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解剖学

解剖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层次解剖学对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影响

[摘要]层次解剖学是姜同喻先生创立的,其理念是遵循人体结构相互配套的原则进行解剖、制作标本并绘制相应的图谱,因而不同于为显示而孤立地暴露结构的解剖方法。姜先生要求学生在解剖过程中对结构的测量,进而探索其关联性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他传承中医学术体系,提出的自身比例的定位和模拟动态变化方法,在现代影像解剖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他提倡的解剖技能训练与当前在解剖中进行临床技能训练是不谋而合的。

[关键词]层次解剖;创新性教学;自身比例;定位

南京医科大学姜同喻先生(1917~2007)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般的解剖学图谱或解剖学方法为了显示人体局部孤立地暴露某个结构,而不考虑其结构的相关性,其方法也没有理论作为支撑,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整体的认识。他经过多年的实践,于1954年提出了层次解剖学这一新的解剖学方法和相应理论,出版了连续层次解剖学图谱,并于1955年,在连续层次解剖学的基础上,出版了人体解剖学图谱,层次解剖学理论体系贯穿于该图谱。两书经多次再版,到1983年发行量达到247600册。连续层次解剖学方法和图谱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今天他离开学术舞台已经30年了,提出连续层次解剖学已有60多年,但当今医学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的医疗方法和医学教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环境下,姜先生的层次解剖学及其他的学术思想有无过时及其是否还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中我们探讨层次解剖学特点与当前创新性学习和临床技能训练的关系,以及分析其与目前常用的解剖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1.层次解剖学理论体系与创新性学习的关系

姜先生在层次解剖标本的制作和解剖学习的过程中均能反映出他的创新性学习方式:如提出剖、查、认、定的科学程序,测、试、透、比的综合技术和三态四性的分析方法。他所制作的标本不是孤立地暴露结构,而显示其相互联系及其功能综合体的结构;他要求学生不是单纯的观察标本,识别结构,而是要了解它们的关联,即通过测量相关结构的角度、距离,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1~4]。例如他制作的上肢附带一侧脊柱标本,其揭示脊柱、脊神经与上肢的关系,学生通过该件标本的学习,认识到上肢的运动或感觉与脊神经及其脊髓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如脊神经经过椎间孔,椎间孔的病变将影响上肢的功能。于是他要求学生在观察标本的同时,测量椎间孔的直径,以探讨椎间孔直径改变将会对上肢产生什么影响的课题,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又如,用相互配套的观点设计头部层次标本,他将头部标本一层层地掀开,又可以一层层地恢复原位,分析每一层的特点。如第3层由面部表情肌、帽状腱膜、面神经和血管组成,这一层相互配套的结构均与面部表情活动相关,面神经支配面肌,面神经损伤将影响面部的表情。为此设计标志点测量面神经的距离,探讨在手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另外通过该层与第1层皮肤和颅骨关系的探查,分析相互附着紧密的程度及其与头皮血肿的关系;面部颅骨层的下颌骨及其相应的咀嚼肌,其层标本主要完成咀嚼功能,通过测量肌与下颌骨的角度,探讨咀嚼肌功能及其功能障碍的机制。这些例子说明,姜先生层次标本不同于其他标本,它既体现了人体相互联系、互相配套的规律,又能最大程度地暴露局部并可使结构恢复原位;启发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结构的认识到深入的探索,从标本的解剖到如何应用的学习过程。当前由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显得重要。为此,结合我们教学实践的情况,探讨新时期创新性教育,强调学生从教学实践中创新,从临床实践中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5]。而姜先生在30多年前就指出解剖学教学重点应该是在尸体解剖中找规律,从实践中查问题,这与我们现代教学创新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2.关于四定方法与当前大体解剖学研究趋势的关系

