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结束语怎么写

结束语怎么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家长会主持词结束语怎么写

世界上有一种爱,任你肆意的去索取,却从不需要报答,这种爱叫母爱,这个人叫母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家长会主持词结束语,欢迎阅读。

初中家长会主持词结束语1

黄:亲爱的爸爸,妈妈,

马:亲爱的各位家长,

合:你们好!

黄:等待你们时,焦急而兴奋;眺望你们时,紧张而欣喜。

马:走廊那头,是你们慢不下的脚步;走廊这头,是我们剪不断的企盼。

黄:摆一方桌,放一木椅,怀着草木皆知的感恩心,我们大声地说:

全文阅读

我爱学习?作文1000字

“我爱学习吗?爱!还是不爱!”自从那次考试后,我的脑边就一直响着这个声音……

那天是我期待已久的期末考试。我对我的成绩,那是相当放心,我的成绩从来就没下过95分,不过我考得这么好都是为了炫耀,我从来都对学习不看重。这不,今天又要考试了,我可是十分高兴。

我兴奋得以每秒20米的速度冲向学校。来到学校,我的死党晓群就跑过来问我:“亲爱的虹虹啊,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啊?”“今天不是期末考嘛,我不高兴能咋地?”我回答道。晓群迷惑不解:“要考试你还高兴?”“当然啦!”“那你……”晓群还没说完,监考老师就来啦,她急忙回到座位。“同学们,今天要期末考,大家是知道的,透露一点秘密,这次期末考很容易,你们老师说要是考不到60分就别来上学了!”这个可怕的监考老师又来增加我们的压力了。“切!”大家齐声说道。

“可以发试卷了,可以发试卷了。”广播发出声音。“唰唰唰——”试卷发下去了。我一看,语数英都是那么简单,看来这次我又能炫耀咯!一题过一提,一题又一题,我以每分钟20题的速度做完了前面的题,现在只剩下作文了。“小意思。”我没看清楚题意就开始写作文了。不一会儿便把作文写完了,我满意地看着我的杰作。

在离考试结束只有15分钟时,我突然发现我的作文题意不对,怎么办,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要不要改?反正不改也是错,那就赌一赌吧!我用修改液吧作文涂掉。“5年级的学生注意,5年级的学生注意,离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离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这消息传进我的耳朵里,要快,要快!我赶快写文,可这文要边写边想,可不是容易的事,加上过度紧张,怎么想也想不出来。“5年级的学生注意,5年级的学生注意,离考试结束还有5分钟,离考试结束还有5分钟。”又来了,怎么办,别管了,随便写一些,我手颤抖着写了几个字。怎么了,手不听使唤了?不行啊,快写。怎么办?“5年级的学生注意,5年级的学生注意,考试结束,考试结束。”啊,怎么办?去求老师。“老师,我可不可以写下去,我的作文还没写完。”我快要哭了。“不行!”监考老师一口回绝。……

考试结束了,我也哭了。我失去了考试前的得意。在同学面前我是个很坚强的女孩,可是我这次竟然哭了。死党晓群走过来,递给我一块纸巾,无语。我拿着纸巾擦着眼泪,突然,我怔住了,“我这是怎么了,我哭了,我怎么会哭了,为了一次考试,我哭了?因为我不能向同学炫耀?还是考不到60分被老师鄙视?不,那种感觉绝对不是;难道我……不,不可能。我爱上学习了?”

回到家,我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想了很久:“是这样吗?我爱学习?”

……

全文阅读

由《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引发的思考

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作文的一条路径,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心灵的陶冶,精神世界的构建,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使学生自主写作。

不知何时起,老师们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自主写作就是怎么想就怎么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任何作前指导都是一种束缚。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畏手畏尾,生怕说多了,做多了,会干扰学生的自主性,于是,学生在迷茫中探索,在曲折中艰难行进,难以发现作文的曙光。自主作文不拘一格,但由于范围较大,有的学生把握不准,立意不清,乱写一气,于是出现了为搞笑而搞笑的低俗作品和灰色作文。自主作文的实质是什么,是不加指导,还是任其自流?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到了一节作文课——《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这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五”的一篇习作,要求学生比较神情各异的四幅脸蛋图,感受它们分别表达的不同内心情感并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来写,要把事情写具体,要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写清楚,从而准确地表情达意。课堂中老师没有放任学生,而是潜移默化地把作文的规矩教给学生,当然这并不是要束缚学生,而是以规矩为抓手,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的言语能量。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的教学流程。

一、以情唤情

1.“笑一笑,十年少。”你会怎样笑?(生笑)老师板书:狂笑、窃笑、哭笑不得、哈哈大笑。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表情,看到这样的表情,你想到了什么词?(依次出示喜怒哀乐的表情图)

3.什么事让你笑过?什么事让你哭过?什么事让你愤怒过?想说给我们听听吗?

