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教经验交流材料

家教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独家原创:劳教所科学发展观经验交流材料

自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劳教所在省厅、局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务实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圆满完成了阶段性学习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符合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达到了学习实践的预期目的。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主要如下:

一、深入调研,注重实效,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1、广泛组织发动动员,加深对活动的认识和把握。去年11月下旬,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省厅、局动员大会有关精神,研究贯彻意见。11月25日上午,召开党员大会,全面动员部署学习实践活动,党委书记、所长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明确把解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问题、信心问题和能力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促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

2、扎实抓好学习调研活动,广泛凝聚发展共识。在学习调研阶段,所党委成员和各党支部按照实施方案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以集中学习和分工调查为载体,确保集中学习调研时间和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具体做到三点:一是细化学习计划。指定学习篇目,按章节、分专题安排学习,确保学习活动有序、有效进行。二是明确学习调研要求。所部统一发放政治学习笔记,要求党委成员每人撰写专题调研报告1篇,科大队领导撰写心得体会1篇,其他党员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三是深化学习调研效果。对现阶段的学习调研情况进行“四查”即:查学习计划落实情况,查集中学习的内容、时间完成情况,查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撰写情况,查调查研究落实情况。

3、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找准存在问题,为积极整改指明方向。我所党委在深入学习、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谈心的基础上,于2月20日下午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在民主生活会上一是做到会议主题突出,各位委员在剖析中切中要害,挖掘出存在问题,不评功摆好,不文过饰非。党委负责人带头认真进行党性分析,其他党委成员逐一开展相互评议,力求查清找准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二是做到民主氛围浓厚,各位委员踊跃发言,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既实事求是地查摆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接受批评帮助;又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坦诚开展思想交锋和意见交流,形成了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和谐的民主生动局面。三是剖析严肃认真,民主生活会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的方式进行认真严肃剖析,剖析材料体现了“剖析自己不怕严,吸纳意见不怕刺,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对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剖析得较深,做到谈实质、查问题、找差距,为下一步积极整改指明方向。

4、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分析查找差距。在分析检查阶段,所党委积极开展“问计基层群众,共谋科学发展”的调研活动,共征集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58条,整理归纳为8类。在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管工作中查找出来的问题,认真研究思考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形成了党委班子分析报告,经过群众评议,全所上下对党委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各项指标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取得了预期效果。

5、突出抓好实践环节,严格落实整改方案。在整改落实阶段,党委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对照收集到的民警职工广泛关注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和办实事项目,共制定了5个方面的整改项目和10件要办的实事。把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工作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提出了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时限要求,明确了牵头部门和人员,责任落实到人。目前,落实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正按照方案逐步开展实施。

二、求真务实,创新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全文阅读

独家原创:学校课前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一出好戏是从好的序幕开始的,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是由简捷的导语开始的,一部激扬能引发共鸣的乐章是由优美序曲开始的。一节成功的好课也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开讲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像一块磁铁一样,一下子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必然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是课前导入的魅力所在。课前一只歌就是一种精彩的课前导入方式,设计得好,使用得好,将对学校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前一只歌的教育意义。

一、唱好课前一只歌,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振奋学生的精神

教学工作的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必须认真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出实效,而实效最终又是体现在学生学的这一方。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课前一只歌作为课前导入的一种有效方式,真正唱好了,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振奋学生的精神。

许多优秀的歌曲,激情奔放,铿锵有力,具有引人入胜、鼓舞人心的力量。如《真心英雄》,“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全力以赴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这样的歌词,多么富有哲理,他唱出了一个追求成功的莘莘学子心中真实的感受,极具震撼人心的力量。还有《亚洲雄风》、《爱拼才会赢》、《咱当兵的人》等等。只要我们教师结合课题,认真选好歌曲,课前一唱,顿时使人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振奋学生精神,为老师进入成功的课堂教学作好了精神上的准备。

