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的一点体会

摘要:近几年,各地的职业院校都在纷纷探讨和尝试职业教育的改革,我们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于2010年的春季学期(截止本学期已经进行了3个学期的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两门课程首先尝试了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机电 专业课 改革

职业教育究竟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职业教育工作者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有限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上,能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胜任工作,融入社会,这一直是长期困扰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其实,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依我看,首相应该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即明确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其次,要对我们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他们的情况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大家都知道,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智能类型一般有两种,即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一般来说,我们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抽象思维能力稍逊,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

大家都是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可能有的人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初,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共识:即觉得上学的时候,教授们所教给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工厂的实际情况差的很远,教授们教会了我们设备或系统的原理,而在我们刚入企业时却用不上,在初入企业,岗位较低时(刚大学毕业)应用更多的是设备的具体使用和维护。打个简单的比喻,就拿一台电视机来说,我们大都只是电视机的使用者,只要会用,我们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的节目,而教授们教给我们的确是电视机的原理及一些维修的经验。所以,初进企业所有的东西似乎都要进行重新熟悉。车床怎样操作?铣床怎么开启……更有甚者,我们发现,我们到了工厂就连工厂中最常用的工具,我们都没有使用过。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首先,改教材。以前,我们学生的教材分为两套,即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在教材的讲解上,也是分开进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好。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为了转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同时也为了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主要注意了两个问题:

全文阅读

机电一体化专业面临的机遇与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及各级各类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智能制造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本文分析了国内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现状,指出传统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调整策略,明确了十三五期间苏南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的必要性。文章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专业能力为目的,进行了对教学体系、实训基地的探索,归纳过去教学经验,制定了契合社会产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模式。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十三五;教学

为了进一步彰显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实践成果与教育特色,国内职业院校都在对教学体系实施积极探索与不断改革。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具有理论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等教学难度,既往的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的手段已落后于时代,更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基于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强调能力、素质为培养基础,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可以将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实训予以解决,更加适合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特点。

1.构建适应于产业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

1.1转向模块化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应当始终保持自身的教学特色,并强化专业方向,充分发挥职业教学的能量。对此,可实施模块化发展设置:如电气自动化模块化;机电一体化论证、设计、开发模块化;数控机床维修模块化等[1]。不断建设健全实践教学体系,进而更好地处理和企业对接问题。教学课程依照模块化发展路径及专业发展与人才供需,为学生上岗实习夯实基础。具体来说,可在课程设置上将模块分成子模块,并让学生在子模块中进行技能训练,以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谨遵数量和时间原则:一般情况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课时应占教学总课时的一半;将实践教学分成课内实验、阶段实训、毕业实习三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均和课程同步进行,做到“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提高”,实现持续性的知识传授。

1.2重构教学体系

毋庸置疑,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更需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进行,针对具体岗位工作所要具备的技能施以具体分析。应当以应用技术为主,加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特别要对教学中的实践能力课程展开进一步整合与强化,最大限度实现技能培养和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以防止出现无谓的重复。保证实践教学体系是由整合课程与技能模块课程结合而成,例如在普通加工基础课程中的普通车床,把普通零件加工的过程连接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加工能力[2]。

全文阅读

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衔接体系探索

[摘要]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尤其是如何使得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存在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中高职衔接体系,确立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分层递进、纵横延伸、分类培养”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了中高职学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了“创新+技能”的考核体系。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创业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和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省高职院校逐年扩大对中职学生的对口单独招生规模。同时中高职教育衔接一体化建设成为当前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近30年来,国家及教育部了关于职业教育的1部法律、2个纲要、3个规划(计划)、3份文件和4个决定等政策文件。比如教育部〔2011〕12号文《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2011〕1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反复强调了“协调发展”和“中高职专业衔接”。足见中高职专业衔接成了职业教育政策中的现实紧迫的诉求,也成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不可以逾越的最大障碍。2012年6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到了完善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明确中、高等职业学校定位,在各自层面上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全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培养机制尚不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涉及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考核方案等。但是现有资料表明中高职衔接的探索很少涉及这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现状基于毕业生就业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培养目标定位为行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应用型人才。这需要做好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体系还有待提升,尤其针对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如何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因此,必须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建设贯穿于中高职衔接体系中。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本文探讨了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中高职衔接体系。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现状

