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课堂

健康教育课堂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健康教育论文

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增加教学的直观效果,激发幼儿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幼儿对语言和文字的认知能力还较差,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初期。因此,我们负责幼儿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抓住幼儿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便提高幼儿对健康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幼儿十分喜欢直观、形象、动态的健康知识信息,喜欢在人机互动的活动中汲取新知。”我们教师必须利用好幼儿的这一特点,科学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资源的动态展示,利用白板的人机交互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小小火炬手”的教学时,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安排了火炬传递的环节。教师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图片展示,让幼儿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图片的刺激感知火炬传递的方法。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让幼儿彻底明白火炬传递的规则,教师让幼儿到前边通过课件演示火炬传递方法。幼儿通过对课件的使用,逐一展示了火炬交接、原地传火炬、接力传火炬、小小火炬手等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幼儿自己的展示,尤其是通过人机互动,更能有效地激发对健康知识的认知,使他们深刻理解了火炬所代表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生活课程资源自制玩教具辅助课堂教学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健康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幼儿都喜欢玩玩具,也喜欢自己制作玩具。”我们幼儿健康教育教师更应当利用好幼儿的这一优势特点,科学整合生活中的健康教育资源,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制作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玩教具。课上利用教师或者是幼儿制作的玩教具辅助课堂教学,通过游戏方式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要求幼儿在展示过程中边展演边讲解。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幼儿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综合提高幼儿的健康素养。比如,在进行“玩飞盘”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幼儿喜欢玩玩具的特点,提前布置任务,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飞盘。几天后,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游戏环节,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飞盘进行游戏活动,可以是头顶飞盘走一走,双腿夹着飞盘跳一跳,把飞盘抛出去再接住等等。为了更好地巩固学习效果,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大组,进行飞盘大战游戏。每个小组成员分成两组,相距4米面对面站着,在教师发出口令“开始”时,幼儿将飞盘抛向对面的本组同学,以此类推,看哪组先完成抛飞盘任务,教师对完成得好的组进行肯定。同样还可以设计飞盘过河、飞盘回家等游戏环节。通过小游戏活动锻炼了幼儿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让幼儿体验学习健康知识的重要性,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利用多媒体等电教媒体设备优化教学方法

轻松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幼儿健康教育也是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有利于突破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难点,尤其是动作节奏感比较强的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展示,可以给幼儿提供思考和感悟的时间,让幼儿领会动作要领和操作技巧,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灌篮高手”的教学时,由于篮球运动的动作过程比较复杂,难度相对比较高,对幼儿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有效提高幼儿的投篮机巧,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运球、投球的动作展示,采用慢镜头的方式逐个节拍地展示,给幼儿理解和感悟的时间,再结合具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从而轻松突破教学难点,让幼儿了解了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体验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提高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总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提高幼儿对健康知识的认识能力和对体育运动技巧的掌握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气呵成的事情,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知识时的反复性和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多提醒,多指导,多训练,已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还要认真研究教材,科学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落实幼儿自主学习地位,调动幼儿身体机能锻炼的热情,提高幼儿健康教育质量。

作者:赵银鸽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毛洼幼儿园

全文阅读

乙型肝炎健康教育课堂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3 - 213 - 02

【摘要】目的 探讨对乙型肝炎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50例,采用健康教育课堂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对护理组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肝炎健康教育课堂能提高慢性肝炎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慢性肝炎;健康教育;效果

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极易反复、并有一定传染性、临床上难以治愈的疾病,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一般人群的HBV标志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分别为约57.6%和9.7%,估计约7亿人曾感染HBV,其中1.2亿人为HbsAg慢性携带者,占全世界HbsAg慢性携带者人数(3.5亿)的1/3[1]。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对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及落实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它贯穿于患者从门诊、入院、出院、回家休养、康复各个环节,存在着大量的生活、康复的健康指导。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的整体治疗的作用非常重要。我院于2009年1月启动健康教育课堂,在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的情况下,同时应用CAI通过系统、规范、通俗、易懂的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健康指导,使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50例,采用健康教育课堂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对护理组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效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健康教育方法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口头告知及原件的书面文字健康教育资料等方式,告知疾病相关知识,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病人的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休息与活动;家属护理应注意的事项等。主要由负责护士完成。

