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火锅店辞职信

火锅店辞职信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七大工众筹火锅店

很多上班族都热衷于搞第二职业,让手里富余的钱变成有回报的投资。在这方面,大家的心理如出一辙――“与朋友合伙,只出钱,不参与经营,赚钱就分红”。

但是,绝大多数人在尝试之后都以失败告终,甚至有的朋友因此反目,于是有人断言“做生意就不能合伙”。

其实,与人合伙做生意是一种非常高难度的艺术,每一种生意,都有截然不同的合伙方式。本文谈的是朋友合伙开饭店需要注意什么。

先说一个真实事例,早些年,辽宁省阜新市的花园市场里有一家非常知名的冻干海鲜批发店。店里有7个店员(被称为大工),到2013年时,7个大工年龄都已经超过40岁,他们想在工作之余创业,经过集体商讨后,决定让其中一个人辞职,去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家火锅店学习。7个人凑了3万元学费,辞职的人4个月后回来,带回了火锅底料、蘸料的配方。

随后,7个人每人投资10万元,在阜新市开了一家火锅店,辞职的人负责具体经营,其他人每隔3天到店内开一次会,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于装修高档、口味正宗、食材新鲜、管理到位、价格合理,这家火锅店异常火爆。7个人又继续投资开分店,依旧是每人10万元的模式,到如今,已经在阜新有了5家分店,7个人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从这个“蓝领众筹火锅店”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细节,第一,这7个人是多年的同事加兄弟,而且彼此之间素质相差不大。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如果你和一个不是很熟,或者水平差异很大的人合伙,彼此是很难建立信任感的,吵翻几乎是必然。第二,这7位大工采用了均等出资的模式,没有大股东,避免了利益不等。第三,他们并非盲目开店,而是豁出去一个人辞职去学习秘方,这让7个人后续都无法打退堂鼓,另外,他们对火锅店都非常了解(他们打工的冻干海鲜批发店主要是给火锅店供货)。第四,绝大多数股东都不介入经营,但每3天碰面一次,这就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第五,他们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比如这些人在冻干货市场干了20多年,深知在阜新什么地方能买到最纯正的羊肉卷、最干净的毛肚、最划算的海鲜,甚至知道什么地方的冷库最保靠,这种优势在开火锅店时发挥得淋漓尽致。第六,在第一家店成功后,几个人继续复制投资模式,其实这个投资比例非常有意思――每人10万元,亏了谁都不会一蹶不振,赚了就拿来投下一家,否则,一个蓝领工人如果自己投资70万开火锅店,盈亏的压力恐怕会让他彻夜难眠。

通过这个事例可看出,工薪族如果想参与“众筹”开饭店,首先要看合伙人是否能跟自己“投脾气”,像那种不太熟、差距大的合伙人是非常忌讳的。另外,还要看看这些合伙人能有哪些特长可以在生意中得到发挥。最关键的,是要对投资的项目有一定经验,不能指望别人懂就行,而且一定不能当甩手掌柜。

全文阅读

姜道泽:一勺酱三起三落赚千万

牛排、大酱,是两样极其平常的东西,但吉林省长春市的姜道泽却用它们做成了一道牛排酱汤火锅,并在长春着实火了一把。如今,姜道泽凭借这一勺酱、一锅汤,经历三起三落,已经赚到了千万财富。

姜道泽的创业开始于1999年。

那年,姜道泽在朝鲜吃到了一道菜。

姜道泽回忆说:“那天我朝鲜的朋友,带我们到一个人家去吃饭,其中就有牛排锅,把豆腐、土豆这些东西炖到一锅里面,尤其酱的香味特别浓,我一连吃了几大碗米饭,回来之后就忘不掉了。”