2001年,“3+2”分段制高职教育开始开展,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浙江省最早进行“3+2”招生和开展教学的专业之一,探索了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标准的衔接、考核方案的实施等核心问题。目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10所中职学校开展了五年一贯制、“2+3”和“3+2”的中高职合作教学,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一)五年制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力度不足根据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的五年一贯制、“2+3”和“3+2”培养模式要求课程体系五年贯通,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一体化。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侧重基础和应用,学生初步建立创新创业概念;高职课程侧重实践和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但是在落实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中职学校执行力度不足,甚至采用一贯的培养模式,侧重学生的技能考证而对理论讲解不足,同时忽略了学生中职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

全文阅读

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研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怎样从我国当前的实训、实习基地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一条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创新型实训、实习基地的运行模式。与企业合作,重新审定实训实践教学内容,按企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实训实习基地运行方案和规范操作流程;和企业沟通交流,商讨订单班培养协议以期实现校企合作。教学能够按照企业的需求来开展,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基本能够胜任企业分配的工作,并且缩短了培养周期。有必要对当前粗放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学徒制的培养模式适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当然,国家也应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来协调在实践过程中显现的矛盾。

关键词:实训实习基地;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一背景

机电一体化是以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结合机械和电子技术,综合了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号系统以及软件编程等技术的一个新兴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和未来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1]。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求,需要培养大量的高技术机电人才。而作为大有可为的高职教育践行者,如何去探索一种高效的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成为了高职教育工作者反复思考的难题。当前,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要求学校建设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具有真实企业化育人环境且能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即“实训与生产合一”,是指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兼课教师,企业和学校合作教学共同组织实训教学的模式[2]。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生产功能与实训功能的结合,以生产应用为目的开展实训。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中国不再仅仅是依靠人口红利来缔造市场的国家,我们的经济需要创新、联动,需要合作共赢。教育应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结合国家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可以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试行现代学徒制[3]。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要建设产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制度[4],要革新生产性实践教学的组织开展模式,将基础实验、生产实训和到企业定岗实习结合起来,构建学校教育和企业实习的实践、实习教育体系,这对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到企业实习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建设包括:(一)首先应该建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规定细则文件,设立良好的沟通环节,为了保证实训基地能够高效的运作,最大的发挥作用。成立由学校、企业和其他相关方的工作小组或者是管理委员会,制定管理的细则以及负责基地的领导和决策权,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为了处理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难免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意见分歧,要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比如定期走访实习,企业派人到学校开展讲座,开展交流协商会议。建立系部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联系会议制度,以及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课教员之间的日常沟通制度。(二)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逐渐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师要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去重新选取教学内容,可以和企业兼课教员商讨实训的开展。不能让学生单纯地上理论课,要结合生产实训重新消化教材,将书本内容和生产实践结合提炼实训内容。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践教学过程,实训和生产是一个延续,一个整体,要能让学生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才能使学生与以后从事的工作无缝对接。(三)建设“双师型”的专兼任教师队伍,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富有激情,可塑性强,要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定计划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激励机制和措施。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进修与培训,到企业由企业来对教师的培训进行考核和评价,对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对消极应对者予以适当惩罚。此外,应持续补充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要有效依托校企合作,要把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在一起,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现阶段一些拥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以及我校机电工程系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成功经验可以探讨一下建设的内容有:(一)管理机构和制度的建设。建立机电工程系和企业负责人共同负责的管理机构,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此作为双方能长期有效合作的法律基础,为了应对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双方要严格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定时开展联席会议及时调整解决中间出现的问题才能保证实训基地的顺利开展,才能推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改进。(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定期开展沟通会议,对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商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环节的设定,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开发新的教学项目。学校可以提出需求,主动调用企业资源帮助教学的实施[5]。改革班级人数,实施小班教学,分阶段实训和分组实训,保证教学效果。同时,专业教师要结合生产过程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材建设,整理企业的技术和生产资料,按照企业生产规范和流程,编写实训教材和改革教学内容,可以作为学生的教材以及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三)突破传统合作模式,让校园教育与企业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学习。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走访实习,了解实习生、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以及企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企业教员抽出时间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宣传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效益和成果,使双方更加理解合作办学的目的,只有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才更有利于合作的进行[6]。

