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 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22-01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培养人才。
虽然职业生涯并不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全部,但它又切切实实地影响着每个职业者的生活信念、情感、心境和态度,影响着人生的幸福感受。可以说成长道德也正是教师个人生活的幸福之路。
我认为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不断的了解认识自己的心理,一旦发现自己存在不良的情绪,要及时进行调适。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保健,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受到损伤对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
(1)首先,必须遵守生活秩序,按时上下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形成稳定规律的生活。对待他人的态度要热情。教师尤其是对于学生更要亲切热情,与同事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为人师表,就需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注重自己的仪态与服装。仪态就是不得强压怒气,对人对事要冷静宽宏大度,不能冲动。
(2)转变个人观念。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3)从自己做起,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爱向上攀比,总以为自己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别人的能力、水平与自己差不多,凭什么生活比自己优越。由此而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常有一种失意之感。要调整这种心理的失衡,就要尝试换个角度想问题,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己快乐的事情,也可采用找寻自己比较擅长的地方,这样就能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要学会并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选择一个积极的心态介入生活,这是一种获得心灵平衡的极好方法。而当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时,可用想像置身海边等优美景点的方法来消解压力,千万不要把自己困在房间里独自烦恼,不妨多与好友会面,可为你带来灵感和解决困难的带来启示。
(5)放开社会视野。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明显升高,血脂异常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之一,与多种疾病如肥胖症、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因此,纠正血脂异常对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死亡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对辖区血脂异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介绍血脂异常的临床基本知识、并发症以及防治措施,收到显著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关键词】社区;血脂异常;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77-02
1 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
对辖区血脂异常的患者建立档案,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身高、体重、饮食结构、运动、生活方式、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社会环境、经济状况、辅助检查结果、职业、地址、联系电话、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需求等,评估并记录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如超重或肥胖,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吸烟酗酒、对血脂异常防治知识缺乏等。
2 健康教育
2.1 疾病基础知识讲座
首先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系统的疾病基础知识教育,讲解血脂异常与饮食、运动、不良嗜好等因素的关系及其危害性,以及自我防治的相关知识。每人发放一份宣传资料,包括血脂异常的危害及预防,饮食与运动控制方案,制定并发放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处方,因人施救、因病指导。干预过程采取集中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中讲座,并以座谈会的形式,鼓励病友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患者家属参加学习和交流,对个别病人采取一对一的交流。每月电话跟踪随访一次。
11月我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XX年9月,我区进入第一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六年多的教学实践,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进行。
二、实践过程。
编者按:我和小潘医生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精神疾病平衡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培训班二期。本期培训班是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办,北大六院协办。课程内容新颖,富有前瞻性,针对性强,专家和导师们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幽默使授课生动有趣,而且中英对译让我能专心一致富有学习动力,令我感受甚深。本期培训班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由xx精研所林勇强主任讲授的“个体服务计划(isp)方案设计。
**月**日——**日,我和小潘医生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精神疾病平衡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培训班二期。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本期培训班是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办,北大六院协办。特邀外方讲员波士顿大学harding教授和哈佛大学good教授,共有学员44人,来自全国各地精神卫生研究所及专科医院。
针对686项目举办的这个培训班已是第二期,所讲授的内容有:对精神分裂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有关迷信进行挑战;精神疾病最新研究进展——精神分裂症;与精神病人权利相关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患者与家属专家——意大利特伦多模式感悟;态度、知识和技能:结合临床专业技能和康复技术;康复:帮助重获生活有效途径;在复原过程中重新评估患者状况;个体服务计划方案设计等等。以上课程内容新颖,富有前瞻性,针对性强,专家和导师们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幽默使授课生动有趣,而且中英对译让我能专心一致富有学习动力,令我感受甚深。
我感到最新颖的一堂课程是:患者与家属专家(userandfamilyexpert,ufe)——意大利特伦多模式感悟。这个课程由北大六院的姚贵忠教授讲授,内容讲的是:意大利特伦多市因1978年精神病院被全部关闭,只在综合医院开放少量精神科病床,精神科工作人员难以接受。最终成立了精神卫生中心,10个日间照料机构,15个住宿机构。这些机构是由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组成各个治疗小组,重要的是还有“ufe”。“ufe”的意译是“患者和家属专家”。称之为专家毫不为过,因为他们是曾经的精神病患者或家属,他们有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是一般工作人员不可替代的。“ufe”的身影几乎遍及每个精神卫生服务部门。他们开始值夜班、当前台接待、接电话,在日间活动中心、住院部、患者公寓为其他患者服务,与家属联系、帮助患者就业等。“ufe”成为了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桥梁,也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和伙伴。所以管理“ufe”的管理者说“与管理工作人员相比,管理ufe时的问题要少得多”。
本期培训班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由xx精研所林勇强主任讲授的“个体服务计划(isp)方案设计。共有七个步骤:评估现状,明确问题,确立目标,成功指标,达标策略,设立责任及考评进度。通过方案设计,制定目标及处理方向,落实责任人,进而在规定时间内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每个具体措施,使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护理及康复,从而达到治疗与康复两者平衡的目标。
精神病人服药稳定后大多数出现功能衰退及意义减退现象,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受损,难以再度融入社会。我们通过对病人实施平衡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模式,将阳光带给病人,也将病人的阳光挖掘出来,那么精神病人就有更美好的明天!
