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日问候语

节日问候语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关九月教师节的节日问候语精选汇编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有关九月教师节的节日问候语精选汇编,供各位查阅,希望内容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看完后你能喜欢。最后,小编在此祝各位教师节日快乐。

一条路不知你走过多少遍,一本书不知你翻过多少次,一个教室不知你度过多少春秋,一个学子不知你付出多少心血。教师节祝您快乐!衷心感谢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的问候语

您是园丁,呵护着祖国的希望,您是蜡烛,燃烧着自己的青春,您是大树,开出桃李满天下,教师节,愿老师节日快乐,幸福无限!

您用智慧笔端,写下生命赞歌;您用满腔热血,缔造青春无悔;您用谆谆教诲,点亮希望航标;您用知识砖瓦,盖起人生大厦。教师节,向敬爱的老师们致敬!

您用知识耕种贫瘠的土地,您用慈爱浇灌心灵的梯田,您用伟大抒写人生的传奇,您用无悔铸就生命的荣光。9.10教师节,对敬爱的老师说声:您辛苦了!

您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我要衷心对您说一声:谢谢您,老师像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像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请您接受我诚挚的祝福吧,教师节快乐。

教鞭是你指点迷津的智慧棍,粉笔是你开拓思路的知识花,黑板是你挥笔写画的蓝图屏。教师节到了,祝恩师健康快乐幸福一生!感谢您的培育之恩!

您剖析人生,入木三分;您授业解惑,满腔热忱;您坚守岗位,尽心尽力;您奉献青春,无怨无悔。9.10教师节,祝福辛勤园丁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全文阅读

2016端午节致老师的节日问候语大全推荐一览

端午节即将来临,放假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给身边的人送上节日祝福,下面特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2016端午节致老师的节日问候语大全推荐一览,有兴趣的不妨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查阅下吧。

1. 成功源自您的栽培,优秀出自您的耕耘。为今天喝彩的同时,我们永远铭记您当初的教诲和箴言!亲爱的老师,端午节快乐!

2. 粽子香,愿经常锻练身体健康;粽子咸,愿生活幸福常有余钱;粽子甜,愿工作顺利忙中有闲;粽子黏,愿朋友四海时时挂念!祝端午节快乐,合家幸福!

3. 粽子甜,甜出你幸福生活的美好;粽子咸,咸出你和美生活的味道;粽子香,香出你节日的欢笑。端午节快到了,不能与你共品粽子,道声祝福:节日快乐!

4. 粽子香香,幸福满满;粽子粘粘,快乐绵绵;粽子甜甜,好运连连。愿你端午节胜似粽子,甜甜蜜蜜,美美满满,幸福快乐!

5. 端午节到了,送你一个粽子,用祝福的粽叶,包裹一生一世的幸福,一心一意的爱情,一点一滴的关怀,一朝一夕的开心,祝你心想事成,阖家幸福!

6. 今日端午,让我托诗人的福,请你多吃些粽子;让我驾一叶龙舟,满载祝福驶向你;让我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愿你平安;让我为你斟一杯雄黄酒,盼你安康。亲爱的老师,节日愉快!

7. 端午节祝你:粽儿香香,美味芳芳;粽儿粘粘,福禄全全;粽儿长长,朋友广广;粽儿饱饱,财源好好;粽儿满满,人生暖暖;粽儿甜甜,情意绵绵。

全文阅读

英语交际表达中要注重文化差异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交际能力又是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发展交际能力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学生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固然重要,然而学生选出符合语言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句子,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使学生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怎么说,这才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教育学生在交际场合中,注意英汉文化差异极为重要。

一般交际场合的常用语主要包括称呼语、问候语、辞别语、应答语、致谢语、电话用语及其他一些社交用语。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都有所不同。这里笔者只初略地谈谈英汉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望读者不吝赐教。

1.称呼语之差异

我们中国人的人名称呼,多以出生日、出生地、自然现象及动、植物等作为名,而英国人的人名称呼,多用与宗教有关的词、与植物有关的词、与武器有关的词,或与知识和权利有关的词来作人名,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而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与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m相称,人家会感到莫明其妙,不知所云。比如说,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 = 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 士”称为Secretary Tang,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2.问候语之差异

我们中国人与他人打招呼,常常习惯于问候“你吃饭了吗”“你好吗”,用英语问候:Have you had your dinner?Are you well?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问候,他会认为你是想请他吃饭,你在说你自己好,他不好,甚至产生误会。英语国家的人与人打招呼是不这样问候的,他们通常是以交通、天气、体育、健康和兴趣爱好为话题进行问候。

