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含量分析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会计信息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围绕会计信息这个中心内容,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含量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成为了学术界不断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对两者关系研究的课题少之又少。本文首先对会计的商品属性进行了阐述,接着分别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含量及其研究发展进行了论述,并且在两者含义的基础之上,展开了对两者关系的探讨,最后从四个方面对两者的关系作了总结归纳:研究范围、分析方法、生产时间、研究的出发点。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含量;商品属性;研究方法

1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

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运用相关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所获得的能够反映会计的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信息,称之为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经济活动的价值体现。关于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业内学者的看法不同。乔旭东(乔旭东,2002)从产权的经济学角度分析,会计信息有的属性分为三种:私人物品、公共物品、介于两者之间的物品。蒋晓明(蒋晓明,2001)从商品学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本身就是商品,具有商品的一些特征。商品所应该有的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会计信息作为劳动产品也具有这两个因素。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智慧结晶以及劳动产生的消耗而产生,所以有一定的价值;与此同时,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者,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性的信息,所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由于观点的出发点有差异,所以对于会计信息的属性定义有别。本文是将会计信息的属性定义为一种商品作为讨论点进行讨论。

2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研究发展

2.1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发展

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是什么?根据调查显示,在不同的角度,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有所不同。其中,站在用户使用的角度,会计信息质量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服务,用来满足需求者的使用要求;站在生产者的角度,会计信息质量是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所生产出来的符合要求的产品;在对质量的定义中,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综合。此定义的内容广泛,对会计信息的实用性和符合性做了概括,所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可以从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来定夺。1970年,APB第四号报告指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易懂性、可验证性等七条。1980年5月,FSDB第2号公告将会计信息质量作为研究项目。之后,加拿大会计师协会指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效益大于成本、及时性等。2010年,美国学术界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特征:透明性。

2.2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内容

全文阅读

信息质量论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思索

本文作者:宋衍蘅 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管理层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过度投资;另一方面,由于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过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可能导致企业投资不足。无论是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都会降低投资质量,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否能够减少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现象呢?Biddleetal.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如果会计信息质量较高,一方面可以提高股东对管理层投资行为的监督能力,减少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外部融资成本,减少投资不足的现象。[7]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减少具有过度投资倾向(具体表现为现金余额小、资产负债率高)公司的投资额,提高具有投资不足倾向(具体表现为现金余额大、资产负债率低)公司的投资额,同时还可以减少企业实际投资额与预期投资额之间的偏差。综上所述,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升企业价值,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重要。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第一章第四条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简单地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该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客观地评价过去,科学地预测未来。现有研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两大类。直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包括对应计利润质量的衡量、对现金流量质量的衡量和对年度报告的直接评分等。

应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量利润之间的差异,也是会计人员专业判断在利润表上的直接反映。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可能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影响报告利润,从而影响利润质量,因此,管理层主观操纵的应计利润大小通常被用来衡量企业应计利润的质量。在这个基础上,Jones试图通过对公司历史和同行业影响应计利润因素(包括营业收入的变化和固定资产水平等)的分析来估计企业本年度正常的应计利润,进而得出企业本年管理层可能通过会计政策空间操纵的非正常的应计利润(称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并且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大小来衡量利润质量。[8]随后,Teoh,WelchandWong进一步将应计利润划分为流动性应计利润和非流动性应计利润两部分。他们认为,管理层对流动性应计利润的操纵空间更大,因此,他们以流动性应计利润的质量来衡量会计利润的质量。[9]后来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Jones的模型[8]进行了改进,如Kothari等人。[10]DechowandDichev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衡量应计利润的质量,即将营运资本转为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简称DD模型)。他们认为,应计项目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调整不同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应计项目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和判断,因此,估计误差越小,其质量就越好。[11]Francisetal.[4]在DechowandDichev[1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考虑了营业收入变化和固定资产水平对流动性应计利润的影响。Wysochi则对DD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12]

