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降压药物的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高血压治疗过程中,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高血压的治疗和降压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结合医院及临床的实际情况,将在文献中和临床上收集到的降压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从我们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降压药物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结论:在使用降压药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药和制定用药计划,还应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高血压;降压药物;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41-02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是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大于或等于140/90mmHg。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当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可引起心脏、脑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产生病变。部分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降压药物种类繁多,可分为六类:利尿药、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血管扩张剂。

本文对从文献报道和临床病例收集到的降压药使用情况的信息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近年来发表在中外医学杂志上的关于高血压治疗和降压药使用的文章以及在医院临床上直接收集到的病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全文阅读

正确评价降压药物疗效

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五大类几百个品种,其药理作用各有不同,选择应用因人而异。实践中应如何正确评价药物的降压疗效,现就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进行讨论,供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参考。

药物的强效性:指同类降压药物的降压幅度大小之间的比较,是衡量药物降压的强度指标。抗高血压治疗的收益主要取决于血压水平的降低。因此,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我们国家4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DBP)每降低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SDP)每降低4 mm 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34%。据轻度高血压治疗(treatment of mild hypertension,TOMH)研究和降压药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quality of life on antihypertensive drug therapy,QOLOAD)研究表明:多数现代抗高血压药物都能较好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单用对于大多数轻度高血压的降压幅度大体相似。通常按一般推荐剂量的单药均可降低收缩压7~13 mm Hg及舒张压4~8 mm Hg[2]。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降压疗效评定标准[3]为,①显效:DBP下降>10 mm 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DBP下降≥20 mm Hg;②有效:DBP下降30 mm Hg以上;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④总有效率为显效加有效。

药物的谷峰比值(T/P,trough:peak ratio):利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以测量出某种药物降压作用的谷峰比值。T/P比值指药物降压的谷效应与峰效应之比值,即前次药物剂量末,下次药物剂量前的血压下降值与药物效应最大时(多选用前次药物剂量后2 h内)的血压下降值之比率。T/P比值是药物降压作用的长效性指标。由美国FDA1988年提出,并规定新型抗高血压药物24 h的T/P值必须≥50%,才能作为长效降压药物1次/d使用。T/P比值越高,药物的降压作用时间越长。图表1提供几种常用降压药物降低舒张压的谷峰比值[4],显示氨氯地平的T/P值较高,有人证明停用氨氯地平48 h血压将不会回升,这对预防因漏服药物而致血压回升带来的危险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药物的半衰期(half-life of drug ,t1/2):是指人体血液中药物浓度消除一半的时间。经过6个半衰期后,体内98%以上的药物已被消除,10个半衰期后,体内的药物实际上已被完全消除。药物的半衰期与用药次数有关,一般情况下,半衰期短的药物用药次数要相应的增加[5]。为使药物在体内保持一定的血浆浓度,再次给药间期必须短于药物的半衰期,为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再次给药间期至少要长于一个药物半衰期。高血压的现代治疗中,为减少血压波动对靶器官的损害,大力提倡应用1次/d的长效制剂。此类药物的某些剂型-例如拜心同(硝苯地平控释片)、立诺(非洛地平控释片)等,采用了渗透泵与激光打孔等现代最先进的控制药物释放的制剂技术,人体内的药物代谢趋向零级动力学改变,临床医师多依据药物的T/P比值来抉择用药间隔时间。由于此类制剂价格多较昂贵,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临床医师会选择应用价格比较低廉的短效降压制剂(如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普通片、阿替洛尔等),此时依据t1/2来决择降压药物的用药间期就非常重要。应用半衰期长的降压药物,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药物的平滑指数(SI):指降压药物治疗后每小时血压下降的均值(H)与标准差(SDH)之比值,即SI=H SDH,是衡量一种药物的降压作用是否平稳的重要指标。SI值越高,药物的降压效果越强越平稳。SI值过小,药物的降压作用就不够平稳,血管内膜易于受损。

药物的费用-效果分析比(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是指药物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时所需用的费用多少,目的在于寻找一种费用最低的治疗方案。有时费用-效果比(C/E)最佳的治疗方案未必是费用最低的方案,因为在增加效果的同时亦增加患者的费用,此时可采用增加费用-效果比(C/E),表示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时所需增加的费用。这一比值越低,表明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需追加的费用就越低,临床上的实际意义较大。

