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9名妇产科护士进行测试。结果①妇产科护士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在年龄、护龄和职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②妇产科护士的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并且在年龄、护龄和职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③精神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妇产科护士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因常模,并且心理健康水平受年龄、护龄和职称的影响,同时与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存在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职业群体;妇产科护士;人格特征;心理健康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工作的性质要求她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还要具有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近年来国内有不少针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普通人群。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不仅注重身体健康而且更加关注心理健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质量。特别是精神科、急诊科、妇产科、ICU的护士更是如此。护士的工作质量不仅关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关系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还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声誉。因此,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胜任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为了探讨护士个性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护理质量,更好地使护士在工作岗位完成护理工作,本研究对唐山市3所二甲医院,2所三甲医院的妇产科护士进行个性特征与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妇产科护士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在妇产科选拔和培训护理人员时提供一定心理学的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唐山市3所二甲医院和2所三甲医院中抽取122名妇产科护士;其中护士职称的65人,护师43人,主管护师11人;护龄1年以内的9人,2~5年的40人,6年以上的70人;年龄30岁以下的70人。30~40之间(包括30岁)的34人,40以上(包括40岁)的15人;具有中专学历的57人。大专学历的57人,本科学历的5人。
1.2 方法 于2007年8月至2007年9月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分别对5所医院的妇产科护士进行测试。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整个妇产科护士群体为测试单元,从唐山市3所二甲医院和2所二甲医院中抽取122名妇产科护士进行了测试,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达97.5%。
1.3 工具 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本量表各项目均为5级评定制。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②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 Question。mire即EPQ):采用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EPQ量表包括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性(L)4个分量表。③采用SPSS 11.0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摘 要】人力资源是构建医疗资源的第一资源,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护理人力资源是医院开展业务的必要条件。它包括人力的数量、素质、人才结构和职称结构以及护理临床、教学、科研等功能发挥和利用的综合概念。作者旨在通过对我院目前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护理人员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人力这一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1]。护理人力资源包括人力的数量、素质、人才结构和职称结构以及护理临床、教学、科研等功能发挥和利用的综合概念[2]。如何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及如何提高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已成为当前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1.护理人员现状
根据我院人事科提供的护理人员档案资料,数据统计至2011 年12 月31 日止。
1.1 护理人员结构情况
年龄结构:护士队伍总体偏年轻,30岁以下护士占68.74%(348/506);
学历结构:以大专学历为主,占51%(258/506);职称结构:以初级职称为主,占78.26%(396/506),见表1。
【摘要】 目的 实现临床护理层级管理,使整体护理得到深化和持续发展。方法 根据循环科护士资力及实际工作能力,将其分为专业护士、执行护士、护理员三个层次,明确各岗位职责,制定各岗位的业绩评价体系。结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受益。结论 实现了人才与最佳岗位有机结合,同时完善了竞争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使护理管理科学、有效。
【关键词】分层次护理管理;心内科;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相对不足,通常采用轮流班护理工作的方式进行护理管理,存在工作质量缺乏完整性,连续性,科学性,护理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等特点。随着患者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改变护理管理模式,以减轻护理工作负担,我院循环内科尝试采用了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将护士分层次管理 护士长打破以往年青护士干重活,老护士干轻活的传统。改为年轻护士干简单工作,老护士干复杂工作。可以安排低年资护士从事大多数常规临床护理,高年资护士从事复杂病种和重症的护理。可以综合考虑劳动强度,合理分配工作量,做到既照顾高年资护士的体力,又充分发挥其知识和经验。根据护士的资力及实际工作能力,将护士分为责任护士、执行护士、助理护士和辅助护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助理护士和辅助护士(工作不满一年或护士执业证未注册),约占护士总数的50%,以生活护理为主;第二层是执行护士(工作满三年以上约占护士总30%,以执行基础护理及部分专科护理为主;第三层是责任护士(工作满五年以上),约占护士总数的20%,以执行专科护理疑难复杂技术为主,并努力培养其为专科护士。
