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扶贫论文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精选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1篇

教育扶贫作为致力于解决教育贫困,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一种有效措施,其主要形式包括:(1)开办“教育扶贫班”;(2)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扶贫;(3)为国家扶贫重点县建立现代远程教学站;(4)实施教育扶贫工程;(5)设立教育扶贫基金,为贫困学生提供必要而稳定的经济保障;(6)捐献钱物;(7)国家和社会机构为学校提供各种资金,为在校学生提供奖、贷、勤、补、减的资助体系等。教育扶贫工程是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涉及的680个县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现代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提高学生资助水平以及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等举措,让农村落后地区的青少年普遍接受现代文明教育,劳动者人人掌握职业技能,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使连片特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就我国来说,在国家层面,我国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是在1995年,为推动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党和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这是一项教育扶贫的伟大工程,在中央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决定从1995年到2000年,利用中央普及义务教育专款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配套资金,组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从地方层面来说,最早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是2002年辽宁省实施“大中城市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中小学工程”“省内高校对口支援贫困县基础教育工程”“各市城镇学校对口支援农村中小学工程”和“社会各界援助贫困地区中小学工程”系列教育扶贫工程。

国外如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相对较早。日本的教育扶贫实践最为典型并具有借鉴意义。20世纪初,随着日本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大量农村居民涌向城市,大量的失业、无业人群聚居东京的城郊,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鉴于此,日本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实施了几个主要教育扶贫政策:其一,在特殊地区尤其是贫困人口聚集的地区建立贫困学校;其二,在收容所设立附属小学;其三,成立专门的夜校;其四,重视偏远山区的教育扶贫。美国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美国政府的重要任务,通过制定专项政策,确保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设立专项资金,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条件;采取专项措施,保障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师资,对提升美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世纪60年代,英国则采用“差别原则”实施“教育优先区”方案和“教育行动区”计划。

二、教育扶贫与教育公平的关系与作用

同志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的方式,是针对农村地区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的现状所提出的一项旨在提高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的受教育水平,提质高农村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举措。这对提高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布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维护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最终实现全国教育事业的“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裕”。

(一)教育扶贫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教育公平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亦或是在古代和现代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的现实矛盾情况下,教育公平的问题愈发凸显和激化。教育公平有三个层次的目标,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必须包括这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很多手段和途径,包括政策制度的保障、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等。教育扶贫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手段之一。它通过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服务,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或者是使其获得一技之能,增加其人力资本,以提高其生活水平。因此,教育扶贫与教育公平具有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二)教育扶贫与教育公平的作用教育扶贫作为推进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举措,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社会、学校、个人通过不同的名义,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教育扶贫,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这些教育扶贫工程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有力地推进了教育公平。以湖北省为例,秦巴山区、大别山区、武陵山区以及恩施州地区的入学率、毕业率等受教育情况,自从湖北省政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财政投入、政策制度保障,以及一些部属和省属高校的对口支援等扶贫工程的帮助,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观,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教育扶贫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发展。反之,在逐渐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也对教育扶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育公平促进了教育扶贫工作的多元化、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得教育扶贫的工作更加多元,更加注重地区、人口特点,更加富有成效。教育扶贫与教育公平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不断完善着双方的发展,推动共同发展和进步,最终将实现双方的优化以及效果的最大、最优化。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农村扶贫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有着指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但是,目前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对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分析。

一、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物质层面的扶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理论性的事物十分注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足。(3)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教育方法缺乏创新。(4)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些因素较大的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问题

在进行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体是扶贫对象,其也是教育的接受者,扶贫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扶贫对象这个主体还存在问题,比如,文化程度较低导致扶贫对象难以理解相关的致死。有的扶贫对象对物质生活十分注重,但在思想政治意识方面比较薄弱。

二、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原因

1.不完善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不断推进,然而在农村扶贫工作中面临着新的问题,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的机制还无法跟上实际发展。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2)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的整体水平存在滞后现象;(3)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形成常态,相P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2.对扶贫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由于受到相关投入不足的因素,导致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影响。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由于相关投入的不足,极易导致有的群体享受不到相关的教育,这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之前,应当大力投入经费,以此促进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此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如果不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那么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更多问题。

(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十分单一,这直接影响了各项工作开展的效率。而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有着良好作用,其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形式的创新,为促进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3.农村扶贫对象自身因素

当前有的扶贫对象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且自身主体意识不强,使其主体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因此,农村扶贫对象因素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导致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受到影响。

三、解决农村扶贫对象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对策

1.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对象的物质生活水平

物质经济问题是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因此,首先应大力投入资金,并拓宽扶贫渠道,建立健全有关的扶贫对策,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脱贫致富的途径,从本质上解决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2.健全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针对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为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应加大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另外,还应创新教育形式,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从各个方面拓宽教育渠道。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其对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奠定基础。然而,当前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足,因此,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从各个方面加强农民知识水平,提升扶贫对象的综合素质,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 浅析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新西部(理论版),2016,09:19+26.