对酱汤口味的念念不忘,让姜道泽产生了一个自己开饭店的念头,主打菜就是这牛排酱汤,他相信,能让自己如此难忘的菜也一定会吸引来更多的客人。

下定决心之后,1999年的冬季,姜道泽在延边游走了几十个村庄,找到最有名气的酿酱老师傅,跟她拜师学艺。2001年11月18号,姜道泽用独家研制的大酱炖牛排的火锅店开张了,火锅店取名――高丽王朝。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姜道泽的牛排酱汤火锅由于口味是独一份,一下子就走红了长春。开业的第一天起,店里就爆满,零下三十度的天气,也没挡住人们想尝鲜的心理,仍然在门外排起了长队。

讲到这里姜道泽笑着说:“当时的火爆场面,简直就是超出我的想象,除了赚钱之外,看到我自己研制出来的东西,能够被这么多人认同,我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全文阅读

富翁到“负翁”,二次创业终成功!

37岁的黄望香和餐饮打了近二十年的交道。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她两年闭门思过的时间。

“当初做餐饮纯粹为了替母亲分忧。”她称,原本她可以在企业做一名工人的,因为看到母亲太劳累,才决定做这一行。

与大多经营者不同的是,黄望香初次创业出奇地顺利,以至于她“忘了”做生意的风险意识。结果是,在后来转行时,不到一年,她就亏光了老本。

在遭遇挫折的过程中,黄望香并没有沉沦,而是痛定思痛,在反思中寻找前进的方向。

18岁辞职创办火锅店 28岁现金滚到百万元

1968年,我出生在汉口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我10岁那年,父亲不幸去逝。为了养家糊口,一直做家庭主妇的母亲不得不在江岸区一个街道上办了一家小餐馆。

平时放学之后,我就到小餐馆帮忙洗碗、扫地,每逢周末,我就帮忙到厨房打下手,时间一长,我就对餐馆整个操作流程比较了解。不过,那时,我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从事这一行。

1983年,我初中毕业,当时的政策允许子女顶父亲的班,母亲就让我到父亲生前的单位武汉市拖拉机工具厂上班。母亲则转行在汉口江汉区卖早点。每天我都要帮母亲卖早点到7时左右,然后去上班。

全文阅读

从富翁到“负翁”一次创业终成功

37岁的黄望香和餐饮打了近二十年的交道。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她两年闭门思过的时间。她说“当初做餐饮纯粹为了替母亲分忧。”黄望香原本可以在企业做一名工人的,因为看到母亲太劳累,才决定做这一行。 与大多经营者不同的是,黄望香初次创业出奇地顺利,以至于“忘了”做生意的风险意识。结果在后来转行时,不到一年,她就亏光了老本。但在遭遇挫折的过程中,她并没有沉沦,而是痛定思痛,在反思中寻找前进的方向。

18岁辞职创办火锅店,28岁现金滚到百万元

1968年,黄望香出生在汉口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0岁那年,黄望香的父亲不幸去逝。为了养家糊口,一直做家庭主妇的母亲不得不在江岸区一个街道上办了一家小餐馆。

平时放学之后,黄望香就到小餐馆帮忙洗碗、扫地,每逢周末,她就帮忙到厨房打下手,时间一长,她就对餐馆整个操作流程比较了解。不过,那时,她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从事这一行。

1983年,黄望香初中毕业,当时的政策允许子女顶父亲的班,母亲就让她到父亲生前的单位武汉市拖拉机工具厂上班,母亲则转行在汉口江汉区卖早点。每天她都要帮母亲卖早点到7时左右,然后去上班。

1985年,母亲将餐馆的规模做大,取名“黄记小炒”,店里也有了十多张台位。黄望香下班后,常到厨房给母亲帮忙,对餐饮这一行的认识就这样渐渐加深。

一次,母亲身体不舒服,店里客人较多,黄望香请了一天假,专门帮母亲打理店里生意。一天下来,黄望香累得直不起腰来。她想:我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都累成这样,50多岁的母亲又如何受得了呢?于是,黄望香提出辞职帮母亲打理酒店。但母亲认为,她是一个女孩子,今后需要找一个好婆家,而那时做生意一般都会被人瞧不起的。因此母亲坚决不让她辞职。

