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网络在线文化信息监控平台建设的方法
1.1通过对网络服务软件适当修改实现监控功能
网络服务软件具有修改服务器软件与程序功能。当在其中嵌入特殊信息则具有过滤功能,从而可以对设定信息内容进行监测与过滤。
1.2通过服务器技术实现信息监控与过滤
服务器集群的监控与过滤,属于规则过滤技术。许多网络交换机使用这一技术充当防火墙。当信息流进入proxy后,需要过滤器过滤才能转发;依照服务器集群中的规则要求过滤“非法”信息,将合法信息转发至用户。
1.3通过Sniffer实现路由器报文捕获功能
与前两种监控技术相比,Sniffer信息监控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对网络性能不产生任何影响。只需在边界路由器上设置一至多个监听端口,就能捕获所有途经报文。目前许多网络设备支持此类功能,通过端口映射获取交换机上的数据。
2、网络在线文化信息监控平台设计的思路
摘要介绍了一个基于GPS/GIS/GSM的车辆定位导航监控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组成、功能。并针对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利用ESRI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组件MapObject,在可视化的编程工具VC6.0中加以实现。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地图匹配
1前言
建设较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当下人们研究的重点。车辆导航与监控系统是IT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借助于电子地图为驾驶员实时提供车辆位置、速度、方向以及周围地理环境等信息,以指导驾驶员快速、安全、准确的到达目的地。本人及小组成员根据项目要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PS/GIS以及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和现有的GSM网通信平台的车辆导航与监控系统。从而实现了在GSM网覆盖范围内车辆的定位导航监控及管理。
2系统总体设计
2.1设计思路及结构划分
系统的设计首先从车辆的定位着眼,进而完成对其进行监控导航等功能,因此需要结合当前应用广泛的GPS、GIS、GSM及计算机通信等方面的技术。在具体运行中设置在车辆上的终端部件将从GPS接收坐标数据,并结合速度等信息通过GSM系统以SMS方式发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则要结合其后台的GIS系统以图像方式表现在屏幕上,同时又要根据需要对车辆通过GSM系统以SMS方式发送控制指令。另外为了方便用户查询用户基本信息、交通信息、车辆行驶信息等,控制中心还要实时向WEBGIS服务器传送相关信息。由此,我们对该系统的设计主要分为了车载单元和监控中心两大部分。
2.2控制中心端设计
1远程质量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1.1远程监控需求分析
1)具有远程控制休眠、唤醒地震仪功能。地震仪在放炮之前唤醒,在停止施工期间休眠,地震仪可有选择的进行采集工作,这样大大节省了数据存储空间,降低了采集系统的功耗,延长了仪器的待机时间。
2)可查询如CF卡剩余空间,内置电池电量,位置经纬度,采集站状态等信息。对剩余空间、电池电量不足,采集站状态错误且不能远程修复的采集站及时安排工作人员更换。提高野外勘探作业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增强采集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对读取回来的地震仪经纬度信息在上位机端进一步处理,可用于研发地震仪排列位置监测及远程防盗系统,保障野外勘探仪器的安全性。
3)远程控制地震仪自检功能,并能回收自检数据。地震仪系统自检内容包括检波器内阻、噪声、隔离度测试等,一次完整的自检过程通常需要2-5分钟,因此无缆存储式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一般只在开机时自检一次,之后则无自检过程,因此采集站的部分工作状态,如检波器连接状态等仅仅反映了系统开机时的状态,不能作为现场质量监控的标准。法国UNITE系统由于没有远程监控功能,在自存储模式下通常是定时自检,自检时间为5分钟,在系统自检期间,地震仪停止其它一切工作,这样就减弱了地震仪野外勘探作业工作的灵活性。
4)有一定的远程修复及设置功能。如配置系统采样率、增益,系统复位等,出工前对地震仪的工作参数进行统一配置,布设到野外后,根据自检结果对有问题的地震仪进行参数设置和系统复位等操作,远程修复和解决问题,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无缆地震仪智能化控制程度。
1.2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
目前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较多,如Wi-Fi、Zigbee、Bluetooth、GPRS、3G等,这些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活及工业生产中,北斗短报文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远距离通信技术,表1列出了应用以上几种通信技术典型模块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传输距离、通信频带的参数值。
1主控电路
系统的主控电路如图2所示,由单片机学习开发板中的最小系统电路来完成。
2电路
本系统的电路基于主控电路的配置,包括温度传感器DS18B20、nokia5110液晶显示屏、风扇(电动机驱动)、键盘、蜂鸣器、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DHT11、可燃性气体浓度传感器MQ-2、加热器YF3030012160J等。其中风扇(电动机驱动)、键盘、蜂鸣器等器件开发板上自带,只需要配置剩余的器件即可。图3温度传感器模块原理图温度传感器模块原理图如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的测温范围为-55℃-125℃,当室内温度高于设置值30℃时,系统将报警,同时单片机通过达林顿管,启动风扇,进行换气,降低室内温度,直到达到预期要求;当室内温度低于设置值(20℃)时,系统将报警,同时单片机通过继电器,控制12V直流电源,启动加热器加热,直到达到预期要求。加热器工作时的表面温度为160±10℃;加热器模块原理图如图4所示。湿度传感器模块原理图如图5所示,湿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20-90%,当室内气体湿度高于设置值(60%)时,单片机控制风扇的开启,进行换气,降低湿度,直到达到预期要求。可燃性气体浓度传感器模块原理图如图6所示,当室内可燃性气体浓度高于设置值(25%)时,系统将报警,同时,单片机将驱动风扇,进行换气,降低可燃性气体浓度。
