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就业

护理就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护理专业就业研究

摘要: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潮流下,各地方高等院校对于专科生纷纷扩招,从而引发生源大战。在传统的缺乏特色的专科专业生源纷纷缩水的情况下,护理专业招生却能一枝独秀,这是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度的社会认可等原因决定的,但由于护理专业对于一些地方高校来说是新开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实验条件不完善等缺陷,造成护理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不被社会认可等影响就业的因素,本文试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对高职护理专业就业提出一些对策,以求教于万家。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03-02

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护理专业即是最近几年在这种形势下开设的新专业,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平顶山学院2012年的招生中,招生规模由2011年的130人扩大到500人,结果全部完成了招生计划,在其他专科生招生严重缩水的情况下,可谓是一枝独秀。

一、高职护理专业就业的有利条件

1.巨大的市场需求。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重点扶持专业。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的目标: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闻会称,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今后将加大对护士的培养,预期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达到1∶1。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护理人才紧缺,男护士更是供不应求。全国各类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医院都需要男护士。他们认为男护士身体素质好,动手能力强,在急诊科、手术室、ICU病房等岗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服务患者。平顶山学院2005届首批男护士毕业后已被上海及市直各大医院录用。

2.高度的社会认可度。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看重职业的稳定性,如教师、医生等是被人们普遍看好的职业,但是对于这两种职业,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门槛比较高,而护士的门槛相对比较低,专科即可,对于女孩们的家长们来说,报考护理专业是学生在高考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家长对她们未来的首选志愿。

全文阅读

男护生就业心理浅谈

摘 要: 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别于其他专业大学生,而男护生更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且在就业期间心理更是错综复杂。

关键词: 男护生 就业 心理健康

虽然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就有男性涉足护理行业,但目前在护理行业中的男性还凤毛麟角,且多局限于精神病院、戒毒所等特殊医疗机构或大型医院的急诊科,以及手术室与ICU等特殊科室。长期以来,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多数男性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而不少已就业的男护士因不安心本职工作而转岗,甚至流失。护理工作的性别垄断使该行业的发展受到局限。但随着医疗护理的改革,护理工作人文化、科技化,护理管理科学化、高层化的趋势需要更多的男护士加入这个行业,以推动护理行业更好发展。

一、男护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特殊性

和其他专业相比,医学的学制长、内容多,本科护理亦是如此。本科护理专业学制一般为4―5年,需要学习30余门专业课,因此,护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总量要大于其他专业。在学习方法上,医学护理主要以记忆为主,学习方法较为单一,这使学习变得单调而枯燥。繁重的学习任务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和自主活动的时间,使学生缺乏娱乐活动,学习生活沉闷而缺乏活力。男护生更因为工作的前景和现实的压力而无所适从,浪费了大量时间。有研究认为,医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是导致其出现较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尤其在急诊、手术等科室,面临重危、濒死患者,经常接触受疾病之苦的病人,亲临生离死别的场景,也会使护士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医疗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全面准确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医疗技巧、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有稳定、乐观的情绪、敏捷的思维、坚强的意志、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

有研究显示,医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是焦虑、抑郁和精神病性,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而男护生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这就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男护生进行特殊的相关训练,提高其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男护士在就业中的优势

与护理行业其他群体相比,男护生虽然充满了压力与挑战,但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课程和护生就业联系思考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复苏,使学生就业的机会与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据近几年我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初步统计可达85%以上。但从宏观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尤其是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而很多低层次的就业岗位学生又不愿意去,由此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放弃就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从各医院供求关系上看,护理专业持有护士执业证书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才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就业岗位的层次才得以提升。所以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实质上是教学质量的竞争。只有提升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和拉动学校的就业与招生工作,就业率的增加又促进了学校的招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本文从我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与护生就业的关系进行一些概括性分析,并就一些主要存在不足之处提出解决的基本途径。

一、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

1.主干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培养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要求,护理教育培养的是职业护士而不是医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适用性技能型人才。目前,我系在制定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受时间、师资诸因素的影响,使各专业课程之间衔接不十分合理,出现课程界限模糊、重复、缺少等状态。护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就业去向和实际需要,主干课程应由公共基础、医学基础、护理技术和专业护理四个模块组成,根据这四个模块构思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任选课程,对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毫不保留地删除纯理论的科目如高等数学等,增加人文学科的学时数和护理技术的学时数,将主干课程尽量由原来的学期课改为学年课,并增加实际动手的操作训练学时。根据护理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去设置相应的课程和确定学时数,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完成,达到良好的培养质量,从而增加就业的几率。

