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本建设经济

基本建设经济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础设施建设、交易成本与经济增长

[摘要]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基础设施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一部分有效降低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另一部分则直接提升人们的福利水平。藉由此机制的作用方式,模型得出了最优的基础设施投入量和与之对应的最大化经济增长率。利用模型的逻辑关系和实证分析中的相关数据,文中对我国历年可能的最优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模拟的结果显示出近15年来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执政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

[关键词]基础设施;经济增长;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 F283;F22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1-0014-05

一、引言

早在1989年,经济学家Aschauer[1]就已经注意到,诸如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针对美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基础设施存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私人产出能增加0.39个百分点,而核心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机场等) 的产出弹性甚至高于私人资本。随后,Barro(1990)[2]的研究中将政府公共支出分为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两部分,并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生产性支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总是将基础设施作为政府生产性支出的重要部分,由此探讨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相关文献有:Dewarajan、Swaroop和Zou(1996)[3],Fischer (1993)[4],Easterly 和 Rebelo(1993)[5],Gali(1994)[6]等等。国内学者则更注重实证分析,相关研究有踪家峰和李静(2006)[7]、马拴友(2000)[8]、郭庆旺和贾俊雪(2006)[9]等等。

然而,不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研究,上述文献在分析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时总采用相同的模式,即产出Y是私人资本K、科技进步A、劳动力L和基础设施(或者生产性支出)G的函数,可统一表示为Y=AKαLβGγ,实证分析中所指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即是γ的大小,基础设施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逻辑起点也来自于此。对于基础设施作用于产出的这种模式,以杨小凯(2003)[10]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家们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基础设施首先作用于交易成本的降低,或言之提高交易效率①,而后通过促进分工来促进经济增长,相关文献有:Chu(1997)[11], Zhang(1997)[12],Wen(1997)[13],赵红军(2005)[14]等等。新兴古典经济学设定的基础设施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很好地解释了由North(1958)[15]发现的运费比率和经济发展之间负相关以及交易部门收入比重和全社会人均真实收入同时]进的两大规律。尽管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解释力更强,但却难以让我们完全信服。因为基础设施的含义广泛,诸如铁路、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地改善交易效率,但下水道、城市绿化、污染治理、各种福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却难以和提升交易效率联系起来,这些基础设施可以直接提升人们的福利水平,但并不反映在生产和交易过程中。

基于对上述文献的考虑,本文认为基础设施至少有两种功效,即提高交易效率和直接提升福利水平,这也是本文认为的基础设施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础设施越多越好,它的提供水平越高意味着私人资本的积累速度越慢,政府须努力在两者间做出选择。据此,本文建立了一个考虑基础设施同时作用于交易效率和提升人们福利水平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由此探讨基础设施最优投入问题。在构建这个经济增长模型中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结论,为验证这些结论的正确性,本文采用我国1953-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借用增长模型和实证分析中的部分结果对我国潜在的最优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数值模拟。

全文阅读

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

一、为什么要设立中原经济区?或者说中原作为一个经济区能否成立

一个国家范围内某一特定空间区域要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区,必须具备若干基本条件。下面仅从三个方面简要论述。

一是内部同质性和外部差异性,即该区域空间范围内各地之间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区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能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基本相同,而与外部并存的其他区域相比,这些因素和条件又有着显著的差异。

由此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以河南为中心,涵盖鄂北、皖北、苏北、鲁西南、冀南、晋南等周边区域的中原地区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区位、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收入水平等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基本上是同质的,而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可比较区域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以河南为中心涵盖周边的这一区域被称为“中原经济区”是站得住脚的。

二是这一区域范围内不同空间点面临着大体上同样的问题,而与外部其他区域相比,这些问题又是极不相同的。以河南为中心、涵盖周边的这一区域内的各部分地区都面临着如何在农业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问题,或者说面临着如何在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的问题。以此标准来衡量,将这一区域叫做“中原经济区”也是成立的。

三是这一区域范围内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人口总量、经济总量上都要足够大,以至于这一区域共性问题的解决足以影响国家全局。中原经济区面积29万平方公里,将近抵一个半河南省;人口1.7亿,占全国人口的1/8;经济总量也不是小数。这一区域内相关问题的解决足以影响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以此标准衡量,“中原经济区”也是成立的。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助于解决哪些事关全局的问题

这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探讨。

全文阅读

经济开发区基本建设管治总结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加快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建设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根据有关规定和开发区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产业开发园等8个沿三个办事处由开发区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主体是各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第四条 开发区成立基本建设项目审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由建设管理局、纪工委、财政审计局、国土规划局、各办事处、各园区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对项目申请、招投标和资金拨付进行审查管理。