1.2 明确各岗位职责 有责任护士职责、执行护士职责、助理护士和辅助护士职责。
1.3 制定各岗位的业绩评价体系 每天由责任护士对其所管理的危重患者作出护理质量评价,并同时对执行护士和助理护士作出评价,并有资料留存,护士长做综合评价。
1.4 进行质量评估和培训 每月安排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业绩公示,畅谈工作体会,进行质量评估及改进,同时进行相关的业务讲课,讲课人员为本科专业护士,带教老师,护士长。
【摘要】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新型岗位管理模式与奖金绩效二次分配做法,并取得的效果。方法: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新型岗位管理模式,2014年根据医院绩效方案、护士岗位管理实施方案,护理部统筹,根据临床各科护士不同层级,进行奖金二次分配,比较奖金绩效二次分配前后1年护士的满意度、离职率情况。结果:护士离职率由10%降低到5%,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从95%提升到99%。结论:新型岗位管理模式与奖金绩效二次分配,规范了管理岗位,优化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护士; 岗位管理; 奖金绩效; 二次分配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154-02
目前,岗位管理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善体系。我国的护理岗位管理的相关研究起步晚,尚未形成规范、易于推广的体系[1-2]。护理工作未能体现工效挂钩[3]。护士缺口、流动性大,岗位管理是被美国磁性医院所认可的管理手段[4]。通过晋级以及相应的奖金激励机制,是减少护理人员离职率的有效手段,能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核心能力,从而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5-6]。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结合医院绩效方案、岗位管理,提出适合医院护士奖金绩效二次分配方案,经过1年多的实践,稳定护士队伍有了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为三甲综合医院,一个总院区、两个分院,共三个院区,病床500张,全院护理人员301人,平均年龄(32.45±1.56)岁;学历:研究生6人,本科84人,大专175人,中专36人;职称: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7人,主管护师31人,护师83人,护士153人,新护士26人。
1.2 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施"三 三"制结合绩效挂钩的方案。方法 对消化内科16名护士进行分层使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患者满意度、工作效果等考核,实行绩效挂钩,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三 三"制后,患者对管床护士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显著提高(P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三 三"制;绩效考核;绩效挂钩
我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以来,今年结合自身实际,在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管理模式,绩效考核与绩效挂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通过推行"三 三"制优质护理模式,即护理工作实行"小组负责制"、"护士管床制"、"床边工作制"。护理考核实行"基础护理与治疗的标准考核制"、"病情变化与反馈现场抽查制"及"健康教育与沟通的患者评价制",统称"三 三"制。我科积极推行,通过3个月的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实际开放床位40张,有在岗护士16人,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21~30岁12人,31~45岁4人。学历:本科3人,大专13人。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8人,其中工龄3年以内的低年护士8人。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1.2.1.1组长负责制科室划分2个责任组,指定2名主管护师任责任组长,各组长配备5~7名护士。实行责任小组分片包干,患者包床到人,责任组长负总责。责任小组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 探索适合二级医院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及结构。方法 对护理人员从护理工作质、护理工作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职称、班别、奖励/处罚项目6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结果 护士绩效工资收入拉开了差距,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原则。结论 护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形成了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激励机制。
关键词:二级医院;护理;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运用系统的原理、方法,根据人力资源的需要评定、测量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1]。建立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要根据护士的临床实际表现和工作业绩,把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护理骨干倾斜加大绩效工资比例,拉开收入差距,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激励机制[2]。我院从2011年起在优质护理病房积极探索绩效考核的思路及方法,2013年推广至全院现总结如下:
1 背景
1.1 传统的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方法是医院以每个科室为考核单元,且护士绩效工资的分配按职称高低划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高年资护士长期上白班,如总务班、换药班,而一线倒班护士多是低年资护士,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这样忽略了护理工作的差异性,没有反映出护理工作效率、护理工作的风险与责任、护理技术的难度[3]。
1.2 传统分配模式带来不良后果,报酬偏低的护理人员会以降低努力的形式来平衡偏低的报酬,表现为消极怠工。或者申请调职,离开原有环境。
