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一)需求量大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房地产的需求主要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消费需求来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的加速,以及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出生高峰导致最近几年结婚人口大量增加,形成了对房地产市场巨大的需求。如出生于“生育高峰”时期的20世纪七十年代的年轻人目前正处于结婚生育期,没有福利分房享受,是第一批真正完全“走入市场”的人,因此他们对于商品房有很高的购买欲望,同时收入的提高和住房按揭政策的实行,使得他们的买房愿望完全可能变成现实,并成为楼市上的消费大军。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大量人口涌入中心城市和征地、拆迁等因素,也会创造大量的刚性消费需求。
从投资性需求来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民间资金雄厚,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而股票、期货、基金等投资工具的收益又缺乏保障,再加上长期低利率的因素,且房价不断上涨的示范效应使得投资性购房快速增长,并保持了较高的比例,部分普通市民也把积蓄用于购置房屋,以保值增值。而外资大规模涌入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加大了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2005年8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指出,受房价快速上涨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境外资金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上海、北京等热点地区房地产市场。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已成潮流。
(二)成本增加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内在原因。在市场机制下,住房价格的确定还取决于房屋的建造成本。在我国城市商品住房的开发中,房屋的建筑成本不断攀升。导致住房建筑成本升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土地成本升高。目前在房屋的建筑成本中,土地所占的比例为25%左右,部分地区更高。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对土地需求量日益加大,使得地价飞速上涨,地价的上涨必然导致整个房价开发成本的提高,进而推动房价的快速上涨;二是建筑材料涨价。近年来,水泥、钢筋、铝合金等建筑材料的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成为房价上涨的一个推动因素;三是城市建设配套费用和税收不断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房屋开发成本,推动房屋销售价格上涨。
(三)消费者预期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决定房价的并不是开发商要卖多少房子,或者居民的消费需求需要多少房子,而是社会普遍的经济预期。经济预期对房价的影响要比真实的供求关系大得多。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不断向好,GDP快速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们普遍看好未来的经济预期。因此,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也使得购房者预期今后房价将更高,从而决定及早购买,而政府的政策如通过银行收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贷款供应,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从紧控制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应等宏观调控措施,也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预期,造成对房地产商品的需求出现扩张,使得房地产价格出现事实上的上涨。
(四)政府管理缺位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政府管理部门的缺位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缺少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由于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出现了大量的商品房违法违规销售行为,如虚构买卖合同,囤积房源;不实价格和销售进度信息,恶意哄抬房价,诱骗消费者争购;以及不履行开工时间、竣工时间等。而面对这些违规现象,各级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行政干预,致使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没有给消费者创造一个透明有序的房地产市场。加之许多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或明或暗地支持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而对投资方向不加限制和引导,以至于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结构性供求失衡,造成一部分中高端房地产商品积压,而有大量需求的普通商品房则供给不足,形成价格攀升的态势。
二、完善房地产价格调控建议
(一)改善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首先,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府必须通过科学规划、相关政策的引导,适度控制高档商业用房、高档公寓、别墅的开发建设,保证对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供应,提高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比例。同时,不断健全和完善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的相关供给政策,强化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确立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对象,落实各项优惠措施,严格控制住宅户型和建设标准,审定住房销售价格,加强购买和售后环节的监督,使得住房价格与大多数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相适应,特别是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其次,加快二手房市场的建设和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二手房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还不是十分发达。通过进一步简化交易手续,推进存量住房的流通,有利于稳定房价,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通过竞争和降低出租成本等方式降低出租房屋的租金,鼓励中低收入者租用房屋以解决居住问题。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常政发〔2013〕14号及苏纪发〔2013〕7号文件精神,围绕“控物价、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工作目标,落实各项保供稳价,保障民生工作措施,做好管理通胀预期有关工作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中央、省、及我市经济工作和价格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履行纪检监察职能,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价格监管措施,加大督查力度,保证各项价格监管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实现我市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调控目标,从而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1.督查内容。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市2013年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规定,重点检查我市粮食、食用油、猪肉、蔬菜等15种主要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价格水平调控目标实现情况(详见附件),督查各项关于保障市场供应,畅通流通渠道,规范收费,缓解物价上涨对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的影响等相关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督促各责任部门和单位履行价格调控责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价格监管水平,增强政府价格调控能力,努力保持全市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
