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调查某高校护理在校本科生(简称护生)的学习投入、专业承诺与核心能力现状,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为提高实习护生的核心能力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541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核心能力与学习投入、专业承诺呈正相关(P<0.01)。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后两者对核心能力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专业承诺预测作用最强。[结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护生学习投入和专业承诺的培养,促进核心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学习投入;专业承诺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国家对护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护理改革发展工作的推进,需要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健康基础。护生是护理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加快发展护理事业,就必须提高护生的核心能力。学习投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乐观、持久、主动融入自己学习过程的积极的情感和认知的心理状态”[1],专业承诺是护生认同和忠诚于护理专业并积极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意愿和行为[2]。学习投入和专业承诺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两个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对专业价值的认同和学业成就,对高校专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专业承诺对学习投入有正向影响[3],而在学校教育中学习投入是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收获的关键[4]。由此可见,专业承诺和学习投入对护生核心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针对这三者的实证研究很少见。本研究旨在了解护生的学习投入、专业承诺与核心能力的现状及其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学习投入、专业承诺对核心能力的影响,为开展护理学专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对河南省某高校的护理本科生(本科护生)600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41份,有效率为90.17%。其中,男生65人,女生476人;年龄17岁~23岁(19.65岁±1.30岁);一年级156人,二年级185人,三年级200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护生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调查。①一般资料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入学方式、年级、政治面貌、、就读意愿、担任职务、是否独生、家庭隶属、家庭人均收入、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15项内容。②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采用廖友国[5]设计的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分为行为投入(6条)、认知投入(7条)和情绪投入(7条)3个维度20个条目。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分(每个条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赋值1分~5分)。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60。③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分为感情承诺(9条)、理想承诺(7条)、继续承诺(6条)、规范承诺(5条)4个维度27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4[6]。④护生核心能力量表(CINS),包括道德与责任(14条)、一般临床技能(6条)、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3条)、终身学习(5条)、临床生物医学(5条)、关心(5条)6个维度3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总分38分~190分,评分越高代表核心能力越强。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60[7]。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统计描述、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职业自我概念作为整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来源于个人对自我及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对职业的态度、职业责任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及职业价值观等[1]。职业自我概念在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核心和驱动作用。在护理领域,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日渐受到关注。为了解不同学历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的水平和特点,2011年3月对我院237名硕士研究生、本科和高职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非概率性抽样方法(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我院全日制在读护生237人,其中2008级、2009级、2010级硕士研究生15人,正在临床进行毕业实习的2007级本科护生12人和2008级高职护生92人以及已开始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并有临床见习经历的2008级本科护生25人和2009级高职护生93人;女生225人,男生12人;年龄18岁~26岁。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问卷 内容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学历层次、家庭结构等。 1.2.1.2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量表 该量表由王卫一[2]于2004年编制而成。分为9个维度,53个方面。9个维度分别为职业能力、职业准备、职业抱负、职业决定、职业现实、职业评价、职业设计、职业兴趣和职业适应。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2分代表稍微有点符合,3分代表有一些符合,4分代表比较符合,5分代表完全符合。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65。 1.2.2调查方法 分别向不同学历的研究对象解释研究目的、意义及参与的自愿性,签订知情同意书。