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摘 要】没有创新,任何事物都会走向凋亡,必须不断改变、更新才能进步。就像世界上生命的发展历程,只有不断地进化,才能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得以生存。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亦是如此,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其发展策略才能不被社会淘汰。然而,任何创新的基础都离不开教育,良好的教育才能给予创新力量。教育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着重大作用,创新教育是历史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创新教育的基础必然是要改变其本身,审视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和进步,简而言之,创新教育的基础就是要教育创新。只有改变创新了教育本身,才能促进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本文围绕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这个主旨,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创新;发展;进步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口号和追求。创新教育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社会的激烈竞争与创新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离不开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团队素质。这些都是来源于良好的教育,教育的作用至关重大,创新教育的理念一直存在着,也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创新教育也给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在促进企事业的发展、创新、进步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新教育的理念要想得到贯彻实施和发展,首先就是要发展和创新教育其本身,创新教育的基础就是要教育创新,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一、创新教育的必要和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的模式导致学生基本上只会做题、考试。学生学习的目的变成了考试、升学,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厌学的现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创新教育的念头呼之欲出,也是当务之急。只会一味的刷题,来应付考试的教育模式不再适用。创新教育要从教育创新开始,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渐渐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应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许多新的信息技术也应用到了教学方面来。在学校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信息的获取和教学视野的开拓以及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还可以适当结合MOOC的教学模式,冲破原有的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教育创新的途径和效果

1.教育模式改革

新教育要慕逃创新开始,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渐渐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改革。以中小学生为例,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课时一般都时间比较长,一般每节课四十五分钟左右,而且平均每天同样的课不止一节。学生每天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听这样的课程,而往往由于课堂时间比较长的缘故而坚持不下来,听着听着就走神开小差了。中小学生大多还未成年,自制力比较弱,在长时间的课程上很容易分心,使得听课效率不佳。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传统课堂的知识点不够集中,比较分散,学生难以抓住重点而感到迷茫。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务必改革教育模式,才能促进教育创新。

全文阅读

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创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创新素质的丰富内涵,认识到创新素质在学生一生发展中意义,认识到我们的教育究竟如何革新,才能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如今,我们面对第三次人类文明——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需求已日益迫切,它要求从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结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对教育进行创新,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全文阅读

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

在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美好未来之时,它又面临着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这种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它强调劳动者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认为创新发明、设计以及创造性理念、理论学说等以创造智慧为特征的因素,能够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并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当前,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已日益显露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可以说,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主体便失却了竞争力和生命力。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总书记在六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它一些国家,以当今世界科学界的最同奖项诺贝尔将为例,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实力和创新实力。从诺贝尔奖的设立到当今已经进行了96次评选,然而在这96次1000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籍公民却没有一人获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6位美籍华却在别国的土上获此殊荣。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他们更高的创新才能?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在创新培养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还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对一个国家和发展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获得诺贝尔奖,其真正意义在于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如一直以“模仿”为主要牲的日本,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开始大力调整教育和科研政策及体制,决定告别“模仿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近几年,日本对科研创新投入的经费呈明显上升趋势。“加拿大的明天”对策研究会也曾提出呼呈,为确保在“新工业革命”中取得主动,必须改变教育制度,去培养“富有创新的一代人”。世界其它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都十分重视创新,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

以上这些国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作出的提议与举措应对我国有所启迪。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如投入不足以及我国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等因素,使创新能力与国家需要以及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很大。因此,只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它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这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还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在即将到业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可以说,创新性才能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通过创新才会使人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使人更快地作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并能在原有基础上,突破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可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地体现了一个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

创新教育的内容

全文阅读

创新教育及教育创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我国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我国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开展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创新创新思维

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大力培育创新精神,提高民族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教育义不容辞担起重任。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新的观念、体制或方法,促进教育发生进步性的结果的过程。教育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一、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而不应该是对创新意识的打压和抑制,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必先审视教育自身,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现有的滞后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保障创新教育健康发展。但十分可惜的是,我们一直忽略对教育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调节,而一味追求狭隘意义上的质量上升。由于长期以来“创新”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整个教育模式向应试能力倾斜,出现一些注入式、打压抑制式、教条主义式等不利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自由的全面发展,严重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实施。