第五条 基本建设项目申请和招投标的审查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各园区管委会根据项目进区情况和总体规划要求,提出基本建设项目申请。

(二)办公室对申请项目进行现场调研和综合平衡后,报管委会批准,下达基建项目批准文件。

(三)各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根据批准文件办理建设项目的选址、立项、定点手续,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也可以委托建设管理局商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

全文阅读

完善高校基本建设经济效益审计对策分析

1999年国家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取得了较大成绩。高校基本建设规模也随之大幅上升,全国各地大学城和高校园新区建设遍地开花,许多高校扩招几年来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已经超过了自建校至扩招前数十年的投资总额。因此,加强对高校基建项目投入产出效益审计,对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基本建设投入产出效益审计研究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快,年均增幅在25%以上,投资总额超过万亿,其中新工程项目投资所占比例达到60%左右。一方面是投资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是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产出方面投资效益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产出的效益审计,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基本建设项目投入产出的效益审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服务,而开展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产出的效益审计能够直观地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单位目标,因此,开展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产出的效益审计势在必行。

随着高校基本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以前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投资行为已逐步转移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轨道上来。

二、我国高校基本建设投入产出效益审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确定评价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

如何来确定高校基本建设投入产出的效能或效率、成本与效益缺乏标准。而目标是否达成,社会的影响性又如何等都不是仅凭观察或感觉就可下定论的。由于我国高校工作性质等原因,审计人员还没有一个公认可接受的适用于各种情况的审计标准可供参考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对经济效益的评价无据可依,无疑会影响经济效益评价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

(二)我国缺乏相应的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审计准则

全文阅读

浅析我国经济法制建设中坚持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浅析我国经济法制建设中坚持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灵魂,是经济法体系得以建构的依据。具体指的是经济法律、法规中所蕴含的对经济法立法、司法、执法、守法起到根本性指导作用的思想准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适用价值。这一点在经济法学界早已达成共识。然而,对于经济法的原则具体是什么,以及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结构,学界尚未有统一观点,学者们各持己见。本文认为,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主要依据在于经济法有什么样的价值,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与经济法的价值二者密切相连,相互决定。经济法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何种益处,以及人们对经济法寄寓了怎样的厚望,希望经济法解决人们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什么问题,决定了经济法的价值,而经济法的价值又决定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显然,合理妥善解决经济法的目的、方向问题是经济法的价值所在,该价值又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其次,只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得以确立,才能保障经济法价值的顺利实现,经济法基本原则是其价值的具体化。只有建立完善的经济法规范系统,且严格贯彻经济法基本原则,才能实现人们对经济法寄寓的厚望,即经济法的基本价值。由此可见,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

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基本问题:首先,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应体现经济法作为法的特征,而不能超越法的范畴以其他学科的原则作为经济法的原则。经济发展原则以及政治经济学原则并不是法的更远,更不可能是经济法的原则,在确立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时候应时刻注意这一点,不能将不同学科的原则混淆。其次,经济法和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一样都是部门法,部门法的划分在于他们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因而各有特色。因此,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该体现经济法的特色,而非经济法和其他部门法所应共同遵循的法的基本原则,也不能将其他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嫁接”给经济法。再次,经济法基本原则应是知道整部经济法的思想准备,它的针对性体现为整部经济法,而非经济法中的某个部分。也就是说,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贯穿整部经济法,具有全面性,而非狭隘的。最后、经济法是法,要与作为调整人们内心世界的道德区分开,切忌将我们熟知的道德准则作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两项,其一为“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国家协调经济运行”,其二为“保护社会整体利益”。

一、我国经济法制建设坚持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一)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法基本原则之一为:国家协调经济运行,正是因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可保证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即使遇到突发事件,最终也会风平浪静。在贯彻执行“国家协调运行”这一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家不能随意的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必须有据可依,而这个依据便是国家的法律。也就是说,国家对经济的协调必须建立在法有明文规定的基础上,国家不可在法无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否则我国法律将被架空,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二,资源配置最主要的形式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市场自发的进行调节是资源配置的最主要的力量,国家只是在市场自发调节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而对经济进行协调的,因此,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不可凌驾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第三,正是由于市场利益分配机制能够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创造性、积极性,所以市场的自发调节是市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因此,国家在对市场经济进行协调时不能对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进行打压,一旦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遭遇打压,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便不能成为市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后果不堪设想。

