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无法摆脱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的海量信息的影响,而信息接收习惯和认知风格则决定了他们的信息来源方式、对各种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对信息的加工方式等。深入探究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接受和内化的过程和机理。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时间从2014年10月12日至2014年11月4日,调查对象包括山东大学本部校区、山东师范大学本部校区和济南大学西校区的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31份,其中有效问卷863份,有效比率86.3%。在有效受调查对象中,理科99人,占11.4%;工科401人,占46.5%;人文艺术类168人,占19.5%;经济管理类195人,占22.6%。下表是大学生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后的各项处理方式(可多选)所占比例。其中“即用”一项指的是网上求职、购物、咨询等可即刻应用的信息。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为χ2分析。将上表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在“社会时政”大项下:“不处理”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0.588,P=0.003),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有低差异(χ2=10.872,P=0.003),而理科和工科的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均值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2.417,P=0.049);“评论”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1.021,P=0.002),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1.127,P=0.002),而理科和工科的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均值,两者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1.651,P=0.052);“转发”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4.470,P=0.002),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3.327,P=0.002),而理科和工科的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均值,两者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1.698,P=0.061);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保存”子项的被试样本过少,不予计入;“不确定”子项的理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4.241,P=0.002),其均值与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有一定差异(χ2=9.452,P=0.007),与工科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4.877,P=0.013);“其他”子项的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9.009,P=0.001),其均值与理科和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均有显著差异(χ2=8.188,P=0.015和χ2=3.094,P=0.027)。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对社会时政的看法,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与理科、工科的差异较为明显。总体上讲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学生参与评论和转发的比例高于理科、工科学生,说明他们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较高。但从现有的数据看,前两者保存有关信息的习惯并不比后者突出,反映出前两者其实并不注重数据和信息的整理,从而从逻辑和理性角度构建起对社会的体系性认知,而大多只是凭着感性来评价探讨。而选择“不确定”一项的比例工科最低,反映出该专业培养的确定性素质对这一项的不适应;理科与经济管理类的比例相近,反映出这两种数据性要求较强的专业在这一点的处理方式和心理上较为相似;人文艺术类的比例最高,反映出该专业处理方式和心理的模糊性。(2)在“科技教育”大项下:“不处理”子项的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基本无差异(χ2=1.081,P=0.093),其均值与理科的被试结果有一定差异(χ2=5.709,P=0.011),与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12.505,P=0.004);“评论”子项的理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2.007,P=0.022),人文其均值与工科和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均有一定差异(χ2=9.253,P=0.010和χ2=8.437,P=0.012);“转发”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877,P=0.081),其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均有显著差异(χ2=42.115,P=0.003和χ2=18.707,P=0.002);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保存”子项的被试样本过少,不予计入;“不确定”子项的理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9.902,P=0.007),其均值与工科和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均有显著差异(χ2=3.764,P=0.027和χ2=2.707,P=0.034);“其他”子项的四个专业均有显著差异。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对科技教育的看法,文科与理科、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的差异较为明显。总体上讲文科生参与评论、转发和保存的比例明显低于于理科、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的学生,说明他们对科技教育的关心程度较低。
