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战略论文

经济战略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战略战术分析论文

一、国际如何对中国发动经济战争

战争是一种强弱冲突不平衡的结果,找准对方弱点开战是战争的导火线。如:不能诊断中国特色经济毛病,却用外国经济理论治理国内特色经济;加入WTO,政府政策法规受制于国际,独立性或者说中国特色越来越不能发挥能动性,又不适应不熟悉国际规则;其关键点在抄搬国外管理理论被动适用国际规则;其危险点在于短时间内大量变现库存资源,国民财富以货币形式决堤般外流。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对中国发动了经济战争。首先是外资潜入中国投资、置业;第二鼓噪中国经济形势大好,以误导中国变现宝藏资源来提高GDP,同时外资大量进入中国炒热中国经济;第三将股市、楼市等炒热,借助中国国内资本推动股价楼价大幅走高,推高能源价格增加中国发展成本,进而带动中国物价全面通胀;第四不断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拉拢别国挤压中国国际市场;第五是抛售股票、房地产等,套现走人;第六即下一步抛售人民币使之贬值而让美元升值。通过美元、人民币反向升值贬值运行一个来回,则巨大的中国财富就会白送给美国等寄生国家。譬如近期,美国持续降息,使各国对美元汇率一直上升[1]。这使中国国内出口企业面临困境,广交会订单缩减30%以上;同时,人民币升值加快又使得热钱大量进入中国,流动性过剩加剧,加大了通货膨胀;再者,中国美元储备居高不下快速增长也就是加速贬值,从而美国实现了奈账;最后,美国次贷危机实际上是将国民不劳而获的结果转移到外国,尤其是美元储备高的国家。

二、经济战争的性质

美国等国家害怕中国经济快速超越自己,又觉得军事能力不够,于是就专注经济侵略,其性质为争夺理论、文化、经管、技术等的控制权,以及阴流子(资金)[2]的控制权和市场控制权。

(一)精神战:争夺思想文化经管技术的控制权

中国搞特色社会主义,今天出现了所谓经济过热问题,却又仿照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与方法不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在治理特色经济时又不搞中国特色,当然调控无效。在没有准备好自己的经济理论和制度条件下加入WTO,不得不被动适用国际经济法规准则,从而陷中国特色经济于无能之中而不能自拔。如果不尽快清醒过来,建立自己的符合自然法则的经管理论和经济制度,就会失去思想文化和经济管理的控制权。

譬如,加息提高准备金率,一个处方一年就开了十几次,还不见效就不应再模仿下去。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不完全由经济因素引起,因而凯恩斯那一套纯经济金融手段解决不了现今中国的经济问题。对于这种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必须加以创新,免得受制于人。

全文阅读

企业经济战略比较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重点比较分析了三种战略思维: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和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并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定战略时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战略思维/战略比较

「正文

战略是什么?我们可以用《Economist》杂志的一个简单而权威的定义进行诠释论文,即战略回答企业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Wheredoyouwanttogo?”,一是“Howdoyouwanttogothere?”。企业长期存在及发展的基础是创造价值,价值的不同理解和定义构成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创造价值则是后一个问题的解答,至于价值如何分配则是企业各种利益攸关者之间的博弈结果。这样,我们可以说企业战略就是如何实现企业自身所定义的价值创造。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萌芽阶段。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60年代有钱得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假设和安东尼—安索夫—安德斯范式。进入70年代以后,战略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实际操作,其主流如70年代的经营组合管理理论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定位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益明显,从外部环境看,技术创新加剧,国际竞争激烈,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不确定性对企业管理的挑战越来越大;从内部环境看,员工素质普遍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日渐增强,组织趋向扁平化和弹性化管理论文。战略管理研究转向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识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那时,圣吉、柯林斯和珀斯提出了企业愿景驱动性管理,另外一些学者在波特的竞争理论上进行发展,提出了竞争优势观和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模型。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新和创造未来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超越竞争成为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热点,有较大影响和代表性的如德—博诺提出的超越竞争理论、莫尔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使用演化理论、达韦尼提出的超级竞争模型等。另外一些学者敏锐地感受到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如瑞克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已经越来越把知识看成是自己最有价值的战略资源,并提出了以知识为本的战略。