3系统的实现
整个系统主要是由STC12C5A60S2单片机学习开发板中的最小系统电路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图5湿度传感器模块原理图图6可燃性气体浓度传感器模块原理图nokia5110液晶显示屏、风扇(电动机驱动)、键盘、蜂鸣器、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DHT11、可燃性气体浓度传感器MQ-2、加热器YF3030012160J、等模块电路构成,系统的实物图如图7所示。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可燃性气体浓度进行监控,并在LCD液晶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如图8所示。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环境的舒适度,人们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调整温度、湿度的设置值。图7系统的实物图图8监测数据的显示图5结论本文设计的室内环境监控系统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电路,以温度传感器DS18B20、湿度传感器DHT11、可燃性气体浓度传感器MQ-2、nokia5110液晶显示屏、加热器YF3030012160J、风扇(电动机驱动)、蜂鸣器、键盘等外部设备,实现了室内温度、湿度、可燃性气体浓度的检测、显示、报警、控制等功能。与传统的恒温控制系统相比较,该系统集温度、湿度、可燃性气体浓度检测、控制和报警于一体,成本较低,性能稳定,应用前景广泛,市场潜力较大,将环境监控系统应用于日常生活,能够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环境质量。
本文作者:刘姜涛工作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摘要:介绍了基于DS80C320的主从逆变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从硬件结构,软件编制和抗干扰措施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对单片机锁相技术进行了介绍。实际运行表明,本监控系统完全满足实际需要,性能良好。
关键词:单片机;逆变电源;锁相;抗干扰
引言
本监控系统是为铁路用4kVA/25Hz主从热备份逆变电源系统设计的。
4kVA/25Hz主从逆变电源是电气化铁路区段信号系统的关键设备,有两相输出:110V/1.6kVA局部电压(A相);220V/2.4kVA轨道电压(B相);两相均为25Hz,且要求A相恒超前B相90°。由于逆变器是给重要负载供电,且负载不允许断电,故采用双机热备份系统,一旦主机发生故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切换,因此,备份逆变器一直处于开机状态。由于逆变器经过了整流,逆变两级能量变换,功率较大,且指标要求较高,必须要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同时为了安全实现主从切换,也必须要有完善的监控系统来实现锁相,保证整机的安全。
1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本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主从切换功能主从控制之间实现准确无误的切换,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功能,保证切换时电压同频率,同相位,同幅值;
1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由分布在育苗架中的多个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单元、设备控制单元和存放在嵌入式ARM设备中的监控软件4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育苗架由钢制材料构成,共有4层。每一层上面都布有4个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加湿装置,苗架内布有1个湿度传感器。苗架工作时处于完全密封状态,苗体生长所需的温湿度环境均由外部智能控制。数据采集单元负责向传感器节点发送指令,进行温湿度数据采集,并通过处理、打包过程,将数据通过RS-485总线接口发送到嵌入式设备上的智能监控软件中,数据传输所使用的协议为Modbus[3]。智能监控软件收到采集单元发来的数据之后,进行解包、分析、处理等过程,然后显示到用户界面上,同时软件具有记录历史数据的功能。用户在监控软件上可以设定期望达到的温度、湿度值,软件会发送包含这些期望值的指令给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收到这些指令之后,会判断当前是否符合条件。当条件符合后,数据处理单元会自动调用设备控制单元对育苗架进行相应的加热、加湿操作[4]。
2系统硬件设计
2.1嵌入式平台
嵌入式平台CPU型号为博通公司的BCM2835,采用ARM11微架构,主频为700MHz,同时平台配有512MBDDRRAM和8GBNandFlash,提供高效、稳定的运行和存储环境。平台配有HDMI高清视频接口,用来外接显示器,可以直观地显示系统操作界面。配有RJ-45网络接口和多个USB接口,用来连接网络、键盘鼠标和USB转RS-285数据线。平台搭载开源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稳定性好并且具有丰富的扩展功能,适合作为嵌入式监控平台[5]。
2.2传感器节点和设备控制单元