1.注入式

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注入式’就是不跟学生商量,强迫学生接受,把学生已知道了的东西,也照着书去灌输;不管学生听不听,也照样念下去,这是片面的东西,是封建的旧式的教学方式。”

全文阅读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摘 要:就中国的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这些名词在教育界已不是新的名词,经过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尝试和总结,不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水平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逐步的提升。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总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纲。而在各种素质的培养中,数学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47-01

纵观中国教育的发展,我们发现创新在教学领域里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名词,经过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尝试、总结和努力,我们的教学方式与水平也随着创新理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的提升。通过近三十年的数学教育工作,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剖析,我在这里将从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数学素质的关系、创新能力与数学素质的关系及新形势下自我素质的完善等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创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理解,希望通过不断地总结,进而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一、新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的长处是学生有扎实的双基,短处是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教育的宗旨本来是传道、授业、解惑。数学教育则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职校的学生。但是,在过去不恰当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有些学生对数学教育比较抵触,加之数学本来就比较枯燥,所以学生容易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众数学”的思想体系极为重要。它作为一种数学教育思想不仅在国外流行,而且得到了国内数学界的认同,其基本内涵是数学大众化,为大众所掌握和利用,是大众必需的数学修养,是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掌握的数学。 “大众数学的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好数学,人人学更多的数学;其特点是它要求在教学中要更突出具有共性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要求教学要重过程,重推理,重应用,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它要求教学是发展的,动态的,这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实施数学素质的教育,就必须以大众数学为指导思想,以此来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我在这里提出的教学文化的概念,其灵感来自企业管理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管理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管理原理和我们教学原理有很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成熟的管理方式,来优化我们的教学,不断丰富管理文化的内涵,以此使我们的学生受到更大的益处。这里的教学文化包含教与学两方面的内容,以一个教师的角度阐释自己对学生和对职业的理解。

二、教学文化的内涵

所谓“教学”者,乃“教”与“学”也。教学是教授者和学习者这两个主体的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学文化也就相应涉及我们的学生和我们教师自身这两个不同的方面。

全文阅读

兴创新教育 育创新人才

〔关键词〕 班主任;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5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B)―0012―01

同志曾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适应创新教育,以满足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班主任如何适应创新教育呢?

一、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班主任要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在学生观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只是每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表现形式、显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并且创新型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一定都非常优秀,甚至有些创新型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习惯和教师的要求相悖,他们不循规蹈矩,做事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等。作为班主任应该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去发展他们的创造个性,重视他们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培养,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人才观上,变知识型人才培养为“智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着重教会学生做人的能力。班主任不能像“妈妈”和“保姆”,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而要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去尝试,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二、用创新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周忠昌在《创造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有利于创造的风气,不仅会促进求知欲滋长旺盛,激发探索异常解决办法的强烈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首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管理方法应灵活多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班主任可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组织知识竞赛、辩论赛、体育比赛等,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班主任在这些活动中只做参谋,不当警察。其次,班主任要协同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家庭是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班主任可以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的家教经验,丰富子女的知识,开拓眼界,启迪智慧。同时,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和心理,对子女的大胆想法、新颖见解要给予积极支持和鼓励,并加以正确引导。

全文阅读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诞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七十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而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却较晚。我国传统的应该教育,不仅使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主要的是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针对新时代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的现状,做出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制的战略决定,同志在全国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样以来,如何摆脱应该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一、何为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外来词,是从英文Innovate(动词)或Innovation(名词)翻译过来的。根据韦氏词典所下的定义,创新的含义有两点: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即"革故鼎新"(前所未有)与"引入"(并非前所未有)都属于创新。

"现代创新之父"美籍著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德于1912年提出创新论。他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过程"称为创新。他不仅创造、重新组合、再次发现视为创新,而且强调"把知识引入经济系统"才算完成创新过程。这恰好与我国目前教育要解决的两在重点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谋而合。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该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把创新理论作为指导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更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

创新教育的实施应包括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评价创新和教育教学制度的创新,它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领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作为工作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在创新教育实施中,创新性教师的能力培养应放在首位。

