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能学习计划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划干预对护理学生技能学习的影响

【摘要】

目的以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APA理论)和建构主义学说为基础,探讨计划干预对护理学生技能学习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医科大学2个实验室护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改革后计划干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干预组学习参与度、自我效能、期末技能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生技能学习的参与度、自我效能、期末技能考试成绩。

【关键词】

计划干预;护理学生;操作技能;学习行为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课程内容涉及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是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1]。其中,基护试验课课时约占《护理学基础》总课时的3/5,对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医学生而言是一个学习方法上的挑战[2]。研究表明多数护生具有自主学习意识,但效果不明显,表明其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式[3]。本研究以HAPA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护生与教师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对护生的技能学习行为进行干预,观察护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知识掌握情况有无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某医科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2个实验室43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以实验室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22名)和对照组(21名)。

全文阅读

农民工技能学习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利用今冬明春农民工返乡和农闲的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开展“百日农民工培训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市8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年全市劳务经济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时间安排

从月份开始,集中三个月时间,组织实施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主导、统筹谋划、部门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理推进”总体要求,各县(区)要在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下,劳动保障、劳务、扶贫、农牧、财政、教育、建设、科技、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集中抓好今冬明春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解决好培训前及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培训氛围。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省、市鼓励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相关扶持政策,宣传经技能培训后输出农民工的典型事迹,让广大农民工充分了解有关培训内容、经费补助标准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新培训模式,保障资金投入。要针对农民工特点和本地培训资源的实际,开展高、中、低多层次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流动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既要保证培训质量,又要保证培训规模。资金投入上,要切实落实省委发〔〕32号文件关于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时足额给予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同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要按照“各级政府决策政出一门、县区一级捆绑使用”原则进行整合,统一实施,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

全文阅读

关于新课标理念下体育单元教学计划制定的思考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由于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没有像过去的《大纲》那样有现成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而是需要基层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设计各种可行性教学计划。其中对单元教学计划制定更为重要,主要是因为新课程强调要用单元、学期和学年教学计划的整体构思来实现课程价值,关注学习过程中多维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因而更倾向于重视宏观教学计划的设计。能体现宏观的教学设计,又可以指导切实可行课时教学的单元教学计划也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定位新课标理念下单元教学计划,掌握单元计划制定方法。

一、新课标理念单元教学计划特点

1.单元学校目标的多维度。

过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在单元计划中突出的是运动技能的教学,单元之间的顺序基本是考虑季节特点和运动技术之间的联系,如冬天的长跑、春天的技巧,先学跳远,后学跳高等;单元内部的教学顺序主要是运动技术难易程度来设计的。体育新课程依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提出了5个学习领域,并针对5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体育新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运动技能和知识,而是多维度的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

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一方面是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另一方面则是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单元教学计划既然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那么,它的基本格式应该能反映出水平教学计划的特征,即以学习目标的集合群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其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必须要依据课程的水平目标,而且是一个“集合群”。这是新课标理念下单元教学计划一个最大特点。

2.单元规模根据水平和学习内容不同也各不相同。

我们过去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基本是一致的,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很少考虑学习内容的特点,所有年级、所有学习内容的单元规模基本是固定不变6-8课时。这种单元规模虽然在始终强调运动技能学习,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体育新课程强调各个学习领域在各个水平的目标各不相同,并且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掌握部分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运动能力作为一种追求,倡导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希望学生在通过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而达成课程学习的目标。

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单元规模。新课程根据水平四以下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重在培养学生广泛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所以单元的规模不宜太大;对于水平四以上的学生,则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部分运动项目技能,积累一定的运动技能储备,进而形成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这时的单元规模则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理确定,诸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就一定要设计大规模的单元计划,可以是20课时以上的单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单元”。这不仅是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让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更主要能为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为这些领域目标达成的“潜移默化”提供时间上保证。而对于活动身心、发展体能的学习内容则要设计成一般规模几课时单元。

全文阅读

2010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及其启示

[摘要]美国在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美国发展教育技术的纲领性文件,通过介绍2010年版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的背景和总目标,概述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重要方面,并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现存的问题,得出了该计划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启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2―0008(2010)04-0047-04

