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学前沿问题论文

会计学前沿问题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命科学类专业科研选题课程教学策略

摘要:为适应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结合生命科学前沿发展特点,探索了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的科研选题课程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关注科研最新动向,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类热点问题的兴趣;通过四个结合和四个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提高学生对科技文献的认知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文献的基础上,从关注的专业热点中确定科研选题,然后运用他人的高水平的科研方法设计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科研选题;生命科学;热点;文献调研;设计方案

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延续了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迅猛发展势头。近年来,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化学、医药、医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许多新兴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我国为例,在本世纪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中,生命科学分别占总资助比例的27.1%和35.08%,远高于其它6个领域的资助比例[1]。高等学校生物类背景学生的考研率连年维持在60%以上,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高层次生物研究类人才的需求。笔者在生命科学专业科研选题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专业特点、大三学生的知识掌握及能力具备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科研经历,探索了积极高效的教学策略:注重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热点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握专业热点的视角,训练学生筛选高质量文献的技能,培养学生理解高质量文献精髓的能力,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关注的专业热点中确定科研选题,将他人的高水平的科研方法初步运用到自己的实验设计中。实践证明,此课程按此策略组织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1教学策略概述

本探索以16人的小班教学为例。教学对象为生物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有考研意向的13人,其中跨专业考研1人,保研1人。学生已学完生命科学的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对科研有浓厚兴趣。课程前期积极引导学生讨论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以关系到人类健康方面的生物医学为例,可给出下列关键词:癌症治疗、中枢神经疾病、免疫疗法等,每个关键词可引入相应研究方向的前沿热点。学生根据个人的研究兴趣,4人分为一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以小组讨论和课堂汇报的形式确定选题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最后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组织学生进入课题实验室、动手实践,大致内容如图1所示。

2教学实践

2.1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前沿方向

“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思考”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本课堂的主要目标。根据生命学科的特点,结合笔者留学英国时参与的开放型课堂的经历,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传播媒体、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等不同渠道,介绍科技前沿工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2.1.1多种渠道关注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与社会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强调了生命学科不仅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联系,还与许多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如: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的加剧带来的健康问题,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类为主的疾病将在今后很长的时期内成为困扰各国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生命科学面临的一个难题[2],在此引导学生讨论有哪些具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类疾病,并结合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探讨其潜在的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再如:癌症已经成了当今社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一死因[3],而近几年兴起的免疫疗法被确认为一种针对癌症的高效疗法。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争议,包括高昂的治疗价格及潜在的排斥性,引导学生课余搜集更多的相关信息。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特定的课题并提高课堂的参与性,所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分成4个小组,选择本小组的热点问题:分别为癌症(Can-cer)、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Disease)、药物运输(DrugDelivery)和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让学生参与开放性讨论。比如,在问题为“癌症”的小组内,教师会提出以下问题:(1)癌症的成因及其社会危害性;(2)癌症现有的疗法及其局限性;(3)你所知道的关于抗癌疗法的前沿知识以及这些方法的局限性。显然,在不借助互联网和查阅文献的情况下,学生对问题了解的深度有限,具体表现为对分子和细胞机制的概念不清楚,对前沿知识了解偏少等。通过开放型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生命科学热点问题的理解肤浅、掌握的信息滞后等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该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以后的文献查阅打下主观基础。2.1.2参与科技讲座,激发对前沿科学的兴趣学术前沿讲座是高校教育中一项人才培养新途径,在帮助学生了解所在学科的前沿知识、掌握研究方法、树立跨学科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前沿讲座最重要的作用是促使学生了解所在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聘请国、内外专家,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与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从而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科前沿,并在学术交流和学术碰撞中拓展视野、产生灵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虽然这种授课方式在本科教学中很少采用而多用于研究生教育,但是更容易激发本科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本课程,积极促使全班学生与我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起参加瑞典林雪平大学KajsaUvdal教授题为“Multifunctionalnanoparticleswithtarget-ingandimagingcapabilities”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学生详细了解了KajsaUvdal教授的课题组如何利用多功能纳米颗粒进行肿瘤的核磁成像和荧光成像,对这些书本上接触不到的前沿知识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在报告会结束后,安排了该班学生与KajsaUvdal教授单独进行了30分钟的交流。Kajsa教授为本班学生准备了名为“Howtomanageyourresearchplanforundergraduate”(如何做好本科生的研究计划)。李自玉、耿前等同学用英语向Kajsa教授提问了一系列关于“功能性纳米颗粒性质”的问题;另外,还提出了“如何规划未来的学术生涯”、“如何处理科研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女性如何做好科研工作”等问题,Kajsa教授均一一耐心详细解答。在本次与世界知名大学教授的面对面交流中,学生表示收获颇丰,不仅开阔了视野,了解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理解了生命科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合作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该次交流激发了同学们对前沿学科的兴趣,更有本班数名同学主动与Kasja教授电子邮件联系,请教今后前往瑞典深造的可能性,可见此次交流对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起到的推动作用。