二、唱好课前一只歌,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德育教学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把德育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工作中去。课前一只歌,是课前导入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真正唱好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各种观念、看法不断冲击学生的心灵,诱惑遍地、红尘滚滚,使得学生精神漂泊,思想浮躁。难怪经常有的老师在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啊!”。而优秀的歌曲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其效果往往大大胜过空洞的说教。如《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此诗意的的语言,如此优美的旋律,在学生的心头荡漾,怎么不让人感动呢?当然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很多。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去选,选择一些热爱祖国、感恩父母的主题曲和一些健康向上的歌同,将使学生在唱歌的时候认真体味意境,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良好教育作用。

三、唱好课前一只歌,可以增强学生相象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全文阅读

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玩起来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具有全面发展教育的功能。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满足。然而,许多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包办代替,幼儿被动游戏;二是放任自流,不注意引导,使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难以发挥。怎样有效地指导角色游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应提供适宜的材料,使幼儿“想”玩;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会”玩;适时介入游戏,使幼儿“敢”玩;创设宽松交流氛围,使幼儿“乐”玩……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角色游戏;教师;幼儿;组织;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非常喜欢。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既学到知识又带来快乐。然而,许多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包办代替,幼儿被动游戏;二是放任自流,不注意引导,使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难以发挥。在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创新精神的幼儿教育改革中,怎样有效地指导角色游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必须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玩”起来,让幼儿想玩、敢玩、会玩、乐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适宜的材料,使幼儿“想”玩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主要是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摆弄,来实现整个游戏过程的。有了适宜的材料,幼儿自然就会想玩。因此,材料是开展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怎样投放材料、投放什么材料,对游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提供的游戏材料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各年龄段的幼儿由于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不同,盲目地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不仅会造成幼儿无从下手,起不到促进作用,还妨碍幼儿的交流,阻碍幼儿游戏的发展。一般来说,小班幼儿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经验不足,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仅应是幼儿生活经验所熟悉的还应以平行游戏为主。如,小班幼儿最熟悉、最常见的就是妈妈炒菜、做饭、喂宝宝。因此,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是能让幼儿进行炒菜、做饭、喂宝宝的锅碗瓢盆、小奶瓶等,而且由于此时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好模仿,因此,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数量应足够大多数幼儿操作,以避免幼儿争抢。而中、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日趋丰富,知识经验不断增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迅速发展,为中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是幼儿通过了解就能理解和接受的、有生活经验基础的游戏。如,提供各种废旧花篮、塑料假花等,可开花店的材料;提供各种理发工具、收集各种头上饰品等,可开理发店的材料。为大班的幼儿提供的材料最好是有新鲜感的材料。如,提供各种手机广告纸、各种奇形怪状的盒子等,能开展手机店游戏的材料;提供扮演宇航员,进行火箭升天游戏的材料;提供季节变化与节日的材料。如,端午节适合包粽子的游戏材料等。

2.提供的材料应是可操作性的材料

全文阅读

小材料,大乾坤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在与材料和伙伴的互动中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学习彼此的经验。因此,在自主性游戏中教师要先选择材料,通过材料让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其次要把简单的材料变一变,让小材料发挥大用道。最后,要突显材料,让材料引领孩子与教师、同伴交往。

一、小材料,大故事:选材

刚开展自主性游戏时,我认识到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到游戏行为,因此我并不急切地将我所准备的材料投放给幼儿。我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孩子们围绕“家”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凭着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大家纷纷勾画着自己的家的概念:“老师,我家里有好大的桌子。”“我有自己的小床。”我妈妈在家给我烧饭的”“我吃饭用小碗和小勺子”……,在孩子们关于“家”的谈论中,他们确认了家中做这些事所需要的材料,于是煤气灶、锅碗瓢盆勺、电饭煲、冰箱、洗衣机、娃娃、小床等东西一一“备置”于“家”中,孩子们在相互交流,相互肯定的过程中一起建构着“家”的轮廓。通过这次对家中材料的确认,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制作。我们将牛奶箱做成了漂亮的大冰箱和洗衣机,将饼干盒做成了煤气灶,孩子们也开动了脑筋,将一些包装盒打开一面变成小抽屉,还将八宝粥勺子、肯德基杯子、冷饮罐子都一并收集了过来。这下子,“娃娃家”在这些材料的簇拥下便慢慢像模像样起来了。小小的材料让孩子对游戏产生了兴趣,使得游戏的过程更丰富。

