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行业调研报告

健康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鸡西市分行关于促进准政策性贷款业务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结合农业发展银行准政策性贷款的特点,结合农业发展银行在鸡西市的实践,分析准政策性贷款的优缺点,查找准政策性贷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准政策性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准政策性;贷款;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115-05

准政策性贷款业务是由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自行承担贷款风险的粮棉油收购贷款,是现有信贷产品中一类特殊信贷业务,介于政策性贷款业务和商业性贷款业务之间,既具有政策性贷款刚性需求特征,又具有商业性贷款自担风险特征。在现阶段,开展准政策性贷款业务主要是为防止出现区域性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表明,准政策性贷款业务以其特有的职能和优势,在履行支农职能、实现有效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在当前粮棉油市场形势不断变化、信贷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重视和研究准政策性贷款业务的发展问题,对于做好农发行信贷支农工作,推动全行业务健康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准政策性贷款的基本特点

由于兼具政策性和商业性贷款的特征,准政策性贷款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信贷计划优先安排,信贷资金足额供应,实行基准利率。

2.承贷主体多元化,包括购销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和集团客户等。

全文阅读

区政职业健康现况调研方案

为了解我国主要职业病危害分布、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职业病发病人数分布及主要职业病病种及特点,研究职业病的发病规律,为国家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和煤矿安全监察局鲁东分局《关于开展全市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通知》(卫字〔〕165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标

通过实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摸清我区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情况、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分布、职业病发病人数及主要职业病发病特点,研究职业病的发病规律,为制定我区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为保证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由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等部门组成的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协调、组织和实施工作;成立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小组,负责开展调查研究、数据录入、资料分析和调查报告撰写等工作。各镇、街道办事处协助开展辖区内的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

三、调查范围、时间、内容及方法

调查分为全区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和近10年职业病报告统计分析。

(一)调查的时间

全文阅读

都市报的健康传播现状

【摘要】大众传媒作为公众接收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们有责任向公众传递健康信息和健康理念,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并有效地引导公众的健康行动。本文选取了《京华时报》和《新京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2010年《京华时报》和《新京报》的健康传播现状,对北京都市报乃至我国都市报的健康传播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健康传播 都市报 健康理念 健康行为

一、研究背景

1、大众日益关注日常保健

随着工业时代的推进,急性传染病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慢性疾病以对人类生命造成了更大的威胁而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据统计我国人口死亡率近几年来呈下降趋势,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包括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慢性退行性疾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由90年代初期的461.44/10万上升至502.51/10万,占死亡总数的比例由76.48%上升到82.54% ①。慢性病的增多,也改变着大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将目光更加关注于日常的生活保健,将重点由医疗诊治转移到日常的预防保健上来。

2、大众传媒成为健康促进的主要力量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1986年加拿大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当时通过的《渥太华》中明确提出了:“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②。大众传媒最为受众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了健康促进的主要力量。据2009年我国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通过收看电视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为83.5%,排在第一位;通过阅读报刊书籍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为53.8%,排在第二位。

3、都市报的健康传播

全文阅读

为教师打造心理“防护墙”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北京市海淀区

教育是人与人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的品德、学识和心理素养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家庭幸福与工作状态,还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区域教育的质量与发展。目前,因教师心理问题引发的教育事件频发,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启动为期三年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采取科学测评―分层反馈―整体规划―分层改进―效果验证的推进模式,建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监测与促进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建立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发展数据库,基于标准化测评和科学诊断,从区域、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教师心理素养。

一、构建教师心理监测与促进机制,为学生成长提供和谐人际环境

1. 监测、提升教师心理品质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由于教育教学工作复杂而艰巨,教师时时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和个人发展的压力,心理负担重,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从1994年~2011年的18年间,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幅度下降,尤其体现在抑郁、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上。海淀区作为首都教育大区和教育强区,必须基于科学分析,全面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才能全面设计、部署区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稳步提升师资水平。

