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价值链;价值链会计;传统会计方法
论文摘要:价值链会计是会计学的新领域。价值链会计,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价值链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的整体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标。构建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要在突破传统会计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从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职能和会计对象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
价值链概念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首先提出的。他将价值链描述为一个公司用以设计、生产、推销、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和作业,并从企业内部角度描述了价值链,把企业内部的作业看成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的组成要素。
价值链管理站在战略高度,从价值链角度研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识别和重构企业价值链,通过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赢得竞争的优势。我国著名会计前辈阎达五先生2003年提出价值链会计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本文从价值链会计信息需求、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来探讨价值链会计的必要性,并综合提出价值链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一、构建价值链会计的必要性
1、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
首先,内部价值链管理对会计信息有新的要求。内部价值链管理依赖作业成本和价值增值信息。从内部价值链角度观察,企业由一系列不同作业构成,一般包括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作业,它们共同创造了产品的价值。内部价值链管理的关键是找出企业内部的哪些作业产生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真正的增值作业,然后对这些作业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因此,需要依赖作业成本信息进行内部价值链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价值链作业,确定战略性价值链作业,追踪其作业成本,对战略性价值链作业进行更有效地管理,实现企业竞争优势。
其次,外部价值链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有新的特点。外部价值链管理的主体是价值链核心企业和其他成员企业,他们都是价值链联盟的参与者,都有对价值链会计信息的需要,但其需求又各有特点:价值链核心企业是价值链联盟的发起者和主导者。从整个价值链联盟的建立、运行和日常管理,以及价值链的评价和调整,都必须依赖价值链联盟体的必要会计信息。第一,在价值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中,财务指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在价值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也占了重要份量。价值链其他成员企业,他们是价值链的加盟者和核心企业的追随者。他们在加人前的评估、加人过程的整合和加人后的日常运行管理中,都需要进行跨企业的信息交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营管理决策。
摘要:作为现代会计的延伸,价值链会计已突破了原有会计体系的范畴。本文对价值链会计的理论框架从目标、假定、实质、原则、核算程序及方法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
作为企业动态战略联盟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价值链会计可以归纳为:以企业价值管理为核心,从纵向看,向上连接上游企业直至最初供应商;向下连接下游企业直至最终消费者;从横向看,包含企业人、财、物、信息流,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化的综合管理模式。
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笔者认为应当以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目标作为基点,从价值链会计假定(公理)导入,通过对价值链会计实质、原则、核算程序及方法的研究,得出相应的价值链会计理论体系。
一、价值链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其内容受人们主观愿望和客观环境条件的双重制约。价值链会计的目标也就是价值链会计系统运行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与结果。价值链会计的根本目标与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具体目标是为价值链管理者提供对价值链管理决策有用的价值信息,借以制定优化价值链的决策,增加价值链管理的有效性。
价值链管理,实质上是围绕价值増值,不断优化和协调价值链的过程。价值链会计既是价值链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价值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从价值链管理的重要工具来看,它必须向其所服务的对象———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价值増值决策所需要的价值信息。从价值链会计作为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价值链会计通过对企业各价值链条的业绩管理体系、价值创造活动的成本控制体系、资本预算体系、薪资报酬体系等实现对企业价值链活动的控制。
二、价值链会计的假设
【摘要】价值链会计是会计学的新领域。本文探讨了价值链会计的理论前提以及建立价值链会计的必要性,并从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职能和会计对象等角度阐述了价值链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各主要方面。
【关键词】价值链;会计;必要性;理论框架
1价值链会计的理论前提
价值链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他将价值链描述为一个公司用以“设计、生产、推销、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迈克尔•波特,1985)”的内部过程和作业。他从企业内部角度描述了价值链,把企业内部的作业看成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的组成要素。约翰•妙恩克(JohnShank)和菲•哥芬达拉加(V.Govindarajan)描述的价值链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的范围更广一些:任何公司的价值链包括价值生产作业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从最初的供应商得到原材料直到将最终产品送到用户的全过程。公司的内部价值链通过采购作业与供应商价值链发生联系;同时又通过销售及售后服务作业与客户价值链发生联系,直到最终用户,由此形成了价值链整体。
价值链管理站在战略高度,从价值链角度研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识别和重构企业价值链,通过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赢得竞争的优势。具体而言,价值链管理是通过对价值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和优化,以满足顾客需求,并提高价值链中成员效率和效益。其内容主要包括:基于价值链重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构建支持价值链管理的信息技术基础、建立价值链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对价值链进行日常营运和绩效评价。
价值链既然成为管理新视角,也就必然导致其在会计领域的渗透。我国著名会计前辈阎达五先生2003年提出价值链会计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从理论探讨到实务探索,许多会计学人加入了价值链会计的讨论。本文也是在这一背景下,除了探讨价值链会计的理论前提,还从价值链会计信息需求、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来探讨价值链会计的必要性,并综合地提出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建立。
2构建价值链会计的必要性
2.1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
