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故事

教育故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该留下故事

岁月逝去,当你的青丝变为白发时,回首自顾,老师们,在你的教育生涯里,可曾留下过令回忆美丽、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也许是下雨的早晨,也许是薄暮的黄昏,也许是课堂的一瞬间,也许是课间的走廊里……是一节课上的一个细节,是一个学生的一次哭泣,是一次开怀透顶的欢笑,是一回心心相印的谈心。我想,正是这一个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故事,构成了教师职业的五彩缤纷。

这就是诗,这就是歌!

教育的故事,是老师用心来创造的;正是因为那是我们创造的,所以才是我们最可珍贵的!

教育的故事,是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创造的;正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使我们的创造有了意义!

教育的故事,也许并不会激动得让人热血沸腾,但细细回味,又有多少的快乐与温暖!

每天都在生活,每天都有教育,每天都有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许平淡,也许缺少起伏的波澜,也许没有惊天的骇浪,但就在这一笑一颦中,盛满了对教育的理解,盛满了对心灵的关爱——孩子们,因为这样的故事而成长;教师们,因为这样的故事而幸福!

翻开《论语》,我们读到的是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一个个亲切的故事,在河边,在山间,在生活的每一个空间,都回响着教育的乐章;走进陶行知,我们感动于“四块糖果”,感动于晓庄的抗争,感动于育才对于一位瘌痢头儿童的特别的爱;我们读李镇西老师的书,一个个关于学生们的故事让我们激情涌

全文阅读

一则教育学故事

温梓川(1911―1988年)是著名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家。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曾就读于上海的暨南大学。他在回忆录《文人的另一面》一书中,讲述了一则发生在暨大关于教育学的故事。故事的传主邓胥功(1888―1976年),曾先后留学于日、德、美,做过暨南大学教育学教授,存世之作有《教育学大纲》(该书分上、下两卷,由华通书局分版于30年代初出版)等。该故事就是关于这本书的。

故事说,邓先生自留德回来以后,一直在暨大讲教育学。《教育学大纲》最初就是他的讲义。据说讲义写得很认真,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复印过多少次。一次有学生问他:“邓先生,你这部讲义为什么不送去出版呢?”他坦然说:“现在还未定稿,让我多讲几次,看看有什么毛病,修改修改,然后才打算出版。目前是不会出版的!你们发现有什么异议的地方,请你们不客气地对我说,等我好好地修改修改。”于是,根据温梓川的回忆,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这话一说,那些天真的同学,果然在课后去孜孜不倦地研读起来。我自己也翻看了一遍,唯恐给他问起,说不出所以然来。有的同学还一本正经地在写意见书,读后感。有一次,我们班里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聊天,话题一谈就到了《教育学大纲》,我说:“这部书比较偏重德国教育,毛病是有的,就是资料太旧。你想,邓先生留学时期,最多也不过二十多岁到三十岁左右,而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这些材料还是他留学时代的东西。现在的德国和十多廿年前他留学时期当然不同了,德国的教育也不知进步了多少,改革了多少,而我们现在还把他们的旧材料下功夫去研究什么,何必花那些时间和精力。要研究嘛,还是研究今日德国教育的趋势,不是较有意思得多吗?所以我倒不能像你们那么肯花些精神和时问!不过为了学分,虚应一番,倒也不妨的!”

我当时这么随意说说,座中的几位同学也首肯我的见解不错。这实在没有想到后面还有文章好做的。一个同学把我这番说话,像留声机一样在大庭广众中照样说了出来,几乎闯出了祸。原来我们班上每学期结束之后,放假之前,一定要举行一次联欢茶会,教授同学全部出席。邓胥功先生那一天也出席茶会,在席上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同学,说他的《教育学大纲》已经出版了,里面改正了不少的地方,相信错误仍不免,希望在座的同学多多贡献宝贵的意见,等再版时可以增订一番。话说得非常客气和谦逊,他说完了,同学间还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他才从容地坐下。这时突然有一个同学立刻站起来贡献一些宝贵的意见说:“刚才听到邓教授的话,我们觉得很高兴,只是这部书,我觉得材料太旧了。”于是把我说过的话,照单发付。我当场真是替他扼腕,这些话怎好说的?他一定会碰大钉子。

当他把我说过的话照单全收之后,又照单发付了一遍,才坦然地坐下。果然邓教授也就站起身来质问他道:“你的意见很不错,只是希望你把它增订一下,修改一番!”