全文阅读

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分析

一、机电行业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还远不是装备制造和机电产业的强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一线技术人员方面的数量少、层次低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各类装备设备、应用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与电子电气这两大技术从生产到应用都变得密不可分,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等工作需要大量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企业对现有职工的工作经验、专业素质、技术水平情况并不满意。新招员工中普遍存在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独立开展工作等问题,逼迫企业只能采取高薪聘用的方式从同类企业挖人,但存在年龄结构偏大、企业认同感低等情况再次让企业倍感无奈。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走访调查了中原经济区域内的几十家企业,对其生产一线的电气、机电等工作岗位加以分析。

1.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适合的职业岗位主要有: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安装、调试及使用维保;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及使用维保;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控制;机床维护、维修;机电设备装配;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管理;机电产品营销等。以上职业岗位,基本涵盖这么四类:设备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生产技术管理;市场营销。

2.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现状

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取得的对应岗位职业技能等级主要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共五个等级。调查结果显示,中级工比例最高,达到36.16%,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装配;高级工比例为26.38%,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维护和维修;技师比例为16.94%,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计、安装调试和生产技术管理。从事机电类职业岗位的人员在年龄结构上跨度较大,从20岁到50岁以上均有分布,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见表3所示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岗位就业人员中学历层次普遍不高,中职(高中)学历占了相当的比例,调查中企业对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学历及能力现状均表示不满意。

全文阅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岗位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新战略出台,工业4.0的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的需求带来新的变化。为此本专业的课程团队用时一年多,对该专业就业岗位进行了调研,希望能为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岗位

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非常紧缺,负有培养机电技能型人才任务的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也随之成为热门专业,发展速度很快[1]。为全面掌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新形势下用人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能力与岗位需求,课程团队选择了区内外十多家生产、制造企业以及历届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能力需求开展了调研。

1调研过程和方法

团队历时一年多,调研了14家区内外的企业,采用深入企业与人力资源部、生产管理部门及技术骨干座谈的方式,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对82名往届毕业生采用了电话和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

2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

2.1机电设备操作员

机电设备操作员岗位占调研就业岗位的17%,该岗位的常规工作就是操作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生产及设备日常保养,如日常点检、、班前班后的清洁。该岗位需要具备看懂机械原理图,熟悉工艺流程,能根据设备温度、噪声等判别设备的运行状况的能力。

全文阅读

职业高中机电专业教学一体化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机电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也变得日益广泛。加之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对所需人才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职业高中机电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市场企业所需的高技能职业人才。为了展现职业高中机电专业的教学特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在指出当下机电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着重对职业高中机电专业教学一体化改革做了简要探讨。

一、机电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模式落后。目前,我国职高机电专业的教学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具体表现为片面追求考证率,忽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创新应变能力不强等。在这种接受性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自主性,抗打击能力也不是很强。可以说,它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很低。

2 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安排不合理。许多职高机电专业的课程内容仍然沿用传统的落后的课程设置,一些已经过时的课程依然没有被及时淘汰,而一些新的课程,包括数控技术课程,也不能及时进行更新。无疑,这种情况很难适应当今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而部分职高院校目前的课程安排主要是根据现有的教师情况来定,因人设课的现象很是明显。由于受师资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设置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部分职高院校甚至存在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的问题。

