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康和健康教育

摘 要: 完整的健康观念是指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健康教育是一种“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但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是患者的强烈需求。护理人员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把握住院患者的特点,掌握丰富的知识,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患者 健康 健康教育

住院教育

①入院教育:即病人在入院时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的宣传教育,包括医院环境、规章制度、作息时间、探视制度、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通常由办公护士及责任护士承担,在给病人办理入院及做入院护理的同时,采用口头教育和发给健康教育小册子、住院须知等形式,既让病人学到了卫生科学知识又密切了护患关系,消除了病人入院时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有利于安心配合治疗。其宗旨是使病人和陪护人员尽快熟悉住院环境、稳定情绪、遵守住院制度、积极配合治疗。②在院教育:包括疾病的防治知识,隔离、消毒、护理治疗知识;检查化验知识;合理用药知识;术前术后指导等;教育病人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同时对病人的陪护人员进行保护性原则教育,指导他们在精神上给病人以支持和鼓励,避免恶性刺激。并针对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矛盾,介绍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和自我心理保健方法,消除异常心理和心理负担。如有目的有技巧的语言交谈、组织同种病人的咨询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公休座谈会、健康教育讲座等。③出院教育:以口头或教育处方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住院治疗的效果、疾病现状及预后,指导继续用药和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进行生活方式和家庭护理的指导。使病人出院后巩固住院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征求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意见,不断改进医院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

宣教方法

①适时宣教:a.对新入院病人入院当日只适当做一些必要的医院环境、制度介绍等。原因是新病人刚入院对住院环境的陌生和对疾病的担忧,使他们对护士的宣教根本无心听。b.加强医护间沟通联系。c.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随着病情变化要随时宣教。d.手术病人的宣教,术前向病人讲解手术的大致过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康复知识,减轻和消除病人的恐惧、紧张感。②视病情宣教:重病人要抓住要点宣教,轻病人和恢复期病人要做预防性宣教。教会患者必要的技巧。③求共性宣教:可将同一种疾病的患者组织起来,针对其共同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教育指导,组织患者进行讨论,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增强病人的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可以相互讨论、补充、加深印象。④按特点宣教:因人施教,对分别来自城乡差别,知识层次悬殊,要区别宣教。可通过语言、图文、电化及实践指导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如:座谈会、个别咨询、讲座、科普读物、照片、实物、电视宣教等,使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

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①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护理人员必须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护士应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注重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②掌握沟通技巧:沟通是护士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方法。③护士应具有稳定的情绪:护士情绪变化对病人及其家属都有直接感染作用,护士关心安慰能激励病人勇敢面对疾病,护士的微笑会使病人感受到振奋、自信。

全文阅读

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10)17-0045-02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实施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但现阶段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在目标和理念上是互通的,且我国社区健康教育已经形成机构、人员、职责等相对固定的制度化建设,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利用社区健康教育资源进行慢性病健康教育是可行的、有益的。

1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关系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健康管理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目前发展日益成熟。在我国健康管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第一家以健康管理注册的公司出现在2001年,现这类公司约有200家。

健康教育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帮助实现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及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健康教育的萌芽出现在19世纪初,美国、加拿大、前苏联等相继建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构。我国的健康教育始自20世纪初,1915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其宗旨之一是向民众普及现代医学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将改善人们的行为作为当前减少疾病风险的最主要策略,而改善人们健康相关行为的任务主要地由健康教育来承担。可见,健康教育是健康管理过程中干预的重要手段,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更好地维护人们的健康,而健康管理更侧重于监测和针对致病危险因素的评估以促进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2 国内外的健康管理模式

2.1 执行机构美国健康管理服务的队伍目前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医疗集团(机构)、健康促进中心、大中型企业、社区服务组织等,都为大众提供各种形式、内容多样的健康管理项目及其相关服务,成为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的极少部分医疗机构、体检机构、保险公司和健康管理公司提供此项服务。