“增订,修改,我是不会的!”那个同学硬硼硼地说,“只是我说的材料太旧,有没有说错呢?”场面差一点就弄僵了,幸而主席打了圆场,大家才嘻嘻哈哈了一阵。

抗战时期,邓教授回到成都去教书。有些(个)同学告诉我,他碰到邓教授,他还再三地探问那个同学的下落,盛赞那个同学的坦率和爽直。但邓教授一直没有想到,那个同学对他的大著,连看都没有看一看。

故事有血有肉,展示了一位教育学教授与学生互动的历史场景:邓先生事先的虚心求教与学生质疑后的激烈反应,形成了鲜明对照――要么是先生真地以为“廉颇老矣”,要把续写教育学的重任交付后生;要么就是觉得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揭短亮丑,实在难以容忍――但从故事的上下语境,以及先生质问学生的口气来看,实情恐属后者。还好,先生后来盛赞那个同学的“坦率和爽直”,多少有点儿反省和自我检讨的意思,只是他“至死未喻”的是,那个向他发难的学生其实仅凭道听途说,并未曾研读过他的书。学生方面呢?并不觉得中国的教育学仪型他国、甚至材料也是外国的有何不妥,只是认为应该用最新的外国材料;发难者虽摆出一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架势,实则其举止包含了不少“无礼”加“风头”的成分。在后“五四”的二三十年代,师生关系的某种微妙变化跃然纸上。

全文阅读

以故事教育学生

当今的学生多数是娇生惯养,作为老师要教育好他们是不容易的。当你严格要求他们时,他们不一定怕你,因为你的地位,钱财不一定超过他父亲;当你关心他们时,他认为你比不上亲人的关心;当你用物质鼓励他们时,他不在乎,因为这些小东西可能比不上他的私房钱;当你用道理教育他们时,大多数学生不会耐心去听。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用事例教育学生能使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故事”则不能乱用,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故事。下面作如下五点分析:

一、当学生不愿防治疾病时

当学生不愿防病时,就用“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来教育学生。扁鹊在前三次见蔡桓公时,都劝他治病,但桓公三次都不愿治疗。第四次见面时,桓公恳切地请扁鹊治病,扁鹊却远离他,因为桓公的病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了。

二、当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时

当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时,用下面的故事来教育。有一位年轻男人,他天天都唉声叹气说:“我这一世注定是穷的。”另一位老名人知道后,问他:“如果你甘愿让我割断你一节手指,甘愿让我割一只手,甘愿让我把你变成80岁的老头,甘愿让我把你置于死地分别赔给你一万元、十万元、一百万元、一千万元,可以吗?”青年人对每一种都不甘愿。于是老名人便说:“据此,你本身隐藏着一千万元,怎能说你注定是穷的呢?”那青年终于对自己充满信心了。

三、当学生考试之前过于紧张时

当学生考试之前过于紧张时,用下面的故事来教育。古时候,有两位秀才上京应考,都在路上恰好遇到别人扛棺材。其中一个大感晦气,心头闷闷不乐,结果名落孙山;另一个则暗自高兴,因为他觉得: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所以考试之前要轻装上阵,不要从坏方面想,这样会考出水平,甚至发挥得好。