2.监测、分析教师心理动态是科学决策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反映的是个体心理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关系态势。因此,个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受周围环境和个人特点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

全文阅读

台湾健康食品管理体系探究

1中国台湾健康食品定义及其健康食品管理架构

根据中国台湾《健康食品管理法》[2]第2条,健康食品“系指具有保健功效,并标示或广告其具该功效之食品。保健功效,系指增进民众健康、减少疾病危害风险,且具有实质科学证据之功效,非属治疗、矫正人类疾病之医疗效能,并经**主管机关公告者”。在中国台湾,健康食品是一个法定名词,不完全等同于保健食品(图1)。在台湾《健康食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卫生署”为健康食品的最高主管机关;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市)为县(市)政府。在“卫生署”中,具体承担健康食品相关业务的机关为“食品药物管理局”。“食品药物管理局”为“卫生署”下属机构,主要负责食品、西药、管制药品、医疗器材、化妆品管理法规、政策的拟定与执行,产品查验登记、审查与审核,业者生产流程的稽查与辅导,产品检验研究与科技发展,产品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产品安全监视、危害事件调查及处理,以及消费者保护实施的推动[3]。“食品药物管理局”设置风险管理、企划及科技管理、食品、药品及新兴生技药品、医疗器材及化妆品、管制药品及研究检验等7个业务组,3个区域管理中心,5个行政部门,以及科技中心、管制药品制造工厂及国会公关室等3个以任务编组方式运作。其中,与健康食品管理相关机构为食品组、研究检验组以及财团法人医药工业技术发展中心。食品组:内设6个科。第一科为食品安全评估,第二科为食品输入管理,第三科为食品查验登记,第四科为食品营养,第五科为食品业管理,第六科为餐饮卫生。主要职责包括健康食品法规政策、评估方法的增修订;健康食品查验登记;查验登记食品上市后卫生安全事件管理及通报措施的规划与推动;食品标示与管理;健康饮食规划与推动等。研究检验组:内设6个科,与健康食品相关的为第一科食品化学检验和第二科食品生物检验,主要负责健康食品查验登记的化学检验和生物检验。财团法人医药工业技术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中国台湾保健食品与含药化妆品等生物技术产品为辅的医药产业辅导及生产技术、药效评估、临床前试验等相关技术研究开发、技术移转与人才培训,包括健康食品相关检验方法的研究与建立。另外,中国台湾各县(市)“卫生局”主要负责市售产品卫生安全管理、市售产品标示及广告管理、辖区工厂的管理。

2中国台湾健康食品管理制度建设

中国台湾是以“卫生署”1999年实施的《健康食品管理法》作为规范健康食品的最基础法律依据。依据《健康食品管理法》,中国台湾还陆续制订了有关子法及公告,包括《健康食品管理法施行细则》、《健康食品申请许可办法》、《健康食品查验登记审查原则》、《健康食品安全性评估方法》等。另外,还依据《食品卫生管理法》、《食品卫生管理法施行细则》、《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等相关法规协助管理。

2.1《健康食品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

中国台湾“卫生署”于1999年2月3日公布实施《健康食品管理法》,此法案所规范的内容包括:立法的目的、健康食品的定义、成为健康食品须符合的要件、健康食品健康功效的表达方式、主管机关、许可证申请、安全卫生管理、标示及广告、稽查及取缔、附则等。《健康食品管理法》自施行后,已进行了四次修订,修订公告时间分别1999年12月22日、2000年11月8日、2002年1月30日和2006年5月17日。主要是更正错误文字、配合政府组织架构调整及修正用语以符合《行政程序法》的规定等。《健康食品管理法》主要有两大特色:保障合法与严惩非法[4]。保障合法,即不先设定某类食品是否具有某种生理功能,而是由厂商提供科学依据,并由“卫生署”进行审查,审查后取得许可证的食品才可以在标示或广告中宣称为健康食品及具有该功效。严惩非法,是对违规者施以重罚,最高可处罚100万元的罚金,甚至可处以最高3年的有期徒刑。《健康食品管理法施行细则》是对《健康食品管理法》的补充说明,于1999年8月1日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已经过2次修订,时间分别为2002年7月2日和2006年10月30日。

