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司法鉴定工作的完善路径

一、当前司法鉴定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检察员在司法鉴定的投入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硬轻软”现象。以电子物证为例,由于修改后的刑诉法明确了电子证据在办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很多基层检察院花费重金集中添置一系列电子物证设备,下大力气建设电子物证实验室。但在投入过程中,忽略对电子物证专职检验鉴定人员的培养,出现有设备、没人员的现象,鉴定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鉴定水平不高,开展的鉴定工作对办案帮助不大。

二、完善司法鉴定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机制——全力推进司法鉴定工作

1.建章建制,规范鉴定工作。检察技术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既涉及程序又涉及实体,因此必须本着“高效、实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与检察技术工作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实现有效的制度保障。2010年3月,为了进一步规范全院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工作,推进司法鉴定工作的科学发展,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市检察院司法鉴定工作部署和有关检验鉴定规则,紧紧围绕检察业务工作需要,结合全院实际制定了《某区人民检察院受理司法鉴定程序规定》,完善了司法鉴定流程。

2.注重调研总结,组织检验鉴定专业培训。制作各鉴定门类的调查问卷,调研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注重经验总结和信息宣传,对典型司法鉴定案件,与案件承办部门共同总结办案经验,提炼案件亮点,形成典型案件、模范案件,组织开展相关司法鉴定培训,指导办案,增强办案人员应用鉴定技术的意识。

(二)服务配合——强化检察技术的主动性

1.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在新的形势下,检察技术工作要紧紧围绕检察业务,全面履行检察技术工作职责,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力争做到“三个满意”:使部门负责人满意,高效及时完成鉴定任务,保证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承办人满意,保证鉴定在案件中发挥有效作用;使当事人满意,保证鉴定的真实性、客观性。根据鉴定中遇到或可能发生的情况,该区检察技术部门还与全院的业务部门签订《鉴定工作协作书》,及时掌握相关部门获取的案件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并将动态情况及时向业务部门反馈,加强部门之间的案情交流。检验鉴定人员定期与处室沟通,由被动接收业务部门委托向主动挖掘鉴定需求转变。

全文阅读

关于笔迹检验中符合点和差异点的思考

[摘 要]笔迹检验始终是文件检验和鉴定案件中的重要内容,是警务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和差异点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文字检验工作的全程,是笔迹鉴定案件的重要参考。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笔迹检验;符合点;差异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D91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44-01

笔迹检验即是对比和鉴别两部分字体的笔迹,确定是否为同一人笔迹的技术手段。主要用于确定物证笔迹和嫌疑人字体笔迹是否为同一人和文件中的几部分笔迹是否是同一人的笔迹。所谓笔迹的符合点,也就是字体笔迹的相同点,这是确定书写人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司法鉴定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笔迹检验中的差异点,也就是笔迹鉴定中的不同特点,差异点在检验案件中普遍存在,差异点有本质与非本质之分,同样也有大有小[1]。众多内在和外在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笔迹的形成,同一人在相同时间、相同环境下所写出字体的笔迹也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两个人的笔迹差异更为显著。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始终是文字检验工作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笔迹鉴定的结论,是点到为止、因循沿袭,还是深入研究、重点突破,笔迹鉴定的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在实际的笔迹鉴定案件中,一部分工作者没有深刻地认识到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进而没有得到准确的结论,未能充分发挥出笔迹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2]。所以,深入研究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对提升笔迹鉴定人的专业知识和提升笔迹鉴定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笔迹鉴定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

在对文件进行检验和比对的过程中,总会发现字体笔迹的一些符合点,符合点的价值要由实际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符合点的价值与此特征在笔迹中的出现率呈反比例关系,只要是字体书写要求形成的、普遍的符合点,其研究价值相对较低,出现率比较低的笔迹特征,其研究价值相对较高。笔迹检验中的差异点按照其性质分为本质差异和非本质差异,所谓本质差异,即是不同人不同书写习惯的反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起笔位置与收笔方向,还有偏旁、部首的对称、笔画结构以及搭配关系等等[3]。非本质差异也就是书写人为了伪装和掩饰,故意改变正常的书写习惯亦或是受到书写条件影响而导致的差异。针对笔迹检验符合点中的差异点,要高度重视,绝对不可以回避,但是也不能扩大,即便是极其微小的差异,一旦发现也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是提升鉴定结论准确性和避免鉴定人出现误检的重要基础。