全文阅读

研究生学科前沿理论专题课程的研究式教学探索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当前研究生课程前沿性知识缺乏、前沿性课程开设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研究生课程内容质量的突出问题,同时研究生课程还存在教学本科化倾向,因此,有必要开设研究生学科前沿理论专题课程和进行相关教学研究,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对教师的要求、专题选择、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探讨了以学科教师为主体的学科前沿理论专题课程研究式教学设计。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科前沿;创新能力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2005]1号)》中提出要“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指出要“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不过自2006年以来国务院学位办委托高校进行的多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最集中、最普遍的问题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较差。[1]作为研究生培养基础环节的课程教学,其教学质量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到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的塑造和培养。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当前研究生课程前沿性知识缺乏、前沿性课程开设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课程内容质量的突出问题,也无法满足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前沿性课程需求。[2] 因此,开设研究生学科前沿理论课程既有助于科研与教学互动,且能促进研究生的科研参与性及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和发挥研究生在科研中的作用。

二、开设研究生学科前沿理论专题课程的必要性

研究生学科前沿理论专题课程旨在介绍学科研究发展的新动向、最新研究理论成果和发展趋势及热点问题等,紧跟学科前沿动态,主要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前沿性,体现学术上的前端性和创新性,当然,由于是学科最新的或前沿的研究成果,因此这些理论知识不一定都是成熟的,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也因为是该学科在学术和实践领域中表现出的新动向或是新问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因此能够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也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鉴别能力,还能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3]但当前高校研究生课程存在教学本科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浅显。“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查与建设研究”课题对我国6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学术型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调查显示,我国研究生课程尚不能满足研究生教育的课程精深度需求,课程内容浅显;硕士生课程“本科化”倾向、博士生课程“硕士化”倾向仍较严重。[2]研究生专业课程与本科课程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内容陈旧,一定程度上与本科生课程内容没有质的区别,很多报考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在研究生课程阶段收获不大;也存在有教师在授课内容上,未处理好研究生课程与本科课程的衔接关系,课程开设随意性极大的现象。[4,5]

二是课程内容前沿性较弱,不能及时反映学科学术前沿成果或新问题。“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查与建设研究”课题调查数据显示,约2/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研究生课程内容前沿性“一般”、“较弱”或“很弱”。[2]课程前沿性学术内容不足,缺乏引领学术方向的内容。研究生的课程应体现学术研究的探究性,体现知识的学术性特征,它与本科生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内容的深刻度和前瞻性,应该是值得研究生去质疑、探索和创新的课程内容。

全文阅读

基于地球环境科学的自然指数期刊科学计量分析

〔摘要〕针对自然指数在我国相关研究缺乏,且均以自然指数既有指标为主体展开的问题,本文选择地球环境科学领域的自然指数期刊为主体展开科学计量分析。基于共被引和共现网络理论,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对研究主体近十年间高被引论文进行热点和前沿计量分析。研究揭示了地球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及前沿以及该领域快速发展的趋势,研究基于Sigma值视角下的前沿计量分析方法相对传统分析更显全面,对CiteSpace计量工具的使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研究同时总结了自然指数在评估科研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自然指数;科学计量;地球环境科学;CiteSpace;Sigma