说明问卷和量表的填写方法及要求发放问卷,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37份,回收问卷23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录入及处理,进行统计描述及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自我概念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1) 2.2不同年级本科护生职业自我概念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2) 2.3不同年级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概念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3.1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自我概念 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及职业能力、职业准备、职业决定和职业设计维度得分低于本科和高职护生的总体水平。这与目前护理专业研究生在职业决定上的犹豫性和职业准备上的不足[3],乃至对职业设计缺乏兴趣而导致职业能力发挥不佳等因素有关。分析原因,一方面研究生毕业后首先必须在临床与中专、高职等学历的护士共处同一工作环境,为病人实施基础护理,因此他们认为自身价值不能凸显、不被重用;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原有护士的初始学历普遍较低,以至于社会上存在着“重医轻护”的思想,认为医生的知识和技能含金量很高,而护理人员只是单纯的生活护理和依附于医疗的打针发药,价值不大,加上部分医院的管理者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不足,使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高学历护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和对职业的满足感。建议研究生导师需不断向研究生灌输护理专业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使其明确护理专业的精髓和使命。此外,作为研究生本人,也要重视临床护理实践,因为护理科研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同时建议医院管理者增加对高学历护生的重视程度,做到人尽其用,给予其施展才华的机会,尤其在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等方面让研究生学以致用。 3.2本科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 本调查结果显示,已进入临床实习的2007级本科护生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和职业能力、职业准备和职业适应维度较正在进行护理专业课程学习,且有临床见习经历的2008级本科护生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被调查的2007级本科护生人数较少有关。彭银英等[4]的调查发现,实习后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会直接影响到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我院2007级本科护生和2008级本科护生全部安排在学校附属医院即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习和见习,医院中的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带教老师均接受过高等护理教育,医院和学校合作多年,临床带教的各个环节已磨合得较为合理和科学,能为护生营造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有利于本科护生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巧等内容应用于临床护理,实现其帮助病人减轻病痛、恢复健康的角色功能。此外,与其他专业比较,护理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且收入稳定,本科护生如能留在大医院工作,还具有较大的专业发展空间,这些对本科护生形成积极的职业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3.3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概念 高职学历护生职业自我概念测试总分在本调研结果中居于最高水平。在职业能力、职业准备和职业设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这与高职护生的职业去向较一致,专业思想稳定有关[5]。一方面高职护生是目前国内护理工作者的主力军,其就业人数众多,因而就业压力、竞争力要大大超过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护生,从而刺激了高职护生在职业中不断进取;另一方面,高职护生在临床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工作,而我院对护生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非常重视,高职护生基本功扎实,进入临床后能迅速上手,由此得到了临床带教老师、病人的一致好评,提升了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本调查中的高职护生,已进入临床实习的2008级高职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和职业准备、职业抱负、职业现实和职业评价维度得分高于尚未进入临床实习的2009级高职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临床实践同样是影响高职护生职业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由于高职护生学制仅3年,在校进行课程学习期间接触临床的机会较少,因此为了帮助其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医院情况,熟悉临床环境,建议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向高职护生多讲述临床病例和增加护生临床见习的机会,增强其专业学习情景的真实性。学校团、学联等组织也应鼓励护生利用假期去医院进行社会实践,不断提升积极的职业自我概念。此外,需要指导高职护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学历和对病人的生活护理,在熟练实施操作技能的同时,要做到善于总结和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6]。并鼓励高职护生在学业上不断进取,参加专升本、护理专业本科自学考试等,逐步提高护理科研能力。#p#分页标题#e#
摘要:随着用人单位对本科护理毕业生的要求愈来愈高,提高护理本科生职业角色胜任力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大学护理专业以职业角色化理论为指导,从角色人格发展、职业态度形成、角色行为适应三方面探索基于职业角色化的本科护理教育模式改革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角色化本科护理教育模式改革
护理本科生职业角色胜任与否直接关系到职业的选择和适应[1],因而“职业角色胜任力”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用人单位重视。据文献报道[2],某三级医院两年内本科学历离职护士占离职总数的84%,护龄低于1年的离职护士占离职总数的49%,从侧面反映出新护士的角色胜任存在困难,与心理素质不强、专业技能缺乏、工作环境适应不良密切相关。本科护理院校作为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摇篮,如何帮助护理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毕业上岗后能迅速适应护士角色成为广大护理教育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江苏大学护理专业从2011年至今开展了职业角色化的本科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现将改革措施作如下介绍。
1职业角色化的内涵