二、小材料,大用道:变材

⒈小材料变一变

我在各个娃娃家所投放的材料有些不同,这种情况下,幼儿之间的新问题又随之产生了:有的材料因没有被该娃娃家的幼儿及时利用到,却又占据了一定空间,而且还会被幼儿不小心踩在脚底下;有的幼儿想用某一材料,却因该娃娃家没有,而急切地到处去寻找,有时还会与其他幼儿发生争执,这就体现了材料使用价值的不平衡。这一切与老师投放玩具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投放材料时要考虑玩具的种类、玩具投放的数量、种类的搭配,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主题、游戏的类别、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根据这些要求,我进行了对比,从游戏开始到现在,我们都是在对游戏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收集,而对材料的数量、种类的搭配还考虑得不多,这或许就是我们游戏还不能更好地开展的原因。因此要对材料“变一变”, 通过变一变,让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2.小材料动一动

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要预先作思考,考虑到幼儿个别差异,让孩子和材料一起“动一动”,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幼儿在选择材料,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这样孩子才会玩出快乐,获得经验。通过让孩子和材料“动一动”又一次激发起孩子游戏的兴趣,真的是小材料大用处。

全文阅读

让学生成为小学科学探究的主角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现行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摒弃了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学生动手的机会明显增多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感到这种课看似形式新颖、课堂气氛活跃,但课堂结构分散,学习效率低下,也愈来愈受到大家的怀疑。经过几年的科学课堂探索,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老师还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角,也就是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本文就此与大家共同来探讨科学课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材料,让科学探究充满活力

教材包括材料,一套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尤其在科学课堂上要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更离不开必需的材料,充足的探究材料是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准备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拓宽收集材料的途径

教师在让学生准备某些材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特色,发挥家庭优势,个别准备材料。如教学《电磁铁的磁力》这一内容,为了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里的变量与不变量必须控制好,因此对材料有一定的要求,材料必须体现一定的结构性和层次性。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准备,材料肯定参差不齐,不利于实验的开展、实验现象的比较观察和实验结论的得出。笔者当时任教的班级中正好有位学生家里是开小五金店的,于是这些材料的准备就由他负责,课堂实验效果很不错。像这类材料,平时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把它保存好,还可以供以后教学时使用,一劳永逸。

2.选择具有生活性的材料

新课标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教学《磁铁的磁性》时,教师给出一组材料:回形针、牙签、夹子、铜钥匙、小铁钉、橡皮、旧一角硬币、新一角硬币、笔帽、棉线、小铁珠、粉笔。教师精心准备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有利于学生进行猜测,在猜测中学生会产生矛盾,激起求知的欲望,在矛盾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精细,认知会不断地深入。猜测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探究,而且可以消除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全文阅读

幼儿科学认知思维的有效建构

摘 要: 孩子们天生就是个科学家,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提问,会主动摆弄物体,观察物体变化的情况,然后将获得的休息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重新组织、调整,形成新的概念。在一系列新教育理念和《纲要》思想的引领下,我园在幼儿科学活动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研究和探索,积极组织教师发现幼儿兴趣点――尝试准备材料――开展组织活动――反思经验交流――促进幼儿认知思维。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科学认知思维 有效建构

幼儿教育中许多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对幼儿有许多不同的比喻,有的把幼儿比喻成“种子”,有的把幼儿比喻成“白纸”,也有比喻成“海绵”的……近代教育家皮亚杰曾把幼儿比喻成“科学家”,强调孩子们和成人一样,是个独立、动态发展的个体,认为孩子们天生就是个科学家,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提问,会主动摆弄物体,观察物体变化的情况,然后将获得的信息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重新组织、调整,形成新的概念。在一系列新教育理念和《纲要》思想的引领下,我园在幼儿科学活动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研究和探索,积极组织教师发现幼儿兴趣点――尝试准备材料――开展组织活动――反思经验交流――促进幼儿认知思维。

