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内科论文

护理内科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管理内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10月起对25名内科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年龄23~35岁,平均27.3岁;学历:本科18名,大专7名;护士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护士13名。同时分别在培训前后选取80名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比较。

1.2培训方法

本组25名护理人员均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其具体措施为:1)理论知识培训:选取有丰富经验的副主任护士向护理人员讲解内科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增强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及了解;且应明确内科护士的责任。2)基础技能培训: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基础技能,比如心电图识别、心脑血管疾病的紧急抢救措施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技能,使护理人员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3)人文精神培养:应加强对护理人员人文观念培养的重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人文观念,使护理人员掌握和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工作测评,并且应定期召开例会,及时指出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足,并协助护理人员进行改进完善。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状况、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投诉率;其中风险管理意识状况主要包含对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风险管理态度、行为意向评分四项,每项25分,共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全文阅读

心内科护理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在心内科科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给予了基于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护理方案,并将其与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未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内科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并记录实施完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后的临床效应。结果经过在心内科科室实施一段时间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之后,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明显优于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结论临床上在心内科科室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心内科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心内科;护理管理

医院整体工作水平的关键就是工作质量,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医院的整体竞争力,相对来讲,护理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即为护理质量,这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护理领域开始展开对质量控制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成为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本文针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心内科所收治的患者给予了基于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护理方案,并将其与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未实施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内科患者进行对比,总结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建立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对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探究,详细了解目前我院对护理干预知识和能力情况,并构建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与此同时,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心内科入住患者,与未实施护理心内科质量控制系下的护理干预开展详情对比,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前护理干预的情况,本实验还选取前几年不同时间段、年龄、性别及不同病情心内科住院患作为研究前基本统计资料。

1.2方法

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1.2.1成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由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成员共同组成的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成立4个护理质控小组,每组均有1名组长,组长由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分别负责基础护理与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管理,专科疾病与健康教育管理,病区管理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质控小组成员根据护士的工作性质和个人能力进行分配。1.2.2质量控制内容。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等级医院质量评审标准》及我院护理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作为我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内容[2]。每项质量检查标准的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质量控制内容共有4个组8个项目,包括基础护理工作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护理文书质量及护理教学培训工作,专科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工作及急救药品、物品管理。1.2.3培训质控人员组织。质控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质控标准内容,掌握质控方法、质量检查标准,明确工作职责。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做到持续改进解决问题,同时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责任心,形成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1.2.4质量控制方法。①护士长必须监控质量控制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细节,保障工作做到位;②科室质控组长质控:选择一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重的护理人员担任质量控制小组的组长,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工作结果做出客观评价;③科室质控成员质控:质量控制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即为基础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因此领导者应对护理人员提出严格人性化的要求,监督护理人员完成分内工作,提升整体质量控制工作的水平。1.2.5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分析。科室应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及时反馈工作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将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护理人员,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善工作条件,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的安全系数[3]。

全文阅读

风湿内科伦理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内科收治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发生了伦理护理问题,均知情同意;将有严重心理疾病或意识障碍、其他因素引发的伦理护理问题等的患者排除在外。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3~72岁,平均(41.2±3.5)岁。另选取我院40名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2~45岁,平均(32.2±5.2)岁。在职称方面,25名为护士,13名为护师,2名为副主任护师;在学历方面,21名为中专,8名为大专,11名为本科及以上。本研究符合我院医院伦理学管理规定。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资料、护理内容,统计护理伦理问题的类型,并深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依据本院实际将调查问卷自行制定出来,对伦理护理实践应用过程中受调查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

2结果

2.1风湿内科护理伦理问题的患者调查结果分析

风湿内科护理伦理问题的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对隐私部位护理不当26例,合并感染性疾病8例,人文关怀程度不够6例,分别占总数的65.0%、20.0%、15.0%。

全文阅读

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论文

1细化风险管理

对护士尤其是年轻的护士进行风险教育,使其对神经内科常见的风险因素有详细的了解,例如患者坠床、压疮、烫伤、跌倒、自杀、文书书写不当、给药错误等,帮助护士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同时为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针对我科室患者多功能障碍以及年龄偏大的特点,在病区的相应位置放置“小心烫伤”、“小心滑倒”等标语;对于有压疮风险的患者要及时报告、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于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及时使用约束带或者床栏进行约束;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有抑郁等不良心理的患者要及时疏导,防止出现患者自杀。

2细化绩效管理

由护士长每月对护理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护理技能、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情况、护理工作实施情况等,按照优、良、中、差对护士进行评分,对于当季评估均为优者,给予一定金额绩效奖励,对于每季度中有一次以上“中”、“差”的护士,则从其绩效奖金中扣除一定金额。1.3评价指标科室考核小组每季考核一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护理安全、文书书写、基础护理、特级及一级护理、急救技术考核,考核采取量化评分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分每项满分为一百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实施的内容越好;采取我院自制量表在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分,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当场回收,满分一百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结果显示,细节管理模式实施后各项目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表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5.33±3.18)分,对照组为(85.35±4.74)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8,P<0.05)。

4讨论

护理管理是降低医疗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的基本措施[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细节的管理工作,护理工作也逐渐将细节管理作为工作中的重点[4]。神经内科存在着“三多”,即老年人多、患者安全隐患多、危重患者多,因此如何以安全管理作为核心的护理管理是神经内科护理中十分重要的课题[5]。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节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工作各项目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表明了通过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技术质量的有效性,这与国内研究结果相似[6]。分析本研究中护理质量提高的原因,可能是:①通过对护理岗位的合理化设置,护理人员分工明确,同时通过各层级之间的相互监督意见制约从而落实了护理工作;②通过对护士进行风险教育,提高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的风险意识,并学会及时评估风险以及处理风险,有效预防风险事件发生,从而保障了护患双方的权益;③通过定期考核以及相应的奖金制度,激发护理工作者的进取心,增强护理工作中的谨慎意识,从而有助于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细节管理模式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全文阅读