摘要:外来民工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班主任,必须辅导好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摆脱孤僻、自卑、偏见,抱着良好的心态,融入新的环境,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字:外来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04-02
2008年9月,我开始担任一个由48名新生组成的一年级班主任,其中有11人是来自外省的民工子女。像所有带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一样,在孩子们未形成良好的学校行为规范之前,我经历了一段嘴巴不得消停的日子,几乎所有课间都在听“小报告”、调查分析、处理问题、解决矛盾中度过。渐渐地,孩子们的行为常规走上正轨了,“小报告”少了,矛盾冲突也少了。但同时,一个男孩却越发引人注意了――关于他的小报告未见减少,且每次都同出一辙,不是用拳头打人就是用脚踢人。我教给他的与同学相处之道不起任何作用。
他是外来民工子女,来自广西,现与父母同住。他平时话很少,眉头时常皱着,表情冷漠,性格孤僻。课间他基本不外出活动,就坐在位子上。当有同学经过,不小心碰落他的书本时,他一声不吭,出手就是给对方一拳;当有人不小心碰到他手肘或踩到他脚时,他依然一声不吭,但脚已经使劲地踢出去了。我每一次与他谈话时,他都气冲冲地争辩:“谁叫他(她)先碰(撞、踩等)我的!”每一次,我都耐心地引导他:对方不是故意的,同学间交往要大度,别斤斤计较,更何况对方已向你道歉了;我们要学会宽于待人,自己才会快乐。但每次听完我的劝导,他总是冷冷地回一句“知道了”,转身就走。最初,我当他的暴力冲动是由于性格内向、孤僻、自卑造成的。因此,我就经常找机会鼓励他,有时还特意安排活动开导他。
他的暴力冲动、蛮横无理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为了能尽快解决他的问题,我多次找他父母了解情况。但其父母也一样认为他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平时他与父母都不愿意多交流。从与父母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他父母也经常针对他的这一特殊问题教导他,对他的各方面都挺关心的,可是依然没效果。我就提议其父母平时多与他聊天,周末多带他参加户外活动、集体活动。但是,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别人都已学会避着他了,他还是“本性不改”,真是一个铁打的人啊!虽然因为同学们的“小心”关于他的这类冲突事件少了一些,但是每当看到他那孤冷的身影,充满敌意的眼神,就感觉他好可怜,快乐的童年与他无关,我总忍不住想帮他。
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四年级的一次语文单元考试中有一道开放题,要求学生写写自己最想对某人说的话。他写道:“爸爸妈妈,你们从小就把我一个人丢在老家,你们不爱我,我恨你们!”读完这句话,我心头一震,马上去看姓名――是他!我心头又瞬间转亮,终于找到打开他心结的钥匙了。随即,我就约他妈妈来了解具体情况。
午饭后没多久,他妈妈来了。我带她到教室外私下问她,孩子是否小时候没跟他们一起生活。她沉默了一下,红着眼告诉我:孩子两岁时,因为经济拮据,他们就外出打工了,孩子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直到可以上小学了才接来一起生活。她还告诉我,因为这事,孩子一直有怨言,说父母不爱他,丢下他不管。了解这些事后,我心中更加肯定了,孩子的冷漠与敌意就是因为心中的这个阴影造成的。我马上安慰他:“别担心,我帮你们解开心结。”于是,我让她到教室后面的餐厅等我,自己走回教室,叫这位孩子出来。当我边走边搭上他肩膀,对他说:“妈妈有话要对你讲。”他满脸敌意,加快脚步,肩膀使劲一甩,挣脱了。我又马上搭回去,俯耳轻声对他说:“老师叫你妈妈来,不是要说你的坏话,是想帮你,这几年来,老师发现你总闷闷不乐的,心里也不开心,老师想让你快乐一点。”这时,他脚步缓慢了,肩膀也不甩了。
〔摘要〕福建省南平市从“十个模块”入手,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构建南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南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推进群众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和常态化。
〔关键词〕南平市;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2-0015-03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2002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2004年12月,福建省南平市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该会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何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这是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是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提出了《南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这一课题。
2.研究意义。《南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这一课题,从“十个模块”(即“十要”:机构要设,队伍要有,内容要实,课题要研,原则要遵,形式要活,时间要准,渠道要通,经费要适,评估要真)入手进行研究,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构建南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南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推进群众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和常态化,提高南平市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1.建立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管理
伴随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各行业领域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农村大学生要想快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融入现代社会,既要具备优良专业知识素养与技能,也要树立坚强精神意志力、养成强大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一样,在培养并提升农村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水平环节中,具有重要基础教育意义,由此,各高校必须重视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以现代社会对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要求为标准,顺应新时展趋势促进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为农村大学生提供高水平、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人际交往是农村大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状态、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必需途径,对此,本文将结合刘雪峰编著的《农村大学生人际交往百问百答》,分析当下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现状,找出高校现有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待改善之处,从实际视角探究益于推动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优化路径,助力提升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与效率。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的《农村大学生人际交往百问百答》,以农村籍大学生实际生活、学习及工作的人际交往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农村大学生建立人际圈子中所遇困难和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与措施,在学生群体中获得极大认可,既是一本深受广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欢迎的辅导性书籍,也可为高校引导大学生创建良好人际交往关系提供理论参考意义。