3 实践教学模式不完善。传统的职高机电专业的课程内容采取“三段式”课程模式。所谓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主要是指课程按照由基础到应用、抽象到具象、宽泛到细致的顺序进行开设,一般将课程分为三大类,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这种课程开始形成了一个地大上小的金字塔结构,最底部的一般是文化基础课,其上是专业基础课,最顶端的是专业课。而传统的实践教学系统也主要是在原本的本科教育实践体系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整个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即基础能力培养、应用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能力培养。但是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实际产生了严重的脱节,实用性不是很强。虽然,近年来不断有职高院校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职高院校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传统的课程体系。由于传统的职高机电专业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非常明显的弊端,已经不能适应当下企业对机电人才标准提高的要求。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能同职高机电专业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以及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形成一致的步调。

二、职高机电专业教学一体化改革探讨

1 以职业技能为本,优化课程体系。职高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实际,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上要处处体现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本位。将学生技能培养和训练落实到具体,将学生培养为职业技能过硬、业务知识专深以及技术再现能力强的综合性机电人才。职高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发展需要。以职业技能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适应力为关键点,从基础到专业,再到实际应用的发展,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整个机电专业教学的始终。大部分课程应该安排到数控实训基地进行开设,采取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边讲边做边学,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数控技术为例,来图加工的话,首先需要看懂产品图纸。如果来样加工的话,就需要进行产品的图纸设计,然后进入机械制造的工艺设计阶段,随后利用数控机床将毛坯转化为产品,并对产品质量进行及时的检测和控制。由此,在产品的设计阶段,教师可开设机械设计,模具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阶段,教师可开设机械制造基础以及数控加工等应用课程。在产品的数控加工阶段,教师可开设数控编程、数控特种加工技术等课程。在产品的质量检测阶段。教师可开设测量技术基础等课程。

2 依据职业技能鉴定,完善考评制度。职高机电专业教学目的主要是将具备高中文学水平的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职业综合能力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和标准,通过职业认证的学生,其成绩可以被看作是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在对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进行考评时,千万要避免出现一卷定终身的现象。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结构、方法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评。不仅要关注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有意地培养。

全文阅读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模式探讨

[关键词]现状分析;教学改革;职业能力;教学一体化

一、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适应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各高职院校纷纷对机电专业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这种改革是在原有机电专业教学框架下完成的,即专科层次的教育只是将本科层次教育的专业课减少一些,并降低部分课程的难度,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表明,现有机电专业教学模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失衡

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实训学时分散在各门课程之中,数量较少,在课程的成绩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且不少实训缺乏合理、完善的考核办法,期末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实训课很不重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伴随着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理论教学中已及时增加了这些新的内容,而实训教学却严重滞后,实训内容长期不变,内容上以理论验证为主要目的。有的则采用了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实训的方式,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不明显

全文阅读

理工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供电局实结

实结

理工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供电局实结

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即正式奔赴到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鹰潭供电局,开始我新的工作、生活。

二零零#年九月五日,我与刘建春、龚薇等五位今年刚毕业分配的大学生正式奔赴供电局的各个工作岗位,开始我们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活。