学龄前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是多向、多角度的,所以教师最重要的不是直接或间接告诉孩子,而是营造整体氛围,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尽量给孩子提供主动摆弄物体、观察物体变化的活动,同时提出一些争论点,造成孩子某种程度的认知冲突,促进孩子的思考层次逐步提升。

一、幼儿在各种感官参与的推断中,构建外界事物的认知思维。

(一)理论支持

推断是指试图找出导致某事物所发生的原因,但不能直接观察到其原因是所使用的科学过程。进行推断时,考虑所有的证据,才能得出事件发生的原因。若推断出来的结论与理论能够合理地解释,那么这些结论和理论就是合理的。

(二)在课堂上构建科学认知思维

全文阅读

让教师成为幼儿角色游戏的支持者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外,还需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行为上的支持,教师的支持对幼儿发展也是深远的。由于游戏是幼儿的意愿性活动,在幼儿的游戏世界里,教师如何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在尊重和支持中引导幼儿拓展游戏经验、提升能力,这是我们幼儿园教师教育素质的重要体现。

纵观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支持性无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材料环境的支持,另一个就是社会知识、游戏经验上的支持。

一、通过对材料的支持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深入开展游戏

幼儿,尤其是小年龄幼儿很容易受游戏环境和材料的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取决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支持幼儿互动的游戏环境尤为重要。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发现材料投放的过程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材料投放随游戏的发展步步深入,而不是一蹴而就。教师要善于在游戏中“等待”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积累游戏经验;用材料催发幼儿游戏行为的产生。当幼儿在游戏中缺少材料或材料不适宜时,教师要给与支持。当幼儿在游戏中停驻不前时,教师要通过材料的调整来给与推进和引导。

当然,不同年龄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不同,因此,在材料支持游戏发展时的方法上也不尽相同。

小班幼儿角色意识淡薄,对角色规范的认知能力也相对较弱。针对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在娃娃家的墙面挂一张全家福来提示、提醒幼儿娃娃家的家庭成员有谁;或者在娃娃家门口放置一个小鞋架,小鞋架上贴有家庭成员的图符,今天游戏扮演谁,就把鞋子放在谁的图符上,这样既限定好游戏人数又帮助幼儿确认好角色;另外道具装扮也是帮助小班幼儿角色分配的另外一个好办法,它既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建立角色意识,又可以合理解决角色分配中的矛盾。在娃娃家里,每位成员的照片下面都挂着符合各自身份的实物标记,比如,妈妈的围裙,爸爸的领带,爷爷的眼镜,奶奶的头巾,宝宝的小帽子。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中的角色道具进行游戏。如果道具选完了,就代表这个游戏主题的角色也分配完了,幼儿可另选其它主题进行游戏。戴上符合角色身份的道具,幼儿像模像样地玩起我做爸爸,你做妈妈的游戏,逼真的道具,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角色的认识,他们的角色意识也更为明确。当游戏结束时,幼儿又将角色道具放回到相对应的头像下面,在一一对应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再次帮助幼儿建立角色与道具之间的联系,促进其社会角色认知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幼儿从单纯的动作模仿转向对角色的行为职责感兴趣。

