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掌握计算机常规故障的维护维修方法对计算机应用人员尤为重要,本文弃繁从简,避开繁杂的维修理论,将计算机常用检测维修方法进行简化归纳,深入浅出、实用易懂,对提高计算机维修技能大有裨益。
关键词:计算机;检测;维修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日益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企业和个人日常使用的基本工具,但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软硬件故障,因此掌握计算机基本维护维修方法已成为应用人员的必备技能。虽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维护手段多种多样,但笔者长期从事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维修经验,本文弃繁从简避开了计算机维修方面繁杂的理论,将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维修方法进行简化归纳,以此寄望普通操作人员都能掌握维修计算机的方法,简化维修程序,使计算机维修技术得以发展普及。
一、辨识真故障与假故障
平时常见的计算机故障现象中,有很多并非真正的硬件故障,而是由于软件故障或者不熟悉某些设置、系统特性而造成的假故障现象。认识下面的微机假故障现象有利于快速确认故障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故障检索工作。
1、检查电源线、插座、开关和各外设连接线。各种线、插座开关等脱落、接触不良均会导致设备工作异常,遇到独立供电的外设故障时,首先应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正常,插头/插座是否接触良好。检查微机各部件间数据、控制连线是否连接正确和可靠,是否有松动现象。
2、检查系统新特性和设置方面的问题。很多“故障”现象其实是硬件设备或操作系统的新特性造成的,也有设置方面原因的造成的。例如:显示器设置、硬盘跳线、多了解主机、外设、应用软件的新特性,有助于增加排除假故障发生了故障,首先应先判断自身操作是否有疏忽之处,而不要盲目断言某设备出了问题。
3、辨识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计算机故障中因病毒、软件损坏、冲突等原因导致的软件故障占有较高的比例,可通过判断计算机硬件启动过程是否正常,或重新安装系统软件等方法辨识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
摘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概念、功能和检测方法,描述了目前采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入侵检测异常检测误用检测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论文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政府、教育、商业、金融等机构纷纷联入Internet,全社会信息共享已逐步成为现实。然而,近年来,网上黑客的攻击活动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因此,保证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以及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1防火墙
目前防范网络攻击最常用的方法是构建防火墙。
防火墙作为一种边界安全的手段,在网络安全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对网络的非法访问,通过监视、限制、更改通过网络的数据流,一方面尽可能屏蔽内部网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对内屏蔽外部危险站点,以防范外对内的非法访问。然而,防火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入侵者可以找到防火墙背后可能敞开的后门。如同深宅大院的高大院墙不能挡住老鼠的偷袭一样,防火墙有时无法阻止入侵者的攻击。
(2)防火墙不能阻止来自内部的袭击。调查发现,50%的攻击都将来自于网络内部。
摘要:本文针对应用激光、超声和射线等方法的无损检测技术,分别对其概念、检测方法、优缺点做了详细阐述。在跟踪和预测无损检测技术未来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说明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未来的工业检测领域中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激光无损检测超声无损检测射线无损检测
在现代生产中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何种无损检测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无损检测方法及其特征有较全面的了解。所谓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材料和成品的条件下研究其内部和表面有无缺陷的手段。也就是说,它利用材料内部结构的异常或缺陷的存在所引起的对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评价结构异常和缺陷存在及其危害程度。下面简要介绍三种常用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一、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始于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激光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使其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了激光全息、激光超声等无损检测新技术,这些技术由于其在现代无损检测方面具有独特能力而无可争议地成为无损检测领域的新成员。
