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技能大赛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主办,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柳州市总工会、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协办,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广西机械工业联合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广西分中心承办的“宝骏杯”全国第四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于10月28日至31日在广西工业重镇――柳州隆重举办。

本届竞赛是深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促进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机械行业近几年来组织的国家级重要系列赛事之一,也是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大典》后机械类首个国家级竞赛项目――汽车制造类职业工种――汽车装调工。目的是要为机械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岗位环境和社会氛围,激发广大职工崇尚技能、岗位成才的热情,选拔汽车制造业中的优秀实用型人才。

本届竞赛从筹备到预赛和决赛,历时近一年,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吉利集团、奇瑞汽车、北汽福田、北京奔驰、北京现代、扬州技师学院等五大集团19家企业及一家职业院校的181名选手进入决赛。这些选手来自全国骨干车企,平均年龄只有31岁,最小的选手仅19岁,具备大专及以上高等学历的选手约占69%,技师以上占到35%。是从众多参与者中,通过赛鉴结合的预赛、比武,脱颖而出的技术精英和生产骨干。

根据企业报名情况,经组委会技术委员会讨论决定,本届竞赛分SUV、MPV组、2.0L及以上轿车组、2.0L以下轿车组三个竞赛组别。本届竞赛采用操作技能、技术答辩和理论知识考试三个竞赛项目。由于是第四次组织本工种的竞赛,根据前几届的竞赛安排和企业的需求,本次竞赛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新的创新。实操供机由原来的每家参赛企业提供改为各组别根据需要由企业集团分别提供,从组织上和费用上大大减轻了参赛企业的负担。在技术方面继续沿用了技术答辩这一环节,以检验选手发挥应用基础理论判断、分析、解决专业技术和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届竞赛的车型以是参赛企业自主研发的车型为主,从宝骏560到瑞虎3,众多的自主品牌支撑着整个竞赛的实施。从整体发展来看,国内企业的产品结构、工艺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创新开发能力和人员素质都在不同程度地进步,逐步缩小着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根据当前社会环境、生产形势、客户需求等形势,今后的市场将不断朝着高性能、低油耗、更环保等方向发展,所以本届竞赛是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真实实力的一次展示。

10月29日首先进行的是竞赛全国总决赛开幕式及操作技能、技术答辩的比赛。次日进行理论知识环节的竞赛,根据各组别三项考核成绩综合排名确定出本届竞赛各组别名次及全国技术能手的获得者,10月31日竞赛组委会安排专家针对竞赛命题、决赛过程组织和竞赛结果等向选手进行技术点评,并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暨闭幕式。

“宝骏杯”全国第四届乘用车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柳州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与倡导,在他们的感召下,活动得到了各级行业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支持与参与。真正做到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员工受益的良性循环。本届竞赛是为技能工人搭建的舞台,意义重大。组委会本着不铺张、不浪费、节约成本、重在落实的初衷,注重职工的需求、注重社会氛围、注重企业感受的情节,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通过竞赛也展示了我国车企自主品牌的振兴腾飞。

全文阅读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大赛的差异与改进

世界技能竞赛组织是以技能竞赛方式,促进成员体之间青年工人的培训交流,并以此促进专业技能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培训地位提升的一种国际性组织。该组织创办于1950年,是由当时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职业青年团倡议,并在西班牙首次举办比赛,前两届只有这两个国家参加。如今世界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了42届,前10届均为欧洲选手参加,自1962年第11届比赛日本参赛,才开始有亚洲选手参加。现在世界技能大赛组织共有63个成员体(包括60个成员国和3个地区)。一贯重视职业培训的国家,如德国、日本、韩国等都在世界技能竞赛中取得很好成绩,展示了这些国家雄厚的技能实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技能大赛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世界技能竞赛设有40多个技能竞赛项目,并制定了项目标准,内容涵盖工业制造、建筑、信息与通信技术、艺术与时尚、社会与私人服务、运输与物流等领域。我国于2010年10月加入世界技能大赛组织,并于2011年10月正式参加了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的6个项目和2013年7月举行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22个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加入和参与世界技能竞赛,将有助于激发我国产业工人学习技能的热情,有利于促进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增进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与此同时,引导我国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和高等院校的职业技能教育改革,促进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世界技能大赛与我国技能大赛竞赛标准的差异