全文阅读

区域经济企业战略论文

一、区域经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同时受到内部与外部因素影响所形成的经济综合体。而由于受到区域和范围的限制与影响,区域经济往往要同时考虑到自然条件(如水分、光照、土地、地质、灾害、热量等)、社会条件(战争、政策等)、人文条件(宗教、习俗、传统节日等)、技术与人力条件(人力资源、高新技术发展)等的影响。当然,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往往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等的影响。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并不如它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易懂。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由于其变化多样且变化快速,企业的经营者常常需要花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及时的把握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向,而且,想要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所以,无论是国外的企业想要进军国内的市场,还是中国本土企业想要在国外占有一席之地,最基本的区域经济调查是不可省略的。再次以潞安矿业集团公司为例,在该集团建立之初,集团只是一个以煤矿为主要发展项目的企业。然而在近几年的发展之下,其受到当地的区域经济和我国“对环境一再重视”政策的影响下,企业及时的改变了自身的经营方针,把单纯以煤矿为主导的企业发展格局,转变成了以重点发展煤、油、硅、化、电等五大主导产业,同时进军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煤层气、物流贸易、金融服务五大辅助产业的多样化产业格局。与此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号召,潞安矿业集团投巨资引进国外既环保又高效的设备,力图成为一个绿色环保企业。假如企业并没有及时的发现煤矿行业的经济走向,也没有重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政策,那么潞安矿业集团的发展势必不会如现如今般这么让所有煤矿行业所倾羡。

二、区域经济和企业战略的关系

通过上文对区域经济和企业战略的分别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区域经济和企业战略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相辅相成、共生相生的关系。在一本经济学书上曾经指出,区域经济是企业进行个性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想要走区域战略发展的道路,“企业个性发展”是必然的选择。而不注重区域经济,也不根据区域经济调整企业经济战略,不走“企业个性发展”道路的企业必定会被淘汰在经济发展进步的洪流之中。山西的煤矿行业就是这个事情最好的证明例子。在我国经济制度尚未健全的时期,山西的煤矿行业曾经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由于山西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矿资源,所以在我国初期,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纷纷加入“采煤大队”的行列之中。一时间,山西的煤矿行业的发展大跨步的前进,与此同时,山西煤矿行业的秩序也发生了混乱,但耐人寻味的是,在如此混乱的秩序下,许多人在这混乱的环境中大赚了一笔。然而,这样的“好情形”并没有持续多久,制度的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的隐患。许多人在不规范的煤矿企业中丢去了性命,没有再次加工与清洁的煤矿给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山西民众由于煤矿的过量开采与燃烧,纷纷得上了难以医治的病痛。于是,国家开始改革,山西甚至全国的煤矿行业管理办法纷纷出台,煤矿行业的区域经济战略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有全局意识的人察觉到了这类变化,纷纷加大资金的投入,进行企业的改革升级,希望更上国家煤矿行业的发展。部分心存侥幸的人不愿意花费资金在这看似“没有利益”的改革上面,所以在不久之后,这类企业便被无情的淘汰。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对企业战略的制定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应该及时察觉到区域经济政策的变化,在区域经济变化之前,就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资,科学的预测将未来可能存在的情况,尽企业最大的可能性,使企业走在经济政策变化之前。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比竞争者更有优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较量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企业战略的制定

