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IT行业合同

IT行业合同范文精选

IT行业合同范文第1篇

用人单位: (以下称“甲方”)

劳动者: (以下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立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第一条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

(一)甲方

注册地址: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

(二)乙方

性别:

出生年月: 年 月 日

居民身份证号码:

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名称:

证件号码:

教育程度(学历)

户籍类型(非农业、农业)

现住地址: 邮政编码:

户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紧急联系人: 联系电话 :

本合同是确立甲乙双方劳动关系成立的法定依据

(一) 乙方声明在订立本合同时,已经对甲方有关规章制度等有了充分了解。

(二) 乙方保证订立本合后承认和遵守甲方的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

(三) 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公司规章制度如有修改的,按修改后的制度执行。

第二条 合同类型与合同期限

(一) 本合同期限类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合同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生效,其中试用期至 年 月 日止。本合同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终止。

(二) 本合同有效期届满,如双方未重新订立有关聘用合同,或者未延长续签(变更)本合同的期限的,本合同即对双方不再发生法律约束。

第三条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乙方根据甲方工作需要同意在 部门从事 岗位工作,基本工作内容为: .具体可参见相应岗位的《岗位职责说明书》。

(二)乙方工作地点: 完成工作。根据甲方的工作安排,乙方同意工作地点相应调整。

(三)合同期,乙方同意甲方根据经营情况、工作需要,以及乙方的工作能力和表现、业绩、考核结果,安排和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职务和相对应的工资级别,乙方自愿服从甲方的管理和安排。

(四) 本合同有效期限内,乙方未经甲方许可,不得兼任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的其他工作。

(五) 本合同期限内,乙方从事工作所产生的职务工作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等的一切权利由甲方享有。

(六)乙方未经甲方授权和指派,擅自以甲方的名义办理的有关事宜,非经甲方追认,甲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乙方独立承担。

第四条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甲方执行标准工时制度,乙方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平均工作不超过40小时。

(二)公司原则上不提倡安排员工加班,乙方如需加班应严格按照《加班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征得甲方同意,甲方依据加班申请依法给予乙方相应补偿,未经甲方批准的超出工作时间之外的行为,不属于加班行为,乙方无权要求加班费。

(三)乙方因自身原因早到晚走的,以及自身工作原因未能完成甲方安排在正常工作日的工作而自行加班的,属于个人自愿行为,不属于公司规定的加班。

(四)涉及法定休假日调休事宜,按照甲方《考勤与休假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五)乙方工作满一年以上可以享有规定的带薪年休假。

第五条 劳动报酬(若非特别说明,均为税前工资)

(一)甲方每月15日前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乙方在试用期期间月工资为 元,正式录用后月工资为 元。如甲方的工资制度发生变化或乙方的工作岗位变动,按新的工资标准执行,甲方在每次薪酬变动时均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二)甲方有权根据实际经营状况、规章制度、以及乙方工作年限、奖惩记录、岗位变化等调整乙方的工资待遇。

(三)甲乙双方对工资的其他约定:甲方在以下情况有权扣除乙方相

应额度的工作报酬。

1、因乙方的过失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

2、乙方违反管理制度的。

3、甲方按照有关规定对乙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需扣除工作报酬的。

4、双方约定的其他情况。

第六条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一)甲乙双方必须依法参加当地政府规定的法定社会保险,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其中乙方应缴纳部分由甲方从乙方工资中代扣代缴。

(二)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待遇按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三)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的医疗待遇按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四)乙方的福利待遇按国家及甲方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一)甲方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为乙方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二)甲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乙方应当严格遵守甲方的劳动安全制度,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三)甲方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第八条 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

(一)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甲方制定的工作纪律和其他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的领导、管理和指挥、遵守职业道德、保守甲方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有关业务技术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二)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或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甲方可依据本合同及单位规章制度给予纪律处分,并可依据具体情况、悔过程度决定是否解除本合同。甲方因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或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解除劳动合同的,无须支付任何经济补偿,并可追究乙方相关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 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续订

甲乙双方变更、解除、终止、续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一)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随时解除或变更。

(二)任何一方单方提出解除本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三)乙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随时通知解除本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甲方提前三日通知乙方解除合同。

2、严重违反甲方依法制定的员工手册或规章制度的;

甲、乙双方再次确认:如下所涉内容均系用人单位的重大“规章制度”,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即构成乙方“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除甲方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乙方无权获得任何经济补偿金之外,乙方并需另行赔偿因此而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情节严重的,甲方有权依法追究乙方的刑事责任:

(1)乙方在签订本合同前,并未终止与其他雇主订立的所有劳动合同以及其他聘用合同;或乙方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雇主。

(2)乙方在签订本合同前,向甲方提供的其个人资料是虚假的,包括但不限于:离职证明、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学历证明、体检证明等是虚假或伪造的;应聘前患有精神病、传染性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工作的疾病而在应聘时未声明的;应聘前曾受到其它单位记过、留用察看、开除或除名等严重处分或者有吸毒等劣迹而在应聘时未声明的;应聘前曾被劳动教养、拘役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在应聘时未声明的等。

(3)乙方未能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乙方应当遵守甲方的保密制度,应对所有与甲方有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财务、客户、产品、销售等信息)予以保密,未经甲方总经理批准不得将甲方的有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复印件、电子资料)带离工作场所、不得擅自传播和拷贝甲方的有关资料。当乙方离开公司时,应归还所有属于公司的文件、物品。乙方应当应甲方要求,适时的与甲方签订信息所有权协议或保密信息协议,进一步完善对甲方商业秘密的管理。

(4)乙方严重违反员工手册的规定。乙方在此承诺:本合同签订前,已经熟读员工手册内容,并且员工手册如有更新,乙方自愿完全遵守。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5000元(含)以上重大损害的;

4、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甲方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损失5000元以上的,或者经甲方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劳动教养、公安机关收容教育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通知甲方解除本合同:

1、甲未按照本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甲方未及时足额支付乙方劳动报酬的,此处“及时”指的是:在乙方全面履行劳动合同的前提下,甲方按本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本合同的约定向乙方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如遇乙方违反劳动合同、劳动纪律,或遇不可抗力、节假日顺延支付等情况,不视为“未及时”;

3、甲方未依法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甲方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乙方权益的;

5、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即行终止, 双方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

1、本合同期满的;

2、甲方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3、甲方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甲方决定提前解散的;

4、乙方被开除、除名、辞退的,劳动合同自行解除;

5、合同期满且双方不能就相同劳动条件的续签达成一致的;

6、乙方享受基本养老待遇、退休、宣告死亡、宣告失踪、死亡的;

7、乙方暂时无法履行合同的义务,但仍有和可能有继续履行条件的,包括但不限于乙方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国家安全或者司法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乙方因脱产学习与进修、执行有关部门的公益性任务等原因而不能正常履行本合同超过7天的;

8、乙方应征入伍或者履行国家规定的其他法定义务的;

9、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甲方《员工奖惩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六) 如果乙方欠付甲方任何款项或给甲方造成任何经济损失或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合同约定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甲方有权从乙方的工资、奖金及津贴、补贴等(不限于此)中做相应的扣除,但该扣除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够扣除的,甲方仍然有权就剩余部分向乙方追偿。

(七)乙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甲方规章制度,或是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享受经济补偿金,并应赔偿甲方以下损失:

1、甲方招收录用乙方所支付的费用;

2、甲方为乙方支付的培训费用;

3、对甲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十条 劳动争议处理

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向甲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甲方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甲方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一条 双方约定的其他内容

甲乙双方约定本合同增加以下内容:

(一)甲方的规章制度属本合同的主要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员工手册、考勤与休假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加班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说明书、培训服务协议、保密和禁业限制协议等。

(二)乙方同意,在其处于联系障碍状态(包括但不限于乙方因病住院、丧失人身自由等情形)时,委托本合同首页的“紧急联系人”作为乙方的受委托人,该受委托人享有接受和解与调解,代领、签收相关文书的权限。

(三)乙方确定下列地址为劳动关系管理相关文件、文书的送达地址。甲方有关书面文件、通知无法直接送达给乙方时,乙方确认该地址为邮寄送达地址,甲方交付邮递即视为送达。

地址:

(四)劳动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 章) 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或委托人

(签字或盖章)

IT行业合同范文第2篇

劳动者: (以下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立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第一条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

(一)甲方

注册地址: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

(二)乙方

性别:

出生年月: 年 月 日

居民身份证号码:

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名称: 证件号码:

教育程度(学历)

户籍类型(非农业、农业)

现住地址: 邮政编码:

户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紧急联系人: 联系电话 :

本合同是确立甲乙双方劳动关系成立的法定依据

(一) 乙方声明在订立本合同时,已经对甲方有关规章制度等有了充分了解。

(二) 乙方保证订立本合后承认和遵守甲方的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

(三) 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公司规章制度如有修改的,按修改后的制度执行。

第二条 合同类型与合同期限

(一) 本合同期限类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合同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生效,其中试用期至 年 月 日止。本合同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终止。

(二) 本合同有效期届满,如双方未重新订立有关聘用合同,或者未延长续签(变更)本合同的期限的,本合同即对双方不再发生法律约束。

第三条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乙方根据甲方工作需要同意在 部门从事 岗位工作,基本工作内容为: .具体可参见相应岗位的《岗位职责说明书》。

(二)乙方工作地点: 完成工作。根据甲方的工作安排,乙方同意工作地点相应调整。

(三)合同期,乙方同意甲[,!]方根据经营情况、工作需要,以及乙方的工作能力和表现、业绩、考核结果,安排和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职务和相对应的工资级别,乙方自愿服从甲方的管理和安排。

(四) 本合同有效期限内,乙方未经甲方许可,不得兼任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的其他工作。

(五) 本合同期限内,乙方从事工作所产生的职务工作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等的一切权利由甲方享有。

(六)乙方未经甲方授权和指派,擅自以甲方的名义办理的有关事宜,非经甲方追认,甲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乙方独立承担。

第四条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甲方执行标准工时制度,乙方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平均工作不超过40小时。

(二)公司原则上不提倡安排员工加班,乙方如需加班应严格按照《加班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征得甲方同意,甲方依据加班申请依法给予乙方相应补偿,未经甲方批准的超出工作时间之外的行为,不属于加班行为,乙方无权要求加班费。

(三)乙方因自身原因早到晚走的,以及自身工作原因未能完成甲方安排在正常工作日的工作而自行加班的,属于个人自愿行为,不属于公司规定的加班。

(四)涉及法定休假日调休事宜,按照甲方《考勤与休假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五)乙方工作满一年以上可以享有规定的带薪年休假。

第五条 劳动报酬(若非特别说明,均为税前工资)

(一)甲方每月15日前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乙方在试用期期间月工资为 元,正式录用后月工资为 元。如甲方的工资制度发生变化或乙方的工作岗位变动,按新的工资标准执行,甲方在每次薪酬变动时均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二)甲方有权根据实际经营状况、规章制度、以及乙方工作年限、奖惩记录、岗位变化等调整乙方的工资待遇。

(三)甲乙双

方对工资的其他约定:甲方在以下情况有权扣除乙方相应额度的工作报酬。

1、因乙方的过失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

2、乙方违反管理制度的。

3、甲方按照有关规定对乙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需扣除工作报酬的。

4、双方约定的其他情况。

第六条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一)甲乙双方必须依法参加当地政府规定的法定社会保险,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其中乙方应缴纳部分由甲方从乙方工资中代扣代缴。

(二)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待遇按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三)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的医疗待遇按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四)乙方的福利待遇按国家及甲方的规定执

第七条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一)甲方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为乙方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二)甲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乙方应当严格遵守甲方的劳动安全制度,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三)甲方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第八条 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

(一)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甲方制定的工作纪律和其他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的领导、管理和指挥、遵守职业道德、保守甲方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有关业务技术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二)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或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甲方可依据本合同及单位规章制度给予纪律处分,并可依据具体情况、悔过程度决定是否解除本合同。甲方因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或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解除劳动合同的,无须支付任何经济补偿,并可追究乙方相关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 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续订

(一)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随时解除或变更。

(二)任何一方单方提出解除本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三)乙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随时通知解除本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甲方提前三日通知乙方解除合同。

2、严重违反甲方依法制定的员工手册或规章制度的;

甲、乙双方再次确认:如下所涉内容均系用人单位的重大“规章制度”,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即构成乙方“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除甲方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乙方无权获得任何经济补偿金之外,乙方并需另行赔偿因此而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情节严重的,甲方有权依法追究乙方的刑事责任:

(1)乙方在签订本合同前,并未终止与其他雇主订立的所有劳动合同以及其他聘用合同;或乙方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雇主。

(2)乙方在签订本合同前,向甲方提供的其个人资料是虚假的,包括但不限于:离职证明、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学历证明、体检证明等是虚假或伪造的;应聘前患有精神病、传染性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工作的疾病而在应聘时未声明的;应聘前曾受到其它单位记过、留用察看、开除或除名等严重处分或者有吸毒等劣迹而在应聘时未声明的;应聘前曾被劳动教养、拘役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在应聘时未声明的等。

(3)乙方未能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乙方应当遵守甲方的保密制度,应对所有与甲方有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财务、客户、产品、销售等信息)予以保密,未经甲方总经理批准不得将甲方的有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复印件、电子资料)带离工作场所、不得擅自传播和拷贝甲方的有关资料。当乙方离开公司时,应归还所有属于公司的文件、物品。乙方应当应甲方要求,适时的与甲方签订信息所有权协议或保密信息协议,进一步完善对甲方商业秘密的管理。

(4)乙方严重违反员工手册的规定。乙方在此承诺:本合同签订前,已经熟读员工手册内容,并且员工手册如有更新,乙方自愿完全遵守。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5000元(含)以上重大损害的;

4、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甲方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损失5000元以上的,或者经甲方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劳动教养、公安机关收容教育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通知甲方解除本合同:

1、甲未按照本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甲方未及时足额支付乙方劳动报酬的,此处“及时”指的是:在乙方全面履行劳动合同的前提下,甲方按本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本合同的约定向乙方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如遇乙方违反劳动合同、劳动纪律,或遇不可抗力、节假日顺延支付等情况,不视为“未及时”;

3、甲方未依法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甲方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乙方权益的;

5、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期限延续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即行终止, 双方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

1、本合同期满的;

2、甲方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3、甲方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甲方决定提前解散的;

4、乙方被开除、除名、辞退的,劳动合同自行解除;

5、合同期满且双方不能就相同劳动条件的续签达成一致的;

6、乙方享受基

本养老待遇、退休、宣告死亡、宣告失踪、死亡的;

7、乙方暂时无法履行合同的义务,但仍有和可能有继续履行条件的,包括但不限于乙方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国家安全或者司法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乙方因脱产学习与进修、执行有关部门的公益性任务等原因而不能正常履行本合同超过7天的;

8、乙方应征入伍或者履行国家规定的其他法定义务的;

9、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甲方《员工奖惩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六) 如果乙方欠付甲方任何款项或给甲方造成任何经济损失或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合同约定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甲方有权从乙方的工资、奖金及津贴、补贴等(不限于此)中做相应的扣除,但该扣除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够扣除的,甲方仍然有权就剩余部分向乙方追偿。

(七)乙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甲方规章制度,或是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享受经济补偿金,并应赔偿甲方以下损失:

1、甲方招收录用乙方所支付的费用;

2、甲方为乙方支付的培训费用;

3、对甲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十条 劳动争议处理

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向甲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甲方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甲方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一条 双方约定的其他内容

甲乙双方约定本合同增加以下内容:

(一)甲方的规章制度属本合同的主要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员工手册、考勤与休假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加班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说明书、培训服务协议、保密和禁业限制协议等。

(二)乙方同意,在其处于联系障碍状态(包括但不限于乙方因病住院、丧失人身自由等情形)时,委托本合同首页的“紧急联系人”作为乙方的受委托人,该受委托人享有接受和解与调解,代领、签收相关文书的权限。

(三)乙方确定下列地址为劳动关系管理相关文件、文书的送达地址。甲方有关书面文件、通知无法直接送达给乙方时,乙方确认该地址为邮寄送达地址,甲方交付邮递即视为送达。

地址:

(四)劳动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 章) 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或委托人

(签字或盖章)

IT行业合同范文第3篇

光大银行IT从整体外包到共管

当年为了抓住信用卡发展的最好时机,光大银行将信用卡业务的IT整体外包,实现了业务的快速上线。截至目前,光大银行累计信用卡发卡量已超过1000万张,国内首创的存贷合一卡发卡量更是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突破150万张。然而,高速的业务发展给光大银行的IT支持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首先,整体外包使业务要求得不到及时响应。其次,整体外包对企业自身已有组织结构带来影响,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潜在风险。再次,外包造成的企业对自身IT逐步失去控制的担忧也成为光大银行寻求外包支持的一大疑虑。光大银行开始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新的外包方式。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无疑是处在高速发展期的中国企业的缩影。

2010年,IBM的IT管理服务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成为光大银行寻求IT能力突破的选择。IBM为光大银行提供了从硬件设备、基础架构搭建、系统运营与维护等一系列外包服务,同时,通过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保证了IT服务的质量。不同于原来的整体外包,IBM提供给光大银行创新的服务模式――共建共管。

“创新的服务模式让光大银行信用卡既获得了高效、经济的IT服务,同时又保证了我们对自身IT的管控。”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技术部总经理李铁成说。那么,何为创新的服务模式?