(一)竞赛组织与项目确定

世界技能大赛与我国的职业技能大赛有很大不同。我国的大赛是分别由各个部委组织实施的,比较分散,竞赛项目确定也有些随机,缺少国家全局概念,而世界技能大赛相对就比较规范。世界技能大赛制定了统一的章程和规则,竞赛项目也会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主要指导原则是: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成就所必需的现代技能;知识社会的必要技能,如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创新;工作所需的社交和沟通技巧,包括创造力、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突出传统和文化遗产的技能。竞赛项目除应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外,还需要分析考虑以下转变:从主观性计分向客观性计分转变;从个人向团队大赛转变;从传统技能向现代技能转变;从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转变;从基于培训体系办赛向基于实际工作办赛转变。

每个成员体每个项目只允许 1 个选手或一个团队出赛。凡首次举办的正式技能大赛项目,应有至少 8个成员体参加。凡属第二次举办的正式技能大赛项目,应有至少10个成员体参加。一个新展示项目不少于 6 名选手或团队注册参赛。设立的表演项目不受大赛规则限制,参赛优胜者可获主办方颁发的勋章、 奖章、证书等,但成绩不包含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正式获奖名单中。组委会可以邀请其他成员体参加技能表演。根据竞赛规则,注册登记数量不能达到要求的技能大赛项目将进入“被通报”状态或取消该项目。

选手年龄应在竞赛年份不大于22岁。如某项目拟放宽限制,必须在大赛举办前 12个月由专家提议,技术委员会同意并由大会批准并且通常于上届大赛由评审委员会提出。但移动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制造业团队挑战赛等团体项目,年龄可放宽至25岁。而我国对参赛年龄并未强行规定,基本是按照参赛者的职业身份区分组别,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只能参加一次,而国内大赛选手可以多次参加,这样不利于培养新的优秀选手。

(二)竞赛试题确定

全文阅读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开赛

为积极备战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做好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参赛选手的选拔、集训工作,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日前在全国各个集训基地举办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28个参赛项目的全国选拔赛。

我国将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28个项目分别是:焊接、建筑金属构造、综合机械/自动化、飞机维修、制造团队挑战赛、制冷与空调、汽车技术、车身修理、汽车喷漆、网站设计、CAD机械设计、网络系统管理、塑料模具工程、印刷媒体技术、电气装置、数控车、数控铣、信息网络布线、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电子技术、砌筑、瓷砖贴面、美发、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平面设计技术、时装技术、餐厅服务。

本次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工作由人社部统一组织,各地区和行业组织(集团公司)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具体组织实施。此前,人社部成立了全国选拔赛组委会,负责全国选拔赛的组织领导、统筹管理和总体安排,并且制定了《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竞赛技术规则》。全国选拔赛均将按照此规则进行比赛。各赛项的总决赛都将诞生8名优胜者,入围选手将进入国家集训队,在集训基地进行长达1年的集训。最终每个赛项选出1名选手前往明年巴西圣保罗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

为保证大赛选拔的顺利进行,体现世赛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今年全国选拔赛组委会设秘书处、技术工作委员会和监督仲裁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全国选拔赛日常协调和综合管理工作。技术工作委员会设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全国选拔赛技术指导工作。监督仲裁委员会由职业能力建设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直属机关党委(纪委)、驻部监察局及相关专家组成,负责赴各赛区巡视和监督比赛,对各赛区或代表队上报反映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目前,有条件承办全国选拔赛项目比赛任务的地区和行业组织(集团公司)已经设立好赛区,成立了赛区组委会,在全国选拔赛组委会领导下,按照《竞赛技术规则》要求,开始陆续实施全国选拔赛各项目的比赛工作。

据了解,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始于1950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水平、构建加强技能合作的重要国际平台。

2011年10月,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在英国伦敦举行,来自世界技能组织51个成员代表队的944名青年选手参加比赛。首次派队参加比赛的中国代表团战绩不俗,获得1枚银牌和5个优胜奖。而在2013年的德国莱比锡举办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第二次派代表团参赛,共有26名选手参加其中22个项目的比赛,最终获得了1银、3铜和13个优胜奖。

全文阅读

技能大赛:新图景 新趋势

2012年6月26~29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主赛区赛事举行。自2008年以来,技能大赛作为一项我国技能人才评价与选拔制度得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通过“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机制,每年有数百万中高职院校学生向社会展现学习成果和技能风采,许多企业和高校得以广揽英才。大赛成为职校生走向成功之路的绿色通道,孕育出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经过5年的探索与发展,技能大赛呈现出更加规范、更具活力、更加开放、国际化程度更高的崭新图景与趋势。

