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信息系统

ERP自20世纪90年代初被提出以来,以其功能强大大思想先进,只十几年的时间,便在全球的企业中流行开来,成为了当代最为先进管理思想的代名词,在中国,ERP的概念炒作阶段也已基本过去,ERP厂商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可以肯定,与以往的管理信息系统、MRP相比,ERP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ERP的实施使得许多企业的管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很多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是在美国,企业的ERP实施也经常失败。并且,ERP作为一个较新的思想,仍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ERP中的重要功能,虽然在以往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但是由于ERP的特殊性,ERP中会计信息系统也与以前的系统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对ERP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找出当前情况下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之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1ERP及其相关理论发展回顾

要谈及ERP的提出与发展,应当从MRP开始。MRP的发展经历了基本MRP、闭环MRP、MRPⅡ几个阶段,然后进入了现在的ERP阶段。

1.1基本MRP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IBM的管理专家约瑟夫•奥利佛博士首先提出了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将企业内的物料分成独立需求物料和相关需求物料两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MPR)理论,也称作基本MRP。这种思想的基础是库存定货点理论,并且提出了对物料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在这种思想下,物料的定货量是根据需求来确定的,这种需求应该考虑产品的结构,即产品结构中物料的需求量是相关的,即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这时的MRP重心在库存管理,主要解决库存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1.2闭环MRP阶段

基本MRP考虑了产品结构相关信息和库存相关信息,但实际生产中的条件是变化的,其变化受到从制造工艺到社会福利待遇等很大范围条件的影响,因此基本MRP下制定的计划准确性很难把握。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基本MRP的应用与实践,20世纪80年代初,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闭环MRP。闭环MRP理论认为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应该是可行的,即应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物料需求计划的执行与实现。在这种思想下,企业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验和执行控制。这时该理论的重心由原先的库存逐渐移向了生产。

1.3MRPⅡ阶段

全文阅读

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系统

信息时代企业的竞争由原来单一的市场竞争转变为以信息竞争为主的多元化格局,谁拥有高质量的信息,并具备从中挖掘出有用知识的能力,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地位的会计信息系统,目前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相关人员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改变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已势在必行。

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变革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企事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原始凭证,按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主要体现出业务发生的时期、摘要、金额和涉及的会计科目等。然后登记会计账簿,根据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有关的通用记账凭证(或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末结账后,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编制会计报表并对外报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首先归集到某一具体的会计科目,然后按科目汇总,最后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

二、构建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

1982年密切根州大学会计系教授W.E.McCarthy在其发表于TheAccountingReview的著名论文TheREAAccountingModel:AGeneralizedFrameworkforAccountingSystemsinaSharedDataEnvironment中首先提出了REA会计模式,其主要思想是对企业的重要资源(Resources)、事件(Events)、参与者(Agents)及相互关系建模,把企业一切经营事件相关的内容,按其原本的实际语义(原子方式)而不是人为加工为借贷分录的形式输入数据库中集中存储。资源是能为会计主体带来经济价值,而且可以辨认并为会计主体所控制的企业资产都属于资源。事件是指包括所有能从某方面直接影响会计主体资源的经济活动,不但包括能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交易事项,还包括其他传统会计不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经营活动或事项,如市场调研活动等能对管理决策提供所需信息的活动。参与者是参与事件的单位、部门或个人,会计主体收集与他们相关的数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计划、控制得评价其基本活动。参与者包括组织内部参与者如销售员、采购员、职工等和外部参与者如股东、银行、客户和供应商等。

由于所有这些相关会计主体的决策有用的数据都以原子方式存储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设计事件驱动的用户视图就可以提供各种管理和决策所需的信息,即各种管理报表和会计报告。用户还可以从原始数据即时汇总出自己特定决策所临时需要的各种个性化信息。

(一)构建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消除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

全文阅读

论会计信息系统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解释、利弊分析及风险的控制,加深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了解,有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影响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并管理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由单用户向网络化发展,尽管我国会计软件的功能、集成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但是会计软件在设计思想上依然存在一些缺陷。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并输出大量会计信息的系统。它通过输入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运用本身特有的一套方法,从价值方面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营成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定量描述,并将账簿、报表、计划分析等输出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活动提供帮助,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提供会计信息,以便更加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现有资金。