而选择“不确定”一项的比例,工科的最低,反映出该专业培养的确定性素质对这一项的不适应;理科与经济管理类的比例相近,反映出这两种数据性要求较强的专业在这一点的处理方式和心理上较为相似;人文艺术类的比例最高,反映出该专业处理方式和心理的模糊性。(3)(1)在“历史人文”大项下:“不处理”子项的四个专业的被试结果均有低差异;“评论”子项的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0.077,P=0.003),其均值与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均有显著差异(χ2=6.160,P=0.019和χ2=3.207,P=0.033);“转发”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6.271,P=0.002),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3.225,P=0.002),而理科和工科的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均值,两者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1.522,P=0.072);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保存”子项的被试样本过少,不予计入;“不确定”子项的理科和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8.808,P=0.001),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6.556,P=0.002),而理科和工科的均值,与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均值,两者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3.830,P=0.068);“其他”子项的理科和经济管理类的被试结果有低差异(χ2=19.911,P=0.001),其均值与工科的被试结果有一定差异(χ2=8.238,P=0.017),与人文艺术类的被试结果有显著差异(χ2=4.332,P=0.032)。但本项样本数目较少,结果的权威性较低;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对历史人文的看法,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与理科、工科的差异较为明显。总体上讲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学生参与评论和转发的比例高于理科、工科学生,说明他们对历史人文的关心程度较高。但从现有的数据看,前两者保存有关信息的习惯并不比后者突出,反映出前两者其实并不注重数据和信息的整理,从而从逻辑和理性角度构建起对历史人文的体系性认知,而大多只是凭着感性来评价探讨。而选择“不确定”一项的比例,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较低,反映出这两个专业对历史人文的看法有较强的确定性。而相反的,理科、工科的较高,反映出这两个专业的较强不确定性。(4)用同样的分析手段,我们可以看出这四个专业对“娱乐”的态度较为一致,文科(广义)更热衷一些,但整体上并不太在意。
对“实用”的态度呈现出鲜明的碎片化,四个专业几乎没有对哪一项的态度有相似性。这应与各专业关注的实用信息的性质不同有关,不能一概而论。但由于我们的疏忽,在“实用”子项下没有更详细的分类,故而无法进一步分析。综上所述,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对信息来源、信息属性和各类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大体来说,理工科学生较为关注技术性信息,文科生(广义)则较为关注时政类和历史人文类的信息;理工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有较高的确定性,文科生(广义)则较为不确定一些;双方对即用性信息的关注重点不同。
作者:张扬 张良红 单位:济南大学文学院
摘要:艺术管理作为一个庞杂的体系包含了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等诸多分支,而这些分支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又是如何排列组合、交叉布局从而共同构成艺术管理体系的,这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弄清这些管理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更全面地建构艺术管理的大体系,也是文化艺术产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理论框架
中图分类号:G30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文化产业兴盛时代的即将到来,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的成败得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显得迫在眉睫。同时,因为艺术是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我们能否做好艺术管理的研究对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前瞻作用和开拓意义。当然,要想清晰地搞懂和弄透艺术管理并非易事,艺术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能否准确地构建出艺术管理的理论框架是我们探究艺术管理之谜的第一步。
一、有关艺术的诸种管理
艺术管理作为一个庞杂的体系包含很多种管理,其中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的概念是掌握和理解艺术管理所必须定义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深入和全面探讨艺术管理之前,我们先来对艺术行政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经济管理、艺术中介管理的概念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1、艺术行政管理。要理解艺术行政管理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文化行政或文化行政管理的概念。文化行政或文化行政管理就是文化行政机构(在我国当前,有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播影视部等)依据所属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对各项文化事业(广义的事业)实行规划、组织、调控等行政职能。如果把艺术作为广义文化的一部分,艺术行政管理当然可以并入文化行政管理,如果艺术有必要从广义文化中独立出来,那么艺术行政管理借用文化行政管理来帮助理解基本还是可靠的,即把上面定义中的“文化”字样换成“艺术”字样就可以了。艺术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的代表,客体是发生在本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艺术性活动,管理的依据就是法律规章。事实上,西方对艺术演出团体已形成非常严密、科学的管理机制,对这些艺术演出团体的管理推动了一门新兴学科――“艺术行政管理学”的蒸蒸日上。
2、艺术经济管理。与艺术行政管理一样,艺术经济管理也是一个交叉理论: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交叉组合。早先,已有人提出建立艺术经济学,他们认为艺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艺术经济和市场的问题,为的是寻求出艺术商品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做出哲学上的思考和认识。艺术经济管理虽然与艺术经济无论在称谓还是实践上都有一定区别,但艺术经济管理无疑也应该是以艺术市场为中心阵地来研究一切艺术经济活动的管理行为。艺术经济管理是一种多主体管理行为(后面详论),艺术经济管理的客体是一切艺术经济活动(包括经济政策、艺术生产、广告宣传、艺术商业、艺术消费、工商税收等)。