1.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全息术是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应用最早、用得最多的方法。激光全息无损检测约占激光全息术总应用的25%。其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加外加载荷,利用有缺陷部位的形变量与其它部位不同的特点,通过加载前后所形成的全息图像的叠加来反映材料、结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仪器仪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从我国传统的锅炉检测设备上来看,主要是通过一些仪器仪表等进行具体的检测,虽然可以得到真实有效地数据,但是却无法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运行。这样就使得锅炉检测工作缺乏一定的时效性,控制工作不彻底。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仪器仪表等进行了深入设计和研究,将网络技术融入到具体的检测和控制工作中,使得设备通过以太网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功能。只要数据能够运行,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存储,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促进锅炉检测和控制的工作效率。因此,我国的锅炉检测和改进技术得到了有效地运用。到目前为止,进行锅炉检测的仪器主要以优盘和相应的CF卡来继续拧数据存储,而且可以将容量进行扩展,加快了运行的速度。另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锅炉检测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促使锅炉检测仪器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且仪器仪表对于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明显增强。如果由于工作人员的不慎造成数据的误差现象,仪器可以对其进行自动调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投入量,同时也增强了数据的可靠性。虽然我国的仪表检测系统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和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在仪表的检测和控制工作上多加努力。
2互联网技术嵌入的仪表发展
进行互联网技术和检测仪器仪表的有机结合一直以来就是技术人员们努力的方向,但是由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复杂性,使得这一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来说,互联网在实现设备连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协议才可以进行,对于网络的运行速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现如今了仪器仪表的运行都是采用8位或者是16位的MCU,因此,需要采用嵌入式的网络技术。比较常见的就是嵌入式微型互联网技术EMIT。这种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的处理器作为网关,协议就是通过这一网关来实现的。在具体的运行中,网关可以根据红外、射频等总线来和嵌入式的基本设备进行连接,同时嵌入式也将自身的工作情况进行反馈。这就是网关实现检测和控制的整体过程。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相应的仪器仪表中,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将设备变成一个微型的计算机,不仅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同时也可以进行远程的控制和检测。因此,仪表的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还可以做到对有用的数据和文件进行下载和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检测。进一步地提升锅炉检测和控制的工作效率。
3锅炉检测和控制系统
一般情况是由几个大型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设计的。此模式下,每个锅炉房的终端微机都有温度,压力检测工具及报警工具,水分消耗计量工具,电机控制和保护工具等。此外,调度室的上位机可以实现集中显示,参数设置以及报表打印等功能。在通讯系统上,由于各锅炉房的终端机通过RS-485总线与调度室的上位机相连,其对于参数的设置以及数据的上传和下载都比较快捷。再加上煤量的统计功能,可以使得住户室温平均温度达到理想状态,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
4无线网技术下的锅炉检测及控制
无限局域网是相对于有线的局域网而言,无限的局域网,是通过无线多址信道信道的方式,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这将大大节约锅炉检测及控制的成本,同时增加网络的灵活性和畅通性。无线网络不需要传统的电缆或者是光缆,这些缆线的安装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会增加物质成本,同时由于这种缆线的需要一些节点,同时在空间上还受到控制,非常的不方便。但是无线网络将会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锅炉检测的网络技术应该超无线网络的技术发展,这样既能够节约成本,同时还能提升网络传输的速度和灵活性。
1分析就业岗位群,进行课程定位
1.1走访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通过多次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及对多家医药企业进行走访与调研,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决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坚持为地方区域经济,为北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能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饮片加工、药品质量检验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分析就业岗位,进行课程定位
