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我国对外贸易连续48个月出现顺差,与各主要出口市场贸易摩擦不断,这与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有密切关系。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贸易壁垒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因此,在保持数量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及时引导加工贸易转型非常迫切。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推动加工贸易转型的政策,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我国众多加工贸易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倒闭。怎样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摆脱困境,顺利转型成为当下重要的任务。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80~2007年的26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约590倍,年均增长25.6%;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数从几家发展到约10万家。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当前其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先进技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中间投资产品没有实现国内自给,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还较低,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产品虽然大量出口却并没有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
(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老问题,而在2008年融资难的问题又变得十分突出。2008年上半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客户付款和赎单也不积极,拖欠货款的情况增加,资金紧张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普遍现象。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又更为谨慎,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度骤升。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有些企业甚至停产。不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摘要】文章提出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中小企业价值定位;减少贸易摩擦;构建企业用工的和谐环境等解决中小企业困境,走出国际贸易分工中“微笑曲线”最低点,使众多外贸出口型企业成为强大国际贸易实体。
【关键词】中小企业;加工贸易;自主创新;贸易摩擦
加工贸易分为进口、加工、出口三个步骤,出口加工贸易就是后面两头,省却进口的贸易方式的界定。所以对出口加工贸易的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工,二是出口。加工是加工贸易的环节。所谓出口加工贸易就是东道国投入那些比较好的生产要素对进口投入要素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出口到第三国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国际分工。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实质是两头在外。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从国际市场购入,加工制成品应全部出口。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与出口加工贸易相关的政策,对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进口以和成品的出口进行管理,这些政策往往多是鼓励性的,尤其是在出口这方面。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贸易对本国的经济、外贸发展有着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进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国内经济发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对外贸易摩擦继续增加;出口压力增大。这些问题的逐渐积累与矛盾加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威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国际市场的全球化重组过程中。中国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加入了全球化潮流中,其参与的主要形式为出口加工,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在迈向世界市场的进程中也遇到一定的挑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引发产品增值率低;在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等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给中小企业造成一定困扰;另外近年来,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也出现紧缺现象,给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不少的压力。
一、我国出口加工业现状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实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使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年均增速达26.9%,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4.38%上升到2003年的47.54%。加工贸易出口额2003年为241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17%。24年间加工贸易规模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也已成为加工贸易的一股强动力,成为加工贸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世界贸易不断朝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拥有高技术含量的新型产品必然会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提高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战略,从而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商品结构,用高新技术产品来占领国际市场,带动中国经济腾飞。到2010年,我国商品进出口结构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明显增强;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扩大,项目技术水平和规模有新的提高,结构和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对外投资稳步扩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贸易形成一定规模;经常项目收支实现大体平衡,国家外汇储备和主要外债指标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主要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将实现较快的技术进步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二、中小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一、自理报关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自理报关的优势如果企业采用自理报关方式,上述各项手续全部需要由公司报关员完成。这与委托报关公司报关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能更好地与海关直接沟通。公司报关员对公司的商品、业务相对熟悉,与海关沟通起来比较方便。近年来,海关对企业报关作业规范要求更加严格,就申报要素而言,产品成分、制作工艺、原理的描述都要十分具体详尽。企业采用自理报关能够及时解决由于贸易合同中双方约定的商品名称未必达到海关要求而不能报关的弊端。(2)更好地保护公司商业机密。由公司报关员报关,可以减少公司的业务资料外泄的风险。由于加工贸易涉及到得报关业务及报关单证相对较多,周期较长,由公司内部人员操作可以减少本部门的原始单证外部流通的风险,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3)更有效地把握报关进度。由公司报关员报关,可以使报关各项工作衔接更加顺畅。在合同加工贸易的履行过程中,许多业务有秩序要求,而有些业务只能由加贸企业自行办理。