二、符合点与差异点的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笔迹检验中的符合点与差异点,尤其是在既有符合点又有差异点时,要深入分析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认清两者特征的性质,有效区别特征的共性和个性,紧紧把握矛盾的重点,为得出科学准确的鉴定结论提供参考资料。

全文阅读

浅谈对书写人生前文件的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检察院检验了多起因书写人已死亡,而案件当事人或侦查工作需要,要求进行笔迹检验的案件,所涉及的检材有遗书、合同、欠条、收条、存单等。这些书证往往也是确定案件性质的直接证据,鉴定结论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案件处理结果,同时也关系到书写人的名誉及其亲属或相关人的利益。因书写人已死亡,只能根据检材情况及案件送检单位或当事人提供的死者生前遗留文字样本进行鉴定。经过对已检案件的综合分析总结,笔者认为,检验此类案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充分利用检材和样本反映出的各种笔迹特征,去伪存真、认真鉴别、科学评断,从而作出客观、正确的鉴定结论。

一、详细了解案件情况

了解案件基本情况,主要是了解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检材形成过程以及当时案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在书写人已死亡的鉴定案件中,应认真查阅案卷,详细了解检材形成时书写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书写环境等情况。在条件许可时最好能接触相关人员,亲自询问有关文件材料形成时的细节情况。因书写人已死亡,鉴定人员了解案情更要全面客观,综合分析案件当事人的说法,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迎合案情作鉴定结论,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案情,不偏听偏信。

二、全面分析检材,多层次选用笔迹特征,准确判断检材书写变化的形成原因

(一)在书写人已死亡的案件中,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分析检材

对检材所用纸张、书写工具的种类以及文件排列格式等均要仔细认真分析。在准备检验前,仔细观察检材是否有反常现象,如文字布局、签名落款时间等的对应关系是否正常,如发现有不能合理解释的异常,则应引起特别注意。如某检察院检验的受理刘×诉朱×欠工程款一案,刘×持该公司业务员朱×签名的欠条一份,要求给付欠款。而朱×因交通事故已死亡,该公司对协议书不认可。刘×要求鉴定朱×签名,同时一再强调协议上的签名是朱X本人书写。在检验中发现,检材上朱X签名书写水平较高,单字笔画书写流畅自然,书写速度较快,无伪装现象。欠条系用单页白纸书写,上半部分空白,纸张发脆,有暗黄斑痕。经用文检仪检测后发现纸张字迹有消退现象。据此出具鉴定书认定签名与朱X本人字迹一致,但欠条不是一次形成,是利用有朱×签名的其他文件变造而形成。最后法庭审理时采用该结论驳回了刘X的诉讼请求。

(二)充分了解各种伪装笔迹的变化规律,正确分析检材变化原因

作为专业文检人员,受理检验每一个案件首先就是确定检材是否有伪装。这就要求文检人员充分了解伪装笔迹的变化规律,不能把检材中偶尔出现的特征生搬硬套到伪装笔迹中去,更不能把伪装水平较高的笔迹当成是书写人本身的书写习惯而定性。在书写人已死亡的笔迹检验中,要特别注意书写人书写时的身体、精神、心理状况,正确分析检材中出现的异常特征。如某检察院受理的李×遗产纠纷一案,李×对其出示的前夫李×水的遗嘱存有异议,称遗嘱不是其前夫所写。检验发现,遗嘱内容是委托律师,李×水签名书写水平较低,单字笔画有抖动,有少笔画、断笔现象。李X提供的样本字迹书写水平较高,单字运笔流畅自然。比较检验时发现二者在单字笔画起收笔动作、搭配特征上相符合,同时检验中也发现部分特征存在差异。结合送检单位介绍的文件形成经过,即书写人在书写遗嘱前,突发心脏病刚刚被救醒,当时身体极度虚弱,是在病床上书写而成。据此认定二者属同一书写习惯,出具同一认定的鉴定结论。

全文阅读

血型鉴定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根据作者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血型与输血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对血型鉴定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分享教学心得,提出改善意见。

【关键词】血型鉴定;教学设计

中国分类号:R457.1+1

自从1900年Landsteiner先生发现血型系统,并将输血技术应用于临床,至今输血已成为经典、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型与输血相关检验技术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应掌握的重要内容。笔者从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多年,通过教学及临床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教学效果良好。现以“血型鉴定”该部分内容为例加以介绍,同时提出在教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加强自我防护的意识。

