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该阶段应注意所创设的情景必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以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情景设计应充分发挥学习者认知结构变量中的可利用性,围绕学习者的原有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层层设疑,步步引导学习者将各情景任务付诸于行动。基础会计前半部都是理论性的内容,主要解决概念、特点、原理等基础知识,学生首先必须明确会计是核算特定主体已经发生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围绕这一教学内容在第一次课上就进行了一次真实的经济活动:筹集资金。教师作为发起人,发动学生参与到资金的筹集中,并产生借贷关系。具体活动是结合当时临近中秋,教师首先提议与同学一起采购一批灯笼回来,在校园销售。随即教师拿出现金200元作为资本,并盛情邀请同学入股。很多同学处于一种不知所措或是旁观的心态,但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在经过再次游说后,有同学拿出现金50或100元表示愿意投资,气氛开始逐渐活跃。筹集到现金350元后,教师还随手拿起学生桌面的物品比如计算器、文具等作为入股,最后再让一位同学取出现金如100元作为对他的借款。在筹集资金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全班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起来。筹集资金结束后便紧接着进行下一阶段的活动。
随后还可创设的情景则为虚拟,如购进货物,销售货物,偿还借款等,这一虚拟情境可以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第二阶段:进行角色定位,设计问题,分组讨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及沟通交流等技能。该阶段一定要让学生对所处的情境产生问题,问题的提出者既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问题的提出必须结合教学目标。当学生很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后,教师要给与学生角色定位:例如在第一阶段进行的筹集资金活动中,假设你现在就是一名会计,面对这样的环境———筹集资金(以后是购买货物、销售货物….)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会计记录什么,即会计核算对象的理解;②应该怎样记录,即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给予直接的提示和答案,只需要强调学生对会计是算钱的这一已有的认知,同时可以指出结合课本的哪些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尽管学生记录的内容和格式可能千奇百怪,甚至是错误的,但没有关系。学习就是一个应该包括挣扎的过程,没有答案,必须在海水里游来游去,直到游到岸边为止。在这一阶段,为避免学生无从思考,个别学生不参与,分组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行动导向教学法里包含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所有教学法都涉及一个如何开展的形式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小组团队形式进行具体教学法的开展,是因为小组合作能化整为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能让其参与到问题解决的一个良好的小环境,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意识和能力。为避免无意义的讨论以及提高课堂效率,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必须加以事先设定。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及点评,培养总结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时间到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展示的形式主要是海报和解说。教师事先发给每组空白纸,要求每组将本组讨论的结果记载在纸上,再到讲台上或者到别的小组进行展示和解说。每次活动展示的同学都要求是不同的同学,以求每个同学都能参与。点评通常分为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小组互评是学生进一步沟通的桥梁,也是学生各自思考碰撞产生火花的平台。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控制好时间。
教师的点评应该是积极的,积极的点评是对学生参与和努力的一种肯定,点评时要注意运用语言手势等技巧,创造汉堡包式的评价,即肯定—建议—肯定。教师的点评还应是对每次行动结果的理论性深化。除了帮助学生对本次行动所涉及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并明确下次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从而将本课程知识系统化。例如会计概念:核算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资金运动会计要素:会计对象具体分类会计科目:会计要素的具体名称等。以上三个阶段是对基础会计课堂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践总结。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样的模式,虽然耗的时间较长,但同学经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慢慢推出来的概念、原理、方法、公式等等知识,特别有成就感,既提高了独立学习、沟通合作等能力,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这样的三阶段模式能否成为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常态?具体运用中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何创设更多更有意义同时又能引起学生兴趣并行动的情境?受到课桌摆放的固定性及课堂时间限制,每次的分组应如何解决?难题自然不少,但相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解决。
作者:邓爱华
1存在问题
1.1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映射出教师素质的欠缺
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学生入学的目的是胜任某些特定职业和岗位的工作,这也是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为人称道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会计专业的教师仍不能把教学和岗位联系起来,依旧是“用大学的一套来教技校的学生”,教学目标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讲剖析,讲联系,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究其原因,是由于会计岗位的人员流动相对稳定,长期在企业工作的会计人员很少会来到学校执教,而学校负责教学的教师基本是全日制高等教育,也就是“科班”出身,本身就不具备企业工作的经验,即使是曾经在企业工作过,后来入职的教师,一旦进入学校,也会慢慢的“落伍”。教师本身就缺乏对会计岗位的深刻理解,自然无法自如的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1.2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现在很多学校为会计专业的建设花了很大的精力,除了教室之外,大都配有专门的机房和手工实训室,学生听课在课堂,上机在机房,实操在实训室,但从笔者亲历的教学经历来看,这样的做法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更多的出现“上课讲一遍,上机讲一遍,实操再讲一遍”的情况,这其中固然存在着生源质量等等因素的影响,但依旧不能否认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配置的观念是较为落后的。从行为导向法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取资讯的来源(可以使用手机但极不方便),在机房,则是座位的固定使学生难以进行团队合作,这样脱节的教学资源配置直接阻碍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1.3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完成的,以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依据,以考试成绩为客观评价标准,最终评价结果偏向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比如,教学内容的深浅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等,最后以分数衡量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适用于集体式教学而不是行为导向模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必然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特性,其更适用于长于抽象思维,喜欢听教师讲解的学生,而偏偏技工院校中此类学生所占比例较低,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2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
