次手术身体不好,丈夫上班又忙,××同志只好保证他一日三餐的吃饭时间,特别是中午和晚上,丈夫和孩子回来的相对晚些,中午一般是十二点半到家,她只好每天做五次饭,让公公吃完再做大家的饭。有时女儿不理解,认为爷爷也不上班,晚一点吃饭没关系,何必天天做五顿饭?××同志就耐心地对女儿讲,爷爷年纪大,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几十年,应该顺着他,何必在他老了的时候给他改了呢,不就是妈妈少呆一会儿的事吗!从这以后,女儿经常帮着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全文阅读

好儿女敬老事迹材料

爱心无涯 孝心不悔

**同志是**平安财险公司一名业务主管。她作为一个儿媳,十多年来始终用孝心伺候公婆,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同志于92年结婚至今,一直和公婆生活,刚走进这个家庭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曾和公婆产生过矛盾和分歧,但她不计较,不记仇,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他们的起居,在说话的声音上尽量放低一些,用商量的口气、和言悦色地和他们开诚布公的交谈,经过一段时间心与心的交流,公婆彻底的接纳了她。15年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身体的左手和右手,感情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视她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说给她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同志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95年冬,**同志的公公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悲观厌世情绪严重,多次吞吃安眠药、触电自杀。最严重的一次是97年冬天,公公趁着家里人中午睡午觉的时候跑到厨房用菜刀将自己的喉管割开了四分之三,场景让人惨不忍睹。当时婆婆吓得手足无措,根本无法照顾公公,我的两个大姑姐,一个远在千里之外,一个正在生小孩。只有我和妯娌两个人轮流在公公身边看护。公公脾气暴躁,一心求死,拒绝治疗,不断用手拨掉输液管,医疗器具,**同志只好日夜握着公公的手,怕公公再次拒绝治疗。在急症室半个月时间里,公公大小便从不吭声,裤子里又是屎又是尿,还不时从口中、鼻中咳出大量血块,好多次都喷到她的脸上和衣服上,只好换下来洗好晒干,并为公公擦洗身体。病房里的人以为她是公公的女儿,明白后都说:“这个老头,整天拉个脸子训斥人,只有儿媳来了才有笑脸。”因为喉管割开了,发不了音,**同志怕公公心里烦闷,就每天在纸上写字和公公交流,把每天家里高兴的事写给公公看,让他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用行动让老人发出了开心的笑。

在公公住院三十天后,**同志的爸爸因脑血栓也住进了医院,两个老人一个住在三楼一个在二楼,她只好轮流在二楼三楼来回跑。父亲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床单、裤子、被罩每天都换几次,每天必须把父亲和公公换下的衣服带回家,一遍又一遍的洗,这种日子持续了三个月,那时她总是闻着家里臭烘烘的,因此冬天不管多冷的天总要开窗通风。那年公公住院住了65天,父亲住了48天,**同志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成宿觉,吃过一次安稳饭,但从未对公婆有过抱怨,使过脸色。

公公出院后,精神变得特别呆滞、多疑和脆弱,对家中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稍不遂心就想死。为治病**同志和丈夫跑到石家庄、北京等各地求医问药,并在生活上处处小心谨慎,白天让婆婆寸步不离地看着公公。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得把剪子、菜刀、绳子之类的东起来,家里电器开关也得关好,晚上睡觉也不敢关上房门,公公夜里上厕所时间长一点就赶紧出去看看,怕有丝毫闪失。由于公公被疾病困扰,对**同志产生了依赖性,不愿意她到外面吃饭、开会、旅游等。有一次,公司组织去香港旅游7天,**同志提前把家里吃的用的都买好了,可和公婆两人一商量,老人都哭了,他们不愿意她去,说她一去家里冷清,吃饭不香,最后**同志只好放弃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同志在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由于工作任务完成出色,多次荣获省市县奖励,公司每年都组织奖励人员到全国各地旅游,可她十多年来一次也没去过,但她从未后悔过。