前述研究主要从应计利润的质量角度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除此以外,大多数学者还发现,管理层除了可能利用会计政策的应用空间来调节利润以外,还可能通过调整正常的经营行为来干预企业的报告利润。如Roychowdhury发现,企业可能通过提高销售折扣的方式来增加收入,通过增加产量的方式来降低产品销售成本,通过减少可操控性支出(如研发费和广告费等)的方式来降低期间费用等,这些方式可以暂时提高企业的会计利润,但是可能会降低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因此,可以用非正常的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非正常的高生产成本和非正常的低可操控性支出来衡量企业的利润质量。[13]财务报告除了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外,还包括大量的报表附注和补充信息。因此,仅仅用利润这个综合指标来评价财务报告的质量尚显不足,还应该全面评价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其他信息质量。一些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如LangandLundholm用美国财务分析师协会的公司信息委员会的财务报告评级,即财务分析师对企业整套信息披露政策的评价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4]Botosan用美国证券投资协会的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评级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5]Li用公司年报的可读性(以每句话中的单词数量和每个单词中的音节数量来衡量)和年报的长度等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6]

在某些研究设计中,现有学者也用高质量信息披露对相关利益人决策的影响后果来间接衡量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如利用会计利润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未来盈余反应系数、知情交易评分、财务预测偏差、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等来间接衡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综上所述,由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无法直接观测,因此,只能采用不同的估计和判断方法来进行衡量。但是,估计和判断通常是建立在一定的研究假设基础之上的,这样就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对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相互补充,以尽量提高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

全文阅读

XBRL\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信息质量

【摘要】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已发展三十余年,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XBRL的出现又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能够进一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基于XBRL、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标准、技术和方法构建智能会计系统,在商品上加注标签,让会计系统自动识别、进行无人工干预的会计核算,能够最大限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力保障经济稳定运行。

【关键词】 XBRL;物联网;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会计电算化工作。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财政部的支持下,投资500万元,从民主德国(东德)进口电子计算机,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进行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试点工作,从而拉开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序幕。“会计电算化”一词于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它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1999年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不断拓展和丰富,将会计电算化改为“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三十年,是计算机软、硬件前所未有地普及与发展的三十年,计算机、互联网已经与社会经济生活密不可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会计软件,经历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支持型、分析型转变,由小规模软件向大规模软件发展,由单纯的会计核算软件向综合业务处理的会计软件发展,向以会计电算化为中心的企业管理软件发展,向MRPⅡ和ERP系统发展。

199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Charles Hoffman率先提出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财政部于2009年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力争通过 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分类标准〕。由此可见XBRL的技术优势得到了财政部的重视。

(二)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全文阅读

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人们不再是只注重股东的利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有关研究中可以发现,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不同,所界定的会计信息需求是不同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是不同的。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言是一种权利的体现,一旦利益相关者发生利益冲突时,会计信息“面纱”后隐藏的各项权利便显现出来。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解释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而且它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生产流程具有有别于一般商品的特征。会计信息最终到达使用者时,已经与原始的经济事项产生了很多差异,这种差异统称为会计信息失真。它包括了制度失真、盈余管理失真、虚假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也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潜在的投资者和信贷者、管理人员、董事会、经纪人、证券承销人、律师、客户、企业员工、工会、行业工会、政府机构、财务分析人员及学者、监管机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社会大众等利益关系人,他们是各种要素(资本、管理知识等)的所有者,通过一系列明示或隐含的契约将各种要素投入到企业中去,并希望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回报。他们根据所掌握的企业情况决定是否向企业投入要素。而对于绝大多数利害相关者而言,企业报告是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与发展潜力的唯一途径。无论是哪种使用者,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现有的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信息使用者和潜在的将与企业发生利益关系的信息使用者。本质上二者具有共同的信息需求。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途径,可以主要提供直接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将所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归并为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会计使用者即可。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