【摘要】本文在简要回顾经济人类学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从经济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针对中国情境的经济人类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经济人类学的研究现状,然后结合国外经济人类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应用,剖析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差异,并从研究视域拓展、研究层面融合、研究范式转变和研究学科整合等四个方面展望今后中国经济人类学研究有待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经济人类学;中国;展望
【作者】赵巧艳,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管理系副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0级博士生。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1-0057-009
引言
经济人类学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如今已经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1941年赫斯科维茨(Herakovits)最先提出了经济人类学的概念,并于1948年出版了专著《经济人类学》(Economic Anthropology)。卡尔・波拉尼的两篇论文――《作为制度过程的经济》和《早期帝国的贸易和市场》的发表所引发的“形式――实体”论战使得经济人类学上升为一个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1981年美国经济人类学学会(Society for Economic Anthropology,SEA)的建立则正式标志着人类学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的诞生。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对经济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进展一直缺乏关注,直到1982年,蔡振扬翻译了达尔顿和盖克的《经济人类学的展望》一文,经济人类学的概念才正式进入中国学术研究的视野。2001年和2002年陈庆德和施琳相继出版了《经济人类学》两本专著,标志着国内经济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个高潮的到来,这一点也可以从图1看出(图中的论文来源为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检索条件是以“经济人类学”为标题进行精确匹配)。此后,国内对经济人类学的研究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在研究的理论探索和案例调查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如今正处于第二个研究高潮的快速上升阶段(图1)。然而迄今为止,尽管国内学界对国外经济人类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介绍,可是关于国内的研究进展却没有一个系统的总结和概括,从而无法在对比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科研究前沿以及国内外研究的差异。鉴于此,本文尝试对国内经济人类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概括,并结合国际上经济人类学的研究前沿,剖析国内外研究之间的差异,展望国内研究未来的努力方向。
一、经济人类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如果把用人类学方法剖析经济问题全部纳入经济人类学研究范畴的话,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无疑开创了国内经济人类学研究之先河。但结合经济人类学定义与内涵的演进历程分析,施正一先生的《民族经济学导论》和《民族经济学教程》似乎才算真正意义上国内经济人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人类学在国内的人类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新出版的人类学教科书中,经济人类学都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如庄孔韶的《人类学通论》(2003)、朱炳祥的《社会人类学》(2004)、孙秋云的《文化人类学教程》(2004)、田兆元的《文化人类学教程》(2006),周大鸣的《人类学导论》(2007)等,在章节安排上都将经济人类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介绍。经济人类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相关著作出版与学科定位、国外著述翻译与理论引介。
人类在几千年经济流动中,天生俱来式地阅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文明,一八世纪工业革命后,技术发明领惹人类度过了颜色斑澜数百年工业经济文明。上1世纪初,1场新的产业变革悄悄兴起,在北美与欧洲大陆漫延。二0世纪三0年代在新西兰任教的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G·B·Fisher)首次提出3次产业的划分理论,并用Tertiary Industry(第3次产业)范畴概括1种新的产业。[②] 这类以财富价值开发与增值层次区别的产业划分,后来被经济学吸收并在现实经济糊口中广泛运用。第3次产业迅猛发展期最初在服务行业,以致于当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以“服务经济学”来概括新的产业。上世纪后半叶,计算机、信息工程、网络通信技术大发展,第3次产业终于找到了产业支持的科技基础。1时间,纷纭纭纭的“后工业社会”、“第3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期”等等说法,都慢慢融归为1种现代概念:网络经济(或谓互联网经济)。[③] 近二0年以来,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经由1次次技术立异累积以后在全世界的迅猛开展。全球亿万个终端同在1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换信息、运作种种事务,煞时间,史无前例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泉、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示,构成1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真堪称石破天惊。因为计算机网络、光缆通信多种技术的不断立异,1切变患上日新月异。绝不夸大地说,几近所有经济学家都没有料到,它的呈现使患上世界经济发展如斯快捷提速。[④] 在一五世纪,全世界人均收入年增长仅0.一%,在尔后五个世纪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二0世纪下半叶接近三%,而去年在美国1年就上升二二%。