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年中总结

酒店年中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泰州旅游酒店业发展特点及战略研究

摘 要:酒店业,是旅游产业的感应器,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当前泰州旅游酒店业要正视层级不够优化、空间分布欠合理、产品类型单一、国际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现实情况,坚持多元化、集团化、差异化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自身优势,真正实现泰州酒店业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旅游酒店; 发展特点; 战略

酒店业,是旅游产业的感应器,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当前泰州旅游酒店业要正视层级不够优化、空间分布欠合理、产品类型单一、国际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现实情况,坚持多元化、集团化、差异化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自身优势,真正实现泰州酒店业的跨越发展。

一.泰州旅游酒店业整体发展特点

(一)数量规模不断增长,成为展示泰州的重要窗口

近些年来,泰州酒店数量不断增加。区位交通和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加上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来泰进行商务和旅游活动的客人日益增多。据统计,201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080.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61亿元,分别增长17.43%和23.3%。大量来泰的客人,推动了泰州酒店业的迅速发展。作为苏中、苏北地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泰州宾馆近10年来接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成功举办十多次国际赛事,成为泰州商务和旅游接待的重要窗口。目前,泰州有一批按照高星级标准在建或计划建设的酒店,3—5年内全市星级酒店特别是高档酒店数量将有较大幅度提升。

(二)档次规模结构基本形成,整体发展变化比较平稳

从规模类型来看,泰州拥有星级酒店、宾馆、饭店、商务酒店、经济型酒店、度假村、招待所、旅馆等各类住宿设施,类型比较齐全。2010年,全市31家挂牌星级酒店中五星1家(占3.23%)、四星6家(占19.35%)、三星17家(占54.84%)、二星7家(占22.58%)。而在“十五”期末的2005年,只有20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1家(占5.0%),四星级2家(占10.0%),三星级9家(占45.0%),二星级8家(占40.0%)。总体来说,“十一五”时期泰州星级酒店的档次规模结构有了一些变化,其中高星级酒店比例有一些增加。在这五年之中,泰州星级酒店客房规模虽然在总量上稍有增加,但各个规模档次的星级酒店及客房数目比例变化并不明显。总体而言,在泰州的星级酒店中,中小型酒店仍占大多数。泰州的高、中、低档次酒店的规模结构初步形成。

全文阅读

酒店年终营销论文

关于业绩。说到年终工作总结,大家无疑首先想到是业绩,谈业绩,必然要用数字说话,所以,数字成了反映工作业绩好坏最有说明力的东西。数字后面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简单地以完成预算好坏来考察酒店的营销工作是不客观的。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对于国内绝大数酒店来说,2003年的销售预算能有几家完成?而2004年的销售业绩,大多数酒店都会超额完成,那么,如果用去年同比方式计算,那增长幅度一定惊人。但是,如果不考虑2003年的“非典”的因素,2004年的数字与2003年的数字显然没有可比意义。

在考察酒店营销业绩的时候,在数字上很容易出现偏差或误解,特别是数字好的时候,更容易忘乎所以。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当酒店的销售额、GOP都超额完成的时候,我们想到没有同地区、同星级、同规模的酒店的平均值是多少?如果大家都是在同一水平上,我们对自己的业绩又应该如何评价呢?

关于品牌。现在没有酒店不重视自己的品牌形象与品牌效应,品牌的作用早已不是其简单的外部视觉识别体系,而是承载着企业经营理念与行为规范,更直接一点说,品牌代表了酒店的一切。

这样关于酒店品牌工作的年终总结就很难做,可能许多酒店都感到无从下手。通常,一些酒店可能更多地关注所谓“硬”指标,例如各种媒体的曝光率、行业协会的评选以及酒店自身的调查结果(问卷、随机访谈、投诉反馈等),通过这些所谓的客观途径,了解酒店品牌在一般公众、目标客户群中的印象。相信这些反映出的结果会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仅仅停留于此还是不够的,因为,对于品牌的评价,例如酒店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一定要听听消费者的意见。还有就是直接客户与间接客户对酒店品牌的认知差异。例如,旅行社、会展公司等作为酒店的间接客户,由于其自身利益,他们往往不能客观地代表他们组织的直接客户向酒店反馈意见;更有甚者,他们会将自身的失误转嫁到酒店身上,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操纵了直接客户对酒店品牌的正确认知。

