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苏教育论文

江苏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派教学:江苏教育精神的实践表达

【摘 要】苏派教学是江苏教育精神在实践层面的表达方式。本文在简要探源苏派教学历史和禀性的基础上,从“伦理”“情境”和“生成”三个维度对“苏派教学”的实践品格作了具体的分析,指出苏派教学兼具道德的实践、理性的实践和诗性的实践三大特质。

【关键词】苏派 实践 苏派教学 江苏教育精神

刘士林先生《中国诗学精神》开篇言:“与一种完整的文化形态共存亡,必有人(族类)一种统一的精神方式”。与源远流长的江苏教育这一“完整的文化形态”相生相伴的“统一的精神方式”是什么呢?是江苏教育精神!江苏自古人杰地灵,春秋时期,孔子在鲁讲学,吴人言偃北上求学于孔子,“东南学道之宗,实言氏启之”,从而拉开了数千年江苏教育文化史的大幕。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生为己任的江苏教育,接续着江苏教育的光荣传统,谱写出了江苏教育事业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传奇,催生出“苏派教学”这一江苏教育的特色品牌。

一、“苏派教学”何以可能

苏派教学客观存在的历史,肯定比其被理论发现的历史悠久得多。到底从什么时候苏派教学形成,是一个难题。维特根斯坦说:“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那么,考察苏派教学的“连根拔起”式的“新的方式”是什么呢?是回到孕育“苏派教学”的大地,是回到“苏派教学”的原点。

1.苏派教学光荣梦想的基础和土壤

[现象点击]2011年底,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名单。据统计,现任江苏籍两院院士共计306人,占现任院士总数的14.7%,在全国居第一位。

江苏是教育大省,更是教育强省。强健的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尖端人才的培养夯实了基础。作为东部沿海省份的江苏,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却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占比最多的顶尖人才(院士)。这是江苏教育的光荣。或许仅仅停留在就苏派谈苏派的中小学还是不够的,苏派教学除了能在近代的江苏教育历史的版图中找到“照应”,得到“馈赠”,更在大学里得到传承和发扬。

全文阅读

对现行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苏州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等学校当前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教学大纲的异同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比、和研究,并对江苏师范大学篮球专修课现状进行系统调查,阐述了江苏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的现状,为江苏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的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教学大纲 篮球专修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篮球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体育院系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在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江苏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际,对现行的体育教育篮球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江苏师范大学篮球专修课教学质量,力求为江苏师范大学体育教育篮球专修课的改革提供有积极意义的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文章以苏州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的三所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篮球专修教学大纲和江苏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

全文阅读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的通知苏教办社〔2016〕4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自1989年开始,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28届。28年来,“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有效地激发了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及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广大中小学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型品牌公益活动。经研究,2017年将举办第29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并定于2017年11月在扬州市宝应县举行征文颁奖活动。此次征文以“高举‘苏派’旗帜,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品质”为主题,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发动、组织本地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学校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及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参赛。

附件: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细则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6年10月28日

附件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细则

一、征文主题

全文阅读

关注“中观视野”的研究

一、当下教育研究的“地表现象”

《江苏教育》有“大家意识”,关注真正的“大家”,全力将“大家”介绍给大家,影响深远。《江苏教育》更有“平民情结”,以极大的热情扶持一线的普通教师,乡村教师尤其受到眷顾。《江苏教育》在推动苏派教学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也是《江苏教育》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中我发现,教育大家的研究偏于个体经验的居多。一线教师的文章又以案例设计为主体。实践性的价值取向,自有它的好处——微观研究可能比较实用,很多教师可以直接拿来。但微观研究也有它的不足,正因为其小,就始终沉在地面上,视野相对狭窄。读之,用之,一般的教师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或者说,无法举一反三,无法破译案例背后的教学规律与教育智慧。纯粹的微观研究是永远也不可能走得太远的,是无法让自己成为成熟的语文教师的。为了更好地发挥《江苏教育》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从全域研究的角度来重新加以考量。审视之后,我们就会感到《江苏教育》可以增强对“中观问题”的关注,加大“中观研究”的分量。

二、健全的基础教育需要“中观研究”

