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专业课教学

护理专业课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护理专业课教学

【关键词】护理教学;效果;分析

随着我校护理专业扩招,学生的人数增多,教学配备的各种资源不足对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学班级的增大,学生之间干扰增大,应急措施不足,课程见习和实习医院能容纳的人数有限等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了解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自我感知,找出适合的办法解决目前的困难,是当务之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6级至2008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年级每班随机抽出20名学生进行访谈。

1.2方法采用根据世界性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undeereadyeducationenvironmentmeasure,DREEM)[1]和我校具体实际情况修改后的问卷进行研究。

1.3评价标准问卷单项得分总分为100分,分为3个等级,0~50分为问题较多,50~85分为较好,85~100分为很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软件Excel将回收资料建立数据库。

2结果

全文阅读

课程教学护理专业论文

1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核心

1.1行业标准分析

通过走访相关行政部门(如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了解行业颁布的专业准入标准;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行业调研,了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护理人才标准和内容要求。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护理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计划,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使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需要。

1.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分析

分析近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点,得出本门课程在从业中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再结合行业标准,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课程教学围绕核心,从“五个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

2.1课程目标设置护理学

基础课程目标设置贴近护理岗位需要,按岗位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进展,掌握护理基本技能,了解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具备从事基础护理的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论文

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分析

分析近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点,得出本门课程在从业中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再结合行业标准,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课程教学围绕核心,从“五个面”与岗位工作相结合

2.1课程目标设置

护理学基础课程目标设置贴近护理岗位需要,按岗位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最新进展,掌握护理基本技能,了解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具备从事基础护理的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2教学内容构建

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对接。教学内容构建紧扣课程目标,按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实用、能用、够用、贴近岗位的特点。课程教学不是机械的“教教材”,应按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通过增、融、改、组等方式重构教材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2]。2.2.1临床新技术和经验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教师需通过临床调研、阅读相关资料、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获取新信息,并将之融入教学中。如近5年在我国迅速发展的PORT(静脉输液港)技术,该项技术对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病人来说具有避免反复穿刺和减少药物外渗的优点,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一项正在推广的新技术。将此内容融入教学中,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此外,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都会积累一些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可减少由于反复操作或操作失误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痛苦。如教材上插胃管的方法是在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嘱清醒病人做吞咽动作。而在临床上如病人病情许可,可在插胃管前1分钟,给病人口含VC片。由于酸的刺激作用可促进唾液腺的唾液分泌,通过病人的主动吞咽动作能使胃管较顺利地通过咽喉部插入食道进入胃内。临床上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些方法值得借鉴:如针对贫血、消瘦、恶液质病人,扎止血带后,让病人握拳、松拳20次,使静脉充盈[3],这样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2.2.2实践操作释义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具有指导作用,但教材中部分操作的描述模糊且缺乏细节,需要教师通过操作演示进行释义。如做皮试时教材中描述为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刺入皮内;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在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至无出血[4]。在该项内容讲授时,笔者对学生疑惑之处边讲解边用操作进行释义。例如如何绷紧注射部位皮肤,有的学生横向绷紧皮肤,有的学生纵向绷紧皮肤,通过实践,强调将皮肤横、纵向绷紧最有利于进针;而在输液完毕拔针时,按压部位为皮肤针眼及上方2cm处(不仅按压了皮肤穿刺点,而且按压了血管壁上的穿刺点),按压时间≥5min,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5]。通过教师释义、学生实践,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操作手法,达到与临床工作的接轨。2.2.3及时将行业颁布的新标准、新规范反映在教学内容中2.2.4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发校本教材按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为将来从事护理岗位工作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

2.3教学实施方式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如何贯穿专业价值

【关键词】:护理专业;专业价值;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68-1

专业价值是指专业团体所认同的特质[1],是护生必备的职业素养(美国的护理教育标准是:普通基础、专业价值观、核心能力、核心知识、角色发展)。健康模式的转变对护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要求,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职业素养,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不断学习完善和发展的人才[2],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实施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1专业价值便于在护理专业课贯穿

