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建工程档案论文

基建工程档案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建工程档案管理论文

1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建立基建档案意识不健全

由于过度聚焦于经济利益,或受工期限制,工程建设人员往往太关注工程项目,而忽视建立全面的工程档案,导致基建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有的工程档案找不到原件,有的工程档案会在参建单位撤出时被随手带走或丢弃,还有图物不符或缺少图章签字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基建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大幅落后于工程建设的进度。加之电力企业各部门对基建档案工作普遍重视不足、宣传不够,不能保证基建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了电力企业经济及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2档案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现如今,大部分电力基建单位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极度匮乏,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众多,造成管理队伍存在着业务素质差、操作不熟练、工作经验欠缺、缺乏责任心等问题,管理人员内部总是存在着“交什么收什么,不交就不收”的思想。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他们往往怀有较重的畏难情绪,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导致基建档案的收集和归档不规范、不及时、不健全;加之施工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人员很不稳定,工程人员与档案人员相互生疏,彼此缺乏沟通,致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现象,或者档案资料的去向不明情况,使各工程参建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实。

1.3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模式相对陈旧

许多单位基建档案管理还是陈旧的模式,没有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不能采取合规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管理措施不完善,对现代管理方法缺少合理的利用;由于工程参建单位多,档案工作标准长期得不到统一,使得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不能及时实施,造成基建档案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正常归档,或者格式和内容不标准,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4基建档案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全文阅读

基于沟通理论的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路径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基建档案和科研档案管理中的沟通策略为重点,阐述了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大科学工程档案沟通理论基建档案科研档案

一、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大科学工程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集多方智慧共同建造的项目,通常每个工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十几项或几十项之多。[1]而大科学工程档案是在大科学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历史记录。大科学工程档案是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国家重要的科技资源,也是工程科学决策、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维修改造、维权举证和审计监察等的真实依据。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FAST工程)作为大科学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建设周期自2010年3月至2016年9月。工程总投资11.1589亿元。FAST工程的档案管理是对从工程立项、设计到施工、建成及后期维护的全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的管理。[2]具体而言,由于FAST工程预研期14年,立项、开工到建成周期预计需要8年,运行维护30-50年左右。如此长的建设周期,意味着形成文件记录的时间越长,产生的档案越多,其档案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类型复杂,加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

与一般的工程档案相比,大科学工程档案的类型更为复杂。按照《中国科学院大科学工程项目档案建档规范》(ZKY/B002-8-2006)要求,大科学工程项目档案分为七个一级类目:综合管理文件、大科学装置研制建造文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文件、竣工图、竣工验收文件、监理文件、声像电子文件。综合管理文件、竣工验收文件与传统文书档案相近,大科学装置研制建造文件包括传统档案中的科研档案和工艺设备档案两种类型,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文件、竣工图、监理文件对应传统的基建档案,声像电子文件对应声像档案的管理。由于财务档案单独验收,所以在以下档案类型中不包含财务档案。如图1所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科学工程档案不仅类型非常复杂,而且在这些门类中又包含众多的合同类型。例如,研制建造文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文件中就包含众多外包、外购和外协合同。以FAST工程为例,目前已签订的各种类型合同共470余项,涉及的合作单位共300余家。可以说,复杂的档案类型,众多的合同类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难度。大科学工程中的合同类型如图2所示。

全文阅读

信息化时代视域下数字档案馆资源集成共享的探究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持续高涨,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进一步加强,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发展也开始起步了。继2004年深圳市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数字档案馆之后,许多城市的数字档案馆也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文件资料著录、数字档案内容管理、档案借阅与全文查询、档案的内容关联管理及图文声像一体化等应用功能,这些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进程。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日益成为智慧城市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网络化、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管理与社会共享,已成为新一轮数字档案馆项目的建设重点和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档案馆;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1 — 0112 — 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持续高涨,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进一步加强,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为大力发展数字档案馆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发展也开始起步了。继2004年深圳市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数字档案馆之后,许多城市的数字档案馆也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文件资料著录、数字档案内容管理、档案借阅与全文查询、档案的内容关联管理及图文声像一体化等应用功能,这些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进程。

一、数字档案馆的内涵

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期一样,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没有围墙的档案馆、全球档案馆、超级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等新名称不断见诸报端。随着数字图书馆从概念变成现实,档案界对于数字档案馆的表述也渐趋统一。

然而,对于不同的研究者而言,数字档案馆仍然有着不同的内涵。档案界、计算机界、国际标准组织机构以及档案用户等,都在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概念。

