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法

教学法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六步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学导式学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全文阅读

“教法”与“学法”

摘 要:以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学生具备的学习方法、本领、技巧、能力,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学习才能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设计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教师才能由知识技能的占有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帮助者,课堂上才能出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

关键词:教法;学法;自主学习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行之有效的教法,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由“学会”转变为“会学”的根本。

一、识字方法

字,是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识字方法,才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写出精彩的语段,做出有个性的文章。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学生在阅读时,遇到要求掌握的生字,就用圆圈圈上,利用音节首先读准字音,并与之形近字比较识记字形,然后用横线画出其所在的词、语段,最后读生词所在的句子,进一步理解生词的含义,如联系上下文仍没有解决,则可借助工具书释义。

这样,在处理生字词上就形成了“圈、画、读”“音、形、义”“字、词、句”的模式。掌握此法,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当然,识字还有许多方法:诸如,编儿歌、做动作、分类、找规律,还有新研究的“韵语识字法”等,教师只要“善”教,学生定会“乐”学。

二、背诵方法

学生定时背诵指定课文、精彩语段,不仅可以规范自己的语

全文阅读

法学教学方法中的法学教学论文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法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源于英美法学教育传统中的判例教学法,从实际案例出发探寻法学原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1.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作为出发点,一个好的案例本身或许就是一个“故事”,较之枯燥的法学原理来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其中蕴含的法学原理,而是在“提问——讨论”过程中一步步得出结论,这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是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也成为教学的主体之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介入,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案例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答案的宣示、法律原理的告知,而是引导学生剖析案例,找出案件涉及的法律原理、法律关系及相关法律条文,解释法官的裁判、推理过程,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就具体案例而言,人民法院所作的生效裁判并非唯一的、绝对正确的答案。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是主要目的,答案本身尚在其次。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当允许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的意见,鼓励学生对已经存在的概念、定义、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教师要做的是对其逻辑推理的过程进行评析,能否自圆自说是判断正误的标准,这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1.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立足真实的案件展开讨论,学生需要做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所学的法学原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案件中的纠纷,使学生的法律职业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而法律思维恰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此外,由于案例通常已有司法机关或其他部门做出的结论性意见,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对比自己的答案与既有结论之间的差距并加以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有效连接“书本上的法”和“生活中的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交际式互动教学法

交际式互动教学法的基础,在于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知识的分类:(1)对法科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即法科学生既要具备普通大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又须具备一定的法学基础知识和分析具体法学、法律问题的能力);(2)对法学学科的知识进行科学分类,其中主要是对法学主干课中的重点知识(即法科学生必须掌握且是司法实践中最常用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正确的筛选。交际式互动教学法的关键,是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使参与者能够就有关的法学问题或者案件处理问题形成对话局面,实现平等交流。(1)组织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体和个别的评价,区分出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从而为交际式互动教学奠定基础;(2)从重点知识中进一步筛选出可供交际式互动的重点话题,选择典型的或者疑难的案例,为交际式互动教学选定主题;(3)除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外,选择可参与交际式互动教学的专家学者和司法部门的法律工作者,作为交际式互动教学的辅助教学人员。

交际式互动教学法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专题讨论式。以专业课主讲教师或者有关专家的专题报告、或者对专业课重点知识的疑难问题的讨论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对话为辅助,从而达到学生在专题讨论和与专家的平等对话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的启迪。疑难案例研讨式。法律的生命力就在于运用。而在校大学生只有通过了解和参与司法实践,才能感受到活生生的法律运作,也才能进一步增强探求知识的欲望。在目前,疑难案例的研讨不失为在校学生了解和接触司法实践的最便捷的途径。学习心得报告式。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上述专题和疑难案例的研讨,获得了相当的知识和智慧,为此,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才智、体现智慧的机会和场所。这种方式将以学生的心得报告为中心,辅之以教师的点评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得到提高。模拟法庭指导式。模拟法庭教学在法学教学中受到了普遍的青睐,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在校大学生的法律实践问题。但由于它需要特殊的场所、精选案例、且耗时长、参与人数有限等局限性,因而只作为辅助教学方法之一。在此情况下,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学生将所学知识正确运用于实践的关键环节。

