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应急管理

护理应急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团队急诊护理管理应用

摘要:

目的:研究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将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本院未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84%(84/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8%(98/100),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

团队管理模式;急诊护理管理

急诊科多为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加强对急诊科综合护理水平对患者的生命能够带来更多的保障。文章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分析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价值,现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将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本院未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两组患者在性、年龄、临床表现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全文阅读

急诊护理应用急诊分诊管理控制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院急诊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对患者的救治采取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将此期间患者抢救效率及护理安全性与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急诊患者4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发现,观察组通过应用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后护理管理质量与成功抢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护理差错时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急诊分诊管理控制的应用价值较高,既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成功救治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及护理差错事件的方式,对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及增加患者认可度起着积极意义,适宜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诊分诊管理控制;抢救效率;价值分析

急诊科是临床重要科室之一,由于急诊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复杂及发展迅速等特征,加之受到疾病影响,易导致患者及患者家属出现负性情绪,促使其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下降的同时,还易影响临床急诊救治效率,增加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风险,甚至于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需要急诊护理人员的高度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应对能力以及优质的服务态度来配合急诊救治,从而提高急诊救治效率。为此,此次研究中对急诊护理管理中采取了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并分析其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对象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急诊处就医的40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22例与18例,年龄在12~65岁,平均龄(38.52±0.63)岁;另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女患者各23例、17例,患者年龄12~66岁,平均年龄(39.02±0.72)岁,两组基本资料数据对比差异较小(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和(或)其家属知情并愿意参与本研究。②无语言功能、智力功能障碍。③可积极配合研究。④经核实满足急诊救治要求。排除标准:①智力功能障碍、言语功能丧失。②存在精神疾患。③存在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试验途中退出。

1.2方法

对照组在急诊救治过程中提供急诊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内容如下。①卫生及护理服务管理:组建救治小组,小组成员由急诊主管医师、高年级护士和科室主任组成,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急诊患者的急救措施操作能力、应急反应以及对各种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同时要制定做好岗位责任制管理,确保每个环节定岗定位,每个岗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病史及药物过敏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患者各环节救治过程中准确无误。同时护理人员要简便快速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亲切的鼓励安慰,减轻患者和家属过度恐慌不安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家属的配合度。并要在急诊大厅摆放急诊就诊流程展示图,减少家属咨询时间,提高就诊效率[1]。②完善分诊管理:结合患者病情予以分级管理干预,评估急诊患者病情,按照由重至轻将患者分作四个级别,Ⅰ级:濒危且需及时予以心肺复苏者;Ⅱ级:高热惊厥且合并严重抽搐者,需开通绿色抢救通道;Ⅲ级:病情紧急者需优先诊治;Ⅳ级:病情较为严重需协助完成急诊会诊。同时要密切监测各级别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应急准备方案[2]。③急救物品管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将重复使用的急救物品做好消毒处理,每日要详细检查各类急救物品的质量及数量,确保急救过程中的使用安全性[3]。④急救护理管理:在急诊救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医护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卫生消毒处理,避免在抢救过程中发生感染现象,同时医护人员要加强配合,确保接到患者后,护理人员要迅速对患者采取心电监护,同时快速进行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详细评估掌握患者病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急救药物,给予有效吸氧,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情况,并要做好应急准备[4]。

全文阅读

护理部应对大批伤员急救的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当面对大批伤员急救时,护理部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管理对策,以确保大批伤员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于2005年特大车祸中对42名伤者的抢救经验。 结果除1例因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内脏出血的伤者死亡外,其余41例伤员抢救成功。 结论护理部应根据大批伤员的特点,及时实施护理管理对策,确保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大批伤员;急救;护理管理

突发事件的发生意味着灾难的来临,由于它的不可预料性、紧急性和它所导致的伤病员的批量性、伤情的复杂性,使急救常出现四大矛盾:即急救力量不足与伤员需要抢救的矛盾;急救物质短缺与需要量的矛盾;重伤员与轻伤员都需要急救的矛盾;轻重伤员都需要护送的矛盾[1]。这些矛盾的出现使医护人员意识到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伤病员提供一个最快捷、最有效的急救护理程序,不仅需要提供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方面的救护,还需要多部门、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因此,大批量伤病员的成功救护不仅可以体现出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更可以衡量出医院的组织管理能力。作为护理部,正确的组织管理对提高伤病员救治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矛盾我院护理部在2005年发生的特大车祸中对42名伤者的抢救中采取了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使41例伤员成功获救,1例因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内脏出血的伤者死亡。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充分的战前准备

1.1 建立急救护理体系

(1) 成立护理急救领导小组:由护理副院长担任组长,护理部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科护上长。明确规定小组成员职责,并详细规定报告内容、报告程序及时限,使护理部能够及时、全面掌握抢救情况,以便在第一时间做出管理决策。

(2) 成立护理抢救队: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抢救技能、素质好及家庭居住离医院较近的护理骨干组成2个梯队的护理抢救队伍。

