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很多旧桥由于设计荷载等级低,超载及其他因素,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状况,必须对其进行加固改造处理。本文简要介绍了旧桥加固技术的各种方法和某高速公路跨河特大桥的加固改造设计。
关键词:旧桥加固;增大构件截面加固;体外预应力加固;改变结构体系加固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着手对旧桥加固改造技术进行研究。对公路旧桥的检测、评价和加固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工程实践,旧桥加固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2008年国家出台了第一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和《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使得桥梁加固有了共同遵循的规范。
1.旧桥加固技术
在旧桥加固改造工程中,每座桥旧桥梁的情况各不相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常用的加固、改造技术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增大构件截面加固技术
【摘要】地基是土建工程中的基础,其承载着上部整个建筑结构的荷载,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正常使用与质量问题。因此要想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使用质量,就需要从基础做起,通过地基加固技术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质量,从而推动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地基加固技术进行全面分析,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基;加固技术;强夯法;振冲挤密法;压实法
地基的稳定性与施工质量是建筑结构安全的基础,也是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关键。对于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现阶段,在我国土建工程施工中,地基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有:强度不足、稳定性不够、不均匀沉降、渗漏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施工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加固,其最为常见的方法有:换土处理、人工或机械夯实、振动压实、石桩挤密加固等。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对地基进行处理与加固,或者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施工,这就会导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
一、地基处理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1、对地基加固处理有利于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剪力破坏是土建工程地基施工中最主要的一种质量问题,其造成的影响非常大,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工程地基的承载力不足;2)因建筑物的偏心荷载与侧向土压力而导致整个结构稳定性不足;3)建筑物因上部荷载或者在填土过程中导致周边地基隆起;4)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地基的边坡稳定性下降等。通过分析发现,地基土抗剪强度不足是导致地基出现剪切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施工人员必须要结合实际工程为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2、对地基加固处理有利于缩小地基土的压缩性
地基土的压缩性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施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沉降程度,一般来说,地基产生沉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因建筑物荷载而导致地基产生一定的沉降;因建筑物基础中负摩擦力而导致建筑物出现沉降;大范围地基出现沉降而导致建筑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因土方开挖而导致周边基础部分出现沉降等。这些原因都会引起不均匀沉降,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加以控制,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
【摘 要】综合介绍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现状、加固原因、加固原则、加固方案的选择,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探讨。掌握和发展该技术,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结构使用要求
0.引言
建筑结构在其使用期间,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会因劣化、损伤造成使用功能下降,或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无法继续使用。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是不断开发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等来满足新建建筑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通过检测、鉴定和加固改造技术使现有建筑符合使用要求。如果能够科学地分析现有建筑劣化损伤的规律和程度,及时采用有效处理措施,就可以延缓结构损伤的进程,达到延长结构使用寿命的目的。
目前我国已有建筑物加固的方法很多,如增大截面法、预应力加固法、改变结构受力体系加固法、外包钢筋加固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加固方法的具体选择,应根据可靠性鉴定结果、结构功能降低情况及其他加固后建筑的功能要求,按加固效果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等原则,综合分析确定。
1.建筑结构加固原因
1.1人为因素