全文阅读

教学应有法,教学无定法

摘要:“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是一组古老而又年轻的教育原则。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早被教育界前辈所揭示,如今更是妇孺皆知;说它年轻,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充满辩证法,具有颠扑不灭的生命力。它是我们反对形式主义教学桎梏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如何用好这一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会成为我们贯彻教育原则的利器。

关键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121

“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是一组古老而又年轻的教育原则。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早被教育界前辈所揭示,如今更是妇孺皆知;说它年轻,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充满辩证法,具有颠扑不灭的生命力。它是我们反对形式主义教学桎梏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如何用好这一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会成为我们贯彻教育原则的利器。

关于教什么的问题过去了50多年,基本上已由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所规定,教师无法背离大纲要求,去研究课程应当教什么的问题。但是,在基础教育改革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有了很大的自,特别是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选择、改造、组合教材。因此,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的,具备了更为充裕的灵活性,这为教师研究教学模式提供了舞台。为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特长,多层次全方位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教什么,还要研究怎么教,力求构建符合本校实际、适合学科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更能突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特点。

正因为“教学有法”,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推广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这方面,特级教师于永正是我们的楷模,他的“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注意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的课堂教学,就是关于如何上好一篇课文的非常有益的探索。他运用这种方法在教学一些课文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听他上过课的教师中形成了“于永正老师教学模式”,甚至掀起了“于永正热”。那么,我们能不能以于永正老师的这种较先进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去评价其他教师对某些具体学生教学某篇具体课文的优劣呢?回答是否定的。如果我们不顾教学具体内容的异同,不顾教育对象基本素质的差别,生搬硬套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背离了“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的教学辩证法,都是一种形式主义教学!而任何一种形式主义教法都是一条既捆梆教师的手脚又束缚学生头脑的绳索,都是“坑害下一代的教学。”

“教学有法”就是要我们根据教育对象的基础状况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一种易学好懂,既能开发学生智力,又能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科学方法。我们还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程,决不可急于求成。“教无定法”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或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切不能生搬硬套某种固定教学模式。

遵循“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原则,我们必须明白: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遵循“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原则,我们就要胸怀宽广对那些正在教学第一线中实践探索的教师们给予慷慨的鼓励和热情的指导;遵循“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的原则,我们就要深入学习并钻研先进的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本班学生,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一些有益的教学模式,勇敢地打破一切形式主义的教学桎梏。如在教学中我们时常运用快乐教学模式、成功教学模式、赏识教学模式、即兴展现教学模式、“2321”高效教学模式等。这些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出现了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局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顾渊彦教授、邹玉玲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第四中学嵇明海老师等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明确提出了:“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是为佳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是为佳法”的创新思想。为我们今后更好地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能总是用一种方法去否定另一种方法,不能用一种模式去否定另一种模式,我们应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去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最佳方法。

全文阅读

法学教育与法学

1987年,哈佛法学院一位名叫J·McKelvey的3年级学生发起了《哈佛法律评论》[以下简称:《评论》]——美国第一家由学生编辑和管理的法学刊物。《评论》创刊号的编辑前言声称:“本刊由哈佛法学院学生在学年内按月出版,其宗旨是推进法律教育,并希望对法律职业有所裨益。”[1]110年过去了,编辑前言只是变动了几个字:“本刊由哈佛法学院学生每年出版8期。”

到1995年,美国已经有800家左右学生编辑的法律评论,每年总数为5000篇左右;在参加美国法学院联合会[AALS]的153所法学院中,每所法学院至少有一家法律评论,哈佛法学院目前有9种学生编辑的期刊。[2]如今,“法律评论”或者“评论”已经成为学生编辑的法律刊物的代名词。区别于法律评论的另一类刊物是“专家法律刊物”——教授、法官、律师主办的专科性刊物,如: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学研究杂志》[TheJournalofLegalStudies]、美国法学院联合会主办的《法学教育杂志》[TheJournalofLegalEducation],这一类刊物共计187家。然而,代表美国法学最高研究水平的,恰恰不是“专家法律刊物”,而是学生编辑的法律评论。在1991年,只有一家“专家法律刊物”——《法学研究杂志》——列入引用最多的20家美国法学杂志中,其余都是学生编辑的法律评论。[3]