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治疗指南都提出,理想的降压药物应是有效、平稳、长效和费用低廉的降压药物。理论上,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具备强效、谷/峰比值高或血浆消除半衰期长、平滑指数高和费用-效果比低等要求,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五大类几百种一线降压药物很难满足上述全部条件,只能依据临床需求的重点进行具体地分析和评价,并紧密结合患者存在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应用药物。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应首选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都比较高的药物;对伴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和并存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选择平滑指数较低的降压药物以减少血压波动的影响;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高血压患者就要在保证降压效果的同时重视降压药物的费用-效果比。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

“降压产品”上市 “降压药物”莫下岗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必须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压。但许多人担心长期用药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希望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降低血压。科学、现实与人们的愿望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于是降压产品“应运而生”。 目前,市场上自称具有降压作用的产品很多,如降压表、降压帽、降压鞋、降压鞋垫及降压项链等,宣称其内含有磁石或类似物,可以作用于相关穴位而起到降压作用,停用不反弹,不用再服降压药物,等。事实真是这样吗?

作为一位高血压科的医生,我纵览国内外医学信息,没有任何资料显示磁疗可以降低血压。在临床上也看到,一些患者在使用这些产品的同时停用了降压药物,结果耽误了疾病的治疗时机,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高血压患者正确的治疗措施,首先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具体包括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减少膳食脂肪,适当增加钾、钙摄入,限饮戒烟,增加体力活动及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这些措施都具有确切降压效果,可以增强体质和心肺功能,带来比药物治疗更好的益处。

同时,高血压患者必须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大量证据证明,降压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一共有5大类,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不同类别的降压药物具有不同的降压机制和特点,应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合理选择,并长期规律使用。

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大多数药物需要通过肝肾代谢,或多或少会增加肝肾负担;药物在发挥其特定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治疗之外的作用发生。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卡托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等),由于其可导致体内缓激肽增多,刺激咽腔,约10%的应用者会出现干咳。但停药后1周左右,干咳症状即可消失。可以肯定地说,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物是安全有效的。只要做到合理选择、规范使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副作用出现。

世界上没有纯利无害的物质,凡事应该争取大利而舍小害。长期血压升高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降低血压可使患者的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而降压药物是最重要的降压措施。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规范使用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同时应主动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避免被社会上某些不良信息诱惑和影响。

全文阅读

不要经常更换降压药物

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完全能够控制血压。服用单种降压药物只能使50%的病人控制血压,而通过两三种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使80%〜90%的病人获得良好的降压效果。

在高血压治疗中,一旦血压降低了,并处于稳定状态,预示着服用的药物已通过相应的途径产生了降压的作用,并表明您选对了降压药物。有的人可能服好几种途径的降压药都有效,也有的人可能仅服某种降压途径的药有效,每个人对药物的适应性不同,需要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可是,有的病人并不是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喜欢自作主张,以“身”试药,经常更换降血压药物。存在这种心态的病人往往有两种,一种是有“好奇”的心情,喜欢追求“新鲜”,连吃药都想尝“鲜”,似乎“新的”药就一定比“老的”药好,他们是看着宣传资料挑选药物。另一种是“怀疑”的态度,总以为自己服的药没有别人的好,老说隔壁张大伯吃的药怎么好,公园的李大妈用的药怎么灵。

只有两种情况需要更换药物。首先,服用的药物疗效不明显,当一个药物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没能达到应有的降压目标,这时并不是再加大此药的剂量,而应选择更换药物的策略。其次,在服用药物出现了无法忍受的不良反应,而且断定这种反应确实是该药引起的,就需要立即更换,否则会给病人带来其他不必要的损害。除此之外,就没有更换药物的理由了。

血压的稳定是我们治疗所追求的目的,如果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会给心脏、血管增加压力,血压的忽高忽低会使血管受到更大的冲击,要使血压正常稳定,首先要使治疗用药保持稳定。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转换、代谢、发挥作用需要有个适应过程,这种适应过程的时间长短不完全一样,有的几个小时即可出现效果,有的则要几天或更长的时间。如果经常更换药物“试试看”的话,人体对药物的适应过程也会常处于一种不断“试试看”的反应中,因而很难发挥出稳定的药效。

其实,降低血压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降压目的在于保护心、脑、肾和血管免受损害,获得降低血压的效果,并不在于药物的“新”、“老”,价格的“贵”、“廉”。只要有显著的降压疗效,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价格上也能够承受就是适合自己的“好药”,应该坚持长期服用,没有必要经常更换。