何谓实习?!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结束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所必经的一个历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将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客观真理必须与具体实际紧密相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假如说我们在学校里是学会如何去“融”,那么实习可以说是教会我们如何去“通”。只有将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工作实际,方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真理所在。我的实习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通中心,实习期为三个月;第二阶段为变电工区,实习期也是三个月;第三阶段为月湖分局,实习期为四个月;四系答辩日为2003年7月底。提及实习答辩,我记起了一年前毕业实习答辩时的情景,此情此景,仍记忆犹新。此非同彼,这一次的实习答辩又会是一副什么模样?!和大学里的毕业答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一想到这,我的心不免有些担心,担心自己会有这或那的地方做的不够好,回答也不尽如人意。尽管之前也有人劝过我不用担心,只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做好每一天的实习笔记,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答辩其实并不难的!可我仍旧有些担忧,毕竟我并非电力学校毕业的,所学也并非电力专业,实习期间出现了或这或那的问题,我又该如何应对呢?!带着心中种种的疑惑,我和龚薇来到了我们实习的第一站——调通中心。和同年分配定岗的八位同事一起,我们也被相应地定到各自所需的岗位上开始我们的实习工作。一、调通中心随着电网的扩大,设备增多,结线复杂,鹰潭供电局开始设置运行方式专职人员,编制月、日调度计划,审批检修计划,安排电网结线方式及继电保护配置,由调度所统一安排调度员定时报典型负荷,统计系统内潮流、电压、功率、力率及低周装置所切线路的负荷量等作为电网的主要参数,并以此为据,随时调整电网运行状况。从而在保证了供电质量的基础上更好地加强了调度管理,在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局成立之初,设有鹰潭供电局调度所,主要负责11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设施和用户自备电厂、变电站的调度,同时对地区电力配电网的运行操作和检修进行协调指导。局成立后,为加强调度管理,自1993年6月1日成立鹰潭电力地调,负责鹰潭电网电力调度。鹰潭供电局调度所(地调)下设有调度班、继保班、远动班、载波通信班4个专业班组,我实习的第一站的调通中心继电保护班,龚薇与我不同,她则去了调度班。继电保护班组下设班长、工作负责人及班员总共八人,班长姓张,是位四十多岁的阿姨,班组的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张阿姨”。最初来继电保护班实习的最主要目的是帮助画autocad图纸,这是我所学专业的主攻方向,所以我并不是特别担心,大学的毕业设计,我还交过好几副大型的图纸呢。在之后的工作中,我渐渐发现:其实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熟悉工作的方式,随着图纸的越画越多,我开始对渐已陌生的绘图软件重新熟悉起来,绘图也较往日更加地得心应手了一些。刚进继电保护班,班长即向我介绍了班上的几位同事的情况,我惊喜地发现,居然有好几位都是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出来的,瞬间,我对这个班组忽然有了一种无比亲近的感觉,不象是第一次认识,倒象是一群久违了的朋友。(一)220千伏月湖变电站在继电保护班实习的第二天,张健班长就带着我来到鹰潭供电局220千伏月湖变电站参观学习。

220千伏月湖变电站于1997-1998年新建,该站位于鹰潭市区东郊约3千米处,由江西省电力设计院设计,江西省送变电公司承包安装,于1998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建成投运。随着月湖变的投运,既结束了鹰潭地区电网无220千伏变电站供电的历史,又有力地提高了鹰潭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从而结束了因贵溪电厂110千伏出线间隔限制而使鹰潭市辖区供电卡脖子的困难局面。一期工程装有1台主变,型号是sfpsz9-150000/220,合肥abb变压器厂生产,高压开关实现无油化,继电保护实现微机化,办公已实现无纸化,是鹰潭地区电网现代化的中心站。这是变电站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变电站主楼有两层,我们一行来到二楼主控室,工作负责人徐冲正在办理工作票,这是检修工作的第一步,送票完成后,第二步是停电,此时工作人员方可开始工作。趁着这个时间,张班长带我来到继电保护室,向我介绍它的大致概况:首先,变电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220千伏旁母线、220千伏i号母线和220千伏ii号母线,第二部分为110千伏旁母线和110千伏母线,第三部分为10千伏旁母线和10千伏母线,目前2#主变尚未投入工作。

220千伏系统主接线是单母线带旁线接线方式,采用中型布置,共有5个间隔,出线有贵月线、月梅线、月上线等三条线路,开关为lw6-220型sf6开关,(其中月上线开关型号为:lw10b-25z)平顶山开关厂生产,配用cy型液压机构;隔离开关为gw7-220型,配用cj2型电动机构操作。1#主变则是由220千伏旁母线与220千伏i号母线工作。

全文阅读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

【摘 要】阐述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的做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 职业化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0076-03

一、研究背景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运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改变了传统行业的生产工艺和相应的生产装备,逐渐发展为以智能仪器与仪表、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计算机、数控加工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来构建柔性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提升生产设备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机电职业教育龙头地位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已荣获自治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特色专业项目建设进程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众多企业深度合作,依托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共管、共用实训基地,建立订单班培养,互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培训学生、教师、员工,并引进人才评价标准,构建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给企业输送专业对口人才,该校2008年起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五期“五菱班”、“联发班”订单班,目前大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本文拟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如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进行研究。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