关于市场。总结营销工作肯定重点要分析市场的情况,这里应该特别关注几组重要的相关指标。首先,是市场份额,即本酒店售出间/夜数在同地区、同星级(或同档次)酒店售出间/夜总数中所占比例,这个指标强调的是酒店客房的“销量”,它代表着酒店产品(这里没有包括酒店的其他产品)受欢迎的程度;其次,是本酒店可出售房间的平均房价与同地区、同星级(或同档次)所有酒店平均房价之比,这个指标强调的是酒店的“价格”,实际上,它说明的是酒店产品的质量;再者,是前述这两个指标与去年同比的增长率(或负增长率),它告诉我们酒店经营状况的走势。

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对酒店的市场情况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指标的背后,仍然会有一些短期的、个别的因素造成一种市场假象,例如,当某一酒店为其市场份额增加而欢欣鼓舞时,也许其主要原因不是来自它的经营能力,而是同地区的几家竞争对手的酒店进行停业装修改造所致,因此,该酒店所获得的只是竞争对手们临时丢弃的一些份额而已;相反,也不能因为周边新开业的几家酒店利用低价促销的方式抢走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就因此认为,该酒店的市场占有率非常糟糕。

关于组织。多数酒店在总结营销工作时,很少把营销组织建设作为一个专题来总结,有的采取一带而过的方式加以处理,有的则将这方面的工作总结与每一位营销人员的综合考评混为一谈。

其实酒店营销组织建设工作的总结重点应该放在上一年的组织结构(例如部门设置、岗位安排)的合理性与组织政策(例如业绩指标、激励机制)有效性上。例如,酒店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就需要强化市场部门的职能,因此,在组织结构设置上,市场部就会从公关市场部中独立出来,与销售部、公关部成为平级部门。与此同时,相关的组织政策也会随着进行调整,例如市场部人员的业绩指标、考核办法的确定,相应激励机制的完善等。总结的根本目的,是不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优化组织职能,以保证每一个营销人员在良好的环境中顺利完成任务。

全文阅读

贵州省酒店从业人员状况调查研究

摘 要:酒店业是劳动和情感密集型行业,因此其从业人员的状况代表着该行业的基本软实力。了解酒店从业人员现状对贵州酒店业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酒店从业人员;调查研究

一、贵州省酒店业从业人员现状

(一)从业人员总规模快速增长。2000年后,随着贵州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据《2010年贵州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贵州拥有星级酒店214家,到2009年增长到323家,平均每年增长近15%。同时,酒店从业人员数量也大幅度增长,根据2010年贵州十二.五旅游人才规划调研得到的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酒店从业人员数量为2.6万人,到2009年已达到8.6万人,平均年增长46.2%,并且酒店从业人员总数在旅游行业和部门中一直占居首位,2009年从业人员数量占整个旅游从业人员总数的33.5%。

(二)从业人员学历与专业结构状况。根据国家旅游局十二.五人才规划对旅游人才的定义,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均称为旅游人才。根据以上定义,贵州酒店业旅游人才总数从2005年以来一直稳居全省各行业、部门旅游人才总数的首位,2005年酒店业人才总数为9753人,占当时全省旅游人才总数的56.3%;到2009年酒店人才总数达到31377人,占全省旅游人才总数的57.3%,人才数量年增长44.3%。但人才数量与从业人员总数比较,比重并不理想,十一五期间,平均比重仅为37.02%。从人才学历结构分析,2005―2009年大专学历从业人员平均占整个酒店业人才的81%,本科生大约占19%,而研究生学历为数甚少,到2009年仅8人,并全部集中在贵阳。

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省酒店从业人才所学专业结构呈现出管理类学科占据强势,约占所调查学科的42.5%,其他略占优势的学科依次为市场营销7%、信息与通讯工程或计算机技术5.7%,财务管理4.7%,而星级酒店奇缺的外语类人才占全部调查总人数的不到0.1%。

(三)从业人员地区分布状况。根据各地州市酒店业调研结果分析,贵阳市、遵义地区、黔南州、黔东南州是酒店从业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2005年―2009年从业人员占全省酒店从业人员总数平均每年达到76.7%,并且贵阳市从业人员总数自2005年来一直居各地州市之首,到2009年止,从业人员总数占全省酒店业从业人员总数的36.1%。铜仁、毕节、六盘水地区分布最少,三个地区所占比例还不足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8%。黔西南州酒店从业人数增长较快,但从业人员绝对数量规模较小,反映这一地区酒店业发展迅速,但从业人员总量匮乏的情况。