职业角色,是指社会和职业规范对从事相应职业活动的人所形成的一种期望行为模式,职业角色化,则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该职业的角色人格,掌握足以胜任该职业的角色行为,它是个体社会化的表现,也是个体完成角色转换的过程。护士职业角色化,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个体所应具备的角色人格和职业行为模式。对护生而言,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护理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是踏入护理职业生涯的起始点。职业角色化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需通过与工作环境相互作用来实现,护生的角色学习必须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不断的实践结合并贯穿教育之中。职业角色化的形成有赖于角色人格的发展、职业态度的形成和角色行为的适应[3],因此,护生的职业角色化培养可从这三方面着手。
2基于职业角色化的本科护理教育改革
2.1角色人格发展与人文素质教育改革
角色人格是护理心理学中一个特定的概念,是在个性心理学关于人格以及社会心理学关于角色人格二者概念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指从事特定职业的个体所应具备的角色适应行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良好的角色人格发展是决定个体是否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复杂社会环境的关键因素。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角色人格的核心环节,包括专业角色认知、心理教育和人文思想渗透[4],因此,护理专业可通过这三方面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建立护生良好的角色人格。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荐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 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2+1”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的深化,高职院校均将顶岗实习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加以推行。所谓顶岗实习指学生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它不同于传统的见习、实习教学,也不是在虚拟课堂或模拟场景中学习,而是在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所,以准就业工作人员的身份来从事具体岗位的工作,承担相关的责任,学到将来所从事工作的直接经验。它是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巩固,并在各项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性岗位能力的过程。这需要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以确保顶岗实习质量,使顶岗实习真正成为学校重视、学生认同、企业欢迎的教学活动。
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是保证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形势下,加强过程管理以提高实习质量,成为各高职院校一致追求的目标。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的系统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加强顶岗实习,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顶岗实习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方向不符;企业重视学生劳动轻视学生培养,协管职责缺失;学校重视实习单位落实轻视学生实习过程管理,监管职责淡化;学生实习流于形式;顶岗实习的相关政策不到位。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制约着高职学校的发展。有鉴于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实习学生、实习单位、高职院校三方面调查获得丰富的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技术,了解学生校外实习现状,对影响校外实习质量的主要原因作探索性研究,构建适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
要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和完善的机制。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为例,我院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及护理科学的发展,秉承“人本关怀,全程照护”的服务理念,加强对外合作,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推进护理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专业建设机制,共建院校合作平台,夯实“院校融通、学做一体、实境育人”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归纳如下:
1 强化实践育人,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顶岗实习打下牢实的基础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将护理专业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综合实力强,人才培养模式可供示范的省级重点专业;并将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乐山市医药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基地和乐山市护理技能培训考核中心。学院是首批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近年来建设和完善了人体科学馆、基础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ICU护理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语音实训室等。确保各种实验与实训开出率达到98%以上,其中核心技能实训达100%,校内实践教学时数占校内教学总学时数40%以上。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顶岗能力达到要求。
【摘要】 通过对本院450名实习生发放《护理实习生带教情况调查表》,了解实习生对带教老师实习带教情况的评价,分析带教中工作不足,并对原因进行分析,在护士长会上反馈,从而进一步改进工作,提高对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水平和带教质量,从而协助实习生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关键词】 护理;带教;改进措施
作者单位: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的重要学习的环节,是学生转变为执业护士必不可少的过渡时期,为了提高本院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水平,使实习生能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我院制定了“护理实习生带教情况调查表”,定时向实习生发放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及时整改。
具体做法如下。
1 调查内容
调查表调查内容涉及到实习原理的10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1 入科实习时,护士长是否对你进行了入科教育?