战略制定需要具有前瞻性。俗话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企业想要有更好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势必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因为经济的发展同样也遵循“先入为主”的观念。在旁人还未发现商机之时,明智的预测并判断市场未来而发展,在做出决定之时,果断的加大投资,努力拓宽企业的发展道路,在企业资金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企业做到全方位发展,开创多条企业收入项目渠道。而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不断的壮大。这里同样在列举潞安矿业集团的例子。在这个煤矿方面发展势头良好时,企业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在其他行业,如物流贸易、金融服务、建筑建材等方面加大了投资,同时在煤矿这个老本行上,潞安矿业集团企业一边努力的向国外学习先进技术,一边提高企业自身的科创水平。而也正是这一系列的举动,潞安矿业集团企业的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十二五”末,企业的资产总额一度达到了25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00亿元,建成“双两千亿企业”。企业也从传统的煤矿企业,发展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能源企业,该企业更是成为中国一个有实力进入全球500强企业的一员。

四、结束语

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想要在企业治理上面取得较高的成效和效益,那么便离不开一个科学的企业战略。而企业战略又是受区域经济影响的。所以,只有在企业战略建立与调整之时,是企业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融合,那么在战略制定与调整上,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减少“改变”带来的影响。所以,企业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研究不可缺少。

全文阅读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战略体系盐城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盐城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力,提出了包括沿海错位开发战略、区域关联发展战略、“第四产业”发展战略和大市区、小城镇发展战略在内的战略体系,并对相应的方案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沿海开发是江苏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上看,盐城、连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南北交汇枢纽地带,是江苏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但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发展还处于“低谷”区。近期,《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的制定为盐城等苏北地区的沿海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充分利用盐城的沿海优势,以系统的思维确定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这是盐城的重要发展机遇,对促进整个苏北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经济快速发展,但与苏南的差距仍较大

“十五”期间,盐城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目前拥有悦达集团、森达集团等销售超亿元的企业1102家。2005年,盐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90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4893元,同比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264亿元,增长39.8%,增幅列全省第一。但由于历史、区位、政策等多种原因,盐城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内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以2005年为例,盐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585元,而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6766元,是盐城平均水平的5.3倍。

2、县域经济增势强劲,但县域间发展不平衡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可将盐城所辖9个县(市、区)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东台、大丰、亭湖、盐都)已达到或超过苏中地区的平均水平,其中东台市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67.31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市中位居第57位;第二板块(射阳、建湖、阜宁)经济快速增长,后发优势逐步显现;第三板块(滨海、响水)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与第一板块相比仍属贫困地区,其中响水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6.4亿元,滨海、响水两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苏北地区的平均水平。

全文阅读

经济战略调整改革论文

一、关于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

改革以来,我们在体制上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所有制改革使我们的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变化。经过20年改革,我国形成了四种比较典型的所有制模式。第一种是以东北几省为代表的国有经济模式,国有经济的地位还没有动摇;第二种是以广东的前期和上海的后期为代表的外资经济模式;第三种是以江苏为代表的集体经济模式;第四种是以浙江为代表的混和经济模式。这四种模式特征清楚,对比鲜明。其中对比最鲜明的是东北的国有经济模式和浙江的混合经济模式。东北的国有经济模式在我国历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改革开放后,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弊端造成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历史负担沉重,所以东北地区近几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许多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岗人员多。与此同时,浙江则不同,浙江发展很快,这与它的混合经济模式有很大关系。以温州为代表的混合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曾受到过激烈的抨击,说它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私有经济泛滥,二是商业道德沦丧,三是公益事业无人关心。20年后的今天,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了,温州不但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公益事业也取得长足进展,如大家集资修建公共设施,大家一致打假。从这些情况看来,国有企业多的地方,社会问题就多;相反,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发展的地方,就比较稳定。所以,所有制结构不调整,一切无从谈起。加快改革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收缩国有经济战线,既有利于坚持公有制,又有利于政府从面大线长的国有经济困境中解脱出来,真正转变职能。因此,中央下决心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让国有资本从有些领域坚决退出来。

关于如何科学地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本文主要谈以下四个问题:

(一)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标。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经济应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要控制的行业有: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产业。我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不投资,则没有人愿意投资的行业;另一类是别人想投资但国家不让投资的行业。除此两类,其他行业都可以鼓励非国有资本进入。换句话说,除此两类,在其他行业国有资本都可以退出。应该强调的是,国有资本的退出只能是“适当退出”而不是“全部退出”。前一阶段流行国有资本全部退出竞争领域的说法,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政府要通过国有资本在产权市场的自由流动来实现一些特殊目标,如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等等。另外,即使在以上所说的两类行业中,国有资本也不一定要处于垄断地位,引进非国有资本也是必要的。

(二)国有经济要占优势这个理论要发展。在我看来,国有经济的调整不要有比重限制。以前我们的全民经济比重很大,我们没有发展起来,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差点被搞垮了;现在我们的非公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的国有经济减少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在前进。

(三)国有经济调整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国有资产全民所有,到底由谁来代表?由国务院代表,但国务院是个很大的概念,也管不过来,还得由各级政府来代表。但是,各级政府不能随意调整处置国有资产,必须公开、有偿。

(四)国有资产的调整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有种说法是,借国有资产调整的机会建立经营者持大股。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要使经营者持大股,就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经营者的定位不一定是原有的经营者;二是不能一股独大(当然卖给私有企业主就不要管一股独大);三是持大股不是无偿持股;四是持大股的经营者不能享有不同于职工的非市场优惠,要优惠就一定要有根有据。

总之,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将朝着两方面的目标进行,一是大量的国有资本从漫无边际的战线和领域退出;二是形成国家控制、多元化的控股格局。

全文阅读

国有经济战略调整论文

一、关于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

改革以来,我们在体制上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所有制改革使我们的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变化。经过20年改革,我国形成了四种比较典型的所有制模式。第一种是以东北几省为代表的国有经济模式,国有经济的地位还没有动摇;第二种是以广东的前期和上海的后期为代表的外资经济模式;第三种是以江苏为代表的集体经济模式;第四种是以浙江为代表的混和经济模式。这四种模式特征清楚,对比鲜明。其中对比最鲜明的是东北的国有经济模式和浙江的混合经济模式。东北的国有经济模式在我国历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改革开放后,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弊端造成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历史负担沉重,所以东北地区近几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许多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岗人员多。与此同时,浙江则不同,浙江发展很快,这与它的混合经济模式有很大关系。以温州为代表的混合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曾受到过激烈的抨击,说它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私有经济泛滥,二是商业道德沦丧,三是公益事业无人关心。20年后的今天,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了,温州不但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公益事业也取得长足进展,如大家集资修建公共设施,大家一致打假。从这些情况看来,国有企业多的地方,社会问题就多;相反,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发展的地方,就比较稳定。所以,所有制结构不调整,一切无从谈起。加快改革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收缩国有经济战线,既有利于坚持公有制,又有利于政府从面大线长的国有经济困境中解脱出来,真正转变职能。因此,中央下决心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让国有资本从有些领域坚决退出来。

关于如何科学地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本文主要谈以下四个问题:

(一)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标。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经济应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要控制的行业有: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产业。我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不投资,则没有人愿意投资的行业;另一类是别人想投资但国家不让投资的行业。除此两类,其他行业都可以鼓励非国有资本进入。换句话说,除此两类,在其他行业国有资本都可以退出。应该强调的是,国有资本的退出只能是“适当退出”而不是“全部退出”。前一阶段流行国有资本全部退出竞争领域的说法,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政府要通过国有资本在产权市场的自由流动来实现一些特殊目标,如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等等。另外,即使在以上所说的两类行业中,国有资本也不一定要处于垄断地位,引进非国有资本也是必要的。

(二)国有经济要占优势这个理论要发展。在我看来,国有经济的调整不要有比重限制。以前我们的全民经济比重很大,我们没有发展起来,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差点被搞垮了;现在我们的非公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的国有经济减少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在前进。

(三)国有经济调整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国有资产全民所有,到底由谁来代表?由国务院代表,但国务院是个很大的概念,也管不过来,还得由各级政府来代表。但是,各级政府不能随意调整处置国有资产,必须公开、有偿。

