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机构校长工作总结

教育机构校长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阳谷县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在对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闫楼镇、西湖乡3个乡镇的9个村(胡马村、周庄、前张岩寨、毛坊村、齐店、皋门村、东老庄、汪庄、东干村)90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走访教育、劳动、统计等部门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和全面地做出了县域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建议。

一、基本情况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属聊城市,位于聊城市南部,冀、鲁、豫3省交界处,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全县面积106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个办事处、875个行政村。总人口7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7%,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31.86万人,剩余劳动力总数19.53万人,耕地面积89.89万亩。

二、产业发展与经济状况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13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73亿元,产业比重为17.11:58.65:24.24。财政收入为2.27亿元,人均收入5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8元。在农业就业入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6%,工业就业人口中16~35岁年龄段的居多,占60.7%,社会服务业就业人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2.2%。阳谷县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9个,其中紧密型的41个,占到大多数,有各种农技服务组织335个,其中国有45个、民营290个,民营组织已经占到大多数,说明农民已经开始有组织、有意识地合作进行生产。

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总产值43.47亿元。粮食播种面积131.4万亩,年产量60.06万吨;蔬菜面积达32.36万亩,年产量135.52万吨;大牲畜、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7.8万头、48.75万头、46.35万头和5123万只。工业以铜及铜制品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产业为四大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58家,工业总产值达314.28亿元:商贸旅游业为社会服务业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4亿元。旅游收入1.2亿元。

三、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一)本县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情况

全文阅读

学校教育创新力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学校教育创新力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学校教育创新力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审视,揭示学校教育创新的内涵与本质特征,探讨学校教育创新力的基本要素,从而确立科学的质量意识、特色意识,提升学校教育的创新能力,使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学校教育创新力指数的构建,将对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学校教育创新;校长;创新力;领导力

学校是实施教育创新战略的基地,一个学校的创新力如何,是这个学校的整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从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角度分析,学校教育创新力指标的确立是学校现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也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水平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以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牵头、十所高师院校和百余所中小学参加的《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该项研究旨在对中国学校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做出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回答,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发展模式与育人模式。作为一个具有前瞻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一项富有活力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教育探索,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工作者的跨学科研究,跨校际的教育工作者协同研究,以及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研究,为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提供一种理论准备和分析框架,为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相关决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学校教育创新力问题的研究,涉及如何界定学校教育创新力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实质,如何分解学校教育创新力的内在核心要素,以及如何寻求提升学校教育创新力的基本思路,包括学校教育发展的创新点的产生,创新者的结构特征、创新方式,学校教育创新的政策及制度障碍等诸多问题。

一、学校教育创新力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指导思想

关于创新力研究,中国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较快,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创新能力评价问题,比较典型且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项研究:一是关于国家创新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该研究认为,国家创新系统由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组成。二是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关于中国31个省市区创新指数的研究。创新指数由创新资源、攻关能力、技术实现、价值实现、人才实现、辐射能力、持续创新,以及网络能力八个要素组成,共39个具体指标。三是由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的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四是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三方面。至于学校教育创新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度,集中在校长办学绩效及校长基本素质的评估上。因此,学校教育创新力,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什么是学校教育创新力?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关键在于揭示学校教育创新的内涵。学校教育创新指的是学校教育主体,通过新的创意、新的构想、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对原有的不合理的理论观点、思想方法、技术手段的突破和超越,是在学校变革与发展中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一种创新性活动。也就是说,通过创新性活动,构建有变革创新能力的学校教育,从而突破种种阻碍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限制,使学校实现根本性的变化。

全文阅读

区委进民校活动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各分局,各直属机构: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的实施意见》,我区决定开展“放心上民校”活动,现就开展“放心上民校”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努力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规范招生办学行为,加强安全、收费监管,引导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诚信办学,坚决遏制、取缔非法办学活动,以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学生到民办学校就读,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选择教育服务的合法权益。

二、时间安排及工作要点

(一)时间安排:2011年11月10日至2011年12月16日。

(二)工作重点: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市民办学校管理办法》、《市民办学校分类设置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广泛学习和宣传,为民办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强化安全卫生管理,严肃招生纪律,治理招生市场,坚决遏制、取缔非法办学活动。明确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对辖区民办教育工作负总责的工作机制,理顺各有关工作部门民办教育的审批和管理权限。

三、方法步骤

全文阅读

构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措施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并确立了对高等学校实施5年一轮教学评估制度,这体现了国家层面上高等教育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建立自身的教学评估长效机制,从机制上建设和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构建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1.建立高校教学评估长效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条件缺乏、专业建设工作严重滞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陈旧、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些负面影响,同时为响应和落实教育部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中确立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高校必须建立内部教学评估制度的长效机制。通过教学评估不断发现办学中的问题并及时整改,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2.建立高校教学评估长效机制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应该成为自觉行为,同时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校要求得生存,必须不断建设、改革与发展,增强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适应性,以提高自身生存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真正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内涵建设和深入教育教学改革,这需要建立一种高效和长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机制,而高校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建立,正是为了建立和完善这样一种体系和机制,通过经常性的自我评估与监控,不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实施整改,促进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自觉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学工作创新,不断探索并努力构建与学校办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新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此,高校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建立不应仅仅是为了准备接受外部评估的一种外在要求,而应是来自学校为适应时展的步伐而主动做出的坚持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建立高校教学评估长效机制是不断巩固和发展评估工作成果的需要