全文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而体育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愈发显示出特殊作用。运用文献资料和实证调研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使人们对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与高度重视,有效指导,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心理教育;体育活动;影响因素

目前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身体和心理素质不良的问题,更应引起体育教育者的重视。据全国高校调查显示:因精神疾病休学、缓考的比例不断提高。南京高校在一年内因心理问题自杀跳楼的就有28个,另根据上海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对就诊的大学生病例分析看,神经占大多数,比例为69.4%;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问题占14%。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社会群体更差,约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常出现空虚、孤独、压抑等不良情绪,以至于失去自我,丧失信心,意志品质减弱,难以面对和适应现代化的激烈竞争。

为什么现在要突出强调心理健康的问题呢?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宗旨是育人,即培育现代化所需要的人。不言而喻,学校体育也必须为这个宗旨服务。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求有健康的心理。我们国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各个领域都充满着矛盾,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的机制被广泛运用,信息流动大大加快,事物的发展,往往变化莫测,整个社会的运行节奏急剧加快。与此同时,各种消极、腐朽的社会现象也在充分暴露。很难设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不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能立足于当今社会?能在当今社会上有所作为?

毋庸讳言,现在就有一些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学校的急剧变化,不能接受由高中时的佼佼者,到了大学就成了中等生。大学是个性发挥最自由的阶段,因此一些学习文化的优等生在一些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不足,在心理上严重失衡。他们好像什么都看不惯,似乎处处都不顺心,经不起一点挫折和委屈。总觉得人人都在和自己作对,世界混沌一片。于是乎或是满腹牢骚,或是郁郁寡欢,或是喜怒无常,或是猜疑嫉妒,或是冷漠忧伤,或是孤独沮丧,有的人甚至跌入厌世的泥坑不能自拔,有的人竟成了歇斯底里的精神病患者。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了健康,影响了生活、学习和工作。

那么,心理健康或心理全面发展的主要标志或基本内容都有哪些呢?马斯洛和米特尔曼等提出了十条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应用。(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善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 )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对此,学校体育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更自然、更有效、更有作为。

因为一方面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伴有着强烈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体育活动中,无论是动作或是机械的练习活动,都有一定的难度,除了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外,还需要克服胆怯和畏难情绪。当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成功地完成了某一动作或活动时,其中的喜悦心情将会促使自我水平的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可逐渐培养学生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的性格,当他再度面临新的困难或是挑战时,他就会充满信心地去尝试克服。获得这样良好的体验,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自我感受和自我认识便会加强自尊心、自信心,促使他们自爱、自重、自强不息。

全文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学论文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现在社会上对80后的大学生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草莓一族。具体而言,就是说外表光鲜,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而内部却苍白绵软,缺乏内涵,不堪压力,稍有挫折,就会成为一团稀泥。这种状态就对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边面面对的是被冠之以“草莓族”称号的大学生,另一边面对的是巨大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和就业形势。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覆盖面广,受众学生人数多。因此,探讨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的原则

(一)要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如人际关系、学业问题、自我意识、情绪调控、亲密关系、职业规划等。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缓解他们在成长和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困扰,提高自我认同感,曾强课程的实际效果。

(二)要立足于心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不能够脱离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理论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要贯穿心理学理论,让学生在认知和理解层面上将知识系统化。通过学习心理学理论,掌握了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有效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要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全文阅读

语文课堂中德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36-0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成长也就是人文精神的成长,即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的成长。走进课改课堂,每节课不论怎样设计,最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最后让他们的身心快乐的,健康的,积极主动的成长。语文课堂是传统的德育渗透基地,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地。因此,语文课堂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活动设计,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精心备课,抓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认为语文课上抓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当代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象。