本书充分认识到农村籍大学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特殊性,并对农村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与能力有深入了解和感受,进而从学生成长环境研析阻碍农村学生深层次实行人际交往活动的因素,为日后深化农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奠定理论基础。本书虽是以问答形式来向读者传递相关理论知识信息,但该信息传递过程却是基于井然有序地理论框架上来实行的,结构清晰;该书以加强农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为中心思想,分别从基础理念、技巧应用以及心理建设三个方面,设置对应问答内容,让读者在一问一答形式中更加全面且熟练地掌握有关知识理论。由前述内容可知,本书内容结构清晰、要点明确、叙述亲切自然,值得人们深入阅读和学习。自国家教育水平持续提升以来,社会愈发重视农村教育发展,纷纷以强化农村教育质量为目标,开展诸多教育创新活动,促使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社会整体教育氛围越来越浓郁,教学环境也逐渐改善。该教育情境下,踏实肯学、勤劳刻苦的农村学生在良好教育条件加持下,个体综合素质自然得到飞跃式提高,农村大学生数量因此倍增。现如今,农村大学生更是占据了高校在校生总数量的一半比例,所以,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高低,深刻影响着我国未来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助农村大学生建立坚强心理素质,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的关键途径,对农村大学生在以后学习与工作之路上得到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新时代到来之际,激烈社会竞争环境对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背景下,推动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高校须在充分掌握其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状况基础上,全方位深入解析自身教育模式不足之处,以便制定针对性创新、完善方案,以便加快理想教育目标的实现进程。
一、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
国家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竞争环境愈发激烈,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不但要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还需不断强大自身心理抵御抗击能力,以助于农村大学生在混乱复杂、诱惑繁多竞争氛围中,始终保持不骄不傲、内心平稳的心理状态,从而让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对推动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培育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顺应素质教育发展趋势,引导农村大学生优化自身综合素质培养。随着国家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渐深化,高校培育高素质、强技能、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责任愈发重大,其对农村大学生实施人才培养行为时,已不只将教育重点放于科学文化素质培育领域,而是在加强农村学生素质教育基础上,强调个体人格魅力、心理承受能力及情绪调节技能的培养,以此让农村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满足现代学生成长需求,帮助农村大学生调节、解决心理困惑。对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来说,注重强调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其有效强化人才培养效率的必需途径,且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既是现代社会对当代农村大学生所提出最新客观要求,也是农村大学生能快速适应全新成长环境必然需求。所以,对农村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符合社会对农村大学生教育的客观要求,还可针对农村学生心理方面提供排忧解难作用,使其能在正确教育方向指引下茁壮、健康成长。
二、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就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情况来看,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虽在专业教育中得到一定培养与提升,但这远远未能达到最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存有待提高之处;二是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深受诸多因素影响。
(一)高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不足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开放范围有限,致使教育效果不佳。大部分高校针对农村大学生所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范围仅限于校园内部,更甚者只针对班级、宿舍或是个体等领域,这样的教育范围虽能对特定对象进行更加精准地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境得到一定程度沉淀,但同时也与学生家庭、社会产生越来越远的距离感,以至于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实际,不仅不利于全面增加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还难以将家庭与社会所具教育资源与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其次,教育课程设置欠缺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一来,各高校更多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作一门可供农村大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并未有将其真正融入整体教育体系中的意识。二来,高校针对农村大学生执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仍是沿用传统教学教材与方式,不仅致使专业教学内容陈旧、毫无创新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性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这种流于表面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学习需求,对培养、强化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造成极大阻碍。最后,尚未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质,创新改革受阻。多数教育者开展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仅是片面地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进行解析,并未真正看清其建设、发展本质,以至于产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开展与普通专业教学课程无异的思想,并且认为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所使用教学手段就是对应专业教育模式,从而不会主动、积极地顺应新时展潮流和现代农村大学生个性成长特征,对其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以致使自身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率停滞不前。
(二)影响农村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