〔Abstract〕In China,relevant researches about of Nature Index are of shortage,and all of them are conducted with the Nature Index existing indicators as their object.For this problem,this paper selected the Nature Index Journals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Field as object to make scientometric analysis.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cited and co-occurrence,this paper made an analysis of hot-spots and research fronts about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cited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ast ten years with the help of scientometrics software CiteSpace.It revealed the hot-spots and fronts in the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Field as well as the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this 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this method of scientometric analysis about research fro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gma values was more comprehensive,and also had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by using CiteSpace.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Nature Index in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nature index;scientometrics;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CiteSpace;Sigma

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2014年自然出版集团推出旨在评估不同国家和科研机构科研贡献的科学计量指标――自然指数之后,因其权威性和科学性,迅速引起了学术界和媒体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近年来科研实力的迅猛进步,自然指数指标评估体现明显,2016年的最新自然指数排行显示,我国是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第二大贡献国,仅次于美国,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表现强势,中国科学院位居全球科研机构榜首,7所中国高校排行进入全球前50。

自然指数相关报道如火如荼,但自然指数相关研究甚少。笔者以检索式“自然指数 or Nature Index”在CNKI中进行关键词检索,仅检索到4篇相关文章。具体研究中,马路等以自然指数指标分析了2014年中国部分高校生命科学学科的科研产出情况;李荣对比分析了南京师范大学在我国同类师范院校中的科研表现,并就如何利用自然指数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服务提出建议[2];林琳探讨了自然指数对于科技创新评价的意义[3];顾笑迎等以自然指数指标为参考评估了我国深海资源研究的学术影响力[4]。这些研究均以自然指数既有指标为主体,没有对自然指数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深层次思考。本文中笔者选取自然指数期刊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较为成熟的科学计量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这一新视角对自然指数期刊进行计量研究旨在揭示出一些问题。

自然指数是自然出版集团于2014年提出的旨在评价全球优质科学研究的综合指标,自然指数基于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四大学科领域的68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计量,入选自然指数的期刊基于权威在职科学家完全依靠学术判断力,不参考影响因子、H指数等量化指标选出。入选的68种期刊不到JCR收录期刊总数的1%,但却贡献了近30%的被引用次数,自然指数提供了三大评价指标,分别为AC统计过去12个月国家或科研机构在自然指数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目;FC统计中机构作者的贡献和(当一篇论文作者数为N时,则每位作者对该论文贡献记为“1/N”分));WFC为FC指标的改进,对发表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上的期刊论文FC值乘以02(两学科在自然指数期刊发文数量占总量近80%)。当前在自然指数期刊,已然成了高水平学术能力的象征。

全文阅读

情报学前沿领域的调查与分析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100871

[摘 要]简述课题的研究背景,描述三轮专家问卷调查的情况,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的指标主要有:等级、专家意见集中度、专家意见协调度、专家积极性系数等。对初步筛选出来的23个研究领域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其中21个领域的变异系数都较低,表明专家的协调程度较高;各领域得分满分率普遍偏低,表明我国情报学界对这些领域的前沿性肯定度不太高。

[关键词]情报学研究学科前沿 问卷调查德尔菲法

[分类号]G350

1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1956年我国正式组建科技情报机构开展科技情报工作算起,我国的情报学研究已有50年的发展历程。其间,既有过辉煌,也有过曲折和迷惘。2003年,时任美国情报科学技术学会主席的Trudi Bellardo Hahn把情报学在20世纪中对社会的贡献归纳为五个方面:①对信息爆炸现象进行了测算,建立了文献计量学;②设法控制了信息爆炸带来的影响;③在信息存储与检索中成功地利用计算机,④研究了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需求和偏好以及相关领域如相关性和效用性评价;⑤情报学界在政府和产业界的代表人物在制定国家信息政策过程中做出了贡献。

制定学科发展战略,很重要的一点是:情报学界必须对什么是本学科的前沿领域有清醒的认识。哪些是前人尚未涉足过的领域,哪些领域的研究更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能开创新的局面,研究“定位”的问题至关重要。情报学的研究工作必须站在国际的最前沿来进行,全面把握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准确地识别哪些领域已经或正在成为前沿性的研究领域,预测它们未来的前景,以便更加合理地配置科研资源,产生出原创性成果。为此,笔者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情报学学科建设、发展与前瞻性研究”第7子课题把识别和确定情报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

