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管理论坛

经济管理论坛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京大学举办卫生经济与管理论坛

3月10日,正值2006年“两会”召开期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召开了“2006年北京大学卫生经济与管理论坛:国家药品集中招标与采购政策研讨会”。此次大会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和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同时得到了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医药经济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以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机构的协办和大力支持。此次论坛在“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焦点问题的背景下,全方位聚焦论证了已实施五年的国家药品集中招标与采购政策的作用,集中研讨了我国药品集中招标与采购政策所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挑战。

大会在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主持的开幕式进行之后,迅速进入重要的主题发言部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在致辞发言中指出:把现在医疗行业的诸多问题归因于“市场化改革”是不正确的。他认为政府应分清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他说:“政府有责任办医院,有责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但没有权利限制他人提供医疗服务”。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陈文玲司长指出:调整政府配置资源和市场配置资源之间的关系才是目前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尖锐指出,“你很难搞清楚招标的到底是价格还是药品品种。”王锦霞直言不讳的指出,中介机构是最大的获利者,受损失的是制药企业和广大老百姓。

刘国恩教授报告了近期由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持进行的“对药品招标采购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进行的经济学实证研究”。北大的这份实证报告显示:我国药品价格在招标采购实施以来有平均下降的趋势,但新旧药品的替代效应也研发明显;医院的采购行为弹性增加;药品规格数量上升;价格差异变小;交易成本增加;让利患者方面缺乏实证支持。根据北大实证研究报告,刘国恩教授分别从药品市场采购的技术层面、卫生政策层面及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层面提出了三大政策建议。在技术层面,他建议药品的价格决定机制应该从目前的“成本决定”逐渐转移到“价值决定”机制。在卫生政策层面,他认为改革医院医生提供服务的支付手段是所有问题的关键。最后,他呼吁中国的医疗卫生问题应该提高到国家中期发展战略的高度。他强调,“政府投入卫生是一种健康投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健康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要依靠发挥其自身的比较优势,谋求更大的发展。中国的比较优势就是人力资本”“健康得不到保证,人力资本就无从实现”。刘国恩教授最后指出:“政府投入资金保证国民基本医疗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除了经济高增长外,和谐社会还体现在福利的提高与健康水平的提升”。北大的实证研究报告将在近期完成并公布。

本次大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医药行业协会以及制药产业等相关人士参加了此次盛会。各大新闻媒体也纷纷到会,期望对此焦点问题进行深度报导。

全文阅读

首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召开

为了更好地研究、探索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建设,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主办,中央财经大学承办的首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于2007年11月10一u日在北京举行。全国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知名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代表4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以“数字化时代的经济管理类教学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主题,以主题报告和分会场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邱东教授、校长王广谦教授,高等教育出版者刘志鹏社长出席论坛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或大会致辞。

李卫红副部长在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大学在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具有国际视野、熟知中国国情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学术基础和伦理道德法制观念,使他们德才兼备,有守有为。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有可能最终建成诚信、法治、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谢伏瞻局长作了题为《中国经济――稳定与增长》的报告。首先,他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个人的观点。他认为,主导性调控是最根本的措施,如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调整汇率水平理顺要素价格、调整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收政策。他说,我们应该看到,资源能源约束加剧,城乡矛盾进一步凸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急需解决。要使中国的经济规避风险。弥补不足,对内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外应争取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与繁荣。

吴晓灵副行长在《关于流动性过剩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的主题报告中,着重阐述了如何正确看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她指出,如果银行系统流动性过剩,银行超储率就会过高,信贷扩张能力过强;社会层面的流动性过剩则反映了货币供应过多,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有价格上涨的压力。关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现状,她说,近几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货币供应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来说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是有效的。她认为,我国应加快结构调整,理顺价格体系,从源头抑制流动性过剩。

教育部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逢锦聚教授在题为《我国经济学教学改革和提高质量的若干问题》的发言中,从经济学教学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经济学教学的基本成绩和问题、经济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三方面做了介绍。在谈到经济学专业设置和经济学基础课程设置时,他认为专业设置必须遵循拓宽口径和灵活设置方向的原则。基础课程设置在实现全国统一要求的同时,给各学校自主设置更多的自。教学内容改革一定要广泛吸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广泛吸收我国理论界和世界范围经济学发展取得的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他表示。在我国,经济学与管理学需要互相融合,才能相得益彰。