2.2健康食品查验登记制度

中国台湾“卫生署”于2007年5月17日修订《健康食品管理法》,开始推行健康食品双轨查验登记制度[5]。第一轨的健康食品,必须以产品经科学实验证实其保健功效;第二轨的健康食品,只要产品成分符合“卫生署”所定的健康食品规格标准,并有学理确定产品保健功效即可,亦即产品为具传统长久供饮食经验安全无顾虑,其成分与保健功效的关系明确,且其成分检验及规格清楚,无需进行保健功效评估试验[6]。个案审查(第一轨)的作业流程[7]为:生产厂商准备文件“卫生署”初审(行政审查)“健康食品审议委员会”复审(专业审查)“卫生署”评定审查结果(通过、补件或驳回)通知产品送检(由“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检验确认功效成分)核发许可证(符合规定者)(图2)。整个审查流程约需180d。规格标准审查(第二轨)的作业流程[7]为:申请厂商准备文件“卫生署”审查(规格审查)卫生署评定审查结果(通过、补件或驳回)通知产品送检(由“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检验确认功效成分)核发许可证(符合规格标准者)(图3)。申请手续及办理时间比第一轨简便,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食品的选择。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台湾已经审核发放健康食品许可证共301件,其中第一轨健康食品共269件,涉及已公告的13种保健功效;第二轨健康食品共32件,仅限于鱼油和红曲两类,功能仅限于调节血脂。

全文阅读

首届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

2013年8月18日,首届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在美国纽约大学演艺中心举办,论坛的主题是“气功

科学与健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8位专家在论坛上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专家们用不同的视角阐述各自的研究成果。

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石爱桥教授作了题为《健身气功功法效果研究》的学术报告。石爱桥介绍说,此项课题研究历时一年,是一次对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功法的集成功效研究。研究对3000多名北京、上海、武汉、江西、安徽等地区无系统锻炼史、无严重疾病的部分普通在校大学生和中老年人进行了跟踪测试,并从即时功效、健身功效、心理功效和社会功效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报告中总结了中长期进行健身气功锻炼集成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的功效。健身功效主要表现在增肌减脂,塑造体型;扩大肺功能,提高柔韧性;健心降压,活血化脂;增强免疫力,改善内分泌。心理健康功效主要表现在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压力;健脑益智,积极专注。社会功效主要表现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抗衰防病,降低医疗成本。

比利时健身气功协会主席皮埃尔带来了题为《健身气功:古老的生命科学,当今的生活典范》的报告。皮埃尔设计了24个问题8项内容的调查问卷,对比利时健身气功长期习练者进行了调查。皮埃尔的调查得出了多项结论,其中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健身气功给他们带来了帮助,特别是能有效降低他们的焦虑、孤独等问题以及能减少药物服用量,同时对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提升自身幸福感等也很有益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皮埃尔在调查中发现习练健身气功改变了比利时人看待中国的态度。

德国新勃兰登堡应用科技大学预防与健康研究所所长威利·纽曼在学校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培养专门人才。从2012年开始,每年招收60名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在与健康产业相关的机构工作,像保险公司、医院和健康医疗机构等。此次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他作了题为《健身气功与压力管理》的学术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健身气功与压力管理的联系。报告分析探讨了30项研究,共有1175名参与者,结果显示健身气功易教、易学,是一种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

香港九龙医院高级职业治疗师、康复治疗学博士吴显波作了题为《健身气功对于肺疾病康复疗效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通过系统综述研究,论证了健身气功可能是重要的肺康复训练方法或补充训练方法;3个月以上的健身气功持续锻炼,能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减轻气流阻塞,提高运动能力;建议肺疾病患者可以从健身气功·六字诀和八段锦练习开始等。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健身气功的科学研究。对此,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主席、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副主席常建平说,举办国际健身气功科学论坛就是要为全世界健身气功科学研究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健身气功作为中国养生文化的代表,受到了国内外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当前越来越多人发现了习练健身气功的益处,人们想要学习健身气功的愿望也愈发强烈。健身气功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顺应了全世界医疗界从治病向预防疾病发展这一潮流。