摘要:价值链会计是会计学的新领域。价值链会计,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价值链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的整体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标。构建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要在突破传统会计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从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职能和会计对象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链会计传统会计方法
价值链概念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首先提出的。他将价值链描述为一个公司用以设计、生产、推销、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和作业,并从企业内部角度描述了价值链,把企业内部的作业看成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的组成要素。
价值链管理站在战略高度,从价值链角度研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识别和重构企业价值链,通过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赢得竞争的优势。我国著名会计前辈阎达五先生2003年提出价值链会计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本文从价值链会计信息需求、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来探讨价值链会计的必要性,并综合提出价值链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一、构建价值链会计的必要性
1、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
首先,内部价值链管理对会计信息有新的要求。内部价值链管理依赖作业成本和价值增值信息。从内部价值链角度观察,企业由一系列不同作业构成,一般包括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作业,它们共同创造了产品的价值。内部价值链管理的关键是找出企业内部的哪些作业产生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真正的增值作业,然后对这些作业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因此,需要依赖作业成本信息进行内部价值链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价值链作业,确定战略性价值链作业,追踪其作业成本,对战略性价值链作业进行更有效地管理,实现企业竞争优势。
其次,外部价值链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有新的特点。外部价值链管理的主体是价值链核心企业和其他成员企业,他们都是价值链联盟的参与者,都有对价值链会计信息的需要,但其需求又各有特点:价值链核心企业是价值链联盟的发起者和主导者。从整个价值链联盟的建立、运行和日常管理,以及价值链的评价和调整,都必须依赖价值链联盟体的必要会计信息。第一,在价值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中,财务指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在价值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也占了重要份量。价值链其他成员企业,他们是价值链的加盟者和核心企业的追随者。他们在加人前的评估、加人过程的整合和加人后的日常运行管理中,都需要进行跨企业的信息交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营管理决策。
内容摘要:本文以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为指导思想,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构建价值链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剖析了价值链管理会计的主体、对象、目标和职能等,并根据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的时间顺序及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创建了全过程的会计管理模式。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链管理会计基本架构
价值链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
价值链概念由著名企业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倡导运用价值链对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以帮助企业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实际上,价值链就是一个价值创造系统,而企业不断地进行内部价值链的协调和优化,相机处理和协调企业与上游价值链、下游价值链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价值链中各个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这就是价值链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价值链分析在管理会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首先提出了价值链会计的概念,他认为:“价值链会计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亦即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一门反映性的学科,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显然,随着价值链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实践会要求有一种新的与价值链管理理论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的出现,这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并将这种模式定义为价值链管理会计。本文认为,价值链管理会计与价值链会计二者相比而言,前者表达的内涵更为贴切,因为价值链会计的提法容易让人联想到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而“价值链管理会计”所传达的信息更为清晰到位,主要是协调企业上下游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包括产品的品种、产量、质量、信用情况,提供准确、新颖的与价值链相关的信息,以求得价值链联盟的增值与共赢。因此,本文称之为价值链管理会计。
价值链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基于波特的价值链思想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可以将价值链这一概念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这三类来进行探讨。纵向价值链将企业、供应商和顾客看成一条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链条,向上延伸至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向下延伸至顾客甚至顾客的顾客,企业通过这种价值转移和增值的过程获得竞争优势;横向价值链是指所有平行的纵向价值链中处于同等地位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某种潜在联系,通过横向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促使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内部价值链就是对企业内部的基本职能活动及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活动管理等价值活动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这三类价值链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紧密的联系和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企业进行全面分析和正确科学的作出战略决策。本文也将以此为基础对价值链会计的基本架构进行分析。
价值链管理会计的架构分析
一、纵向价值链主要分析行业内的利润分布
纵向价值量指的是从最初原材料的投入使用到最终产品成型并创造价值这一过程中所有价值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联系所构成的链条。对于企业而言,纵向价值链的表现为与上下游企业或顾客、客户之间的连结。纵向价值量对于企业来说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该思想为解决与利润相关的管理决策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此外,通过对于客户价值分析、利润库分析期权模型能够最大化的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纵向价值链中的产品定位和市场选择。