1.1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现在很多学校为会计专业的建设花了很大的精力,除了教室之外,大都配有专门的机房和手工实训室,学生听课在课堂,上机在机房,实操在实训室,但从笔者亲历的教学经历来看,这样的做法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更多的出现“上课讲一遍,上机讲一遍,实操再讲一遍”的情况,这其中固然存在着生源质量等等因素的影响,但依旧不能否认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配置的观念是较为落后的。从行为导向法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取资讯的来源(可以使用手机但极不方便),在机房,则是座位的固定使学生难以进行团队合作,这样脱节的教学资源配置直接阻碍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1.2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完成的,以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依据,以考试成绩为客观评价标准,最终评价结果偏向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比如,教学内容的深浅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等,最后以分数衡量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适用于集体式教学而不是行为导向模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必然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特性,其更适用于长于抽象思维,喜欢听教师讲解的学生,而偏偏技工院校中此类学生所占比例较低,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2改进措施
2.1转变思路从学校到老师,切实转变思路,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符合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这需要详尽的分析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胜任能力,也包括关键能力。在此教学目标之下,为了胜任新模式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2.2优化资源配置为会计专业建立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相契合的一体化教学环境,该环境应当具备理论教学功能、团队讨论功能、实践操作功能。这样的一体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教学区,具备多媒体教学仪器,投影仪和幕布作为讲解和演示必不可少,最好配备教学管理软件,如红蜘蛛、蓝鸽等;其次,学习区域与操作区域合并,根据岗位需求建设仿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办公设备和网络,尽可能做到学生拥有独立间隔的办公区域,人手一台电脑,若干人共用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常规办公设备,会计工作材料,如常见账证表;最后,设立类似会议室的讨论区域,可以每间教室设置或者多个教室共用一个会议室,为团队合作和讨论提供保障。这是完全可以在原有的硬件基础上达到的效果。
2.3完善激励模式如前文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校领导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校领导重视教学改革,才能够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继续投入,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方向性的调整、推动与激励和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和保证,包括但不仅限于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师管理评价机制的改革,教材的选择或者研发等。
2.4建立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做到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做到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更重视进步,更重视发展。只有建立人文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使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应有的效果。
一、技能导向型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实施
1.引入新会计科目,链接相关知识点。经济业务的处理,可以由教师直接指出涉及的会计科目(如供应过程的核算,可PPT呈现“在途物资、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也可让学生从会计科目表中自主查找、判断该引入哪些新的会计科目。教师通过PPT展示该会计科目的特点,或提供教材页码让学生自主翻阅了解,小结该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继而归纳出会计分录。对于需要引入其他相关知识点的,如运费增值税的抵扣、运杂费的摊销等,在这一环节一并完成。
2.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完全遵照现实会计岗位的会计账务处理,实现填制凭证、登记日记账、分类账同步进行,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账务处理感观,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技能集成系统”,有效防止零星记忆。
3.成果验证与强化。通过PPT展示正确的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结果。要求学生不仅要验证会计科目、金额等的正确性,而且要注意日期(尤其是票据和结算凭证中需用中文大写的日期)、摘要等其他内容的对错,以及会计数码、汉字书写的规范性。验证后,再提供若干类似的经济业务,进行强化训练。
二、技能导向型基础会计教学模式的特点
技能导向型基础会计教学,与依托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相比,有较大差异。其主要特点是:
1.实物资料成为教学主要载体。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等一大堆会计理论和知识的讲授,而是反映经济业务的实物形式的原始票据,以及空白的记账凭证、日记账、总账、明细账、报表,也就是在会计岗位中直接应对的实物和任务。通过精心设计的经济业务的依次展开和多次重复,实现任务驱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2.教材成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书”。在课堂上,可充分发挥PPT的教学辅助功能,以一个个“知识小贴士”的形式,将所需的必要知识点、实物影像、账证填制关键点等快捷地展示出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处理经济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以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获取相应知识点的时候,教材才成为学生翻阅的“工具书”。
一、学生自学过程
1.组成学习小组:为了更好的学习,需要3—5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学习点或其它有条件的地方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和同学一起学习讨论,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老师可以定期到学习点指导学习小组活动,这样疑难问题基本可以在学习小组解答,要求学生小组活动要有记录,是否按时参加学习小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发言,也是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内容。
2.网上学习:要求学员经常登录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本校电大教学平台,查询有关学习资源,收看直播课堂,把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们,浏览网上辅导,通过流媒体和多媒体课件学习、自测,从网上搜集资料。不要放弃一切上网的机会。网上学习作为期末考核内容。
3.学习笔记:学生不论是通过哪种媒体自学还是参加面授课,都要有学习笔记,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
4.形成性考核:目前的考核,比较多的是学习结果的考核,没有涉及教学全过程,而在远程开放教育的成人学习中,对学习过程的监控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形成性考核册来完成。所谓形成性考核,就是通过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自我测试、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等等,学员应该独立完成每章节后的综合练习题和形成性考核册内的题目,这些题目中的一些疑问是可以在学习小组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的。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提供帮助。