2011年11月29日,IBM在上海召开了“启卓越管理服务,创智慧转型商道――2011年IBM IT整合管理服务”论坛。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GTS)针对中国企业需求推出了创新的服务模式――即“IT整合管理服务”模式。“IT整合管理服务”结合企业长远业务发展战略需求,以整合的视野和方法论,全面梳理企业IT架构和IT管理体系,并通过灵活配置的IT服务方式使IT成为业务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大多数中国企业现有的IT架构,都是通过长期孤岛式系统建设,叠加式系统扩充搭建的,耗费资源庞大、运营方式僵化,已经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企业的IT发展经过了建设阶段和扩张阶段,已经进入了整合管理阶段。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易博纳表示,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企业已经开始向IT要效益,通过整合的IT架构、高效的IT运营管理,以获得业务发展的灵活性、创新性和前瞻性。IBM将结合全球的成功实践,为中国企业量身打造IT整合管理服务。

“IT整合管理服务是为现在的中国市场环境而生的,国内客户需要一个整合的IT服务。比较中国市场与全球成熟市场,我们看到全球成熟市场是在过去近百年的时间里慢慢演变和发展起来的,但中国市场基本上是在过去二三十年内跳跃式发展的。这要求企业在选择IT服务的时候有不同的考虑因素,要有前瞻性的架构。”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战略总经理鞠立说。

中国企业更需“整合管理”

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的市场机遇,同时也需要应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市场风险,比如汇率调整、经济下行风险、人力成本高企等。对中国企业来说,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新业务,自己搭建IT架构力所不逮,而随着市场发展,IT需要快速配合业务变化,企业需要更加灵活的IT管理方式。

IBM 2011年全球CIO调研也表明中国企业对更具前瞻性、更灵活的IT服务方式的需求。在参与调查的中国CIO中,有超过74%的中国CIO表示会更倾向于使用IT外包而不是自己运营所有的IT,这一比例也大大高于全球其他地区(65%)。

IBM GTS推出的IT整合管理服务,以企业的业务发展为导向,结合企业长远业务发展需求,全面整合梳理企业IT架构和IT管理体系,通过灵活配置的服务方式使IT真正成为业务发展创新的推动力。

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整合架构。IBM IT整合管理服务可以根据企业业务发展的具体情况,帮助企业梳理、设计整合的IT架构,并根据企业的特点帮助企业通过外包、内包、共同运营等多种方式实现在整合IT架构下对IT环境的高效、灵活的管理与应用,推动企业业务发展与创新。

提供具有全球最佳实践的管理服务。IBM IT整合管理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梳理自身IT管理体系与流程,并根据全球最佳实践帮助企业管理各类新技术、应用、工具与组织团队,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用。

IT行业合同范文第4篇

关键词:IT治理; Cobit;IT平衡记分卡;目标分解;瀑布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7-1609-03

Research on IT Governance Model Based 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EI Ya-long

(Anhui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Hefei 230000, China)

Abstract:Enterpris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 governance process, for project evaluatio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maintenance, the need for a multi-indicator approach to goal decomposition. Balanced Scorecard can help enterprises to decompose goals, while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oal study to drive the strategy. Firs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IT governance, IT balanced scorecard model and the four dimensions, and then proposed a combination of Cobit and IT balance scorecard waterfall model, solve the IT govern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nabling IT governance processes more perfect and mature.

Key words: IT governance; cobit; IT BSC; goal decomposition; waterfall model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业务流程,给内部控制、治理结构,以及企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尤其是SOX法案颁布以来,要求上市公司提高透明度,完善公司治理水平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IT治理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有效的IT治理提高了企业的IT能力,但在治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实现对通过IT交付的业务价值的度量,如何能保证IT组织不继续投资于差的项目以及有足够的控制机制发挥作用等。IT平衡计分卡可以看作是企业IT治理实施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将信息化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信息化的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把信息化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本文介绍了一种IT平衡计分卡与IT治理相结合的瀑布模型,来解决企业IT治理中遇到的上述问题,使得IT治理过程更加完善和成熟。

1 IT治理

1.1 IT治理概念

IT治理是IT、经济学及管理学界中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描述企业或政府是否采用有效的机制,使得IT的应用能够完成组织赋予它的使命,同时平衡信息化中的风险,确保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其主要使命是:保持IT与业务目标一致,推动业务发展,合理利用IT资源,适当管理与IT相关的风险,促使收益最大化。全球IT治理研究中心(ITGI)认为“IT治理是董事会和执行层的责任,通过领导,组织和过程来保证IT实现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价值,风险与控制是IT治理的核心。”

1.2 IT治理的范围

IT治理体系保证总体战略目标能够从上而下贯彻执行。IT治理和其它治理活动一样,集中在最高管理层和执行层。然而,由于IT治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治理层必须强烈依赖企业的下层来提供决策和评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为保证有效的IT治理,下层应用要和企业总体目标采用相同的原则,提供评估业绩的衡量方法。因此,好的IT治理实践需要在企业全部范围内推行。

1.3 IT治理体系

要使企业有效地实施IT治理,除了要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所有者和高层管理者的IT治理意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为企业设计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IT治理中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主要是一些IT治理的体系结构,通过这些体系结构,企业对于具体的IT运作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实现IT治理的目标。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治理模型主要有5个:COBIT(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ITIL(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SO/IEC_38500:2008、ISO/IEC17799和PRINCE2(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这5种标准中,ITGI和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COBIT框架模型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

1.4 COBIT模型

作为IT治理的核心模型, COBIT包含34个高层的控制目标以及318个具体的控制子目标,并归集为四个控制域:IT规划和组织、系统获得和实施、交付与支持以及信息系统运行性能监控。COBIT 模型的优势在于其控制的机制,即将IT过程进行细分,并对于每个过程提供包括关键目标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在内的控制指标。其中关键目标指标主要是企业根据自身的企业总体目标,对于所需控制的相关IT过程设定分目标集,IT过程控制的关键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来保证关键目标指标的实现。

2 IT平衡记分卡

2.1 IT平衡记分卡的产生

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称做平衡计分卡。平衡记分卡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综合测评体系,代表了国际上最前沿的管理思想,它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集测评、管理与交流功能于一体。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与戴维?诺顿(David P Norton)把平衡记分卡应用于企业,基本假设是对一个企业的评价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财务评价,而应该同时以用户满意度,内部过程,学习与成长等业务指标作为财务指标的补充。平衡计分卡从四个不同的视角,提供了一种价值创造的战略方法。

以卡普兰和诺顿创建的平衡计分卡为基础,从信息化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出发,将IT与业务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进行关联,创建适合于绝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IT平衡计分卡(表1)。对企业的CIO、经理等高层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IT平衡记分卡,他们能监督整个IT治理过程――进行得怎么样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

2.2 IT平衡计分卡构面

IT平衡记分卡是一个IT绩效管理体系,它从用户满意度、价值贡献、内部过程、学习与革新四个方面来进行IT绩效考核。每一个维度,IT平衡计分卡又包括基本使命、目标、考核尺度等三项内容,从而形成一个综合的IT绩效考核体系。

2.2.1 IT价值贡献

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IT价值贡献构成面主要用于评价IT投资对企业的综合影响。这里的价值贡献主要指与企业的预期相比,IT是否满足企业的战略需要以及是否支付预期的财务收益,传统的财务视角关注信息化预算的控制以及能够从IT提供的服务中可以得到的收益,典型的财务度量是IT预算占营业额的百分数。从价值贡献的角度看待IT,不仅考虑到财务收益,更重要的是考虑由于战略协同带来的潜在影响。