(二)自理报关的劣势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坚持自理报关,可以通过多招几个报关员来解决报关员扣分、分身乏术、无法按时完成繁重报关工作等问题。但是,广西民营加工贸易产业,在全球经济萎缩的后危机时代,利润微薄,很多工厂甚至因此倒闭。与财大气粗的国企、外企不同,缺少政府支持的民营加工企业要想方设法减少成本,尤其是管理成本。按一个报关员1500元月薪来算,多招1个报关员,光工资支出一年就必须多支出18000元,加上差旅费、奖金等至少要多支出20000元以上。此外,请新的报关员还有熟悉业务等人事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的支出,这比请当地的报关行费用高得多。按进出口报关按1票/1柜/次200元算,该公司的原料及成品,进出口量大概在500柜/1年,备案、核销等相对简单的手续100-200元/次,费用要远低于多请一个报关员。而且,从自理报关工作的性质来看,报关工作的特点是时紧时松,业务量较为集中,等到货物进入生产但未出口的环节,报关员的工作就几乎停下来了。因而,出于这两个原因考虑,一般的纺织品加工贸易企业不会考虑多招聘几个报关员。此外,由于广西“非设关地区”,毗邻经济发达的广东,本地的报关优秀人才流失却相当严重,想招到一个合适的人才并不容易。而目前海关推行的高效的无纸化通关在全广西刚刚开始试行,还未成熟。根据2014年4月的海关总署令规定,涉及许可证件但未实现许可证件电子数据联网核查的货物暂不适用无纸化通关的作业方式。所以无纸化通关目前在我国的运转还不够成熟,仍有较多的局限性。
二、报关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报关的优势企业采用报关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集中办理,提高效率。加工贸易货物的报关手续繁琐,且办理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繁琐的报关手续消耗了加工贸易企业报关员的大量时间。以第一项海关手续——合同备案为例。按照海关规定,电子手册管理下,海关以合同为管理单位,每1份合同都要到海关备案,而每次合同变更又要重新变更备案。为了方便海关管理,不允许企业有太多的电子手册同时运转。此外,备案前要准备一系列的合同备案单证,包括商务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而企业备齐和商务部门审批材料都需要时间。如果合同项下货物需要开设台账,还要凭海关开设的台账开设联系单,到银行先开设台账,交纳保证金,才能到海关备案。海关核对相关批文和其他单证后,才核发加工贸易电子手册编号,完成备案保税环节。据了解,为了节约成本,广西民营加工贸易企业,一般只有1-2名报关员,而报关员还要完成制单、报检等外贸环节的其他工作。(2)专业性强,减少出错率。由于报关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海关对报关员的执业要求非常严格。报关员出了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外,如果由于报关员的原因出现问题,报关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据报道,某加工贸易企业报关员出现过报关单数据申报失误,将HKD误打成USD,结果导致货价差了8倍,达110万人民币,涉嫌走私,尽管企业提供了种种证据证明自己是非主观犯错,但由于货价差额太大,企业还是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假如企业采用报关,将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报关可以缩短报关环节,减少费用开支。(二)报关的劣势据了解,广西的报关行规模较小,而且业务范围几乎只局限于南宁关区范围内。因为广西的海运航线不多,多数货物需在香港中转。对于要走香港出口欧美的货物,委托当地的报关行报关和直接从广东报关出境比较而言,是舍近求远的做法。另一种方法是委托报关行在企业属地海关直接办理转关手续,到广东辖区的出境地海关报关。如此,货物必须在辖区办一次转关手续,到出境地还要办一次报关手续,等于要办两次海关手续,时间上和费用上需要花费较多。第三种方法是“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即企业在属地海关申报,由进出境地的口岸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这种模式基本实现了“当天申报、当天验放”的通关目标,是海关便民服务的新举措。但必须是A类及以上企业的进出口货物,或者一年内无走私违规、资信良好的B类生产型企业的出口货物,以及经海关总署批准对实行增值税分期纳税的新型平板显示器重大项目承建企业进口设备的情况。但根据海关规定和国家许可证件管理(入境货物通关单除外),须在属地或口岸进行申报并办理验放手续的进出口货物,不适用该通关模式。
三、广西“未设关区”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报关路径探析
当前,随着世界各国外贸企业的蓬勃发展,报关发展趋势正走向报关操作规范化、报关流程程序化、报关状态信息化、信息沟通电子化、客户管理集成化、财务管理制度化、风险管理科学化、报关机制现代化、报关企业股份化、报关经营国际化[2]。广西“未设关区”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报关要适应当前报关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自理报关与报关利弊,结合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的特点优化报关路径。海关规定,一般而言,进出口报关应在进出境地办理。处于广西“未设关区”的加工贸易企业要进行自理报关就必须到货物进出境地报关。一方面由于众多客户的具体要求、港口条件、报关效率、物流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广西辖区内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大多优先考虑广东的口岸报关进出境。另一方面,根据海关的规定,加工企业的合同备案、变更等一些工作又只能在企业所在地海关——南宁海关辖区内完成。报关员往往分身乏术,容易在报关业务时间对接上出现问题。此外,报关员经常要两地跑,还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差旅费支出。例如,公司出货不多的时候,必须等待拼箱,为确定装货的集装箱及出运时间,报关员有时需要等上好几天货物才装好,费用非常高。这些支出,远远高于请报关行代为报关的报关服务费。再者,由于各海关管理的存在地域差异,还会因为不熟悉外地海关的规定而产生额外的支出。广西“未设关区”的民营加工贸易企业要积极吸取自理报关与报关的优势,通过“自律”与“他律”来规范健康市场秩序[3]。一方面,广西“未设关区”的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可以委托广东或其他较大港口地区的报关行办理合同备案、变更及核销等加工贸易前期阶段和合同核销的后续阶段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有报关员制作报关单证,整理后一并交报关行,报关行不负责具体的制单工作,仅负责审单、递单工作。这样可以克服自理报关与报关的不足,发挥公司报关行报关员对本公司业务熟悉的优势,广东或其他出境地报关行在各自在报关地域上的便利优势及对各自海关管理相对熟悉的优势,减少工作失误和节约,使企业报关员、企业所在地报关行报关员和出境地报关行报关员更好的分工,也可以促成加贸企业报关员的不断成长。当然,尽管这种报关路径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案,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在广西“非设关区”,海关、检验检疫局、报关行等报关所涉及到机构一般都设立在城市,而对大部分分布在郊县的加工贸易企业而言,即使委托当地报关行报关,仍然无法享受门对门的报关服务,仍然无法避免办理业务时两地来回奔走的困境。因此,笔者认为,要优化广西“未设关区”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报关路径还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政府在规划产业发展时应该有意识的引进和扶持适合当地区情的企业,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形成高效产业链,节约企业成本,发挥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联网,加强网络的维护,尤其是跨省数据的网络传输及网络维护工作,保证海关网络的正常运转;要加强海关官员与报关员的沟通,加强“关企合作”,加强报关行与加工贸易企业的沟通,熟悉业务,提高报关业务效率。同时,要升级企业的报关设备与技术,运用更简便的通关模式,如“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申报模式,为企业节约申报时间和申报成本;采用无纸通关方式、跨境快速通关模式、快速转关模式等,使报关工作更加低碳、高效。