全文阅读

触摸教育的故事

古往今来,最能打动人心的是故事。故事娓娓道来,总会给不同的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故事不需要说教,也不需要论证,它总是在生动的叙述中开始,在感人的事件中结束,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近两周来,一本教育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动了我,使我在教育智慧的花园里流连忘返。它就是张帮群老师的新作《生命的跋涉――从民办教师到特级教师》。正如亳州市十八里中学王东升老师在书后的评论中所言:“读张老师《生命的跋涉》一书,犹如和久别的好友在倾心交流,看起来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教育、对学生的大爱。正是这种大爱打动了无数教师读者,当然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张老师的“大爱”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把这种爱融入了他的自育自助和教育教学的故事之中。在《我的自训之路》一文中,他用近乎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叙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委实令人震撼。让我从中认识到一位草根式教师坚韧的成长历程,明确了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发展自己、超越自己,如何让生命与时间赛跑,如何过敬畏饱满的日子,如何过有尊严的教师生活。他在《教育路上》一文中,毫不掩饰地讲述了自己教学成长的三个阶段,深层剖析了心灵的成长过程。他认为“教师最快乐的事”就是“不断超越自我”,“教师最幸福的事”就是“经常有梦”,他进一步说:“有梦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收获,有收获就有快乐,有快乐就无需计较什么得失,也无需计较什么名利,只管‘做自己’,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评说,这样还有什么放不下、看不开的呢?”是啊!只要能够做到坚守自我,沉潜于“追梦”,还有什么放不下、抹不开的呢?

针对教师头疼的教研问题,张老师提供了一把打开教科研之门的金钥匙。他从“一位丢失日记的女生”说起,娓娓道出了自己教研兴趣的源头,原来教育研究是如此有趣、轻松、易做。其实,教育研究最忌抽象化、概念化和远离教师的生活。而该书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他从自己身边教育的点点滴滴开始思考,不求宏观,但求真实深刻。正如作者所言:“学会观察和思考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养成的一种习惯,有了这种习惯,我们就能够明确把握教育规律,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有效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此,张老师积累的一摞摞的素材笔记就是最好的见证――用他的话说,这些素材足够支撑他二十年的研究和写作。

作为一线教师,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无疑是张帮群老师教育思想的重点。该书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讲述了“我的反叛”和课堂探索。令人惊讶的是,早在二十年前,张帮群老师就对语文教学有了自己的独特认识和深度实践,而当时全国零星的课改还正在筹划当中。他对《语文能力是教出来的吗?》一文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调研,最终明确提出了“欲过语文关,功夫在课外”的论断。与此同时,他还顶着压力开设阅读实验课,并敢于创生教材,自编教材,成为当地新课改的领跑者。在阅读“记《游褒禅山记》一节活动课”“我教《回忆我的母亲》”以及“我教《君子于役》”等文章时,我完全沉浸在创生教材带来的深层愉悦中,同时也深刻地认识

到,真正的创生教材应该来源于学生而不是老师,学生的智慧是最具活力、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在张老师所有的教育故事中,“人的教育”成为最亮丽的主

题。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培养完整而有智慧的人。他说,教育只有将知识渗透于人的灵魂生活与行为时,才能给学生一个敞亮的生命出口,让其灵魂往来自由,感受生命的快乐;一名教育者只有“为思想而生活,为观点而生存”,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因此,他不仅仅追问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还在不断地思索教师群体的成长、学校教育的发展乃至民族教育的未来。《唤醒被培训者的自培意识》《学校是什么》《三位特级教师的心灵独白》《捉泥鳅的哲学思考》等文章,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我生命的拐角处,有这样的“故事”陪伴,我真正感觉到了教师职业的尊严和意义,增强了我生活的信心和教学的勇气。《生命的跋涉》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怎样才能做好教育,它让我知道了自己应该走的路。

全文阅读

用故事教育学生

【摘要】故事犹如一个精灵,扇动着翅膀,引领着孩子们在故事中漫步,在故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在故事中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在故事中学会人生的智慧,在故事中受到更大的启发和更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故事 教育 主题

孩子们都爱听故事,教师为何不多讲故事给学生听呢?有了这个想法,我把讲故事纳入到班级管理中来,每月定一个主题,每星期围绕主题由老师(或学生代表)给学生讲一个故事,用故事中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的想、说和做。

第一个月主题是:怎样变聪明。给学生讲《司马光砸缸》、《聪明一休》、《草船借箭》的故事。最后一周,我问孩子们:你们愿意做一个聪明的孩子吗?生:愿意!师:一个人要想聪明,关键在于用好四件宝。你们想知道那四件宝吗?第一件宝:东一片,西一片,隔座山头看不见。大家猜猜是什么器官?生:耳朵(师板书:耳)。师:第二件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眼睛。(板书:ˋˊ )师:第三件宝:红门楼,白门槛,里面有个红孩子。生:嘴巴(板书:口)。师:第四件宝:白娃娃,住高楼,看不见,摸不着。生:脑子。师:用脑就是用心想(板书:心)。师:大家只要用好耳朵、眼睛、嘴巴、脑子这四件宝板书:聪),并坚持日日用,月月用,日积月累(板书:明),慢慢就变聪明了(板书:聪明)。