全文阅读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中小学教师135人,发放问卷135份,回收问卷135份,有效问卷12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0%。其中男教师48名,女教师74名。年龄范围24~57岁,其中24~34岁64人,占52.5%;35~45岁54人,占44.3%;46~57岁4人,占3.2%。

2.方法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将协助个体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本测验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用户,采用团体测试的方式,在主试的统一指导下一次完成所有问题。

3.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全文阅读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南京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上海市某自助小组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需求调查

四川省综合示范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现况分析

上海市黄浦区低出生体重儿0~2岁营养状况随访观察

上海市闵行区常住居民饮食习惯调查

盐城市大学生饮料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

四川省“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项目县洗手行为调查研究

苏州市各级卫生机构健康促进能力研究

全文阅读

健康体检后的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的日渐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体检的认识、重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不再停留在“有病治病”的旧观念上,而是更注重预防。我院体检中心随访发现很多人体检后1-3个月内对自身保健比较注重,但是时间一长便逐渐淡忘,生活又回归到体检前的不良状态。据此,我们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转移到检后跟踪上,定期组织专家到相关单位进行健康教育,与客户面对面沟通,定期电话联系,以求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客户次年来院体检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等在厦门地区常见的疾病均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个来我院体检的团体,客户人数共计678人,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37.96岁。

1.2 方法

1.2.1 首先,总结健康体检结果:在2010年9月对以上5个团体客户进行体检后,由专家对客户的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健康的潜在危险因素,提出诊疗意见及保健方法,做到疾病早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并于最短时间内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客户。

其次,建立健康档案:将客户体检结果上传厦门市卫生局健康网,客户可输入身份证号码进行查询;对团体体检客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比例进行汇总,向单位提供保护措施及建议,应单位要求将员工体检结果刻成光盘,以利于单位观察员工每年的身体状况,有利于进行保健。定期与体检结果异常客户联络,提供并督促客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健康体检服务的连续性,真正做到预防保健。

再次,健康讲座:定期请有关专家开展常见病的专题讲座,向体检者传授基本的医学知识,把健康教育与体检有机地结合起来[1]。发放健康教育材料,深入客户家中,与客户及其家属进行互动,面对面帮助他们。

1.2.2 根据我院体检中心的统计,厦门地区体检结果中出现的疾病前三位的依次是: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2011年9月该人群再次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后,将体检结果与2010年9月的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上述三种疾病发病率的变化。

全文阅读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英国军舰被德国潜艇击沉,大批英国水手丧生,只有少数人幸存而活。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幸存者并非都是身体条件最好的,但他们都是意志坚定、善于发挥自己潜在能力、具有较好心理素质的人。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四个领域的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体育与健康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及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

一、加强教师自身心理健康修养,树立学习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新课标,使自己的教育心理理论水平得到更新和提高,能胜任新形势的教学任务与要求。

二、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规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各不相同,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和培养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期,由于身体各机能还不完善,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因此,情绪不稳定,活泼好动,易与小朋友相处,但喜怒无常。这个时期应注意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重点培养,在体育活动中多采取一些活泼、欢快的游戏和集体项目,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重点培养他们参加活动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能力。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会即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激发和维持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比如,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对身体胖的学生安排一些力量练习,对瘦小的学生安排一些灵敏性练习,使他们在各自的运动项目中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成功的信念。

其次,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和要求或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容易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的,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规律和学习发展的规律,利用教学手段,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个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