2.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执业护士考试护理教师平时在授课时应对执业考试各类试题逐渐渗透,并注重实习后毕业前执业考试的专门辅导。就近两年来我系执业护士考试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根据执业考试中所涉及的内容和分值制定课程设置方案是考试合格率增加的前提。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执业考试的题型和内容是提高合格率的基本措施,增加和延长毕业前的执业考试辅导则是合格率提高的保证,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各类试题均能举一反三,才能保证执业考试的通过,进而提升护生质量,提升护生就业单位和岗位的层次。教师不是单纯讲授课程或带学生做各类试题题型,而是先让学生知道此题在本书、本章中国家考试时命题中占的比例及重点和难点,并说明重在哪里难在哪里。在学生充分理解每道试题的前提下,分析每道试题经常出现的类型,通过授课教师对各类试题的知识点反复明确与阐述,学生则能充分理解并强化记忆了。通过以上尝试,仅2009届执业考试的不完全统计,专科层次的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中专护理合格率也超过了70%,收到较好效果,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立即走上就业岗位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就业率。

二、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就业的基础

1.护理专业理念的转变与就业的关系目前国际上非常重视护理专业理念的转变对护生的影响以及对患者的影响。因为一个人的理念是指导自身行为的准则,在不同的理念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以往大部分学校不重视理念对学生的影响,而一味的灌输学好技能的重要性。在临床上常会出现技能过硬但不受欢迎的护士。护理理念的转变,重点是人性化教育和人性化护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与国际护理接轨。从现在临床病人能够接受护士护理的程度看,可以说护理教育人性化,是人性化护理的基础,也是毕业生提升就业层次的基础。所以从护理教育来看,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前提下,还需要再多给学生以适当的关爱,然后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去关爱患者,以适应临床岗位的需求。

2.专业技能培养与礼仪、语言及就业的关系护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通常容易忽视护理礼仪、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从我系2008、2009届部分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来看,学生的日常礼仪及操作礼仪尤其是学生对一个事件的语言表达较欠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就业的层次。因此从08级起在基础护理和各学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实训教学,要求每位教师除了要规范地教授学生操作的技能外,还随时注重学习操作中礼仪的全面培养,随时检查教师和学生操作礼仪的规范性,具体到教师和学生的衣帽、口罩、发式、指甲等。具体的做法是:在学生已学习过的护理礼仪基础上,首次上实验课时出示形象目标,告之学生正确的站、立、行姿势,保持衣帽整洁,形象端庄典雅以及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这在临床工作中能给病人带来的效应是信任、安慰、亲切和安全。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的偶像形象去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形象目标而努力。除此之外,在平时和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并给予及时反馈与矫正,尽量达到动作轻稳、优美、规范的要求,同时达到语义准确、语调适中、吐字清晰,并通过亲切的眼神、表情、手势等态势语言辅助表义,正确表达思想感情。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综合素质较大程度的提高,就业率也明显的提高,用人单位反映良好。

总之,护生的执业适应能力是靠知识来树立的,护生的知识主要是靠教师辛勤耕耘而获取的,教师的努力程度决定于学生就业的几率和层次,而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即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靠教学质量来保证,教学质量又取决于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及采取的思维方式方法,这种方式方法又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息息相关。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研究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从国际和国内的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护理专业人才短缺数量仍然较大,护理专业已经被教育部、卫生部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另一方面国家现在对护理专业的招生有所增加,加之护理人才学历的不断提高,造成现在护理人才需求的缺口与人才就业竞争压力并存的局势。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对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才能跟上当今的形势,也将有利于推动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管理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项目编号:1253xs34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9日

一、影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1、学校实力因素。大学生就业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相互选择的一个过程。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时候,往往会将自己所在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认为其是学校和学生实力的综合体现,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知名度,而忽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造成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选择就业单位时或畏手畏脚,或盲目自信;就业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也往往会将学校的实力、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学校的地理位置等非关键因素作为选择毕业生的一个条件,从而错过了很多优秀人才。