在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下,国家将会伸出一只无形的手对市场经济进行协调。然而,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的主要途径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权力的行使。然而,我国有那么多行政区划,每个行政区划又分为不同的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的时候往往本着为本行政区划谋利益的私心,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与此同时,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时,都是按照早已制定好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而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因此,行政效率低下在所难免,更有行政机关的行政工作人员滥用行政权。由此可见,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是存在种种弊端的。鉴于此,必须对“国家”这只手进行适当的限制,才能使得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无法发挥自我调节的情况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坚持经济法基本原则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严格遵循经济法基本原则,严格限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权,从大局出发,维护社会各阶层利益,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

(二)最大限度的平衡各方利益,保障国民经济

全文阅读

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反馈效应研究

摘要:基于1990-2008年统计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广西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从预测结果来看。由于在2009-2015年期间基本建设贷款增长率略低于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率,所以广西需要在基本建设融资渠道方面有所创新,以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信贷波动对于新建或者在建基本建设项目的冲击,保持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

关键词:基本建设;经济增长;向量自回归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7-0009-04

一、引言

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虚拟经济领域波及到实体经济领域。尽管广西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不高,但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仍然可以通过冲击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其他省市的商品出口和外商投资,进而借助“乘数效应(multtiplier effect)”间接地影响广西经济的增长速度。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广西一方面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2010年正式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为契机,积极拓展包括东盟在内的国际市场,增加外需;另一方面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尤其是交通、能源、制糖、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基本建设大会战。如表1所示,居民消费在广西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当中的比重逐渐降低,而资本形成在2006年之后已经成为拉动广西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最主要力量。由于包括基本建设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在资本形成当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所以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应该能够作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应对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并实现“保增长、扩内需、化危为机”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很自然地,我们必须重视那些与广西“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相适应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预测工作,做好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规划。

二、文献综述

一方面,由于基本建设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有的大多数文献资料都沿袭了生产者理论当中基于线性生产函数或者Cobb-Douda8生产函数的分析方法,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是输入变量,而国内生产总值则是输出变量。应该说,生产函数既是我们研究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我们预测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时所依靠的主要理论模型。例如,世界银行专家Marianne Fay和Tito Yepes(2003)指出许多欠发达国家在交通、能源、通讯等部门的人均投资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制约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根据他们当时所采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低收入国家在2005-2010年期间每年用于交通、能源、通讯等几个关键部门的新建和维护资金至少需要分别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18%和3,73%。张颖(2000)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外推法来预测叫“五”期间中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并认为工农业产值每增加l%就必须要求铁路基本建设投资相应地增加1.25%。郭春丽(2001)实证分析表明,在1953-1979年、1980-1990年和1991-1999年期间中国基本建设投资的产出弹性系数依次为0.227,0.161,0.14803。换句话说,基本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减弱。与郭春丽(2001)的研究结果不同,张俊宇(2006)发现不仅1979-2003年期间基本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于1953-1978年的水平,而且1979-2003年期间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7750,远高于郭春丽(2001)的估计。刘薇(2005)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消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并认为短期内居民消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分别以0.7688和0.2207的比率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而滞后一期的非均衡误差以0.4093的比率对经济增长速度作出修正。徐淑红和李忠富(2009)针对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对农村经济推动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指出国家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0.7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领域的生产函数“黑箱”可能简化了很多非线性的传导机制,所以像张颖(2000)、刘薇(2005)等那样仅仅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描述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例如,Hans Binswanger、ShahidurKhandker和Mark Rosenzweig(1993)指出无论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的基本建设都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金融政策等多个经济因素之间维持着比较复杂的互动关系。Jan-Egbert Sturm、Jan Jacobs和Peter Groote(1999)利用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简记为VAR)模型分析了荷兰1853-1913年期间在铁路、公路、电力、通讯和土地复垦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认为这些投资与GDP之间确实存在着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s)。

全文阅读

当前构建循环经济规划体系的基本设想

当前,循环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从理念到路径、从模式到方法的一种创新。而循环经济规划作为国家规划体系中的一名新成员,其制定工作也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在循环经济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一、客观认识循环经济规划的作用

(一)从循环经济定位的角度来认识

《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当前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抓手,也成为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基本途径。而在近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凝聚全球力量以获得新发展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其基本内涵和实践内容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意。由此,制定循环经济规划首先应以循环经济的基本定位为指导,特别是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需要全面系统地阐述应如何有效实现循环经济这一“现实抓手”和“基本途径”的角色定位,同时还应把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所规划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和模式探索中,以注重体现“绿色”/“低碳”这一全球经济发展热点的内涵和要求。

(二)从规划体系建设的角度来认识

“十一五”时期,一些地区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等为指导,已陆续编制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已成为整个规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在“十二五”规划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以循环经济规划为基点向外,在纵向上它涉及与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在横向上它涉及与相关部门和行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如果向内,它涉及到各级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作为发展循环经济重要内容的如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规划之间的关系。