姜先生的层次解剖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贡献,同时他提出的4定观点拓宽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4定就是定位、定性、定态和定关系,在这里重点介绍他的定位、定态的观点。定位就是定结构的立体方位。因为个体差异较大,他传承中医学术体系提出按照自身比例,定出其结构的相对方位。这种相对定位的方法在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中得到应用[6~14]。他们首先选择相关的标志作为测量的基准点,然后将该局部分成若干等份(方格),对他所要测得的结构在方格中定位,并将所测的例数进行重叠累计,得出该结构的相对位置[6~12];或通过测量其角度的变化,比较他们的相对位置[13,14],通过上述相对定位方法消除了个体带来的差异,其结果更有利于临床的应用。目前,相对定位法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定位的对象已从标本转为影像图,如在MRI图上比较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的改变,为了消除男、女高矮等个体的差异,首先进行全脑长径和宽径的测量,然后计算海马在整脑所占的比例[15,16];为了测量皮质下结构或交叉韧带的附着处,将整脑或股骨分成若干长方形小格,测量皮质下结构或韧带附着点在整脑内或股骨的相对位置,相对体积[17,18]。上述测量方法与姜先生的自身比例定位方法不谋而合,其方法广泛应用说明这种技术是有科学依据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对比例的应用越来越深入,3D器官打印技术就是根据自己的尺寸打印可移植的器官[19]。定态就是定结构的内在相关动态变化,如上肢的结构在静态、动态以及静、动态之间的有多种相关。针灸不仅利用骨性突起、肌肉隆起的静态标志,更重要的是利用动态标志。如在运动时一些标志出现或消失,依此可以取一些针灸穴位[1~3]。上述可见姜先生一直注重人体的动态变化。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现代影像技术高速发展,用人体结构动态变化探讨疾病发病机制或预测疾病治疗效果的例子很多。如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的,发生的主要因素尚不清楚,应用动态的观点,并用现代MRI技术使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检查时让患者髋关节处于各种位置,使坐骨结节表面的软组织处于不同的受压状态,然后用MRI观察该处软组织厚度的动态变化。通过比较发现,肌组织受压时厚度变化最为明显,而脂肪和皮肤变化不明显,因此提出肌肉与褥疮的发生有关[20]。又如尿失禁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病,过去很难了解尿失禁的形态变化,随着MRI、B超、CT的发展,其能很清楚地观察生命状态下的相关肌肉,如耻骨直肠肌的形态、体积和附着点,同时也可制作为三维重建模型,显示患者在静态、提肛和排便时等不同状态下的耻骨直肠肌的位置,利用此动态变化,比较正常人在疾病治疗前后的变化,为尿失禁的发病机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21,22]。由于上世纪80年代科技发展相对落后,人们对姜先生提出的动态观点认识不足,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揭示人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从断层影像解剖学角度,探讨人体结构的动态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并可将其提升至生物力学高度认识,即用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手段,用动态的思维,直接反映人体生命状态的动态变化、力学改变,从而大大拓宽了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丰富了生物力学的内涵[21,22]。

3.关于层次解剖学方法与临床技能训练的关系

全文阅读

四川解剖学

心得安、哌唑嗪调节小鼠造血功能的实验研究 黄晓芹,钟亚琴,陶洪凯,杨代耘

踝前区的应用解剖 蓝顺清,胡兴宇

胸导管壶腹的形态学研究 邹智荣,毕玉顺,刘执玉,周小龙,李贵宝,王伟

前列腺术前注药及改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初探 黄祥,格桑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侵袭转移 刘智敏,王凡

5-羟色胺(5-HT)与胃粘膜损伤和修复关系的研究现状 唐旭,王泽,邓才宝,张苏

肥大细胞的异质性 陈晓宇,贾友苏

体质人类学研究二十年及其启示 胡兴宇,蓝顺清

全文阅读

解剖学研究

10号染色体--老年性痴呆一个新遗传位点 李光武

脊髓NMDAR1受体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 郭瑞鲜,冯鉴强,陈培熹,王竞菲

酒精对小鼠海马突触结构影响的电镜定量研究 郭家松,尹保国,李振林,沈宏友,欧洋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mRNA的分布 舒斯云,包新民,张魁华,朱利元