2.2.2 IT用户满意度

IT用户满意度方面主要从用户的视角评价IT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成本的有效性,即IT提供的服务与支持在满足个人用户方面达到的水平。这里的用户主要是指终端用户、企业IT部门的内部客户。如果是跨组织的信息系统,这些用户可以是公司的客户。

2.2.3 IT内部过程

IT内部过程度量主要用于评价IT部门本身的操作有效性和效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IT功能本身的卓越性;二是IT在业务过程中的使用。IT内部过程关注IT部门两个基本过程的改进和度量:系统开发过程以及系统运营过程,此外也关注其他过程,如问题管理、用户教育、人员管理、通信渠道的使用等。IT交付质量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对客户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IT应该为用户以最低成本交付高质量服务,这只有通过优化管理过程才能实现,并且通过改进内部过程的度量准则才行。这些准则不仅随时间变化,而且要尽量遵循工业标准和管理。

2.2.4 IT学习与革新

IT学习与革新构成面主要用于评价IT组织的技能水平以及持续学习和革新的能力。信息化过程的改善和绩效的实现最终离不开正确的人、正确的技术使用和实施的方法论。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要能够适应或者引导企业的战略方向,发挥导航器和使能器的作用,就必须让员工为未来准备应用措施,保证在未来3-5年内交付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并将努力投入到新兴技术的研究中,顺应并引导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带动学员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增强进而推动信息化的建设。

2.2.5 IT平衡计分卡各维度关系

IT平衡计分卡各维度之间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在平衡计分卡的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策略背后的因果关系。在IT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中,IT学习与革新维度为其他三个维度的目标提供了基础框架,是驱使其他三个维度获得卓越成果的动力。通过学习与创新,可以使IT员工技能上升,生产率改进,从而提高IT应用开发能力与服务能力。IT内部过程的改善可以提供更适合客户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提高对业务能力的支持,增加IT的价值贡献。前面介绍了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中可以参考的IT平衡计分卡的一般框架,由于各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平衡计分卡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管理者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适当地加以变通。

3 基于IT平衡记分卡构建IT治理模型

平衡记分卡是用于支持IT治理的度量和管理的系统,由于企业内不同层次所关注的重点不同,因此,可以在信息化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定义各层次平衡记分卡。平衡计分卡的建立按照层次进行划分,如战略层、项目(研发)层、运作层分别建立相应的平衡计分卡。由于不同决策层所关注的重点不同,其评价指标的指标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逐层实施。通过分层次的平衡计分卡的建立,提高整个组织对绩效度量的理解,提高各级评价级别,并将评价和信息化的使命统一起来。

IT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工具,帮助进行目标分解进而指导企业的IT 治理运作,从而满足IT治理的需要。借助IT平衡记分卡,COBIT 模型可以与业务平衡记分卡之间建立关联,IT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借助一系列IT 平衡记分卡能够更好地加以阐述。下图是COBIT与IT平衡计分卡映射瀑布模型,对于COBIT 的每一类域都有与之对应的平衡记分卡,因此对这些域上的平衡记分卡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指导域内各个IT 过程的治理过程。图中既显示了从形式上与业务相关联的Cobit模型的局限性,也显示了结合了平衡计分卡的瀑布模型能够克服这样的缺点。为了能够建立一个连续的框架,Cobit控制目标在平衡记分卡内被一一对应。

图1中,IT 研发记分卡和IT运作记分卡都是IT战略记分卡的基础,因而也成为业务平衡记分卡的基础。这套记分卡成为一整套彼此联系的评价指标,能够用于IT和企业战略之间的协调,将帮助明确如何借助IT来创造企业价值,可以对目标进行相应的IT 平衡记分卡分解,用于指导具体的IT过程。

4 结束语

IT与业务战略的匹配决定着IT的价值,有效的IT治理在实现企业的业务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好的治理需要度量去确保它的有效性,通过构建IT平衡记分卡与Cobit相结合的模型,可以提高整个组织对绩效度量的理解。同时它将评价与信息化的使命统一起来,强化了企业的IT治理能力,使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达到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1] Van Germberge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nd IT goverance[J].Information Systems Control Journal,2000(2):40-43.

[2] Van Grembergen.Introduction to the Minitrack: IT Governance and Its Mechanisms[C].Proceedings of the 35th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s (HICSS), 2002.

IT行业合同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笔者在进行文章拟定时,首先结合IT项目中存在的诸多特点,然后通过对当前国家企业在实施多项IT项目,以及对其进行管理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分析,从而将企业IT项目的诸多管理模式进行组合,进而构建出其具体的管理框架模型。

关键词 企业IT项目组合管理 框架模型 问题

随着先进社会中计算机网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及不断发展,各家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在其内部开展的IT项目也越加的频繁了。其中,对于如何将IT项目的投入及收益最大化地提高,从而取得最大程度上的回报,这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在进行IT项目管理和选择时所要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尤其是随着现今社会的网络化趋势越加扩大化,这便导致了企业在面临多种IT项目管理时,其单一的项目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其内在要求。本文通过对企业IT项目在组合管理的工程中所建设的框架模型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挖掘出其在多项IT项目管理时所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企业IT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单一的企业IT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在日益发展时,其内部IT管理工作中的需求,而且企业在IT管理时也无法依靠单一的企业IT管理模式来加以解决,所以,我国企业在IT项目管理方式上已然采用多项的管理方式。其中,本段以单一的企业IT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参考,进而分析出组合式管理的诸多好处与优势。

1.在企业延用单一的IT项目管理模式时,其无法将IT项目的评估工作、选择工作做到最完善,这边是的单一的IT项目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和方法,这便使得企业在进行项目的决策工作时,一些重要决策的主观性过强,进而使得IT项目的评估工作和选择工作失去了科学性和合理性。

2.单一的IT项目管理模式会使得企业在进行战略部署及规划工作时无法对战略性层次进行合理且准确的评估,从而影响了IT项目为企业带来的利润,这是因为单一性的IT项目管理会让领导者将目光集中在短期的利润收获上,而无法对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以及财务收益等之间的联系给予一定的重视,这便间接让领导者忽视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平衡的重要性。

3.单一的IT项目管理模式不仅会让企业的管理水平停留不前,同时还会让企业的项目管理分散,进而使得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失去了整体性,这便直接导致了企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发展战略失去活力,进而使得企业在竞争力上输于其他企业。

4.单一的企业IT管理模式在进行企业资源管理和资源分配时,其无法在企业的整个空间内将统一性做到完善,这便造成了企业中的一些财力和人力的浪费;另一点,因为资源在企业中通常都是有着固定限度的,这便使得单一的企业IT管理模式无法将该项资源平衡处理、合理利用,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5.单一的企业IT管理模式会让企业内部的多项IT项目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还会造成多项IT项目的重复与沉积,这便造成了一定资源的浪费,特别是有些项目可能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这便间接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企业IT项目组合管理的过程框架模型构建

1.企业IT项目建立时的战略定位。企业实施组合式IT项目管理模式的初衷是为了能够保证其实施的项目方案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实情,同时还符合企业当前构建出的战略性目标。而其中,组合式管理的IT项目,它的存在可以说与企业构建的战略性目标紧密相联,所以,在对这一环节进行实施与开展时,整个企业的IT项目组合管理的成功与否全部取决于企业领导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度,同时,这也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企业IT项目选择时的分析工作。在企业实施IT项目组合管理时,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IT项目的选择工作。其中,该项环节的核心思想是,把企业中的整个IT项目进行统一的、规范的评估,同时还对各个项目和某项标准之间的配合比进行准确的衡量;其中,在开展IT项目选择工作时,还需要对IT项目中的资源、工作进度和企业风险等进行一定的评估工作,然后再整合其价值数值,最后在实施IT项目的选择工作(在进行该项评估与IT项目选择工作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IT项目的选择与评估工作。分别是:战略、财务、项目交付、风险、技术等指标)。

3.企业IT项目的组合优化。

①企业IT项目组合管理中,资源能力的配置方式

这其中包含了企业人力和财力,以及物力和企业对项目承担风险的最大值等。其中,当企业对各项目的分析工作彻底落实后,企业还需要从自身所具有的资源条件为前提来考虑,进而在开展IT项目的组合管理模式。

②企业IT项目组合管理中的组合优化

企业可以在其IT项目组合管理模型建立的前期,企业可以事先建立出IT项目组合优化框架模型的雏形,当企业的决策工作进行到后期时,其出行便可以成为完善的IT项目组合管理模式。

结束语:本文针对企业在IT项目管理时,通过对其进行组合管理时所建设的框架模型为探究对象,从而进一步揭示过程模型在不同时期是所能为企业提供的管理方式。而其中,企业通过对IT项目组合管理模式的实施,从而将IT项目和工作之间的扭打进行串联,进而将企业的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上去;其实,企业的IT项目组合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动态和交互的路径,它在进行开展工作时同样需要企业的支持和投入,而企业也只有将这种模式不断坚持与更新下去,才能够让企业在凶猛的竞争中屹立于不败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杨敏.企业IT项目组合管理框架模型探讨.项目管理技术.2006(9).