健康教育论文:教师家访与健康教育

本文作者:覃琼黄利荣工作单位:重庆市彭水普子中学校

主要针对教师、学生及部分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校家访情况。我校现有教师96名,学生1857名,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约80份,收回约60份。问卷显示:进行家访的21名(截止问卷收回时,其中仅进行过一次的15名,占25%;进行这两次及以上的6名,占10%)认为家访能够及进疏导了学生的心理困惑,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58名,占97%;认为家访取得积极意义的55份,占92%;认为家访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占2%。随机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份(问卷要求学生、家长共同完成),收回100份。问卷显示:有教师来进行过家访的30名,占30%;其中,认为教师及时疏导了心理问题,增强了与教师的感情和对教师的认同的29份,占97%;认为家访没有达到任何作用的1份,占3%;从未进行过家访的70份,占70%;其中,能够希望教师能及时进行家访的89份,占89%;不希望或不欢迎教师家访的8份,占8%;希望取消家访的3份,占3%;希望继续加强家访的80份,占80%(其中希望家访能够帮助指导心理问题的87份,占87%)。学生家长不认同的4份,占4%;认为有必要继续开展家访或加强的80份,占80%,认为没得必要开展的2份,占2%,如果能够用一种方式取代家访认为通讯、网络联系的53份,占53%。问卷显示老师基本上都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但更倾向于采用电话、网络方式;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及时进行家访,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疏导自己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自己喜欢的老师;家长希望老师能进行家访,但前提一是家长有空,二是学生没有犯事,三是教师不会找麻烦即批评学生,四是尽量不能让别人议论。由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到,89%以上的学生比较认同家访,92%以上的老师以为可以开展家访行动,但最好是通过通讯、网络的形式,89%以上的家长同意家访,但对家访具有比较传统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家访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对家访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同时必须发动教师积极行动,学生积极参与、家长积极配合。

家访与学生心理健康

(一)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师的影响密切相关。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除去先天遗传、后天疾病和较大的精神刺激等因素外,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认为教师表现出来疏忽和冷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公正,教师给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对学生教育失当,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因此,我认为适应开展家访活动可以有效消减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二)如何开展家访学校应积极提倡鼓励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教师进行家访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还能通过家访,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心理状态,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社会价值观。班主任家访不可趋炎附势,这是与教师称号相违背的。要多走访弱势群体的学生家庭,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一视同仁,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的心理健康的无声教育。家访不可只是“告状”,埋怨学生的不足,而应是向家长和学生传达无限细微的关怀,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将事半功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楷模,教师能否捧出自己的一颗火热的爱心,是能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条件。教师的爱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必不可少的支撑点,教师慈母的心怀和良师的风范,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敬佩的偶像。学生在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思想的黄金时期,对人生的诸多问题充满着思考,但由于知识不丰富,社会层面狭窄,生活经验欠缺,人生观尚未形成,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在顺境中督促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不足,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学习;在逆境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的最集中最根本的体现。家长和社会应对家访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家访并不一定是针对“坏”学生的。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家访活动,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调查问卷也显示多数家长是欢迎家访,但不能让家访影响自己的“经济事业”,从而将此项工作一味地交给教师。针对此种情况教师更应加强家访,通过家访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用行动来让家长努力摒弃此种想法。

家访应注意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具有向师性,每个学生都愿意亲近教师,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关怀和鼓励。教师除了可以在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外还可以通过家访重点关照以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根据教育理论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可提出以下几点:1、教师应有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是指对学生有一个科学而客观的看法,这是进行家访的前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向师性,知道自己来到学校要恭恭敬敬地向老师学习,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学生还有独立性的特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并培养这种特性。在这种学生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必然是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关系。有了这种学生观,就会对学生有正确的态度,师生关系一般也是正常、良好的,一般不会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家访良机。通常在以下几个时期可以开展家访活动:(1)新学期、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形势;(2)考试前后,特别是升学考试前后,教师一定要通过家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心态,对症下药,防止学生由于心理紧张诱发心理疾病。(3)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温暖之手,防止学生损害心理健康。(4)学生对某事、某课、某教师感兴趣时,要做好引导工作,既要鼓励支持他,又不能让他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会使学生丧失自尊、自信。(5)发现苗头要及时采取措施。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不健康的倾向,就要对他进行悉心观察,详细了解,积极引导他向健康的方向转化。3、教师要善于鉴别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并通过家访消除影响。教师和学生终日相处,在鉴别学生是否患有心理失调或心理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鉴别此类问题时应力求准确、客观,不能轻易下结论。教师在家访中与学生家长、学生本人接触,讨论心理健康的有关问题,分析其原因,对学生的行为提出建议、进行点拨,并与专门人员合作,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矫治。4、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要充分发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和促进作用,重要的一点是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真诚地热爱自己的学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时,会认为这是社会对他们的肯定,也是集体对他们的重视。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激发起奋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同时,学生又会通过与教师每天发生的这种实际关系,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这种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会引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有助于发展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即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教师的爱是最重要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健康心理。正如凯兴斯坦所说的那样:“教育家的特征在于爱人,谁若不爱别人,他根本不配做教育家。”教学中始终贯彻着爱人,爱学生这一主线。只要以严师之爱,慈母之心,良师风范去接近学生,关爱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就能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