二、“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规划制定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循环经济规划框架内容的完整性

全文阅读

浅谈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服务基本策略

[摘 要]开发区是一种享有特殊经济政策、从事经济活动的地域类型。开发区的建设推进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自80年代初兴办经济特区以来,各类开发区在全国快速发展。因此,如何推进项目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技术开发区 项目服务 策略

中图分类号:F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389-01

为了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与经开区建设业主单位的沟通协调,为业主单位排忧解难,全面提升经开区项目建设服务水平。首先,常德经开区住建局成立项目服领导小组,指导企业办理报建手续,全力为开发区引进的项目做好服务。把每个招商引资的项目详细划分至各责任科室,从前期衔接、建设程序审批、后期竣工验收备案等全部程序着手,与绿色通道、审批立办立结等高效服务举措配合,力争做到对接及时、服务主动。此项措施解决了建设业主不熟悉报建程序的难题,通过全程服务,尽可能的节省报建时间,也保障了经开区建设项目依法依规的进行,进一步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

一、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服务的举措

加强对常德经开区实际情况的调研,继续为经开区的发展做好服务。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对经开区重点工业项目持续开展上门跟踪服务,尽可能在法定的条件下简化办事程序。加强建筑行业监管,继续履行职责职能。牢牢抓住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两条生命线,加强建设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建立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突出重点,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1、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围绕全区工程项目建设,把以往“等着来”的服务模式,改变为派专人主动上门宣传,告知申报程序,对项目报建和管理全程靠前跟踪服务,做到“早联络”、 “早告知”、 “早介入”,拉近与服务对象距离,提高服务针对性。

2、规范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一站式”审批方式,精简报建工作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升审批效率,将报建审批工作全面下放到政务中心窗口,严格按照“一站受理,限时办结”的模式运行。对于特殊审批项目特事特办,我们带着审批公章上门服务,现场办理,争取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全文阅读

构建我国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的基本设想

摘 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公路是最重要的基础性设施之一,其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其安全性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公路交通参与者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而在公路产业中,国家行政的具体体现及延伸就是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其制度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的变迁路径入手,提出若干制度构建对策。

关键词: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变迁

长时间以来,我国公路保护的水平并不高,公路经济的运行效率也偏低,如果站在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落后,需要我们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去进行改革。

一、我国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的变迁路径

究竟何为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它具体是指公路管理机构及交通主管部门通过对公路进行安全管理、维护及使用管理等,促使公路保持完好、安全及畅通,从而确保使用公路的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便捷等。[1]我国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的改革及创新不仅存在优点,也有一些不足,而路径依赖和物理学中的惯性类似,一旦我国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的改革进入到某一个路径,就会对该路径产生依赖。

只要我国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的变迁走上了某一条道路,其既定方向就会促使制度变迁不断得到强化,从而产生惯性。那么,我国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可能会沿着以往错误的变迁路径继续下滑,从而越变越差,甚至会一直处于某种无效的状态里;它也可能将沿着既定的变迁路径走上良性的循环发展轨道,从而得到持续优化。所以,我国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的变迁路径拥有很强的依赖性,其改革及创新受到制度环境的重大影响。

二、构建我国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的对策

我国现代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的构建务必要从各个不同层面进行。[2]一是立法机构,应以我国现代公路经济行政保护的特点为依据完成专项立法工作。二是公路管理机构或交通主管部门,应努力掌握好法律的精神、精髓,并严格落实公路经济行政保护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三是路政执法人员,应知法懂法,并严格以法律为依据处理问题。四是公路使用者,应严格遵守公路经济行政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合法使用公路。具体对策如下:

全文阅读

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本地经济筑牢根基

摘要:发展棚膜蔬菜、提升农产品品质是发展重大民生工程和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米沙子镇通过增加种植品种的种类及改良品种,增加特色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实现了示范区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棚膜蔬菜;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34-1

发展棚膜蔬菜、提升农产品品质是发展重大民生工程和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城市消费、市场需求为重点,集中围绕公路沿线,强化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运作,依托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布局,依靠科技支撑,加大扶持力度,加速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促进了示范区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1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示范区建设作为展示现代农业的窗口,通过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水平,丰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容,建有“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实行水、电、路综合治理,达到了地成型、路相通、电充足、井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在示范区建设中,主要完成的“核心区”内容有:温室大棚、食堂、宿舍、仓库、修建“核心区”道路、修建机井、380V输电线路、50KV变压器、卷帘机、棉被、滴灌设备。

2示范区采用的技术措施

2.1优化结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