抗氧化剂TA9901对加速老化鼠(SAM-P/8)行为学的影响 庾照学,汪华侨,姚志彬

NMDA受体2B亚型(NR2B)研究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王谧,姚志彬

神经桥接物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曹涌,成红兵,张沛云

雪旺细胞移植对中枢神经再生的影响 张燕青,曾园山

全文阅读

局部解剖学论文

一、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一)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们建立了局部解剖学交互式学习网站,师生在网上可以互相交流,答疑解惑,通过这个平台,将自行录制的外科手术录像按照局部解剖学大纲要求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在教室、计算机室、寝室上网观看或下载,极大地强化学习效果,课前观看,使学生带着问题而来,当他们解剖到的结构与录像一致的时候,引起共鸣,加深记忆,相对传统局部解剖学教学的离开实验室只能看书本被动学习而言,手术录像式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主动,学生会因为学会一个知识点,理解一个手术的解剖学细节而兴奋,转而带给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3]。

(二)丰富了案例式教学的案例库建设。案例式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如火如荼的热烈开展,其形式涉及PBL、TBL等多种模式,但是开展案例式教学的瓶颈是尚没有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的典型案例,开展案例式教学的教师大都各自为营,案例缺乏规范性和标准性,急需建立相关案例库满足PBL或TBL的教学方式发展。我们自制的手术学录像,以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为切入点,密切联系基础知识,录像后面配有病例问题,使学生学习的案例有了标准化和规范性,避免教师主观因素导致的片面讲授,对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三)降低尸体消耗,提高尸体使用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5],医学院校通过正常渠道搜集的尸体标本越来越少,有的院校局部解剖学已经无法正常开课,被迫进行示教或用婴儿解剖教学,目前各学校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赖以生存的尸体资源异常短缺,成为制约国内医学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我们引入各局部重要的手术入路和手术解剖操作,相当于引入了临床问题,围绕手术入路进行实验实际上就是围绕问题这个中心展开实验,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点代面,既突出了重点,又兼顾相关知识的延伸,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一般7-8名学生解剖1具尸体,经过本次教学改革后平均14-16人用1具尸体,这样一来,每年尸体用量减少为教学改革前的1/2。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虽然使用尸体减少了,但是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爱护解剖结构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一些细小的神经、血管分支也主动进行保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尸体的使用率。

使用之后的尸体,再经过开放实验室上学生的解剖处理,使解剖结构和层次等更加清晰,一部分尸体或器官等被制成陈列标本,丰富了我校解剖展览馆作品;一部分尸体或器官则适用于系统解剖学、口腔解剖生理学、麻醉解剖学等课程的实验课使用;而涉及颅腔、椎管、骨盆等部位微细解剖结构的操作,则用于临床医师培训使用,或供相关专业研究生解剖,这样就极大提高了尸体利用率,这说明手术录像教学方法的确为基础和临床提供动态或双向服务,有利于课程开展的连续性和不断发展。

二、手术录像在局部解剖学的组织实施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我们自制的手术学录像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发现一些问题,比如:(1)由于实际工作的原因,手术各步骤录像时间相对较短,学生需要反复播放,才会理解,所以我们打算利用狗增加相关手术入路和手术解剖录像操作,这样可以人为干预录像时间,与人类手术录像对比播放会更加清晰易懂;(2)录像还需要增加内容,今后打算录制听诊、触诊等表面解剖标志内容;胸腔穿刺或腰椎麻醉等的临床操作录像,深入拓展局部解剖学案例式教学的发展。综上所述,手术录像在局部解剖学的组织实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责任意识、科研认识、临床技能和提高尸体使用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改进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手段,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沈雷冯玉宽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