[2]邱柏生.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转型[J]. 理论探讨,2009,03:115-119.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3篇

>> 教育扶贫理论研究综述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 扶贫开发小额信贷研究的文献综述 教育扶贫研究述评 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2012―2016年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挫折教育的研究综述 公民教育的研究综述 教育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研究 农村教育研究的研究综述 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 农民合作社参与扶贫研究综述 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教育扶贫的秦安探索 教育扶贫的清华模式 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的理论综述 教育管理的对象研究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张冰,孙云轩.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研究[J].对策与战略,2016,(01).

[3]杨定玉.“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中国山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4]颜涛.湘西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和评价机制分析[J].教育论坛,2016.

[5]傅佑全.教育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的根本保障[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

[6]赵红霞,谢红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精准扶贫研究[J].湖南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09).

[7]张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探究[J].教育导刊,2016,(06).

[8]王嘉毅,封清云,张 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07).

[9]梁文政.重庆市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行政,2016.

[10]杨定玉,秦红平.论教育“精准扶贫”[J].教育论坛,2016.

[11]民建中央调研部.关于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20).

[12]广西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N].中国农村教育,2016.

[13]向延平,陈友莲.教育精准扶绩效评价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6.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45-03

2015年,中央扶开发工作会议,将教育扶贫上升至国家战略,扶贫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精准扶贫是继攻坚扶贫之后的新时期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另一个战略举措。职业教育面向服务三农,担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培训,发挥的作用在精准扶贫阶段中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在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行业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广西的高职服务精准扶贫的调查发现,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题,如农户内生动力不足、职业教育积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不够明确等。如何科学审视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将意义重大。

一、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优势

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通过精确瞄准贫困人口,采取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战略措施脱贫的一种扶贫开发机制。高职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方面具有用时短、见效快、针对性强等优势,又符合教育战略需求,将长期实践。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工作对于贫困人口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体现的优势将决定它是精准扶贫选择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主要体现为:

1.职业教育特征符合精准扶贫的需求。职业教育具有普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对培训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符合农村大众文化水平的现状;培训目的性强,职业教育根据市场的需求能提供更多针对职业岗位的精准培训,助力贫困人口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时间短,能在短时间内给贫困人口基本的技能训练,达到就业的要求,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优点,贫困人口更容易接纳这种培训方式。

2.以专业优势开辟新的扶贫路径。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在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行业扶贫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经过近3年的探索,尤其在行业扶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专业优势带动行业扶贫,比如作为广西唯一的水利院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贫困山区倾斜,加快贫困山区的水利项目建设。水利工程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院校在帮扶贫困山区建立节水灌溉、人饮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在培训农村能源、农村人饮安全巩固工程、农田水利、节水改造、土地整治等工作的技术技能方面都具有专业优势,解决贫困山区水利民生问题。以职业教育的优势助力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技术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供“智力”扶贫功能。

二、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农民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贫困山区中的贫困人口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等、靠、要”思想严重,思想观念守旧、被动,影响扶贫项目的推广和深入。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迫在眉睫,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为贫困人口“授之以渔”的实践探索仍有待进一步推进。2015年,根据自治区扶贫办的工作部署,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九圩镇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学院先后选派了40位包户干部、6位第一书记到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镇下村,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过程中,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和老人,老人大多不识字、语言不通,识别工作持续进行了大半年,经过反复讨论、比较,公示无异议后,筛选120名贫困户建卡帮扶。筛选的贫困户在区扶贫办上备案后,在包带干部的帮扶下加入各种脱贫项目。但由于贫困人口缺乏生产技能、生产意识淡薄,主动性不强,看不到扶贫政策带来的收益,积极性难以调动,这些因素影响了帮扶的项目开展。因此想方设法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将是推进脱贫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2.职业教育积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教育扶贫作为扶贫的手段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参与服务精准扶贫的时间短、经验不足,职业教育理论与精准扶贫理论融合程度不深,有些甚至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人力、物力简单的帮扶工作和行政挂职上,战略上不主动,政策上不倾斜,专业上不吻合,包带干部不主动深入基层帮贫困户协调解决发展产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都导致职业教育积主动服务精准扶贫的动力不足。另外政府各类政策推出后,只是行政命令,把指示吓到基层,却没有配套措施,使政策不能及时落地,贫困户感受的帮扶力度得不到及时显现,影响帮扶者和受援者主动性的发挥。