信息系统论是当前档案界对数字档案馆概念描述中的一种主要提法,其核心是将数字档案馆定义为一个超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定义强调数字档案馆是一个信息系统,但是,没有给出信息系统的确切内涵。而持信息仓储论这一观点者通常将数字档案馆定义为“信息仓库”、“知识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站”等,最终实现“数字档案馆”,它强调了数字档案馆的信息存储和传播功能,但对数字档案馆本质属性的描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信息环境论将数字档案馆看作是一种“信息组织模式”,其对数字档案馆本质属性的表述显得比较宏观与抽象,环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难以具体认知。功能拓展论将数字档案馆定义为传统档案馆利用现代技术拓展服务功能的一种方式。其它还有一些类似的释义,不再一一列举。从以上几种定义来看,多为描述性定义,差异较大,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所得到的数字档案馆概念。

全文阅读

浅析提高基建项目档案质量的管理方法

【摘 要】本文对基建项目档案管理中的质量问题、原因及科学的管理方法等,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档案部门对基建项目管理的超前控制、全过程参与跟踪服务,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基建项目;档案质量;方法

基建项目档案是指在各种建筑物、构造物、地上地下管线等基本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等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基建项目档案在基本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项目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稽查、审计、监督、管理、验收以及维护、改造的重要依据。随着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建项目档案管理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基建项目档案管理跟上基本建设快速发展的步伐,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建项目档案管理质量问题

(一)基建项目档案内容不够完整

基建项目由于工作量大、涉及单位多、工作环节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导致基建项目档案成为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滞后点与难点。一些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等应保存的依据性文件经常漏缺不全。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往往由于中标单位外委发包或归档不及时等导致资料散失。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于项目附属设施所形成的照明线路图、隐蔽工程设施图、照片档案、施工日志等的收集极易疏忽,对设备安装文件资料也不够重视。

一些项目仅注重阶段性文件资料的收集,往往忽略基建项目全过程文件资料的完整归档,特别是忽略了项目前期形成的文件材料和建设后期形成的交工验收文件材料、工程监理、工程决算、科研课题等方面的材料,造成项目档案的成套性、完整性存在缺陷。有些项目仅注重纸质文件材料的收集,而忽略其他门类、载体档案的收集。

(二)竣工图质量欠缺

全文阅读

关于新形式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论文摘要:高校基建档案是高校重要的档案资源,是学校基本建设活动中产生的重要原始凭证和依据。本文从高校基建档案的重要性入手,介绍了高校基建档案的内容、作用及其特点,分析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实施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基本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园区、大学城、新校区建设如雨后春笋蜂拥而上,每个建设新校区的高校要花几个亿或十几个亿投入到学校的征地、建设、原校区旧房的维修与改造等一系列基本建设。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教学、实验、办公、生活辅助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道路、地下管道和环境绿化等等,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有保存价值的基建档案资料,高校基建工程档案资料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高校基建工作真实记录,而且是以后高校发展过程中建设规划、管理及改扩建、维修的重要依据。它记录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其实际保存价值应该受到重视。

高校基建部门工程档案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但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自然要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工程档案,就缺少了日常维护和以后改造的依据,基建档案不仅能反映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学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历史记录,也对学校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提供相互要求的依据;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今天更有利于将来,是高校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

从现在高校基建管理档案来看,高校基建部门现有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档案移交工作被动、管理滞后、归档制度不够健全、权责不明、档案意识不强、档案资料残缺不齐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制约机制。

一、高校基建档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高校基建档案作为高校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是高校基本建设图纸、文字记录、工程价款结算书、审计结论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翻修改造等有关技术资料。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是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等基本建设,从立项准备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直接形成的文件材料。一套完整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包括了工程项目每一个环节的文字或图纸记录,其主要特点是:

(一)专业性

全文阅读

档案信息服务工程之知识服务

摘 要:本文基于档案信息服务工程着重探讨了档案知识服务方法。在对信息构建、知识构建和知识服务相关概念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档案知识服务的动因和优势,进而对档案信息空间的知识化组织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最后,提出了档案信息化工程嵌入式知识服务的思路。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服务;知识构建;知识服务

Abstract: 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methods of knowledge services in accordance with archives information services engineering. It gave some new understanding on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knowledge architecture and knowledge services etc, as well as analyzed the reasons and advantages related to archives knowledge service and then conducted a detailed study for th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in archives cyber space. It proposed the basic idea of embedded knowledge services to archive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t last.