1.客户价值分析法有助于企业发掘潜在客户。企业在宏观上确定了其经营的领域和主要业务范围以后,如何最大化的发掘客户资源便成了管理决策者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可以试着运用国际上运用广泛的客户价值分析法从企业自身和客户两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企业面临的潜在客户群体并为此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确保企业“不打无准备之仗”。本人根据每个客户为企业创造发生成本特点和利润,通过对客户对商品价值的认知度以客户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观察,以客户认知价值和客户资产价值两个指标为维度构造客户群体价值矩阵,客观的将客户分为四个群体:(1)低客户认知价值、高客户资产价值的客户对于企业来讲针对这一类性的客户应该在长期的外部竞争中提升产品的功能和相关服务,来逐步提高该群体的满意度。(2)高客户认知价值、高客户资产价值的客户这个群体就应该被企业列为“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企业应该采取最高的重视程度和最有效的措施提高这一群体客户的“留住率”。(3)高客户认知价值、低客户资产价值的客户这部分群体的客户,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最大的战略价值,具体的应该适当降低自身的成本,并以不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为前提。(4)低客户认知价值、低客户资产价值的客户针对这一群体的客户,企业应该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或通过向其他区域转化的手段,提高其两方面的价值,或采取抛弃的政策,这些都应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对于企业来说,进行有意识的客户价值分析并不是无意义的事情,根据其分析的结果,企业能够制定出更加行之有效的产品定位和营销方案,以便最大程度的发掘出获利潜力。
2.利润库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定位盈利环节上。一个合格的企业决策者应该具备根据行业环境和自身情况明确企业在纵向价值链中的所处的位置的能力,通过对纵向价值链整体利润分布的考察来获悉每个环节的具体盈利状况,并以此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利润库:指的是在某一行业内部价值链各个链接点所产生的利润总和。通过利润库可以清晰的反应纵向价值链各环境而的盈利状况,便于企业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悉哪个环节最具盈利能力,哪个环节相对薄弱,并以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提高行业价值链的运行效率。
二、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方法框架
本文重点从价值链的三个要素利润、资金和成本出发,对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了一个浅要的分析,构建了一套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方法的框架。综上所述,主要以利润要素为最直观导向,分别利用客户价值分析和利润库分析两种决策方法,重点放在企业自身的利润需求,精确定位每一个利润环节和挖掘潜在利益协调处理价值链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资金为主要导向,主要运用实物期权股价模型和竞争态势矩阵分析两种决策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通过对资金投入方向的明确和降低净现金流动的潜在风险来增强企业在横向价值链上的长久竞争力。以上这些决策方法都应该被贯穿于企业决策的每一个阶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定量分析的客观依据。但是由于决策方法本身具有的客观局限性,本文所探讨的一系列方法依旧存在相应的不足,具体问题的探讨也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但是本人坚信随着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以及相关科研理论也会随着进一步深入提高,管理会计的决策方法也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进化。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客观分析,从企业内部着手进行关键环节的研究和探讨,了解管理会计的方法。通过全面的、多方面的分析对于客户与供应商之间,企业横向、纵向以及内部之间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找到一条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利益最大化,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降低境资金运转的风险,进而增强企业的长久竞争力。此外,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对于价值链在管理会计中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收效,但是其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但只要运用科学的依据和手段不断探究,重视对定性、定量以及价值链方法的研究,我们就能摸索出一条更有助于企业发展强大的路径。
一、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的研究过程
在1985年管理大师波特在其书《竞争优势》中率先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之后又有相关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最终得出: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将自身的价值链投放到整体的价值体系中去进行自我审视,以便对自身内部价值链的相似程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最终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核型竞争力战略决策。由此,价值链体系越来越被重视,对其的研究也从未停止,现在国际社会普遍总结出了: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以及企业内部价值链三个部分的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价值链思想在成本管理和企业竞争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比较有影响的有:Partridge提出的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方法并由Cooper实际运用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去、Hwang则对中小企业的竞争环境进行研究;而在我国价值链研究领域虽也有一定的突破,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距离欧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二、横向价值链研究
针对于横向价值链的研究,我们的主要基点放在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上,以企业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配置来进行综合的决策和分析,以助于企业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在企业实际的运转过程中,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和矩阵分析法为企业提供了实质性的信息,确保企业人投入资金的安全和正确和减少资金在流传过程中的风险。实物期权法,主要运用与竞争环境相对不确定的形势下,结合金融期权定价理论,来降低企业在净现金流量的风险。对于运用实物期权价值型决策来分析在竞争环境下管理生产的战略方案以达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通过实现合理的资金配置方案从而确保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优势。矩阵分析法,主要是致力于企业自身和核心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研究,结合企业内部的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方法,根据加权分析法最终确定横向价值链的竞争态势矩阵结果,对帮助企业进行正确投资有极大的帮助。
三、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方法