一、引言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美国发展教育技术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美国教育部制定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使美国学生为进入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教育的挑战,该计划的关注点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第二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数字化学习:让所有孩子能够随时随地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该计划关注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利用率,支持并鼓励学生在教室、学校、社区及家庭中随时随地应用信息技术。2005年,美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该计划总结了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变化,以及示范学校的教学变革,重点提出了发展教育技术的七项行动建议。

自第三个教育技术计划以来,技术的进步、对学习研究的新成果为教育创造了许多机遇。2010年3月5日,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of fic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正式了题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

二、提出的背景及总目标

1 提出的背景

全文阅读

元认知策略支持学习下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自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来,当今教育届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突出。在传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大多数人关心的是技术的新奇,设备的先进;学习似乎变成了单纯的记忆与复述与机械的操作,创造性丢失,孰不知学生在学习期间最重要是学习能力的获得,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归根到底,教学的核心问题即学习发生了没有。在这一点上,元认知理论为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指导方向,着重探讨了在元认知评价策略具体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元认知策略;教学评价

1.理论依据

元认知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将元认知定义为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1980年Brown定义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Sternberg通过将元认知与认知进行对比来揭示其含义“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认知包含对世界的知识以及运用这种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元认知涉及对个人的知识和策略的监测、控制和理解”。

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评估和调节策略三类。计划策略指学习者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的目标、过程、步骤做出规划与安排。监控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效果、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估调节策略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

在这里笔者认为,在元认知策略应用的主导作用下,还应该加入他人的监督与评价,即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并形成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指导元认知策略的具体应用。老师作为学科知识的引导者,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框架和学科知识,这样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能使学生更快、更贴切的产生并使用元认知策略。作为评价体系参与者,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构建,依照元认知策略的三部曲,指导并监控学生学习,最后达到知识内部有效构建。

2.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用

2.1教学前策略——提高学生元认知策略使用意识并引导学生合理规划

全文阅读

标准化在实验教学创新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 讨论了在职业教育中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应考虑的问题,探讨了培养能适应工厂企业的工作环境、胜任相应工作的毕业生为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的内容,以及制定计划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在培养计划中应该明确与学生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习目标、考核评估内容应该包括工作态度和行为举止、应该将人际关系处理技能列入培养计划等观点。

关键词: 职业教育;培养计划;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目标;学习情境;评估

中图分类号: G4

1 引言

目前,工厂企业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侧重于他们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看重他们是否能直接胜任所要求的工作。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由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来决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其教学还是基于学校环境的,对学生的职场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要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工厂、企业的工作环境,直接胜任相应的工作,就应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考虑,对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想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职业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而制定一个基于工作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就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2 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计划内容

(1)与学生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习目标;

(2)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时,能获得达到其职业目标所需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

全文阅读

?求知计划项目的学习引领模式'> 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的学习引领模式

摘 要:“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的学习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思辩能力及合作能力。教师在项目中起到学习引领作用,在学习模式与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形成特有的学习模式,同时,强调在学习中要存在思辩的过程,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英特尔?求知计划;学习模式;思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5-0011-02

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培训,经过5天繁忙而紧张的培训,感觉到“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不仅是教学员学习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更重要的是提供“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的学习模式。在整个培训中,培训内容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难度并不大,对初学计算机的人来说,也基本上都是基础的。然而在学习模式和方法的指导上,教材都做了精细的设计,表明教材编者不是仅仅向学员传授计算机应用技术,而是要引导学员掌握学习方法,力图形成特有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引领模式从长远意义上讲,比知识技能更让学员终身受益。

一、“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思辩能力及合作能力

在培训中笔者意识到培训的目的是要学员在学会技能的同时获得技术素养,即通讯交流、解决问题、收集、组织和分享信息的技术和能力。“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的学生用书开篇指出:“要在21世纪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做事的正确方法。本书中所有的活动和项目要求你们以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和交流分享四个阶段去完成。”[1]这段话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学习各个技能项目的方法,并对各个阶段的操作方式做了详尽的说明,进而为学员提供了科学的学习模式。在培训期间笔者采用这一学习模式不仅有效地掌握了各个学习项目所涵盖的技能,还逐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事习惯,相对于本计划所包含的学习内容,这一成果更有利于自身终身学习。