98年,婆婆又患上了脑血栓,躺在医院里昏迷不醒,使原本脆弱的公公变得更加无助,他天天又哭又闹。当时**同志的女儿正上一年级,她只好每天接送孩子、伺候婆婆、看着公公,当她从医院回到家里看着愁眉不展、长吁短叹的公公,除了象哄小孩一样不停的安慰他,还从生活上关心备至,不让他感觉到婆婆不在家给他带来的不便。那几年**同志真是累得心力交瘁,但在公婆面前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始终让他们看见永远是快言快语,把笑挂在脸上的儿媳。

**同志的公公是一个很传统、很古板的人,他有一套作息、用餐时间,每个星期都要安排好哪天洗澡、那天洗衣服,无论刮风下雨,它必须按自己安排的程序去做。单说吃饭,公公坚持早上七点、中午12点、晚上五点半必须吃饭,如果这个时间有特殊原因吃不上饭,他就会暴跳如雷,又喊又闹。因为婆婆做过两次手术身体不好,丈夫上班又忙,**同志只好保证他一日三餐的吃饭时间,特别是中午和晚上,丈夫和孩子回来的相对晚些,中午一般是十二点半到家,她只好每天做五次饭,让公公吃完再做大家的饭。有时女儿不理解,认为爷爷也不上班,晚一点吃饭没关系,何必天天做五顿饭?**同志就耐心地对女儿讲,爷爷年纪大,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几十年,应该顺着他,何必在他老了的时候给他改了呢,不就是妈妈少呆一会儿的事吗!从这以后,女儿经常帮着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全文阅读

尊老敬老好儿女标兵事迹材料

在市区镇有一位城里有名,乡里有号的省十佳“尊老敬老好儿女标兵”、市“十佳好媳妇”——。她今年53岁,结婚28年来,在养育孩子、操持家务、耕耘农田、喂养禽畜的同时,胜似女儿般地精心伺候着87岁高龄的公公,79岁已瘫痪的婆婆,80岁已瘫痪的婶婆婆,83岁患严重气管炎的叔公,母亲般地照顾着精神欠佳的小叔子和咿呀学语不满周岁的小侄子,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1977年从镇的铨元村嫁到本镇的响水河村的时候,过着无忧无虑的平静生活,公公婆婆虽年纪大些,但自己能照顾自己,丈夫是个民办教师,在家排行老三的他,朝而起,暮而归整天在学校辛勤地忙碌着,她则操持着一切家务,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在她的操持下,小日子充满了温馨。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6年前,噩运降临到这个幸福家庭,婆婆因病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都需要别人照顾,73岁的公公也因年事已高急需人照顾,按理说公婆的儿女也不少,可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四个儿子中,老大、老二都在外地工作,每年难得回家一次,老四又是网先天性精神欠佳,虽爱好文学,整天在家里写呀画呀,也终无“豆腐块”变成铅字,反把自己的媳妇写离了,还留下一个咿呀学语不满周岁的孩子,“屋漏偏遭连夜雨”12年前,68岁的婶婆婆也瘫痪在床,一病不起,叔公又烙下了哮喘,尤其在冬天更需要人照顾,而他们二老又膝下无子女,这样照顾四位老人和一对离异父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一个人身上。