我曾读过这样一则材料: 在中国,据推算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是第五位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在青年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心理承受能力弱,往往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处人为事时也只会从自己出发,很少有积极的自我体验,一遇见不合心意的事就大动肝火,怒气冲天。不能愉悦的接纳自己,有时甚至自暴自弃,生命意识淡薄。自私狭隘,缺乏包容、合作意识。有不少人在与他人相处时只能别人包容他,而他不能包容别人。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有的家长过于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以至于我们的孩子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压力过大,孩子就会采取相应的方式去疏泄,比如打架,比如上网吧。等大到孩子承受不住的时候,有的孩子会选择自杀。也就是说,时代在发展,可我们的孩子心理健康的问题却有着严重的趋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与时俱进,及时学习,要准确把握当代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样才能未雨绸廖,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做好引路人,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其次,语文课堂应该是和谐的,民主的,融洽的,互动的,共享的,共进的。

初中的孩子们处于青春期,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心理上要求被大人认可,又极力想脱离大人的管制,而有的学生又面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单一(包括有的家庭教育缺失现象)、社会教育的缺位等,什么叛逆、打架、上网吧、不学习、盗取钱物等毛病在身上也就时有出现了。教师如果采用传统型教育,高高在上,对受教育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导、灌输,学生就会产生抵触逆反心理。一个和谐的,民主的,融洽的,互动的,共享的,共进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老师和同学形成情感互动,学生的"亲其师信其道"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拓宽教学内容,拓宽学习空间,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变语文课堂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第三,要关注和爱护学生,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了的爱孩子,乃是我们教育素养、思想和情感的顶峰。我的一节语文课上,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有一名叫刑凤娇的女生不参加讨论,其他人在一起很互动,唯独她自己闷着头,像是在看书。我灵机一动,临时增加了一个组长评价组员环节,本来这个环节是在课堂要结束时总结加分时评价的。同时,我又暗示小组长主动询问。在组长平价时,我插了一句话,评价该女生思维独特,她听了以后精神一震,也参加到小组学习中了。我明白,她享受到了自我r值感的自豪感,被老师的认可让她有了动力。可是,下了课她依旧自己一个人退到了同学圈以外。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以他为中心。只能别人包容他,而他不能包容别人。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

全文阅读

谈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分类;点评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01-01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学校体育正在扬弃体育学科的本位观和技能观,全面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使之与社会体育接轨,为终生体育服务。在体育课上,孩子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可望性达到最高值。因此,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体育课,对培养、发展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特殊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课与健康心理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在学校,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体育教师担负着一个年级或者几个班级学生的课程,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具体的指导,只能对学生分类进行。

1.针对全体,引领健康。学生健康的素质涵盖的内容很多,有自信、坚强、勇敢、爱心等等。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强、任性、娇气、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整体而言还不严重,因此,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全体学生,使不良的心理倾向得以改变。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在体育课堂上,可指导学生采取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在跨越式跳高一课中,改变传统的练习模式,先让学生自由跳练习。为学生提供三块练习场地,提出不同条件和要求,分别解决不同环节的不同问题。学生根据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自主选择练习场地及练习方法,经过练习后再进行测试,对自己的选择、练习、测试,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和跳跃成绩,品尝自主练习带来的成功的乐趣,增加自信心。同时,练习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此外,在三块练习场地中,专门为爱动脑、喜欢创新的学生提供一块自由创造的场地,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更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创造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全文阅读

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

摘要:本文从挖掘初中课本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机智和给学生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等方面,探讨了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机智;心理环境

学校内部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教育改革的突破点,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挖掘教材中有关的心理因素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初中学校里,学校领导和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少有教师会在讲课时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因为教师觉得教材中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资源。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在各科教材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只是需要教师去挖掘,为此教师需要吃透教材,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初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给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不自觉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第二,教师要适当地挖掘课本中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知识,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第三,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和激励机制进行有效的结合,但是注意不要过于牵强。