温度传感器采用Pt100。Pt100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量转换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4~20mA)的仪表,其本质是铂热电阻,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主要用于温度参数的测量和控制,测量量程为-200℃~+200℃,精度为0.1℃。湿度传感器采用NWSF-1AT,它是一种集传感、变送为一体的湿度传感器,适于室内环境的湿度测量。其测量量程为0~100%RH,精度为±5%RH,响应时间小于15s,是一种两线制的标准化输出信号(4~20mA)传感器。设备控制单元采用继电器控制。加热装置分布在育苗架的每一层,且可以独立工作,加热装置的核心是碳纤维加热毯,它使用碳纤维作为加热介质。碳纤维(carbonfiber,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的导热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且具有各向异性。因此,碳纤维加热毯的功耗低、加热速度快,适合在农业上使用。加湿装置分布在育苗架的每一层,核心是双向高压喷头,可以均匀覆盖待加湿区域。本单元既可以接收由数据采集单元发来的指令,打开或者关闭加热、加湿装置;也可以设定一个阈值,自动地打开或者关闭加热、加湿装置。
3系统软件设计
论文摘要:要确保网络安全,一是需要多种网络安全技术结合,形成完整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二是不能静态地看待网络安全问题,要关注网络安全,病毒的最街发展,不断地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三是共认识到仅金网络安全技术构成的安全防护体系是不够的,还妥健全和完菩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形成技术和管理双管齐下,才能确保网络安全。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电力系统网络安全
1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电力信息化的不断深人,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已从简单数据计算为主发展到数据库处理、实时控制和信息管理等应用领域,并在OA系统、电能电量计费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电力ISP业务、经营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电力系统内,它已经成为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现存的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与操作系统千差万别,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覆盖全球,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讨论和研究电力系统计算机的应用及安全性则显得尤为重要。
2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管理
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并且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里从Interanet方面讨论电力系统的应用。首先各个单位应该申请工nternet国际域名和注册地址,建立省电力系统WWW服务。将各个部门的公用信息和数据进行WWW,使所有的具有不同计算机水平的员工都可以用浏览器对文档方便地进行调用、查询、浏览和维护,并且建立面对Inter-net的WWW主页服务,不仅宣传企业形象,而且可以将各种电力信息与产品进行工nternet,为了安全可以设立独立的服务器。建立电力系统的E-mail服务,使所有部门和员工拥有自己的电子信箱,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接收电子信件。建立电力系统的FTP服务,使计算机文件方便地在Intranet和Internet上传递。建立电力系统的BBS服务,使所有分布在全省各个地区的员工在开设的不同交谈站进行实时交流。建立电力系统的服务,对系统内的新闻进行播放,同时开辟NEWS讨论主题,给所有员工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与场所,群策群力讨论企业的发展与建议。
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应对各方面管理进行集成,来管理带宽、安全、通讯量、存储和内容。同时进行数据信息标准化和数据资源共享,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灵活性,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满足系统多层次的不同应用,使系统的开放性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保证应用软件和数据资源有较长的生命期,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充性,体现集中与分布式的管理原则。
(1)集中就是由省局统一规划全省的计
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要求,设计一套基于组态软件的智能温室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主控制器、传感器、执行机构及系统组态软件构成。笔者分别从主控制器硬件设计、传感器选型、主程序设计、通信接口设计、组态软件界面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系统在杨凌农业示范园进行了实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硬件结构可靠、软件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满足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的需求,实现了预期功能。
关键词:组态软件;智能温室;系统设计
智能温室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开始对智能温室环境监控技术进行研究,其中日本、荷兰、以色列、美国等发达国家智能温室监测技术发展的最快。国外智能温室最早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温室环境因子参数,并通过相关设备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随后又出现了分布式监测系统以及计算机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的多因子综合监测系统。温室产业在我国农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速度。“组态”的概念是伴随着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DCS)的出现,才被广大自动化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在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组态软件因为界面直观、便于二次开发、使用方便而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基于组态软件设计了一套温室监控系统。