全文阅读

学好《语文新课程标准》搞好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同时,也是中高年级的“必修课”。习作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语文知识的素养积累,学生作文写得好与坏可以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细心辅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会写作文、能写出好作文。

习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的一生是离不开写作的。一个人良好的写作基础就是在小学的学习阶段三年级开始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方面的修订中可以知道:要求改变了提法,把中高年级的“作文”改称为“习作”。这就要求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淡化了文体的要求,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新课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学的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学好作文最关键的也是最首要的就是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即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爱好。如果不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也就无从谈起了。那么,又应当如何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第一,要让学生感觉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件烦恼的事。而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情。首先就要改变过去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机动灵活的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正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所提到的,让学生自由、灵活地去写作,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慢慢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第二,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过去的作文教学实在是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认为想象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做法扼杀了学生多少创造力。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喜欢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学生内心世界真实的反应,表达了他们的童真童趣。例如:我在教学《神笔马良》一课之后,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如果你有了神笔会做什么,不给学生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只作简单的引导。此次习作给了我惊喜,孩子们的想象大胆、奇特,充满了人情味,让人感动。

第三,可以结合阅读名著,进行作文训练。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读名著,积累写作经验。我教的班级,结合阅读《三国演义》进行了人物描写的专项训练,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写法去写你熟悉的人,效果非常好。

全文阅读

在运动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一、教给学习方法,促进主动学习

运动学校不少学生不会学习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老师为他们创造条件,教给学习方法。比如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一篇课文该怎么读,怎样入手,怎样深入,怎样通过字面把握文章的深层内蕴,怎样学习借鉴文章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写作,教学生按“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这样一个流程进行;根据要求,分别在语言操作技法上进行指导;揣摩课本范文,思考如何谋篇布局,结构文章。让学生摹仿、操练,通过实践,掌握写作技法,从而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二、启发思维,促进主动学习

1、遵循规律,启发思维。教学时把握各类文章的特点,根据教学要求,采用适合于这类文体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教学初中驳论性议论文时,可按“导读――自读――研读”的教学程序,紧扣批驳的脉络顺序教读,让学生体会到议论文严密的逻辑性;教学初中散文时,引导学生从语言分析感悟入手,按“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研读拓展”的程序学习,让学生透过浅显的语言去挖掘其内在的深层意义,透过所描绘的景物把握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散文之美。在考虑教材特点的同时,应更充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2、多角度引导,启发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启发思维,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使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里学生思维活跃,争先发言,发表了许多有新意的看法,对人物的认识也更深刻了。同时,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产生,他们逐渐形成爱思考的习惯,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只等着听老师讲,而是主动去想,主动去探究了。

所以语文课的阅读中所有结论尽量使学生自己研读得出,老师只是提示怎样思考、怎样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找到依据。教师课堂提问语言多用“怎样”“为什么”,以促使学生多思考,培养创造思维。

3、自问自答,自写自改,启发思维。学生听课,如果一味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时间稍长,便有厌倦、“麻木”之感,惰性等待的思想便由此而生。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在教授了学生阅读、写作等方法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作答。学生可自己设题自己作答,也可他人作答。如果采取学生分组多人设题,另一组学生作答,则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再如写作,学生明确了写作基本要求之后,再把评改作文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明确地提出来,让学生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对照其标准进行评改。

三、优化教学过程,促进主动学习

全文阅读

自由表达与规范训练:看似矛盾实可相生

一直以来,常常为“自由表达”与“规范训练”这对冤家纠结着,总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困顿和迷茫。难道它们真的是一对不解的冤家?它们的关系如何把握,如何处理才能相辅相成、相依相生?今试抛砖析之以求教诸位方家。

一、“矛盾”源之认识片面

鼓励自由表达,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实施建议之一。而“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则是课标关于习作的总目标之一,这一目标也是基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认识而提出的。

从这些表述,我们似乎发现一个“矛盾”:一方面,课标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必须减少束缚;另一方面,课标对学生写作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这是必须贯彻、落实,即必须进行一定的规范训练与指导。