(四)从业人员流动情况。根据各地州市调研结果显示,在全省各旅游行业和部门中,酒店业从业人员的流失率达到各行业之首,平均达到40%以上。特点呈现出:餐饮部员工流动性较大,客房部、前台员工流动性相对较小;22岁―27岁年龄阶段员工流动性较大,35岁以上员工流动性较小;毕业生在工作1―3年的时间内流动性最大,学历越高、职称越高者流动性越大等特点。

全文阅读

高职教育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

摘?要: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始终围绕酒店业开展专业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独特的优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已经成为行业的知名品牌,该专业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取得了示范作用。

关键词:高职职教育;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机制;

自1985年建校以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始终围绕服务业开展专业建设,服务面向明确,办学目标定位是立足湖北及武汉,面向现代服务业,以管理学为主体,突出服务业管理特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校学科专业建设优势明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已经成为行业的知名品牌,同时,顺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对接湖北及武汉的优势、支柱、新兴产业,该校及时设置了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新专业,该校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院在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起到重要的补充和完善作用。笔者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为例,就高职教育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问题谈点浅见。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走向

(一)酒店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从全国范围来看,截至2010年,我国星级旅游饭店共14639家,其中包括:五星级酒店535家、四星级酒店2057家、三星级酒店6215家。我国现有星级酒店14639家,比1999年的3856家激增280%,近11年来年均增幅25%,可谓增长速度迅猛,由于饭店总量的增大,近些年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维持在10%以上,但是每年新开酒店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尤以高档豪华饭店的投资升温为明显,如五星级酒店从1989年的3家、1999年的77家,再到如今的535家,预计2015年我国的五星级酒店将达到或超过1000家。从2000年到2011年,国内仅五星级酒店的投资额就增长了361%,四星级饭店投资额增长312%。

总体来说,全国酒店行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高星级酒店发展迅速;酒店集团化进程加快和规模不断扩大。世界上排名前十位的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已经进入我国市场,40多家集团的70多个品牌进入中国,共管理近千家饭店。2010年中国国内饭店管理公司(集团)规模均实现了增长。其中,锦江国际、山东蓝海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94.5%、178.0%。锦江国际、港中旅维景、首旅建国客房数量均超过2万间,南京金陵客房数量也已逼近2万间,这4个集团共拥有客房151169间,占全国29家饭店集团客房总量的42.5%,在规模上较其他集团有一定优势,形成了我国本土饭店集团的第一阵营,规模向国际水平进一步靠近。

从湖北地域酒店行业来说,2009年全省星级饭店602家,其中包括:五星级饭店11家、四星级60家、三星级226家、总客房52586间,总床位96476张。由于全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酒店行业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旅游酒店总量持续增长,高星级酒店继续增加。2011年全省星级酒店700多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6家,四星级80多家。我校所处的武汉市截止到2011年,现有酒店企业500多家,挂牌五星级酒店有12家;四星级酒店有26家,另有三星级酒店50家。高星级酒店中,香格里拉、华美达光谷、新世界、马哥孛罗、明珠豪生等5家年收入破亿元。

全文阅读

论国内外酒店管理模式

纵观我国目前的酒店行业,主要以国内酒店与国外品牌酒店入住管理模式为主。我国酒店业因为社会背景起步晚于国外酒店,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本文就酒店结构、酒店服务质量展开国内外酒店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酒店的差别,并找出国内酒店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与解决措施。

一、引言

根据中研普华《2012-2016年中国宾馆酒店行业深度调研及前景咨询报告》显示,受亚太区经济稳定发展影响,目前酒店业市场前景乐观,且业务及投资稳定。在经过30年的学习和摸索后,中国的酒店业不断发展、成熟,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我国的酒店业将会呈现缤纷的发展。

根据麦肯锡(McKinsey)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富裕家庭数量将从2008年的160万户增长到440万户。2011年4月20日,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报告预估,2011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超1 000万元人民币的59万人可投资资产规模18万亿元,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72万亿元人民币。

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下,一般认为酒店经营市场周期跟宏观基本面联系是0.914的关联度,GDP上涨10%,酒店业绩上升9.14%,供给随之增加。因此,酒店这个与内需有关的消费领域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