传统的看法认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关键是通过法律监管,而在企业从传统的“单边治理”转向“共同治理”中,公司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它是为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服务的,而不仅仅只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在此过程中,每一利益相关者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必然会有操纵会计信息的动机,但也有监督会计信息的动机。既然对于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究竟该如何制定成为讨论的内容。财务报告的编制由过去的供给导向转变成需求导向。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要实现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到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分析考虑财务报告问题,以充分满足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的信息需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将使投资风险降低,投资者要求的投资报酬率降低,从而降低资金成本。我们引入了外部性这一概念来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性是由于会计披露主体对会计信息的不当披露所导致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披露外部性的承受主体)的经济利益偏离其原本应得经济利益的差异。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性与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对于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而言,其外部性的性质和大小都是不同的。正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企业为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负担了大量的成本,但没能通过市场从受益的投资者那里得到相应的成本补偿,由此会导致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配置过少。负的外部性意味着处于公司外部的众多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做出了错误决策,遭受了投资损失,增加了社会成本,但是管理当局提供的这种会计信息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并没有计入其成本费用,而是由他人、社会不合理地承担了,公司获得了与其费用不相匹配的收益。

四、会计信息的提供

全文阅读

高质量会计准则与高质量会计信息

【摘要】高质量会计准则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的保证条件,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是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笔者结合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和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的质量,分析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差距,并提出向高质量会计准则迈进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38项新企业会计准则,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此举被认为是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间的实质性趋同,会计界和资本市场投资者对此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经过2年多的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是否达到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其规范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又是否符合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特征?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一、高质量会计准则与高质量会计信息

(一)高质量会计准则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前主席阿瑟・利维特(Anthur

Levitt)认为高质量会计准则应符合三个标准:第一,要以公认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核心概念为基础;第二,准则必须能导致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供投资者在不同期间进行公司业绩的分析;第三,准则必须严格地解释和应用。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者葛家澍根据利维特的观点将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标准细化为九个方面:第一,一项准则的制定,首先要在立项、和实施时间方面,作出恰当的选择;第二,一项准则的基本结构应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要求;第三,一项高质量的准则,从术语的定义、确认标准、计量属性选择和对披露要求都必须清晰、明确、易懂、严密、完整;第四,制定一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当以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以规则为导向;第五,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有组织保证;第六,一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出台必须有一套公开透明的应循程序;第七,高质量准则要求在执行、解析和运用中能保持严格的一致性;第八,一项准则是否高质量要经过一定实践,并通过专家和公众的评估;第九,要使会计准则高质量,还需要若干基本的、必备的环境条件,如准则制定人员的素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高质量审计准则等一些基本结构。

全文阅读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摘 要: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要会计信息质量的规范,以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促进我国的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其会计数据信息的有效应用,保证其经济决策的合理、科学性,通过对其会计信息的有效管理,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现状分析 失真原因 应用方案 方案深化

一、关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分析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是一种对于会计经济活动内容的有效反映,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了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我们首要要进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认识,确保其会计数据信息系统的完善,保证我国的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会计信息是对某个经济活动中相关业务的整体运作情况的反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现实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环节的不稳定运行,导致了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会计信息具备时效性的特点,也就是随着市场经济信息的改变而改变,其具备相对真实性。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要进行会计信息环节的规范,确保其会计人员自身行为的规范性,确保其相关行为的合理性,以实现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反映,通过对一系列的会计运作方式的应用,促进其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系统的健全,确保其内部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其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在实际生活中,影响会计真实性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其会计制度的限制、会计人员自身工作能力、工作素质等的影响,都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提升。

会计信息的失真,不利于经济活动的长远发展,它不能确保单位的内部经营管理的质量效率的有效发展。由于其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其单位内部形成了恶性发展的循环,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影响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财务管理等等,这一系列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容易导致领导决策的失误、不利于其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可能出现一凉鞋的企业破产现象等。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们首先要进行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的优化,实现其单位负责人的自身管理意识的提升,以哟徐保证会计机构的稳定发展,保证会计人员的自身行为的有效规范,确保其实际工作的稳定运行,确保其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二、关于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其生产成本的虚列、其结算环节的不合理、收付款单的伪造、利润环节的虚构等,这些环节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体现。其记账凭证的失真,导致了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环节的不协调运行,不能实现对其经济业务的有效反映,导致了企业的不稳定的经济运作。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缺乏对记账凭证规范环节的玩,导致其费用结构环节的不合理优化,导致了一系列的科目使用不当的现象,不能实现对其科目环节的有效设置,出现了一系列的会计核算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

