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安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安徽应该抓住当前东部发达地区工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资金的进入,加大安徽的工业化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招商引资;安徽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是骄人的,也是有目共睹的。截至2002年,安徽的GDP总值已经增加至3569亿元[1],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十几倍;人均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以前的温饱甚至都无法解决到现在的向小康社会迈进;安徽的农村和城市的面貌有了飞速的改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然而,在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横向比起来,我们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无论是在GDP总值,经济增长速度,人均收入还是城市建设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区位的因素、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体制政策的原因。所以,安徽经济的发展速度需要提高,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有利背景下,国家又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在面对压力的同时也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当前安徽开展招商引资的可行性研究

安徽经济要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的条件也很严格,根据安徽当前的形势,要想尽快的繁荣起来,赶上发达地区,单靠自身还是很困难的,招商引资不失为一个发展安徽经济的良策。

(一)招商引资的优点

招商引资是指以良好的优惠条件吸引外商来本地投资,从事经营活动,当然这一外商的概念不仅是局限于国外商人,而是指外地商人。一般来说,恰当和合适的招商引资活动可以繁荣当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全文阅读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引言

1958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个10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国外研究现状

2.1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R.R.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P.N.Rosenstein-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全文阅读

诠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958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个10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国外研究现状。

2.1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R.R.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P.N.Rosenstein-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全文阅读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入刊理由: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对国内的某些区域或一个地区对本区域经济发展所采取的目标模式、定位、思路和政策措施的统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既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应用的结果,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分析,常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主要有: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模式、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区域经济梯度推移模式、增长极发展战略模式、点轴发展战略模式、网络型发展战略模式等。其中,梯度推移模式、增长极模式、点轴模式、网络型模式也属于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

均衡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源自于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Paul·N·Resentein·Rodan)的大推进理论和拉格纳·纳克斯(Ragnar·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罗森斯坦·罗丹是最先对部门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做出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区域要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改变落后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因为工业化是以快于富裕地区的速度来发展经济不振地区,以提高其收入,从而使区域收入分配均等的惟一方法。但是,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区域长期为贫困所困,存在着工业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劳动生产力、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市场容量小等缺陷。因此,小规模的、个别部门的、个别地区的投资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主要是由部门和区域经济活动的不可分割性与互补性决定的。罗森斯坦·罗丹认为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三种不可分割性,即生产函数的不可分割性(资本的集聚性),需求的不可分割性(需求互补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割性。所以,要让经济不振地区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全面地、大规模地投入资本。

大推进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基础设施的优先发展和相关经济部门的协调配合,使落后国家或区域迅速实现工业化。根据这个核心理论,森斯坦·罗丹主张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应将其全部投资的30%—40%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对其投资有着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可为其他投资行为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他还主张在经济发展之初,应将投资重点放在存在不可分割性的轻工业部门及其他产业部门,通过贸易来获得所需的重工业产品。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区域存在着一种贫困恶性循环的理论,对人均产出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区域的经济为何长期停滞不前做出了解释:“一个造成相互作用和反作用因而使某个穷国维持其贫困的多种力量的循环集(a circular constellation of forces),这种循环集的特定例子并不难设想。例如,一个穷人也许没有足够的食物;由于处于饥饿状态,他的身体可能很虚弱;由于体质弱,他的工作能力就低,这意味着他穷,反过来又意味着他将没有足够的食物;如此而已。对于一个作为整体的国家来说,这种状况可以用一个陈腐的命题概括为:‘一个国家之所以穷是因为它穷’”。

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区域存在两种恶性循环:一种是供给不足所致的恶性循环,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导致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供给不足所致的恶性循环;另一种是需求不足所致的恶性循环,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周而复始又形成了需求不足所致的恶性循环。这两种恶性循环互相影响,使得经济状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实现。从以上分析来看,要解开贫困恶性循环的死结,就必须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即在广大范围内对各工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使各个工业部门协调发展,避免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不同工业部门中形成相互支持的投资格局,从而扩大市场规模,弥补需求不足。

全文阅读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战略体系盐城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盐城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力,提出了包括沿海错位开发战略、区域关联发展战略、“第四产业”发展战略和大市区、小城镇发展战略在内的战略体系,并对相应的方案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沿海开发是江苏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上看,盐城、连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南北交汇枢纽地带,是江苏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但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发展还处于“低谷”区。近期,《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的制定为盐城等苏北地区的沿海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充分利用盐城的沿海优势,以系统的思维确定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这是盐城的重要发展机遇,对促进整个苏北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经济快速发展,但与苏南的差距仍较大