针对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将中药原药材的鉴定与炮制、中药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检验、生产工艺的质量监控、常用制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所需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学习领域中的“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中药制药设备”等四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1.3课程性质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是在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技术、微生物学等前导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中药制剂质量进行检测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
1.4课程目标
1生物技术药物分析检测方法
1.1化学仪器分析法
随着软电离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一些具有复杂结构的大分子生物聚合物,质谱法可将其进行电离分解后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进行离子质量分析,从而获得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信息,方法高效、快速准确。将色谱法与质谱联用可形成更强有力的联用分析技术,实现对极低浓度的生物样品的含量测定和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核磁共振是一种吸收光谱(1H-NMR和13C-NMR应用广泛)。1H-NMR可以提供分子中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相对数目以及分子构型等有关信息,13C-NMR直接提供有关分子骨架的结构信息。光谱携带大分子生物聚合物结构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可确定氨基酸序列、核酸的分析和定量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含量分析等。将核磁共振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毛细管电泳法联用,分析能力强大并能拓展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但质谱,核磁共振仪器精密昂贵,工作环境操作技术要求高,普及性受限。
1.2生物技术分析法
生物技术分析法主要包括:免疫学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生物鉴定法和量热法等。免疫学法是利用蛋白质多肽抗原与相应抗体(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结合的特点(结合比色法),借助显微镜观察定位,对蛋白质多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常用免疫学方法有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免疫荧光法:是将目标抗体标上荧光素,借助荧光显微镜进行抗原示踪定位的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又称酶联免疫法,或ELISA法,是在酶免疫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可以催化底物发生显色反应的酶进行标记,然后通过显色进行分析检测的一种前沿特殊试剂检测方法。例如,动物血清蛋白药物或动物性食品中农药残留的ELISA法建立等。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则是将目标性分子或产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与内源物质区别),以研究目标分子或产物的体内分布、代谢行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免疫学方法虽然能够描述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行为,但不能够直接反映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生物鉴定法和量热法则分别依据生物药物的特异性反应原理和放热吸热原理对药物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例如,生物鉴定法利用组织或细胞对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某种特异反应,界定药物是否具有生物活性,根据制剂-效应曲线对目标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量热法则是通过测定样品在受热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行为来研究样品中各组分相互作用及状态变化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多用于多肽的热稳定和结构分析。
2结语
在对生物技术药物的生物活性,稳定性和代谢动力学研究中,通常将化学仪器分析方法与生物技术分析方法联合应用。例如,将高效液相色谱与同位素、免疫学检测技术联用;荧光光谱法与免疫检测技术联用;质谱与核磁共振技术与免疫、生物鉴定法联用等。分析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生物技术药物的检测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何文 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1.生物技术的主要特点
以生物的免疫、基因、敏感等方面的特点为基础,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具有检测功能的试剂进行制作,进而检测食品的安全性就是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工作中的应用原理。在食品检测工作中,生物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例如速度快、范围广以及准确度高等。一般而言,主要的生物检测技术有免疫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技术等。为了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得到提升和发展,我们就需积极对生物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并加大开发力度,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食品检测中主要的生物检测技术