早晨,老人们醒的早,天不亮就得起床,跑到婆婆、婶婆婆家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干净净,晒被褥、换床单。起床后给老人梳头,洗手、洗脸。梳洗完毕后,再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老人的嘴边,可是老人们不舍得先吃,总是等着她一快吃,多年来一直形成了这么一个规矩。每到冬季她就早早地为老人买上柴草,晚上烧上一锅热水,就把老人的炕烧地热乎乎得,再给老人生上炉子,自己睡觉前总是到四位老人的屋里走一圈,问寒问暖,直至到他们都睡下,她才坦然地回自己的家忙活自己的。每到夏季给老人按上换风扇取凉。可侄子年龄太小,吃饭生活都是个大问题,为了抚养方便,她赶快把小侄子接到自己的家中,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像亲妈妈一样细心培养他,关爱他。这样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就更艰难了,尽管如此,她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爷爷、奶奶们和小弟弟。她自己却省吃俭用,从不舍得将好食品往自己嘴里仍,每天只勉强填饱肚子而已。为了减轻病魔对老人的折磨,她总是一有空就和他们聊天解闷,将外界发生的新鲜事和他们啦啦,每逢阳光明媚的日子,她会把婆婆、婶婆婆背到院里晒太阳,并轮流着用小车推着她们到外边逛逛,让老人看看外边的新变化、新世界,并为她们当起了“讲解员”,当老人们看到大型挖掘机、压路机、硬化道路、电脑等新景观时,她们就赞叹不绝,精神倍增,高兴地说:“俺儿媳妇讲得对,还是活着好,不然怎能看到外边的好风光,以后还得好好活。”她又当起了老人们的“心理医生”,这样以来从心理上给老人减轻了疾病的痛苦。还定期帮他们洗被褥,就这样,即使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她都会忙道深夜,一旦遇到天气不好,或者阴雨连绵,大雪纷飞,这些工作的难度就更大了,近二十多年来,她记不清自己跌倒过了多少次,记不清多少次回家总是气喘吁吁,浑身是泥,那个时候,泪水也会禁不住流下来,此情此景,谁能不感动,连天地都全为之动情,都会为之流下滚烫的热泪,她也会慨叹自己的苦,但一见到老人和孩子,浑身便充满力量,仿佛有用不完的劲。丈夫、孩子及邻居们都劝她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累着,她总是说:“老人们辛苦一辈子很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老了正需要人,那么晚辈就应象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老人。”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干。

老人们随着岁数的增高,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86岁的公公,先是劳累过度,两腿疼痛几乎不能走路,推着老人,四处求医,医治无效,后来又得一民间药方,她步行到几十里外的山上给老人挖药草,天天煎药,精心饲候老人,效果很好,老人的病渐渐地好了起来。又经过公公的一场病,多年如一日、三个家跑,由于劳累过度,才53岁的人却如同60多岁般苍老,丈夫疼在心里,他以前是个民办教师,工资比较低,难以维持偌大的家庭,他曾想辞职帮妻子一把,但总是以丈夫的事业为荣,十分支持丈夫的工作,节约出钱让他买书籍学技术,在自家办起了家电维修服务部,为四邻八舍的乡亲们搞服务。她说“我再苦再累,一想到丈夫是人民教师就浑身充满了劲”。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99年丈夫申作进晋升为小教高级教师,转为民办教师,年年被评为镇级“优秀老师”,丈夫的工资也高了,他们夫妻俩一商量,用唯一的积蓄在自家的屋后旁,为叔公盖起两间新屋,这样照顾起更方便了,的一双儿子和侄子在她的影响下,对老人特别孝敬。放学回家都会抢着干活,照顾爷爷奶奶,围着爷爷奶奶说说笑笑,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给了四位老人莫大的安慰,这时会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邻居们说,他家象是天天过节,这样,四位老人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逢人便夸儿媳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奇迹”出现了,一般脑血栓后遗症瘫痪后只能活,而婆婆却瘫痪后活了14年,从前本村男性老人最长寿命者84岁,而公公却活了87岁。在好儿媳妇双手照料下,婆婆、公公分别于和安然地离开了人间。侄子申明也初中毕业后在城里一家企业上班,每逢节假日打电话或回家时第一个问候、惦记的人就是“妈妈”,她也同样惦记着“儿子”,经常教育他怎样工作,如何做人,“母子间”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如今她患下了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和子宫肌瘤,去年上半年她先后做了两次手术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体质明显减弱,全身疼痛,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她仍一如继往拖着虚弱的身体,精心伺候着叔公公、婶婆婆。

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自己的一生,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孩子、爱丈夫和他的事业,她近多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特殊的家庭,用她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四位老人和一对父子,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象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农村妇女们继承和发扬中国女性传统美德,正是她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特殊的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全文阅读