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席酉民教授在题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发言中,从市场需求分析定位和学科特性决定的培养模式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他指出,我国中间层管理人才的缺口明显大于作业层和战略层。但是,当代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间层的数量远远低于市场需求水平。所以在今后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务必要加强培养中间层管理人才,以充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他说,工商管理类学科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型学科,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这就要求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注重生源和学校的互动,还要关注用人单位的需要。他表示,只有很好地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才能成功,并最终培养出懂科学、熟实务的管理人才,使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中充分展现智慧和创造力。

论坛的分会场对经济学(含统计)、金融、国贸、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经济管理实验等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研讨。分会场的专题发言由代表汇总进行了交流。

全文阅读

首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即将举办

随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广大高校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研究、探索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2007年11月9―11日,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相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共同举办“首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

首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将聘请教育部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逢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刘志鹏担任组委会主任,并邀请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海内外知名经济学专家、管理学专家、高等学校一线教师等共同交流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的最新创新成果;研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等,大会同时将展示近年来各高校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成果。

本届论坛主要内容包括:

11论坛主报告:行业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讲话,海内外知名经济学专家、管理学专家介绍经济管理学科教学的最新进展。

21论坛分报告:优秀论文作者、优秀课程资源主持人专题报告。

31高校优秀课程教学资源成果展示。本届大会将开辟专门场地,展示各高校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成果。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成果包括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仿真模拟系统等。

本届论坛专题主要内容:

(一)经济类基础课程教学

全文阅读

第三届经济类•管理类基础课程教学报告论坛综述

2011年10月29―30日“第三届中国经济类•管理类基础课程教学报告论坛”在武汉召开。本届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商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200多所高校600余位经济类、管理类学科专家、学者和教师参加了此次报告论坛。论坛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建设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主题,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类、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出发,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分析,对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高校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近10位专家在论坛上作了大会报告, 100多名代表在10个分论坛作了主题发言。现对论坛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是强化特色,差异发展。与会代表认为,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具有不同的使命,各院校要认真反思,通过学校、专业、教师准确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实现差异化培养。对于不同层次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有何区别,有代表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研究。如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周茂荣教授以武汉大学与湖北经济学院为例对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毕业生素质与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万后芬教授分析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共性与特色,她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共同的要求,然而又具有不同的特色定位,如有的高校凸显行业与地区特征,有的则强调区位优势。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协同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如何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本次论坛交流、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大部分代表强调,必须根本转变经济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管理学是致用之学,经济学管理学的人才培养更要改变学校“关门”培养的模式,探索学校与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特别注重探索多部门、多渠道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很多与会代表从实际出发介绍了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学院钟育赣教授介绍了学校基于“大类招生,三年级分专业”改革的国际化经济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武汉理工大学董登珍教授等以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成立课外学习小组,选读经典著作,交流学习心得,专题研讨科研项目申报、研究进展,加强学术交流;依托科研项目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开展拓展训练、社会调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提出了“学研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会代表强调,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我国经济学管理学教育质量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顶层设计,根据新的培养理念重构课程体系。

三是教学内容重构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要在坚持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积极贡献。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要固化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体系结构更为科学、优化,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实现经典理论与学科研究新成果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统一,体现创新与活力。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加快教材建设是关键与保障。高校要根据自己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选用国内外最优秀的教材,编写高质量的教材。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决定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代表们认为,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要培养国际化、创新性、复合型高级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满堂灌式的课堂讲授方法,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东北财经大学李维安教授对研究性教学理念、特征、意义、制约因素以及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很多代表根据经济管理类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诊所式教学等具体教学方法。很多代表强调,案例教学是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针对案例在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昆明理工大学段万春教授提出要加强本土化案例的编写,要深入研究中国情景下管理实践,多种渠道收集案例素材。

四是高度重视实践、实验教学。很多代表强调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要特别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体验和参与,高度重视实践、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实践教学定位是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和深化的核心环节,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华中师范大学桂学文教授还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具体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多模式并存”格局是必要和合理的,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包括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创”大赛三部分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渤海大学单凤儒教授针对管理实践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经营管理活动难以模拟,实践考核难以结构化和程序化等难题,提出要突破“课堂讲训练、纸上练管理”的困境,建立大培养系统,进行无边界的教学,创建以情景为载体、以应用为导向的生活化渗透式实践训练模式。

此次论坛颇具特色,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为经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成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范丽萍)

全文阅读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顾客导向"理念在西方政府改革中的述评许佳佳,王涛