Keywords: Archiv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Service Engineering; Knowledge Services

1 引言

档案知识服务不是独立于档案信息服务之外的服务形式,也没有对档案信息服务的替代性,而是档案信息服务工程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是对档案信息服务有效的补充、深化和提升,是推动档案信息服务工程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档案知识服务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嵌入到档案管理业务和信息系统之中是发挥其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

1.1 知识构建与知识服务的讨论。档案知识服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13届国际档案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由加拿大档案馆馆长特里作库克作的主题报告“1898年三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报告中,作者提出了档案知识服务的理念[1],而外延更广的知识构建和知识服务概念的提出要更早些。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一些学者认为,知识构建是从信息构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文对此观点持保留态度。作者在2005年专题研究过信息构建问题,指出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简称“IA”)是1975年由美国建筑师R・S・Wurman提出,旨在探讨以信息网络设计和网络信息服务为对象,以提高信息质量和服务绩效为目标而进行的数字信息组织与管理基础建设准则设计。如果将信息网络设计和网络信息服务比做构造信息大厦,信息构建则是信息大厦的技术图纸、规范和标准以及推进其实施并进行信息集成的系统工程[2]。这个认识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在表述上有一定的差异。例如,信息构建的目的是通过信息的组织、标识、环境、体系结构以及导航等设计,达到网络信息空间的有序化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控制,为用户发现和管理信息提供服务[3],信息构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从而帮助人们吸收和利用信息[4]等。

全文阅读

基层档案部门信息化目标的选定

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全国档案事业重点推进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基层档案部门围绕国家宏观规划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感到最难把握的问题就是本部门具体信息化目标的设置与选定,常常表现出对信息化目标需求模糊,造成实施中未充分考虑部门地区差异,形成目标规划起点较高或过度依赖现代技术方法或建设过程中不分轻重缓急、多头并进等方面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档案部门信息化进程。

一、影响基层档案部门信息化目标设立的基本因素

正确分析本单位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充分考虑到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因素,是设立好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重要前提。基层档案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不仅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收、管、用各个业务环节,同时也是一项需要大量人、财、物投入的庞大系统工程,其目标能否准确设立以及顺利完成,受制于多种因素,以高校档案部门信息化目标设定为例通常受四方面基本因素影响。

1.信息化环境因素。档案信息化发展环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在基层档案部门一般分为本单位信息化建设背景与档案信息化业务基础环境两部分。单位信息化建设背景在高校常指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包括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产生的电子文件及其归档后转化为数字化档案的归档过程控制情况,它决定着学校档案信息化的数据源和作为数字化校园公共基础设施构建的信息化数据传递网络建设情况,影响到档案信息的渠道及利用。而档案信息化业务基础则是指业务流程的简化、合理化和优化程度,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决定着信息化目标建设的大小。

2.标准规划因素。基层档案部门作为具体业务部门不可能自行制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相关规划与标准,必须在国家层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下和相应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指导下,建立本单位的信息化目标,分步实施。目前高校设定档案信息化目标时,就必须依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等相应规划、规范因素,才能避免在信息化建设时出现各自为政,信息化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从而确保信息化资源实现共享。

3.资金因素。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额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信息化具体目标完成规模。档案信息化目标实现需要设备、硬件、软件系统、人员技术等方面的配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作为学校教学辅助直属单位的高校基层档案部门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时的经费投入不可能作为学校经费重点保障对象,即使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分配上也不能同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相提并论,档案部门同样不能像图书馆一样能获得像“211工程”中图书文献保障及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的专项经费立项支持,而只能依照学校每年批准专项建设经费额度情况设定相应建设目标及其可能完成进度。

4.人员因素。档案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档案信息化目标实现的好坏。档案信息化目标完成需要由具备有相当的档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外语等方面知识的人员来完成,最理想的是档案部门自己拥有一批知识全面、一专多能和具有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从事档案信息化工作。但是在现实中基层档案部门一般不乏高水平档案管理专家,而缺少现代化信息处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完成档案信息化目标时通常采取由信息化技术人员完成系统的构建后,档案部门完成档案信息化数据处理与使用的模式完成,即便是这样,档案人员素质同样决定着今后该信息化目标的进一步发展。

二、选定基层档案部门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定位标准

全文阅读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以培养应用性和操作型秘书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统一,至关重要。本文从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的特征出发,探讨在转变教学观念,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情况。