全文阅读

护理解剖学论文

1《护理解剖学》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缺少护理专业的专用教材,且其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护理专业的需求,未能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现有供本科护理专业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与供其他专业用的教材并无明显差别,如国内大多数高等护理教育使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仍与临床专业共用由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教材;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针对护理专业编写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打破了长期沿用的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教材编写模式,但大多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内容的选取侧重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坚守基础课程的定位;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人体结构学》教材,把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内容融合为一体,但90%以上护理学院本科生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属于两门课程,分别由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承担,教学与考核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近年来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教学借鉴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形式,部分高校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护理应用解剖学两门课程分别开设。实践已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对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切实可行的。不但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也为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鉴于国内高等护理教育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合近年来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理解剖学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近几年我们开发的《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融为一体,编写适合本科护理教育的《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势在必行。

2《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思路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为学生以后临床护理服务,但临床上到底需求哪些内容?如何根据护理职业岗位需要重组《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真正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如何确定教材结构、教材形式以及编写思想上的创新点?特别是教材编写思想上的创新;如何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护理解剖学》教材的编写中?首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各级护理工作统计中急危重症监护病人显著上升;随着介入治疗的大量开展深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急剧增加,术后导管护理大量增加;尤其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专科护理操作如心内注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泪道冲洗等逐渐增多。其次,分析以上述临床护理工作调查结果设计座谈提纲,组织高年级学生、临床护理专家召开座谈会,主题贴近护理岗位来确定编写重点内容。如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定位编写教材突出全身体表标志内容;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编写教材突出表浅血管神经体表投影;为提高学生防范失误的能力编写教材突出与各种注射、穿刺、插管、急救等操作定位、操作技术控制的解剖学知识。最后,结合对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学教研相关文献检索分析,最终确定编写思想、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的创新,形成详实的文字材料并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最后通过课堂实践,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用于教材内容的调整上,以编写出既能够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又能兼顾终身教育的高等学校《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3《护理解剖学》教材编写创新

3.1思想创新

在教材编写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为护理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必须够用理论知识的基本原则,重在基础,贴近临床,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人文精神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

3.2内容创新

全文阅读

系统解剖学论文

一、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系统解剖学的课程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的,其面对的对象是刚进入高校的大一新生。他们刚经历高中的艰苦环境,期待大学的美好生活。对这些刚进入新环境的学生若开始就进行传统式教学,讲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要求强行记忆其中的重难点,结果将是徒劳无功,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耗费多时,还无法掌握学习知识,致使学习效果降低,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排斥该课程的学习。同时,系统解剖学本身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内容本身较枯燥,多是一些比较生疏需要记忆的结构名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思考,系统解剖学中是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强制记忆,该课程的关键之处究竟在哪里。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解剖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由于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内容多,其中涵盖的医学名词占医学知识中的25%,其内容之间无一定的逻辑性,不易理解,也没有趣味性,不易使人产生兴趣。而且目前的高校制定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不断减少,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却没有改变,故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该课时的讲解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求快速,而不求学生理解。这样就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学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另外,新生对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也十分陌生,部分专业词汇更是难理解和记忆,因此,在不破坏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是化解学时少与内容多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

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好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程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解剖学正如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说的,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比如系统解剖学中介绍结构的空间位置毗邻关系就十分抽象,仅依靠在课程中的理论式的讲解,很难彻底理解,只有在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此外,高校配置的实验室设备不齐全,比如,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差,在实验室教学时室内弥漫着福尔马林的气味,不仅致使学生在实验课中产生畏惧,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观察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探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1.双管齐下,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我们可以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对该模式已经有多年的使用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系统解剖学内容庞大,要让新生明白仅仅依靠高中时期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摒弃原来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师要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精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和次点,教师要熟悉系统解剖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使学生能针对性地去学习。在课余时间内,学生也能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学习既抓住了重点,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对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在掌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实习课的实物观察去巩固知识。

2.提高教学环境,提升实验室设备我们高校尽量提高实验室的设备质量,尽可能地排走实验室内挥发的刺激性气味。当然,我们也需要通过改进实验方案来改善解剖实习课的学习环境。比如用保存液和冰柜冷冻保存来替换原有的固定液福尔马林,并尽可能地降低福尔马林的浓度,减少其刺激性气体的挥发。