二、教师导学过程
1.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特点,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适合个人自主学习的多媒体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指导学生根据教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
2.答疑、讲解重难点:我们每学期组织3—4次的面授辅导,会计学专业学员基本都是到校辅导,比如《基础会计》,第一次辅导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第二次辅导会计凭证,第三次辅导会计账簿,第四次辅导会计报表。平时有问题可以发电子邮件或者电话答疑,这样疑难问题基本都可以解决了,要求每次答疑活动都有记录。
摘要:本文探讨了研究性教学对会计毕业论文指导的模式,探讨了专题讲座、直接授课、问题探讨、自主探究和课题参与等研究性教学模式,提出了会计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阶段性设计,认为应从培养目标、相关课程配合、组织管理程序、师资培养、提高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加强协助和配合以保证研究性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会计毕业论文课题研究
毕业论文是属于习作性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创见性和科学性,但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却每况愈下,一方面表现在盲目选题,应付了事;另一方面论文内容空洞。究其原因,供大于求的就业环境改变使得毕业论文的重要性降低;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组织工作过于简单、粗陋,如选题工作不够细致、分派给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等;教师方面的原因,如学生和老师沟通不够、教师本身的学术能力不强或缺少实践经验等。笔者认为,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较差,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不少高校却只是将“论文指导”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割裂了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认为论文质量的提高可在短期内完成。事实上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是循序渐进的,仅靠教师短期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要改变这一现况,提高会计论文的质量,“研究性教学”势在必行。
一、研究性教学基本内涵及实践模式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198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报告建议建立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标准,使学生从入学第一年开始就在尽可能多的科目中,参与研究活动,将探索为本的学习、合作努力以及对书面语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是相对应的,其核心就是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主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和能力。对会计专业学生实施研究性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科研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对大学会计教学的最后环节――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有着重要作用。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的模式有很多种,笔者认为,提高会计毕业论文质量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五种,如(图1)所示。
(一)专题讲座模式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开阔学生视野的特点,其程序是:向学生搜集问题==>筛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讲座课题内容==>确定主题报告人==>提出解决问题策略==>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在研究性教学中,针对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与研究的需要,可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如在入学教育中,将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还可以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告诉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基础、理论修养、创新能力和文字素养,是其素质和能力在较高层次上的综合体现,因此必须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接受这种教育,思想上就会高度重视毕业论文。无论是在自主性学习中,还是在课程教学中,都会有意识地与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再如针对学生不会查阅会计论文写作的支撑资料,举办“如何查阅会计‘及相关资料”的讲座;针对学生不会表述会计研究成果,举办“怎样写经济类研究报告”的讲座;针对学生缺乏某些专业知识或对某些问题有兴趣,举办“某一会计专题讲座”等。
(二)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适用于讲授会计研究方法知识和技能,也可用于对研究性学习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其程序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讲授研究方法知识==>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总结。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师生对其均普遍缺乏认识。为消除其对研究的恐惧和误解,了解有关的会计研前沿动态和科研课题,掌握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诸如会计研究方法、会计模拟实验、经济类文献检索、科研报告与会计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书本,要将会计领域中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发展及其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如在每一讲结束后,补充一些与本讲有关的会计资料,提供重要的参考书和期刊目录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当前的实际问题,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会计的研究性教学也对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表现为会计、财务、金融、法律等知识的综合,同时还要利用边缘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强化终身学习的观点,密切跟踪当代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很好的适应性。
(三)问题探讨模式问题探讨模式是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发展水平,借鉴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提出的理论总结出来的,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问题==>涉及相关知识==>搜集相关文献==>探求解题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识。这一模式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使其产生问题,并激发其探索的动机。在问题解决模式的流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疑,激发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解疑。在问题的驱动下,教师进一步引导研读教学素材、跟踪国外前沿研究热点,对现有会计技术进行实验、评价和比较分析等。具体到会计论文写作上,教师必须及时向学生介绍会计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术争鸣;提供有关会计文献资料,以供学生检索研究;合理推荐有关的会计学术著作与学术文章,不断鼓励学生向一些经典的、传统、名人的观点挑战。只有这样,学生论文写作的学术思路才会清晰,视野才会开阔,会计论题的选择、论点的提出、论据的占有和结论的得出才会有创新和突破。
一、结果