2、学生学历因素。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和就业市场压力的不断攀升,护理人才的素质与内涵也在不断提高,从最初主要以大、中专学生为主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人群,到现在大专生和本科生作为主要就业群体、硕士生层出不穷的就业局面,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在的社会是人才竞争激烈、知识水平高、信息发展极快的多元化社会,一些稍具规模的高等级医院,对待护理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复杂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学历,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才能战胜当今的护理职场。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心理状态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方法:选取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180例护理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这些研究对象期望的就业途径、影响其就业的因素、就业的意向、对就业指导的满意度、期望获得的就业指导及存在的心理压力。结果:经调查,护理专业毕业生更期望能在实习单位就业,认为社会关系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更倾向于在国有综合医院就业,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的评价一般,更期望得到专业操作方面的就业指导,大部分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有就业压力。结论: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关院校应对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合适的心理辅导,为其制定就业指导方案,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提高其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有效地解决其就业的问题。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状态

随着近年来各大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持续增多。同时,医院护理人员的编制有限。这使得当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1-3]。为探讨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的方法,笔者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180例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至2015年期间在我院实习的180例护理专业毕业生。在这些研究对象中,有175名女生,有5名男生;其年龄为19~22岁,平均年龄为(20.15±1.12)岁。

1.2方法

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这些护理专业毕业生期望就业的途径、影响其就业的因素、就业的意向、对就业指导的满意度、期望获得的就业指导及存在的心理压力[4]。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7份,回收率为98.3%。将学生对现阶段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一、地方高校转型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随后,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利完成向应用型转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普及化的必然趋势。近两年,我国诸多地方高校已经在学校管理,尤其是人才培养与就业管理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变化。例如,南通大学转型后,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贴近区域企业需求,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将护理学专业转型对接健康养老、大健康等生产业,拓宽了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济南护理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积极对接“三年行动纲要”,以立德树人、健康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确立了“爱与健康”发展主题,提出了“内涵发展、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大大增强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热情。

二、地方高校转型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地方高校转型是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就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地方高校转型对他们的就业心理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方高校转型主要是由学术型教育转为应用型教育,这决定了学校转型后要将教育重心放在应用型专业教育上。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是转型的重点。在转型期间,许多地方高校的护理专业会扩招,但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是有限的,这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人数大大超过社会需求。对此,很多护理专业学生对毕业后能否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顺利就业产生焦虑与担忧心理。另外,当前我国社会对应用型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应用型教育在地位上要远远低于学术型教育。在转型前,地方高校偏向学术型教育,但转型后偏向应用型教育,这不得不引发护理专业学生产生“社会企业更加看轻我们”“我们的社会地位变得更低”等想法,从而引发心理焦虑与担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焦虑与担忧的同时,看到身边同学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于是就随便找个单位落脚,或跟着大部队跑来跑去,没有主见,导致就业从众、盲目心理。第二,地方高校转型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大众对健康、养生、医疗保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总体较好,这为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与此同时,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后护理专业学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以及护理专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地方高校转型后,会极力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力度。就目前来讲,我国很多地方高校会通过校地、校企合作等方式为成绩优异的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就业、创业的机会与平台,并且在资金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学校一般不会提供帮助。这种做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影响有两方面:其一,对于成绩优异的护理专业学生,高校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骄傲、攀比心理。例如,一些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进入知名企业就业后就到处炫耀自己的工资、福利待遇等,而一旦知道那些与自己成绩相当甚至不如自己的学生,其工资、福利待遇比自己好时,就产生妒忌、气愤、憎恨等不良心理。其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护理专业学生,高校对他们就业和管理的淡化、忽视,容易让他们在就业时更加茫然失措,看不到方向,极易出现自卑、胆怯等心理。