第二个月主题是:习惯养成教育。给学生讲了《学剃头》、《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故事听完了,大家想一想,能够最后参加总经理面试的这几位学生,是从千军万马中挑选出来的,难道他们还不够优秀吗?这家公司为什么不录用他们呢?是的,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养成了良好习惯的学生,而这几位大学生没有养成尊重他人,未经允许不乱翻他人东西的好习惯。今天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不经过他人的允许是不能翻看他人的东西。有的同学在教室翻别的同学的书包 ,没经同学的批准拿同学的东西,这都是坏的习惯,这些坏习惯老师和同学们都会不喜欢你,这些坏习惯会害你的!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故事: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当时几十个宇航员在培训,为什么加加林能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罗廖夫说:“我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才会放心。”所以,加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习惯。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好习惯给加加林带来好运气。也可以说好习惯解放了加加林,他其实并没有刻意考虑去脱鞋,是他的文明行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好的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坏的习惯往往使你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失败。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就充分说明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

第三个月主题是: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教育。给学生讲了《天堂和地狱》的寓言故事:有人问上帝,天堂里的人个个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而地狱里的人瘦骨嶙峋、愁眉苦脸,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上帝把它带到一间屋子里,屋里一张圆桌旁围坐着一群饥饿的人,他们手里都拿一把带着长柄的汤勺,圆桌上放着一盆热气腾腾的肉汤,可是因汤勺的柄太长,他们无法把汤送到自己的嘴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痛苦无比;上帝又把他们带到另一件屋子,这里的摆设和刚才的一模一样,不同的事,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吃得很香、很快乐,原来,他们在互相喂着吃。天堂和地狱的区别究竟在哪儿?学生明白了团结互助的快乐。后来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蚂蚁运粮的故事》、《我班集体获胜的故事》等故事。

全文阅读

教育靠故事流传

新教育人的努力,很好地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使一切都不改变,我们也要努力。

缔造完美教室,这是新教育一个好的着力点。教室、课堂、教学、教师、学生、班级,这是一个概念不同的层面。一个地方之所以能够称之为教室,主要是学。所谓教学,就是为了影响学生学习,影响学生成长,我们师生一系列的交往行为。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分享关于学习的激情,关于新发现的过程。

缔造完美教室,我理解就是在同一间教室里面不同的老师可以有不同的教学,创造不同的课堂。我想强调教室的意义在哪里,好的教育不取决于单个教师的努力,取决于集体的努力,也就是我们要积淀共同的东西。我们所有老师共同认可的一个班规,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我们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努力,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成长,能够成为自己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缔造完美教室的分享,赋予了“分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你要关切到对方的促进、需要、感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第二层含义意味着彼此双向的平等给予,不是单向的居高临下的施舍。如果存在着施舍关系,那么被施舍的一方在自信心和主动性上都会受到挫伤。第三层含义,意味着彼此是心灵真诚地相对。

完美的教室也就意味着完美的教学。我曾经提出过完美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当评价一节课好不好、一个教学好不好,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指标体系。因为教学的内容性质不同,具体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不同,但是我提出的真诚、深刻、丰富这三个一体指标,比较具有普世意义。

第一关于“真诚”。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真心实意,情真意切。老师是真心实意为学生好,不是道貌岸然、虚张声势、言不由衷的。第二层含义就是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对于所分享的内容,老师可以做到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娓娓道来。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仔细咀嚼、反复推敲的,不是鹦鹉学舌、照本宣科、不懂装懂。只有真实的教学,才能带给孩子心花怒放的感觉,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温暖,我们的教学才会有余音绕梁的感觉。

第二关于“深刻”。深刻是相对的。所谓深刻意味着让孩子觉得别有洞天,能够唤起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使学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妙不可言之感,带给孩子内心的震撼与眼界的敞亮。只有深刻的教学才有这种力量,才能使学生有刻骨铭心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关于“丰富”。丰富意味着有足够的信息量,意味着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活动的丰富、学生对课堂参与的丰富和教师教学语言的丰富。只有丰富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的心灵荡漾起来,才能让学生那双隐形的翅膀振翅高飞。只有丰富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的精彩、课堂的丰富和课堂的温暖。