怎样才能帮母亲呢?黄望香开始研究武汉餐饮市场,通过走访我发现,武汉火锅店市场的发展空间较大。为了能尽快替母分忧,她就向母亲谎称经营火锅店比上班更有前途。

全文阅读

谢莉:创业缘于爱情的魔力

创业就如同比赛一样,想赢到最后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想获得更多,就要走比别人更辛苦的路,这就是创业如比赛的意义。一个靠着7张桌子起家的重庆妹子是靠什么有了今天的成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稳重、睿智、魄力十足的女企业家―奇火锅掌门人谢莉,学习她的成功之道。

3000元起家

11月立冬以来,山城重庆就进入了雾气蒙蒙的冬季。在这个城市,冬天里的火锅会让人们忘记那刺骨的寒冷。作为美食之一的火锅,在重庆的美食、美女、美景三大名片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谢莉与火锅结缘应追溯到16年前。

“现在我们都一样,都是没有工作的人了。”1997年5月的一天,当谢莉对丈夫余勇说出这句话时,她刚从单位辞职。那一天,她不动声色的外表下掩盖着对未来看不穿的迷茫。

这之前,谢莉是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月工资一千多元,在那个年代,这还是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数字。这之前,余勇生意失败,不仅赔进了所有积蓄,还欠了十多万元的债。爱情对于女人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于是,谢莉决定:辞职陪丈夫一起创业。当时,谢莉手中只有3000元资金,没有任何技术和经验的她最终决定开一家小餐馆。

重庆夏天最难熬,在那最热的三个月,谢莉顶着烈日走过一条又一条起伏的街,四处寻找着合适的店面。那些日子,她不敢想过去,也不敢想将来。忙碌冲淡了一切思绪。经过了无数挫折,到1997年底,火锅店终于开业了。看着只有7张桌子的小店,谢莉用“7”的谐音给小店取名为“奇火锅”。

创立品牌

全文阅读

风味砂锅居 如何店小赚钱多

其实,众口并不难调,

只要了解客户的口味差异,因人而异;

其实,店小并不赚钱少,

只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断管理创新;

其实,闲聊并不浪费时间,

只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多种需求……

学会“折中”做生意

让反对者变成支持者

全文阅读

买卖“升级”一把赔光

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但有时候同行业中不同区块的生意甚至隔得比山还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像黄望香一样欲哭无泪。

今年37岁的黄望香和餐饮打了近20年的交道。与大多经营者不同的是,初次创业出奇得顺利,以至于使黄望香“忘了”做生意的风险意识。结果是,在后来转行时不到一年就亏光了老本。

10年赚到百万元

1968年,黄望香出生在汉口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黄望香10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为了养家糊口,一直做家庭主妇的母亲不得不在江岸区一个街道上办了一家小餐馆。

1983年,黄望香初中毕业,当时的政策允许子女顶父亲的班,母亲就让黄望香到父亲生前的单位武汉市拖拉机工具厂上班。母亲则转行在汉口江汉区卖早点。每天黄望香都要帮母亲卖早点到7时左右,然后去上班。

1985年,母亲将餐馆的规模做大,取名“黄记小炒”,店里也有了十多张台位。黄望香下班后,常到厨房给母亲帮忙,对餐饮这一行的认识就这样渐渐加深。

一次,母亲身体不舒服,店里客人较多,黄望香请了一天假,专门帮母亲打理店里生意。一天下来,黄望香累得直不起腰来。试想,黄望香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都累成这样,黄望香50多岁的母亲又如何受得了呢?于是,黄望香提出辞职帮母亲打理餐馆。

怎样才能帮母亲呢?黄望香开始研究武汉餐饮市场,通过走访发现,武汉火锅店市场的发展空间较大。辞职回家后,黄望香向母亲仔细分析了开火锅店的前景。母亲认真听完黄望香的分析后,同意一次借黄望香13万元,让黄望香自己开一家火锅店。