2.1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上,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已得到了有效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简称为PCR,PCR技术主要通过三个阶段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即变性、复性以及延伸。对DNA模板进行建立,将寡核苷酸作为引物,通过聚合酶作用,沿DNA模板顺序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延伸而完成DNA分子复制就是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依靠多次的增容以及扩展以后,PCR会变成符合食品检测需求的检测物。该技术由于具备诸多应用优势,因此之后也被合理运用到了各大领域中,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上,该技术已显示出了较好的运用前景。但与此同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食品中假若有已死亡的细菌存在,那么便会显示为假阳性,针对制毒微生物所产生的毒素,该技术也无法进行全面检测。
2.2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对生物传感器分子识别原件进行选取时,需使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在和待测物的特异性进行结合以后,依靠对应的信号转换器,分子识别原件所产生的光、热等复合物可促使其进行转化,变为能够输出的的电信号以及光信号,并可将其进行放大然后输出,最后得到检测结果。一般而言,生物传感器具有许多优越性,例如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反应速度快等,相比于传统性质的食品检测方法,此种检测方法更具科学合理性。另外,运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使安全可靠的食品检测系统得到建立完善。运用此技术,可使检测所用时间得到缩短。倘若要对牛奶以及热狗等食品中的葡萄糖球菌肠毒素进行检测,就可促使其灵敏度得到明显提高,并有效地控制好检查时间。但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受计算机技术、生物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在食品检测方面,生物传感器的商业化程度仍旧不高。
2.3酶技术在对食品中的残余农药以及微生物污染进行检测时,我们主要可运用到酶检测方法,而这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类食品检测方法。与此同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里,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已得到了广泛运用。该技术对酶学以及免疫方法进行了结合,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灵敏性。在对蔬菜和水果当中的菌剂噻菌灵进行检测时,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已显示出了较好的敏感性。当前,美国化学会已将此方法纳入到了农药残留检测法当中,而在我国,该检测方法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4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各国贸易的加强,进出口食品也在不断增多。所以,为了对进出口食品进行有效检测,就需运用到高质量、高安全的食品检测技术以及安全监控体系。作为一类高新生物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已得到了有效运用。该技术主要对光导原位合成进行了运用,可将大量的生物大分子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固化。针对已经通过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该技术可对其中靶分子进行杂交,并运用特定设备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快速检测,在对检测仪器进行选取时,可优先选用电荷偶联摄影像机,或是运用激光共聚焦完成扫描,进而统计出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针对食品的安全状态,运用生物芯片技术,我们可进行深入了解。另外,在进出口食品监管管理工作中,快速反应系统以及预警系统的建立完善都离不开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2.5免疫法当前,在食品生物检测技术中,免疫法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另外,该技术还具有容易操作、再现性好、科学可靠等优点,并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得到了有效运用。免疫法可对蛋白质进行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差别较小,而运用免疫法则可进行有效区分。
1引言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国家进行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手段,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威慑作用。当前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中时有弄虚作假,试样做假、漏检、少检的行为发生。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公正性、可靠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检测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目前,全国较发达地区已经相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检测机构信息化监管系统,对涉及建筑结构安全的力值检测参数如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力学性能指标等必须实时上传试验结果,对于非力值检测参数的检测报告必须上传关键页面。除此之外,某些地区如广州市正在推行混凝土试块芯片植入技术,对于混凝土试块一律要求植入混凝土芯片,检测机构不得接收无芯片的混凝土试块,试块必须进行扫描识别之后方可进行试验,无芯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不得作为验收报告采用。然而目前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运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网络传输不顺畅,导致数据无法实时上传;存储设备容量不够,导致部分数据丢失;监管系统安全性不足,数据被他人利用等。其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化管理仅仅停留在对试验数据的监控,疏忽了对试验流程与过程的监管,即无法保证样品的真实性或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容易出现“偷梁换柱”等问题,即试样制假或试验作假等现象。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试验流程与试验数据进行“双控”,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检测报告的有效性,为真实评价工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设计原理与系统架构