3.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不够明确。目前,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理论研究少,实践经验缺乏总结,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不明确。职业教育拥有的先进的人才、技术资源如何有效发挥出来,为贫困山区提供“智力支持”,为贫困人口“授之以渔”?关于如何提高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内容、方式、经费以及长远机制,仍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扶贫教育;多元化;合作机制;分析

引言对于教育扶贫来说,主要针对我国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资源投入以及教育资助,使其让贫困地区人口掌握一些脱贫致富的知识以及技能,通过对当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进行全面提高,从而对当地经济以及文化进行发展,最终对该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解决,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 案例概述分析

某地区主要属于我国扶贫开发的一个重点工程,在该地区总面积为一千六百八十六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三十二点一万亩,并且地形地貌较为复杂,该地区西部主要为大别山的余脉,山区占有全县面积的为百分之五十九点二,并且在该地区存在十六个乡镇以及一百六十四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村主要为一百五十八个,在二零零四年,该地区总人口为五十七点二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五十二点三万人,占据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一点四。因为该地区山区面积比较大以及地形地貌十分复杂,自身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数量较大。

2 教育扶贫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2.1由于理论研究存在不足

根据贫困出现原则分析,主要是受到历史起点以及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等存在关系,然而如何处理教育扶贫以及致贫所存在的矛盾,以及教育环境和人口环境的相互适应等,必须提高理论研究,同时对于不同地区省际之间结合多元化合作机制研究依然缺乏,并且有一些研究结论概括性依然存在严重不足。

2.2由于多元化合作机制存在局限性

现阶段由于我国扶贫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作为主导的教育扶贫以及基金作为主导的社会扶贫等,然而教育扶贫研究主要侧重扶贫主体是否有效作用于扶贫客体的角度进行出发,或者只针对扶贫主体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关注政府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扶贫效果等方面,评估过程中的视角一般都会局限于政府绩效,或者是受培训者的收益,严重缺少对贫困地区扶贫教育多元化机制研究。

2.3由于扶贫方法缺少适用性

对于我国教育扶贫研究工作来说,目前还侧重于扶贫主体是否有效应用到扶贫客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少是从贫困人口的自身需求角度进行出发,同时在对外国经验进行借鉴的过程中,忽视根据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综合素质水平角度进行出发,根据经济式扶贫转变到自发性扶贫,没有对当地经济情况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参考,从而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直接导致有关方法的适用性受到影响,长期下去我国教育扶贫的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从而使扶贫地区存在严重的恶性循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 教育扶贫机制建议分析

3.1必须建立起教育扶贫合作跨省跨部门的协调机构

对于我国扶贫出现机制研究依然存在不足,并且省级人们政府在对其教育扶贫政策研究中只是对本行政区域的教育扶贫工程进行负责,然而对于教育扶贫的多元化合作体系构建并没有深刻的认识,通过建立起教育扶贫合作跨省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主要是民族地区开展教育扶贫多元化合作的一个组织保障。因此可以建议我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协调机制,从而能够做到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统筹规划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因此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给与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农村教育扶贫机制的建设和发展。

3.2对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提高

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是能否对其进行解决,对人口质量进行提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必然联系,所以建立多元合作机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教育而言,可以促进人们脱贫致富以及对中等收入的群体进行扩大和提高人们素质,通过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能够实现教育的扶贫功能,并且将教育投资归入到扶贫资源配置中,要考虑教育结构以及社会结构之间的适应关系,正正的着眼于扶贫客体的需求,对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效率进行不断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省际结合部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扶贫的多元化合作的关键点,从而能够满足扶贫实际需要,同时建立财力投入协调机制的前提下,还要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协调机制进行有效的建立。