全文阅读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创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新格局

为积极应对我国主要健康问题和挑战,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卫生部陈竺部长代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在近日召开的“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据陈竺部长介绍,为实现卫生事业与国民健康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10个具体目标是:①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②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③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④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⑤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⑥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⑦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⑧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⑨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⑩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保障“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实现。

除此之外,《报告》还提出了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一是建立促进国民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医疗保障与服务统筹一体化的“大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健全法律支撑体系,依法行政;三是适应国民健康需要,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从注重疾病诊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现关口前移;四是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与机制,通过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和社会统筹,将个人现金卫生支出降低到30%以内;五是统筹保障制度发展,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管理统一;六是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提高卫生人力素质;七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八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陈竺强调,要充分吸收“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的成果,以《报告》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战略的研究工作。要树立全局观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中国国情,更加注重卫生发展的总体效益;要以增进健康为中心,更加重视转变服务模式;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体系。

陈竺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成果纳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积极投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全文阅读

近20年我国卫生健康类报纸发展状况研究综述

摘要:基于CNKI 的文献检索与分析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卫生健康类报纸发展状况的研究总体上呈现持续、快速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问题与困境分析、与读者的关系、发展出路探讨、如何提高报道质量、健康教育等五个方面。上述热点问题之间相互关联,互相渗透,总体而言,研究涉及到该领域的多个层面,然而还有一些层面的问题涉及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卫生健康类报纸;热点问题;文献检索;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2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2-0030-03

目前,报业市场竞争激烈,对于医药健康类报纸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本文旨在从当前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后续相关研究的切入点或突破口,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发展。本文基于CNKI ,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首先对卫生健康类报纸发展状况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界定,随后对经过确认的热点问题进行述评。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简介

1.对我国卫生健康类报纸近20年来发展状况的整体把握。为了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卫生健康类报纸发展状况有个整体把握,笔者在CNKI 中进行“跨库初检索”,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在检索项“题名”、“关键词”和“摘要”下,分两次分别键入检索词“卫生报”和“健康类报纸”,设置检索时段为1990~2010年,匹配为“精确”。经过初步整理,得到以下检索结果:有关“卫生报”的文献,在“题名”检索项下共有记录17条,在“关键词”检索项下共有记录2条,在“摘要”检索项下共有记录26。有关“健康类报纸”的文献,在“关键词”检索项下共有记录24,在“摘要”检索项下共有记录13条。分别对上述有关“卫生报”的文献和有关“健康类报纸”的文献检索项下的检索结果逐年排列,得到如图1、图2所示的整理结果,以及有关“卫生报”和“健康类报纸”的文献总数逐年排列,得到如图3的整理结果。

图1有关“卫生报”的文献在各检索项下检索结果逐年分布图

综合上述各项检索结果可知,单从文献数量上来看,2000年以前我国学术界,对有关卫生健康类报纸发展状况虽有研究,但并不是很密集,而2000年之后研究呈持续状态,尤其是2005年开始的近五年内呈快速发展态势。不过,从总体上来说,对作为行业报的卫生健康类报纸发展状况的研究还并不是很多。

全文阅读

中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况及效果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现况与效果,为今后相关研究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1980-2010年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生殖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开展,学校为教育的主渠道,其他形式有同伴教育、亲子交流以及专业医疗机构参与等。对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知识、态度方面,缺乏生殖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评价。结论:应加强发展建立以理论为指导的、全面的、并有良好评价指标体系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框架。