全文阅读

辽宁沿海经济带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规模力度的不断加大,沿海地区规划建设的方式方法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带动了辽宁省乃至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因此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成就。因此,各方学者对其的研究更加全面、细致。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是从2009年确定的,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研究从近年才开始的。主要的研究如下:①在开发战略研究方面:王晓玲,阐述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在环渤海经济区中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乃至东北亚的纽带、推进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李靖宇等人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投放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投放体系应形成由点到线、扩县成面的对外开放新优势,并以辽中城市群为腹地起到联动作用;王雅莉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的几点思考》中提到应当在中央政府指导、城市政府协商、市场中介组织和企业等多个层面上逐步形成制度性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以实现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相互协调的共同发展。②产业集群方面研究:何艳等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集群研究》中提到制定城市的差异性定位与合理分工体系、建立跨区域协调组织、按产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产业布局、建立网络化的产业集群;王志等人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提出科学规划,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加强集群间的分工与合作、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的对策;徐晓兰在《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中提到从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低碳发展等三个方面探究了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建设的方法手段,从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加强财政支持以及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等五个方面讨论了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保障措施;而曹松威等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的问题上则认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合理布局,港口与腹地联动式发展,加强城市间合作和错位发展,坚持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战略,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最优的解决方式。③总体空间布局研究方面,王亚丰等人通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空间格局演变的城市化影响方式研究,经济带的城市化影响方式主要体现在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体系重构、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和区域生态空间构建四个方面。④县域经济角度研究,潘志等人阐述了辽宁沿海各县市(区)中,研究区两端的经济发展明显好于中间部分;连显淼等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浅探》中认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平衡性和空间差异显著,大体呈现东中西三大地带分布格局。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肖瑜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的战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全面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加强带内各市之间及与周边区域的旅游合作;同时李红波等人在对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是使其形成一个中心、一条发展主轴、四大旅游区,构建了辽宁沿海地区“点―线―面”的空间结构;庄河―丹东线列为第一个二级发展轴。⑥沿线各城市相应研究,谷春立《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的互动发展区》;王延滨《营口沿海经济带区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吴艳娟《关于锦州沿海经济带建设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等。

在学术论文方面,科研人员也有更为详细的论述著作来论证,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各个方面应该如何定位发展。2007年―2009年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学术研究论文如下:

发表时间 论文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专业 论文来源

2007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整合研究 华玉介 钟磊钢 工商管理 东北大学

2007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研究 邬冰 杨青山 人文地理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张立鹏 戴慎志

邢铭 城市规划与设计 同济大学

全文阅读

情报学前沿领域的确定与讨论

[摘 要]根据前两篇文章所描述的调查结果,对所识别出来的候选前沿领域进一步进行分析、甄别、筛选和归类,最后确定目前情报学的10个前沿研究领域:知识组织、情报检索、情报研究、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网络用户行为研究、情报学理论、信息计量学、信息政策与法律、信息经济学及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或前沿性问题,同时对选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讨论;并探讨前沿领域之间的关系和研究策略。

[关键词]情报学 研究 前沿领域 发展策略

[分类号]G350

1 情报学前沿领域的筛选与确定

本专题第一篇文章提出识别一个学科前沿领域的一般标准是: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对学科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引领作用,是培育学科创新能力的主要基础。根据上述标准,综合考虑专家问卷调查、国内外研究项目立项情况调查(研究保障)和论文统计(文献保障)的结果,并辅之以对各领域检出的前10―20篇文献的审读,再根据情报学的知识体系加以梳理和归并。最后,笔者认为,下列领域可以认定为情报学的前沿领域:

・知识组织:重点是元数据、本体、语义Web、自动标引与分类、自动编目(元数据收割和自动创建)。

・情报检索:主要是指四大检索,即智能检索、基于内容的检索、自然语言检索和跨语言检索。

・情报研究:重点是竞争情报分析、商务智能、数据挖掘、数据融合、知识发现。

全文阅读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摘 要]专题课程是研究生课程体系中针对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研究的一门课程,主要侧重对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内容,开展系统性和研究性的理论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以现代通信技术专题为例,结合目前通信技术的前沿理论和技术,高校可以构建整个现代通信技术知识体系,并划分成相对独立的授课专题,来替代以往单一、分散的学科前沿技术的讲解。其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的实践和探索,为其他专题类课程的新教学思路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专题课程;知识体系;前沿技术;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41-03