制度创新孕育现实生产力

2008年,有关方面决定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联合举办”的办赛方针。这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也凸显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紧密联系的特点。从2008年的11家主办单位到今年由23家单位共同主办,大赛的联合主办部门数量显著增加。这么多的主办单位绝不是仅仅挂名,而是发挥自身职能,实际参与到大赛的举办活动中。比如,今年的大赛,农业部就主要负责牵头组织中高职院校农业类比赛项目的开展;国家民委则发挥其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牵头组织了“2012年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演”等大赛同期活动,展现出民族地区职校学生的高超技艺水平和良好精神风貌。

技能大赛一直提倡“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赛原则。经过5年的探索,由教育部门主导比赛设计,职业院校承办比赛;其他部门、行业发挥指导作用;有关企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大赛运行机制渐趋成熟,技能大赛成为了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对接的重要平台。《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筹备工作要求》明确规定了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的赛项设计与组织原则,要求“校企共同组成赛项专家组,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设计赛项、研制赛题,组织裁判工作和提供技术保障,统筹安排赛项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有关工作”。我们注意到,2012年技能大赛的主办方中首次引入了行业协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今年大赛的96个项目每一个赛项的组委会都由行业部门牵头,起指导作用,有关企业参与实施。行业企业专家全面参与比赛的设计、命题和裁判工作,旨在逐步推动技能大赛走向可控自主运行。

在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方面,今年的技能大赛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从组织架构看,适应大赛功能的扩大,建立起全国赛、分赛区、具体赛项三级组委会和执委会,对应组织实施全国赛事、分赛区赛事和具体赛项。从管理制度看,大赛执委会专门制定并下发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筹备工作要求》,明确了各级组织机构的职责。此外,为规范比赛的各项筹办工作,大赛执委会先后研究制定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与仲裁工作要求》《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励工作规定》《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企业合作计划》《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赛事组织和赛项的筹办工作提供了依据。

另外,今年大赛首次明确了分赛区设置制度。为适应大赛规模和内容的不断发展,自2011年开始,教育部尝试在天津以外设置比赛,如在南京进行的中职护理比赛,在潍坊进行的中职会计比赛都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教育部正式提出以天津作为大赛的主赛场,在其他省份设立分赛区的竞赛制度。经各地申报和筛选,选定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东、贵州10个分赛区,承担96个赛项中的51个的组织实施工作。其中,江苏是除天津主赛场以外承办赛项最多的分赛区,承办赛项达到24个。

有了制度的规范管理,技能大赛实现了良性发展。比赛项目由2008年的10大类24个增加到18个专业大类96个,内容涵盖测绘勘探、电子技术、交通运输、能源、石油化工、土建、信息技术、护理、数控等与国家重点发展和新兴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参加决赛阶段比赛的学生由3000多人增长到近万人;累计选拔出各项目获奖选手近1.5万人次。更为可喜的是,这些优胜者几乎都被用人单位和相关高校“抢夺一空”。天津旅游职业中专烹饪专业的学生王非就是在2008年的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一跃坐上集贤百悦酒店后厨 “二把交椅”的;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张平在2010、2011年连续获得苏州市、江苏省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单片机”项目一等奖,毕业后被保送到南京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学习,并进入了学院的机器人实验室。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用“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就是现实生产力”对技能大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全文阅读

浅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摘要:全国的职业院校正在如火如荼的组织参与校、市、省、全国各级技能大赛,为取得好的赛绩,各位参赛选手正全身心的投入训练之中,拼时间、拼精力、拼健康,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各位指导教师更是使出浑身的解数,上网查询、外出拜师培训,或以切磋交流之名“偷艺大量的资金,聘请专家、评委指导,上联外挂,大批购置所谓的“大赛指定专用”设备,以图大赛取得好的成绩,为学校“贴金”。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大赛?又如何准备大赛呢?本文试图分别从三个方面回答学生、教师、学校应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学到技能,教师获得荣誉、学校提高声誉,达到“三赢”的目标。

关键词:浅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8.3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已成为关心和关注职业教育人士的共识,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高低的指标有多个,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成绩无疑是最重要和“最显性”的指标之一,大赛的成绩直接反映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的技能水平,反映职业学校教师的技能素养和学校的办学成果。那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大赛的成绩呢?根据我近几年参与各级技能大赛的经验,体会到学生、老师、学校需要各自谱好自己的三部曲,才能奏响最嘹亮的凯歌。