事后美国经济学家才如梦初醒,所谓“克林登时代”的经济光辉,就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期的光辉,就是计算机网络时期的光辉!戴尔(Dell,硬件商朝表)、微软(Microsoft,软件商朝表)、思科(Cisco,网络商朝表)与雅虎(Yahoo,运营商朝表)几近都是在几年中就成百亿地积累。事实上,世界正在进行1场计算机网络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给予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区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1个千载适逢的挑战与机会。 但是,人们震惊地看到:科学家在短短的年代中不管从硬件仍是软件上给予了世界1个互联网络,给予了经济运行的电子商务平台,网络经济基此迅猛在全世界开展,并且日新月异地、延续地更新着其技术基础,但是经济学家几近尚无来患上及对于其进行那怕是粗浅地研讨! 咱们这样讲似乎有些言重,由于人们或者许还能够通过世界著名搜寻引擎雅虎(yahoo!)、google、excite,和国内知名搜寻引擎搜孤(sohu)、网易(一六三)、新浪(sina)等搜寻到大量的有关文论,也有1些以网络经济研讨与介绍为重点的的个人主页与经济类网站。但是,如果细究这些文论与网站的内容,从整体上说多属于对于网络经济进行1般性介绍,钻研水平目前仅限现象描写、1般介绍与个别探讨。 目前面临的最大弊病在于:计算机网络专家大多从技术角度、从信息传递与实现角度对于网络经济其进行探讨;而经济理论工作者多因不熟识互联网技术,不熟识网络运行的内在机理,诸多思考与阐述阔别互联网经济运行的实际。对于网络经济的系统深刻钻研,呼叫具备上述这两方面的知识、素养与实践的专家参与、介入。 §一.三 深刻研讨网络经济,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拥有价值 对于网络经济的钻研,在理论上拥有开辟价值:其1,咱们知道,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的经济新机制,是1片在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理念之间的“空白”地带,从经济理论长进行系统钻研与深刻探讨,在中国学术界几近尚无开展,在世界学术规模也应属启步阶段。对于1个人类未知知识领域进行探讨,其成果立异价值显而易见。其2,进1步讲,对于于迅速来到的网络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与抽象,势必为这1发展提供理性指点思惟,同时,对于网络经济新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由此在理论上提出1整套范畴体系,也将为别人钻研与探讨提供1个理论参照系。其3,对于网络经济的理论探讨,还有1个中国特点问题,虽然网络无疆界、无差别,但不同管理体制下,不同文化违景下,其网络经济必然拥有本身特点。咱们坚信,深刻研讨网络经济现象,不但会为经济学理论增加时期新内容,而且可能会引发经济学钻研法子上、经济基本理论上的重大变革。 在实践上,其1,不但为中国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提供理论指点,而且尤其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1种斩新的战略新思路;其2,这1钻研尤其为中国西部大发展、中西部战略发展,对于如何在与世界同步的同1技术平台上,应用互联网这1丰厚资源的“信息矿”,提供可操作性方案;其3,这1探讨的理论成果,必然会引出政策建议成果,必然会为管理网络经济的法规制定提供根据;其4,从根本上说,终究会使患上经济学更拥有“经世致用”功能。
〔摘 要〕本文首先对CNKI中检索到的10年内共计3 039篇文献的发文时间、发文期刊、发文作者及机构进行了统计分析。其次,利用共词分析方法对我国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研究,研究出了我国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前30个高频关键词及5大研究群体,这还为我国计量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文献计量分析;知识图谱
“计量经济学”一词,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Frisch)在1926年仿照“生物计量学”一词提出的[1]。计量经济学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计量方法的研究,首先用于“微观”经济分析,在宏观经济理论出现后,转到“宏观”经济理论研究,为经济理论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多位计量经济学学家因此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国计量经济学最早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特殊原因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研究,80年代后期开始了快速发展[2]。本文旨在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索近十年的计量经济学发展情况、研究状况和特点,以期对计量经济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1.1 数据收集和选择
本文选取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条件是:主题包括“计量经济学”,时间范围是2002年1月1号到2011年11月30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 351篇,利用下述数据处理方法后剩余3 039篇,剩余文献分布的期刊数目为1 028。
1.2 数据处理
(1)删除重复和无关的文献。例如:《区域金融研究》期刊,《保险职业学院学报》期刊和《商业时代》期刊都刊登了《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文章,处理后只保留1篇;另外无关文献记录则直接删除,如: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刊登的《第二届全国计量经济学高级会议研讨会通知》等。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积累的从业经历与市场关注,并依据对中国图书产业已形成的行业状况、市场领域的各种品牌价值、营销渠道的分析,特提出中国图书产业的发展应该瞄准几个方面的主张。即要充分运用企业资源,着重经营好“生活类图书、旅游类图书、女性专题类图书、文化类图书、经管类图书、励志类图书、艺术类图书、教学读物类图书、古籍读物类图书 ”九大图书版块。下面笔者分别对这九类图书的基本市场状况进行简单陈述。
生活类图书
目前市场中的生活类图书,其品种主要有运动健康类、饮食医疗类、饮食养生类、生活情趣类、生活美食类、大众生活医学类、生活保健类等。
此类图书项目的市场开发点有:一是大力开发饮食的营养性、美食性图书,适应人们对营养的追求。二是注重饮食与养生类图书的开发,注重对中国传统养生理念予以新开发。三是注重生活情趣类图书开发,如有关园艺、盆景、养生、钓鱼、宠物等。四是注重食疗与家庭医学类图书开发,尤其是注重中医药方推介与相应的偏方推介等,以增强饮食的医疗价值知识推广。五是结合目前国人身体机能上常出现的问题及生理心理等因素,开发一些有关养生、足疗类选题。
旅游类图书
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新式消费观以及所谓“休闲时代、休闲社会”的来临,并结合休闲经济、旅游经济等产业政策的引导,旅游类图书在市场中十分活跃。其出版品种主要有旅游资讯类、专题游类、自助游类、旅游养生类、出境旅游类、特殊境域区旅游类、文化旅游类、旅游文学类、旅游摄影类、旅游文化专题类等。此类图书产品的市场知名品牌主要有反映文化、西南文化的《藏地牛皮书》《云南天堂》,紫图文化的中国古镇系列,日知经远与创世卓越的中国国家旅游地理等。