教育部组织的教学评估的开展对高校各方面的工作以及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效能是巨大的。如何巩固和发展迎评工作的成果将是高校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高校不能只是把评建过程当作迎接教育部专家组进校实地考察前的一项突击性的工作,被动地应付教育部专家组的实地考察。教学工作的建设与改革应该是高校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珍惜成绩,更要大力巩固和发展,要以取得的评建工作成绩为契机,立足长远,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评建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相适应,把有效的“应急”措施变为“常规”措施,把“临时”管理变为“长效”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因此,高校必须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在办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通过经常性的评估与检查,不断地总结经验,认真查找学校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推进,保证学校的一切工作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行,使学校长期受益。另一方面,在国家教学评估制度化的要求下,高校通过建立内部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可以保持随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评估组织实施随机性评估的机制与状态,在坚持经常性的自评自建的基础上,使教学评估从“要我评”转向“我要评”,以保证教学及管理以正常的秩序来开展。

全文阅读

进一步推动“有培训”向“好培训”转变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意见》的字里行间,我们发现一些不同于以往中小学校长培训“悄然”的变化。那么,《意见》为什么要创新?它将给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带来哪些新的变革……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

1.近年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当前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意见》的出台对进一步加强校长培训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许涛: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批好教师,成就一所好学校。中小学校长培训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尤其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育部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项目,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始终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培训了一大批中小学骨干校长和农村学校校长,提升了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二是积极探索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律,基本形成了符合校长职业特点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建立了校长培训的相关管理制度。三是不断加强培训机构和培训者队伍建设,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国家、省、地市、县区四级校长培训体系,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培训者队伍。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广大中小学校长对高质量培训的新期盼相比,中小学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问题,如发展不平衡,统筹规划不够;培训模式改革步伐不大,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项目招投标等机制尚未建立,培训过程监控不够等。

针对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明确了校长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并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制、队伍建设、监管评估、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可以说,《意见》顺应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的颁发,将对各地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2.《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提出了怎样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许涛:《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培训机制为动力,进一步提高校长培训工作专业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中国教育梦提供坚强保障。

《意见》要求,各地要着力抓好三项主要任务。一是谋全局,有计划地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开展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二是补短板,重点加强农村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民族地区校长培训,加大薄弱学校校长培训力度,重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三是促高端,组织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和幼儿园名园长培养计划,为优秀校长、园长成长发展创造条件。

3.您刚才提到,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那么《意见》提出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全文阅读

小学集团教学管理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县*实验小学总校与*中心小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等四所分校组成。集团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多人,在职教师160多人,其中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名、省教改之星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县学科带头人11名,市、县教坛新秀11名。四所分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结构层次不均,城乡差距比较大,为了使集团各分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上都能全面优化和提升,一年来在集团里开展了支教、诊断听课、集团主题相约教研、集团年级学科组(城乡结对)活动、集团联谊、集团会议、集团质量监控、集团国防军事夏令营、集团心理健康主题等活动。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年来,我校积极按照*县教育局关于组建城乡小学教育集团的工作思路要求,以“资源共享、相对独立”为管理原则,采取“统筹管理、师资共享、文化融合、互促互进”的举措,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求真务实、和谐进取,教育集团工作取得了全面进展。

(一)统筹集团管理,形成优势互补

1、设立集团管理机构

在遵循集团总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成立集团校务机构,下设集团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内部的事务联络)、质量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术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科研管理),集团校务机构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集团重大活动事项。成立集团教育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总校及各分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全面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2、加强集团教学管理

全文阅读

学校强化教育管理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县*实验小学总校与*中心小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等四所分校组成。集团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多人,在职教师160多人,其中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名、省教改之星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县学科带头人11名,市、县教坛新秀11名。四所分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结构层次不均,城乡差距比较大,为了使集团各分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上都能全面优化和提升,一年来在集团里开展了支教、诊断听课、集团主题相约教研、集团年级学科组(城乡结对)活动、集团联谊、集团会议、集团质量监控、集团国防军事夏令营、集团心理健康主题等活动。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年来,我校积极按照*县教育局关于组建城乡小学教育集团的工作思路要求,以“资源共享、相对独立”为管理原则,采取“统筹管理、师资共享、文化融合、互促互进”的举措,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求真务实、和谐进取,教育集团工作取得了全面进展。

(一)统筹集团管理,形成优势互补

1、设立集团管理机构

在遵循集团总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成立集团校务机构,下设集团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内部的事务联络)、质量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术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科研管理),集团校务机构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集团重大活动事项。成立集团教育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总校及各分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全面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2、加强集团教学管理