4 总结

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可知,要想摆脱贫困,必须要不断促进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同时需要提高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带动教育事业得到多元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全面的提高,最终促进我国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贫困出现恶性循环,科学合理的建设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崔艳娟.我国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理论与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2.12(24):102104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6篇

>> 精准扶贫的华润路径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与路径选择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 实施精准扶贫的思考 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旅游扶贫路径研究 精准扶贫中科技创新的思考 关于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完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思考 对精准扶贫中精准监督的思考 关于加强精准执纪护航精准扶贫的思考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 路径创新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环 内蒙古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黄冈市精准扶贫路径的SWOT分析 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精准扶贫路径探讨 论精准扶贫的文化功能及其释放路径 提升教育精准扶贫持续性和有效性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人民网.30年来中国累计减少逾6亿农村贫困人口[OL],2014:1

[3]新华网. 全球脱贫成果九成属中国:减少贫困人口6.6亿[OL],2014:1

[7]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OL],2015:1

[8]人民网.朱永刚: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OL],2015:1

[9]新华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OL],2014:1

[12]新华网. 五年来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九成以上[OL],2015:1

http:///mrdx/2015-12/03/c_134879708.htm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7篇

一、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1.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工作是贫困的农村地区,如果贫困的农村地区无法脱贫,我国的小康社会也就无法全面建成。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是对农村地区的智力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丰富农村地区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使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促进农村地区的脱贫工作朝着集约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加快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因此,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2.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是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精准扶贫工作不仅要帮助贫困农村地区解决衣食住行问题,而且需要解决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因此,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但是,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很多产业都在向欠发达地区专业,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才学历水平较低,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缺乏职业技能,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效性强、教学周期短的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实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是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3.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是贫困人口的精神需求。传统的扶贫工作主要从经济角度入手,以保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但是,在精准扶贫视角下,扶贫工作不再局限于经济手段,而是通过加强贫困地区的社会环境建设,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职业能力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在优化贫困地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精准扶贫着重强调精神文化建设,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精神需求。尤其在贫困农村地区,开展农村职业教育能够加强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教育,丰富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生活,进而使农村贫困人就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就业能力的提升。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精准扶贫不仅使农村贫困人口从生活上脱离贫困,而且还要使农村贫困人口从精神上摆脱贫困状态。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的脱贫能力。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脱贫能力为核心。这是因为贫困农村地区的脱贫工作需要农村人口具有脱贫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职业教育要围绕学生的脱贫能力制定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加强对贫困农村地区人口的思想教育,提高贫困农村人口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另外,农村职业教育赢积极拓宽贫困人口的视野,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智力教育和能力教育,使贫困农村人口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带动贫困农村地区的发展。2.采用多样性教学方式。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要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贫困人口的学习水平和认知特征,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为此,农村职业教育要积极了解贫困人群的需求,根据贫困人群的知识需求和精神需求开展职业教育,既要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由于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例如,在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贫困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设立乡镇教学集中点,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向贫困人口传授职业理论知识和共性较强的实践技能。而集中教学的地点既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田地、聚居点、企业等场所。并且,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农村职业教育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视频教学、网络课程等,使农村贫困人口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另外,农村职业教育应积极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既要满足农村贫困人口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又要符合农村贫困人口的接受能力,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效率。

三、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坚持政府的指导作用,依据政府的相关政策开展。因此,政府应加强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树立精准扶贫理念,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明确规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且,政府应积极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的统筹机制,引导社会资源流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的正常开展。另外,政府部分应制定农村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发展规划,确保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地位,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2.多渠道投入。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和扶贫资源的支持。首先,政府赢积极支持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地区脱贫特色产业的发展,使脱贫特色产业与农村职业教育相对接;其次,政府应积极投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水平;再次,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项农村职业教育资金,用于建设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引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等,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环境,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最后,政府应积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投入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资金和其他教育资源,采用合作发展机制,帮助农村职业教育解决管理问题和经费问题,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3.构建区域协同机制。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积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构建区域协同机制。这是因为,构建区域协同机制能够使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衔接,让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区域经济发展能够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教育资源,进而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应以行政区为单位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注重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平衡和互补。并且,政府应根据区域特色产业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开设特色专业和课程,使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符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4.建设优质师资队伍。

作者:丁怡舟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华.老区教育扶贫星火工程——中国职业教育的别样版本[J].中国职工教育.2014(19).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会计实训;贫困地区;对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076-02