一百多年来,无论是兰代尔、安曼斯、庞德这样一批代表哈佛法学院声誉的教授,还是霍尔姆斯、沃伦、波斯纳这样名声显赫的法官,他们,无一例外要受法学院2年级和3年级学生编辑摆布,他们是否曾经被退稿无从一一查考,但,可以断定:他们都按照学生编辑的要求修改过文稿。哈佛法学院的兰代尔图书馆至今还保留着1942年10月15日庞德带着几分愠怒给《评论》主席的信:“为了将文章限制在你要求的篇幅之内,我已经按照建议进行了删除;对于你提出的改变文章风格的要求,我部分采纳,部分抗议。但是,我按照原稿,恢复了被你们修改的某些句子,我必须坚持:应按我最后改定的文本付印。”[4]

《评论》编辑对美国法学的影响,远远不止是他们对作者来稿的生杀予夺大权。几十年来,他们制定的“蓝皮书”——法律文献引用规则——一直是统治美国法律界的基本学术规范,无论教授、法官、律师,只要想,就不能不遵守学生制定的这部文献引用法典。[5]美国法官常常引用法律评论文章论证判决的正当性。198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19811983年,联邦最高法院作出了551个判决,引用法律评论文章多达760次;平均每100个判决引评论论文138次。[6]199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联邦最高法院引用的论文,25%来自5个所“精英评论”。[7]除了论文质量之外,“精英评论”论文引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原因是:联邦最高法法官的助手大多具有担任法律评论编辑的经历。[8]199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联邦巡回法引用法律评论论文大大少于联邦最高法院,11个联邦巡回法院的1200份判决仅仅引用法律评论文221次,平均每100个判决引用评论论文18次。[9]但是,所有研究评论引用率的报告一致明,“精英评论”论文的被引用率大大超过一般评论。

对于绝大多数美国法学教授来说,法律评论是他们的唯一园地,取得终身教授资格通取决于的质量和数量。尽管这不是明文规定,也有个别教授在获得终身资格之前没有表过任何论文,但,法学院的终身教授委员会通常将论文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因此,学生编辑在定程度左右教授晋升。

法律评论在美国法律界引起的争辩不亚于堕胎、种族平等、惩罚性民事损害赔偿等热门话题边是激烈的批判:从学生编辑法律评论的传统制度、稿件选用程序,到法律评论的文体、文风,无受到尖锐抨击。这些批判文章充满嬉笑怒骂,落笔淋漓酣畅,与一本正经的法律评论文体成为鲜对比。[10]另一边是辩护和反批评:法律评论代表了敢于开拓和创新的美国文化,其对法律教育律职业功不可没。[11]自从Rodell教授在1936年首次发表批判法律评论的文章以来,法律评论直在非议中发展。如今,法律评论人数比Rodell时代增加了5倍。批评法律评论的专家承认一事实: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法律评论已经深入美国法律制度,法律评论的缺陷是美国法律制度本的缺陷,因此,只要整个法律制度没有实质变化,改革法律评论几乎是没有希望的。[12]

1991年,斯坦福大学的4名学生就法律界如何评价法律评论进行书面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一个有趣发现是:尽管对法律评论的批评不断,接受本次调查的人认为:法律评论在多方面建树卓著。在律师、法官和法学教授中,主张维持现有体制[学生编辑、学生定稿]的意见占压倒优势。大多数担任过评论编辑的人,从两方面高度评价他们的这一经历,一是提高了技能,二是增强了就业的资力。雇主录用雇员的时候,相当重视担任过评论编辑的求职人,雇主不只是看重评论编辑表彰的精英身份,更看重它蕴涵的教育价值。”[13]

在纪念《评论》诞生100周年的一篇回顾报告中,曾担任哈佛法学院院长的GRISWOLD教授写道:“对于让学生主持、编辑这样一份重要的美国法学杂志,有人至今感到担心。这确实是不同寻常,但是,它就是这么开始的,它的茁壮成长来自它自身的力量,它对我们的法律和法学教育的贡献大大超过了发起人最初的期待和希望……‘既然东西还没有损坏,何必操心如何修理?’”[14]