3.浅析战后东亚经济崛起的主要推动力王建

4.谈企业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罗崇勇

5.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模型构建闫俊强

6.反腐败斗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战役谢显宁

7.走出贫困循环:致贫与治贫分析彭腾

8.四川省商品房市场周期波动的理论及实证分析刘丽娟,韩立达

9.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探讨:现实问题与路径设计张玉磊

全文阅读

会展业度盛会

2005年1月11-13日,中国贸促会(CCPIT)与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和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合作,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 2005)”。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演讲。来自17个国家的600多位中外展览业人士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国贸促会在CEFCO 2005论坛上首次了《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4)》,国内外会展业人士就会展业资本运营、跨国经营、品牌合作、项目推广、行业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等专业热点议题展开研讨。同期举行的“中国国际展览和会议展示会”和展览项目合作推介会及合资合作洽谈会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受到业界好评。首届论坛在国内外会展业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对于增进中国和国际展览界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国会展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促进中国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6年1月11日至13日,中国贸促会将继续与全球展览业协会、国际展览管理协会、独立组展商协会合作,在广州市举办“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 2006)”。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开放・合作・共赢――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会展业”。将邀请国内会展业主管部门、国内外会展中心城市的官员,国内外展览组织、展览公司以及展览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驻华外交机构和商社,展览专业媒体、会展经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

秉承首届论坛的宗旨,本次论坛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观察和研讨会展业的发展,同时更加关注会展业内的专业热点问题,通过十个分组论坛,对会展品牌、IT技术的运用、会展质量与效益、外包策略、展览馆的经营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会展人力资源、行业组织建设、世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纵深研讨。同期还将举办的“中国国际展览会议展示会(展中展)”以及展览项目合作洽谈会。论坛在形式上将会议和展览有机结合,既有交流的平台,又有展示的空间,更充分地体现出会展业的行业特点。本次论坛将为中国和国际会展界搭建广泛交流与合作的周期性平台,积极探寻双方相同利益和共同发展的切入点,为国际会展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会展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新的渠道,实现合作与共赢。

目前,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的组织工作和招商工作已进入尾声。凭借首届CEFCO论坛的良好开端和中国贸促会及其合作伙伴在国际会展业界的强大影响力,加上广州作为中国会展业前沿城市的区位优势,我们有理由期待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又将是一次国际会展业的年度盛会。

全文阅读

在首届“交银经济学家论坛”上的致辞

内容提要:我们力图通过交银经济学家论坛,放眼全球经济金融动向,探讨当代中国重大经济问题;展望宏观经济未来走势,研究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我们力图通过论坛,为经济学家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前瞻性经济金融信息,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银行业稳健经营和科学发展献计献策。

尊敬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先生,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首届交银经济学家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了。出席本届论坛的有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他们分别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研究机构、中外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和各新闻媒体。很多著名专家学者出席本届论坛并将发表演讲,可以说今天是群贤毕至,给本届论坛增添了光彩。在这里,我谨代表主办方交通银行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还要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交通银行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闭幕,举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积极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党的十七大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使本届论坛主旨更加明确,内涵更为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2007年是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年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益明显提高。当然,我国经济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首先是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三过”问题始终是这几年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其次是结构调整仍然滞后,高能耗高污染问题较为严重;还有通胀压力在进一步加大。从国际环境看,今年二季度后,主要发达国家增长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明显增加;最近美国次级债危机引起的金融市场动荡对全球经济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可能比预期的还要严重。

让我们再来关注作为国民经济核心行业的金融业。近年来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突破,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金融业的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顺利完成了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发行上市改革“三部曲”,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了市场化资本金补充机制,资本充足率有了较大提高,强化了市场约束机制。

全文阅读

“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吸引全球会展业目光

商务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经济日报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因其高规格、权威性而吸引了全球会展业者的目光,

作为商务部在内贸领域主办的重要商务活动之一,“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深入探讨中外会展业的管理体制、政府规范会展业的措施,以及会展业和节庆活动的产业化、国际化、标准化和人才教育、法规建设等有关问题,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会展经济的健康发展。