[2]曾朝京.项目组合管理在IT治理中的作用.通信世界.2006(20).

IT行业合同范文第6篇

国内对IT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仍侧重在IT风险概念的定义分类、原因及特点分析上,而识别评估的研究缺乏,风险控制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目前,银行的IT风险管理手段基本停留在制度检查层面,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支撑。更多的问题都是在事后发现,事前预防的能力有限,事中控制更是薄弱。缺乏相应的风险文化和IT人员IT风险具有突发性和影响面广的特征,同时,信息技术模糊化了地域界限,从而使得危机的传递更加广阔并且难以隔离开来。IT风险贯穿于企业的战略、策略和操作层面,所以,IT风险在企业内部的扩散会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加大了处理危机时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IT风险未引起银行相关人士的足够重视,不严谨的工作态度导致危机的发生。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进行实际的操作。IT风险的突发性及其破坏性之大,决定了IT风险控制的必要,同时,也决定对其的控制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个环节,要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就目前国内的银行IT风险管理现状来看,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引入了IT治理的概念,从IT治理的角度来把握IT风险的管理问题。

2基于IT治理的角度看银行IT风险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IT治理理论,是一种将信息技术与公司治理理论相融合的理论,一方面强调引入公司治理理论提升IT投资决策绩效、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强调借助IT提升公司治理绩效。IT治理是控制、指导、协调组织战略目标和IT目标的系统;是IT治理主体、客体、IT治理结构、IT治理机制的总称;是内部IT治理、外部IT治理的融合,是IT治理方法、过程、目标与结果的统称,是为了实现IT治理目标所有制度安排与机制的集合。IT治理系统的目标是提供IT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决策过程的协调交互性和决策结果的创新性。IT治理,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建立IT管理控制架构,完善企业对信息的内部控制,还要在更深层面上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减小信息化和透明化所导致的不一致利益冲突所造成的成本。本文从治理的角度来探讨银行IT风险管理的问题,将IT风险管理提升到一个宏观的概念。本文在此提出了从IT治理的视角,旨在形成一种合理的机制和架构,能够在组织运营的全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而不是只在风险发生之后采取挽救措施,通过合理机制的构建,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在风险发生之前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本文基于IT治理的角度,针对银行IT风险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2.1需要建立合理的IT治理架构IT治理架构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IT组织,IT治理流程,IT制度。IT组织:一个成功的IT治理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IT治理组织架构,并且组织架构中的各个部门(包括人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和相关职责的定义。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执行层都必须要对整个信息科技风险负责,其责任必须覆盖系统自上而下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出了问题,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执行层必须负责。IT治理流程:IT治理流程是保证企业的相关部门采用合理的步骤进行IT治理活动,本部分的流程可分为了项目管理流程(属于不定期流程)和日常维护流程两大类进行描述;IT制度:IT制度是将日常的流程进行固化并形成针对企业的规范,需要每个员工都加以遵循的一种措施。IT治理要从组织目标和信息化战略中抽取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形成总体的IT治理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保证信息技术跟上持续变化的业务目标。所以说,合理的IT治理架可以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和银行的业务目标保持一致性。

2.2重视IT本身的风险IT是为了支持银行业务而运用的,而且与业务紧密联系,因此,IT风险主要体现在对业务的影响上。在实施IT治理的基础上,可以保证IT和业务目标的一致性。我们将因信息技术与业务目标不一致导致的风险归为IT风险,可我们忽略了IT本身存在的风险。我们在保证业务与IT目标一致的基础上要相应的重视IT本身的风险。比如说:信息系统本身的风险,操作风险,信息资产的风险等等。

2.3加强IT风险合规性管理IT治理的IT架构中有一部分内容是IT制度。IT制度:IT制度是将日常的流程进行固化并形成针对企业的规范,需要每个员工都加以遵循的一种措施。同时,针对于银行业,银监会等管理组织会相关的标准或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如2009年,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治理指引》,从诸多方面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限定。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约束风险的发生,让那些明显的不符合操作程度,不满足需求的会对组织造成影响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2.4建立风险度量制度,实施实时监控在组织内部,建立相应的风险度量制度,对IT流程或IT项目进行评估,设立一定的标准,当越过标准的时候,应及时的对流程进行改造或终止项目的进行。我们知道在银行中,随着业务的持续进行,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方式阻止风险的发生。所以,我们只能实时对我们所进行的工作进行监控,才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尽量在风险发生前阻止风险的发生,降低组织的损失。对于IT投资风险,可以从投资项目的初始就进行测评,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一直进行测控,并对照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阻止风险的发生。

2.5注重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形成重视IT风险的文化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银行中,需要更多的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员。对于高层的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同时要对IT治理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在运用IT治理去管理IT风险时,能有清晰的思路,并能很好的向下层领导及员工诠释IT治理的理念。对于中层管理者,要能清晰的理解上层领导下达的关于IT治理的任务,并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分解工作,将其继续传达给下层工作人员。针对于在一线工作的操作人员。一定要熟练操作流程,同时对相应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概念,降低操作的风险。在整个企业当中,各个岗位都应配备具有相应技能的工作人员,同时,在组织中,应形成风险意识,要明确风险管理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责任,而是靠企业整体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也不是一时的治理就一劳永逸,而是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3结论

IT行业合同范文第7篇

就在众多企业还在对IT外包服务的价值产生存有疑惑时,2007年1月,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携手中国惠普(HP)有限公司,在北京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将在IT设备租赁、IT服务管理、金融服务、资源利用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该合作成为中国银行业与IT厂商开展全面合作、从战略高度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对于中国金融业乃至其他行业通过IT合作提升其核心竞争优势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本刊记者于2007年8月29日,就IT外包服务最新发展趋势、国内IT外包领域的发展现状等问题,专访了惠普中国区副总裁潘家驰先生。

新理财:请您先谈谈惠普IT外包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潘家驰:长期以来,惠普非常重视IT外包业务的发展,早在2003年,惠普就在全球签了几个大的合同。从2002年至今,中国惠普也对中国企业用户的IT外包服务做了很大的努力,与国家开发银行、百安居等大公司签订了IT外包服务合同。目前,惠普在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最近两年,中国惠普对于将IT外包服务的重点转向桌面管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中国惠普非常乐意与一些国家级的企业进行合作,但目前有关国内有关法律和政策还没有建立起来,对IT外包支持力度不够;另外,国内企业要建立运营中心,需要有相关的牌照,所以我们只能与电信公司合作。2006年初转向时,惠普的IT外包业务速度有所放慢,但当我们将方向转移过来后,今年的业务增长比去年高出许多;惠普明年的增长目标比今年还要高。

2007年,为什么惠普之所以能在中国的IT外包业务领域取得骄人成绩呢?,首先,主要是因为惠普产品覆盖了包括PC和打印机等整个业务链,惠普总部对亚太区市场和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有信心,惠普在中国的IT外包业务团队比较稳定,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较理想,涉足外包领域也有相当长时间,经验比较丰富,对整个行业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虽然我们在2003年和2004年就与国开行签订了IT外包服务合同,但当时的外包还没有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但当时的外包还没有提升到战略性合作的高度。经过前期合作,国开行对中国惠普的外包服务质量非常有信心,所以,2007年初,国开行就与中国惠普签订了有关IT外包服务的长达三年的战略性合作协议,将IT外包合同延长至三年,服务范围也较之前扩大了三倍。

新理财:您能否谈谈国内金融行业IT外包领域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您认为惠普的IT外包服务能为金融企业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

潘家驰:其实IT外包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流行,。有关统计显示,国外外包领域最大的市场在金融行业,。惠普IT外包在全球金融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比较近的有印度银行,远一点的有加拿大帝国银行。与电信或制造业相比,金融行业的IT外包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就国内IT外包服务发展现状来看,我认为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发展起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在考虑什么时候开始IT外包最好,有一些金融机构希望先将一些非核心业务长期外包出去,比如信用卡,。早在5年前,中国惠普就与好几个银行谈信用卡外包业务,但提供有关信用卡的服务不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毕竟惠普是以IT为主的,所以我们没有承揽流程外包业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金融领域也在逐步开放,。毫无疑问,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创新是金融领域一个长久的话题。对金融机构而言,发展业务和发展新产品一样,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所以,这些机构需要集中主要精力用于发展核心业务。由于涉及海量的数据量以及极高的安全性要求,银行在面临竞争和创新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IT运营压力。

而惠普长期专注于IT业务,如果这些金融机构与惠普在IT运营方面开展合作,就会有一种强强联手的感觉,我们会帮助银行,将IT运营的压力减轻,他们可以专注于核心竞争力――金融业务。

新理财:对惠普IT外包业务来说,国开行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您认为国开行的作法是否会给国内其他金融机构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好的经验?