护理专业课教学中便于贯穿专业价值观,培养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应用。护理专业课讲授具体疾病护理,可以视为“某病病人的护理”。通过讲解护理评估时既可了解认识该疾病患者病人的价值观和嗜好(有效沟通是认识了解患者价值观的关键的第一步)。

2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

2.1在教学目标中陈述:教学目标使教学对象(学生)通过教师教学行为(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所以专业价值的形成和培养不但在教学目标中描述,而且应使用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来陈述。如常用“准许、理解、宽容、包容、接纳、尊重、保护、引导、澄清”。如中专版“妇产科护理学”,中“第三章;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在教学目标针对态度目标(专业价值),教师贯于陈述:“具有博大的爱心,陪伴产妇顺利分娩”句子结构,内容都没有错误。但“爱心、耐心、关心”是通过专业行为诠释出来的,因此在专业价值观目标陈述时使用,无法测量和评价。

2.2在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体现:在教学目标中规范陈述后,不能停留在书面上,应结合正在讲解的疾病、见习的病例、模拟实践等教学中有效贯穿和体现,陈述准确不仅可以便于贯穿,而且提高教学效果。同上例如:分娩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产妇因阵阵宫缩而疼痛,表出,甚至叫喊,这时如果你不能“准许、包容、接纳病人”而采取另外一种态度。“有医生、护士在,喊什么,吵死了”病人更加紧张恐惧。在这种情况下,既是产力、产道、胎儿三个因素正常,同样会影响到产妇的正常分娩。这样既贯穿了专业价值,又把精神心理因素影响正常分娩与产力、产道、胎儿同等地位(平行)讲解清楚了,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病理学微课教学研究

病理学是通过对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与结局进行研究,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以及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我校护理专业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本教材上,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课程多、课时相对比较少,而病理学又是其必修课之一,重、难点知识多,涉及面广泛,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强[1]。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护理专业学生全面掌握病理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是大部分医学院校病理学教学中面临的难题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微课也掀开了教学改革的新篇章,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只限定于教室内以教师为主体的大班填鸭式讲授,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微课打破了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其是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地点从室内延伸到室外,让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由地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把微课引入到病理学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微课的起源及其概念

微课又称为微课程,在国外最先是起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ofNorthernlowa)LeRoyA.McGrew教授提出的60s课程和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University)T.P.Kee提出的1min演讲[2]。在国内,微课的概念最先由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根据教育信息资源的发展角度提出。微课是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某一学科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建立了以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形成的教学平台,其反映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某个知识点内容(如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方面开展的教与学活动[3]。

2微课的特点

微课与传统的45min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微课在于容量微小(几十兆),时间短小(5min~8min内最适宜,不宜超过10min),教学内容精小(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只反映某一知识点,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另外,微课视频格式多样(如FlV、RM、WMV等),多种播放软件支持播放,让学生随时随地在电脑网络或移动手机、ipad上自由学习,从而达到一对一的教学。另外,微课的使用次数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反复多次观看,这样方便学生在学习之后的复习与巩固[4]。

3以“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为例阐述微课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的不足目前,由于绝大部分的医学院校病理学教学中是采用PPT多媒体教学,授课时间长(一般是40min或45min),授课内容多,授课形式是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多,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后没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5]。针对上述病理学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及微课的特点,在病理学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3.2“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微课的制作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是病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为以后在护理工作中如何预防患者血栓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让护理专业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本知识点采用微课教学,其教学过程如下。3.2.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2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入学习内容。2个问题分别是:护士在静脉穿刺时为什么不能反复穿刺同一个部位?护士为什么鼓励术后患者要尽早下床活动?根据病理学教科书设计教学视频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学习8min的“血栓形成条件与机制”微课视频,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微课视频中包含有问题导入、正文讲解、总结,病例分析,视频中插入了图片、Flas,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3.2.2检测学习效果视频观看结束后,让学生思考片头的2个问题,随机抽取部分同学回答问题,检测教学效果。在回答问题环节,学生的表现是主动热情的,而且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准确的。由此可知,微课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2.3分组病例讨论,巩固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活跃课堂气氛,5~6人一组,分组讨论病例。病例的选取紧密联系临床护理工作,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紧紧围绕着微课视频的重点内容,把病理学科与护理学科融合起来,让学生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病例讨论结果由小组长轮流汇报,同组其余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或者辩论。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正确的给予认同和鼓励,错误的要及时纠正,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的普及,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个体化地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微课在教学中受到师生的普遍青睐,对病理学教学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本着注重护生的能力培养,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体现师生互动作用的前提,本文就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及其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护理;临床护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67-02