(四)国有资产的调整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有种说法是,借国有资产调整的机会建立经营者持大股。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要使经营者持大股,就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经营者的定位不一定是原有的经营者;二是不能一股独大(当然卖给私有企业主就不要管一股独大);三是持大股不是无偿持股;四是持大股的经营者不能享有不同于职工的非市场优惠,要优惠就一定要有根有据。

总之,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将朝着两方面的目标进行,一是大量的国有资本从漫无边际的战线和领域退出;二是形成国家控制、多元化的控股格局。

全文阅读

经济战略调整论文

一、关于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

改革以来,我们在体制上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所有制改革使我们的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变化。经过20年改革,我国形成了四种比较典型的所有制模式。第一种是以东北几省为代表的国有经济模式,国有经济的地位还没有动摇;第二种是以广东的前期和上海的后期为代表的外资经济模式;第三种是以江苏为代表的集体经济模式;第四种是以浙江为代表的混和经济模式。这四种模式特征清楚,对比鲜明。其中对比最鲜明的是东北的国有经济模式和浙江的混合经济模式。东北的国有经济模式在我国历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改革开放后,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弊端造成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历史负担沉重,所以东北地区近几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许多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岗人员多。与此同时,浙江则不同,浙江发展很快,这与它的混合经济模式有很大关系。以温州为代表的混合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曾受到过激烈的抨击,说它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私有经济泛滥,二是商业道德沦丧,三是公益事业无人关心。20年后的今天,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了,温州不但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公益事业也取得长足进展,如大家集资修建公共设施,大家一致打假。从这些情况看来,国有企业多的地方,社会问题就多;相反,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发展的地方,就比较稳定。所以,所有制结构不调整,一切无从谈起。加快改革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收缩国有经济战线,既有利于坚持公有制,又有利于政府从面大线长的国有经济困境中解脱出来,真正转变职能。因此,中央下决心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让国有资本从有些领域坚决退出来。

关于如何科学地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本文主要谈以下四个问题:

(一)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标。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经济应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要控制的行业有: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产业。我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不投资,则没有人愿意投资的行业;另一类是别人想投资但国家不让投资的行业。除此两类,其他行业都可以鼓励非国有资本进入。换句话说,除此两类,在其他行业国有资本都可以退出。应该强调的是,国有资本的退出只能是“适当退出”而不是“全部退出”。前一阶段流行国有资本全部退出竞争领域的说法,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政府要通过国有资本在产权市场的自由流动来实现一些特殊目标,如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等等。另外,即使在以上所说的两类行业中,国有资本也不一定要处于垄断地位,引进非国有资本也是必要的。

(二)国有经济要占优势这个理论要发展。在我看来,国有经济的调整不要有比重限制。以前我们的全民经济比重很大,我们没有发展起来,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差点被搞垮了;现在我们的非公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的国有经济减少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在前进。

(三)国有经济调整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国有资产全民所有,到底由谁来代表?由国务院代表,但国务院是个很大的概念,也管不过来,还得由各级政府来代表。但是,各级政府不能随意调整处置国有资产,必须公开、有偿。

(四)国有资产的调整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有种说法是,借国有资产调整的机会建立经营者持大股。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要使经营者持大股,就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经营者的定位不一定是原有的经营者;二是不能一股独大(当然卖给私有企业主就不要管一股独大);三是持大股不是无偿持股;四是持大股的经营者不能享有不同于职工的非市场优惠,要优惠就一定要有根有据。

总之,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将朝着两方面的目标进行,一是大量的国有资本从漫无边际的战线和领域退出;二是形成国家控制、多元化的控股格局。

全文阅读

区域经济战略研究文献综述论文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引言。

1958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个10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国外研究现状。

2.1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R.R.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P.N.Rosenstein-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全文阅读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综述论文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引言。

1958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个10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国外研究现状。

2.1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R.R.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P.N.Rosenstein-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全文阅读

区域经济战略改革发展论文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引言

1958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个10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二、国外研究现状

2.1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R.R.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P.N.Rosenstein-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O.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