(作者每周二上午、周三下午有专家门诊)

全文阅读

降压药物医学探讨

1β-受体阻滞剂

醋丁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吲哚洛尔、普萘洛尔、噻吗洛尔会导致失眠、手脚发凉、乏力、抑郁、心率减慢还有哮喘样症状,也有可能引起减退。如果病人有糖尿病同时服用胰岛素,就应该对所出现的症状做密切检测。

2利尿药

有些利尿药会引起体内的离子钾丢失。它会引起虚弱、乏力、腿脚抽搐等症状。多吃一些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可以缓解钾的丢失,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把含有钾的溶剂或药片与利尿药一起服用来预防缺钾,像阿米洛利、氨苯蝶啶、螺内酯这几类药都具有保钾作用,它们可以自己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安体舒通一起使用。有些人在长期使用利尿剂之后也有可能得上痛风,但是这种不良反应不常见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利尿药也可以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控制饮食、合理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只要有医生合理的指导,血糖一般都不会升得太高,但也会有极个别的人出现减退的表现[1]。

3ACEI类药物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可以引起皮疹、味觉缺失、干咳等。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肾衰。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这种药物偶尔可以引起头晕等症状。

全文阅读

降压药物大家族巡礼

自20世纪50年代来各种降压药物应运而生,从温和印度萝芙木中提炼的利血平(即降压灵)起,到氢氯噻嗪(利尿剂)、肼苯哒嗪(扩血管剂)及胍乙啶(神经结阻断剂)先后问世。20世纪60年代后可乐定、甲基多巴(中枢降压药)能有效降低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之后,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用于临床,各种β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断剂和β、α受体阻断剂先后上市。20世纪80年代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从治疗心绞痛推广到降压治疗,同时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迄今各种钙拮抗剂及转换酶抑制剂已达数十种。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新型的第一代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科素亚),此种降压药物现已达十余种(如代文、安搏维等)。

目前主张理想的降压药物应具备以下特点:能长效、平稳、有效地降低血压、且副作用小,同时有与降压作用无关的保护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的功能。

总结近五十年来临床降压实践,199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常用六大类降压药为一线降压药物:

1.利尿剂:最常用的是噻嗪类利尿剂,其降压疗效是利尿剂中最好的,其次是速尿和保钾利尿剂(三氨蝶啶、阿米洛利、安体舒通等)。利尿剂主要通过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钠、减少血容量而达到降压目的。上述三种利尿剂作用在肾小管的不同部位。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复方制剂,如:复方卡托普利、珍菊降压片、复降片等均含有噻嗪类利尿剂。此外,一种新型的类噻嗪利尿剂吲哒帕胺(国产:“寿比山”),由于它仅有轻度的利尿作用和较强的扩血管作用(2∶8),并且无常用的利尿剂所有的对血脂、血糖不良影响,已被广泛用于临床。

适应症: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伴有左心室肥厚者、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者、肥胖者。

注意点:高尿酸血症禁用,注意有时出现低血钾,伴有糖尿病患者,只主张小剂量应用。

2.β受体阻断剂: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同时阻断β1、β2,如心得安)起已多达40多种。它的发展趋势从非选择性到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如:博苏、倍他乐克、阿替洛尔),它们减慢心率较明显。

适应症: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心动过速者。现在兼有α受体阻断的β受体阻断剂如: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阿尔马尔等不断问世,其中卡维地洛已被公认能治心力衰竭。

全文阅读

降压药物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晓娣,富超,丁秀娟,张 萍,张英华,王晓梅,高岚

【关键词】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靶器官损害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齐齐哈尔地区高血压患者治疗情况及血压、心、脑、肾、大血管损害情况的2年跟踪调查,观察不同的降压药物对患者降压达标率,靶器官损害程度的影响。

方法 对齐齐哈尔地区200个家庭中2480人进行调查,确诊为高血压病者526例,将526例根据服药情况分为A、B、C三组。对这三组患者血压情况、靶器官损害情况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肾功等进行评价。

结果 A组在血压控制达标率,保护靶器官方面均优于B、C组,同时,B组恶性事件的发生率又明显低于C组。

结论 降压带来的绝对益处在于血压降低本身,而心肌、血管重构的发生说明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降压不能阻止疾病进展。ACEI、CCB、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同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靶器官损害