全文阅读

教育集团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xx县xx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xx县xx实验小学总校与xx中心小学、xx中心小学、xx中心小学、xx中心小学等四所分校组成。集团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多人,在职教师160多人,其中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名、省教改之星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县学科带头人11名,市、县教坛新秀11名。四所分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结构层次不均,城乡差距比较大,为了使集团各分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上都能全面优化和提升,一年来在集团里开展了支教、诊断听课、集团主题相约教研、集团年级学科组(城乡结对)活动、集团联谊、集团会议、集团质量监控、集团国防军事夏令营、集团心理健康主题等活动。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年来,我校积极按照xx县教育局关于组建城乡小学教育集团的工作思路要求,以“资源共享、相对独立”为管理原则,采取“统筹管理、师资共享、文化融合、互促互进”的举措,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求真务实、和谐进取,教育集团工作取得了全面进展。

(一)统筹集团管理,形成优势互补

1、设立集团管理机构

在遵循集团总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成立集团校务机构,下设集团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内部的事务联络)、质量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术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科研管理),集团校务机构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集团重大活动事项。成立集团教育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总校及各分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全面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2、加强集团教学管理

全文阅读

特殊教育老师职业认同状况

本文作者:陈洁王姣艳郁松华作者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康复科学系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1],也就是指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职业认同水平高的教师,具备成熟的内在激励机制,能有效的把自我价值与职业价值结合起来,在工作上更具有持久而稳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与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职业认同被看作是积极概念,代表了一个人的良好职业适应状态[2]。特殊教育教师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工作中承受着学生管教、家长合作、工作负荷等方面的压力[3],已有一些研究者从职业倦怠角度关注了教师职业适应状态[4,5],但在积极心理学的观念下,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积极引导特殊教育教师对其职业的正向观念,增加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具有更积极的意义。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2005年之前只有零星理论性论文关注到了普通教师职业认同状况;2006~2007年间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迅速扩大,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数量仍然有限,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仍然是空白[6](P.116)。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备受重视的今天,特殊教师职业认同这一研究主题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从心理认同层面来稳定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促进其教师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6](P.118)。本研究在理论构想基础上自编调查问卷,通过了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针对其特点提出开展教师教育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江苏、天津、广州、成都等地区随机抽取18所特殊教育学校或康复中心的教师为被试,发放问卷378份,回收有效问卷322份。其中,培智学校96份,聋校44份,盲校50份,综合学校97份,康复机构35份;男教师71份,女教师251份。

2.研究工具

自编“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通过理论研究与理论构想,确定从职业形象、专业性、积极情感、自我价值、社会功能、职业发展6个维度来测查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见表1)。其项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借鉴先前研究中的自编问卷,主要为宋广文、魏淑华编制“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调查问卷”[7]。二是在理论构想维度的指导下从开放式问卷调查信息中获取出现频率较高的素材。为确保问卷效度,请专业人员和教育或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评定项目与理论构想维度的拟合性,并对各项目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社会称许性进行评定与修改。之后,对预测问卷进行主成分分析,6个主要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2.799%,使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删除负荷值过低的项目,剩余各项目负荷值在0.200~0.712之间。正式问卷确定为77项,各分问卷及总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7~0.948之间(见表2)。每个项目以自陈方式呈现,采用5级等距记分法。被试根据实际按照“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准确”、“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1、2、3、4、5分。

3.数据处理

全文阅读

浅析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觉醒和理性认知成长的黄金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过分。文章通过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提出在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落脚点,并从教育工作者队伍、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对象研究、绩效考核机制务实化等方面,开展细致分析,提出如何构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 思政教育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75-01

从大学生所处特殊成长阶段来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立足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际,分析和探讨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效机制这一问题,具有促进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事实上,我国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工作中,已经有不少有益尝试,如何更为科学、合理的布局这一长效机制,本文从建设架构上,给出一些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热点梳理

思政教育相关研究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探讨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问题,须对当前较为普遍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热点和焦点,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就基本研究频率数据来看,分别以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教育机制等为关键词,在共检索出11928、2281和55746条相关文献信息,概率统计分析显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热点,多集中在几个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领域。诸如,将网络时代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探讨建立富有创新性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对思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面临变革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富有科学性和合理化的构建策略;通过结合时政发展、将思政教育研究向教育思路和模式存在争议的深水区进行拓展,并加以积极探讨,从而得出富有前瞻性的思政教育实施战略性思路。

在具体观点构成来看,立足不同研究热点和领域聚焦点,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呈现出富有个性化、普适性和多元化的百家争鸣研究态势。陈曦(2011)在《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将思政教育作为我国各类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存在的诸如“知和行”、“考和教”相脱节的尴尬局面,提出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目标建设在于人才培养的“学有所长、厚德载物”成果。李芳、陈亦平(2009)则在《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文中,从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入手展开分析,致力于研究如何构建可以“化解大学生思想矛盾和困惑”的思政教育机制,来更好的为我国输送更为全面成长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李健、刘诚(2007)则从所在学校工作实际出发,从更为宏观的建设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入手,通过落实中央要求,提出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建立富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观点。

通过上述总结,我们不难得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关研究热点,多聚焦于如何有效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思想教育体制、如何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等方面,这对构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具有一定启发作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就要做到能够构建出兼容并包的内涵模式建设、注重实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建设和富有创新性的实施举措。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