全文阅读

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

党的十提出了民族复兴之重任。中国梦之希冀,已经成为这一代人和我们正在培养的下一代人的重任。能够承担这一重任,对个人而言是人生之大幸。试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作为一名光荣的教育者,我们不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还将民族希冀的梦想植根于辛勤培育的学生们之中,将创新型人才的能力赋予莘莘学子身上,这怎能不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呢?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应试教育的压力使素质教育的空间被不断压缩和侵蚀,国内一流大学在招生方面受到国际名校的挑战,拼死拼活“砸钱”、“砸时间”,还不见得毕业生能够找个好工作……教育似乎成为了一个社会矛盾的出气筒,人人都关心,人人都想批评几句,人人都身涉其中,却人人都不知路在何方……不破不立,不找到一条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路,不通过扎实的研究和教学推广这条新路,教育的困局将不会得到改变。好在,霞光初现,我们发现了创客教育。

创客空间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是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实验室,创客们可以在创客空间里通过共享资源和知识,实现他们的想法。图1是全球创客空间的分布图。

图1 全球创客空间分布图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国正在被创客空间包围。2012年7月,北京景山学校的吴俊杰老师访问了麻省理工创客空间和东京创客空间。在访问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大学的原创动力。麻省理工的创客空间是普通大学生实践自己创意的舞台,它看起来很乱,东西到处都是,很多零件都是废物利用的,但在每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都有会员的作品。创客们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产品原型并在网络上公开。目前,麻省理工创客空间的Makey Makey已经获得了超过100万美元的注资。从麻省理工的经验来看,在高校领域,只要给政策和空间,创客文化很快就会蔚然成风。

图2 麻省理工创客空间

高校的创客空间可以通过区域创客空间组织起来。在国内,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已经形成了南北呼应之势。2012年5月,在全国“创客嘉年华”活动上,来自全世界的创客江聚一堂,交流、分享作品,但是创客空间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仍需得到政府的支持。

创客是一类将创意作为自己核心能力的人。比如,最近很流行的3D打印技术,它之所以能够降低成本,正是由于创客们的工作。创客的创意往往是天马行空、充满创造力的。他们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作为“产品原型”,最终变成批量生产的产品。然而,现在这些作品常常没有市场价值。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又会发现这些作品非常有教育价值。

从事教育类课程和案例研发的创客,称为“教育创客”。被《社会创业家》评选为2012年度人物候选人的北京创客空间的蒋程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创办的非营利教育组织“一公斤电子”设计了类似“尖叫铅笔”这样的创意课程,发明了“绕线器”这种电路连接设备,而这些课程和设备都是免费的,对中小学创意课程的开展极有启示意义。只欠政府作为中间人,将“教育创客”和学校教师的手拉起来。

全文阅读

教育教学创新教育和教师创新素质

摘要高校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根本在于教师要有创新素质。在分析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创新素质的几个培养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素质教师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实现。创新教育就是指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学理论,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教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素质是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1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要求

1.1观念创新

更新观念是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是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已由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继承式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职前教育转型为终身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型为个性化教育。强调多元、崇尚差异、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导。高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树立现代的教学理念。

1.1.1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

全文阅读

德育的创新教育

摘 要:道德教育是教育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道德教育最需要的是创新。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方法;人文教育

在德育的创新教育中,教师往往把对学生心智的培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培养十分不利,也不利于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让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认识德育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必须把握德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树立德育为智育服务,为智育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的思想。同时,德育又是智育的灵魂,它对于智育的成功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一、“健全人格”的教育

所谓“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21世纪将属于能承担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全者。培养“健全人格”应成为学校德育关注的焦点。为此,学校德育应从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重组德育内容、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以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为主线的德育运行机制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创新品质的教育

创新品质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的品质。要不怕风险,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具有创新意识是科学创造的必备素质,勤奋刻苦和顽强的意志及坚韧的毅力是创造发明成功的保证,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品质是完成创新成果的坚实基础。创新品质的教育要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以学生个性品质培养为主,狠抓成长过程,淡化步调统一。

三、创新方法的教育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