全文阅读

吃川堂小型社区火锅店:人脉是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

总结教训再创业

杨光当过厨师、厨师长、餐厅经理。2004年,他辞职离开了牡丹江市,来到北京。那时,流行生态园,他和几个朋友合资开了一个生态园,因选址失误、股东意见不统一等原因,半年后他就退出了,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是留下来继续创业,还是移民新西兰?他犹豫不决!他不断反思失败原因:初到北京,还没有积累起适合创业的人脉就贸然投资,失败概率自然大。只有融入和组建自己的人脉圈子,才有创业的资本。凭借天性豪爽的性格和多年在政府接待部门的工作经验,杨光的朋友多了起来,他不甘心,打算再次创业。

在北京,开家餐饮店最少也得50万元,四环以内的房租和成本更是高得惊人。北京流行四川火锅,考察了两个月,杨光锁定了北京亦庄的一个社区,他开一家小火锅店。

杨光明白,如果再失败,很可能自己会潦倒后半生。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杨光选择加盟一家来自四川的火锅品牌,店面开在空港顺义的一个小区里,共210平方米,房租压力相对较小。因为资金不足,杨光身兼数职,老板、厨师、采购员,甚至是搬运工。他骑着三轮车采购,每天往返30多公里。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双腿疼得不敢站立,这才到医院诊断为痛风。

小店像一颗火种,拉开了吃川堂火锅连锁的大幕。开业不到半年,生意蒸蒸日上,日营业额上万元。

杨光发现了社区型小店经营的奥秘:社区规模要2000户以上,如果是8000-12000人的大中型社区,店面须是社区人流必经之地,同时门店前面无障碍,能正对小区出口最好,这样小区外面的人流也可以看到;目标顾客以25岁-35岁的年轻群体为主;开业初期虽然营业额增长缓慢,但是顾客群非常稳定。

在开业8个月的时候,小店收回了全部投资。没多久,杨光拥有了80万元的第一桶金。

全文阅读

谢莉不想过重复的生活

坐在一个咖啡厅的角落,玻璃窗外是人来人往的景致。跟谢莉聊天,能感受到一种愉悦、平和的气场,没有女强人身上与生俱来的距离感,她整个人的状态一直沉浸在无限度的激情中,面对她,你很难想象出这个女人情绪低靡、精神沮丧的一面,就好像是一个上了发条的舞者,在她的舞台上总有浑身使不完的劲儿。

在爱情的跑道上收获财富

1995年谢莉认识了她的男主角,她的丈夫余勇。用谢莉的话说,如果不是因为她的丈夫,她就不会放弃护士工作做餐饮,也就不会再有今天的奇火锅。他俩的认识与结缘是在医院,她是收入稳定、受人尊重的护士,余勇那时就是一个负债累累的落魄小子,一个病人的家属。他俩的身份悬殊给穷困潦倒的余勇带来了巨大的自惭形秽,两人在这门不当户不对的感情中煎熬着折磨着。年轻的谢莉跟很多少女一样,对爱情怀揣着童话般的梦想。于是,与其被这物质条件压抑着,不如摒弃所有的物质,痛痛快快地在一起。于是,敢爱敢恨的谢莉做了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决定――辞职,如此一来,他俩的差距从谢莉走出医院大门那天缩小了。然而,她的举动就像投放了一枚定时炸弹,炸蒙了她身边所有人,当然,两人又经历了家人朋友的强烈反对,谢莉仍然义无反顾。“当我辞职后,我就跟他说,从今以后我俩平等了,那时我才轻松了。”创业的生活才这样拉开了序幕。