总体而言,此类产品的市场开发点有:旅游游记类、旅游文化读物类、专题游类、中国文化的旅游开发、私家旅游地理类。以及有关中国名镇名村、历史名城与境外历史文化名城的介绍等。
女性专题类图书
【内容提要】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虽然在理论上存在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属性,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必须着重深化对其知识属性和学术属性的认识。并且,市场经济越是发达,越要求有更高学术品位的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与之相适应,以进一步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和学术属性是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安身立命之本,这不仅是社会分工使然,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摘要题】期刊工作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知识属性/学术属性
【正文】
伴随中国出版业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期刊必然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抉择。在中国强大的期刊阵容中,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占有重要的份额。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是否也应进入市场?是否也应绝对“断”掉“皇粮”,在商海里“自谋生路”?类似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期刊界专家、同人所关注。从宏观上看,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属于出版物范畴,属于文化产品之列。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出版物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不仅具有产品属性、商品属性,而且其知识属性、学术属性更为重要。两者相权,后者才是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本原属性。确切地说,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是特殊的产品、商品,其特殊性在于其知识属性、学术属性远远高于其产品和商品属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定位应首先是学术和知识,其次才是产品和商品;学术和知识属性才最能代表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质的规定性。
一
任何一本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无疑都是作者、编辑及其相关人员劳动的物化成果,是高层次劳动的结晶。从生产活动角度看,期刊一定是产品。但这种产品与一般社会生产的产品,以及普通文化产品又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简单地从产品的角度审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属性至少是不完善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承载知识——尤其是新知识;承载着学术思想——许多是超前的理性思维,以及新生的理性思维的文字表述。故此,追求知识属性、学术属性,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播和思想转达,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圭臬。即使突出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产品属性、商品属性,也应无可争议地强调这两种属性均为知识、学术属性所决定,即,产品与商品属性是派生的,它离开知识与学术的价值属性便是“无”,离开了知识和学术属性,单纯的、纯粹的产品属性、商品属性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即使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产品属性、商品属性,也只能以知识和学术为定语:知识—学术产品、知识—学术商品。或者说,在当下文化产业如火如荼的时代,我们必须对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非商品化属性加以特别强调。
从一般意义上讲,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并不具备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商品的某些属性,如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虽然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检验标准也离不开“消费者”——广大专业人员构成的读者群体,但这个群体有别于大众化娱乐的消费群体,更体现一种“相对概念”[1](P213)。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市场占有率是相对的,永远不可能像娱乐文化期刊那样,通过发行量体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某些时候甚至完全相反:真正学术质量上乘的学术期刊与订数、读者数量并不成正比。所以,从读者群体、市场占有率,或从纯商品、产品的角度认知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属性问题难免以偏概全。这也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消费的规律之区别的本质所在。
专业构成
作为文理兼收的大类专业,经济学是当之无愧的NO.1——开设最普遍。经济学门类根据面向领域的不同而分别倾向于理论经济学、经济政策、货币与流通和对外贸易等,包括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审计学、保险、财政学……虽然同是以经济学类为专业名称进行招生,但不同的大学所包含的具体专业不同。这就是说,在具体分专业时,考生只能选择大类所包含的专业。因此,考生在选择时,一定要弄懂拟报院校该类到底包含了哪些专业。目前以经济学类招生的院校中,专业构成情况可分为以下五类——
其一包含了经济学类的大部分专业,如西安交通大学包含了金融学、金融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贸易经济等专业方向,山东大学包含了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等专业。