此外,我们还应该监督实验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和整理,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改善解剖实习课恶劣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全文阅读

实行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的实践

【摘要】 在传统的医学院校授课理念中,解剖学仅为入学后一个学期的课程,常为“人体解剖学”教材,需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完整本书所有的内容,而书内基本都为理论知识,严重缺乏临床实践内容,又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同学对解剖学的学习达不到该有的要求,只是勉强达到考试合格水平,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实践能力更不能达标,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各科专业知识中,解剖知识利用差,严重影响各学科的理解掌握。对于常年来的该种现象,其解决方法一直是我们所热衷讨论的话题,如何能够打破这一现象备受关注,我院在长期研究后,实行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的实践,改变了医学教育中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对课程设置和内容结构作了大幅度调整,又与“小系解、大局解”不尽相同,结果所得效果非常可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应用与临床实践中,而且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证明了我们实践的成功性。

【关键词】 基础解剖学; 临床解剖学; 分期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56-02

解剖课中存在大量内容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中所用不上的,却是临床课学习中所能直接用到的,但我国医学课程安排上,解剖课与临床课时间相隔较远,为了消除这一弊端,我们所有研究人员将重新分化组合医学大专解剖与组胚课,即《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这两门课程,按照由粗到细、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生理认知规律将其分为两期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基础解剖课就可以更有效的为基础医学课做铺垫,临床解剖课更好地为临床课打基础,为了更好的实行改革,我们专门制定了相关大纲,编印了教材,目前也已经实施,初步观察,教学效果好于往届[1]。

1 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老师,让老师从传统的解剖教学模式中尽快转变为拥有临床全方位结合教学能力,是解剖学系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传统的医学院校解剖学的授课理念常为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程序,学生所扮演角色为被动接受知识,对于解剖学这类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同样重要的学科,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2]。面对如今医学院校学科多,各科均学时过少,需在有限课时内完成大量知识学习,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获取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从现实出发,以问题为中心,围绕解决问题而思考,设计课程与病案相结合,声情并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教师的作用从主导支配变为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彻底摆脱从前的一贯式被动接受模式。此改变中的解决问题并不是唯一目的,它可以被当做是一种载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该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达到如何自主学习知识的目标,这样是从主观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较为突出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2 教学实施

将解剖教学一分为二,包括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的基础,是为学生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服务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是医学知识体系中的两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3]。基础解剖学中的大体解剖学内容对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叙述比较扼要、概括,主要是使学员对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连接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一门新课,称之为《基础解剖学》,内容以满足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需要为原则,编排顺序为基本组织、各系统器官大体解剖学概述与重要器官的组织学内容、胚胎学概要[3]。由于基础解剖学在几年专业课程学习中贯穿始终,因此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授课,教学形式以集中式大课堂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同时安排与部分知识相关的解剖学标本实习和组织学切片实习。另外,临床解剖学学习,将原来课程教学中如各器官位置、毗邻和外部结构等的相关具体知识直接从书本中的言语描述和平面图解的形式中分离出来,与原“局部解剖学”内容相融合,编辑成为如今的《临床解剖学》教材。其按中枢神经传导通路、背部、头部、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和下肢编排,与局部解剖学的由浅人深描述不同,临床解剖学的每个部位按骨、关节、骨骼肌、脏器、血管和淋巴结、神经的顺序叙述[4]。教学安排应设置在基础解剖课程之后,临床课开始之前,教学形式选择以小班课为主,着重从眼观实体出发,授课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亲身观察各种模型,加深立体感印象,在条件允许下,安排一系列真人标本解剖供学生学习。解剖学和临床各科系知识关系均较密切,手术视野下所看到的人体结构和尸体解剖中所见到的的人体结构差距很大。在标本上进行的各种穿刺术操作,只有在临床真实进行时才可以真切了解其含义,这就是临床老师所说的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理念,仅在实验室是无法完全掌握并运用到临床的[5]。