作者:封永梅邓海涛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80~2007年的26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约590倍,年均增长25.6%;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数从几家发展到约10万家。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当前其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先进技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中间投资产品没有实现国内自给,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还较低,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产品虽然大量出口却并没有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
(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老问题,而在2008年融资难的问题又变得十分突出。2008年上半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客户付款和赎单也不积极,拖欠货款的情况增加,资金紧张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普遍现象。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又更为谨慎,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度骤升。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有些企业甚至停产。不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三)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1山东省加工贸易发展特征
1.1加工贸易的企业性质以外资企业为主加工贸易的企业性质分为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的出口比例快速增长,外资企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额为340.12亿美元,占山东省加工贸易总出口额的79.18%。2010年民营企业加工贸易出口44.72亿美元,同比增长43.5%,高于全省加工贸易出口增幅18.7个百分点,占加工贸易总出口额的9%,较2009年提高1.2个百分点(山东国际商务网)。
1.2进料加工是山东省加工贸易的的主要方式进料加工是指加工企业与经营企业为同一企业,即企业自己在国外进口材料自行加工生产成成品然后再由自己负责出口,而来料加工是指经营企业跟加工企业并非同一企业,经营企业一般为外资企业,负责提供原料件给加工企业,而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最终由外资企业自己负责出口。进料加工近年来在山东省加工贸易中所占比例稳步攀升,2007年占加工贸易出口的80.8%,2008年所占比例达83.2%,尤其在2010年全年进料加工出口额达423.3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84.9%,而来料加工出口额只有75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15.1%(山东国际商务网)。
1.3加工贸易商品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近年来,随着山东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表3)。2008年,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飞速增长,机电产品在全省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达52.97%,首次过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20.5亿美元,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了60.6%,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26.16%。随后这几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依旧保持较好的增长速度,使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山东省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加工贸易的产品类型大多属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山东不仅是经济大省,更是人口大省,这使得山东省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山东省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产品的档次普遍较低。尽管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在山东省的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但从总体形势来看,仍处于加工制造和零部件配套等中低端环节,核心技术与程序、关键设备、品牌等环节大部分仍然由外国公司掌控,仍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范畴。
2.2产业关联度低通过分析可看出“大进大出”是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又一大不足之处。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大部分原材料、零件等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来,运达山东省后再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技术含量偏低的加工程序,本地采购率较低,没有对本地的其他产业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不但如此,还对本地的自有资源和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带动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2.3对外商投资依赖性过高从图1看出,外商投资企业对山东省加工贸易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集体企业核心竞争力弱。2008年,国有、集体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分别为27.1亿美元和33.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和5.4%。
摘 要:投资、消费和出口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主动力,而加工贸易企业一直是我国出口企业的主力。随着近几年国际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和蔓延,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如何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外部风险防控能力成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结合多年加工贸易企业从业经验,分析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指出我国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的客观问题,并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加工贸易企业;金融危机;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45-02
引言