(3) 建立护士抢救通讯录:护理部建立护士抢救通讯录,并在护理部及急诊科备案,要求抢救领导小组及抢救队成员保持有效通讯24小时畅通。同时要求各科室建立护士通讯录,以便抢救时调配人力,保证急救力量的充足。

全文阅读

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对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方法 通过对急诊护理中实施的危机因素和危机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结果 在急诊护理管理中通过实施危机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工作积极性和反应能力,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价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结论 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危机因素,采用危机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危机因素,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事故发生率,应积极采用。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急诊;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6-136-02

危机管理是新时期下医院在急诊护理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是集体组织预先对所有可能发生危机的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1]。急诊是医院的一个对外的窗口,在日常生活中会随时面临很多的突发事件和众多的危重患者,它是医院中危机事件发生频率最高的科室[2-3]。在这种背景下,我院在急诊护理管理中采用了危机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共计30名护士采取危机管理护理,其中男性护理人员8名,女性22名,年龄22~48岁,平均(28.2±4.5)岁,4位主管护师,9位护师,13位护士,4位实习护士,学历均为大专以上,有16名为本科以上。通过对实施危机管理前后的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统计,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危机事件的数量、患者对本院护理人员及医院整体的评价来对比分析。

1.2 方法

全文阅读

急诊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67例患者,纳入研究组;科室于2015.4月-2016.1月间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6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65例(97.01%),优于对照组59例(88.06%),(χ2=5.798,P=0.016);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1例(1.49%),低于对照组5例(7.46%),(χ2=4.169,P=0.041)。结论在急诊科运用风险管理制度,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率。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满意度

急诊科收治对象均为危急重症患者,常见疾病类型包括车祸导致的创伤、冠心病突发、药物中毒、烫伤、烧伤等,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随时存在恶化风险,急诊科抢救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加强急诊护理管理十分必要。研究于2016.2月-2016.11月间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RM)是指对于科室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早期发现、评估、评价,并制定对应科学管理制度,管理目的以降低风险、减少护患纠纷产生[1],分析2种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67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41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在18-74岁,平均为(45.9±6.2)岁,疾病类型:车祸创伤20例、药物中毒10例、急性心梗突发18例、溺水10例、高空坠落伤9例。科室于2015.4月-2016.1月间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6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在20-75岁,平均为(46.3±6.0)岁,疾病类型:车祸创伤22例、药物中毒10例、急性心梗突发17例、溺水9例、高空坠落伤9例。两组患者疾病基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我院急诊科于2016.2月-2016.11月间实施风险管理模式,首先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参与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预防意识、评估能力及责任心,共同学习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护理责任心;同时加强专科操作技能培训,对新进员工进行风险、护理、疾病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护士长合理安排急诊科护士排班,保证每个班次人员实力均衡,多由老中青搭配排班。急诊科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对护士操作能力及知识掌握度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护士进行处罚,提高科室整体护理团队水平[2]。科室实施层级管理制度,遵循科室主任-护士长-急救护理组长-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的管理原则。加强对科室进行物品管理,抢救仪器及药物均由专人负责管理,每日清点、定期维护,保证使用率。优化科室急救护理流程,制定标准化抢救制度,减少急救各个护理环节用时,护士应缩短分诊评估时间,快速评估后迅速分诊,建立静脉通路,采血、完成各项基础检查,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做好急救护理记录,同时与家属保持沟通[3]。科室于2015.4月-2016.1月间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遵循传统管理制度,包括合理安排急诊不同岗位护士,分工合作,制定标准急救护理流程等。

全文阅读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临床护理管理研究的重中之重。急诊科是医院较为特殊的场所,是接收重症患者的第一站,护理安全隐患贯穿于整个过程,一旦稍有不慎,将造成严重医疗事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必须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此,本文将我院急诊科管理实施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安全管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5例为研究成员,该成员包括护士长。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护理安全隐患,包括:目前,临床均表现为年轻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欠缺、护理安全意识不足、工作经验不足等,一旦患者相对较多,将出现手忙脚乱现象;由于输液室患者多、周转快等因素的存在,常出现随意调换位置现象,若护理人员未认真核对患者、液体,间接导致液体输入错误;护理人员日常工作期间未及时巡视,未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均会出现液体外渗现象;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强硬,未及时解释医院情况,极易出现分诊错误处。增加误诊、漏诊发生率;患者运输过程中,护理人员和其未及时沟通或沟通不足等,均会发生护患纠纷;由于日常护理人员忙,护理人员缺乏,通常会出现忽略观察患者现象,致使记录不及时、错记现象;待接收120电话出车后,一旦无人接听,将会转至输液室接听;患者多时,护理人员无法及时接听,直接影响接收患者绿色通道畅通。

1.3观察项目

观察安全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全文阅读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讨论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85-02

我国急诊医学的起步相对比较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急诊服务以及抢救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实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护理风险,在急诊科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吗,能够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同时对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也有积极的意义[1]。本文以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48.3±4.5)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在17-72岁,平均年龄(46.1±2.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全文阅读