1.概述

按照医学检验技术专科层次教学安排,血型与输血属于临床检验基础课程中的部分内容,理论实践共8~10学时。主要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采血、储血、输血。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鉴定及Rh血型鉴定,为临床应用输血的主要检验依据。血型虽然在生理学课程中有所介绍,但内容并不全面,比如没有介绍反定型及Rh血型,这就不能满足专业的理论及技术要求。因此,正确、全面、深刻的掌握血型鉴定的理论与实践技术,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关键。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前提是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本领。因此,专业课程设置中往往安排学生实验操作的环节较多,并且笔者所在学校该专业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即在一次课中(2~4学时),理论内容和实验环节紧密相接,打破了以往讲完所有理论,再单独开设实验课的传统授课方式,教室亦选在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开展实验实训能力一体化教室进行。

2.教学目标

全文阅读

向化学借一双慧眼

摘 要:以“家庭”和“工厂”中的问题解决实例为情境,展开对中考重点知识复习的同时,更加强调化学的实际意义。从身边物质着手,贯穿中考考点,整合知识体系,强化检验思维的同时提升观念教学,是复习课教学设计新思路。

关键词:物质鉴别;复习课;社会应用;问题解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初中化学中物质检验的几种类型(即鉴别、鉴定、推断、分离、除杂等);能对常见的化学反应特征现象进行总结,并利用这些现象开展检验活动;学会通过物质的特征和差异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典型物质检验和鉴别的案例,逐步建构区别化学物质的的科学思维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文阅读

浅谈笔迹样本的质量问题

【摘要】在笔迹检验鉴定工作中,经常遇到较为突出的是笔迹样本的质量问题,许多检验鉴定因样本材料不足、质量不高而陷入困境。解决样本的质量问题,对于能否及时准确地作出鉴定结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笔迹样本;质量问题

笔迹样本是指被鉴定人在案件发生之前,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交往中形成的笔迹材料。笔迹检验是通过检材笔迹与样本笔迹之间的两相比较进行的,而提取满足一定要求的样本笔迹是对笔迹进行比较检验的基础。笔迹样本的真实性及对书写人书写习惯反映的可靠性,是鉴定结论正确与否的关键。

1.笔迹样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受理笔迹检验时常收到的笔迹样本是:交待材料、检查材料、档案材料及在问话笔录上的签名字迹等,这些笔迹的可比性、充分性一般达不到检验鉴定的需要,难以符合进行比较检验样本的质量要求。

存在这些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1)办案部门送检人对笔迹检验知识了解不多,错误地认为只要有嫌疑人的笔迹样本就可以了,文检人员会通过特定的手段及仪器就可以给出鉴定意见。

(2)有的送检人则是不知道要收集什么样的样本,把案件材料送来,提出鉴定要求后,才考虑收集嫌疑人的笔迹样本。而文检人员由于对案情不了解或者实践经验不足,在收集和补充笔迹样本的技术指导上容易出现偏差。

全文阅读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教学探讨

摘 要:我国快速发展的二手车市场, 对二手车评估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 针对职业院校二手车评估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等方面对适合我国需求的二手车评估人才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二手车 鉴定评估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13年全国共交易二手车520.33万辆,同比2012年增长8.6%,交易占比为19.14%。2014年1-5月累计交易231.46万辆,同比增长11.53%;交易额1392.34亿元,同比增长21.44%。按前5个月交易走势,全年二手车可望实现600万辆左右的交易量。但与新车销售已逾2000万辆的全球第一大市场相比,显然不相匹配;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也显得十分落后。可见我国二手车行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其鉴定评估需求不断增加,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成为紧缺人才。面对社会的迫切需要,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 “二手车鉴定评估”相关专业课程。但是鉴于二手车鉴定评估课程教学难度大、效果不理想,尤其是二手车鉴定评估课程的实训教学,应对其进行探讨,以促进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二手车评估人才。

一、二手车鉴定评估的课程特色

高职教育的方向就是针对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属于复合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①汽车维修及检测技能。要求能够准确、迅速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熟悉车型的历史及技术特点。②汽车营销技能。要求能够对汽车行情、供需关系等进行分析,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谈判技巧。③汽车价值评估技能。了解二手车交易的政策法规,了解各种车辆及证件的管理制度及其真假识别技能,掌握车况鉴定技能及价值估算相关知识等。

为满足岗位需求,二手车鉴定评估课程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技术状况鉴定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对二手车进行价值评估,熟悉二手车交易业务、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是融合了《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以及《汽车营销管理》、《资产评估》等课程的综合型专业课程。因此,根据教学实践及生产实践经验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训练项目进行了一些探讨。