我们中国人习惯于别人问什么答什么,别人是关切的问候就客气的答谢。如当别人问及你是否要吃点什么或喝点什么时,通常习惯地客气地说:“谢谢,不用了,不麻烦你了”等,在英语中,当问及你是否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de something to eat/drink? )英语国家习惯,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 ,若不想要,就说声“NO thanks”,直截了当地表示出来。一般说来,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中不用或很少用“谢谢”之类的答谢语,用了反而觉得不舒服,反会觉得拉开了相互关系的距离。然而,在英语国家像“Thank you”这样的答谢语,适用于所有场合,所有人之间,包括父母子女兄妹等。送上一杯饮料,端上一杯茶,或在公共场合,别人帮做的任何事,都要习惯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一种礼节。因此,中国人答谢语的使用较含蓄,而英语国家坦率直爽,这就是英汉文化中的答谢用语之不同。

全文阅读

文化之于礼仪

[摘要] 礼仪,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部分,而礼仪的发展,也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写照。与古代相比,礼仪方面最明显的一个表现,便是商务礼仪的出现。随着社会生活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现今社会的任何方面都反映着经济关系的体现。

日本,作为经济大国,作为礼仪之邦,更在这种经济和礼仪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仅对日本商务礼仪作以简单举例分析,从文化角度读解礼仪与文化以及商务方面的关系,并对此种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做简单阐述。

日本商务礼仪上,可以从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分别分析。本文就日本商务礼仪上语言的具体体现,以及行为方面的具体体现做以举例说明。第三部分从文化与商务礼仪关系的角度入手,浅谈日本文化就商务礼仪方面的影响体现,最后一个部分则是对这种文化与商务中的影响体现的原因与形式做具体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 商务礼仪日本文化自谦语行为表现

所谓礼仪,是指基于上下长幼关系的礼节规范,包括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之中,需要遵循的表示尊敬,友好的行为程序。今后大家作为社会的一员开展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打开人际关系的钥匙就是礼仪,因此,礼仪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提到礼仪,不禁想到日本。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将此种文化形态保存的如此完好。日本在保留原有文化礼节的同时也融入对当今礼仪文化的理解。而将此种文化保存的如此之好的原因,归根于日本文化中的更深层次。

礼仪分为很多类型,本篇仅以商务礼仪为切入口,探讨日本文化对其的影响。

一、商务礼仪的语言表现

全文阅读

汉语和俄语问候语以及表达发方式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语言又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社会的全息影像,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问候语则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候语、又叫见面语、招呼语,它短小简单,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重要交际口语,它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民众的素质;负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基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了两种内容和形态各异的文化类型,并由此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民性和民族精神体。

随着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全面迅速发展,两国人民的接触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俄罗斯学习俄语,也有许许多多俄罗斯及中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致使反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出现差异。由于这样种种的不同,所以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其语言便渗透着各民族文化的特质。如果不了解本民族文化与异族文化的差异,就会产生文化冲突。

二、关于汉语问候语

问候语,又叫见面语、招呼语,它短小简单,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重要交际口语。语言又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社会的全息影像,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问候语发生了显着的变化。问候语的变迁正是和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社会巨变下人们心理动荡、激变的轨迹,从问候语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变迁及人的思想观念、社会价值取向的变迁, 问候语亦是表示自己对别人的尊重。

汉语是被世界公认为最生动、最灵活而又最精炼的语言之一。而这种生动性、灵活性的特征在作为口语形式的问候语上确实体现得相当透彻。曲卫国和陈流芳从语言形式、话题和语用制约等角度对汉语问候语进行了解析,总结了汉语问候语三大特点:话题的开放性、可转换性、句式多样性。汉语问候语的使用主要受传统中国礼貌原则的制约,更注意交际过程的整体感觉,而不是某些词语或句子的表面意义。

1、汉语问候语的类型

汉语问候语内容比较具体,着眼于事实,常以对方的切身生活为话题。根据问候的内容不同,问候语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祝愿式问候语、称赞式问候语、寒暄式问候语、即景式问候语、称谓式问候语。

(1)祝愿式问候语

全文阅读

聚焦农村中学生英语文化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

摘 要:现代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提高英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特别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如果我们教师抽出一点精力,换一个角度,从英语国家的文化入手,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真正魅力所在。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得渗透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宗教等等,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尤其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常常只重视学习英语语言的知识,而忽视英语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意识,更谈不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 渗透 英语文化知识 英语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提高英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特别是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如果我们教师抽出一点精力,换一个角度,从英语国家的文化入手,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真正魅力所在。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会使大多数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蕴。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语言学习过程中渗透文化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得文化教学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得渗透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宗教等等,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那如何提高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呢?