农村孝敬父母事例材料荐读

事迹材料属于事务公文,先进事迹材料写作属于应用写作范畴。下面是特意整理的农村孝敬父母事例材料荐读,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

xx,男,出生于1980年5月,中专文化,县乡村委炉前组人。作为一个80后的农村人,他身上从小就有一股坚韧不屈的劲。

母亲袁之美早在七年前患有精神分裂症,后经南昌、吉安、本县等多家医院诊断为老年痴呆症,起居、穿衣、大小便等简单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还经常走失。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和妻子郭玉霞照顾母亲就像照料小孩一样,特别是近三年来连洗脸、穿衣都不会,每天早晚端水帮母亲洗脸、洗脚。晚上还要服侍她上床睡觉,为了怕母亲着凉半年还要半夜起床帮她盖被子。夫妻俩还要定期帮母亲洗澡、换衣,一日三餐端饭菜喂给母亲吃。每天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八年来,他孝敬老人,用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向家人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赢得了村里亲朋邻居的一致好评。

为了生计,夫妻除了照顾母亲还种植了20亩烤烟,地里农活很忙。每天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还要照顾母亲,几次母亲离家出走,不顾白天黑夜,骑着摩托车到处找母亲。因为母亲娘家是本乡娄屋得村东坑组人,她每次离家出走的方向就是往娄屋得村方向。因为峡水线路段改扩建,容易迷失方向。今年正月的一天,母亲又是离家出走,走到宋家就分错了路,夫妻俩在寻找母亲过程中听宋家有一村民说一位精神不正常的女人朝吴家老敬老院方向去了。全家人在路上一直找不到人,大家都很焦急,再加上天又下着小雨,大家都担心母亲会有危险,到快天黑时才发现母亲独自一人在树林里哭叫。此时的夫妻已经是全身湿透了,但是母亲找到了就是好的,夫妻俩把母亲带回家帮她洗澡,换好衣服,却一点也没有责备母亲。

像这样的儿子媳妇,我们这边几个村庄是少有的,连东坑的几个舅舅都夸真是个好外甥,没有他这么好的照顾母亲,他的姐姐就命不长久。但是面对亲朋好友的夸奖,只是淡淡的说句:我还会一如既往的照顾好我的母亲。正因为经历重重磨难,的孝心才显得如此惊心动魄。她所散发出来的人性的温暖与坚韧,才如此清晰而准确地击中了我们的神经。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的责任。

全文阅读

最美孝德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孝德家庭事迹材料(一)

敬老爱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更是我们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中杰村拥有"好媳妇"称号的李采霞,多年来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的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赢得了乡里和亲朋好友的称赞。她正是怀着感恩的心在默默的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践行着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

她始终是"孝"字当先,"爱"字装心,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的侍奉着父母双亲。李采霞一家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在这个小家身上,他们用赤诚孝心诠释传统美德,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平凡的亲情故事。

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五口之家,公公张建国是一名忠厚勤快的老农民,积劳成疾行动不便,婆婆勤劳本分,有腰腿疼痛的老毛病,眼睛视力也不是很好,行动不便,丈夫在工厂上班,收入菲薄,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现有的那十几亩地,以及丈夫外出打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他们是所有大家中的一个小家,也是所有小家中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

志同道合,和谐维家: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李采霞与爱人都在农村长大共同的经历,使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也使他们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爱相扶,结婚8年,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当意见不统一时候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交流。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是在这样和谐氛围浓厚的家庭熏陶下,女儿张丽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成为邻里间相互称赞的对象和榜样。都说婆媳问题是影响家庭和谐的一个关键,然而在这个小家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争吵的情形婆婆行动不便,吃喝拉撒都有李采霞照顾,婆婆经常感动地掉下了幸福的泪水,"我家的媳妇,比亲闺女还亲"这是婆婆逢人就说的话。这样,家里家外,就落到李采霞一人身上,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近几年她累得人都瘦了一圈,但是她毫无怨言,还说这是作为一名儿媳妇应该做的,公公婆婆也是自己父母,要一视同仁。媳妇的善良,老人的宽容,也是这个小家一直和睦的关键所在。

生活本是平淡,然而不平淡的是人的心境。存善心、种善果、得善报??这就是李采霞一家,一个平凡的小家,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小家,他们用质朴的言语和实在的行为,践行着父母、儿女、长辈和晚辈之间角色的内涵定义。我们深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我们身边一定会出现更多像李采霞一家一样的家庭,用心经营,有爱互助,宽容理解,尊老爱幼,那么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