首先,设计人员原设计有误,考虑不周。设计出现失误常常是由于设计人员对结构承受的载荷和作用力估计不足,考虑载荷漏项,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实际载荷远远超过设计值等原因造成的。其次是施工质量差。由于施工管理混乱,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施工企业未能把好质量关等原因造成的施工质量差在已有工程事故原因统计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第三是使用管理不当。主要表现为:建筑物建成交付使用后,使用部门管理不善,擅自改变建筑物的用途或使用环境管理不善,不进行定期维护,因侵蚀性物质进入结构构件造成损害等。
摘要:很多的建筑物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之后,尤其是部分建筑物在设计之初,对于抗震设计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未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这就使得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要求对建筑物进行适当的抗震加固和改造。尤其是在经过了汶川地震之后,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再次提升,相关技术也发展迅速。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抗震加固技术和抗震加固新技术。
关键词:抗震加固技术;传统技术;新技术
引言
在欧美发达国家当中,建筑物加固已经成为了土木行业的主流项目。而我国对于建筑物加固技术的发展较晚也较慢,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发生了唐山大地震之后,国人开始意识到建筑物抗震加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时所探讨内容还较为基础,主要着手于基本技术,以及从管理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现实的残酷再一次让人们意识到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重要性。
一、传统抗震加固技术
(一)混凝土结构
在该结构当中,目前使用率较高、使用范围较广的主要有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等。
第一,增大截面法。该方式主要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大混凝土结构或者构筑物的截面,从而提高其承载力,进而达到抗震加固的作用。这种方式较为适用混凝土结构的梁、板等构件,以及一般建筑物的加固。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桥梁负荷日趋加重,老化及破损严重,给生产运输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本文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施工方法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桥梁加固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桥梁
引言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作为结构加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旧桥加固方面。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概念最早产生于法国,体外预应力体系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的分支之一, 是一种使用完全位于构件主体截面以外的预应力束来对构件施加预应力的结构体系。
体外预应力的优点:
(1)简化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仅在锚固处和转向处与结构相连,减小摩阻损失,提高预应力使用效率
(2)预应力布置灵活,根据桥梁病害可以全桥加固也可以进行局部加固
(3)锚固构件尺寸小,自重增加少,可有效的大幅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桥梁在荷载的长期反复作用下开裂,或因用钢量不足而造成超规范的裂缝,是桥梁建设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维修,位于裂缝处的钢筋将逐渐锈蚀剥落,钢筋截面积将减小,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结合性能将降低,给结构使用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桥梁加固维修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需求,但由于在国内尚缺乏此方面的技术规范,所以桥梁加固维修技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已迫在眉睫。
加固原因
1)旧桥梁原有的设计标准低,不能满足现在发展了的车辆通行要求。随着桥梁设计规范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的设计荷载已由汽)6级、汽)8级、汽)13级发展到汽)15级、汽)20级及汽)超20级,并且仍有继续增大的趋势。据调查分析,全国的国道、省道和县级公路的永久大、中型桥梁中,设计荷载达到汽)20级、挂)100级标准的仅占大、中型桥梁总数的6.53%,汽)10级、履带50级及以下荷载标准的桥梁占9.17%,其余84.3%的桥梁基本上是汽)13级和汽)15级荷载标准。2)由于设计及施工的缺陷以及各种不利作用(如碳化、氯离子侵入、酸侵蚀、碱集料反应、冻融、盐害等),使得桥梁结构的混凝土及钢筋腐蚀严重。3)桥梁的使用年限长,接近其使用寿命。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修建的桥梁,大部分仍在服役,由于年久失修、失养,已不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4)外界不利荷载的影响使得桥梁结构安全性下降。在我国,造成此种情况的最大原因是在公路上行驶的货车大多数超载、超限行驶,致使20%以上的桥梁出现安全隐患。5)新建桥梁由于勘察、设计及施工的问题而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以及新桥的使用功能发生改变,也是桥梁需要加固的重要原因。6)相对于其它的降低桥梁裂缝的方法较为经济耐用。
常用加固方法
2.1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体外预应力结构与体内预应力结构本质的区别在于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筋布置主体结构之外,因体外预应力索通常为由多根钢绞线组合成的集中钢索,故称为体外预应力索。体外预应力加固通常是在梁底或梁侧下部增设预应力加劲钢丝索或预应力粗钢筋补强并分别锚固在梁的两端,通过设置一定的联结构件使预应力拉杆与梁体构成一个析架体系,成为一次超静定结构,施加体外预应力,抵消部分恒载应力,起到卸载的作用,从而较大提高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