2.1技术原理
根据检测监管业务需要,对试验流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包括收样、样品制备、数据采集等过程。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通过高清摄像枪对样品接收和样品制备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另一方面通过在试验机电脑上安装视频采集卡,自动采集试验机电脑屏幕的数字信号,通过图像处理器转换成与摄像机信号一致的模拟信号。最后利用现有的CATV技术,将电脑屏幕数字信号与摄像机信号整合在一起,通过光纤传输至硬盘录像机,实现实时的监控、存储功能,通过录像回放功能实现对历史记录的查询。通过登陆客户端软件或ip登录访问服务器电脑,可以实现在办公室对检测过程的动态监控。本部通过现有的vpn网络,连接到检测中心服务器后浏览视频、回放录像,实现远程监控。
2.2系统架构
本系统主要有前端的数据采集装置包括高清摄像枪和视屏采集卡,数据传输介质(光纤),数据接收与存储设备(硬盘录像机)、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电脑以及客户端软件组成。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1)高清摄像枪用于监控样品接收与存放、样品制作、抗压试验等过程,对试验过程规范性与样品的真实性进行实时监管,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2)视屏采集卡自动采集试验机电脑屏幕的数字信号,并通过内置转换器转换成与摄像枪信号一致的模拟信号,对试验参数、试验数据、以及曲线的形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和数据真实性。(3)光纤作为信号传输介质,将高清摄像枪与视频采集卡的信号传输至硬盘录像机,相比同轴电缆,光纤传输速度快,降低信号延迟;传输损失少,保证视屏质量。(4)网络交换机实现与局域网内的电脑及服务器电脑互联,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硬盘录像机。(5)硬盘录像机数据接收和存储终端,实时接收光纤传至的信号并存储,并可以对历史记录按时间进行查询。(6)服务器将若干硬盘录像机通过网络交换机串联至服务器电脑,通过访问服务器电脑可以同时访问局域网内所有的硬盘录像机,实现一机多控。本部通过现有的vpn网络,连接到检测中心服务器后浏览视频、回放录像。(7)客户端软件除了通过ip访问服务器电脑以外,可以通过安装客户端软件对局域网内的硬盘录像机进行访问,相比于ip访问,使用管理更简便。
3系统实施
1目前状况
以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例,对目前所开展的607项计量器具的服务承诺时间进行了统计汇总,大部分是5个工作日,这是兼顾检测人员和客户的共同需求而制定的。存在问题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总体延期情况2013年比2012年严重,且检测所的延期情况各不相同,个别检测所延期现象较严重。其他基础数据需要了解各种计量仪器的检测时间客户满意度调查根据客户满意率调查的情况,客户对仪器延期的现象较不满,尤其近一二年提出的较频繁。
2构建设想
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特别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出了动态管理的设想。1)静态管理,在检测人员工作量不饱和的情况下,维持现有的服务承诺不变,按正常检出时间承诺客户。2)动态管理,在检测人员工作量饱和的情况下,可自动适当延期,并在客户送检时就能告知客户。动态管理的目的就是最终实现由业务管理系统根据每位检测人员的工作量来自动判定是否需要延期及延期多少天,不需要人为的去进行延期。3)构建数学模型,让业务管理系统自动来完成延期。结合前期调研的数据发现:不同的检测所,不同的检测人员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工作量,因此对服务承诺时间的要求上也就有所不同,根据不同检测人员的情况可列表4(以5个工作日为例)。表4需经相关部门审核,主要是审核工作量是否饱和。这个是关键,只有科学合理地评估好每个检测人员的工作量,才能制定适度的承诺时间。在数据录入业务管理系统后,就可以搭建模型,进行自动延期了。由于工作量是针对每位检测人员的,因此以某位检测人员为例。假设A为该检测人员名下未完工的所有计量器具(台件数);S为客户本次送检的计量器具(台件数);B为该检测人员的饱和工作量(台件数);X为延期一个周期的工作量(台件数);Y为延期两个周期的工作量(台件数)。则:如果A+S≤B,不需延期;如果A+S>B,则业务管理系统自动判断延期,并根据A+S-B计算出延期的天数;如果0<A+S-B≤X,则业务管理系统自动延期一个周期;如果X<A+S-B≤Y,则业务管理系统自动延期两个周期;如果Y<A+S-B,则业务管理系统自动延期三个周期;然后在打印给客户的委托合同上,服务承诺时间就应该是一个合理的承诺时间,按最后检出的计量器具承诺时间承诺客户。
3实施步骤
1)需要有专人来收集和审核各类相关数据;2)业务管理系统中实现服务承诺的动态管理;3)在小范围内先行试运行;4)严格把关延期和超期考核。
4结语
在实现了服务承诺动态管理后,检测人员对待检的计量器具数量将是可控的,当有大批量送检的计量器具时,业务管理系统就会自动延期,因此,就不需要人为地再去申请延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延期申请,更重要的是,可以事先告知客户,一定程度上提高客户满意度。