最美孝德家庭事迹材料(二)

全文阅读

关于文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推荐】

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小事、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文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

文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一

肖桂同志的家庭与千万个家庭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这普通的背后,却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故,她记录了这个家庭生活几上、自立、自强尊老爱幼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一、爱岗敬业,工作楷模

肖桂同志不论做什么事情,他都充分发挥军人的本色,认真履行职责,处处以身作则。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近几年村委会工作名列前茅,乡年度重点目标考核第一名,县先进党支部,本人县优秀人大代表,这些荣誉的取得,与他爱人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二、尊老爱幼,家中模范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肖桂同志还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协调好家庭事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和睦相处。他把工作之余时间都留给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身为一家之主,他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做到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作为儿子,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他仍然坚持抽空陪伴他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为丈夫,他爱护妻子,与妻子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父亲,他以身作则,注重对儿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他们独立自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勤俭朴素,家中贤内

全文阅读

县三好学生主要事迹范文

余连连同学事迹简介

聪明能干,以身作则,富有爱心的怀德镇中心小学校六(1)中队中队长余连连。女,12岁,汉族。凭着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热心为伙伴服务,经常帮助学困同学,讲解难题,组织队员向孤寡老人献爱心,是校内的“小雷锋”。

赵艳秋同学事迹简介

勤劳朴实,组织能力强的彭庙镇九年制学校大队部大队长赵艳秋。女,11岁,汉族,事迹材料《县三好学生先进事迹》。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早早便学会了生活自理,学习之余常常帮助外公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作为班队干部,她热心为集体尽职,热心为伙伴服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市、县三好学生,县优秀学生干部。

彭灿同学先进事迹简介

尽职尽责,全面发展的赵化镇中心小学校大队部大队长彭灿。男,11岁,汉族。他积极带头开展各项少先队活动,是同学们心中懂事的“小大人”和老师的得力助手;在抓好学习的同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国小学生金牌作文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秀奖,屡获市中小学生书信大赛一、二等奖。县、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少先队员。

谢羽同学事迹简介

乐于奉献,在少先队组织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代寺镇石农小学校大队部大队长谢羽。女,12岁,汉族。她积极配合学校大队委、红领巾监督岗队员管理好各个班级;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协助班主任开展班队活动;富有爱心,把自己积攒多年的零用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县、校三好学生,学区优秀学生干部。

全文阅读

2017好媳妇事迹材料

引导文:什么是好媳妇,好好爱丈夫,珍惜爱情婚姻家庭的幸福。会做家务,即使很少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7好媳妇事迹材料,供大家阅读!

好媳妇事迹材料一

前东社区居委会,人们经常议论着一位普通妇女。几十年如一日敬公婆的好媳妇。她就是前东社区建材小区的申菊英,她的事迹在平罗县前东社区被大家交口称赞。

51岁的申菊英尊纪守法,热爱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十六屇三中全会以来面对高科技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新时代,她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修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在事业上她兢兢业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胆创新,在优生优育工作中她带头计划生育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她教子有方,身体力行做榜样,她的儿子姚亮以大学毕业,为祖国贡献力量。

申菊英在妯娌中是位勤劳能干和蔼可亲的好大嫂,在父母眼中,她是位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在邻居眼中她是位心底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她的家庭和睦幸福,先后被评为区级十星级文明户和全县五好家庭。