2.2加大截面加固法
【摘 要】我国桥梁建设技术发展较快,但桥梁养护维修加固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对旧桥加固、维修将是一个永久性的技术课题。因此需要我们在旧桥检测、评定、加固和改造工作中,运用现代化的新型加固工艺和材料,在不损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公路桥梁进行加固。
【关键词】桥梁病害;桥梁加固;加固技术
0.前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建设标准上都有了一个大跨度的提高。桥梁作为道路交通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路交通量的增大,桥梁荷载呈现以下特点:交通量不断增大;重型车辆和超载现象严重;超限运输的增加等。由于桥梁的承载能力有限,造成了许多桥梁不同程度的损伤,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对桥梁的加固与维修非常重要。
1.桥梁加固的内容
桥梁加固是一种借加大或修复桥梁构件来提高局部或整座桥梁承载能力或通行能力的措施。桥梁加固与改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服役桥上部构件进行加固;对服役桥下部构进行加固;拓宽桥梁的行车道或人行道;升高桥梁部构造的高度;更换桥梁行车道路面或引桥路面结构。桥梁的加固与改建工作应充分利用原有部件,凡能加固的,则不宜改建。桥梁加固的工作程序一般为:检查桥梁现状及损坏情况;调查桥梁历史技术资料及现有交通状况;提出维修加固或改建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方案并付诸实施,即进行维修加固或施工。
2.桥梁加固的具体工作
2.1桥梁病害的成因
【摘要】 针对我国建筑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通过对这种碳纤维加固技术原理的介绍,来说明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优势。然后对于施工的具体步骤给予了进一步的讨论。最后对于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碳纤维加固技术;优越性;施工步骤及要点;设计建议
碳纤维又称增强复合材料 (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e,简称CFRP)。二十世纪中晚期的时候,由西方发达国家联合研制成功。当时主要应用于航天行业中,后来随着技术的推广,在八十年代,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中,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成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建筑材料之一。本文将对碳纤维加固技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加以分析[1]。
一、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越性
1.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
针对桥梁建筑的加固工作,对碳纤维的利用应该首先用环氧树脂进行浸泡,形成符合强片材料。然后通过环氧树脂按照受力方向进行一定的裂缝方向粘贴。当构件受到拉力负载的时候,通过纤维片的作用而保证裂缝不会沿受力方向进一步开裂。从而对建筑主体提供一定的加固作用,同时也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2.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优越性
(1)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摘要:在桥梁加固中,碳纤维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桥梁加固中的碳纤维加固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桥梁;碳纤维;加固
中图分类号:K928.78
1.碳纤维材料的基本特性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补强加固所采用的基本材料是高强度或高弹性模量的连续碳纤维,单向排列成束,用环氧树脂浸渍固化的碳纤维板或未经树脂浸渍固化的碳纤维布,统称碳纤维片材。将片材用专门配制的粘贴树脂或浸渍树脂粘贴在桥梁混凝土构件需补强加固部位表面,树脂固化后与原构件形成新的受力复合体,共同工作。
1.1碳纤维片材
片材碳纤维材料的拉伸强度在(2400~3400)MPa之间,与普通碳素钢板拉伸强度为240MPa相比,片材的拉伸强度很高。
片材碳纤维材料的弹性模量依片材力学性能不同,碳纤维片材依力学性能分成高模量、高强度和中等模量三类。高模量碳纤维片材的弹性模量较高,但其伸长率较低。相比之下,碳纤维片材的单位重比钢材低许多,说明碳纤维片材较轻。碳纤维的化学结构稳定,本身不会受酸碱盐及各类化学介质的腐蚀,有良好的耐寒和耐热性。
【摘要】混凝土建筑结构已成为20世纪建筑领域中技术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老化、各种灾害和人为损伤等原因,使建筑物不断产生各种结构安全隐患。如不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就有可能导致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为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是目前最紧要的事情。
【关键词】混凝土;加固技术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125-1.5
一、加固改造工程的特点
加固工程顾名思义都是针对既有建筑或构件,无论是在设计或施工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与新建工程相对比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其一,加固工程有其特有的拆除和清理工作。其二,加固设计既要包括对原结构的进一步验算和结构适应性判断,在确定需加固的情况下进行加固计算,还要综合考虑新旧结构在强度、刚度、同步协调工作以及正常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均衡及协调性;其三,加固工程施工常受到现场各种条件的约制,如:施工现场作业面狭小,其他构件的阻挡和干扰等,此外,加固工程多已投入使用,必然存在要求在不影响或少影响生产、使用的情况下实施加固施工,这样势必提高加固工程施工的难度,必要时加固施工应分段、分期进行,甚至某些不可意料的因素可导致施工中断。
二、加固改造的基本原则及加固程序
总体效应原则:加固方案在制定时,应对整个建筑的加固效果进行全盘分析、研究,综合考虑,避免出现局部构件加强而整体抗力下降的不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