Efficacy of antihypertensives

全文阅读

药品降压物质检查

【摘 要】目的:讨论药品降压物质检查。方法:判定供试品中所含降压物质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结论:如dT所致的反应值均不大于ds所致反应值的一半,即认为供试品的降压物质检查符合规定。

【关键词】药品 降压物质 检查

本法系比较组胺对照品(S)与供试品(T)引起麻醉猫(或狗)血压下降的程度,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降压物质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用具

1.1.1分析天平、动物天平、血压记录装置(记录仪或其他装置)。

1.1.2注射器(1ml,精度0.0lml)、吸管、移液管、容量瓶、安瓿、测量尺、三通开关、脱脂棉等实验用具。

1.1.3手术台、剪毛剪、手术剪、眼科镊、止血镊、手术刀、气管插管、动静脉夹及插管等手术用具。

全文阅读

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摘要】利尿药、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钙通道阻滞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中枢激动剂、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药物、血管扩张剂是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降压药物。虽然这些降压药物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不良反应的存在,它们也会对人体的一些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降压药物;不良反应

虽然降压药物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而且益处远大于它们的不良反应,但以下列出的这几类药由于不良反应的存在确实会对人体的一些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分几大类介绍如下:

1利尿药

有些利尿药会引起体内的离子钾丢失。它会引起虚弱、乏力、腿脚抽搐等症状。多吃一些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可以缓解钾的丢失,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把含有钾的溶剂或药片与利尿药一起服用来预防缺钾,像阿米洛利、氨苯蝶啶、螺内酯这几类药都具有保钾作用,它们可以自己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排钾利尿药一起使用。有些人在长期使用利尿剂之后也有可能得上痛风,但是这种不良反应不常见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利尿药也可以增加Ca2+的重吸收,形成高钙血症。利尿药也可以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控制饮食、合理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只要有医生合理的指导,血糖一般都不会升得太高,但也会有极个别的人出现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增加血浆胆固醇含量,男性尤为明显。

2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可以引起皮疹、发热、味觉消失、粒细胞减少、干咳等。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肾衰。临床常见的 不良反应为刺激性干咳。洛沙坦为血管紧张素系统Ⅱ受体阻滞剂,它的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仅偶见头晕和与剂量相关的性低血压。

3钙通道阻滞剂

全文阅读

降压:非药物治疗不可少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继发性高血压以治疗基础疾病而最终控制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目前尚没有根治的办法,只有通过药物和非药物结合的方法予以控制。非药物治疗是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是全面治疗高血压病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吃的讲究

1. 戒烟少酒:尤其是白酒,男子每天不能超过30毫升酒精,女子不能超过15毫升。

2. 低盐:一般主张每日用盐控制在5克以下,最好是3克,即食物中有轻度咸味(俗称口味轻)即可。如果出现浮肿,食盐更应严格控制,每日限制在2克以下,或不用食盐,用10毫升酱油代替(1汤匙为15毫升)。限制含钠多的食品,如腌熏食品(包括咸肉、咸鱼、咸菜、酱菜等)和含钠高的调料(如味精),以及加碱或发酵粉、小苏打制成的面食、糕点等。

3. 多选用含钾、镁、碘和锌较高的食物。这类微量元素有降压、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含钾高的食物:柑橘、苹果、杏、红枣、葡萄、花椰菜、大豆、黑豆、菠菜、土豆等。家禽类、鱼和瘦肉含钾量也高。含镁高的食物:各种干豆类及鲜豆、苋菜、桂圆、豆芽等。含碘高的食物:海产品类、海带、紫菜等。含锌高的食物:瘦牛肉、瘦猪肉、黄鱼、花生、荔枝等。

4. 选用优质的蛋白质食物。可适当吃些鱼和大豆及其豆制品。鱼类蛋白质含丰富的蛋氨酸和牛磺酸、能影响血压的调节作用,使尿内钠排出量提高,能抑制钠盐对血压的影响;鱼类的脂肪,含高级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能预防血栓形成;大豆是植物蛋白质,对心血管病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5. 饮食节制而有规律。饮食勿过饱,晚餐饮食尤其要清淡易于消化。饮适量温开水(最好清晨喝一杯白开水),有调节血液黏度的作用,可以净化血液,又能通大便。同时应注意"平衡膳食",即呈酸或呈碱的食物都应有(荤素搭配),主食中最好粗细粮相结合。

二、饮疗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