“十五”期间,盐城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目前拥有悦达集团、森达集团等销售超亿元的企业1102家。2005年,盐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90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4893元,同比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264亿元,增长39.8%,增幅列全省第一。但由于历史、区位、政策等多种原因,盐城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内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以2005年为例,盐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585元,而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6766元,是盐城平均水平的5.3倍。

2、县域经济增势强劲,但县域间发展不平衡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可将盐城所辖9个县(市、区)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东台、大丰、亭湖、盐都)已达到或超过苏中地区的平均水平,其中东台市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67.31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市中位居第57位;第二板块(射阳、建湖、阜宁)经济快速增长,后发优势逐步显现;第三板块(滨海、响水)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与第一板块相比仍属贫困地区,其中响水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6.4亿元,滨海、响水两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苏北地区的平均水平。

全文阅读

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当前,国内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即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青浦模式。三种模式对发展我国民营经济都具有借鉴意义,但不能照搬照抄。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营经济发展可采取集团化战略、多元化战略、融资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等四种战略,这四种战略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5-0154-02

民营经济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余年间,不仅为扩大劳动力就业和增加收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一支生力军。然而近些年来,民营经济这种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形态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威胁,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下滑。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便愈益迫切。

一、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一)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也叫私营经济模式,是以家庭工业为支撑,以专业市场为纽带的模式。温州民营经济有三个特点,即起点低,自发性强,活力无穷。起点低指它全部是个体户、家庭工业起步,自行积累,开始时甚至假冒伪劣盛行,但经过整顿和加强管理以后,就很快转为企业化经营阶段,以质量、品种取胜;自发性强,指它开始时并不是政府有意引导的,完全是一种“谋生与逐利”的驱动,因而一开始就围着市场转,市场需要什么搞什么;所谓活力无穷,指它产权清晰,动力机制特别强,又彻底面向市场,注意技术开发,紧跟世界潮流。

目前,温州的民营经济正在走向股份合作和集团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家家有产业,城乡无失业的经济局面。有经济学家对“温州模式”作出了新的概括:多元产权+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城镇集聚+政府引导。

全文阅读

试议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一、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举措

近几年,山东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使得能耗不断降低,大幅度推动了山东低碳经济的发展.

1.战略政策打头阵

山东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致力于“山东生态省建设”,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这一规划为经济社会低碳、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2.能源产业“领”

①清洁可再生能源。山东省的太阳能和风能比较丰富,它们作为可再生能源,同样也是零碳能源。通过产业链的扩张、提升和科技的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融入山东经济脉络、促进山东新能源发展的低碳之路。山东省同时注重风能源建设,在威海、烟台、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等沿海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场,并逐步向浅近海域发展海上风电项目,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②清洁煤炭。山东煤炭行业勇于创新,大力实施“绿色管理”战略,以循环为主、节能为本、绿色先行,打造循环低碳产业,推进山东节能减排的发展,使资源采出率最大化,废物排出减少化,促进废弃资源再利用,大力发展了煤炭行业的非煤产业。国家能源和环境保护司指出:2010年,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利用工业固体废物5290.1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8.9%;利用废气203.9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8.1%;利用废水1286.1万吨,年均增长14.5%。实现销售收入357亿元,年均增长13.6%;税金24.3亿元,年均增长14.4%;利润37亿元,年均增长18%。

③核电。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2009年底,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工程举行隆重开工仪式,此后核电厂的建设在经济指标上显示出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燃料费、运行费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全文阅读

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51.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4-0027-02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创新特点。这些国家已经完成了科学技术领域的改革,发展科学技术是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而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科技成果的利用。

对俄罗斯而言,走上创新发展之路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在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大多数俄罗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乏力。世界经济需要的仅仅是俄罗斯提供的自然资源,并且还须有某些其他条件,如地缘条件。因此,俄罗斯就是为各大洲提供资源的巨大仓库和桥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大提高俄罗斯产品成本中智力劳动的比重,以此来弱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西伯利亚在俄罗斯的地位恰如俄罗斯在全世界的地位。与整个俄罗斯相比,西伯利亚走创新发展之路更为迫切。

尽管目前国际市场对俄罗斯特别是西伯利亚高新技术成果的需求还非常有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俄罗斯正在加快变成世界创新体系的智力供应地,向许多国家提供“创新原材料”。

50年以前,西伯利亚就开始积极发展科学事业。今天,在西伯利亚地区科技领域的从业人员达6万,其中新西伯利亚州占40%,鄂木斯克州占15%,托木斯克州占11%,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占12%。目前,该地区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和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下属的西伯利亚分院的研究所,以及国立病毒学和生物工程学研究中心,它们从事物理数学、技术学、化学、生命和地球学、人文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全文阅读