潘家驰:招商银行在产品和业务方面做了很多创新,国开行也比较注重创新。在签订战略服务合同前,国开行多次与惠普就IT服务如何运作进行沟通,包括国开行内部各部门之间,也进行了长期的沟通和协调,。在有效沟通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国开行与惠普签订了这份战略合同。

IT外包涉及企业各个层面,如果企业内部有不同意见,实施起来就非常有难度,不像商务采购谈判,同样的商品,质量差不多,主要对比的是各方的报价。企业在考虑IT外包时,会涉及很多个人心理因素,很难衡量,所以,IT外包服务在国内金融行业大规模发展起来还需要企业上下在一定的时间内慢慢改变观念。但是,我相信,随着大家对IT外包服务价值的认可,IT外包业务在国内金融行业有会取得较大突破和进展。

新理财:就中国惠普在IT服务领域的实践而言,您认为目前国内金融行业目前在IT外包服务的领域的最大阻力在哪里?安全性可能是中国企业用户比较关心的内容,您认为如何有效消除用户对于安全性问题的担忧?

潘家驰:现在金融行业开展IT外包业务最大的阻力来自于金融行业的理念问题。对比印度金融业IT外包服务的发展,很多人认为,在IT外包服务领域,印度比中国缺少的是国内业务的发展,。现在印度已经有好几个大的案例,总额达上亿美金,。在国内,目前还没有这么大的外包案例,。为什么印度银行能够非常积极地看待IT外包,是因为他们对于IT外包促进金融业务发展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国内,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考虑IT外包对于业务发展的作用,但还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我相信在未来的一两年中会有较大改观。

其实,IT外包服务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协议。一家公司的员工将某些重要数据泄密的机会,远比与另外一家公司签订协议而造成泄密的机会大得多。公司间有合同和制度在约束着双方,一旦发生这种问题,合同里面有详细的条款,利益受损的公司可以根据合同要求赔偿或中止合同。数据安全问题不只存在于公司与公司之间,即使制度和机制相对完善的公司也有很多潜在的安全问题。我认为,对于安全性的担忧更多地是心理因素,而不是技术方面的因素。例如,中国香港政府于1997、1998年公布了关于鼓励政府外包方面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发现原本担忧的安全问题似乎一下就消失了,。警察局和移民局的数据很保密、很重要,但他们也实施了IT业务外包。

新理财:除了金融行业外,惠普的IT外包服务还在其他哪些行业有所突破?您是否认为IT外包业务在中国市场还是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潘家驰:我们过去比较关注分销性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跟电信和金融行业不一样,属于开放性行业,很多外资企业都可以进来,尤其是三年前的零售行业的开放更加大了分销行业的开放性。在整个分销行业中,零售商客户属于下游企业,对IT资源要求更高,目前我们已经和百安居、百胜等签订了IT外包服务合同。在零售商IT外包服务方面,惠普有很多优势,我们的网点比较广,人员素质较高,相关的工程师拥有多年运维服务经验。

IT外包业务在中国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对而言,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更容易接受外包业务,因为在开放的市场中,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而在中国,一些行业目前还相对比较封闭,一旦这些市场开放了,其外包业务的发展速度就会非常快。制造业和零售行业目前已经开放了,这两个行业的外包机会有很多。业务的增长是外包增长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选择IT外包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更重要地是可以降低风险、提高主业效率。

新理财:惠普在为金融机构提供的IT外包服务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潘家驰:我们会坚持继续做IT基础设施和桌面管理,我们会坚持继续做,此外,我们会提供测试外包服务。目前,所有银行都有测试外包需求,而现在还没有正式的测试规范,所使用的工具和软件也都比较随意。惠普收购的Mercury公司的测试软件就可以用于测试服务。无论是直接为客户提供测试服务,还是把测试软件提供给客户,都是不错的方向,惠普自己的软件开发中心也在应用该测试软件。系统前期测试如果做得不好则可能导致出现系统瘫痪或业务停顿的比率较高,所以系统测试对于金融机构非常重要,也是惠普在金融行业IT外包服务发展的方向。

新理财: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其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将业务外包出去?如果其考虑IT外包时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IT行业合同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电力企业;个性化;IT服务;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26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52- 02

1 个性化IT服务管理概述

IT服务管理(ITSM)是一套帮助企业对IT系统的规划、研发、实施和运营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论。ITSM起源于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架构标准库),ITIL是CCTA(英国国家计算机与电信局)于1980年开发的一套IT服务管理标准库。它把英国在IT管理方面的方法归纳起来,变成规范,为企业的IT部门提供一套从计划、研发、实施到运维的标准方法。个性化IT服务是由客户的业务发展驱动,并受到IT技术的引导。企业客户根据自己的战略和业务目标,结合投资和自身参与能力,选择适合的IT服务供应商,与供应商一起进行IT应用的分析和方案设计,确定最终采用的IT方案,与IT服务供应商共同组成符合该IT方案需要的团队,在业务需求上以客户方为主,在技术实施上以供应商为主,进行个性化IT服务项目策划、开发、实施推广和后期服务、优化升级等。个性化IT服务的需求主要来自行业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竞争需要。同时,在价值实现方面,在所有的IT相关服务中,个性化IT服务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最高。个性化IT服务的客户目前主要是大型的企业和组织、特定产业的领导厂商,也包括部分新业务模式的初创公司。为了实现IT对客户业务特殊需要的支持,这种服务一般是由领先的IT咨询团队或资深个人顾问做咨询,设计出个性化的IT方案,再由系统“集成”团队和软件开发服务团队进行系统的建设和后续的服务。个性化IT服务能够深入IT应用实际,引领IT产品和技术的进步。由于个性化IT服务的过程与客户的业务和人员紧密结合,因此,个性化IT服务提供者,能够及时把握任何一种产品和技术的应用效果,能够第一时间看到产品和技术对客户业务提升的价值,同时也能够确定它们的缺陷和改进的方向。个性化IT服务供应商与软件产品、软件技术、硬件产品、硬件技术、标准IT服务供应商、其他IT服务供应商等密切合作,将加快IT使用性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进而引领整个IT产业的技术进步。

2 个性化IT服务在电力企业的应用

2.1 实施步骤

电力企业虽然已实施了信息化服务,但是要真正实现个性化IT服务必须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系统整合。电力企业要将以前的数据库、网络设施、计算机进行充分的整合和统计,对一些老化的网络设备、计算机等淘汰,同时,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确保个性化IT服务顺利进行。

二是流程梳理。对系统进行整合后,要进一步对网络设施、系统、设备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流程梳理在整个个性化IT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比如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配置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流程等。同时可以根据这些流程再设置一个参数,根据时间紧迫性、影响度等确定事故处理顺序。

三是服务项目确定。流程梳理完毕后,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客户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对应的个性化IT服务管理项目。同时,电力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也要根据需要,确定个性化IT服务的级别,对有些业务部门的业务能力、IT部门的服务能力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个性化IT服务与组织业务的结合与统一,保证电力业务的可持续运行,确保个性化IT服务的实现。

四是其他配套系统建设。如果要切实保证个性化IT服务的完整性,还必须建立相应的配套系统。比如各个业务部门要建立一个提供个性化IT服务的平台,用于记录和解决个性化IT服务遇到的问题。

2.2 服务方式

由于个性化IT服务主要是为电力企业及其业务部门提供IT服务,其服务方式大体与客户和电力营销管理相类似。各个业务部门只需要关心IT服务提供是否到位,而IT服务部门则负责解决有关业务部门个性化IT服务当中存在的故障,从而满足业务部门IT服务的需要。除此之外,IT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统一的IT“入口”则与客户管理后台类似,它需要接受业务部门对服务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进行判断,对于一些不能直接进行处理的故障、问题等,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记录,然后及时反馈给业务部门进行解决处理。

2.3 实施方法及工具

电力企业要实现个性化IT服务,必须应用3类管理工具。一是服务管理工具,主要是电力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围绕客户而开发的服务配置管理流程的软件。二是基础架构管理软件。这类软件就是我们常见的用于基础IT管理的软件,比如网络管理软件等。三是应用系统管理工具。这类软件主要用于对系统运行的评估。

总之,个性化的IT服务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现在已经必不可少,同时对IT服务管理的要求也提到了新的高度,对IT系统和硬件设备也有了新的要求。电力企业的IT服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为电力生产和电力营销提供良好的IT服务。同时,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IT服务管理平台,争取能够更好地解决电网运行中遇到的困难,更好地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率,从而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金淦.IT服务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8,6(2).