其二为经济学类中设置最多的几个专业的综合。有的是包含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如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南民族大学;有的则只包含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其三是包含具体专业除大家所熟悉的经济学类专业外,还与学校特色联系在一起,开设了相关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经济学类除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专业外,还包括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设的经济学类,则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之外,还开设了能源经济学。
其四是同一院校有两个以上的以经济学类为名来招生的专业,但在经济学类后面还加有备注,标明不同专业的区别。如北京工商大学分为经济学类(经贸类)和经济学类(财贸类),前者包括经济学、贸易经济和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专业,后者包括财政学、保险和统计学共3个专业。
其五是部分高校所开设的经济学类打破了只包含经济学类下相关专业的构成,还与其他学科所包含的近似专业联系在一起招生,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会计学专业也属于经济学类的专业之一,天津商业大学则把信用管理包含其中。
主干课程
摘要:经济类学术期刊要想有效地提高刊登论文质量,就一定要构建高品质作者库。作者可划分以下类型:知名经济学家、重点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以及文章被引与转载率相对较高的作者。而为了更好地构建高品质作者库,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详细分析,重点阐述构建经济类学术期刊高品质作者库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类学术期刊 高品质作者库 构建 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92-01
众所周知,经济类学术期刊通常被归纳为图书馆藏当中的F类刊登学术论文期刊,其所涵盖的种类诸多,如经济学、中国经济、会计类以及工业经济类等。在新时期,要想有效地强化经济类学术期刊本身的影响程度与受关注的程度,最关键的就是要增强编辑的各项能力。为此,一定要构建高品质作者群,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论文刊登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期刊的整体质量。
一、以重要会议及论坛为途径发现作者
在构建经济学家或知名经济学者作者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重要会议与论坛的方式来发现作者。如果将知名经济学家创作的文章刊登在经济类学术期刊中,仅仅凭借作者创作稿件的方式,很容易出现周期过长或者是沟通难度较大的情况。而如果对会议发言进行整理,利用这一方式而形成的学术论文,不仅可以对经济热点进行及时捕捉,同时,也能够保证经济学家的观点时效性更明显。[1]正是由于是会议发言,所以,更加通俗易懂,更方便读者阅读。另外,通过对会议发言进行整理,能够向与会者提供完整的会议资料内容。同时,在文后可以把发言者所编著的书籍和文章当作参考文献,刊登在杂志中,向读者推荐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此,编辑应当对本年度重点的经济会议进行事先盘点。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新浪财经频道的会议栏目进行查找,而且可以详细地查找出会议的名称、主办方以及地点等信息内容。在会议索引中,不仅能够联系到主办方的媒体联系人,而且能够参与到会议现场,同与会者的重要发言人互相交换名片,而获取经济学家的联系方式。这样一来,在会议结束以后,还能够通过媒体联系人获取相关的会议资料等,进而对发言实录予以全面整理与编辑加工,最终以学术论文的形式署名发言人姓名,将其当作论文作者。同时,需要陈列同发言内容相关的发言人编著书目与文章,或者是将发言当中所涉及的观念及相关书目等当作论文重点参考文献。另外,还需要同发言人与助手进行联系并确认文章,进而和经济学家构建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关系。[2]
二、利用重要研究机构与作者联系
目前,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研究机构很多,而大部分机构举办方都是中央政府机关或者是比较知名的院校,所以,也被认为是国家经济问题研究的智库。同时,在民办智库当中,能够查询到为公司提供战略咨询的服务公司。现阶段,我国知名机构主要是长城战略与和君咨询,而且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查询,特别是银行与跨国业务公司,其下设了研究部,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对机构官网进行搜索,可以查找到月度会与季度会。
摘要:目前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仍然属于起步阶段, 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各类高校对经济管理类实验的内涵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在实验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和体系等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 来研究探索适合当前我国院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 实验教学 模式 研究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与理论教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专业人才教育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 国家也从政策上认可并积极引导, 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几年来, 大部分的财经类院校都建设了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硬件平台, 以应用系统、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等为软件平台, 以计算机仿真、模拟等为主要手段的实验室或中心, 来开展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酒店管理等管理类课程的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 以及贸易实务、银行业务系统、证券模拟、统计分析、财政预算管理等经济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但是, 随着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的同时, 在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的一定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单一, 违背了对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差异性要求的原则
(二)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还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实验教学方法呆板, 还不能跳出理论教学方法的圈子
(四)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