急诊护理应对策略管见

摘要: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阵地,急诊护理要求护士科学规范而又快捷高效地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并随时应对灾难性突发性事件。笔者结合个人多年的急诊护理经验, 以及大量的观察、反思和总结,认为应该运用以下策略来应对:提高护士的综合护理水平;了解患者及其亲属的心理;规范抢救措施及护理程序;加强沟通,和谐护患关系;严把安全关,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关键词:急诊 护理 应对 策略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阵地,是医院医疗体系中第一线的最前沿。急诊病人来医院就诊,多是病情严重、生命危笃者,急诊护士是急救工作的基本力量,其任务是科学规范而又快捷高效地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并随时应对灾难性突发性事件。在抢救治疗中,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疾病抢救的成败和病人的安危。因此,急诊科护士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应急急救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个人多年的急诊护理经验, 以及大量的观察、反思和总结,认为应该运用以下策略来应对。

一、提高护士的综合护理水平

首先,要增强急救意识,培养提高应急能力,树立较强的责任心。急诊护士必须做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以保证在接到任务后的第一时间作出正确反应。在急救护理时,要认真观察,充满爱心、耐心和细心,与病人及亲属顺畅沟通,确保病人和亲属稳定情绪。

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力。急诊护士除了具备一般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对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能力。因为心理护理的不当,会使病人对疾病失去治疗的信心和力量,从而加速病情的恶化。这就要求急诊护士态度应和蔼、诚恳,语言精到、贴切,举止沉着、稳重,再复杂困难的局面也能够沉着冷静地面对,并具备紧张有序、迅速稳健的工作作风,给患者及亲属及时传递安全感和信赖感,而且还能针对不同病情进行相应的科学护理。

第三,努力提高临床急救护理能力,熟练急救操作技术。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广泛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抢救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尽快实施抢救措施,对患者的抢救和康复都至关重要。因此,急诊护士要具备丰富娴熟的应急技能,对科室环境、抢救设备的放置和使用要驾轻就熟,并能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特点。有资料表明,当严重伤病员送到急诊室时,护士在医生未下达医嘱时即采取救治措施的达99.8%。如:快速液体复苏、钳夹止血、胸外心脏按压、吸氧、吸痰、抽血做交叉配血实验、采集化验标本、导尿、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手术准备等等,这些都需要护士具有熟练的急救技术。

实践证明,护士在学校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护士平时多学习,勤动脑,多观察,勤反思,多实践,勤积累,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培养和提高扎实的急诊护理能力。

全文阅读

急诊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介绍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包括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急诊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提出了有效、实用的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以提出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使急诊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护理风险

在现代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的关注,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风险复杂性,并存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缓解,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2、3】。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部门,是生命的绿色通道,具有病人病情危、急、重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大、流动性大、病谱广、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4】。因此,要有效预防回避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发生、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安全,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的识别

护理风险的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由于护理服务过程中病人流动、设备运转、疾病的护理等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实际上风险的识别是对风险的一个动态监测过程【5】。

2急诊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强化法制观念

我院护理部邀请律师进行医疗纠纷个案进行分析讲座,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制度,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让护士清楚地知道护患利益是相连的,维护病人的利益,就等于保护了自己的利益,把为病人服务的理念衍伸和升华,准确定位,既要“微笑服务”,更要“知识服务”,激发护士们的内在因素,自觉落实防范措施,让每个护士都明确“医嘱是护士对病人实施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应,随意改医嘱均视为违法行为”。

全文阅读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3年3月~2014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风险事故情况。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满意度为80.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是存在于救治与护理过程中危险因素,间接或者是直接造成患者损伤、伤残以及死亡的不安全因素[1~3]。风险管理是临床常见护理模式,评估潜在或者是现存护理危险因素,进而提出护理对策,并在临床护理中不断完善,减少发生风险事件。本文主要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3月~2014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中,女20例,男30例,年龄为18~74岁,平均为(41.34±6.43)岁。研究组中,女18例,男32例,年龄为19~76岁,平均为(42.33±5.36)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包含巡回护理、宣传教育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研究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①提升护理法律意识:急诊科护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法制观念,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同时对护理人员加强风险意识培养;②学习护理沟通技巧:对于患者与患者家属的疑问,护理人员要使用简单语言解释说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③急诊岗位需加强培训:对于低年资护理人员需加强培训,使其能尽快了解急诊科有关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急救技能与操作加强训练,熟练掌握抢救流程,积极学习新设备操作与新技术;④规范文件书写格式:急诊科工作量大,应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对护理文件加强质量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做进一步的调整;⑤风险呈报:呈报风险事件是提供风险管理具体信息,护理人员需及时将风险事件呈报,并采取解决措施;⑥强化服务意识:护理将患者作为中心,对其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患者与患者家属具有知情权,护理人员需及时通知患者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交流,适当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与护理风险事故。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14.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x±s)表示,P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