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传统的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则在此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即进行护理中风险因素的评估、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等。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

1.1.1对患者的管理:首先,在患者入住我院后,要保证其不发生意外伤害。可以通过在医院洗手间或走廊设统一扶手、保证地面干燥、安装夜间照明灯等措施来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其次,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初入我院的患者介绍我院的具体情况以及其病情状况,让其摆正心态,增强自信心,缓解甚至消除焦虑、悲观的情绪,进而提高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度。

1.1.2对疾病的评估:护理人员每日进行病房巡视,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对于潜在的风险因素事先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平稳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疯癫症、智障、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等)要进行重点监控。

1.1.3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日常操作程序(无菌消毒、静脉采血等),提高心理素质及对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那些刚进入医院,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新护士,就采取“老带新”的制度,让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新护士工作,帮助新护士成长。

1.1.4对相关护理制度的管理:完善内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准则,对内科护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其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风险意识,提升自身护理水平,避免风险的发生。

1.1.5对医疗器械、环境的管理:对于治疗药物和医疗用品要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补给,确保资料设备运行正常、急救药物准备充分。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卫生,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打扫,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1.2观察指标:此次两组对比的指标有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投诉率等。

全文阅读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采取对比(P>0.05)。

1.2管理方法

甲组60例均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乙组则均采取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管理小组:根据科室护士的学历、资历以及职称等选择出3名组长,然后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将护士分为3组责任组,分别由3名小组长负责管理,最后由科室护士长领导3个小组制定分层管理方案。要求责任组长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与护理的工作量安排当天值班的责任护理人员实施分管患者,部分并且严重者有责任组长亲自管理。各组责任组长在管理中要对其他责任护士的护理情况、护患互动等进行指导、观察记录,保障本组责任护士的护理效果与质量[3]。②实施方法:由于该院消化内科各责任组及小组组员、患者数量比较固定,因此以双班制进行护理管理,由责任组长副总行政班,且8h务必在岗、24h负责制。同时其他责任组至少每天1名组员整班,责任组组员中午休息时间段则由整班的这名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使一天中的护理管理具有连续性。此外,护士长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各组组员进行合理调配,排班的时候以新老责任组员搭配,并且在护理管理高峰期增加责任组组员数量。上一责任组完成护理工作后,在第二天早晨交班时由下一组接班的责任组组长带领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上一组未完成的护理管理工作,以便保障患者的护理管理。最后,由3组责任组组长对本组组员进行每月1次考核,最后由科室护士长进行评分,并且对各层组员开展交流学习,加强责任组组员的综合技能与素养[4]。③护理管理质量监控:各组责任组组长对自己组内成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展开评估,以保障整体护理管理水平。责任组组长每周开展治疗监控并将组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并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而科室护士长每天对病房加强查房2次,每月组织各责任组展开护士会议1次,对各层责任护士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善护理质量的措施,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消化内科护理科室的管理水平。最后,由护士长对各组组员绩效情况进行考核,同时给予相应的奖惩[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投诉率、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运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量表进行评分,分值是0~100分,若评分≥90分,则视为非常满意;若评分为70~89分,可视为基本满意;如评分低于70分,则视为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全文阅读

大专内科护理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级大专护理8、9、10班18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91名和对照组9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同一版教材,由同一授课教师根据案授课。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精心备课,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讲解。

1.2.2试验组

全文阅读

教学内科护理学论文

1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必要性

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Teaching)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使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

2.1遵从临床实践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交互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内科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上。由于学生很少接触临床,只具备相应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不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致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脱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围绕病例,以发现患者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内科护理学知识、护理人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有机融合,按照护理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传授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师传生受”、“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需要听课或是简单回答一些问题,还必须作为主体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来,在眼、耳、手、口多种感觉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PBL和任务驱动教学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

2.3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发放学案,预设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获取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取舍、挑选、重组,从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4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临床专业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护理操作技能较为感兴趣。因此,他们较重视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塑性强,对未来的职业无限憧憬。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来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讨论

全文阅读

教学内科护理学的论文

1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必要性

交互式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使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

2.1遵从临床实践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交互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内科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上。由于学生很少接触临床,只具备相应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不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致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脱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围绕病例,以发现患者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内科护理学知识、护理人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有机融合,按照护理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传授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师传生受”、“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需要听课或是简单回答一些问题,还必须作为主体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来,在眼、耳、手、口多种感觉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PBL和任务驱动教学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

2.3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发放学案,预设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获取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取舍、挑选、重组,从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4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临床专业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护理操作技能较为感兴趣。因此,他们较重视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塑性强,对未来的职业无限憧憬。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来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讨论

全文阅读

内科实习护理论文

1.引言

护士从事着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内科护士所面对的都是长期患病的患者,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危机,突发及多变的情况涉及到护士与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护士等。面对日益增多的压力源,她们十分渴望得到心理上的支持。而护生做为护士的前身,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否承受住各种压力,并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为医护一线输送新鲜的血液和补充优秀的人才,是对医护工作的一个支撑,同时,也是对医护教育的一个考验,更是对护生的一次自我挑战。本文能过对护生在内科实习的压力源和压力进行辩别探讨,以期对护生以及医护工作提供一些基础的理论支持。

2.相关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

2.1.1压力源

是指医护人员在接诊、施救过程中应对偶发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泛指医护人员应对病危病人及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及至死亡的心理应对,并由此对医护人员心理产生的抵触及排斥。

2.2遇到的压力因素

2.2.1紧急的工作性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