一、学生的“学”、“练”、“赛”

学生是大赛的主体,是大赛成绩的载体,是大赛的运动员,参赛学生的素质、潜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赛的成绩,在“被“选好的基础上,选手如何学习理论知识,练习技能,参加比赛成为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学生的“学”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情况下,根据缺什么补什么上的三角函数知识和计算的能力并会使用计算器;物理上的测量知识、光学原理、力学知识;制图上的识图知识和画图能力,公差与配合知识,能看懂零件图和装配图;还要学习金属材料的知识,懂得材料的性能与选用;学习钳工操作的基本的锯、锉、钻、划、刮、磨、装知识;学会教师、师傅言传的经验知识等。

学生的“练”要在基本掌握“学”的内容的基础上,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复杂进行技能的实战训练,要坚定信念,端正态度,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和重复,拼上时间和体力进行训练,力求精益求精。如机电一体化项目的训练要在学会接触器继电器基本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掌握PLC控制技术和触摸屏技术、气动技术等,每一个环节要做到百分百的准确才能实现项目要求的完成,电路部分和气动部分的接线要练到闭上眼睛也能准确无误的连接,这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才能做到。

全文阅读

技能大赛的“爱”与“怨”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4-0027-01

大赛带来的沉淀与反思以及技能比拼引发的职业教育对各个行业标准的更加关注、对职业能力的深度思考、对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和对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探索,比大赛本身更耐人寻味。(《中国教育报》8月28日)

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方式之一。笔者以为,技能大赛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导向:一是价值导向。技能大赛对社会价值观的纠正,引起全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敬重,倡导“热爱劳动”“崇尚技能”的精神。二是合作导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赛项设置上融入最新的生产技术要素,代表了行业生产发展前沿水平,能让企业寻找到适切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是教学导向。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越来越接近职业领域的发展取向,反映职业领域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大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和突出。技能大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然而,我们也发现,技能大赛的负向效应,即封闭化、表征化、商业化也日益明显。一是因“赛”而教。一些职业院校为了取得好名次,每年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培养几名精英学生。教学设备与资源向少数参赛选手的过多倾斜,难以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有些院校在大赛举办前,将参加大赛的学生集中起来,实行全天候、全封闭的集训备战,脱离了正常教学。为“赛”而赛、为“赛”而练,难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因“商”而赛。一些大赛的商业化氛围愈演愈烈,如指定比赛采用的设备或软件。这种“以赛促销”的大赛,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技能大赛失范之处值得反思。如何形成技能大赛“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的良性激励机制,营造职业院校“人人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强技能”的浓厚氛围,使所有的职业院校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技能大赛中来,让全体学生受益,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体赛事可以借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抽测的做法,采用职业院校学籍库随机抽测竞赛的方式进行,以引导职业院校关注日常教学,真正做到将技能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这样的技能比赛才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全面性。同时,在此基础上技能大赛要实施“三项”赛制改革。

1.产教结合。大赛内容和方式要贴近职业院校技能教学现实和生产岗位实际。竞赛项目和内容与职业院校专业规模与专业分布相对应,命题内容以职院校教学一线要求为依据,竞赛方式、流程、设备等与生产岗位实际无缝对接,日常教学中要融入并适应现代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流程。

2.全面覆盖。在竞赛项目保持相对稳定,竞赛设备设施不作频繁更新的情况下,技能大赛制度要逐步实现“四覆盖、四促进”(覆盖所有学校、所有专业、所有教师、所有学生;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

全文阅读

会计技能大赛备战策略

【摘 要】近年来,中职技能大赛在各省市如火如荼的进行, “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局面日趋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比赛”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如何有效的备战会计技能大赛,笔者结合自己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技能大赛 备战 策略

以会计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技能实训指导的有效性,对促进各中职院校对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的重视具有深远的意义。2011年,教育部首次把中职会计技能比赛列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项目,具体包括会计电算化综合技能、会计手工账务处理综合技能两大项。如何在赛前积极备战,在赛中获取优异的成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注重赛事信息收集

为加强中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会计技能水平,与全国技能比赛接轨,近年来广西会计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每年都在更新。比赛项目整合的不同,对教师、参赛队员的选拔、赛前训练的要求也不同。要正确的备战,参赛院校应加强校际间的联系,互通有无,密切关注广西八桂职教网,做好竞赛信息的收集工作,严防训练项目走偏,为积极备战赢得时间。