【关键词】青少年;生殖健康;性健康;健康教育;系统评价

近年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长期趋势的日益凸现,人群结婚年龄的普遍推迟,以及当前各种非主流性文化的传播,我国青少年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殖健康问题。为青少年提供适时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早已被公认为促进青春期生殖健康的一项重要策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6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和联合国人动基金会(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UNFPA)将生殖健康教育定义为一种“旨在培养青少年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文化和生育各个方面了解性特征,以及获得对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相关问题能够做出负责决定和行动能力的教育经历”。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就已明确提出要对青少年开展必要的青春期教育。然而,必须承认,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如何在青少年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以及由此带来的效果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循证思维寻找实证,描述我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与效果,从而为进一步发展完善符合我国特点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NKI《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中国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期刊系统》,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依照标准化系统搜索有关生殖健康、性健康、健康教育、预防、干预等主题词/关键词,收集1980~2010年国内发表的关于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研究的文献,共检索文献2315篇,文献追溯9篇。

1.2 文献纳入标准以及资料提取

研究规定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我国大陆10—24岁的青少年,性工作者、同性恋者、吸毒者等特殊人群除外;②研究内容必须涉及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教育;③研究性质为干预性研究,研究发表日期1980~2010年;④结果有定量的评价指标。对研究对象不符合,如成人研究(>24岁),研究结果没有定量评价指标,以及重复发表等予以剔除。

全文阅读

别样的“六年之痒”

校长曾经问及订阅哪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杂志适合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未经思索,我脱口而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长接着问,这份杂志怎样?我说,很适合我们看的,它是国内的第一份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杂志,我从大学时就开始看。校长说,既然这样就订这份杂志吧。

校长走开后,我想了想刚才的回答,觉得好笑。我当时根本未经思索,脱口而出回答了领导。再细作思量,也还就是这份杂志了。

我在2002年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就结识了这份杂志。

那时候看到这份杂志,多半是因为专业的原因――我专科学的是心理学教育专业,本科读的是教育学专业。当时,由于做一份关于山东省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的暑期调查,大约搜集了近3000份调查问卷。行文到对现状进行对策性建议的时候,我需要查找资料。辅导老师建议我先放一放,去读读书,而他首先推荐的就是这份杂志。我与董老师既是师生关系,也有着纯真的友谊,他的建议我自然是遵从的。董老师破例把系资料室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全部借给了我。整整一周,我沉迷于这份杂志。当时觉得这份杂志是面向一线教师的资源共享资料,而不像那些心理学专业刊物,需要很深的专业知识和涵养才能读得通,需要一个转化的流程才能走近现实。很快,由于这份杂志再加上其他书籍的帮助,我完成了《关于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的定稿。后来这份报告先后被评为校暑期调查报告一等奖、省2002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三等奖。这是后话,但从那时起,我已经习惯每月读读这份面向一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多了一些牵挂。

后来升入本科,离开了原来的母校,走进了另外一座城市。在这里,我仍然在图书馆里寻到了它的影子,我很高兴――久违的感觉经过一个暑假又回来了。囿于学校学习,我只能从资料中寻找教学事实,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的涉猎仍然首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直至毕业,这份杂志整整陪了我四年学生生涯。

参加工作后,我主要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但对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经常去原来学院图书室蹭书看。就这样,结合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后来学校申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我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其中,一方面这为我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为我的心育之梦提供了践行的舞台。现在我校“小范围建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环境的探究与实践”校本研究正在有序地进行着,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这方面经验的介绍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借鉴,让我们的探索少走了一些弯路。虽然课题研究刚刚展开,但是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伴,我想我们的课题一定会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我有这个信心。

前些日子,朋友告诉我,我有一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我很是吃惊。这是我的第一篇发表的科研论文,从我撰写第一篇专业论文到现在第一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整整六年时间,这也是这份杂志和我相伴的年数,我不禁动容。婚姻中存在“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的说法,那是感情的危险区,而对这份杂志,我无痛也无痒,是一种心情的平淡,一种阅读的习惯,一种成长的景观。

窗外微风和煦,透过窗拂在脸上,痒痒的――也许这就是我对它的感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