1.3建立新的绩效考核机制的条件成熟,医院领导大力支持,护理部实施半垂直护理管理模式。信息化系统成熟、完善的,护士移动工作站的建立,为统计护理人员工作量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
2 绩效管理具体方案
1“全院护士档案总表”主工作表
1.1“全院护士”工作表设计
打开表格,横序列从A开始分别输入科室、总人数、各科人数、姓名、职务、出生年月、身份证号、参加工作时间、现学历、最后学历毕业学校、毕业时间、任职资格、取得职称时间、政治面貌、执业证书编号及备注等。竖序列分别按横序列的项目依次输入相应资料。护士轮科时只需把护士所在横列单元格剪切后插入轮转的科室单元格中,也便于下一步与每个护士个人技术档案进行快速链接。
1.2“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工作表设计
把“全院护士”工作表进行复制,重命名为“职称结构”,删除标题行,全选工作表,点击“排序”,以“任职资格”为主要关键字,“取得职称时间”为次要关键字进行排序,排序后表格可直观地反映各职称人数、取得职称时间先后顺序。为动态反映职称结构,在表格的右侧空白处通过图形向导插入全院护士各职称人数的统计图表,注明每次统计的时间,一般每年职称晋升后统计一次。“学历结构”表格也以相同的方法建立。
1.3“人事变动”工作表设计
“人事变动”表格横序列从A开始输入年份、时间、当年新招录护士(调入、新招在编护士及非在编护士)、离开护理岗位护士(退休、辞职、转岗、调离等)、职称晋升、继续学历教育毕业等信息,有人事变动时,分别在相应的序列内输入名字,此表格可动态清晰地反映历年护士进出、各职称、学历等动态变化。
2“护士个人技术档案”工作表
摘要: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方法对采取的查房方法进行改进。结果改变了临床护理人员被动学习的局面,促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学习。结论护理业务查房方法的改进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关键词:护理人员;业务查房方法;综合业务能力
为了落实执行好护理核心制度,我院护理部按照要求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业务大查房,自2008年以来,每年对查房方法不断进行总结改进,逐步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查房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护理业务查房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查房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资料,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针对科室的薄弱环节等方面进行业务查房,通过查房的准备、资料的收集,不仅使患者的健康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促进了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快速接收相关业务知识和护理技能,而且护理人员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1查房方法
1.1方法一
1.1.1护理部提前安排查房科室准备病例,约定时间组织全院护士长参加查房。
1.1.2查房科室参加人员一般为5~6人,发言人员为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48-02
管理能力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必备的重要能力,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培养、积累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些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能力,这是最基本的组织管理能力。[1] 护士长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医院管理的基层骨干中坚力量,护士长在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两年来我院新上岗护士长24名,年龄28.74±13.31,护龄9.93±11.12,占全院护士长总数的51.1%。这些年轻的护士长工作热情高,但缺乏护理管理经验。护士长管理能力的不足可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管理质量,甚至影响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而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护理管理水平。如何尽快使这些新护士长从被管理者角色转变到管理者角色中,我院护理部在多年对护士长管理经验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2]的管理方法完善了《护士长手册》,对新护士长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管理能力培训和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护士长手册》内容
1.1 月护理工作计划P(计划pian)
1.1.1 月护理工作安排:
1.1.2 周工作重点。
1.2 质量指标自查:D(实施do)
1.2.1 自查内容、时间记录。
[摘要] 目的 探讨科室三级质控联合质量反馈对提高护理质量的的效果。方法 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即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网络,联合每周一次的护理质量反馈会议,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结果 质控体系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纠纷隐患,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科室三级质控联合每周一次的护理质量反馈,使护理各环节处于有效的动态监控中,使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关键词] 科室; 三级质控; 质量反馈;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61-02
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也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1]。为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我科自2008年1月建立了由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 对本科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科室床位37张,护理人员16人,均为女性,年龄21-41岁,平均33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10名,本科3名;职称:初级14名,中级2名;职务:护士长1名,护士15名。
1.2 方法
1.2.1 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及其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