11月28-29日,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德国经济劳动部、罗马尼亚经济商务部、俄罗斯经贸部展览局、香港贸发局等政府官员;慕尼黑、杜塞尔多夫、休斯敦、萨格勒布等国外会展经济发达城市市长;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AUMA)、国际节庆协会(IFEA)、拉斯维加斯展览与旅游协会等知名行业组织;以及包括励展博览集团、ITE集团、慕尼黑展览公司、莱比锡展览公司、米兰国际展览公司、维罗纳展览公司等展览巨头在内的国内外会展业专家学者、行业组织、展览公司及相关服务企业、新闻媒体的600多位代表齐聚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为大会作主旨演讲,与会的国外知名展览公司的负责人共同探讨如何通过会展业开拓国际市场,全面开展中外会展业间的合作。并针对中国会展行业管理模式、展会并购与资本运作等问题进行实质性探讨。

本届论坛分为主论坛和分论坛,其中主论坛分为体制政策、协调促进、品牌战略、国际交流及发展趋势等五大板块,分别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展览企业和业内专家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使与会人士充分了解和把握中国会展经济的管理规范、发展方向,以及国内外展览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市场开拓经验和品牌化运作模式等。分论坛则开设会展及节庆两大主题,邀请业内权威人士就展会并购与资本运作、展会认证与品牌推广、节庆赞助与风险管理等业内热点话题进行专题研讨。通过这一平台,中外会展人士得到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加深了彼此了解,扩大了合作领域。

来自全国各地知名的会展城市、协会、各会展中心、展览馆、展览公司及相关服务企业借助本届会展经济论坛的平台,加强交流与沟通,在会展经济领域实现进一步的合作。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扩大了会展业发展的社会影响,推动了城市办展环境理念的传播和深化,促进了会展业界与城市政府间的交流,对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

见证发展 共话未来

如果要见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最好的地方就是北京――在第四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

“如果我们要见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北京,在第四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2009年6月5日,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创始人、资深顾问Jan NOTERDAEME在“第四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开幕式上对400余名参会代表说。

与“2008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典礼同期举行的“第四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从2009年6月5日上午9点持续到下午5点。论坛由《WTO经济导刊》、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主办,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日本社团法人海外事业活动关联协议会、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联合主办。

本次论坛由6月5日上午的主题论坛“经济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及下午4场分论坛组成,分论坛主题分别是“‘金蜜蜂’:承担责任 科学发展”、“经济危机下的人力资源战略”、“‘金蜜蜂’:责任承诺 贡献和谐”、“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国际研讨会”。参会代表400余名,多名来自政府、企业、国际组织、学术界的嘉宾在论坛上发言,百余家国内外媒体对论坛盛况进行了报道。本次论坛无论在会议规模上、议题的深入性上、参会嘉宾的专业性上,均为近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内相关论坛之最。

本次论坛保持了前三届国际论坛的专业化、国际化特色,以“责任竞争力”为理念的“金蜜蜂”形象更加凸显。论坛汇集国内外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专业人士,就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新趋势、经济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社会责任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经济危机下“金蜜蜂企业”如何有效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增强竞争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欧盟驻中国代表团大使安博、德国大使馆经济处主任(公使)柯殷、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芬欧汇川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素依兰、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的代表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分别从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的角度阐述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意义。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指出,面对当前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深入探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王超说,在当前,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企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无疑将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企业对自身品牌的最好投资,对自身信誉的最好投资,对自身社会形象的最好投资。目前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正在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中国政府对此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并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欧盟驻中国代表团大使安博代表欧盟副主席费尔霍伊根致辞,他说,克服经济危机的秘诀就在于信任度,现在社会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信任危机。企业社会责任在今天是再重要不过了,危机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显得更加重要。

全文阅读

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与价值取向

[摘 要]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旅游学刊》创刊30周年。2016《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于10月19日至23日在洛阳召开。本届年会主要聚焦“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与价值取向”主题,探讨未来5年中国旅游研究及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梳理《旅游学刊》创刊30年来旅游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为旅游学术研究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学刊年会;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6)11-0138-04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6.11.019

10月19日至23日,由北京联合大学和洛阳师范学院主办,洛阳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2016《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洛阳举行。这也是自2011年开始,《旅游学刊》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性旅游学术盛会。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旅游学刊》创刊30周年。为探讨未来5年中国旅游研究及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梳理《旅游学刊》创刊30年来旅游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加强旅游学界与政府管理部门及业界的沟通和交流,“2016《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秉承“前沿・理性・责任”的永久会议宗旨,以“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与价值取向”为本届大会主题,对未来5年旅游学术研究的前沿关注进行展望,探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旅游研究与教育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体验经济VS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大遗址保护与遗产旅游开发等理论与实践相交融的前沿问题,分享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引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共商中国旅游及旅游研究的未来发展之路。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香港的40余位旅游以及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此次 年会。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