[2]赵铭,方翎,王俏文,罗光磊.电力企业IT服务管理实践[J].电力信息化,2007,5(9).

[3]张宏伟.电力企业IT运维服务管理分析[J].电脑与电信,2007(12).

[4]杨震,陈晓勤.电信企业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J].电信科学,2009,25(10).

[5]周晓峥,王俏文.供电企业 IT 服务管理模式的探讨[C].2009年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论文集,2009.

IT行业合同范文第9篇

关键词::ASP;IT外包;中小型企业;SME;IT能力模型

一、引言

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对客户来说,是一种新的IT应用外包模式,在给客户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ASP的主要目标客户为中小型企业(SME),这些ASP客户由于IT管理核心能力缺失,使得在IT外包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中小型企业客户迫切需要一个核心IT能力模型用于自身IT能力建设,从而缓解IT外包风险。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小型企业在基于ASP模式的IT外包中的核心

IT能力研究的文献较少,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二、ASP外包模式下中小型企业核心IT能力模型

已有文献设计出大型ASP客户的核心IT能力模型,这九种能力能够使IT功能模型充满活力并具有全面的可操作性,这九种能力分别是:IT领导力、业务系统的思考、关系建设、设计技术架构、完成技术实施、熟练购买、合同促进、合同监控和提供商开发。

对于中小型ASP客户而言,客户基本不需要储备内部IT技术能力,应更多地将资源集中于支持业务发展的IT应用管理能力的培养上,IT技术能力需要尽可能外包。其能力模型需要做相应的修正,其它能力没有变化,主要是将相应的架构规划和完成技术实施转变为应用架构规划和完成应用实施。

三、中小型机构核心IT能力构建策略

关于IT外包中客户IT管理能力的建立和培育,文献[1-3]进行了研究。过去传统的IT外包客户主要针对的是大型机构客户,这些机构是能够比较容易地建立起符合要求的核心IT能力的。在ASP兴起之后,中小型企业才有了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型机构的才能获得的高质量IT应用服务的可能。针对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品牌号召力低、财务能力弱的特点,提出以下中小型企业核心IT能力构建策略。

(一)完全内部能力构建。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成长性好的中小型企业,应该在开始考虑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业务发展并取得竞争优势的时候就该设立IT管理部门,采用内外招聘,并进行专业培训的办法构建核心IT能力。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一策略代价大,不容易实现。

(二)完全外包IT管理职能。很多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财务能力弱,很难长期保持内部的IT部门和人员,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将不同的IT管理职能外包给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如IT咨询公司、律师等,或者由ASP提供商履行某些内部IT职能,但这种方式代价也很大,如长期聘请咨询顾问或律师行使内部IT管理职能价格高昂,同时不能寄希望于ASP提供商能够完全站在客户的立场完成客户的内部IT管理职能。

(三)内外结合,逐步构建和完善内部IT能力。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基于IT外包模式的信息化建设是长期的过程,需要知识和能力的长期积累,核心IT管理能力的构建也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在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就应该配备专职的IT管理人员,在进行IT外包的初期,可以采用聘请外部IT咨询顾问、律师和ASP方的人员共同组成管理团队,达到构建虚拟IT能力的作用。在实施IT外包的过程中,客户企业应该主动要求得到ASP行业协会的帮助。对于IT应用规划和IT外包签约这样的要求高并且是不会经常发生的职能,可以外包给IT咨询顾问和律师,其它的日常的职能,如业务系统思考、应用实施和外包合同监督等职能开始时可主要依赖于

ASP来完成。

结语:基于ASP模式下IT外包过程中,中小型企业应具有的核心IT能力模型中的主要能力,这样,才能掌握自己的IT命运。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能力构建策略获得IT管理能力,以缓解IT外包中的风险,取得IT外包的成功,同时,ASP行业要得到健康的发展,服务于ASP客户和ASP的中立的第三方机构如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ASP行业协会、独立咨询顾问和律师都应该得到相应发展,以弥补ASP客户和ASP的IT能力不足,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参考文献:

IT行业合同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现有的4种it治理评价体系,探讨了it治理评价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指出了造成it治理评价困难的5种原因。提出it治理评价可从公司治理评价和信息化水平评价两方面入手,通过已有的成熟的衡量体系,间接地建立it治理评价体系。

0前言

信息技术治理(it治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的,它部分继承了公司治理的思想,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

webb等在2006年对it治理作了文献综述,他们认为众多学者和业界对it治理的认识可分为以下6个方面:①与组织战略相协调;②通过it为组织创造价值;③it绩效管理;④风险管理;⑤制度和流程;⑥控制和责任。他们指出,it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所以,it治理必须要从最高层推动,通过最高层进行领导和控制。本文认为,it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是以股东为中心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为了让it产生最大收益、解决it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设计的与it有关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weill认为,it治理是在it应用过程中,为鼓励期望行为而明确的决策权归属和责任担当框架,他们对美国116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it治理良好的企业,比采用相同战略但治理薄弱的企业的资产回报率要高出20个百分点。

1现有it治理评价体系

本文认为,it治理评价是由企业内部或外部相关机构对企业it治理的制度安排、激励机制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对it治理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为企业it治理提供指导的过程。

现有it治理评价体系主要有4种,其中以weill的it治理评价体系最容易操作。具体方法是在企业中选择10个以上的高层管理人员,每人回答4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重要性和实际结果两个方面,在1-5分的范围内打分。比如it对于成本控制的作用,某管理者将其重要性评价为4分,在企业中的实际结果为2分,那么该题得分为2*4=8分。假设4个题的重要性得分分别为4,5,3,4,实际结果的得分为2,2,3 ,4,则该高管对企业it治理绩效的评价是(8+10+9+16)/(4+5+3+4)*20=78.2分,再计算所有高管的平均分,即可得到企业it治理有效性的结果。这4个题目分别包括it对于成本控制、it对于增长、it对于资产利用、it对于业务灵活性4个方面。

这种it治理评价是基于主管们对it作用的主观认识(或者说是对it期望和现实差距的衡量),其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假设企业主管们没有意识到it的重要性,即it的重要性得分都较低,那么分母较小。根据以上公式计算,it治理的绩效会很高,这显然与实际不符;同样,假设企业主管们接受了it治理的思想,认识到了企业在it利用上的不足,那么重要性得分会提高,而实际结果得分会降低,这就会导致it治理的绩效过低,与实际不符。同时,以it在企业中的作用作为衡量it治理效果的标准也存在偏差。

关于it治理的衡量,除wei11外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评价体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美国it治理研究所(itgi)与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isaca)共同制定的信息及其技术的控制管理目标集(cobit)标准。从1998年到2005年,cobit标准不断完善,现已发展到第4版。为了达到“通过it过程管理it资源,实现it目标满足业务需求”的目的,cobit认为,首先需要有一些控制管理目标来定义正在实施的政策、流程、实践的最终目的,从而保证业务目标能够实现。但仅设定控制管理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标准,用来评价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就要求有一套度量现状的方法。cobit采用美国软件工程研究所(sei)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来描述it过程能力,以此作为it过程能力评价标准。cobit共确定了34个处理过程以及318个详细控制目标,每个过程还有评审工具。这个体系以it管理为目标,强调it资源的有效运用,作为it衡量的标准而言,显得过于庞杂。