全文阅读

会计信息质量

尽管企业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

目前,八项准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的主要项目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几项。以下笔者试对这四项进行浅析。

1、坏账准备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

由于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可以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对于那些资产较好,会计核算规范的企业来说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财务报告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之,只能成为部分企业调节财务状况的砝码。调增计提比例,就会增加当期费用,减少利润,还可以减少当期纳税。

2、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由于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给了一些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使部分企业通过对计提方法的选择――总体、类别和单项,达到左右利润的目的。例如,投资类别分A、B、C等多种类别,其中A分a1、a2两种,B分b1、b2两种,C分c1、c2两种。期末对各项投资进行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各项投资跌价损益如:a1为-200元,a2为200元,A类合计互为抵消;b1为-300元,b2为200元,B类合计为-100元;c1为400元,c2为-200元,C类合计为200元。分别按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如:单项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1+b1+c2=-700;分类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B+C=-100;总体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B+C=-100。

全文阅读

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前,新的会计准则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国际的大潮流下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会计准则的修订还是保持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当下,多属性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是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而在现实中,各个属性计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五种计量属性之间是可以达到一致,它们相互关联同时有着交叉的关系在。在现行的多属性计量下,企业想反映自身价值,可以根据自己的模式来采用合适的计量属性,通过不同的会计使用者通过自身要求做好的经济决策。

关键词:计量属性;会计信息

一、计量属性的概念

(一)历史成本

就资产来说,最终实际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对负债来说,为企业偿还债务时,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从概念中得知,把时点确后,在会计信息质量上历史成本有较强的可靠性,并且会计内容简单易操作[1]。

(二)重置成本

拥有的假设条件,即时点要求现在时刻,取得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要保持与之前相同,满足则可以按照原来的会计对象来重新计量。由于经济环境是会一直存在变化的,当下取得跟之前同样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必然有着差异,所以完全一致是不现实的。实际情况中,它是对历史成本在当下时刻的重塑,所以历史成本是它的追溯,两者性质是相同,区别是时点不同,重置成本的相关性更加。重置成本有三个特点,首先它否定了货币的稳定假设,二是它由物价变化而变动地相关资产损益。

(三)可变现净值

全文阅读

浅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提要]本文以会计信息质量为分析对象,探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问题,以图获取真实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贯穿于信息加工、信息成品供给和信息披露全过程,在每一个流程会计信息控制重点不同,其信息控制与管理核心点也不同。企业需按照不同流程控制管理需要加工会计信息,以全面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加工质量;成品质量;披露信息质量;特征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2月19日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是重要信息集合体,是企业资金调度和业务管理内容的综合反映。由于会计信息是业务发展的核心载体,因而要求会计信息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准确披露真实业务内容。会计信息需求者作为信息使用者,其具体决策依据于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建立在正确会计信息基础上的经济决策行为,其决策质量较高;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将导致经济决策行为从初始就承担较大风险。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加工、成品评价和信息披露等层面分析会计信息质量,以期全面了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一、会计信息加工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是一个连续性信息集合体,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资金调度的会计核算反映。在会计信息加工过程中,必须从不同角度关心信息合成,以获取多维度会计信息。

全文阅读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从西方国家到我国会计舞弊案层出不穷,而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之一就是存在一个高质量的评价标准。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且在具体准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执行新会计准则,也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F235.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098-02

1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及现状

1.1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

在定义会计信息质量之前,需要先确定一下质量的定义。长久以来,“质量”一直难以定义,学术界也一直在探讨。目前为止,主要存在着如下几种定义:第一种定义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质量的暂拟定义:“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能用以鉴别其是否合乎规定要求的一切特性和特征的总和”。第二种定义是美国质量管理协会和欧洲质量管理组织所认可的定义:“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内在特性和外部特征的总和,以此构成其满足给定需求的能力”。第三种定义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格罗科克的定义,他认为质量是指产品所有相关的特性以及特性符合用户所有方面需求的程度。第四种定义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是表征实体满足规定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的总和。”

因此,根据这四个定义可以把质量的定义归纳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而会计信息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所以,可以把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归纳为:“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固有特性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程度。”

1.2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及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