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济 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从可持续 发展 的角度审视这种增长,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人口素质、 自然 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三方面提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可持续 发展 战略 构想

0 引言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应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强调人类利用生物圈的管理,目的是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利益,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一理论最早出现于1980年联合国规划署(unep)委托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lucn)起草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的文件中。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深入和具体,“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已从一开始注重生物方面,扩展到注重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相关因素,并使之相互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衡量可持续发展主要有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指标,缺一不可。”在过去的20年间,

逐步建立资源利用的市场体系,加快扩大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的有偿使用范围,初步理顺资源利用的租税费关系,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资源管理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除 法律 规定可以实行划拨方式外,其它资源的利用应采取出让、租赁等有偿使用方式提供;经营性资源使用应采用招标、拍卖方式提供;协议出让、租赁国有资源,要在协议前评估,协议价格集体决策,协议结果向社会公开。原划拨资源使用权流转和改变用途,如不再符合划拨供地范围,必须有偿使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抓紧研究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及资源的有偿使用和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推进资源有形市场建设,完善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同时严格矿业权市场管理,依法有偿出让探矿权、采矿权,规范流转行为;积极开展探矿权和国家出资形成采矿权招标、拍卖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机制,大力培育矿业资本市场。

目前我国已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正抓紧完善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价格和矿业权价款评估及处置管理,健全资源性资产的收入分配机制。同时加强地价管理,大力开展城市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更新与平衡。进一步理清产权关系,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性资产的运营监管。

3 环境战略

首先,政府应该运用 经济 的、行政的、法律的和技术的手段保护环境与治理环境污染。并比较各种手段的特点、成本和收益,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管制标准。尤其要加大经济手段的运用,将保护环境与治理污染与经济主体自身利益相结合,发挥经济手段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在不突破 自然 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实现环境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实现总产值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最大化。同时,政府也应积极推动体制创新和技术革新,全方位综合整治环境污染。

全文阅读

体育经济战略发展

论文关键词:体育经济;职业化体育:体育产业化

论文提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是经济与体育全球化大比拼的时代。体育带动经济发展和经济推动体育进步,二者相互依存、同进同退,成为世界共识。本文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体育经济”的战略观点,并就体育与经济的紧密关系和发展体育经济的战略构思进行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体育与经济分割开来进行探讨研究。在一些学者看来,体育和经济完全是两码事,甚至二者属于“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就是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的行业划分也是如此。于是就出现了研究体育的不懂经济,研究经济的也不涉足体育的局面。本文认为,体育与经济水融,难分彼此。随着21世纪体育的跨越式大发展,体育与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这个意义上说,2l世纪已属于“体育经济”时代。因此,国家抢抓体育快速发展机遇,大力推行体育经济发展大战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体育与经济关系辨析

(一)体育经济的内涵。顾名思义,体育经济就是借助体育声望或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经济类型角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体育需求刺激为动力源、以体育创造的形象影响力为依托而规划的经济发展类型:二是从经济发展要求角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满足体育事业发展需求而建立的经济运行模式;三是从产业体系构成角度,是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的、包括体育行业或产业在内的、与工商等各业协同发展的一种特殊经济运行体系。

(二)体育经济提出的依据

1、现代体育日益凸显出“生产性”特征,对经济产生强大的辐射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对体育需求的层次和认识更加理性化,对体育效应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即体育是一个多功能、多目标、多效应的社会系统,它的“生产性”经济特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体育作为对人的体能培育、保持和潜能开发的过程,即通过科学的体育训练或锻炼实现对人体生理机能有计划地调整和力量强化,从而使人达到更高体能境界的过程。无论从体育活动或运动的物资耗费与体育维护角度来看,还是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们的生活消费角度,体育都对社会经济有着强烈的需求。由此可见,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一脉相承。体育通过为劳动者创造强健的体魄而直接推动经济的顺畅运行,又通过“体育需求”产生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拉动,并由此而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日趋完善与健全。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而体育恰是传播信息的最直观、最真实的信息形象和运动。因此,也可以说21世纪是“体育经济”时代。世界各国致力于培养体育明星,不仅给本国争取赛事名次与荣誉,更重要的是获得国际的认可、认知,以此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友好往来;甚至可以通过成绩卓著的运动员们的“明星效应”,对其所到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影响。2004年美国最著名的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访华活动,效力于美国西部NBA火箭队的中国篮球明星“小巨人”姚明率火箭队的中国之旅,都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