三、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复杂的就业心理问题,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应对。在客观分析本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结合政府对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教育的政策、社会公众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程度等,从多个角度探索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干预策略。笔者认为,地方高校转型期间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的策略有以下几种:1.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档案,为学校组织、实施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地方高校应当从学生选择护理专业那一天起,就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一般情况下,心理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资料、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材料、心理健康测试问卷等。当然,地方高校还应当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在学生心理档案中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联系的内容,交流平台110如学生对护理专业择业与就业的认知程度等。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心理档案可以为学校对护理专业学生展开就业心理辅导、咨询与指导提供依据和支持,从而提高就业心理干预工作的实效性。2.定期组织就业心理交流学习活动。地方高校可以邀请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来校开展护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或就业心理指导的报告;邀请知名医院、护理主任解析当前护理人才观与发展观;邀请优秀校友返校现身说法,讲解个人的择业观、奋斗史,交流就业经验,让学生接受具体、生动的就业教育,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讲解员应当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明确任务完成时间。待学生完成任务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任务质量,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心理干预。这种方法属于团体心理咨询方式。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沟通,将各自心中对护理专业就业的疑惑表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共鸣,建立信任关系。教师应当对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给予关怀与鼓励,帮助他们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咨询活动中来。3.构建良好的就业心理教育机制。首先,地方高校应当结合本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设计与开发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资料,从理论(教材或教辅)上明确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其次,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在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上的优秀经验与先进技术,创新、改革现有的就业心理教育方法。再次,地方高校应当与本地区医院、相关科研机构保持合作,通过建设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医院实习等途径,从实践层面挖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多方商讨,制定解决对策。最后,地方高校应对已就业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主要研究学生就业前后的心理变化,该研究内容可以作为学校对现在实施与将要实施的就业心理教育进行修正与改革的重要依据。另外,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电子显示屏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还可以邀请校外著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择业、就业进行就业心理测量,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就业形势,摆正就业心态。4.解答护理专业学生的常见就业心理疑惑。就目前来讲,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疑惑有两个:一是认为全国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太多,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二是认为毕业后只能在医院当护士,没有太多的职业选择。针对第一个疑惑,就国内来说,护理专业学生近年来就业率非常高。2015年6月10日,《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与2013届相比,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包括“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8%);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也包括“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0%)。另外,《报告》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95.5%)。教师应让学生认清当前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针对第二个疑惑,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护理专业的就业面很广。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只是可以在医院当护士,还可以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工作。另外,学生不必在毕业后一定要前往医院工作,家庭育婴师、私人家庭护理师与敬老院护理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持相关证书出国做护理师。5.监测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对重点人群加强心理干预。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监测、预警、疏导机制,及时发现、疏导不良就业心理,防范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风险。例如,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不够尊重的现象,紧张的医患关系经常危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已成为护理专业学生产生不良就业心理的重要诱因。地方高校应当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监测系统,在学生对上述事件出现焦虑、胆怯或仇恨心理时,可以快速启动调查,帮助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的学生客观认清事态发展,认识就业现状,舒缓焦虑、胆怯、仇恨等情绪。对那些有较严重就业心理问题的护理专业学生,地方高校要将其列为心理干预的重点对象,对他们实施更加细化、严格的心理监测。在具体实践中,还可以通过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心理服务、就业心理管理等,辅助就业心理监测。需要说明的是,地方高校在对学生就业心理进行监测时,不能妨碍或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与娱乐。另外,监测过程中应多强调监测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力求使监测活动变得轻松、自由与快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监测活动中来,才能将自己真实的就业心理表述出来。6.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同护理专业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个人素质等不同,其就业心理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虽然护理技能水平非常高,成绩考核也非常优异,但因其个性腼腆、不善言辞,在择业时不敢到大医院应聘,只敢去小乡村医院就业;而有的学生恰好相反,他们护理技能水平较弱,成绩中等,但他们志向远大,勇于证明自己、表现自己,因此在择业时敢于去大医院或科研单位应聘,希望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目标。如此种种,充分说明了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对顺利就业的重要性。为此,地方高校应当重视护理专业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方法,使他们清楚“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最看重什么”“我的个性特征是什么”。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测评(标准化评估)和自我探索(非标准化评估)两个方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7.开展就业情景模拟训练,纠正护理专业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地方高校应为护理专业学生安排就业情景模拟训练,将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引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体系中。在实施过程中,就业情景模拟训练的内容应当是社会中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训练的方法应当以角色扮演为主,并注重学生角色扮演后的经验总结与心理素质的提升;可以模拟的情景如病房接待患者入院、日常查房、与患者探讨病情、送患者出院等;模拟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接受护理就业新理念,增强就业的心理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促进健康就业心理的形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对待就业情景训练的态度是不同的,以至于训练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重点阐述就业情景模拟训练对就业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接受当前护理就业的新理念,科学、合理地制定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郑晓春 韩德兰 王立新 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