全文阅读

幼儿健康教育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原由分析

在了解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及其必要性之后,我们要对孩子们的心理进行必要的分析,从而了解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接触到的层面,来更好的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幼儿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独生子女

这类孩子缺少一起玩耍的同伴,与同龄的孩子交流较少,经常独自一人或与长辈玩耍,进入幼儿园后会比较内向胆小,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缺乏,从而导致孩子性格孤僻内向,缺乏交流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

2.隔代教育

由于孩子家长忙于事业,将孩子交与老人看管,缺少了与孩子的交流,而老人们对孩子疼爱较多,孩子们在心理情感上的交流就出现了空缺,而且也剥夺了孩子们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孩子们在独立自主能力方面出现欠缺。

3.溺爱过多

由于现阶段家庭条件普遍较为富足,所以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基本上都能满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眼光也越来越高,造成孩子们都想当然的认为需求应该得到满足,致使孩子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且要求也越来越高。

全文阅读

健康体检与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10-0041-02

关键词 健康 体检 教育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院女性健康关怀中心常年接待我省、市各级机关、学校和企业单位女工的健康体检,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我们主要设置了最基本的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红外线乳透检查、腹部黑白B超、宫颈分泌物化验。我们将所有女工的体检检查结果,全部录入电脑,为每个检查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健康档案,随时提供结果查询和打印。仅2007年上半年就有20多家单位,4378人次的体检量。特别是五月份整一个月的时间接待了2356人的高校女工健康检查,结果显示高校女教工的健康状况堪忧。仅妇科炎症一项占比例的40%~50%。重度炎症占20%。宫颈原位癌一例。于2005年比较,妇检结果炎症呈上升趋势,原位癌保持一例的发生率。讨论结果发现:预计每两年大约2300例体检人群中会有一例宫颈癌的发生。这尚且是个乐观的统计。还有一家单位2006年妇检61人次,查出一例原位癌。2007年98 人次又检出一例原位癌,回顾同一个人的涂片结果,由2006年的中度炎症变成原位癌仅一年的时间。可见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很是重要。

1 宫颈癌的排查

也就是宫颈脱落细胞学的检查。这是女性健康检查的核心。虽然宫颈癌的发病率很高,但是死亡率很低,这是为什么。主要得益于宫颈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我们的健康体检工作正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设立的。为了保证体检的质量我们配给了有临床工作经验的妇产科主任医师。对那些查出疾病的发现一例治疗一例。从没有漏诊和误诊的事情发生。下面是我们六年来从12000多例巴氏涂片中总结出的经验,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涂片,取材的成功有三个条件:

1.1 受检者的准备 详细询问并登记姓名、年龄、生育史、月经史、末次月经时间。体检日应注意避开月经期,禁一天,禁阴道灌洗和上药。人流术、宫腔检查术后让宫颈恢复一个月。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里涂出来的片子质量最好。因为这个时候宫颈分泌物少,阴道内环境相对稳定,涂片背景清晰。实际工作中来检查的人并不都在最佳涂片期间。这就对操作者提出了技术要求。

全文阅读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大学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1、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

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度过,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性的。

2、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绝对的,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