纯粹的大理论研究固然不适合小学教师,而案例设计也不是最佳的研究视角。我以为《江苏教育》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最近几年,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中,《江苏教育》的张俊平主编就特别强调论文的理论含量,实际上就是在提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江苏教育》要成为金牌杂志,需要进一步转换思维,聚焦教育的中间地带。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基础教育的中观研究。这样的研究、这样的文章是我们最缺少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中观研究,是对实施战略和策略服务的研究,介于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一种研究。而基础教育的中观研究,是一种整体的研究。它力求将基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联结起来,用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潜心发现基础教育的本质规律,实践一种真实的小学教育。中观研究首先具有中介性,为广大教师找到了联通理论与实践的最佳中介,对一线教师的发展意义最大。其次中观研究具有两重性。中观研究是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吸取微观研究的素材,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不离开实践的轨道正常运行,并得出正常的、正确的结果。这样既摆脱了基础教育工作中的经验性、局部狭隘性的束缚,又能找到解决小学教育问题的深度和尺度。

三、如何引领“中观研究”

马丁·布伯在《我和你》中写道:“人执持双重的态度,因之世界于他呈现为双重世界。”在实施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如果执持一种中观的视野,既寻觅理论的依据,又探求实践的路径,我们也就获得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双重世界与态度。当下的教育研究,特别需要一种中观研究。《江苏教育》在这个方面可以作出大的贡献。那么,我们如何引导教师由微观研究升级为中观研究呢?笔者以为,一是可以帮助教师启动“牵补思维”。中观研究,需要上靠下接。因此,我们要——牵,就是让小问题和“主义”牵起手来,为实践寻找最匹配的教育理论;补,就是要学会为理论寻找研究的相关对应点。如此,微观研究就能够“升级”为中观研究。一“个”的研究也就变成了一“类”的研究。二是可以运行“调化思维”。我们要引导教师把过高的视野降下来,将过低的视野升上去,从而调到一个最合适的研究视野——中观视野。广大教师有了中观研究的意识,努力将宏观研究“调入”时间因子,将微观研究“化入”理论元素,就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当中观研究成气候的时候,我相信《江苏教育》将会是一番新的景象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全文阅读

对构建有江苏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新思考

摘 要: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开展高校创业教育,但是存在不少问题。江苏省在开展创业教育中应该体现出江苏特色。本文在对“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符合江苏省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弊端和社会择业偏见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构建有江苏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本文认为,够将有江苏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厘清“江苏特色”这一重要概念;应该消除歧见,重视创业,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应该勇于革新,注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创业 创业教育 江苏特色 革新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并在1995年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全面阐述,指出创业教育包括求职和创造新岗位这两方面的内容。随后,我国在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吹响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号角。随后,全国各地的高校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活动。但是,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开展得不都深入,诸多问题不断显现。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排头兵之一,在创业教育发展应该怎么做呢?应该怎样体现出江苏特色呢?本文试着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一、相关概念界定

“创业”这一概念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创业”一词与“守成”相对应。《辞海》对创业的定义为“创立基业”,指开拓、创立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席升阳认为,创业是“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的行为创新,是创业主体为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提供机遇的探索”(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19页)。对“创业”概念的理解千差万别,其涵义也随着时展不断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创业”概念的内涵是“创新”,外延延伸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

在对“创业”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对“创业教育”的概念进行分析定义。简单地说,“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创业教育的内容涵盖创业精神学、创业知识论和创业实践论三大板块。创业精神学包括“感性的创业冲动、知性的创业认知、理性的创业理念的逻辑演进与多维建构;创业哲理、创业伦理、创业心理的释说与体系,三者之间的关联性与互补性”(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54页)。创业知识论包括“创业经济学、创业管理学、创业环境学、创业人才学、创业法学的学术性、伦理性、实用性与协调性”(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54页)。创业实践论包括“创业主体的行为规律与创业实务”(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54页)。

二、构建有江苏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全文阅读

21世纪江苏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绩效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2000-2008年期间江苏省高教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江苏省的教育总体而言对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教对地方经济增长的绩效较高,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江苏的高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重视和处理好高教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键字:高教;经济增长;绩效

一、引言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为公司会根据学历年数来安排员工的职位和薪水。从宏观的角度则表现为教育提高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则从两个管道影响经济的增长,其一是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提高了国内的技术水平研究和对国外技术的采用,这样间接地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其二是作为独立投入要素的人力资本,它的提高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与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广大学者对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大多集中在定性分析上,当然,对经济增长和高等教育关系的实证研究也有不少,不过,现有的研究视角着重讨论经济增长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而对高等教育本身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利用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21世纪以来江苏高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这对于江苏省下一步的相关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模型分析