为此,教师们常常苦恼,要鼓励自由表达,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要用条条框框去束缚他们;然而,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的结果,往往不能具体明确并且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不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达到课标的要求,则需要在语言表达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规范训练和指导。

对于这一“矛盾”,究其根由,看似源诸课标的矛盾表述,实则是因由我们对于“自由表达”的片面认识。

通常情况下,多数教师都把“自由表达”理解为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本没大错,“怎样想就怎样写”本是“自由表达”应有之义。然而错误的是,我们却把“怎么想就怎么写”,当成了“自由表达”的全部内涵,并以此为由将必要的适度的语言表达“规范训练和指导”加以排斥、摈除。殊不知,仅仅打破框框、抛弃规矩的“怎么想就怎么写”这种放胆式的“自由表达”,是一种“自流表达”,而非真正意义的“自由表达”。

那么,真正意义的“自由表达”又是一种怎样的概念呢?

全文阅读

公务员面试技巧:如何说话

公务员面试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和观察,这就决定了面试备考与笔试备考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跟大家分享一下面试的备考策略。面试备考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说什么,怎么说;第二个是说出口;第三个是说得好。

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很多考生会购买一些面试教材和真题解析,这本是无可厚非的。我们要想说出来,就要看看该说什么,怎么说。这方面面试教材和真题解析都可以帮到我们。每个题型的答题思路、真题答案都可以进行适当的学习、模仿。而且市面上的各种参考资料小异,考生只需要选择相对权威正规的机构编写的材料即可。这一阶段可以选择一个人战斗。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还远远不够。因为很多考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看了这么多书,还是说不出口。这就需要进入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了。面试不同于笔试,不是考察写出来,写得怎么样,而是考察说出来,说得怎么样。所以知道说什么和怎么说只是万里长征的走完了第一步。

接下来就该进入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了,也就是要说出口。这个阶段,也是最核心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这时候,仅靠一个人学习,单打独斗的方式就不行了。语言训练、思维训练需要有说的对象。对象最好是了解面试或者有面试经验的同学或者老师。首先,他们能够指出你说的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你的表情、动作是否合适,也可以给出比较规范的建议。这样便于你正确认识自己并及时改正。而如果仅是找家长陪练,可能只能凭着生活经验给些建议,缺乏对你的说话内容的专业指导。其次,他们熟悉面试,掌握了一定了答题技巧。考生也可以多加学习,逐步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而且经验丰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比较多,高度、深度、广度都与初次接触面试的考生大不相同。多与这样的人在一起,说得多了,听得多了,自然就能说出口了。

第三个阶段,就要达到说得好的目的。等到大家都能说出来了,优势逐渐消失,说得好就更加重要了。想要说得好,要多听、多看、多总结。听听说得好的是怎么说的,逻辑结构是怎样的,语言是怎么组织的。看看写得好的是怎么写的,把它转化成语言。多总结,总结自己的优势劣势,也要总结他人的经验教训。

技巧二

考官组成:公务员面试一般由5、7或9名考官(人数不定,但总为单数)组成,人员包括用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纪律监察部门和理论社科部门的人员等。

评分标准:一般为每位考生面试后先打初评分,等所有人面试结束后通过平衡整体情况再给予每人最后得分。每个人的得分是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得分。面试分数在所有人员面试结束后当场公布,所以,请随身携带纸笔,记下自己的得分和其他面试人员的得分,面试结束后询问一下别人的笔试分数,按比例进行总分计算(一般为笔试*40%+面试*60%,或笔试*50%+面试*50%),即得出你在笔试及面试后的名次,这时能不能被录取基本就心中有数了。

面试准备:一是衣服。要准备一身整洁的衣服,男士要穿正装,即西装+领带+白衬衫+黑皮鞋(深色袜子),女士要装职业套装,可根据气温情况决定下身着套裤或套裙。二是外表。头发要整齐,面部要整洁,男士要剃须,皮肤要清洁。女士可化淡妆。三是注意坐、立、行的姿式。要站如青松,坐如泰山,要给评委以稳重自然的印象。四是准备白纸两张,笔一支,表一只(最好要大字大显示屏的)。 本文来自织梦

全文阅读

从生活中开掘 ,从课文中寻找

一、从生活中开掘作文材料

作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有了生活,作文便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可见,唯有从生活中方能开掘作文素材。