1系统总体设计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各种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这些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各不相同[1]。目前,科学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达52种,其中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植物生长最主要的几种环境因子。根据系统监测与控制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系统硬件设计
2.1传感器选型
要实现对温室环境因子参数的监测,必须选择适合系统的传感器[2]。为了便于电路设计,系统土壤温湿度传感器选择上海搜博公司生产的SLHT5温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内置SHT10器件,主要用于土壤温湿度测量。光照度传感器选用ROHM公司的BH1750传感器。该传感器是一种用于两线式串行接口的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16位模数转换器,直接输出数字信号。因此,该传感器使用时不需再进行复杂计算,使用非常方便。二氧化碳传感器选用MH-Z14NDIR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非色散红外(NDIR)原理对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进行检测,是一款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无氧气依赖性,寿命长,供电电压为4~6V,提供UART、模拟电压信号、PWM波形等多种输出方式。该传感器内置温度传感器,可进行温度补偿,具有良好的线性输出能力。几种传感器外形如图2所示。
1长距离供电大电流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
1.1缺乏日常维护
电网设备就好比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家用电器,一样需要使用者定期地进行维护或者保养。尤其是对于长距离电网线路这种高频率使用的线路而言,日常的维护以及保养就更显得有必要了。很多的操作人员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步骤,使得电网送电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给工业生产带来了影响,甚至是经济上的损失。
1.2工作环境不稳定
电网设备用于工业生产部门中,可以切实保证工业产品的生产质量,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长距离线路输电过程中,对于其工作环境也是有着一定要求。例如外界的温度、湿度,所含的杂质,甚至是噪音都成为导致电网长距离输电电流过大的因素。部分工作人员没能认识到规范设备的工作环境的必要性,而导致电网长距离线路长期处于非正常工作环境,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以及人员的伤亡等。
1.3变电站运行故障
变电站变电运行故障主要是包括PT保险熔断故障、谐振故障及线路断线故障等。这些故障都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必须找出排除故障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故障发生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通常情况下,在不直接和经消弧线圈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如果发生上述几种故障,中央信号将会发出“10kV系统接地”光字牌或者是发出报文。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小电流的接地系统母线的PT辅助线圈开口三角处连接着电压继电器,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现象,来判断故障的发生。
2长距离供电大电流监控系统设计的具体措施
1系统结构设计
1.1总体结构
鉴于危险废物监控的必要性,并综合考虑监控内容和难点,设计危险废物实时监控系统,其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危险废物监控系统包括产废监控子系统、处废监控子系统、数据交换服务三个部分。产废监控系统部署在产废单位,监控危险废物收集和转移;处废监控系统部署在废物处置单位,监控转入车辆并核对危险废物重量。数据交换服务部署在环保监控中心,负责前端监控系统与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和基础数据交换。危险废物种类和形式多样,使标记和识别存在困难。本系统采用可粘贴式RFID电子标签结合一维条码冗余设计的废物标签,粘贴在废物件包装表面标记该件。针对无法按件区分的废物,如废水处理污泥,采用整个批次一个标签标识的方式。扫描废物标签可获取当前废物的类别、净重、包装形式、贮存时间、所属批次等信息。图1危险废物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1.2系统层次结构
产废、处废监控子系统的层次结构监控一体机集成了采集设备,包括RFID读卡器、激光扫描器、红外触摸屏,通过RS-232串口连接电子地磅和电子秤,完成重量采集;监控手持机具有扫描RFID标签、条码标签、网络连接等功能,可与监控一体机通信。数据上报服务实时上报转移批次、计量信息、废物信息等业务数据到环保监控中心,同时下载转移联单、废物类别等基础数据到本
2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2.1产废监控系统设计
产废监控流程包括危废入库、车辆计皮、危废装车、车辆计毛、危废转出。操作人员使用监控手持机扫描粘贴在危险废物包装上的废物标签,输入危废类别、单件净重等完成废物收集。系统允许三种方式记录装车危险废物信息,包括现场贴标签装车、选择仓库废物件装车、手持机扫描标签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