一、精准扶贫的背景

1.精准扶贫的背景与意义.顾文思意,精准扶贫就是粗放扶贫的对立意思。精准扶贫通过优化整合资源,一改以前政府的“漫灌”式的扶贫工作机制,地方优化扶贫整合资源,实行精准扶贫,切实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上。从国务院的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中提到:“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政策旨在对不同的贫困地区的环境、不同的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真正达到精史銎丁>准扶贫能做到正对性强,通过有效合理的办法将扶贫的物资精准送达扶贫对象的手中。

2.以贫困地区的会计实训课程为例,实现精准教育扶贫.对贫困地区的会计实训课程,主要是以贫困地区的企业为基地,对贫困地区的学生进行会计实训,通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对有条件的基地,可以对学生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方面进行培养,对于没有条件的学生,以手工计算为主,比如在点钞,装订凭证、珠算、假钞鉴别等。这个实训培训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成效。首先,让贫困地区的企业的提供实训基地,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能获得一定的劳动力,学生也获得了提升自己技能的机会。如果学生能够表现优异,就可以留在企业任职,这样贫困地区的企业能够解决人才短缺的大问题,还可以解决当地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员工,企业也不用担心人才流失的问题。从精准扶贫的角度讲,通过会计实训对贫困地区的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教育扶贫,这样的实训还能够节省国家资源,提高实训的效率。国家在提供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实训的过程中,贫困地区的大学生也在不断地成长,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的技能。比起一般的精准扶贫,这样的教育扶贫方式更有意义。

二、教育扶贫的意义

1.教育扶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问题。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扶贫计划中重要的一项计划。常言道“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因此,积极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鼓励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种导向是非常成功的。从本质上看待问题,“教育好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教育扶贫是一项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重要决策,也是需要坚持不懈的重要民生工程。近些年来,随着很多高校的扩招,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这也导致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成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很多农村的群众也更加坚定读书无用论。对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而言,毕业也意味着失业。这让很多学生也对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失去了原有的判断。通过教育扶贫,首先就要让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扶贫的目的并不是让每个学生能够上大学,而是让每个学生能够接受到完整,系统的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更多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拥有一技之长,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公民。

2.通过教育扶贫提供贫困地区群众就业岗位。就目前而言,很多贫困地区的群众没有接受过,或者是很少接受过教育,生产能力和自身的素质低,导致他们没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因此,如果能通过教育扶贫,让这些贫困地区的群众有一技之长,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教育扶贫通过给每个人提供取得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受教育机会,并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劳动技能,技术水平,为他们取得一个较好的竞争岗位的起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这样的措施能为他们增加一生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扶贫,能让孩子们精神上受到熏陶,有更多的见识,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有了希望和梦想,在对抗贫困的道路上有精神支柱。

三、会计实训对接精准扶贫的措施

1.明确对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会计实训目的。理论源于实践,是对实践工作的理论总结,但理论最终要回归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工作。对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会计实训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实训过程,提高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这种技能。会计综合实训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基本目的:首先,通过基础的会计实训,能够让学生了解会计主体为主的经济业务,能够掌握基本的经济业务涉及的原始凭证的种类、格式,并且能够对这些原始凭证代表的经济含义进行解释。其次,还要通过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实际操作,了解原始凭证的一般性传递程序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管理的实际意义。除此之外,熟悉建账的方法,掌握现金日记账,多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也尤为重要。贫困地区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快速系统地学习和完善会计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其次,通过在贫困地区的企业实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已经系统学过的《基础会计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作为一名会计师,基本的职业素养也非常关键。通过基础会计实训,要培养作为一名会计师应有的风险意识,良好的工作作风,沟通和自我释放压力的能力。

2.实训内容与贫困地区企业的需求相适应。最基础的会计实训内容,应该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日记账的登记、账目的汇总与处理程序。即使是相应教育扶贫的会计实训课程,也要力求实训的内容完整性。在实训之前,就要跟管理实训的教师传达好实训的内容和意义,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训课程是每个进入工作岗位的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所必须经历的,通过在企业的实习让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这为学生的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百闻不如一见”,经过学生的切身实践,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做出课堂,投身实践”的必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避免让学生的认识片面化,让学生真正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积极完善实训室的建设规划,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尽可能完善会计实训室,一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标准的电算化实训实验室应配有一定数量的电脑,有相关的最新计算机系统软件和会计应用软件,多媒体会计仿真模拟软件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软件等,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会计电算化正在逐步取代手工记账,应该尽可能的对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进行电算化方面的培训。