(2)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it治理评价标准。在ka-plan等人提出平衡计分卡后,以van grembergen为代表的学者也将这种工具用于对it治理的评价,将it治理的效果从对企业的贡献、有效提供it服务、为企业提供创新机会(如电子商务)、以用户为中心4个方面来衡量。van grembergen将这4个部分划分为16个主题,每个主题再包括1-5个子项,进而设计出it治理的衡量体系。这个体系仍将it的效果作为it治理衡量的标准,但加人了许多客观标准(如资产收益率等),体系较全面,但不易评分和比较,对企业it治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3)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将it治理分为意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其中,意识包括高层认可和参与it决策的责任明确程度、相关激励措施等;it治理能力包括结构能力、协调能力和关系能力,其主要指标有it领导小组、投资批准程序、结构例外程序、服务水平协议、项目跟踪系统、业务价值常规追踪、学习共享、高管层和web门户等。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提出的it治理能力,实际是对peterson和van grembergen等学者研究的深化,他们提出it治理的框架包括治理结构、治理程序和关系机制,其中治理结构包括it治理中的角色和责任定义、it的组织结构、it战略委员会、it指导委员会等;治理程序包括制定it战略、使用平衡计分卡、it成本与收益分析、服务水平协议(sla) ,cobit、信息技术基础资料库(itil)、治理成熟度模型等工具;关系机制包括让各方有效参与和沟通协作,建立激励和培训机制等。这个标准的指标更细致,更贴近it治理所要达到的多重目标,但有些内容难于被企业高管层理解,且过于繁杂,其学术意义大于实践意义。

现有对it治理的研究一般以案例分析为主,重视对it治理理论的构建和完善,许多学者提出了it治理的研究领域、it治理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等,但没有形成独立的it治理评价体系。

2 it治理评价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对it治理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设计,不仅有利于衡量it治理是否有效,而且能对其有效程度进行衡量,是it治理的基础工作。对企业而言,只有确定了合适的it治理标准,才有努力的方向,才能对it治理进行改进。对it治理的评价是完善it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有效it治理的重要条件,并且有助于防范it风险。现阶段,企业开始重视it治理结构的制度建设,而忽略了对it治理进行评价,没有认识到it治理评价、监督的重要性。

it治理评价有助于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it治理式。it治理模式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参照。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注重对it治理的评价,那么会有助于我们建立中国化的有效的it治理模式。另外,it治理评价是企业有效防范信息化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it风险管理的基础应是it治理,有效地对it治理的状况进行评价与诊断,从而及时发现it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控制it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it治理评价体系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it治理评价的复杂性,因为“成功的it治理没有固定模式。如果我们以单个企业为案例进行研究,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其it治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而将大量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抽象出他们it治理成功的特点,计算每个特点所占权重时,会由于企业的所有制和公司治理结构、文化背景、规模和发展阶段、行业等不同而存在差异,而一个不能重复、不稳定的研究结论,其指导意义非常有限。同时,在it治理的评价中还必须回答以下问题,这也导致了it治理评价的复杂性:

(1)简单还是复杂。使用少量的标准进行it治理的衡量,可使评价易于操作;而建立综合全面的指标体系,可增加评价的准确性。使用数字打分的方式,计算出it治理的综合分,可使it治理的绩效容易在企业间进行比较;而使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更能结合企业的特点,给出企业it治理的改进建议。

(2)主观还是客观。是让企业管理者凭经验打分,还是考核企业的客观绩效,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其中的平衡点在哪里,是it治理评价所要面对的问题。

(3)结果还是过程。比如是衡量it在企业中发挥的效果,还是衡量it治理对管理者的激励程度,或是衡量决策权分配的有效性,强调结果与强调过程对企业的作用不同。

(4)即期还是远期。即it治理评价是衡量it为企业带来的即期利润还是发展潜力,是衡量it治理与现有环境的适应程度,还是衡量it治理对企业战略的支持程度。

3 it治理评价的新思路

it治理的评价标准应是客观可衡量、容易理解且对企业it治理有指导作用的,但由于上述5种障碍,这些目标很难达到。同时,由于it治理的本质是创建某种环境,克服it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使决策者能从组织的立场出发,做出对投资者和组织有利的it决策,但是好环境也不是必然导致好行为,因此,我们不能仅用结果来衡量it治理。而如果不使用客观的结果作为衡量标准,是否能测量it治理营造的环境呢?实际上,环境更不可测量,让管理者回答他们做决策时是否从组织立场出发,是不易得到准确答案的。

我们认为,it治理的评价可从公司治理和信息化水平

两方面进行衡量,加上时间滞后因素,我们给出‘`it治理评价二f(公司治理评价,信息化水平评价,时间)”的表达式。具体而言包括:

(1)公司治理评价与信息化水平评价的体系相对完整和成熟。公司治理评价通过对公司治理各因素的科学量化,来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公司治理评价萌芽于1950年美国管理学会会长martindell提出的董事会业绩分析,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有标准普尔创立的公司治理评分系统、欧洲戴米诺推出的公司治理评级系统、穆迪公司的公司治理评估系统、亚洲里昂证券推出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等。国内现有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包括海通、大鹏证券公司设计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南开大学的中国公司评价系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中心的评价系统也有较多的成果。在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方面,2002年,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推出了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随后,许多学者也从通用性和实用性、信息设备装备指标、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指标、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指标、信息化人力资源开发指标、组织和控制指标等方面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评价。

(2 )it治理与公司治理的正向相关性是我们提出这个表达式的基础。多数学者都认可it治理是在公司治理的基础上进行运作的观点,weill指出,it作为一种资产,同人力资产、金融资产、实物资产等一样,需要大量的组织机制(如组织结构、流程、委员会、议事程序和审计等)来完成,那些拥有治理多项资产的通用机制和企业,表现更为出色,能使多项资产彼此更好地协调运作。在it治理中存在与公司治理相似的问题,如显性激励、信息不对称、制度安排等,在公司治理制度设计良好的企业,其it治理作为子系统,也必然能逐渐完善。我们认为,公司治理包括it治理,良好的it治理能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公司治理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应包括对it相关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公司治理确定的企业竞争战略,也应包括it的发展战略及与其它资产协同的机制;公司治理确定的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模式,也应包括对it的业绩衡量和评价框架。it治理是在公司治理整体框架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协助企业开展业务和提高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协助人力资源治理、金融治理、实物资产治理、知识产权治理、关系资产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它通过提高公司的信息质量、加强公司治理环节的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为企业的利益所有者(股东)提供更多的信息,最终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缺乏it治理的公司治理是不完整和不科学的,反之,即使it治理科学有效,但整个公司治理结构混乱,从长远来看,it治理也缺乏体制保障。

(3 )it治理的效果可由信息化水平来衡量。组织经过一段时间有效的it治理后,其整体信息化水平应高于其它组织。当然,it治理的效果可能还包括组织的利润率提高、it服务质量提高、组织的客户满意度提高等,但这些因素都与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密切相关。这也要求我们在设计信息化水平时,不仅要考虑硬件和软件、人员和制度,更要评价信息化给组织带来的收益,尤其是长期和隐性的收益。

(4)用公司治理和信息化水平来衡量it治理存在时滞。公司治理是it治理的基础,信息化水平是it治理的结果,对it治理的衡量应考虑时滞。比如假设两者的满分都是lo,it治理评价二公司治理评价x信息化水平评价。企业a的公司治理得分是5,信息化水平是8,企业b的公司治理得分是8,信息化水平是5,那么企业a的it治理水平与企业b相同。实际上,我们测量的数据都是当期数据,而影响it治理的公司治理的数据要看前期,衡量it治理的结果即信息化水平的数据要从后期取得。假设两个企业的公司治理和信息化水平都是不断提高的,那么,实际企业a的公司治理得分是4,信息化水平是9,企业b的公司治理得分是7,信息化水平是6,即企业b的it治理水平高于企业b o it治理的时滞也说明,要使衡量有效,就必须采取一种面向未来的衡量方法。由于我们无法获得远期的信息化水平指标,所以对it治理的衡量始终是“过去时”,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在信息化水平指标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探讨。

4结论

将it治理评价与公司治理评价相挂钩,解决了it治理难以衡量的间题。由于对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多,有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和相对完整的数据,关注到了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的差异,其科学性更有保证。同时,国内的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也较好解决了直接将国外评价体系移植到国内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