所谓加工贸易,指的是企业进口部分或者全部原辅材料、零部件等通过加工或者配装之后再出口的经营活动。我国的加工贸易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而兴起的,特别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成为了加工贸易的典型区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一直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特别是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外贸摩擦不断增多,我国的加工贸易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在当前复杂的经济条件以及低迷的国际需求环境下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效率和风险抵抗能力成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加工贸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研究的经验,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分析加工贸易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指出目前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作用
所谓内部控制,指的是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保护组织资产的安全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控制的方法、手段以及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和风险抵抗能力,保证组织内部信息的畅通,实现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加工贸易企业的破产潮,给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外贸加工企业只有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高自身的发展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才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获得生存的空间。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摘要】文章提出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中小企业价值定位;减少贸易摩擦;构建企业用工的和谐环境等解决中小企业困境,走出国际贸易分工中“微笑曲线”最低点,使众多外贸出口型企业成为强大国际贸易实体。
【关键词】中小企业;加工贸易;自主创新;贸易摩擦
加工贸易分为进口、加工、出口三个步骤,出口加工贸易就是后面两头,省却进口的贸易方式的界定。所以对出口加工贸易的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工,二是出口。加工是加工贸易的环节。所谓出口加工贸易就是东道国投入那些比较好的生产要素对进口投入要素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出口到第三国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国际分工。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实质是两头在外。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从国际市场购入,加工制成品应全部出口。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与出口加工贸易相关的政策,对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进口以和成品的出口进行管理,这些政策往往多是鼓励性的,尤其是在出口这方面。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贸易对本国的经济、外贸发展有着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进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国内经济发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对外贸易摩擦继续增加;出口压力增大。这些问题的逐渐积累与矛盾加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威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国际市场的全球化重组过程中。中国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加入了全球化潮流中,其参与的主要形式为出口加工,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在迈向世界市场的进程中也遇到一定的挑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引发产品增值率低;在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等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给中小企业造成一定困扰;另外近年来,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也出现紧缺现象,给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不少的压力。
一、我国出口加工业现状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实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使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年均增速达26.9%,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4.38%上升到2003年的47.54%。加工贸易出口额2003年为241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17%。24年间加工贸易规模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也已成为加工贸易的一股强动力,成为加工贸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世界贸易不断朝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拥有高技术含量的新型产品必然会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提高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战略,从而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商品结构,用高新技术产品来占领国际市场,带动中国经济腾飞。到2010年,我国商品进出口结构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明显增强;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扩大,项目技术水平和规模有新的提高,结构和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对外投资稳步扩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贸易形成一定规模;经常项目收支实现大体平衡,国家外汇储备和主要外债指标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主要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将实现较快的技术进步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二、中小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摘要】文章提出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中小企业价值定位;减少贸易摩擦;构建企业用工的和谐环境等解决中小企业困境,走出国际贸易分工中“微笑曲线”最低点,使众多外贸出口型企业成为强大国际贸易实体。
【关键词】中小企业;加工贸易;自主创新;贸易摩擦