框架本文重点从价值链的三个要素利润、资金和成本出发,对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了一个浅要的分析,构建了一套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方法的框架。综上所述,主要以利润要素为最直观导向,分别利用客户价值分析和利润库分析两种决策方法,重点放在企业自身的利润需求,精确定位每一个利润环节和挖掘潜在利益协调处理价值链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资金为主要导向,主要运用实物期权股价模型和竞争态势矩阵分析两种决策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通过对资金投入方向的明确和降低净现金流动的潜在风险来增强企业在横向价值链上的长久竞争力。以上这些决策方法都应该被贯穿于企业决策的每一个阶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定量分析的客观依据。但是由于决策方法本身具有的客观局限性,本文所探讨的一系列方法依旧存在相应的不足,具体问题的探讨也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但是本人坚信随着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以及相关科研理论也会随着进一步深入提高,管理会计的决策方法也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进化。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客观分析,从企业内部着手进行关键环节的研究和探讨,了解管理会计的方法。通过全面的、多方面的分析对于客户与供应商之间,企业横向、纵向以及内部之间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找到一条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利益最大化,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降低境资金运转的风险,进而增强企业的长久竞争力。此外,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对于价值链在管理会计中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收效,但是其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但只要运用科学的依据和手段不断探究,重视对定性、定量以及价值链方法的研究,我们就能摸索出一条更有助于企业发展强大的路径。
【摘要】企业的生命力源于价值创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础。然而,众多公司的盈利能力低下,近年来财务造假的案件更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功能的弱化,导致了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低下和缺失。因此寻求完善公司治理的途径,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价值创造和公司治理的工具和媒介,正日益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因其符合企业的运行机制,并满足公司治理的独特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公司治理;价值创造
企业要获得生存就必须不断地创造价值。论文企业的价值大部分来源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且与企业的核心业务密不可分。而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是建立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基础之上的。近年来,在安然和世通公司等的财务造假案之后,从投资者到监管者、从股东到债权人都在寻求完善公司治理以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途径。作为企业价值创造和公司治理的工具或媒介,管理会计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管理会计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意义
一般而言,把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分为两类:公司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管理会计是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融合的一门学科,是企业内部人员(如董事会、经营者、监事会等)对信息需求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工具,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各种强制性财务报告之外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满足公司治理和管理中的特殊信息需求,可以不拘方法和内容,例如,经营者可以利用管理会计信息判断公司战略目标的完成情况,预先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经营者也可以通过预算、差异分析、敏感性分析、成本项目分析,甚至是对竞争对手的分析等整理的管理会计信息来了解哪些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哪些产品在消耗企业的资源、存货管理的状况如何、现金流量怎样、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债务等等。简言之,管理会计在控制、评价公司业务及业绩与价值创造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企业的公司治理目标
在股份公司中,通过控制权的配置和使用,股东———董事会———经营者构成一种制度安排、一种层层委托———关系,也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每一层的人都肩负着委托人的利益要求,负有全力以赴开展工作的责任。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处理委托———关系。但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或长期合作的集合,通过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相互依赖和融合建立起来的一种复杂系统,而且企业的运行并不是封闭的,是一种与外界存在广泛联系的生态系统。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和最终成功是利益相关者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不同资源提供者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他们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利益,没有哪个人或哪一组人的利益和好处比别人占先。这种共同治理的多边式合作模式,有助于保持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合作,从而逐步取代股东至上模式成为现有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选择。1999年5月由2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正式制定并通过了《OECD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则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具体化。
三、董事会职能的构建以管理会计为基础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需要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系统
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和实务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R.H蒙哥马利在二十世纪初期提出了“内部牵制理论”,其核心思想在于账目间的相互核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实物牵制、物理牵制、分权牵制和簿记牵制。之后,这种控制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上世纪七十年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到了八十年代,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提法又被“内部控制结构”所取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美国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认为内部控制以会计控制为核心,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日益融合且密不可分。