一.渗透英语文化知识,增加英语知识的积累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逐渐形成了喜欢尝试用英语的习惯。农村学生在生活中会碰到一些事和人,特别想用英语表达出来的,但是怕讲错,怕被别人嘲笑的时候,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会适当的补充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事和人,可是书本上没有的英语知识。例如:西方对狗是情有独衷的,所以英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狗的习语,如lucky dog幸运的人,top dog优胜者,under dog 失败者,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 dogs seldom bite.会叫的狗不好人,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按功行赏等。在教学中渗透有关此类的文化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可以把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出来。

在牛津英语9A第二单元colour中,教师可以在教授颜色代表不同意思的同时,适当的渗透一些文化知识。除了课本上简述的颜色的分类以及给不同的情绪之外,我在课堂上还把颜色与姓氏结合起来,适当的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例如:White(姓氏:怀特)Green(姓氏:格林) Black(姓氏:布莱克)等,还可以把颜色与饮料联系起来,例如:black tea(红茶)black coffee(不加牛奶的咖啡)等等。不但增加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而且使课堂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活泼。

全文阅读

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日语教学尝试

摘 要: 现代企业除了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外,还需要毕业生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将来面对的企业,大部分是日资企业或者是与日资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企业。日本的企业文化比较独特,学生接触机会不多,了解渠道相对稀缺,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结合日本文化、商务礼仪,从细节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商务会话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 职业素质教育 日语教学 商务日语会话教学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编写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简称ISCED),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习的学生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与资格”。

我国对高职高专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并要求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本校商务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长三角地区日资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商务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二年级第二学期设置了商务日语会话课,培养学生的商务交谈、商务沟通能力,为进入公司从事商务、事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除了语言能力外,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日资企业工作的职业素质同样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是职业素质?日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素质?作为商务日语会话的教师要如何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呢?

职业素质是指那些与具体职业相关的对现代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基本能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容易了解和测量的,而且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但是非技能性的基本能力,是内在的、隐性的素质,不太容易通过外界影响而得到改变,然而对人员的行为和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越来越关注非技能性的能力,因为人员的素质可能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那么,日资企业所需要的隐性职业素质有哪些呢?一般说来,日资企业要求员工忠诚、敬业,有责任心,重视团队协作,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另外,进入公司后,能否尽快融入公司,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比如公私分明、体贴与礼貌、个人形象等。很多日资企业对于个人穿着以及个人办公桌环境卫生都有很细致的规定。因为外表不仅能反映内在,而且对内在起作用和影响。

全文阅读

中英日常礼貌用语差异初探

【摘 要】日常礼貌用语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形成了丰富的词汇,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文化在日常用语中产生的词汇差异做对比分析,有利于掌握礼貌规则,了解不同的社交习俗,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英 礼貌用语 文化内涵 差异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75-01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礼貌用语体现了国民的素质和修养,而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日常礼貌用语,这些礼貌用语差异不仅会给学习者带来理解的困难,也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本文试从英汉日常用语的称呼语、问候和祝福语、赞美语和告别用语方面加以对比分析,并作出相应对策,有助于我们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文化素养。

一 礼貌用语差异的主要体现

第一,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正确的称谓可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符合礼貌规范,反之则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伤害。鉴于中西文化背景差异,这点尤其值得注意。通常在西方国家,男女老少都喜欢直呼其名,以表示友好,平易近人,如“John Smith”。而汉语礼貌用语中不能对不熟悉的人直呼其名,例如“张晓丽”这个名字,一般人不能直呼“晓丽”,因为这种称呼仅限于朋友、亲人或熟悉的人。汉语中社会称谓喜欢用上“小+姓”来称呼晚辈,显得和蔼可亲,具有长者风范。但在西方国家,一般用“小”是很不礼貌的。同时汉语还喜欢用“老”或者“大”,甚至“哥”、“叔”、“婶”等来称呼长辈,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或恭维。但在西方国家,“老”是禁忌语,“老”让人想起年龄大、体衰、无用等,尤其对女士更不能莽撞的用“老”称呼;还要注意的是中国人对职衔也很关注,这与中国历史上长期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有关,在中国,为表示对职位高的人敬仰恭维,一般都用姓+职衔相称,如“王院长”、“李局长”、“方经理”等,但在英语中则不完全相同,很少听说“Manager Fang”,“Principle Smith”等等。