3.e极完善实训考核机制。实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实训的考核结果来评价,因此,在实训结束后应该由当地的企业和管理实训的教师一起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将学生的工作热情也纳入到考核的内容中。“爱岗才能敬业”,只有热爱岗位的职员才能够真正的完成岗位的工作。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岗位热情,让学生懂得珍惜,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对这份工作真正做到“懂、会、做。”并且,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

四、结语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会计实训课程与贫困地区的对接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扶贫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贫困户的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全面改善农村贫困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稳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大鹏.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J].农民科技培训,2016,(9):10-11.

[2]张喜坤.精准扶贫助推教育均衡发展[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6,(10).

[3]陈稳.浅谈计算机网络教育技术对于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促进作用[J].教育,2016,(10).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摆脱贫困

[DOI]10.13939/ki.zgsc.2017.01.232

2012年,国务院根据一系列与地区贫困等级联系密切的衡量指标,秉承“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域完整”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列出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中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因此国家决定将这14个地区作为实施新阶段扶贫策略的主要战场。教育扶贫是一种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摆托贫困困境的方法,是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扶贫项目的关键内容。除教育扶贫的举措外,扶贫过程中用力是否精准有效是关乎扶贫工作能否高效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集中连片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

1.1 精准扶贫的内涵

精准扶贫由在多次考察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后提出,精准扶贫是多年来扶贫模式的一种创新,精准扶贫就是通过原有思想模式的转变,构建系统完善的扶贫体系,在扶贫过程中摈除“一刀切”的做法,依照不同的贫困地区所面临的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扶贫政策,分析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因地制宜地对症下药,从而保证精确地解决贫困问题。

1.2 教育扶贫的内涵

教育扶贫就是指国家将教育事业放在扶贫项目的制高点,通过教育的方式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的思想,进而使得贫困地区的人民彻底摆脱贫困。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地人民的教育程度低下,思想观念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而国家想要贫困地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帽子”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从教育方面入手,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开放贫困人民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地区由内而外做出改变。

1.3 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

所谓教育精准扶贫就是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两者观念的有效结合,具体来讲,教育精准扶贫就是通过对扶贫地区的详细调查研究,明确该地区具体的贫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利用教育的方式对该地区进行精准的帮助扶持,保证其摆脱贫困的方式。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包括三点具体的含义:一是扶贫的根本目的,教育精准扶贫必须是建立在“真扶贫,扶真贫”的本质之上的;二是扶贫的过程强调精准,从扶贫对象的识别,到扶贫对象问题的明确以及对扶贫对象实施的具体举措都要对症下药,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精确使用;三是扶贫的最终成果,这种扶贫观念注重的是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使得扶贫项目的最终收益达到最大值。

2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要求

2.1 教育扶贫是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最终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扶贫事业,近年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的帮扶程度也有所提高,但遗憾的是尽管国家一直投入一定的力、物力到贫困地区,最终的脱贫效果却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其实,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来说,收入水平的低下只是贫困的结果和表现,而不是贫困产生的原因,人才的缺乏才是造成贫困现象的根本所在。因此,我国的扶贫项目所呈现的一直都是脱贫后再返贫的态势,最终造成财力的白白浪费。所以,想要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彻底脱贫还是要依赖教育的作用,促进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地区人民自发地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斩断贫困世代传递的途径,防止脱贫后再返贫现象的发生。

2.2 教育精准扶贫是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摆脱贫困的现实要求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贫困地区也一直有大量的财政拨款,但由于扶贫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流程的不规范和不完善导致这些财政拨款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负责贫困地区的相关政府官员在实施扶贫项目时并没有将财政拨款精准地用在扶贫项目上,而是通过一些“面子工程”做扶贫项目的表面文章,根本没有实质效果,最终造成扶贫过程中人、财、物的浪费。因此,在实施扶贫的过程中,不仅要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充分考虑扶贫指向的精准性,教育精准扶贫是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摆脱贫困的现实要求。