控制理论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因为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全球范围的“信息革命”,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会计控制理论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大量吸收了控制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管理决策理论、经济理论、组织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在利用会计控制实现保护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已经开始研究利用会计控制促进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目标的实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企业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生产过剩已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的竞争从产品发展到顾客;从传统工业时代的“规模取胜”发展到信息时代的“速度取胜”;从单个企业的竞争发展到价值链和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管理的范围不但包括自身的资源,还要延伸到价值链上的供应商、销售商、服务商和客户;从竞争的范围来看,已经从区域竞争发展到全球竞争;为适应上述发展变化,企业的管理也从传统的发展到信息化管理,将信息技术与管理融合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注重事后控制和企业内部控制的会计控制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实时的、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来控制的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系统。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实时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发展。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建立与运用使企业内信息得以共享,打破了企业内各部门间的界限,使企业组织渐趋扁平化、网络化;企业通过因特网(Internet)以及基于因特网的EDI(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可以方便、实时、低成本地与顾客交易,更直接地把握顾客的需求,使企业与顾客的交流和交易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动态联盟,形成虚拟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强大的数据库技术,使数据库成为企业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黄金宝库。功能完善的ERP系统以及不断推出的SCM、CRM等管理软件,成为支持企业全面有效管理的可靠平台。网格技术的发展将使价值链上各企业之间的远程计算和远程控制成为可能。上述信息技术都为价值链会计实施实时控制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三、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是会计理论发展的需要
会计控制是当代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会计控制不仅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法律和法规执行的程度,而且影响到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乃至核心竞争力。而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法律和法规执行的程度又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高低、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但是传统的会计控制模式却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财务会计无法全面反映企业价值的信息,如对无形资产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等披露不足,会计只是事后核算,不能实现事中的控制;管理会计中一些传统的知识如“经济订货量”、“昀佳生产量”受到挑战,一些新方法如价值链、供应链管理等方法又无法相融。因此,在现行会计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时,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现行会计模式,改革其中旧的不符合实际的部分,为会计理论增加新鲜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价值链会计应运而生,而实时控制是价值链会计所要实现的核心职能,价值链会计靠信息技术实现。那么,在当前价值链会计研究刚刚起步的情况下,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价值链会计实时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研究的意义
管理会计报告与企业的各项实践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企业的管理者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管理经营状况是基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情况下,管理者才会去深入了解账务会计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一份与决策相关的管理会计报告。而现在所有的管理会计报告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我们的企业更是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从多个角度,从不同层面去收集材料。从而对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各个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解决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管理会计报告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要功能是针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时所需要的信息,这跟一般的财务报告有所不同。一般的财务报告则主要是服务于外部的投资者或者是债权人。但是,在一段时期以内,管理会计报告与企业决策的相关性却慢慢消失了,有的学者指出,在企业财务报告的系统程序和周期性的影响下,现在的管理会计报告提供出的时间比较晚,并且还相当粗略,这样一来,就跟企业的决策相关性确实不大了。在这种背景下,有人提出,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决策的需要。管理会计报告主要可分为三个主题:
(一)预算管理
预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会计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企业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这也是管理会计研究中比较深广的题目。预算从诞生以来,就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完善与进步。这其中,预算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成本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以及参与式预算报告。成本预算即是在某项经济活动以前就制订好相关的成本耗费标准,按照预定的标准进行一种成本控制的方式,在经济活动结束以后进行差异化的分析;财务预算报告是基本上取代了前期单纯的成本预算功能,这主要是协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进事前的预测以及相关决策的控制。这种以利润这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从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如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等影响利润的各个因素环节。这样一来,预算报告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不仅仅是包括了材料、劳动力成本等生产环节的支出,还包括了资本投入的报酬、产品的销售定价等。从企业的整个层面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参与式预算报告是让企业的员工加入参与到企业预算目标的制定中来,充分表达出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吸收更为广阔的知识层面,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目标的成功率。这是企业管理层与企业中下层一次很好的协调与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让企业的各个层面都对企业的目标进行了一致性的协商,使整个企业能够团结在一起,充分利用各个层面的资源一起为企业的发展而作出努力。在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过多的预算参与会导致预算的不合理,也就是说容易对成本进行高估而低估了企业的目标。显然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成本报告管理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不可避免的耗费资源的一种结果,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企业价值能够产生的源泉。所以,如何能将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之内,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成本报告是成本如何分配的体现,是成本在分配过程中的结果。随着对成本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成本报告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早期成本报告、标准成本报告、目标成本报告以及作业成本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