二、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机智

教师的教育机智指的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情况,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帮助学生发展自身个性的一种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善于观察,详细地了解学生能力

全文阅读

浅析体育课堂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 要: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的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并在实际操作性上,提供了一些在中学切实可行的参考措施。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育;心理健康;中学生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的深入,体育课堂教育逐渐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体育课在训练学生运动技术、增强体质、锻炼体能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比拟的,同时它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笔者此文就对体育课堂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做简单的探讨。

1.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制订的健康定义中提出了全面健康的三要素:无躯体残疾;无生理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由此拓展到初中生群体,我们可以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定义为能正常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具备一定的学习效率;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情绪基本稳定;有浓厚的社会交往欲望;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感;心理符合其年龄水平,自主及定位能力强。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类问题,这也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表现方式有心理压力增大,精神萎靡不振,产生厌学情绪,对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考试、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出现抵触或消极情绪。

(2)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与教师、同学、父母以及社会交往中他人的关系。

全文阅读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竞争压力的增大及社会阅历的扩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在校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比同期国外严重得多。这表明了,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仅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和需要。

体育的课堂是享受运动的课堂,是促进健康的课堂,是追求快乐的课堂。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为学生健康幸福的一生奠定基础,是体育教学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通过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实现四个“化”,即美化课堂心理环境,优化教学内容设置,细化课堂组织教法,强化有效课堂小结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含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才能真正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才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融于体育课堂内呢?

一、美化课堂心理环境

1、建设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 。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之,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学习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善于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运用,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要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给学生以很大的感染力,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2、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

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能造成心理上、情绪上的共鸣。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可以发挥其动力和调节的作用,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溶,心理上互动,就能使学、练效果得到最优化。而很多时候,由于学生完成动作的失败,师生、学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课堂集体气氛会发生起伏,从而使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随课堂气氛的变化而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适“时”和适“度”的情感调控,一般范围较大或需表扬时,可进行集体调控,而个别问题、消极情感,可用鼓励和疏导方法个别点拨。调控时教师对学生应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只有在这种倾情关爱之下悉心点拨,才能换来学生愉快、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

3、创设兴趣盎然、内化协调的乐学情境。

全文阅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分析

【摘要】在这个知识决定命运的新时代,小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和关键,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已经逐步深入到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课堂的特质以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小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深化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要遵循普通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律,而且也要充分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可以确保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其后续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会大融合和人才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素质决定着人才资源的水平,也体现着民族素质,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素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改革实践中对德育内容的拓宽,是对德育对象的深刻了解,同时也是时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教育。小学生处在少年时期,心思单纯,活泼好动,没有主观的思考意识,心理素质脆弱,所以,必须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逐步成长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个人主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养成学习、生活及日常活动的好习惯,为此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

1.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的老师都会采取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这种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样也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将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向学生们灌输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达到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的目的,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为:问题导入—知识讲授—实际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教师来说,都可以很好的把握,他们只需要按照学科教学的方式来讲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即可;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且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无形之中又会增大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所以,此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要尽量少运用该种模式,并要确保教学模式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出现偏差。2.开展活动,学生体验。该种教学模式是需要老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经历,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能掌握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理论指导。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为:设计活动—参与活动—体验感受。该模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理体验,这也是遵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但是该种教学模式应用的难度比较大,学生把握和控制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否则无法达到活动开展的预期效果。3.确定主题,小组讨论。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教学要求,确定一个可以讨论的主体,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部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再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讨论,畅所欲言,最后老师总结发言。一般情况下,最好让小组人数为奇数,这样可以确保各组意见的有效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将具有同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分到一组,同时要明确各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和总结人等,而教师则需要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关系来进行对话。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为:确定主题—分组对话—解决问题。该模式重点在于营造一个和谐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合理点评,借助小组讨论或者辩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但是课堂毕竟是课堂,一味地讨论势必导致形式单一,并且该模式受学生年龄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不太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进程结构及实施策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