护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对护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开展指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护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就业指导意见。结果:毕业生直接就业占多数,有89.8%,多数学生愿意在国有医院就业,占78.1%,就业首要考虑因素为事业发展前景,占58.6%,初步就业薪酬选择在2000~2500元占多数,占50.8%。结论:建立起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使学生树立正确就就业观念,帮助学生多途径就业。

关键词:护理专业 毕业生 就业心理 调查分析

护理专科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业心理对就业工作有重要影响,在择业求职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护理专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求职心理可以有效提高就业率,使毕业生实现尽快就业。本次研究中对护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展开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趋向和就业爱好,根据学生的就业心理,对学生的就业开展指导,使毕业生实现尽快就业。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2年到2013年接受的128例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实习生开展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28例,收回问卷128例。

2.方法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求职心理、求职途径以及求职准备,在统一地点发放调查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收回,分析调查问卷,总结学生就业心理。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优质就业管理可行性分析

【摘要】以“实习带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完善优质就业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规范了管理程序,构建了有学校结合较为紧密、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社会知名度较高毕业就业医院基地群,实现了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目前整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协助他们完成就业选择和安置,以此使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较高水平。

【关键词】护理专业;优质;就业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59-02

1 就业管理成因分析

1.1 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本着“巩固优势,稳步发展”的原则[1],将学生就业工作作为解决学生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重视以实习带就业的发展方向。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领导下,安排专门负责就业人员。

1.2 找准重点和突破口 随着就业工作的展开,我们发现护理专业毕业生签约起步早,发展势头好,制定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工作方案,确定以提高护理专业的就业率为重点。一方面防止盲目乐观,保持护理专业就业良好发展势头,以提高护理专业的签约率来带动整体的就业工作;另一方面要知难而上,巩固就业基地,使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制订措施,落实任务

1.3.1 开设就业指导课 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和形势政策教育,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提高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2],使学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摘 要】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择业观、职业道德、就业心理素质等问题都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从大学生就业受挫个案分析着手,分析其就业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大学生求职心理调适的方法。

【关键词】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调适

作为护理学院的专职辅导员及就业联络员,我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存在着不同的就业心理现状——积极性就业心理和消极性就业心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意志、人格等方面。针对问题的诱发原因,一方面,要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以帮助其成功就业;另一方面,应通过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对毕业生实施个性化指导。

一、 案例简介

刘××,系我校护理学院09级护理专科班学生,该生学习成绩中等,沉默寡言,身高不足155,长相一般,平时看上去缺乏自信。在面试过程中经常出现紧张、说话结巴等状况,再加上该生的身高原因,使该生在面试中屡试屡败。最终导致该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求职焦虑,然越是焦虑,导致在应聘中越是紧张,如此出现恶性循环。从此,她开始怀疑自己,自我否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适应护士这一职业。

二、案例分析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求职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对于护理专业毕业生来说,其就业状况相对其他医学专业来说,虽说还比较乐观,但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部分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准确定位自我,及时调整心态,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视现实,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心理倾向,制约了他们的择业。那么,导致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受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寻求安逸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初探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护士需求量的上升,护理就业岗位相对充裕。但相当多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现象,有的盲目跟从,有的过分强调对口就业和就近就业,有的对自己估价过高,眼高手低。因而,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在择业时作出明智的抉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1.护理专业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

全国很多高校也因此增设了医学护理专业,我院也如此。在护理专业就业形势被看好的情况下,我院2010年毕业的第一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推荐就业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就业期延后的情况,原因在于,护理专业学生大多都在毕业的当年5月才能有资格参加全国护士资格考试,然后于拿到毕业证后的7月底才能在全国卫生人才网上查到自己护士资格考试的成绩,如果成绩过关了,还要等到次年的3月左右才能拿到护士资格证。由于取得护士资格证的周期较长、在无毕业证、无护士资格证期间如果到医院上班,又会有较长的无薪试用期及岗前规培期,导致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前就业的欲望不强。针对此种情况,作为辅导员,应该如何做好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2011年3月,我所带的08级护理专业学生均已顺利完成了8个月的三甲医院临床实习任务,经过2个月紧张的复习后,都参加了于2011年5月举行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试结束后,学生就进入了就业找工作的阶段。

通过QQ、飞信平台,我每周都要对所带班级学生进行一轮找工作进展情况的了解,两周下来,通过学校推荐及自己联系的方式,已经在医院岗上上班的同学仅占了班级总人数的10%左右,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未就业的学生普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