全文阅读

广东解剖学通报

去卵巢大鼠骨组织的变化叶广材吴铁(1)

人胎肺细胞增殖与凋亡及其与发育分化的关系王樯黄中新(5)

广东解剖学通报 粘附分子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在缺血皮质和基底节区分布的比较雷万龙袁群芳(9)

降温速度对冷冻保存异体小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周建生胡汝麒(13)

人脑胶质瘤细胞SWO—38促进体外培养的小脑皮质神经元的生存和生长廖异平郭畹华(16)

短程与长程去卵巢大鼠骨计量学的实验研究黄连芳李青南(20)

肝部分切除术后血管增生的形态计量学与计算机三维重组研究李长青邹仲之(23)

bFGF对培养的基底前脑细胞表达NOS和NGFR的作用燕启江谢瑶(26)

全文阅读

以解剖操作为主导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法

局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学科特别是手术学科密切相关[1]。然而,局部解剖学内容多,学时少,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如何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质量是众多解剖教学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2]。笔者认为,以解剖操作为主导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法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1 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先理论讲授后解剖操作的传统模式,先进行解剖操作再理论讲授。要求学生在解剖操作前进行预习,教师在每个单元开始时进行简单讲授,然后学生边操作边观看解剖操作视频录象,教师巡回指导答疑,每次课后教师进行小结,及时指出课中存在的问题。每个局部解剖结束后再安排一次理论课,理论课以归纳总结和讲授重难点为主。教材为《局部解剖学》第六版,彭裕文主编。实验学时54学时,理论学时15学时,共6时。期评成绩包括解剖操作成绩15分、口试成绩10分、理论考核成绩75分,共100分。

2 解剖操作

2.1 编写解剖操作实验指导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自行编写实验指导,内容包括教材的重点难点、操作要领、操作评分标准、思考题以及解剖器械使用等。

2.2 实验分组 教师根据大纲要求重新将教学内容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两个局部,每个局部4~5名同学为一组。如局部解剖学总论,脊柱区、上肢后面、臀部、下肢后面为第一单元,其中脊柱区和上肢后面为一局部,臀部和下肢后面为另一局部。每个局部的4~5名同学中1名为主刀,其余为助手,轮流进行,每个同学均有1次主刀的机会。主刀为主要操作者,要求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助手为协助主刀操作。

2.3 考核方式 每个单元结束后均进行考核,主刀打操作分,满分为15分,有些同学有2次主刀机会的则取2次成绩的平均分。考核时先要求主刀同学对所解剖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可随时对其提问,以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然后根据解剖操作评分标准(表1)进行评分。助手则打口试分,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每单元每组随机抽取2~3名同学考核,随机抽取实验指导中的思考题进行提问,并要求学生在标本上指认出相应的结构,每单元的两个局部中各问一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打分。

3 体会

全文阅读

如何教好解剖学

摘要:解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要教好这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师首先应熟悉专业,了解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大纲,明确任务;课堂讲授时应详略有致,突出重点,难点剖析时要紧扣专业方向,灌输专业思想;讲授时尽可能做到理实结合,合理归纳总结,理顺条理;作业布置合理、有用;最后通过全面总结,解决问题,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专业基础教学

作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解剖学既要承担引导学生由普通中学生向医学生转变的任务,更要为其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解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应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人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教学体会,愿与同行商榷。

1.教师首先应熟悉专业,了解专业

同行之间应该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专业课教师首先应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最新动向,自己应先入行,这样才有可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当然,就一门课程来说,教师也应熟悉其在本专业体系中的地位,本专业的学习需要哪些知识,这样,在讲课时才能很好地处理教材,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而避免照本宣科。

要教好一门专业课,就必须熟悉这一专业,要能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专业思想,连通相关课程,要能引导学生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要能为学生“解惑”。

2.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大纲,明确任务

教学大纲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专家论证过的纲领性文件,是教与学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教学大纲,才能对所教内容做出最合理的取舍,也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