申菊英与同在农具厂工作的姚会元认识相爱后结为夫妻。申菊英的公爹、婆婆后来生活在农村,依靠种田维持生活。1983年,她考虑到两位老人年龄大了,想把二老接到县城与他们一起生活,可是老公爹心里顾虑重重,他是姚会元继父,认为自己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起能行吗?就算是与亲生儿子一起生活,时间长了也难免有个磕磕碰碰的,他担心将来大家会闹得不欢而散。申菊英看出老人的顾虑连说带劝地把两位老人接到家中,一住就是二十年。二十多年来,申菊英与两位老人朝夕相处,连脸都没有红过一次,更没有让老人受过一回气。婆婆身体有病,又爱干净,洗洗涮涮的事情干不了,几呼都是申菊英来做。当时儿子年纪小,丈夫工作忙,两个妹妹都不在父母身边,照顾婆婆的重担落在了申菊英的肩上。婆婆身体有病,心里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顺眼,总爱唠叨。申菊英也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一边心平气和地安微她,讲故事逗老人开心。有时婆婆大小便失禁,屡尿弄到被褥上,她二话不说赶紧给婆婆擦洗干净身子,换洗被褥拆洗干净,她从没说过一句怨言。有一年冬天,老公爹突患急性阑尾炎做了手术,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老人想解小便却无法动身,尿憋的不行,身边只有申菊英照顾他,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一脸的痛苦状。细心的申菊英立刻瑞起尿盆给老公公接小便,老人感动的热泪直流。两位老人逢人就夸,儿媳妇比亲生女儿还亲、还可靠。我们能活到80多岁与她细心照料分不开。

1994年,申菊英下岗了,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开办了一家煤气灶具经销部。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申菊英事业有成,还创办了自己的事业,家里富裕了,但她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她听说社区居民的下水道年久失修,经常堵塞,尤其一到雨季,雨水积在巷道里漫灌到部分居民家中,给社区居民带来不便,社区居委会想为居民解决问题,苦于无处筹集资金时,申菊英主动站出来,带头捐款,并帮助社区干部挨家挨户的地筹集资金,找人修好下水道,彻底解决居民的难题。建材小区居民区的巷道没有硬化,一遇雨雪天,巷道泥泞不堪,申菊英带头捐款,并参与了巷道硬化。由于申菊英乐于助人,左右邻居煤气灶具出了毛病,只要招呼一声,她很快上门维修,从不收一分钱,她的淳朴、善良、宽宏大度、慷慨大方、一直有口皆碑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好媳妇事迹材料二

全文阅读

文明之星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她严格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两无"制度,认真上好"两操",做好《品德学习》记录,从不迟到、早退。上课认真听讲,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她为人诚恳朴实,从不和人攀比吃穿,生活节俭。她乐于助人,团结同学,总是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尤其是自觉性较差的同桌,她不仅用言行感染着他们,还在行动上帮助他们,督促他们学习,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三(3)班自觉性差却想着积极上进的同学都希望和她同桌,希望得到她的帮助。本学期,她帮助了晋元涵和童童两位同学不断取得进步。

作为一名班干部,她能够坚持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即时收交作业。在本学期,班级开展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快乐棒棒糖"政治知识竞赛,由她亲自组织,安排这项活动,在老师的帮助下,效果很好,同学们都很愿意参加,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老师不在时,她能主动维护好班级的纪律,对于不文明的行为敢于及时劝阻,并能每天坚持主动安排好本组的值日工作,督促值日生完成打扫任务。

曹健雅同学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爱好广泛,做事执着,有毅力,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家长意见

在家庭生活中,她懂得尊敬父母,关心体贴父母,怀有感恩之心。她总能替父母做一些收拾碗筷、清洁整理,甚至买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她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从不挑吃挑穿,不贪慕虚荣,从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是父母眼中的好孩。

签字:曹太平

班主任意见

曹健雅同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他人。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刻苦,积极进取,符合"文明之星"的评选条件。

全文阅读

尊老敬老事迹材料

尊老敬老事迹材料

文章标题:尊老敬老事迹材料

点滴勾勒尊老心,倾注尽现敬老情

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倍至关怀;她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县农电局职工——马艳丽。

搭建心灵的桥梁,与老人沟通共鸣,做老人的精神支柱。

精神的支持和言语行动的慰藉,使她和老人心灵的距离日趋拉近,成为老人的亲密挚友和避风港湾。

做为一名儿媳,她无时无刻不在记挂和照顾着公公婆婆。不管平时工作怎么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从交谈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动态。

每当老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她都会想尽办法,耐心开解,为老人送上一颗“开心果”。一次,婆婆去早市的时候丢了200元钱,因为此事上了好几天火,当她得知这件事后,就来到婆婆家中,为婆婆送去200元钱,并劝解老人要放宽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慢慢的,婆婆解开了心结,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欢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