12 在病房实习时,你是否有固定的带教老师?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在实习前对护理专业认同感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等护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对实习前8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护生专业认同感总分(80.42±8.65)分,处于一般认同水平;专业技能维度得分最高(3.85±0.45)分;护生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首先考虑因素是就业形势;最可能影响护士学习护理专业积极性的因素是经济收入;对护生的专业思想影响最大的是本校护理教师。结论 护理教育者应加强护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留得住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实习前;专业认同感
在当今社会,护士的离职意愿较高[1],人才流失严重,护理队伍极不稳定。护理本科生经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对护理专业已经有了较多认识,形成自己的专业认同态度。实习前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接受程度必定会影响护生的实习效果、护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高等护理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重任,本文通过对我校89名实习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专业认同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高等护理教育者培养护生积极稳定的专业认同感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选择本校大三年级护理本科生89人,在距离护生到医院实习2个月前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护生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本科护生;通过高考录取的全日制普通在校大学生。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的护生;成人教育护生;不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护生。护生全部为女性,年龄20~23岁;来自城市的学生37人,来自农村学生52人;独生子女22人,非独生子女67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等。②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2]:问卷由四川大学胡忠华编制,包括6个维度,分别是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专业期望,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总分为1~5分,最高125分,最低25分。每个条目的得分在1~2分认为是不认同,3分是一般认同,4、5分是高度认同。问卷专业认同总分25~50分为不认同,51~99分为一般认同,100~125分为高度认同。分值越高表明护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越高,反之则专业认同程度越低。本调查该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2,Cronbach α系数为0.87。
1.2.2资料收集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本校大三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时间在距离护生到医院实习2个月。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征求调查对象同意后,向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问卷填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由调查者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89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解本专科护生临床实习初期的适应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本科学历、独生子女护生存在问题较多。建议在临床护理实习期安排上注意:第一,强化培训,加强护生的职业观教育;第二,选配热爱护士工作、责任心强的带教老师;第三,带教老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实习护生的教学与管理。
【关键词】本专科护生;实习初期;应对措施
临床实习是高校本专科护生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变的过渡日寸期。护生从校园来到医院,从进入临床实习前的新奇、兴奋转而进入临床后的紧张、不安,作为一个适应系统,面临着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和生活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在实习初期是否能顺利地适应这些情况,对整个实习过程及今后的工作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本专科护生实习初期临床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找出其应对措施。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底在医院实习的本专科护生32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O人。资料收集时间为已完成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到临床实习满6周。年龄21—23岁。
2、调查工具及方法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学生访谈、专家意见自设而成,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生活适应4个维度,问卷共36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能力的高低赋1—5分。量表采用Likert式五点记分制,记分标准是:从完全与 我 符合到完全与“我”不符合分别记分为5、4,3、2、1,有的题目采用反向记分。最终得出临床实习初期适应能力总成绩,得分越高,表明临床实习适应情况越好,反之,表明适应情况越差。将调查对象集中,发放调查问卷,所有问卷均为不记名填写,资料的发放与收集由研究者本人完成。发放问卷325份,当场收回32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 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临床实习初期总体适应水平标准平均分为75.6分(标准平均分的计算是把平均分值换算成满分为100分而得出的分数)。其中,学习适应得分最高78,生活适应得分最低66分;大专学历的学生四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本科学历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方法
1.1调查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①研究对象一般资料。②护理专业本科生实习前压力调查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1-3],在曹颖等[4]设计的中国本科护生压力源量表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经专家评议形成,问卷的可信度Cronbach’sα为0.944。包括临床知识与技能、沟通与交流、监督与评价、工作性质与内容、考试与就业、病房设备与环境6个维度36个条目,每个条目从“没有压力”到“重度压力”计1分~4分。压力程度根据均数的高低描述,2.00分及以下为低度压力,2.01分~3.00分为中度压力,3.01分及以上为高度压力。③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PSCNI)[5],由香港理工大学Arthur教授设计,目前此量表已在国内广泛使用,中文版折半信度为0.7,包括领导、灵活性、技能、满意度、沟通5个方面30个条目,每个条目从“不同意”到“同意”计1分~4分。
1.2调查方法问卷由研究者统一发放与回收。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调查对象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填写。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30%。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本科护生实习前压力情况本科护生实习前压力得分为2.43分±0.51分,处于中度压力水平,其中“出现差错或事故的可能性”处于重度压力水平;压力水平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出现差错或事故的可能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找不到如意的工作、处理病人紧急情况的能力、可支配的时间,见表1、表2。
2.2本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水平
2.3本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与实习前压力相关性将本科护生实习前压力得分和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均分及5个因子得分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领导”因子外,其他各因子与压力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将本科护生实习前压力水平及其对应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均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均有相关性(P<0.05)。见表4、表5。
3讨论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论文关键词:卫校 护理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论文摘要:在阐述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中等卫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本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及建设内容尤其在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和产教结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 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