二、成立专项小组

各中职院校应把技能大赛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大赛的意识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使“一切行动为技能大赛”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应长期组建竞赛领导小组、设备保障小组、大赛技能指导小组。各小组负责在训练场地、实训设备、培训经费、后勤保障等方面对大赛给予支持,力争给参赛队员创设最佳的训练环境,在较短的集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训练成绩。

三、教师的选拔

全文阅读

餐饮服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技能训练模式探讨

摘 要:餐饮服务技能大赛是通过以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为考核方式,对参赛选手的服务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察的一项赛事。在比赛中不仅要求参赛选手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应具备优雅得体的服务礼仪和职业形象。

关键词:餐饮服务技能;服务礼仪;心理素质;职业美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281-02

引言

餐饮服务技能大赛在每个比赛环节都制定了其特定的操作方法、程序和标准,因此,大赛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掌握过硬的中西餐服务基本技能。但是,在以往的餐饮服务技能大赛中,参赛选手总会在比赛的某些环节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失误,从而影响到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

一、餐饮服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在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分析

餐饮服务技能是指与餐饮业务相关的基本技能或技巧。主要包括托盘、餐巾折花、中西餐摆台、斟酒、分菜、餐台插花等环节。在餐饮服务技能大赛比赛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参赛选手在完成技能操作时,力求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其次,还要求参赛选手动作得体、姿态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托盘使用不规范

全文阅读

浅谈数控技能大赛

摘 要 2008年6月20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在教育部新闻会上如是说:“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本文通过近几年参加数控技能大赛的情况作简单阐述。

关键词 数控技能大赛 学生选拔 技能培训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10-02

数控技能大赛的举办是职业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是职业院校广大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技能的一次大展示,对于进一步宣传职业教育,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各省、市的数控技能竞赛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那么,我想通过我这几年分别作为选手和指导教师参加数控技能大赛的情况浅谈一下数控技能大赛。

一、数控技能大赛在不断地进步发展

首先,从几届的数控技能大赛出题命题特点来看:

1. 2004年第一届数控大赛:只有一件简单的零件,主要考察选手的数控加工技能;

2. 2006年第二届数控大赛:两件公母配合件加工,不但考察选手们的基本数控加工技能,还要考察选手们的综合能力;

全文阅读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赛事概况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等23个部门、组织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教育学院的学生竞赛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大赛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积极参与,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年度盛会。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办于200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2013年,全国共有400多万名职业院校学生参加了技能大赛,1万名学生参加总决赛;来自50多个国家的500名外国学生参加了比赛和技能展示活动。大赛共设置了14个专业大类100个比赛项目,决赛阶段的参赛选手9840人、指导教师6630人,赛项设置更加贴近产业实际,行业企业参与更加广泛深入,办赛形式更加灵活开放,大赛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技能大赛报名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队。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计划单列市报名仅限中职项目。本科院校高职学生可以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中职参赛选手须为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生,年龄限制在25周岁以下。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年级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参加中职组比赛,四年级、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参加团体比赛的队伍和参加个人赛的选手均可指定指导教师,每名指导教师不限于指导一名参赛选手。

大赛影响

2013年6月底,天津举办了当年的技能大赛的总决赛。在参加大赛闭幕式时,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展现职业教育成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扩大职业教育吸引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已成为职业院校师生追梦圆梦的舞台,推动了校企合作,对引导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大赛获奖选手就业和发展情况都非常好。全国大赛获奖选手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竞相争夺的目标。全国大赛获奖的高职选手岗位的月薪平均5000元以上,中职平均3000元以上,均超过当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的平均水平。全国大赛获奖选手在国有企业任职的占总数的23%;在政府及事业单位任职的占总数的14%;在外资企业任职的占总数的7%。全国大赛获奖选手总数的55%任职于民营、个体企业,其中4%属自主创业。他们均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成为企业网络建设工程师、销售经理、首席化妆师、厂长、培训部长等,职业生涯发展走在同龄人的前面。

来中国观赛的美国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副校长保罗・麦可维博士认为,一年一度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于中国来说,是促进中国劳动力由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变的一个加速器。他说,“中国的职业教育与美国在强化劳动力技能培养方面的理念越来越接近了。”在美国,职业学校与工商业界的关系非常密切,职业学校不仅聘用企业优秀工程师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还和工商企业联手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大纲,甚至安排课程进度。企业则向校方提供人才需求信息,确保职业学校毕业生“产销对路”,并参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职业学校教学评价检查活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