二、教学内容探讨

全文阅读

对文检案件中的样本材料收集刍议

摘 要 笔迹鉴定,作为司法鉴定的一种,不仅运用于刑事案件侦查阶段,而且更广泛地运用于民事诉讼活动中。本文拟就如何正确收集文检案件的样本材料的问题略述浅见。

关键词 文检案件 样本材料 收集

大多数的文件检验案件,都需要有符合鉴定要求和条件的、能与检验材料(检材)进行相互比较检验的样本材料。在实际鉴定工作中,我们发现,只有少量文检案件,是由氖挛募旃ぷ鞯淖ㄒ等嗽彼图斓模样本材料基本符合鉴定要求,能保证鉴定工作正常进行,但大部分案件,都是由从事具体侦查工作的检察官送检的,由于他们对文检知识不很了解,不清楚从什么途径收集样本材料,以及如何正确收集样本材料,致使送检的样本材料经常不符合鉴定要求。本文仅就检察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文检案件中的笔迹检验案件,印章印文检验案件,打印文件、复印文件等时间检验案件的样本材料的收集途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问题做简单介绍。

所谓样本就是与检材进行比较检验的标准式样,是真实客体特征的再现和反映。样本分为平时样本和实验样本,平时样本又分为案前样本和案后样本。

1样本材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不同类的文检案件,收集样本材料的途径、方法和侧重点亦不相同。

1.1笔迹检验案件

在办案过程中涉及文检的案件中,笔迹检验案件的数量最多,影响也最大,因为它能做到“人的同一认定”,直接认定书写人,所以鉴定结论较其它文检案件的鉴定结论作用大。

全文阅读

浅论签名笔迹的检验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66-01

我们在文检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大都是对签名笔迹进行鉴定的案件。如取款单上的签名、欠条上的签名、协议书上的签名、经济合同上的签名等等。

一、签名笔迹的特征

因为字数少,无疑给我们文检人员增加了鉴定的难度。这类案件的检材主要特点是:一是检材的字迹数量少,一般都只有两三个字;二是字迹中所能反映出的个人书写动作习惯的特定性程度有限。因为字迹数量少,特征相对也少,书写人的书写习惯暴露不充分;三是笔迹特征的价值难以评断。由于检材中的字迹数量少,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机会少,即便是重复出现偏旁部首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检材又只是一份签名字迹,不易抓住有规律的书写习惯特征。因而能体现书写人的书写习惯特征主要是:

1、书写动作一般状况特征。一般的签名字迹可能反映笔迹的熟练程度、字体书写特征、字形特征及字的倾斜笔迹抑压力特征等。但由于签名字迹有一般伪装,因而所反映的这些特征变化程度也很大,检验过程中难度就更大,有相当一部分签名与书写人的特征不符。

2、书写局部特征。对于签名字迹能够体现书写人书写习惯的主要是这部分特征,与书写人样本符合,而与其他嫌疑人样本可能差异的特征常见是运笔特征,笔画的交叉、搭配、连接特征,字的结构特征和笔顺特征;尤其是运笔特征,伪装和变化程度较小。

3、 签名字迹的布局特征。各个单子的距离、排列方式、连接方式等,能较好地反映出个人地签名习惯,但容易被他人摹仿,因而价值不是很大。

二、签名笔迹特征变化规律

全文阅读

“未知溶液的离子鉴别”教学设计

摘要:以“未知溶液的离子鉴别”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从做中学”的实验探究手段构建及巩固《化学1》中的核心观念“微粒观”和“分类观”。通过设计半开放式实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核心观念,并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微粒观;分类观;离子鉴别;半开放式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7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4.024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构建化学核心观念的方法。“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知识的获得与活动联系了起来,学习者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学习者的成长和发展。

在化学学科中,这种活动就是实验探究,因此“从做中学”就是“从实验中学”,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构建和落实核心观念。本课就是以实验“未知溶液的离子鉴别”为载体,通过实验探究来构建和落实“分类观”和“微粒观”。在本实验探究中,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鉴别未知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并提供试剂,学生明确问题并设计方案,接着通过共同讨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实验方案,并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方案是否可行、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到“未知溶液的离子鉴别”的一般规律。这就是著名的“从做中学”的五步教学法,让学生从半开放式实验中建立起“分类观”和“微粒观”。为了进一步巩固和落实这两个核心观念,本课最后设计了“未知固体的组成推断”的练习。通过这种“从做中学”的方式,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注入知识,而是运用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核心观念,并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