她盘下了一家位于大坪的火锅小店,1997年底开业,因为店里只有七张桌子,就被取名为“奇火锅”。

十年艰辛创业路

自从有了自己的小店,谢莉就像被拧紧了发条,每天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可是火锅店生意一直不见起色,这就急坏了她。她想,要在重重包围中冲出来必须给自己找条生路,经过多日观察,细心的她发现每天凌晨一两点的时候,大坪附近的出租车司机特别多,附近的餐馆都打烊了,吃个夜宵都没地儿。于是。谢莉坚持把营业时间延长到凌晨三四点。果然,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知道大坪有家营业到凌晨的奇火锅,都到这里聚餐。在那短短的九个月里,她每天几乎没有什么正二八经的休息时间。凌晨打烊、六点钟买菜、九点钟洗菜,困了就在店里打盹儿,随便用凳子并在一起在上面躺上两个小时。

生意倒是有了起色,不仅摆脱了连续半年亏损的局面,还小有收获,可惜好景不长,眼看着就要进入收获的阶段。一道拆迁令碾碎了她刚刚起步的火锅梦。被迫停业对谢莉来说是个打击,但她依然对火锅充满信心。

在大坪大黄路店重新开业,谢莉就将规模从七张桌子增加到了十八张。靠着一股坚持到底的劲儿,以前的老顾客回来了,还不断带来新顾客,奇火锅的生意越来越火爆。就两年的时间,谢莉赚了20万元,积累下第一桶金。经过数年的磨炼和对行业的了解,加上老公的加盟,谢莉的火锅店越开越大,生意越做越大。然而,天生就不“安分”的谢莉,在火锅店每天客流爆满的时候,她又开始思考火锅的创新,为了做出贴近重庆人需要的火锅。谢莉不惜重金研制出了一种吃了不上火的火锅底料,并很快赢得了市场口碑。2003年谢莉再次在大坪开起了第一家分店,之后的几年她采取错位经营的方法,陆续在渝北、沙坪坝、解放碑开设分店。为了保证各个分店的味道完全一致,火锅的各种原料需要统一制作配送,谢莉因此建立起自己的火锅底料加工厂和人员培训基地。做好了这些扩张的准备,她开始考虑将奇火锅打造成一个全国性的知名品牌。

全文阅读

中餐大厨执掌火锅厨房

在山西晋中有一个新兴的火锅品牌: 一品皇牛火锅店(以下简称“一品皇牛”)。创立至今短短六年,一品皇牛已有直营店、加盟店共30多家,另有“一品一品时尚火锅”等子品牌。有一点很特别: 一品皇牛的董事团队皆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白领,他们开店除了赚钱,还想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并以此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因如此,一品皇牛有一套全新的经营理念,在营销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出品也与普通火锅店大不相同,这使一品皇牛家家火爆,即使是夏天,生意也不会冷清。

中餐大厨做火锅

英雄有用武之地

一品皇牛火锅店做到今天的口碑,跟店里的这支厨师队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和普通火锅店不同,这里的总厨、主厨在来一品皇牛之前,都是当地有名的中餐大厨。中餐大厨做火锅,有诸多优势,得以迅速打开火锅产品新局面。赵瑞军就是这支厨师队伍的领军人物。

8位大厨6位辞职

2008年,赵瑞军带领自己的大厨团队进入一品皇牛阳泉店。由于火锅店与中餐店经营模式截然不同,赵瑞军上任后先在一品皇牛忻州店里学习了2个月,这期间他重点观察火锅出品的特点和规律。2个月后他回到店里,发现当初一起来的8位大厨已经有6位提出了辞职。询问得知,他们觉得火锅出品太简单,用不上自己的厨艺,厨师不炒菜很快将被行业淘汰。赵瑞军理解他们的想法,忍痛放行。

9种肥牛3天认清

事实上,从中餐转做火锅,赵瑞军也遇到了困难。首先,肥牛店里的牛肉涮品种类非常多,尤其是1号、2号、3号肥牛,看花纹差不多,只有细小区别:1号肥牛横截面肥瘦相间,价格较高; 2号肥牛横截面上有两条肥肉,价格次之; 3号肥牛横截面上只有一条肥肉,价格最便宜。如果不仔细分辨就会搞错。赵瑞军用手机拍下不同牛肉的花纹,没事就拿出来研究、记录,3天就分清了9种牛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