全文阅读

故事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当今物质日渐丰裕的社会,很多幼儿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情感上的缺失。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是情感培养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幼儿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幼儿童心素养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有鉴于此,本学期我们制定了我园童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中也提到了“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喜欢结交新朋友;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关心身边弱小的同伴,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知道说谎是不对的,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为自己良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对自己感到满意;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知道一些国家的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等内容。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通过故事教学。本学期我们就尝试利用故事教学来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下面就此问题粗浅地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及做法:

一、挖掘故事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价值

平日里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更易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也正验证了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即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事就是故事。但在具体实施方面需遵循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众所周知,孩子的认知水平是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一致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所面临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从而符合该年龄段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如把符合小班幼儿接受能力的故事分别讲给小、中大班的幼儿听,效果明显会不一样。再者,就是幼儿的情感处于不稳定时期,我们务必要通过适当的故事教学将幼儿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

2、善于运用故事教学,随机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一出现在某一个活动课的故事教学中,而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在各环节中要时时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使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更好地结合为有效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潜能,这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强教育的机智,而且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果平时不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故事教学时机的选择,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通过优化情感教育的情境,易激发幼儿的感受,以便幼儿良好情感素质的形成。

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全文阅读

教育故事与教师幸福

在十余载的教育教学生涯之中,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育故事与教师幸福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无论是困惑、彷徨,抑或是欣喜、幸福,其实,自己都浸润在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教育故事之中。当蓦然回首自己的工作历程之时,当仔细品味自己的教育人生之时,每每能够触动自己心灵深处的,依然是那些闪动着生命灵光的教育故事,而非那些僵硬死板的教研口号或学校制度的条条框框。我似乎顿然明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之中,自己的心灵往往会非常向往诗意地栖居在这些由教育故事所建构的绚丽天地之间。是这些教育故事,为我提供了专业成长所需要的重要根基,为我理解专业自我的连续性提供了明晰线索,并为进一步明晰专业发展目标、增强专业发展动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保障。

可以说,教育故事之中蕴含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意蕴,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则在于专业发展与教师幸福的内在统一。就理论维度而言,教育故事与教师幸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因此,探寻教育故事与教师幸福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加深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实际上,从教育教学的实践维度来看,教师的专业幸福感也往往存在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故事之中。如果我们要去了解何谓教师幸福,我们往往必须首先了解关于教师的教育故事。换言之,教师幸福不是空洞僵化的关于教师幸福的定义。教师幸福不是被定义出来的,而是通过叙事路径从而被教师的心灵所体验和直觉到的。在教师的心灵深处,幸福的灵动往往是那些虽难以言表却久久难忘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瞬间。

基于此,下文要着力探讨的,乃是教育故事对实现教师幸福的重要价值。

一、教育故事可以结构式地储存教师幸福

所谓“结构式”,是指教育故事内部是一个多层次的意义世界,教育故事之中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只是故事的表层,是教育故事内部世界中的浅层世界,其深层的意义世界才是与人的意义生成相联系的。高小康认为,故事可以使直接的生存活动被延拓,故事世界可以使人的生存活动获得深层次的意义感,这是人之所以需要故事的深层原因。[1]实际上,无论是深层的意义世界,还是浅层的表层故事文本,都被以“故事”这样一种言语的结构形式组织在一起。就此角度而论,教育故事的深层世界乃是一个“结构―功能”化的结构体。

具体到教师幸福而言,从一般意义来看,教师幸福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时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2]强调教师主体的主观幸福感(SWB),是一种来自“超我”之神圣感召唤的精神性享受。[3]然而,如果从“结构―功能”的视角来分析,教师幸福需要一个结构性载体才能被教师主体从生命体验的层面加以储存。许多退休教师常回忆往事,品味自己教育生涯之中“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他所品味到的幸福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叙事型的结构体,这种结构体与教师主体对内在幸福的追求动力与意义感受的图式相互契合,才能使教师幸福具备持久性与超越性,从而获得幸福之于快乐的精神性。也就是说,借助教育故事的这种内在的结构形式,教师的幸福从不显山、不露水的“清水出芙蓉般”的故事世界中获得永生,成为教师主体可以终生品味的自豪珍藏。