2.督查方法。市物价调控目标责任制督查组将采取听取书面汇报、抽查工作台帐、实地调查调控效果等方式开展工作。监督检查工作分定期和不定期二种检查方式,每季度进行一次定期的督查,根据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不定期督查。
3.注重整改落实。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各级各部门确定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切实整改到位。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监管制度,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4.严格责任追究。对督查发现的问题或违法违规现象,要深入查明问题原因,并及时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对于涉及政府机关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严肃处理。检查中发现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监察局约谈相关责任人。
为进一步强化价格宏观调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市场价格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皖政办〔2012〕45号)和市政府《批转市物价局关于建立2012年合肥市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的意见的通知》(合政秘〔2012〕66号)精神,经县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就建立2012年县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调控目标和考核对象
(一)调控目标。2012年全县价格调控总目标为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控制在合肥市范围(即4%左右)。
(二)考核对象。实行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的部门。
二、主要任务及责任分解
1、实施价格动态分析。每月监测分析CPL指数变动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及时向县政府报告。
2、实行支持性价格政策,从严控制政府性提价。今年7月1日起,我县对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用水、用电与农业用水、用电实行同价。从现在起至今年底,除国家统一安排的调价项目外,供水、燃气等公共服务价格拟上调的,要报经省物价局审核批准;未经批准,一律不得上调。
3、稳定粮食生产。全年粮食生产面积160万亩;粮食产量72.83万吨,较上年增加3.33万吨。
为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稳定生猪生产,维护生猪养殖户利益,根据省物价局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贯彻实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的意见》(价工农〔〕105号)和市物价局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贯彻实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的通知》(价办[]45号)精神,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行会商机制。切实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原则,由县政府分管物价工作的领导负责,建立由县物价局、财政局、畜牧局、经济商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参加的生猪市场调控应急会商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职能分工做好各项生猪市场调控工作。
二、明确调控目标。生猪收购价格与玉米收购价格、仔猪价格与屠宰企业出厂的白条肉价格等比价预警指标、预警区域和主要调控目标,按国家六部委制定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执行。我县调控的辅助目标是生猪存栏不低于40万头;全县能繁母猪存栏不低于3.5万头。各乡镇、各部门采取综合调控措施,促使各项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三、搞好信息监测。物价、畜牧、经济商务等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生猪市场信息监测工作。县物价局每周一、四对生猪收购价格、玉米收购价格信息进行监测;县畜牧局每周对仔猪价格、每月对生猪存栏量、母猪存栏量信息进行监测;县经济商务局每周对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价格、每月对生猪定点屠宰量信息进行监测。各部门要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做好信息互通与反馈工作。按部门分工对生猪市场信息数据统一发到:邮箱,由县物价局汇总后再反馈给各部门。报送时间:为每周一报送上一周的数据,每月第一个工作日报送上一月的数据,每季度第一个工作日报送上一季度的数据。
四、落实工作责任。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加强饲料安全监管;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动物防疫监管,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预警机制;经济商务部门加强屠宰环节病害猪(肉)无害化处理的监管。畜牧、经济商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强化猪肉及其制品检疫和检验制度,严禁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猪肉及其制品流入市场。经济商务、工商等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屠宰加工和销售病害猪肉和注水肉等不法行为,规范生猪市场交易行为和流通秩序。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清理整顿在生猪饲养、运输、屠宰和猪肉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不合理税费。物价部门加强生猪市场价格行为监督检查,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五、强化工作措施。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各项日常工作,鼓励生猪生产大户与外地主销区、养殖户(场)与屠宰加工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落实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相关政策。当猪粮比价低于盈亏平衡点时,适时启动调控应急会商协调机制,由县物价局召集相关部门及时会商,密切关注预警指标变动情况,并向县政府提出调控政策建议。根据需要经县政府批准后,向上级上报我县情况。
各乡镇地要加强生猪市场监测统计和信息预警,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县物价局和县有关部门。
经历去年大幅走高后,国内农产品价格在今年前7个月颇为平稳,接下来5个月又会如何?