由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理解度、知识记忆力、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2)。
二、比较分析
(一)教学目标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主,学生难免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问题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索,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式”教学,学生处于被灌输的学习状态,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无法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找、去探索。同时课堂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质疑、想法和思维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让学生在问题—查找—思考—讨论—解决疑难—强化巩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启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说,问题导向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合作、质疑、探索、提高的学习平台。
(三)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在讲授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传授者的角色,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问题导向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推动者和协助者,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质疑,促进学生对事物的发现与探索,“唤醒”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的角色与任务在讲授教学法中,学生的角色是被动受灌输者,其任务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而在问题导向教学法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学生为解决问题主动去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能动性极大地发挥出来。所以,学生不再是机械、教条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依靠自己的主动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结论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始在德国兴起,逐渐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相融合。这种教学模式的特色就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职业生活实现无缝对接,将学习的目的与行动紧密关联,以行动促学习,以学习催行动。这种教学模式引导的学习是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性质采用一种或是几种教学方法组合。一般认为,行动导向指的是针对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行动领域的任务过程,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和检查的实施路线来实施教学,通过激发学生自主的、有目的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学生脑、手并用,在获得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能学会学习,在分析会计问题的实践中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目标引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率。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会计专业胜任能力和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首先要将学生培育成健全的“社会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将其培养成合格的“会计人”。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尝试
(一)项目教学法的尝试。首先我们必须明了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含义,一般来说,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师生以同一个项目为平台,以完成这个项目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系统的知识,掌握相关职业能力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构成应包括五个教学阶段:一是项目任务的确定,二是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三是实施方案,既学生在确定的项目任务指引下,项目任务完成的环节和程序;四是检查与评估,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成效进行自评,后由教师检查评分,师生平等互动,比对自评和教师评价,找出原因;五是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尝试的效果进行归档,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我们以编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为例来说明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尝试。
(二)情景教学法的尝试。在会计模拟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根据职场真实情景模拟特定的社会场景,比如银行、公司、税务部门,结合教学内容的性质进行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法的优势就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贴近真实环境,让学生学到特定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培养应对未来职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原始凭证填制课程的支票填制中,情景教学法的尝试步骤如下:第一步:情境设置。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搜集并归纳有关支票的各类资源。第二步:计划实施。教师在论证了教学任务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至少三人,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力水平差异。一个小组分别扮演付款方、收款银行,在模拟结束后,要求学生共同探讨支票填制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第三步:决策。在学生基本上明确了支票的填制内容和填制方法的基础上,各小组根据自己模拟的角色,明确职责。第四步:教学实施。前面三步都是为第四步做铺垫的,这一步,各小组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填制现金或转账支票,将填制的支票由小组集体审核,确定无错误之后上交,教师将上交的填制好的支票交叉发回各小组审核,请各组选出一名代表表达评价结论,最后再由教师统一点评。
三、在会计教学中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当中实施任务导向教学法
1.明确教学的任务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据此选择明确而恰当的教学任务,明确的教学任务,是学生培养方案中得重要内容。在选择教学任务之前,需要了解相关专业学生培养层次。通常,会计电算化知识有三个层次的培训等级:初级培训,只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任务的安排应注重软件的操作训练;中级培训的教学任务应加入会计软件维护和软件参数设置的训练,以期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高级培训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会计软件的开发、维护等。针对不同培养需求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要,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2.创设教学的情境,实施角色扮演会计电算化应用人才的培养,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点,而应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实践教学。在实施了任务导向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应将课程中的问题按类别、按体系加以切分,并根据学生个人特色和所形成的小组特色,合理分派。这样,每个学生都面临一定的任务,处于特定的实践情境中。例如,在划分会计工作岗位轮流实训,要求学生实施从创建帐套、完成初始化、输入记账凭证、审核、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整个过程。二是学生群体形成临时工作小组,要求学生使用某种会计软件完成一定的实验任务,小组成员轮流转换角色,相互评价,这样有利于他们切身体验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熟练相关的工作流程,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施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启示