根据多数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教学进程的安排,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主要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包括皮肤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眼耳鼻喉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保证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完成的前提,也是护理专业学生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如何高效地完成以上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学方法是体现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结合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本着注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体现师生互动作用的前提,本文就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及实施过程探讨如下。

一、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可知,这组课程是护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内容抽象,理解掌握相对困难,单纯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临床护理课程相关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根据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的不同内容、课堂学习目标、院校自身及护生特点,护理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多种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课堂讲授法。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将备课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加以理解并记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单纯的理论讲授会让学生感觉临床护理课程抽象、枯燥,理论和实践脱节,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将案例引入课堂,并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把案例与所学疾病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氛围与临床更加贴近。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目前疾病谱的变化及临床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大纲中的重点讲授内容及学生自学内容,有效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比如妇产科护理学中的辅助生育技术及护理内容由以前的自学改为课堂重点讲授,而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伤寒内容由重点讲授改为学生自学。

全文阅读

关于中职护理专业课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感想

摘 要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针对中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出现的一些困惑,通过思考教学改革,旨在培养中专护生更轻松的学好护理学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

关键词 中职护理 护理学基础 教学感想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影响着学生考试、就业和工作,致使中职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因高校扩招以来,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大多选择高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才会考虑中专。所以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加上护理学基础内容繁杂枯燥,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怎样搞好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的教学。

1 重视护理学基础教学的第一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是高等动物,具有主动性,这种能动性能不能发挥出来,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学习兴趣。①兴趣的培养要在学习之初就应开始进行,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的第一课尤为重要。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必须具有良好的护理礼仪仪态,饱满的情绪,给学生树立一种护士榜样的形象。然后,教师可以放映一些医院护士熟练的操作视频或各种护理技能大赛的获奖视频给同学观看,在同学们投来佩服羡慕的目光时,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学习,他们也能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南丁格尔精神,护理学发展前景等,给学生以良好的心理印象和心理激励,使之对未来的职业充满自信和热爱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最后老师还可以适当介绍护理学基础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地位,从而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态度。

2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用多种教学法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年龄偏小,一般在15~18岁之间,理解能力较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对于知识枯燥、内容多且繁杂的护理学基础来讲,学生容易产生压抑和被动消极的态度。例如:(1)在讲出入院的护理及搬运病人的时候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法时,学生很难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但如果是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话,老师可以先让同学课前自学,然后通过自由分组把教学的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并由观看同学提出建议,最后老师做归纳总结,这样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枯燥知识的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在讲青霉素皮试液配置方法的时候传统的方法讲授后,学生依然很难理解青霉素皮试液配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很多学生无法独自完成青霉素标准皮试液的配制。而教师如果采用演示法在课堂上亲自配制一次青霉素标准皮试液并在药液里做一点特殊处理(加上一些颜色),学生可以很直观地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由深变浅的变化过程,而达到直观地理解青霉素标准皮试液配置的每一个步骤环节及每一次溶液稀释后青霉素在溶液中所含的量。最后老师总结青霉素标准皮试液的配置遵循“一溶三稀释的基本原则”。此种方法既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便于掌握,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记忆。总之,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全文阅读