多方采访获得较为一致的分析是,受国家农产品调控政策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粮价将会维持在“合理上涨”的幅度内,而去年被认为推高CPI的“祸首”猪肉价格,今年的低迷态势将一直延续到2013年春节前才会有所“反转”,其他诸如食用油、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也不会有大幅上涨。
近期,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多次召开会议,主要明确年内依然要把抑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合理调控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品种,以及猪肉和食用油等主要食品的价格,确保全年CPI控制在4%左右。
业界普遍判断,接下来相关部门将会实施多种调控食品价格的措施,在控制粮价方面,除了加大进口、存储和投放力度之外,对粮食深加工、政策粮收购主体将继续实施严格限制;对于延续半年多的猪价低迷,8月7日启动的新一轮猪肉收储明显是想对猪肉市场价格有所提振;而对近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食用油,采取的是明确的限价政策。
控粮价
总体看来,今年前7个月国内粮价较为平稳,即便是6月以来国际粮价出现了几轮大幅上涨,但对国内粮价造成的冲击也并不大。
国内粮价保持稳定首先得益于充裕的粮食库存,另外就是相关部门严厉的粮食调控措施。今年一季度国内玉米价格曾出现大幅蹿高,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一方面严格整顿玉米深加工市场,淘汰玉米深加工产能落后企业,另一方面扩大玉米进口,加大市场调控力度。
在整顿市场方面,今年4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调整生物燃料乙醇财政补助政策的通知》,明确中央决定调整生物燃料乙醇财政补助标准,具体是2012年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补助标准比2011年每吨下调了776元;国家税务总局随后也了“关于部分玉米深加工产品增值税税率问题”的公告,宣布对玉米蛋白粉等深加工产品将按照17%的增值税税率征收,而此前玉米蛋白粉等产品适用的是13%的增值税税率。
摘要: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断降低的背景下,诸多学者提出了强化价格型货币调控的观点,央行官员也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地加强对价格型工具的运用,降低对数量型工具的依赖。本文首先对此进行了说明,进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就如何完善Shibor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利率调控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字:货币调控 基准利率 Shibor
一、相关研究综述
根据我国央行定义,货币政策工具库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贷款或贴现以及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从学术角度,它大体可以分为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价格工具集中体现在利率或汇率水平的调整上。数量工具则较为丰富,如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调整等,它聚焦于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本文所言数量型调控,主要是指建立在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基础之上的货币政策框架,而价格型调控则指建立在以利率为中介目标基础之上的货币政策框架。
我国数量调控型货币政策始于1993年,此后央行都会定时M2的余额,然而事实表明,在M2和贷款量上,央行的调控目标和实际结果一直存在较大的偏差。如果做一个历史总结,不难发现在1994-2007这14年间,作为央行中介目标的M2仅在1996年与央行的调控目标大致相符。正因为此,早在2005年,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地加强对价格型工具的运用,降低对数量型工具的依赖,诸多学者在对中介目标的“可测性、相关性、可控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李燕等人(2000)认为,由于货币总量控制有效性的基本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央行对基础货币控制能力有限,货币乘数也不稳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调整:即从货币总量控制向利率调节转变。
周诚君(2002)认为,在内生货币分析框架中,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利率则是外生变量。由此,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该是利率而不是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而言,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而利率则具有几乎完全的外生性。因此,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转向利率调控为主的间接型货币调控模式。以正因为此,我国目前利率改革的方向不能是追求单纯的利率市场化,而应是一个多元的间接利率调控体系。
张强等人(2003)通过考察货币运行效果,发现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有减弱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不力。随着金融开放度的加深,货币供给越来越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反映经济动态的敏感性方面更具有优势,中央银行应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程度渐进地调整中介目标。过渡期内中央银行考察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时,逐步将中介目标由数量型过渡到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指标,同时将汇率、金融资产价格作为辅助指标纳入中介目标体系。
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开始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考察十二五开局是否良好,不仅要看经济增速,更要看结构调整等方式是否取得进展。
价格形势依然严峻
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两大难题。从国际环境看,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一些国家财政赤字高企,一些国家债务危机隐患仍然没有消除。加上3月份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等灾害,以及西亚、北非等地政局动荡,不可避免要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物价增长水平保持在2%左右是最好的状态”,范剑平说,增长太快,老百姓生活压力增加,增长太慢,达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而当前我国价格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今年以来,3月份CPI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4月份CPI同比上涨5.3%,环比上升0.1%,由于二季度CPI翘尾因素较高,未来两个月CPI同比通胀率仍然可能处于相对高位。