二、教师在项目中的学习引领作用

在《英特尔?教育计划 技能手册》中,对技能学习任务的讲述非常清晰、有条理,而且还提供了电子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想要学习的内容,学生自身的基础稍好一些就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然而,教材还是提供了一本教师用书。书中从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分析、教师角色、学习理论和基于项目的教学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指导,强调在教师的配合下,由一组学生共同工作、研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实现项目教学的如下五项目标。

全文阅读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基于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特点和居住小区规划教育现状,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该专业如何在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转变学习思维、优化教学的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57-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目前全国城镇化水平为49.68%,广西为40.01%并今后5年力争每年达2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发展,广西城市住宅建设量处于空前高涨的状态,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发展与变化急需大量规划、建筑类建设人才,社会行业岗位的需求对于各建设高校中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如何区别于本科凸显高职特色,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优势,培养岗位所需高等技能型人才?继建筑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如何做好各阶段各教学内容顺利衔接?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及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特点

居住小区规划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通过对湖南某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后期就业情况跟踪,学生毕业3~4年后,80%的学生主要从事居住小区住宅建筑设计及施工的工作(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规划设计从总体布局到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设计方法对转入三年级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全文阅读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本文从教材内容、基本技能、课堂组织、社会实践、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索“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的改革,以期努力构建实践性、应用型的特色课程。

关键词: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改革;实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是目前国内地理科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强调区域地理要素的综合性分析素养和区域的可持续性评价与规划技能的培养,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整合运用与创新实践,体现了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相互衔接的基本方向。但囿于师范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大多仍固守于教材、理论和繁杂的知识点上,严重脱离了实践性、应用性、技能型的课程设置初衷,背离了高校课程应突出实践性的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结合本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于2012年秋季启动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希望以教材内容、基本技能、课堂组织、社会实践、课程评价等方面为改革切入点,努力构建实践性、应用型的特色课程,最终目标是培养有区域规划基本技能的人才。

一、教材内容的改革

现行的《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材多以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分析理论为主,而且这些理论已分散在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区域经济学等学科之中,重复率高且引用的数据和实例缺乏时代特色,在当前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快捷化背景下,教材的利用价值十分有限。因此,教材改革的目标是突出四个特色。

时代性。尽可能缩小基础理论的篇幅和内容,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案例作为教材的支撑,对于规划案例的选择尽可能地从网络资源库、兄弟院校以及本市规划部门中进行遴选,将最近3年内的规划案例或5年内的经典案例纳入新编教材,并且逐年更新,从而提高教材可读性、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亦使教材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实践性。区别于原有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偏向于理论介绍,新教材内容更注重学生实践素质培养。与自编教材相配套,编纂了区域规划实践教学手册,主要内容涵盖城市社区、产业集聚、交通网络、新农村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野外调研的目标、方法、信息采集与室内作图等实践性内容,这些实践活动均在本学院既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此外,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要求与园林设计专业学生结成实践小组,完成相关的区域规划设计任务。

应用性。对于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传统的计算机辅助制图技能主要安排ArcGis、MapGis等软件课程的学习,但区域规划课程很少用到这些地理空间分析软件。为满足规划课题的实践需要,从开课伊始就将AutoCAD、PhotoShop、SketchUp列为重点技能培养点,以便学生较快融入实践性课题的开发与设计,进而提升自己的规划能力。

全文阅读

车间生产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以生产实习为主,生产实习是学习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实习方式主要是请企业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以讲座形式介绍有关内容; 同学们下生产车间参观,向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生产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相关知识;由带队老师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发言,通过交流实习体会方式,加深和巩固实习和专题讲座内容。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生产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习安排及相关准备知识

实习安排:实习时间跨度三个星期(8月30日—9月18日 ) ,实习安排如下:

8月30日—9月3日 许昌烟草机械公司

9月6日—9月10日 郑州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9月13日—9月18日 同学分组讨论、交流实习体会、完成实习报告

相关准备知识:

工业工程 (ie)的目标: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最佳效益。ie的基本功能是研究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四个方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