3 建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

3.1 建立教育精准扶贫主体协同模式

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完整系统,该系统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扶贫对象以及企业、学校、慈善部门等。不同的主体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在扶贫过程中就在所难免地存在一些利益矛盾和冲突,因此如何让多方的利益主体有效地协同合作是保障扶贫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明确政府部门在整个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占据的主导地位,政府在整个扶贫系统中掌握着扶贫资源,并且政府是国家的代表,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其次,通过合理的方式鼓励除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部门积极参与到教育精准扶贫的行动中。由于目前社会公众收入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慈善事业,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目前贫困的困境,所以,企业、学校、慈善机构等都可以是教育扶贫行动的主体。但由于这些社会成员对于扶贫项目并没有直接的责任关系,因此为了保证这些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在扶贫过程中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最后,要保证扶贫对象在扶贫过程中能够有效参与进来,充分考虑扶贫对象的需求,并保证这些需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有效提升扶贫过程的精确程度。

3.2 建立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模式

教育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精准地识别扶贫对象以及扶贫对象的需求。目前,我国实施教育扶贫却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需求没有精准识别,因此,必须创立系统完善的对象识别体系。第一,将贫困对象与教育相关的信息利用电子化的手段进行整理归纳,以便于相关信息的查询和后续工作的开展;第二,通过高科技的方法建立帮扶对象的有效识别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教育扶贫过程中真正需要帮助的对象,并深入分析这些对象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了解他们的本质需求,为选择合适的扶贫方法提供保障和依据;第三,要创建定期更新信息的动态系统,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扶贫对象的相关信息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要保证信息的实时更新,以免发生由于信息滞后而产生的偏差。

3.3 建立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行模式

政府想要保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达到真正脱贫的目的,必须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扶贫计划,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举措。除此之外,扶贫的力度和重点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从大范围的扶贫转变为有重点地扶贫。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应遵照如下几个步骤发展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行模式。第一,保障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发展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提供基础。全面的教育覆盖意味着扶贫项目要保证全部贫困地区的儿童能够拥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这一环节中,不仅要保证贫困地区儿童受教育的年限,还要保证儿童所接受教育的质量。第二,除儿童以外,还要成立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教育机制。一直以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环境对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专业技术没有提出较高的诉求。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农民作为特困地区的重要人力,必须要重视其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只有这样,特困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4 建立教育精准扶贫的监管考核模式

任何计划的实施都必须有一定的考核模式来保证实施过程的效率,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模式来保证计划实施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或者在偏差出现时得到及时的纠正,教育精准扶贫过程同样不能例外。这就要求在扶贫项目运行过程中,要建立系统合理的考核机制,考核过程应注重结果的可量化,并保证考核人员的公平公正性,以获得符合实际并且可信的考核结果。另外,监管模式同样不能忽视,及时发现扶贫过程中没有按期完成的项目,对于非法挪用扶贫资金的相关部门、人员一定要严惩,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

4 结 论

集中连片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教育扶贫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扶贫精准性问题,因此建立教育精史銎赌J绞前镏特困地区脱贫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如上文所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完成各个子模式的共同建设,才能保证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取得可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探究[J].教育导刊,2016(6):23-26.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第10篇

一、目标任务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强化贫困家庭学生入园、上学、升学保障体系,实施教育人才支撑和对口帮扶计划,落实扶贫政策,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校校有帮扶”;确保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落实到位,完成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督促未完成的覆盖贫困村项目按期完成;确保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落实到位;完成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档案材料整理;完成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重点村运动场地、辐射区域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我县教育和体育事业总体发展取得的成果,顺利通过各级脱贫攻坚验收评估。

二、工作重点

(一)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情况

责任主体:办公室

1.2016—2020年局党委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2.2018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

3.2019年上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讲话精神情况。

4.2019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5.2016—2020年局党委学习省、市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等情况。

(以上材料要求有学习贯彻落实的会议纪要,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的通知、学习内容、研讨交流发言等资料)

(二)印发文件和专题会议情况

责任科室:规划财务科、资助中心、基础教育科、人事科、教师工作科、法规科、装备中心、职教科、体育和运动服务中心

文件类:2016年以来省、市、县扶贫部门出台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历年工作总结和计划。

会议类:自2016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系统内专项扶贫会议等通知、纪要、照片等相关材料。

落实台账:2016—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学生落实政策台账(按年度分学期整理,包括享受资助时建档立卡个人及家庭信息、享受资助项目、资助金额、发放时间等)。

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三)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