二、产业政策向第三产业倾斜,服务业、旅游业发展推动酒店业发展

产业结构中,以服务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较其他产业更能产生较多的商务旅游需求,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差旅需求更大。根据十二五规划,至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至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增加4个百分点达47%。

由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行业地位和GDP占比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2010年中国旅游收入总额为1.57万亿人民币,同比2009年增长21.7%。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全文阅读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五星级酒店效率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2002~2009年的五星级酒店效率进行测度,依据DEA的BCC模型将五星级酒店的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同时按照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对中国五星级酒店的综合效率变化趋势进行收敛检验。结果显示:2002~2009年中国五星级酒店的综合效率较低,呈上升趋势,但也有所波动,效率均值的高低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酒店综合效率值高于全国均值,西部与东北地区酒店综合效率值低于全国均值。综合效率值分解显示,中国五星级酒店的规模效率明显高于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贡献较大,同时收敛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东部与西部差距逐渐增大,导致2002~2009年间,中国五星级酒店综合效率呈较小的发散趋势。

关键词:中国五星级酒店; 经营效率; 评价研究; DEA

1引言

近年来中国星级酒店的投资规模不断增大。2009年,星级酒店的投资额在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其他旅游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为54%①。2002~2009年,星级酒店固定资产原值在全国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占比均在54%以上(见表1)。可见星级酒店业的发展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星级酒店是星级酒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五星级酒店数量占全国酒店总数的4%,客房数占全国星级酒店总数的11%,而营业收入占全国酒店营业收入的24%,固定资产占31%。五星级酒店店均收入8532万元,而四、三、二、一星级酒店的店均收入分别只有2937万元、990万元、391万元、174万元。虽然五星级与其他星级酒店相比数量较少、客房数规模不大,但其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却占较大的比例,在中国酒店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五星级酒店数量由2002年的175家增加到2009年的506家,增长了2.9倍;客房数量由2002年的64899间增加到2009年的181072间,增长了2.8倍;营业收入由2002年的1817270.18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4317439.77万元,增长了2.4倍。2002~2009年间五星级酒店的店均营业收入呈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五星级酒店的数量与客房的规模在8年间得到了快速的扩张,但这种规模的扩张与营业收入、利税率的上升并未保持同步趋势,即酒店投入的不断增加并未使酒店的经营效率获得提升,发展模式仍处于粗放型状态。2008年的国家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产业要转型发展,其中一个重点方向是旅游产业的效率提升。五星级酒店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其效率的提高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整体效率的变化。鉴于此,本文以中国五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中国不同区域的五星级酒店效率差异情况,寻找五星级酒店规模扩张与收益不同步发展的原因,以为中国五星级酒店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2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酒店效率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Carlos和Peter(2008)运用DEA方法评价了安哥拉首都罗安达12座酒店的综合效率,并对影响综合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Barros(2005)运用DEAallocative模型选取了2个投入指标与3个产出指标对葡萄牙的15个酒店1998~2002年的经营效率进行了评价。Barros(2006)运用CCR和BCC模型选取了2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评价了葡萄牙的42个酒店1999~2001年的经营效率。Hwang和Chang(2003)运用CCR、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模型,选取了3个投入和3个产出指标对台湾的45个酒店效率进行了评价。近年来,国内对于酒店效率的研究逐渐开始,主要着重于利用投入产出理论来测算酒店效率,并根据测算结果对酒店的经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黄丽英和刘静艳(2008)使用DEA模型的CCR、BCC、NIRS基本模型,选取了固定资产、酒店年末从业人员2项作为投入指标,营业收入、客房出租率、人均创造利润3项作为产出指标,计算了中国地区的四、五星级酒店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分析了规模报酬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了定性分析。董卫和唐德善(2006)以某大型星级酒店为例,选取了3个输入指标与3个输出指标,运用DEA模型对该酒店效率进行了评价,并计算了松弛变量,分析了酒店在2、6两个月份没达到最优效率的原因。彭建军和陈浩(2004)使用DEA方法的C2R模型,选取了2个投入指标、3个产出指标,对北京、上海、广东星级酒店1999~2003年的效率进行了评价与比较。陈浩和薛声家(2005)运用DEA方法的C2R模型,选取了2个投入指标、3个产出指标,对北京市2000~2002年的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酒店进行了横向、动态的评价分析。