中班的孩子经过小班一年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在游戏中的动手能力和替代行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因此,在中班期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适量的成品及半成品材料在游戏区中。例如:在“超市”游戏区投放收集的各种瓶瓶罐罐、空点心盒作为商品进行出售;在“点心店”游戏中提供各种毛绒球、纸片鱼、小竹签等。这些材料经过简单制作可以做成肉串、烤鱼等各种游戏材料。这些材料的提供不仅让角色有事可做,同时灵活性也增强了许多,小厨师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进行现场加工,同时角色间的互动也增多了。简单的材料促进了孩子动手能力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在游戏室的一角教师还可提供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孩子游戏时可能需要用到的各种东西,当孩子根据角色的需求要制作一样物品时,百宝箱就能满足他的意愿。例如:娃娃家需要一台电视机而没有时,孩子就会在百宝箱中找到一个纸盒作为替代物把它装扮成一台电视机。当他们在游戏中需要一个手机时,他们也会在百宝箱中找到一个长方形的积木替代手机。半成品材料和百宝箱中各种材料的提供满足了孩子游戏中的各种需要,推动了游戏情节的丰富和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全文阅读

新课程高中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摘要:分析目前通过审查的三套教材的异同点,并就其栏目设置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一些拙见。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栏目;比较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6-0031-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6个选修模块之一。目前被审查通过的《化学与生活》实验教材有3种,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这三本选修教材也于2005年秋季分别在全国四个省市的高二年级开始试用。三套教材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就这三套教材的栏目设置来说,各有特色,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这三本教材的栏目设置上都丰富多彩,但仔细看一下,可以发现,实际上其栏目设置基本类似,与其他高中化学新教材一样,如鲁科版的《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除保留《化学1(必修)》和《化学2(必修)》中的“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方法引导”“追根寻源”、“化学与技术”“资料在线”等栏目,增加了“知识支持”“动手空间”“拓展视野”“生活指南”“学以致用”等栏目。[1]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栏目[2],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1思考、交流与讨论栏目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三版本《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设置了很多思考、交流与讨论的栏目,这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而且这些栏目的设置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对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人教版《化学与生活》(选修)教材主要设置了“学与问”和“思考与交流”栏目。“学与问”通常是针对所学的知识或涉及到的实验提出的一些思考。例如在本书的开篇第一章的第一节开始就给出了“学与问: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吃糖了吗?’你将怎么回答?”。“思考与交流”栏目穿插出现在文中,出现在新内容之前的“思考与交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现在学习新内容之后的“思考与交流”栏目往往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们的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总结新内容的本质和规律等。[3]

全文阅读

促进交流经验形成的策略

有效的数学学习常常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交流经验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经验,现以“素数与合数”为例,具体谈一谈促进学生交流经验形成的两个策略。

一、精选交流素材是交流经验形成的基石

1.交流的素材应具有典型性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全面、典型的交流材料,为学生的大胆猜想、小组讨论提供思维的凭借,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建构意义之后,教师提供的交流素材是:在小组中说一说:16、45、11、24、18、19、33、91中,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你是怎样判断的?组织学生判断内化,以实现变式强化。这个素材的选择既巩固了对素数合数意义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2.交流的素材具有开放性

交流性学习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例如:在课的开始,老师组织了一个操作活动(从12个小正方形中拿出几个,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就选用了简单常见而又开放性的素材:12个小正方形可以全部取,也可以取其中的几个,都能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正因为在小正方形数量选择上的开放,才使本课从一开始就充满浓郁的交流味。

3.交流的素材具有丰富性

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好教材所呈现的学习材料以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散发数学文化韵味的材料。在“经历交流过程,感悟数学文化”环节,教师就在创设问题冲突以后,带领学生体验了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的“厄拉多塞尼筛法”,在了解“厄拉多塞尼筛法”的基础上尝试根据质数表判断哪些数是合数,进而把一个数写成两个或几个素数和的形式,从而自然揭示“哥德巴赫猜想”。

全文阅读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作为第一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批准的本科专业,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在吸取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与评价标准,实现“课上、课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金属材料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22-03

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点: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为此,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瞄准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有幸获准成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批准的本科专业。自2010年按照卓越计划要求,立足于“卓越工程师项目”的主旨与重点,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为核心,强化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加强国际交流等途径,在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特别是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在听取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与评价标准,旨在形成特色鲜明的金属材料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

一、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知识面广、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创新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富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为此,我们构建了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该体系的特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1.夯实学科基础,强化工程文化,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