(一)模型

上世纪30年代,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在对1899-1922年期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和资本对产出的作用进行研究时,发现一个重要的函数,也就是经济学界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

全文阅读

高职教育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及与本科以上教育的比较

摘 要 基于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辨析,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引入教育因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表明高职教育是江苏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江苏三次产业的发展,并且高职教育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本科及以上教育,但从比例角度来看,高职教育在江苏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仍然很小,说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虽然提升较快,但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以及生源质量较差有关。

关键词 高职教育;江苏;经济增长;贡献;比较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3-0054-05

一、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辩论

关于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多学者认为职业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发展。美国教育家Dewey(1931)认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关系到一个国家工业进步,是决定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关键;英国经济学家巴洛夫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二者之间相辅相成;Errol Vishnu Ramsaroop(2002)认为影响经济的因素很多,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

还有一些学者从高职教育能提高学生技能和收入的角度,阐述了高职教育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在《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第二届国际大会的建议》中指出,职业教育能够满足人才资源需求,提高人们的技能和工作能力,当今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很快,这就要求更多的人需要学习相关技能,接受职业教育;Hans Heijke(2003)等人认为,学生在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可以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学到一定的谋生技能;Ferran Mane(1999)对1972、1980以及1992年没有进入大学学习的高中毕业生进行访谈和调查,发现接受过职业课程培训的高中毕业生比接受学术课程培训的高中毕业生工作后收入高,为此Ferran Mane(1999)通过对比得出结论: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相比,对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就业帮助更大;John H.Bishop和Ferran Mane(2004) 的研究表明,如果高中生把1/6时间高中生涯学习阶段用在职业课程学习上,那么这些高中生毕业后收入要比别人高,第一年薪酬至少比一般学生多12%,而到7年后则可能获得比一般学生高7%的收入[1]。

但也有一些学者对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持怀疑或观望的态度,如Robert Oxtoby(1997)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发展中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这种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是否具有高效率还存在疑问;Graziella Bertocchi和Michael Spagat(2004)从教育的动力学出发,以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二者人口的比例来建立教育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这一比例并不是保持不变,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先上升后下降,呈现出U形曲线的变换关系。

国内学者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如张佳(2014)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评价了2001-2012全国及各省市高职教育对中国以及各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李中国等(2015)采用计量模型,就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张宏霞(2014)分析了大连市高职教育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

全文阅读

以科研力量助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面对职业教育内外部形势的新变化、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江苏职业教育十分注重用科研的方式和力量促进自身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以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为着力点,从不同侧面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加强理论和实践创新,服务教育行政决策,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可供借鉴的实践模式。

一、强势推进职教科研,

服务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一)建立以课题研究为纽带的智力支撑机制

创新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在全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主要经验。无论是跨世纪实施的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建设,还是在全国率先启动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特征的集约化发展方式,以及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都是江苏职教大胆探索和改革创新的现实体现。创新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充满智慧的实践探索工作,针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破解、重大政策出台、制度建设需求,江苏注重以重大科研课题为载体,积聚教育工作者、企业家、各领域专家的群体智慧,建立多方广泛参与、共同推进改革创新的新机制,用研究的方式、研究的思维,着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思路,提升创新品质。

2011年,江苏省积极申报了16项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并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会议,由全省首批10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和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部分高等学校、出版机构等单位承担课题研究工作,围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校企一体办学、专业规范化建设、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德育工作创新、信息化建设、课程教材建设等课题开展研究。课题集聚了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的研究力量,每个课题组安排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或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作为协调人,负责协调人员、经费、课题进度、课题研究思路与实际工作对接等课题管理工作。各课题组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实践探索,保质按时完成了科研任务。

(二)推动课题研究与创新实践的有机融合

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定位于政策咨询研究。课题研究启动会上,省教育厅明确提出,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必须体现行政委托课题的研究特点,课题研究必须联系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面向社会、面向学校、面向行业企业的调查研究,注重发挥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每个课题组都要吸收相关行业企业的人士参加,通过一线改革实践者边干边想、边想边干、边干边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课题成果的可操作性。