1.计算机病毒综述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专门用来破坏或者攻击计算机软件系统,并复制本身传染其他应用程序的代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计算机病毒能够像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在程序正常运行的时候,能够进行运行自身复制,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具有繁殖性,再有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者是产生变种,那么它的传播速度是很难预防的,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基本的特征。此外计算机病毒还具有潜伏性,这跟定时炸弹是差不多的,在之前设计好病毒爆发的时间,给人以措手不及,还具有隐蔽性、破坏性等特性。计算机病毒大致上被分为宏病毒、木马病毒、黑客工具、脚本病毒等种类,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病毒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一,宏病毒,这是脚本病毒中的一种,但是由于其特性故将其分为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Excel等,较为著名的宏病毒有著名的美丽莎。第二,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共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的,借助网页进行传播的病毒。第三,木马病毒和黑客病毒,木马病毒的前缀Trojan,木马病毒是通过网络或者是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的,并向外界泄露用户信息的病毒,它和黑客病毒,前缀Hack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木马病毒负责入侵电脑,而黑客病毒通过木马病毒进行控制,共同散播用户的信息。计算机病毒除了上述的几种还有较多的种类,而随着计算机病毒的不断入侵,加大对计算机病毒检测就成为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有效措施。
2.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探究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种类比较多,比如智能广谱扫描技术、虚拟机技术、特征码过滤技术以及启发扫描技术,其征码过滤技术在近些年的计算机病毒查杀过程中经常使用,并且这一技术也是目前的主流病毒检测技术,我们将对这些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系统的探究,全面提高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
第一,智能广谱扫描技术。这一技术是为了躲避杀毒软件的查杀,通过对非连续性和转变性较大的病毒的所有字节进行分析,并且进行整合的一种高变种的病毒,被称为智能广谱扫描技术,这一技术是按照目前病毒的类型和形式的千变万化的情况研发而出的。由于传统的病毒在目前一些杀毒软件中都有一定的资料,检测技术也就相对比较简单,那么为了使用杀毒软件找出病毒,必须要对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改革,智能广谱扫描技术能够对病毒的每一个字节进行分析,在发现程序代码中的字节出现相同或者是相近的两个病毒编码就可以确定其为病毒。这一技术的优点有准确性高,查找病毒速度快等优点,但是需要收集较多的信息,针对于新的病毒并没有杀毒功能,主要是针对已经存在的病毒进行杀毒。第二,虚拟机技术。虚拟机技术也就是用软件先虚拟一套运行环境,让病毒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以此来分析病毒的执行行为,并且由于加密的病毒在执行的时候需要解密,那么就可以在解密之后通过特征码来查杀病毒,在虚拟的环境中病毒的运行情况都被监控,那么在实际的环境中就可以有效的检测出计算机病毒。虚拟机技术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新生代的木马、蠕虫病毒等,这一技术具有提前预知性,识别速度较快等优点。第三,特征码过滤技术。在病毒样本中选择特征码,特征码在一般情况下选得较长,甚至可以达到数十字节,通过特征码对各个文件进行扫描,在发现这一特征码的时候就说明该文件感染了病毒。一般在选择特征码的时候可以根据病毒程序的长度将文件分成几份,这能够有效的避免采用单一特征码误报病毒现象的发生,此外在选择特征码的时候要避免选出的信息是通用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特征,还要避免选取出来的信息都是零字节的,最后需要将选取出来的几段特征码,以及特征码的偏移量存入病毒库,再表示出病毒的名称也就可以。特征码过滤技术具有检测准确快速,误报警率低,可识别病毒名称等优点,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速度慢,不能够对付隐蔽性的病毒等,主要是针对已知病毒进行分析和记忆贮存。第四,启发扫描技术。
由于新的病毒的不断出现,传统的特征码查杀病毒很难查出新的病毒,那么为了能够更好的检测病毒的相关代码,研发了启发式扫描技术,启发扫描技术不能够对一些模棱两可的病毒进行准确的分析,容易出现误报,但是这一技术能够在发现病毒的时候及时的提示用户停止运行程序。这一技术是通过分析指令出现的顺序,或者是特定的组合情况等一些常见的病毒来判断文件是否感染了病毒。由于病毒需要对程序进行感染破坏,那么在进行病毒感染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特征,可以通过扫描特定的行为或者是多种行为的组合来判断程序是否是病毒,我们可以根据病毒与其他程序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来判断病毒是否存在,这一技术主要是针对熊猫烧香病毒等。此外还有主动防御技术,虽然这一技术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技术,但是它同样能够对抗病毒的威胁,在目前依靠特征码技术已经很难适应反病毒的需求,而主动防御技术就是全程监视病毒的行为,一旦发现出现异常情况,就通知用户或者是直接将程序的进行结束。利用这些计算机反病毒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病毒入侵计算机,给用户一个较好的使用环境。这一技术会主动出现造成误差,并且难以检测出行为正常技术较高的病毒,它能够在病毒出现后及时的提醒用户,主要针对的是global.exe病毒等。
3.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较多,有木马病毒、黑客病毒、宏病毒等,这些病毒的出现直接危害了计算机的安全使用,并且暴露了用户的相关信息,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比如现行的虚拟机技术、智能广谱扫描技术以及特征码过滤技术等,合理的利用这些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计算机受到病毒的危害,全面保证用户使用计算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