二、教育故事可以象征式地沉淀教师幸福

此处所谓“象征”,指的是借助于与某物的相似,从而揭示透过该物所意欲传递的某种价值意蕴或生命含义。因此,“象征”主要包含两个组成成分,其一是具体的“某物”,既可以是客观实体,也可以是某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或情境;其二则是该事物背后所内隐着的价值意蕴。具体到教育故事而言,教育故事之中的人物、事件、情境等都可以作为象征结构中的具体“某物”,然而,这些具体的事件或客体往往可以传达某种超越具体某物的内涵与意蕴。举例而言,在教师的自我叙事过程中,比如叙述自己成功转变了某位后进生,并使其成为品学兼优者的故事。在叙事时,故事之中具体的人物及事件其实只是教师心灵的某种外显依托,其背后所意欲展现的乃是教师心灵深处的欣慰、幸福、自豪等内在体验。也就是说,教师的幸福可以以一种“被象征”的方式内隐于具体的教育故事之中。

全文阅读

英语教育叙事故事

英语教育叙事故事(一)

教学几年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总是觉得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因为学英语需要及大量的单词太乏味太辛苦了。是的背英语单词是很辛苦,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它变得interesting了是不是可以改变这种状态呢。

带着这种想法,我最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一次在教高二选修7第三单元生词时遇到particularly这个单词教了好几遍学生就是读不下来,总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问题,我突然想到最近我正在学习研究单词速记法就说:

“谁能想一个好办法把这个单词记住?”

过了几秒钟,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什么,我隐隐约约听到好像是说这个单词的,于是我就叫他起来说,于是这个学生就大声说:

“party可以有你了。”

我一听,非常高兴地说:

“Very good!…”

全文阅读

数字故事教育教学论文

一、数字故事和教学之间关系有着怎么紧密关系:

在情景教学中要设立一个特定历史场景,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清华对于历史知识学习和掌握,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数字故事的共情感和意义感是情景教学中具体体现。历史课堂要认真理解和做好情景教学模式,主要可从形象真切,情景真实,意境悠远和立意深刻几个方面惊醒综合把握,提高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发展思维重点,渗透教育情感因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并把握好美,思和练的手段能力。社会发展经济法融,思想多元化是当今社会重要发展旋律,所以应用数字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和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境况,对于历史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和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图片,声音,动画呈现,内容具体体现很多历史课本知识点,从而对于历史达到非常透彻了解,可以汲取历史智慧,增加历史洞察力。历史课堂的设立方式主要有几个方面,联系生活,借助实物,巧妙设问,扮演角色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为历史教学增加生动性。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数字教学更加重注的是历史故事本身特点,搜集和历史课程相互关联素材进行情景设计,使得历史数字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不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历史数字故事对于教育教学的巨大作用体现:

历史靴子故事对于教育教学有着非常巨大作用,他作为一种新型情景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育,进行感情和智能多方面投入,使得历史数字故事在课堂上更加生动,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解决了请教教学中多智能发展不均衡问题,常见教学情景教学都是在学生已经具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更加强调的是实践过程,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数字故事是将故事各种情景和表演相互完美结合,然后更好促进学生多元化智能开发和发展。历史数组故事以文字,十五和音乐等形式为素材,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制定出富有创造性历史故事教学模式。也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增强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制作数字故事作品时候能够自己动手,将所学投入到学习实践之中,在生活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相互写作能力。激发学生情感投入,深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培养感情,相互交流和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更好使用数字教学模式应用于历史教育教学中,是一件非常重要学术课题,这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实践,能够很娴熟掌握信息技术,老师要掌握数据,图片和编辑网络教学资料,不断加强对于学生数字故事教学方式,可以制作非常细致和严谨资料数据库。在历史教学中不断应用新教育模式,深化对于历史教学研究,开创新型教学方法,应用于历史教育教学之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不断学习和进步,并且取得非常优异成绩,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王玉欣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