加工贸易分为进口、加工、出口三个步骤,出口加工贸易就是后面两头,省却进口的贸易方式的界定。所以对出口加工贸易的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工,二是出口。加工是加工贸易的环节。所谓出口加工贸易就是东道国投入那些比较好的生产要素对进口投入要素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出口到第三国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国际分工。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实质是两头在外。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从国际市场购入,加工制成品应全部出口。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与出口加工贸易相关的政策,对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进口以和成品的出口进行管理,这些政策往往多是鼓励性的,尤其是在出口这方面。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贸易对本国的经济、外贸发展有着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进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国内经济发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对外贸易摩擦继续增加;出口压力增大。这些问题的逐渐积累与矛盾加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威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国际市场的全球化重组过程中。中国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加入了全球化潮流中,其参与的主要形式为出口加工,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在迈向世界市场的进程中也遇到一定的挑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引发产品增值率低;在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等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给中小企业造成一定困扰;另外近年来,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也出现紧缺现象,给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不少的压力。
一、我国出口加工业现状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实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使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年均增速达26.9%,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4.38%上升到2003年的47.54%。加工贸易出口额2003年为241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17%。24年间加工贸易规模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也已成为加工贸易的一股强动力,成为加工贸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世界贸易不断朝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拥有高技术含量的新型产品必然会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提高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战略,从而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商品结构,用高新技术产品来占领国际市场,带动中国经济腾飞。到2010年,我国商品进出口结构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明显增强;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扩大,项目技术水平和规模有新的提高,结构和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对外投资稳步扩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贸易形成一定规模;经常项目收支实现大体平衡,国家外汇储备和主要外债指标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主要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将实现较快的技术进步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获得更加坚实的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二、中小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目前所采用的衡量大陆与三地之间的加工贸易数据尚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三地在大陆投资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的全面状况。比如台资企业从事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料件从台湾进口,出口到台湾;二是料件从台湾进口,出口到台湾以外的国家或地区;三是料件由台资企业从台湾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进口,出口到台湾;四是料件由台资企业从台湾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进口,又出口到台湾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而大陆和台湾的加工贸易统计,只包括上述第一种情况,且又不完全是第一种情况。
根据加工贸易企业性质和产品特点,加之外商投资企业所追求的盈利性目的,台港澳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较少,主要在第二产业,因此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数据不在考虑之内。并以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的数据为基础对三地在大陆投资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情况进行测算。
一、台港澳资加工贸易企业整体情况分析
(一)数据概况
根据中国经济普查年鉴第二产业卷,2004年全国各种性质企业一些基本经济指标情况如表1、2。
(二)整体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按照研究目的和加工贸易特点做以下分析:
1.估算截止2004年台港澳资加工贸易企业数量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80~2007年的26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约590倍,年均增长25.6%;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数从几家发展到约10万家。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当前其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先进技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中间投资产品没有实现国内自给,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还较低,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产品虽然大量出口却并没有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
(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老问题,而在2008年融资难的问题又变得十分突出。2008年上半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客户付款和赎单也不积极,拖欠货款的情况增加,资金紧张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普遍现象。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又更为谨慎,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度骤升。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有些企业甚至停产。不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三)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