1.引导学生在完成生活作业中捕捉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随处可见,只是学生视而不见,不善于捕捉。于是,我常常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生活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开掘作文素材。

2.指导学生从各种有益活动中发现作文素材

生活如果像一坛死水,学生怎能有写作激情?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创造作文素材,我常常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有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画鼻子”比赛;有锻炼小巧手的“挟球”比赛;还有拔河、砸沙包、跳绳、捉迷藏等。由于学生对这类活动非常感兴趣,且亲自参加了,因而,他们既有东西可写,又感受颇深。

3.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作文素材

作为语文老师,配合作文教学,我常常鼓励并引导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开阔眼界。让他们在旅游、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并积累作文素材,为写作开辟广阔的道路。

全文阅读

减少束缚放飞个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习作方式。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的核心要求是“提倡自由表达,彰显学生个性”。反思过去的作文教学,症结在于束缚过多,抑制了学生的个性,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应成为我们当前作文教学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避免思维定势,鼓励个性化的视角

在写《心中的妈妈》这篇作文,不少学生写的是“妈妈背孩子看病”,“妈妈冒雨送伞”。这些内容我们在读小学时就写过,许多年后我们的学生仍然在写,真是让人啼笑生非,似乎母爱就是这些内容。为什么会形成思维定势呢?因为学生受某种习惯或心理定势的束缚,思维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我们引导不当所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面去观察、思考和表述一个事物和问题,总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感受。因此在习作指导时,要鼓励个性化的视角,给学生选择的空间。父母关心孩子除生活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生活方面除了“冒雨送伞”就没有别的事情?父母还有自己的工作、兴趣爱好等。选择这些材料同样可以表达父母的品格和形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选材,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就会丰满起来,事例就会生动起来。

二、淡化文体意识,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新课标对作文体裁的要求是开放的、多元的,目的也是鼓励个性化的表达,让学生有话可写。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果要求他们严格按文体的框框去写作文,他们会感到困难,放不开手脚,因而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只有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才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才有潜能的迸发。

某厂附近的渠道被污染,漆黑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渠中的鱼儿死了,渠边草儿黑了。可带学生参观后让他们写一篇文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在习作中有的把自己当作一条小鱼,诉说悲惨的命运;有的把自己当作渠边的小草,倾诉自己不幸的遭遇;有的是写给乡政府的信,表示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有的则是写的倡议书,呼吁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学生在个性化的表达中情感得以升华,兴趣得以激发。

三、强调留意生活,鼓励个性化的语言

某生在《我的爷爷》这篇习作中有很多语言描写,并且这些语言能突出人物的品质,可是读起来总不是滋味,根本就不像爷爷说的话。因为只读了几年书的爷爷居然张口成语,闭口唐诗。于是,我找来这位学生与他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觉得如果用上这些好词佳句显得爷爷很有文采。所以他搜肠刮肚地想出了很多成语和古诗句。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性格、文化程度等有关。”通过讨论,学生们走出了语言描写认识上的误区。

全文阅读

文中伏笔 笔下成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借览他人的写作框架结构,积累语文知识;也可以挖掘现有的素材,丰富作文的细节;还可以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升华作文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87-01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巧寻写作素材、掌握写文技巧、写出独特创意,教师只有提高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用苏教版三下第七单元随文练笔设计来说明这种写作教学实施的方法。

一、依模画样,仿写片段

部分语文教师提出了这一教学问题:“有些学生的思维水平很差,我教他们怎么写作文,教过很多遍,他们根本学不会写作文,总不能让学生去抄作文……”实际上,当学生学不会写作文时,可以直接让学生“抄”作文。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日月潭的传说》这一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抄”作文。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么引出一段故事,并结束这段故事的?学生经过思考,认为这篇文章应用“古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开头,再应用“很快的这件事情有一个怎样的结尾”来结束。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篇文章开头和结尾这样写,那么这篇文章中间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经过学习和思考,认为文章中间就是在古代曾经发生的一个故事。然后再启发学生:你曾经听说过什么故事,能不能把它写出来。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掌握了“古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最后这件事如何结束”,中间叙事的写作方法,并理解了这种写作框架很适用于写民间传说故事。

因此,当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抄”作文,这种“抄”不是指引导学生抄整整一篇文章,而是引导学生抄文章的框架,抄文章的某一个词汇的用法,抄文章的写作手法等,这种写作文法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