关键词:文书工作档案管理教学特征教学改革

0引言

文书与档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文书,“经国之枢机”,“政事之先务”。文书的系统整理和保存,最终使档案形成,有了档案,人们就可以“疏通知远”,了解历史。档案,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文书与档案是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需要,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延续。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在秘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是高校文秘、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关键技能模块,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操作性。现代社会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表现为:在理念上应尽力适应社会上相关职业岗位群对秘书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着力从学科体系建构、理论知识完整向注重实用、知识精讲、侧重实务操作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科式、授课型教学方法向技能型、训练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转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建构系统的学科体系,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公务文书协作处理和档案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胜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

然而当前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工作往往立足教材,以阐述文书学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甚至没有见过档案柜、架、盒等实物,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培训。一旦参加实习或工作之后接触实际问题,又要从头学起,因此课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专业特色也无从体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档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例如文件和档案数量日益增加,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传统的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文件和档案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要求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1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

传统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弊端是有目共睹的:“老师讲,学生听,从理论到理论”。因此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首要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从培养实用性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人员入手,在讲授档案资源的利用、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前提下,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密切联系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领域最新的动态、资料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岗位需求设计专业培训能力模块,在边教学边实践的基础上,安排理论知识学习后的集中实习周或实习月,系统训练涉及该课程的所有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全文阅读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讨

摘要:本文从高校基建档案的重要性入手,介绍了高校基建档案的内容、作用及特点,分析了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飞跃式的成长,科教兴国,教育的育人理念的不断深入与高校现代化要求的加大,高校基建工作大跨步地展开,高校基建档案是对它的全程记录,在基建工程的统筹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从我从事这个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以来,根据我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对各高校的基建档案管理现状的了解,目前高校基建档案工作不尽如人意,管理不系统,有些资料严重缺失,这不仅对基建工作历史记录的完整性的严重破坏,也不能为今后基建基础设施的实施提供合理的资料,使得基建工作依旧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成为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很难实现行之有效且符合高校基建档案管理自身特点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也成为空谈。基于此种情况,我对高校基建档案的思考与讨论工作就此谈一下看法。 1高校基建档案内容概述及特性 所谓的高校基建档案就是指高校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从筹备、决策、立项、审批、勘察、招投标、设计、实施、监理到竣工交付过程中,直接、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图纸及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资料。它是校园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检修等活动的直接记录,也作为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扩建的依据和凭证,成为高校档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分为依据性文件、基础性文件、工程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竣工验收文件、基建财务文件、监理文件等类。 从定义和内容看,除了具有一般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信息性、价值性等普遍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这些独有的特点决定了基建档案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历史资料的作用

高校基建档案用大量的文字和数据,如实地记载了校园基建工程从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及运行管理全过程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项目总体规划、实施计划、构建设计、组织施工、后期改建等方面的情况,真实地提供了投资计划、预算、决算等落实情况。一套完整的基建工程档案,除了有大量的文字、数据记录外,还有相应的一系列的图纸、表格,给人以具体、直观、形象的展现。因此,在具有一套完整基建档案前提下,再现某项基建工程全面貌的工作就显得轻而易举。 1.2历史凭证的作用

基建档案在记载一项项基建工程的同时,还记载着学校的总体布局和远景规划。记录历史的文字、数据、图纸、照片等不仅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的历史反映,也是考究高校基建工作历史和研究高校基建工作前景的科学依据。通过连续的、整套的高校基建档案,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高校基建状况,并从中描绘出基建工程的发展历程,是对前期基建工作历史概述的有效凭证。 1.3对以后的基建工作起到参照作用

基建工程的各种统计、报表、维修、扩建、改建等离开基建档案都将寸步难行。基建工程设计档案一般已经过了施工考验,承受了实践的检验。重复利用或参考这些图纸和资料,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仅可以加快速度,还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及经济效益。2当前高校基建档案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随着基建模式的转变,内容越来越繁杂。高校基建档案工作面临的瓶颈问题没有本质性的变化,依旧集中在基建档案自身收集、归档、查阅、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具体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全文阅读

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本文从国家信息化建设、高校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并从完善软硬件设施、数据库建设和提高档案室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论述了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字:高校档案室;数字化建设 ;档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高校正迈入数字化管理时代。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不同载体形式、不同记录方式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录入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形式,形成可供保管与利用的数字信息资源库。[1]对档案室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保护档案实体、方便档案借阅查询。笔者认为高校的档案室数字化迫在眉睫。

一、 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1.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国家档案局于1996年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1999年完成了《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同时要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2]因此,高校档案室必须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以迎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2.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有利于推动高校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