第二,问候和祝福语的文化差异。见面相互寒暄问候是中英文化共同的礼仪,但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礼貌准则,我们应该了解、学习这些文化,才能在社交场合做到彬彬有礼。西方国家的人通常以时间作为问候的开始,如“Good morning”、“Good evening”等,或者用简单的“Hi”、“Hello”等。中国人在同事之间,熟悉的人之间都可以问及一些私人问题,如:“你收入高吗?”“结婚没有?”等诸如此类的问候语,而在西方国家这些都是私事,一般避免提及婚姻状况、薪水、年龄、、政治观点等问题,可以谈论天气情况、业余爱好、体育活动等;而在中国比较注重饮食文化,这体现在日常问候语“你吃了吗?”,而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人可能会对“Have you had dinner?”感到迷惑,是不是对方邀请我吃饭还是其他暗示。此外,节日、庆典等的祝福问候也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西方国家的祝福语往往简洁明了,如西方最大的节日圣诞节的祝福语,常见的有“Merry Christmas”,“Wish you a happy Christmas”等,而以中国的最大节日“春节”为例,祝福语五花八门,大家熟悉的有“恭喜发财”“年年有余”等。

第三,赞美语的文化差异。赞美语在中西文化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中国人来说“贬己尊人”是我们的礼貌原则,而西方人则是“赞美原则”,所以赞美语在应答形式上体现了文化差异。谦让是中国人心中的美德。如当听到别人的赞美语,中国人和西方人回答不同。中国人会很含蓄,虽然心里高兴,却以“我不敢当”、“受之有愧”等谦卑方式应答,这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感到困惑;而西方人热情开放,往往会高兴接受这些赞美之词,并礼貌地回答“Thank you!”。

全文阅读

试论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当前,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初中英语教学亟需要有传统的应对考试转向训练学生包括听说在内的综合素养。师生互动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故而,加强互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现代教育的要求,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更能让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提高。

一、保证课堂气氛和谐愉快

英语课不仅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要保证课堂气氛充满和谐、愉快,这样才会为实行互动性教学打下基础。有时候,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性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学生虽然不紧张,但是他们不爱发言,不配合,出现冷场的情况。我认为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莫大的关系。第一,教师的脑海中要产生互动性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交谈这个观念,所以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在课堂中所要扮演的角色;第二,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脸上要时刻保持微笑,因为一个微笑可以让学生放松情绪,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再紧张,可以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学习;第三,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英语基础水平差、回答不上来的问题的学生,一句小小的鼓励可以让学生重新恢复自信,他们的思维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二、合理编排小组,保证互动到位

在当前初中班级人数安排方面,少则40多人,多则60多人,因此教师在进行师生互动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合理编排小组是保证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给学生分组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合理性,这样才能保证互动任务的顺利完成,避免使使互动流于形式。

例如我在分组的时候,是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也就是让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性格开朗的学生与像个内向的学生,男学生与女学生搭配,并且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各组成员分工要明确,责任到人,使小组成为一个高效的团体。比如说,在学习课文有关西方国家的节日的时候,我并不局限于课本授课,而是让学生探讨式学习,让他们收集西方国家各个节日的不同特点,像Christmas、Halloween festival、Thanksgiving Day等等,让他们将这些节日与中国节日相比较,哪个节日与中国节日类似,哪个节日与中国节日不同等。我让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低头找答案,目的是让他们巩固知识,然后让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用英文表达,锻炼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然后我与学生互相之间互相探讨,补充他们所遗漏的地方,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在无形中学生在自主表达英语的时候不在胆怯,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优化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给学生提供更好地实践机会和自我展示的平台,教师完全可以另辟蹊径,通过让课堂中的每一环节变得更加优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全文阅读

从寒暄语的数量及种类分析中日交际文化差异

摘要:语言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寒暄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交际的基础,也是最能反映出社会文化的语言。本文从中日寒暄语的数量及种类两方面,运用多角度分析中日两国间的交际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因两国交际方式的不同,导致两国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产生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文化休克,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我认为既然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尊重文化差异,共同促进两国的交流发展。

关键词:寒暄语;交际用语;文化差异

一、寒暄语与交际文化

寒暄语与交际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交际文化是指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文化,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交际,在语言交际中,寒暄语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运用寒暄语实现某些社会交往功能。寒暄语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首要环节,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交换某种思想,而是为了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关系,谈话的内容并不是很重要,关键在于谈话双方可以建立一种舒适的谈话氛围,可以掩饰沉默所带来的尴尬,为接下来的交际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交流。

二、中国的寒暄语及种类

(一)典型问候型寒暄语

刚刚会面时的寒暄语中,中国人一般会向对方说“你好”,“您好”或者“职称+寒暄语”的形式,例如“老师好!”、“经理好!”之类的寒暄语,来作为对话的开端。这种打招呼方式简洁明了,通用性强,特别适用于如今的快节奏生活。

(二)询问式寒暄语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