责任科室:资助中心

学前教育资助: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予以资助,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分为3档,1档1000元,2档1200元,3档1400元,建档立卡学生每生每年1400元。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寄宿生的30%,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非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非寄宿生的8%,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建档立卡寄宿生和非寄宿生补助标准均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并享受免校服费、校车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认定条件为建档立卡、低保、残疾、特困供养、孤儿、父母一方亡故、单亲家庭等家庭经济困难情况。

普通高中资助: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为在校生的10%,平均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标准2500元每生每年;对建档立卡、低保户、残疾、孤儿学生免除学杂费。

中职学生资助: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住宿费、教材费;为中职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全面落实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每人每年贷款额普通本专科学生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对在部属、外省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按实际缴纳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

省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未资助建档立卡学生台账(明确未资助原因)。

(四)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1.“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建设规划文件及台账(涉及的贫困村学校)。

2.2016年以来制定的学前教育建设规划文件(财务规划科)。

3.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的学校、幼儿园建设进展情况,内设配备进展情况(台账及建设照片)。

4.2016年以来合作办园、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工作(应包含相应工作通知、活动开展的照片)。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五)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情况

责任科室:基础教育科

1.出台的学校结对帮扶相关文件和结对帮扶工作台账。

2.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室设立的相关文件和设立、使用情况台账(覆盖贫困村学校应进行特殊标注)。

3.2016—2020年控辍保学档案材料按年度分学期整理。

4.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应包括:印发的控辍保学相关文件、贫困户学生辍学排查台账、劝返复学通知书、送教上门台账及相关档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照片等)

(六)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扶贫协作工作开展情况

责任科室:人事科、教师工作科

1.出台的有关人事和教师培训工作中涉及扶贫的相关文件。

2.2016—2020年城镇教师乡村支教、教师交流、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农村学校教师招聘等工作开展情况。

3.2016年以来农村“三名教师”培养工作、贫困村小学校长、教师轮训工作档案。

4.2016年以来选派教师援青、、援渝支教情况。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按年度整理,应包括通知文件、人员名单、工作台账及相关活动照片等)

(七)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广场建设水平

责任科室:体育运动服务中心

1.场地建设。积极对接镇、办政府及村委会等有关部门,全力做好健身场地建设工作,力争让所有不达标的健身场所面积达标。

2.器材维护与配备。联系市体育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全县健身场所的投资力度,重点做好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场所的器材维护和配备工作。

3.健身指导。结合2020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加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做好健身指导服务,切实提高健身质量和健身水平。

(八)落实好帮扶责任人联户工作

责任科室:法规科

进一步完善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机制,各帮扶责任人要密切联系贫困群众,严格落实帮扶具体责任。坚决克服不负责任、散慢懈怠、弄虚作假等工作作风,确保所有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至少入户走访一次,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落实每周电话联系不少于2次,并结合帮扶工作实际和上级有关工作安排,随时入户走访,及时落实上级有关要求、排查问题解决困难。重点排查疫情防控期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空中课堂”学习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责任科室:职教科

1.出台的与职业教育扶贫相关文件。

2.2016年以来中职学校精准招生、定向培养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档案应包括招生文件、工作开展的照片等)。

3.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十)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装备中心

1.2016年以来出台的与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

2.2016—2020年农村学校网络建设、班班通建设、同步课堂开展情况包括:工作台账、相关文件、活动开展的照片等,应对覆盖贫困村学校进行特别标注。

三、节点安排

(一)自查评估。各责任科室完成脱贫攻坚档案和台账整理工作,3月底前形成教育脱贫攻坚自查评估报告,经局领导审核后报县扶贫办。

(二)问题查摆。4月份,迎接市局开展的覆盖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的教育脱贫攻坚评估验收督查,以问题为导向,彻底查摆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形成台账。

(三)整改提升。4月—6月底,教育攻坚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科室对各学区、各县直学校进行自查评估,从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边查边改、逐项整改。

(四)长效机制。9-12月,对原计划于2020年底前完成的工作任务,要强化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实施,11月底前全部完成。12月做好迎接省、市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我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验收,确保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做好自查评估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全面布置,精准细致地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确保教育脱贫攻坚责任、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和体育局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扶贫办公室,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

(三)强化舆论宣传。围绕扶贫工作重点,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典型宣传,使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人心,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凝聚合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增强合作意识。脱贫攻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各有关科室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教育脱贫攻坚任务。

(五)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