全文阅读

彰显学校特色 创建现代化专业群

摘要: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决定启动省“十三五”期间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实施现代化专业群建设。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对照建设标准,以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以建成具有江苏特色、跻身国内一流、接轨国际水准的江苏省现代化示范职业学校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现代化专业群,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现代化专业群;专业群建设;专业结构;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53-03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决定启动我省“十三五”期间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实施现代化专业群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全省建设350个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中职专业群和一批五年制高职专业群。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苏州高职校)对照建设标准,为把学校建设成具有江苏特色、跻身国内一流、接轨国际水准的江苏省现代化示范职业学校,服务江苏经济建设,引领区域职教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学校向江苏省教育厅、苏州市教育局提出创建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申请,以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现代化专业群,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彰显学校特色,创建现代化专业群

苏州高职校坐落于苏州高新区科技工业园内,有新区校本部和苏高工校区两个校区,是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坚持“德技双馨,手脑并用”的校训,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为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院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00多人,学生近7000人,设有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服装工程系和经济贸易系等6大系部,共20多个专业。

全文阅读

社会转型·和谐幸福·心理管理

2013年8月20至22日,第十四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在江苏常州举行。本次论坛由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主办,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承办,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常州市心理学会和常州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与指导中心协办。本次高峰论坛以“社会转型・和谐幸福・心理管理”为主题,来自北京、广东、云南、上海、浙江、山东、四川、湖北、重庆、辽宁、青海、江西、江苏等地高校、科研机构和心理服务机构的心理学专家、代表和心理专业工作者,常州市心理学会,常州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与指导中心,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的教师代表,共计13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8月21日上午8时,第十四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开幕式在江苏理工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南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组委会主席、江苏理工学院崔景贵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开幕式上,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夏东民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对第十四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在介绍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成就后,夏东民说,心理学是国家21世纪优先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建构幸福生活等方面都将大有作为。本次论坛的召开是江苏省心理学界的大事、盛事,更是江苏理工学院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的喜事、要事,必将进一步推动江苏理工学院及常州的心理学研究向更广的应用领域、更高的服务层次发展。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主席杨鑫辉教授作了《运用心理技术架构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桥梁》的开幕致词,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傅宏教授对江苏理工学院积极筹备和承办第十四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表示诚挚感谢,并对论坛建设与创新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全体心理学工作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把握时展脉搏,加强心理学应用研究,探索心理学发展与服务社会大计,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本次论坛特邀请多位专家作学术报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副主席、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顾海根教授作了《大学生自我同情及其与人格、应对方式和助人行为的关系研究》的报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副主席,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掌然教授作了《广义问题解决与广义问题管理――科学思维新视野》的报告。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傅宏教授作了《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什么――(2012)目标与任务解读》的报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理事,三生教育基金会会长张名源作了《三生家庭教育个性化支持方案(FEAP)在家校合作中的成功应用》专题报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华夏全人心理学研究院院长许金声作了《通心的理论、方法的广泛应用》专题报告。第一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张理义教授作了《心理健康测评仪的研制与应用》专题报告。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崔景贵教授作了《社会转型・和谐幸福・心理管理》的主旨发言。《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常务副主编何妍在大会上作了《开来而继往 明道不计功》的专题介绍。盐城师范学院副校长戴斌荣教授、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院长王胜桥教授、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童辉杰教授分别主持学术论坛报告会。25场精彩纷呈的专家报告、专题报告和大会学术交流发言受到全体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论坛举办期间,部分与会者还参加了20日、21日晚上开展的两个专题心理工作坊活动。

8月21日晚,论坛还举行了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理事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杨鑫辉、顾海根、傅宏、崔景贵、张掌然、童辉杰、张名源、申林等。会上,杨鑫辉教授通报了第十四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的筹备及组织情况。经会上讨论,成员一致同意增补3位论坛理事,分别是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崔景贵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傅宏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吕航博士。会议讨论决定,继续挽留杨鑫辉教授担任论坛主席,建议加强论坛领导后备人选培养,恳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委派专业人员协助杨教授开展论坛日常工作。会议还决定继续征集本次论坛和近三年优秀论文,集结成书并公开出版《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第七辑)》,由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及心理教育研究所负责收集、整理和编辑,三生教育基金会提供赞助,并由开明出版社友情出版。

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以开拓视野、分享成果、交流经验、启迪思想、广结人脉为宗旨,已先后在南京、上海、广州、北京、武汉、河南、昆明、沈阳、四川、江西、湖南、常州等地举办十四届。高峰论坛的连续成功举办,促进了现代心理技术的科学应用,提高了人们对心理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心理学技术应用的年度盛会,推动了现代心理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有效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江苏理工学院供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