专题课程是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对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通信技术专题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的学科前沿课程,也是很多高校通信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对于研究生建立通信系统知识体系和掌握通信方向的最新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1]

因此,有必要开展现代通信技术专题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课程评价考核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运用和拓展,锻炼并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及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高校把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作为研究生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和目标。[2][3]通信专题课程是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前沿课程,教学较为普遍,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尽相同。

在国外,通信类专业基础课多以理论教学和实验环节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其实践环节所占比例较高;理论教学多以专题报告和技术研讨专题的形式进行[3];实验环节以课程设计为主线,在学习通信类仿真软件和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课程设计任务。

全文阅读

浅谈提高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新措施

摘要: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本科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冲击,质量出现滑坡。如何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别是如何提升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创造性,一直是困扰高校教师的疑难问题。以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和毕业论文指导方式为突破口,探讨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置体系;学科前沿;团队

作者简介:李春先(1977-),女,湖北黄冈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王成志(1974-),男,山东潍坊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改课题“探索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批准号:湘教通[2011]308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77-0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完本专业的基础课后,按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化的研究进程,系统完成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活动。它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总结、消化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毕业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论据要翔实严密。由此可见,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但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并引起了学术界关于毕业论文是否有必要存在的争议。因此分析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探索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方法与措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应是当前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1]近几年,毕业论文课题组把毕业论文的改革与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届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显著提高,在学校检查中名列前茅,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分别在《物理学报》[2-5]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这些成果不仅为学生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说明只要改革得当,研究的质量会显著提高,产生高水平的成果是可能的。以物理学专业为例,下面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做法和体会进行阐述。

一、 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大力开设前沿选修课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

根据教师科研方向,把教师划分为六个科研团队:分子器件科研团队、光电信息物理科研团队、凝聚态物理科研团队、空间物理科研团队、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研团队、电子信息技术科研团队。在传统必修基础课的基础上,大力增加前沿选修课,规定每个科研团队开展1~2门具有前沿性且与科研相结合的选修课,例如“石墨烯分子器件物理基础”、“光电检测技术”、“太阳能电池”、“光信息处理”、“凝聚态物理前沿专题”、“空间物理现象的物理基础”、“量子光学导论”、“量子信息基础”、“电子设计和制作”等选修课,一般为48个课时。由于选修课具有新颖性和前沿性,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

全文阅读

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学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doi:10.11835/j.issn.1005-2909.2014.01.017

收稿日期:2013-11-16

基金项目: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资助(ER2013C40);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吕元(1975-),女,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及研究,(E-mail)。

摘要:传统的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在高年级才引入设计院实习等具体实践环节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笔者以建筑学一年级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科前沿引导、设计实践与基础教学一体化,提出一核两翼三维一体的教学方案,以及适宜初学者的认知—体验—研究—实践—反馈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入学之初就能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开始具备对学科前沿的敏感度与工程实践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68-04

高校本科生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角度来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提出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1]。

全文阅读

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前沿共词知识图谱分析

[摘要]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方法及可视化技术,对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19个代表性期刊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研究得出,当前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存在8个前沿知识群,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关系,企业战略管理、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科技创新的评价,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绩效,企业信息化与科研管理关系等,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展望。

[关键词]中国技术创新理论 研究前沿 共词分析 可视化 知识图谱

[分类号]N99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第一步,选取国际上被美国ISI(科学情报研究所)的SCI、SSCI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10个技术创新创新理论研究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期刊(见表1)。

第二步,从SCI、SSCI中下载2001―2005年间英语语言的文章3 066篇,提取3 233个关键词,依出现频次的高低提取186个关键词。

第三步,确定国内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期刊。首先,在中国全文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技术创新”,搜索登载“技术创新”方面文章居多的期刊(2001―2005年);其次,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统计出的期刊,同时被CSSCI收入及包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指定的管理类、经济类、科学学期刊范围内,或只包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指定的管理类、经济类、科学学期刊范围内的期刊(见表2)。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