全文阅读

语法翻译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比较

摘要: 外语教学法是研究、教授和学习外语规律的科学。外语教学法分为多种,文章主要选取外语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进行比较。以便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两种教学法能有比较理性的全面认识,扬长避短,促进教学。

关键词: 语法翻译 交际教学法 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流派纷呈的科学。古今中外对于教学法的称法各异,对其理解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广义的教学法应该是一个理论体系,主要包含基本理论观点、基本原则,以及该教学法主张在课堂内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为了使外语教师能自觉主动地掌握基本的外语教学法,驾驭外语教学,文章选取外语教学中最为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和国内比较倡导的交际教学法在其各自定义、理论基础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目的在于提高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1.关于两种教学法的定义比较:

1.1定义

1.1.1语法翻译法。英文译作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其最简单的定义为:用母语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是外语教学的原始方法。

1.1.2交际法。英文译作Communicative Approach,是将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将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教学方法。

1.2比较

全文阅读

经济法教学方法

一、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提示型教学方法

如某家公司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遵守法律,违背诚信原则、弄虚作假,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教师通过展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这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经济法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使用口述、示范、展示等教学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来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视作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和民主交往的过程,追求的是教育的民主性。它能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就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态度。但在运用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时,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对要进行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具备这一条件,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教学对话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对话法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如设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怎样建立一个公司,让学生充当公司发起人。学生通过学习《公司法》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地进行表达,教师不去过分干预和控制,让学生自由思考,充分展示其思维的活跃性,自由表达其疑问和见解。教师通过教学对话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是一种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它有助于所有学生的思维进步。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必不可少。对于案例分析题,教师与全班学生都将参与,各自发表观点,有不同想法的,可以相互修正,相互补充,使讨论逐渐深入。教师在组织、引导课堂讨论时要善于创设课堂讨论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产品质量法时,了解到法律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制裁,但在我们身边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假冒伪劣产品的身影,让学生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同时,讨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展开讨论,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和规范,使讨论过程井井有条,切忌使讨论陷入一种无政府状态。

三、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自我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与帮助,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活动有序地进行。自主型教学方法如果运用恰当,可以获得积极的效果。学生从事自主学习,一般可以更自觉、更深刻、更持久地掌握知识技能。一旦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时,会执着于该课题的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经常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恰当地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时,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进步。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通过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自主性人格。在学生学习《反不正当竞争法》时,教师可以确定适合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问题。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界定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如何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除法律以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削减不正当竞争行为?学生可以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市场调研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自主进行探索。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教师要让学生陈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所做的努力,要及时对学生关于过程的陈述给予鼓励和指导。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评价,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指出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弥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疏漏。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也是自主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下,发展人的自主性人格,应受到重视。“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激增的背景之下,自主型教学方法的价值凸显出来。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和自主型教学方法分别对应着接受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这三种学习方式都应掌握。对于教师而言,基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三种基本教学方法都应灵活运用。提示型教学方法大多适用于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新知识、新信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适合于集体思维过程的运用,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利于社会态度的养成。自主型教学方法适合于独立探究与发现,有利于自主性人格的发展。在经济法的教学活动中,三种教学方法,应相互交织,发挥着各自的教育价值,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作者:范阿曼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

全文阅读

语法翻译教学法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强调“听说”能力写作论文的培养,交际性教学法成为主流教学法。但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人们发现交际教学法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地,被猛烈地抨击为“落后的、过时的教学法”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语法翻译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现实价值

一、语法翻译法的形成及发展

语法一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随着现代语言作为外语进入学校课程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它可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上半叶,以外语译成本族语为主要具体方法,内容偏重于机械背诵语法规则,其实用目的是如何了解外语。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以本族语译成外语为主要方法,内容注意到了阅读。其实用目的似是用外语表达本族语的内容。20世纪至今,在众多学派的冲击和促进下,语法翻译早已吸收了许多学派的方式方法。

二、语法翻译法的特点

语法翻译法是通过先详细分析语法规则,然后将这些语法知识应用在目标语、母语互译的实践途径教授外语的方法。它的的语言学基础是传统语言学;心理学依据是官能心理学;哲学基底是惟理主义。其特点如下:

1.借助原“希腊—拉丁语法”的规则,形成了非常完整、系统的语法教学体系。

全文阅读

历史教学法五步教学法法初探

历史教学既要解决历史学科的传授问题,,传授同时又要解决智能的培养与思想教育问题,智能培养问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在实践中探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历史课堂改革的一大任务。我在教学中推行的五步教学法就是一种尝试。

一、五步教学法的形成

从2000年起,我对“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智能”做了初步的探讨,在学习教学改革论著的同时在实践中尝试性的推行了“谈谈、议议、讲讲、练练”四段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灵活,学生活动多,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推行的过程中面料两大问题:第一,这种教学方法虽好但不检查实际教学效果;第二,无法掌握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很难找到好的弥补办法。为此,我在四步教学法基础上,增设了“师生明确教学目标”这样环节。诚然,教学目标不是教学方法,但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宏观与微观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划与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增设这样环节很有必要,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五步历史教学法。

二、五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五步教学法是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明确目标、自学阅读、小组讨论、精讲释疑、练习巩固。现将其具体操作加以说明:

第一步:明确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吃透《大纲》、教材及教参,在此基础上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水平和层次,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等层次进行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后,在上每一节新课前先将教学目标印发或出示给学生并组织学习,让学生对需要进行思考、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自学阅读

全文阅读

学有法,教无定法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的课程改革是必要的,而课改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教育规模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扩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要提高外语教学质量,首先就要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英语教学质量;培养交际能力;转变教学方式;减轻课外负担

那么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师教学技术的课堂管理等环节中。以下是笔者在执教中的一些经验之谈,愿与同行分享,共同商榷。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本人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以往的教学看重的是中考的分数及三率,偏重于语法知识的传授,或多或少忽视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大多学生的情况是:(1)多数学生担心自己说不好英语,不愿说;(2)一些学生怕讲英语被人笑话,不敢说;(3)有一部分学生也想说,但没有语言环境和机会。所以课堂上只是做一做练习或跟教师读一读,开口少,这就违背了教学大纲的宗旨。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鼓励和要求学生多开口讲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际活动,它是教师与全体学生间、同学与同学间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感情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平等、自由的。所以要求学生讲英语的话,教师就必须坚持用英语授课,成为学生的典范,消除学生讲英语的顾虑,并注意平时多用英语跟学生进行日常会话和交流。例如,课前的Lead-in,设计英语的report或唱歌或两三个学生对话等形式,让学生就这个话题提问,不单一找成绩好的学生表演,每天轮着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短短的三分钟内学生就进入了英语交际的境地。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问和答的机会,都要听懂和叙说英语,都要吸收和释放英语,让每个学生都成了教学集体中的一员。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平衡,教师在设计这些话题时应注意难易结合、深度适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二、紧凑步骤,以练为主,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群言堂”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语言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现在的中学教材词汇新、语境新,学生普遍感觉很熟悉和亲切,学了可以用。在教学中,我们充分突出它的实践性强的特点,以练为主,并有每周一节外教课的配合,让学生学了就用,学生开口讲的积极性强多了。课堂中我们一般采取一听、二跟说、三操练的步骤。听就是让学生改掉过去一学新课就打开书本的习惯,先让学生感知语言材料,包括理解语言环境和对话内容。跟说是教师复述材料内容,复述的同时教师可导出新单词、新词汇、新句型、新语法的教学。跟说这个步骤要求教师十分熟悉课文内容,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引入语言环境。操练是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再创造,根据教材设计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编对话,自由对话。这是重要的一环。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练的时候要顾及全体学生,可以分大组练,分小组练,两个对练或单个练,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练,练的过程允许学生出错,不要动不动就停下来纠正错误。学生练多了,错误也就少了。

例如,教材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9,教师导出各科目的生词及句型What’s your/his/her favorite subjects? My favorite subject is .... Why do you like it? Because it’s... 练熟后,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讲自己和本小组同学最喜爱的科目。For example:A’s favorite subject is Chinese. He likes it because it’s relaxing. His Chinese teacher is Mr. Wu. 以此类推。一节课下来许多学生都说得不错,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说上几句。结果,外教课上学生对此内容运用得较好。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