1.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导向教学法转变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传统课堂中,教师充当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实施任务导向教学法,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卦能动性,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绝大所数的时间都留给学生,教师仅仅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积极地学习会计电算化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学习的方法,辅之以一定的实际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使他们具备了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需要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学习的热情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采用任务导向教学法,首先让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由教师给各个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小组内学生自主分配各自角色,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探讨与各自的角色体验,深刻领悟了课堂所学知识,并以实际操作取代了传统课堂中的“死记硬背”,改变了传统课堂中重理论知识轻实际锻炼的倾向。在这样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各自承担相应的实践任务,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探讨和角色演练,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之处。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新知识的热情,知识的获得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
3.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与智力全面发展,是人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和谐发展。传统教育重知识的传授和识记,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往往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与应试教育相对的则是素质教育,更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而将任务导向教学法引入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正是一种素质教育的实现形式。首先,任务导向教学法会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获得良好的效果,使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快速更深刻;学生通过分组分角色完成学习任务,增强了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成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升;小组成员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出不同的活动方案,增强了创新能力;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学习效果评比,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在良性竞争环境中获得共同发展。
作者:于秀丽 单位:通辽职业学院财经管理系
一、机械学习理论,忽视职业能力培养
会计是一门实践应用型科目,而中职教育属于职业型教育,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然而,很多中职院校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下,教师在课堂上仍采用理论灌输、课后记忆等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学生难以掌握最基本的会计技术,会计职业素养较低,导致他们就业困难。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不得法、法不科学。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中职会计教育发展的症结,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应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实施能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可以在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轻松、愉快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会计学习日见成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觉提高其实践能力。
二、中职会计专业的学法指导策略
结合十多年的中职会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以下四种方法指导会计专业学生,切实帮助他们学习得法、科学学习。
(一)基本的学习方法
按照“预习,L课一复习一作业一总结”等步骤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是预习。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新课,为听课和理解新课做好准备。二是上课。课堂上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必须独立思考和做好笔记,即善于思考和消化课堂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三是复习。复习的目的是理清知识要点的内在规律及来龙去脉,以巩固所学的新内容,为初步适用做好准备。四是作业。它是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作业转化为学习技能技巧。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复习之后才能完成好作业,因此复习阶段尤其重要。五是总结。它是分析知识的本质,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知识。总结一般在完成作业或测验考试之后进行。
(二)科学的记忆方法
“学而不思则周”,学习不仅要用功,还要勤于思考,在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因此,要学会用思考的方法学习,这就要做到:一是遵循知识规律来记忆。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学生要用心寻找其中的联系或规律,这样,经过思考后的知识点就容易记得住、记得牢。如,财务管理课程中,如增量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估算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加工成本、可分成本、沉没成本和共同成本等一联串的成本概念,是无法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的,但如果学生对每个概念都逐个用图示来分析理解,就可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概念。二是采用分析法记忆。任何事物都有其原因及结果,可由事物的起因追踪溯源,学生应层层分解和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并记住其概念和原理。如财务分析法的因素分析法原理,是在只假定一个因素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的前提下,并按照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的顺序进行层层分解,学生不仅能掌握其运用过程,而且能记住其原理。三是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所以记忆过程应采取先密后疏的方法。刚学过的新知识应及时复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四是利用“凝固理论”进行记忆。从心理学角度看,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或信息后应及时地休息,使新的知识或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