护理学专业课运用Seminar教学创新

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自1992年开始,经历了近20年发展历程,已成为培养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和临床高级人才的主要渠道。许多护理院校通过借鉴国内外课程理论体系及框架,开设了一些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然而,在既往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多采用讲座或自学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制约了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有的课程内容与专业相关程度不够,难以体现护理专业特色。Seminar意即讨论会、研讨班,是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1]。国内已有应用Seminar教学法在本科护理学生专业授课中的报道[2]。我院于2011年3~5月,首次尝试开设《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并探索性地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以期为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护理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级、2010级护理硕士研究生共19人,均为女性,年龄23~36岁,平均(26.63±3.83)岁。其中,应届毕业生入学者11人,有工作经历者8人;研一学生10人,研二学生9人;专业学位5人,科学学位14人。

1.2实施方法

围绕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按照课程开发程序,首先进行情景分析,进一步明确学院研究生教育理念、学生需求和定位、师资资源和条件;运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实施方案,确定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完成教学大纲和资料讲义的编写;经过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等环节,最终应用和实践。

1.2.1教学目标

本专业课程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首次课程则由一二年级共同参与。通过学生讲课、集体讨论和教师指导紧密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核心能力。完成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描述和分析临床护理相关主题的主要进展和动态;(2)应用循证实践的方法,获取和评判相关主题的最佳证据;(3)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和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提供最佳护理实践。

全文阅读

对护理专业英语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二十一世纪也是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的时代,我国护理界与国际的全面接轨,国外护理新理念将对发展中的我国护理事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世界性护理人才资源的缺乏,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走出国门,学习国际先进护理理论和实践技能,在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因此,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必须迎接挑战,抓住契机,培养出满足国内外护理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为此,加强护理专业英语和专业课双语教学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护理专业英语

护理专业英语作为我校英语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使学生完成从基础阶段到应用阶段过渡的任务,它既不是单纯教授英语,也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一门语言实际应用与护理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要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学会在护理专业领域中用英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护理专业英语对于保证在校学生英语学习五年不断线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渠道。

护理专业英语更侧重于护理理念,护理理论,护理知识,护理程序,护理新进展以及评估等,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护理专业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专业英语教学扩展学生在护理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量,熟悉护理领域的专业术语,了解科技英语的表达特点以及掌握护理专业英语翻译的技巧,能够达到阅读护理英语文献,具备较好的专业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基本原则就是教师使用学生的目的语(英语)授课。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目的。实施专业课双语教学,培养出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是当前护理教学的一个新热点。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

一、护理专业特色实验课教学

学校购入护理专用塑化标本,将注射、插管、引流等专业技术操作重点展示给学生。对急救、母婴、老护等方向班开设方向班实验解剖课,做到有的放矢。如:急救技术应用解剖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与气管切开术、胸外心脏按摩、心内注射及动脉压迫止血等技术,为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护理技术高端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二、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实践教学

(一)微课引入实验课微课是展示个重难点或一个技能点的视频,长度约10分钟。用于展示实验课的重点内容。我校解剖教研室利用业余时间录制10项微课(2项组织学实验,8项大体解剖实验),用于学生课余时间提前学习,有效解决实验课时间少内容多,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节奏的弊病。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达到最大效率,实现翻转课堂。使学生由盲从性向主动探索转变,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樊蓉老师《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微课观看地址。

(二)3D解剖台作用大2012年我校购入两台三维数字模型解剖学习软件系统,即3D解剖台。提供男女二套全三维的数字模型,每套4000余人体结构,可“任意”角度查看,是目前最先进的解剖学系统。它以人体的CT、MRI扫描数据为基础,全面准确的立体解剖学数据库。实验课教师可将任意组织器官显示或隐藏。鼠标变成解剖刀,实现逐层剥离,完全再现人体解剖的全过程。近距离观察细节,如在手中,近在咫尺。“所有”组织器官都可以实现透明效果,高度清晰,授课教师深度掌控,学生掌握知识更佳轻松。

三、“一口清一手精”实践项目

我校自2011年起,广泛开展“一口清一手精”特色实践技能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人人达标,铭记终生”的最终目标。《显微镜的使用》作为护理专业42个“一口清一手精”实践项目之一,是学生入学来第一项考核标准。

四、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