目前的研究大都选用传统的DEA模型来进行酒店效率的测定,对于酒店效率都为1的地区不能有效地区分其效率的高低,从而不能全面分析各地区酒店效率之间的差距程度。为了避免这一缺陷,本文选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的五星级酒店效率进行测度,并初步建立了中国五星级酒店效率研究概念结构(如图1),以便客观全面的分析地区之间五星级酒店效率的差异,从而为未来制定地区五星级酒店效率提升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全文阅读

武汉市区域性酒店市场分析

摘 要: 以武汉市中北路为中心,方圆五公里内三星级以上酒店为研究对象。根据武汉市酒店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区域条件,结合SOWT分析法分析该区域酒店市场情况,为该地酒店市场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酒店;区域经济;市场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19

武汉一直是长江中游的商贸金融中心。200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完成财政收入791.3亿元,增长2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2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0亿元,增长21.8%,增幅创12年新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12.44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49元,增长18.2%,增幅均创12年来最好水平。

1 武汉中北路酒店市场概况

据武汉市旅游局统计,武汉市五星级酒店已达18家,四星级25家,三星级46家,二星级44家,其它20家,未来还有约10家五星级酒店欲抢滩武汉。在过去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武汉开了8家五星级酒店,大大超越了过去6年开6家的速度。目前,武汉已经形成了几大酒店云集地带,如武广商圈,长江大酒店挨着华美达天禄,对面就是新世界国际酒店,附近还有亚洲大酒店和金盾大酒店。武汉市旅游局有关人士表示,近三年内,还将有希尔顿、皇冠假日、喜来登等顶级品牌酒店来汉,东方马城和沌口还将建超五星级酒店。

而随着国内消费力量的增强,国内大众旅游市场井喷增长,对旅游的配套设施――酒店的要求日趋增多,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重镇之一,各方往来人员频繁,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经济的发展,对该地酒店市场提出新的要求。酒店市场的发展存在区域优势,也有不利之处。

中北路,毗邻省政府所在地――洪山广场,西靠天下名楼黄鹤楼,东接裴声中外的东湖风景区、武汉大学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地处金融、文化、科技、商贸的中心地带,交通便捷。共有酒店33家,其中五星级2家,准五星级7家,四星级6家,准四星级1家,三星级16家,准三星级1家。四星级以上酒店的客房、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齐全。会议、会展是武汉酒店市场的第一大需求来源,尤其是该区域毗邻武汉政治、文化、商业和娱乐中心,四、五星级酒店能提供300-700人开会的会场和餐厅,三星级酒店能提供200-560人开会的会场和餐厅。

全文阅读

中国酒店业培训现状及与国际连锁酒店的比较

摘要:现代酒店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培训无疑是快速提升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培训机制、培训需求、培训费用、培训技术等方面,将国内酒店与国际连锁酒店集团的培训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对我国酒店未来的培训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国际连锁酒店;中国酒店;培训

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星级酒店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星级酒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57万元/人,而排在首位的是高星级酒店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35万元/人。由此说明我国与国外先进的酒店管理集团存在着极大差距。

我国酒店业是较早提出和国际接轨的行业,在酒店业发展过程中,我国酒店的建筑风格、装潢、设施设备等硬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国外酒店,唯有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还难以达到国际酒店集团的标准,虽然这种状况涉及许多深层原因,但我国酒店培训的发展滞后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一、中国酒店业培训现状

(一)培训机制不健全

中国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一贯的“重使用轻培养”的做法,使得目前酒店培训缺乏一套有效的、建立在培训与发展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国酒店的培训通常由培训部统筹,酒店业务培训多以短期、简单、分散为主,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通常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对学院毕业生、有潜质的经理人或业务骨干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只是强调不断地完成工作任务,承担工作职责。

(二)培训需求把握不准

全文阅读

城市酒店业发展效率的测度

摘要:

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测度与分析评价是旅游产业能否成为区域内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参考依据,酒店业作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效率的客观评价可以直观的分析酒店业的运营发展状况。利用修正的数据包络分析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14个城市酒店业的发展效率,分解出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贡献。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14个城市酒店业整体效率偏低,且分布不均匀,较好的城市分布在扇形区域的两端,多数城市的酒店因为规模效率低而导致综合效率低,据此提出了扩大技术效率,合理配置行业资源,提高规模效率,变规模不经济为规模经济,实现综合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酒店业;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酒店业作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国家将旅游业升级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酒店业的竞争环境愈加激烈,只追求收入的发展战略已不足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发展,而应当更加追求效率的发展,因此,合理正确地测度和评价酒店业的发展效率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国际上对酒店业的效率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代表人物如Morey,Dittma采用CCR模型以职工工资,广告费用等六项作为投入指标,以酒店收入,市场占有率等四个作为产出指标,研究了当时美国50多家酒店的运营效率,得出酒店行业经营良好的结果[1]。Barros,Tsaur等学者在此基础上又借助其他统计分析工具,分别分析了欧洲葡萄牙,中国台湾等地的酒店经营效率,为酒店的有效发展运营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2][3]。此后,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产出投入指标的选取,酒店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不同地区差异化等,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方法(SFA)和Tobit回归分析法等[4][5][6][7][8][9][10][11][12][13][14][15][16]。

国内对酒店业的效率研究晚于国外,而且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来进行,但是研究的视角不同,国内的酒店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观和宏观层面,多是研究某一国家区域酒店业效率或者多个区域进行比较研究[17][18][19][20][21][22][23]。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研究,从指标的选取上看,对于酒店业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内容很多,但指标体系的普适性有待增强。研究的范围上,虽然各个层面的酒店业都有涉及,且多集中在热点城市或区域,目前没有在热点区域的范围基础上扩大为城市群来研究。基于此,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BCC模型对珠三角地区14个城市在地理上形成的城市群范围的酒店业发展效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对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酒店业效率未达到最优效率的城市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城市的酒店业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比较性,同时使得研究更有代表性,选取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地理上形成的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河源、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肇庆、清远、云浮14个地级市作为基础单元(如图1)。案例选择依据:①选择的区域为珠三角地区,属于酒店业发展的热点区域,具有代表性;②选择的城市是在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基础上,除去港澳,剩下九个城市,另外根据珠三角的扇形辐射范围进一步添加河源、汕尾、阳江、清远、云浮五个城市,共计14个城市,虽然后面这五座城市没有被列入大珠三角的区域内,但是未来的广东发展必然是以小珠三角为核心,继续9+2城市发展模式,将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城市逐步融入进来,形成更大范围的城市群。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年—2014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各地市旅游局或旅游委员会的统计信息。

全文阅读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职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研究

[摘要] 酒店实习是高职旅游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会对学生的专业与职业发展和留职意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视角,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学生对酒店实习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满意度以及不同的学生与酒店背景特征对酒店实习满意度的差异,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认为酒店应保持良好的人际环境,加强改善住宿条件、福利水平、工作强度与工作时间长度,消除实习生对工作的不满情绪;提升对实习生的人生与职业发展的引导与培训,从工作本身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

[关键词] 高职学生 酒店实习 双因素理论 满意度

引 言

目前,我国的酒店业员工流失率严重,出现了“用工荒”[1],招用实习生成为酒店业的普遍现象。酒店实习意义重大,也是校企合作双赢的典范[2]。但酒店实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3],影响了实习效果[4]。酒店业为什么会出现“用工荒”?这纵然与其行业地位、社会认可度等有关。但与学生对酒店实习的满意度也有很大关系。因为酒店实习是学生步入酒店业的第一印象,会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和留职意愿产生重要影响[5]。良好的实习是学生选择酒店就业的开端。所以,酒店要解决“用工荒”问题,需要从实习生做起。学生对酒店实习的满意度如何?酒店实习对学生个人专业与职业的发展作用如何?酒店实习过程中哪些因素是激励因素,哪些是保健因素?酒店实习过程中如何激励学生?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国内关于高职学生酒店实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分析[6]、存在问题[3,7]等方面,少量文献研究了工作满意度及留职意愿[8],个别文献研究了激励机制[9]。总体而言,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表象描述多,深入分析少,管理描述的多,激励研究的少。以期通过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酒店实习满意度的调查,管窥高职学生对酒店实习中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满意度,为酒店实习生的引导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调查问卷的设计

赫茨伯格(F.Herzberg)提出双因素理论,从激励因素(Motivation Factor)和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2方面16个因素,总结了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10]。本研究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通过访问学生实习感受及体验酒店实习具体情况,经过讨论与筛选,确定了酒店实习激励和保健因素共20项,并以此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由学生背景信息、酒店学生分布背景信息和学生对酒店激励—保健因素的满意度3部分构成。调查问卷中对满意度的感知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的5分制表示分值,从1-5分别表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均值小于3为不满意,大于3为满意。

2.问卷的实施与数据处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