“随着食品价格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涨幅逐渐趋缓,以及持续货币紧缩政策对非食品价格反季节性增长动力的消弭,我们预计全年的CPI走势将向历史规律预期的方向继续靠拢。”范剑平说,“预计五、六月份CPI同比增速稍高于5%,从三季度开始,通胀水平将呈现明显的回落态势。争取将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国务院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对稳定物价总水平做出了全面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价格走势的影响,即使发现导致价格波动的异常因素,采取多种措施,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一、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2011年市中心城区新建普通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微利商品房、限价房等)平均价格同比涨幅不高于当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2011年市中心城区新建住房平均价格同比涨幅不高于当年城市经济增长幅度;稳定提高城市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
制定和公布2011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各县(市)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并与市政府签订价格控制目标责任书。
二、实现价格控制目标的措施
一加大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2011年市中心城区新建廉租住房240套、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200套、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4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313户。2011年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166户。
其中廉租住房用地9亩、经济适用住房用地30亩、公共租赁住房用地82亩、棚户区改造用地507亩、商品住房用地1700亩。预计可新建住房约260万平方米。二加大2011年住宅建设用地供应力度。2011年市中心城区计划供应各类住宅用地2328亩。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限房价、竞地价的方式出让土地。同时要完善限价房的政策,三积极探索限房价、竞地价的土地出让方式。对尚未出让的住宅用地。明确限价房的购买对象、审核方式和房屋转让的相关规定。
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四要严格执行转让住房营业税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其销售收入全额征税;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
伴随着2010年全球粮价上涨29%、国内粮价上涨15%,今年我国化肥价格也同比上涨了10%-20%。
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价格直接关系到未来粮价走势。为此,农业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 “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目前已告一段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各地化肥价格均处于高位运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相关专家表示,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农民种粮成本,从而将推高粮价,但我国化肥供求整体上并无缺口,且农业部已关注到化肥涨价问题,“多管齐下”将使化肥价格上涨受抑。
今年化肥涨价超一成
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活动已结束。记者从农业部网站获悉,综合7个百乡万户调查组和24个省市区农业部门的调查数据,目前各地化肥价格均处于高位运行。
其中,磷酸二铵、碳酸氢铵、复合肥涨幅最高,多省涨幅超过15%。如碳酸氢铵,北京涨22.5%、福建涨50%;磷酸二铵,黑龙江涨25%、吉林涨23.1%;复合肥,北京涨19.2%等。
中国化肥网分析师杜双江告诉记者,当前化肥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国际上农资生产原料的涨价,石油等基础能源涨价,以及运输等相关行业涨价导致的成本上升。
在解释去年国内粮价上涨的原因时,农业部专家曾多次表示,成本推动是主因之一。而“成本”包括化肥等农资价格、劳动力价格等。
10 月20 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2007 年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秋季部长级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刚出炉的9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形势进一步严峻,总量调控的政策压力进一步加大。
9 月份投资稍有回落
就已知的三季度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消费、投资、外贸等领域的高增速开始出现放缓迹象。虽9 月CPI 依然高于6%,但相比8 月,涨幅已减少0.3%。 这些关键数据包括,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比上半年下降.2 个百分点;外贸顺差保持在239 亿美元的高位,但稍低于8 月份的250 亿美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5.9%,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3%,增速同比低0.3 个百分点。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央行货币政策主要盯住的中介目标M2同比增速(18.45%)连续第三个月超过18%,并对比上个月环比增加0.36个百分点,表明中期货币供应形势仍然相当宽裕。而作为短期流动性观察指标M1同比增速(22.07%)虽然比上月(0.7个百分点)略有减少,但仍然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在22%以上,而M1高过M2同比增速的剪刀差连续第十个月存在,表明流动性短期化的趋势逾趋严重,这无疑将对物价上涨形成即期的推动作用。
特别的是,9月份银行间货币市场质押式债券月加权平均利率高达4%,比8月份高出接近2个百分点,这表明银行间货币市场资金出现短缺,拆借成本急剧增加,在这样紧张的资金环境中,加上国家密集的政策调控,9月份信贷同比仍然大幅增加,这表明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热情相当高,国家控制信贷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在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期限的长期化更趋严重,从今年以来,企业和居民户新增中长期贷款在总体新增贷款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或基本持平,而短缺贷款所占比重则持续降低,特别的,今年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所占比重要超出去年,并且所占比重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居民户中长期贷款中绝大部分是房贷,这意味着,今年以来,房贷在信贷扩张中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在3季度,已经开始成为最主要的增长因素,也成为银行信贷风险急速聚集的重要因素。
再次,9月份外汇储备新增250亿美元,虽然比前几个月的规模有大幅回落,但考虑到央行很可能在9月份将最高1000亿美元规模的外汇储蓄销售给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因此9月份的新增外储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据。这表明,外汇占款产生的流动性压力仍持续存在,并将加大总量控制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