二、会计信息系统代替手工记账

会计信息系统代替手工记账就是指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搞不好,就有可能使会计工作产生混乱或造成数据丢失,给单位带来损失,因此,在从手工核算转向电算化核算的衔接和过度阶段,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建立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配有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并配有熟练的专职或兼职操作人员。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定人员、定岗位、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以利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全文阅读

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进入二十世纪后期,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巨大变化推动着管理信息系统(MIS)和会计信息系统(AIS)不断更新。本文拟就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管理思想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以及IT给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带来的新发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善于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管理思想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企业流程再造(BPR)的核心思想是:在新的企业运营条件下,若企业原来的流程已不再适应新的环境,则需要改造原来的工作流程、管理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顾客满意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使企业能更适应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

基于BPR思想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法为:从市场竞争全局出发,通过对产业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以提高竞争优势、满足顾客需要、实现工作流程的快速响应和敏捷通畅为目的,重构企业的流程运营模式和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流程运营中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流动,构建支持流程运营的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BPR思想进行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首要步骤是进行价值链的分析。价值链的分析分两步:

1、外部价值链(即产业价值链)的分析。站在整个产业角度来分析产业价值链,以实现产业工作流程敏捷通畅、企业间默契合作和产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寻找自己的理想合作伙伴。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要和自己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充分合作,考虑提高整个价值链的优化程度。整个产业链优化了、利润增加了,则产业链中每个企业分得的市场利润也随之增加。企业在构建信息系统对外信息交流界面时,要考虑合作伙伴企业的对外数据交换结构,以便达成一致,利于信息交流。通过分析产业价值链,还可明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功能和位置以及企业是如何实现价值增值的,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给管理信息系统一个总的定位: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

2、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分析企业各种业务活动的流程,确定能直接为企业产生价值或能为其提供必要支持的核心流程,如接受订单、开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分析流程现状的成本、费用和收益的发生,找出流程中的不合理之处,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中的流程优化原则,重构敏捷有效的业务流程。分析重构后核心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流动,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合理划分各个分信息系统,如研究开发系统、生产计划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采购系统、成品库存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售后服务系统、质量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

在构建好各个分系统的基础上,再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因为会计信息系统中计划、预测、分析、评价、决策子系统中有许多信息直接从其他各分系统取得;而且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也要反馈给各分系统,为各分系统所用。会计信息系统与各个分系统间的联系如下:

全文阅读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探讨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理论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含义

会计信息系统既可以称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CAIS)又可以叫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经过整合的信息系统,利用会计语言将组织的经济业务或交易事项表达出来,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有助于其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简称AIS审计(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Audit,AISA),如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

(1)收集并评价证据,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保证数据可靠完整、实现组织目标,让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2)“为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及有效,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师以第三方的客观视角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测与评价,并会向被审计单位的高层领导提出问题与建议的一系列的活动”。

(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也包括以下内容:

(1)确保资产安全

全文阅读

浅析会计信息系统审计

提要:作者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产生的必然性和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几点建议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会计 信息系统 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会计处理系统在内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事项都构建于信息系统之上,人们不仅需要对磁介质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也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流程所涉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因而扩大了其审计范围,从“观其会计”进步为“察其会计”,不再只从结果为出发点,而是提前到了过程伊始及过程进行之中,整个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运行的全过程都成为了审计的对象。它突破了传统的审计理论架构,对审计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决定,完善其理论体系,制定执业标准和规范,增强实践操作性,应当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1]。

1、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产生的必然性

1.1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正向大型化、复杂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其处理过程就极为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的信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环节处理的信息的可靠性,而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作出评价,以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客观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一方面,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导致一些技术的应用尚未到成熟阶段便遭淘汰,新技术往往被广泛使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信息系统的性能,但同时未到成熟阶段的新技术会给信息系统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信息系统要进入运行阶段,要经过规划、设计、编程和测试阶段,任一阶段出现错误,都会导致下一阶段错误的出现,甚至会出现“积累放大”效应。尤其是信息系统中的软件系统,其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始终存在着差距,无论采用何种开发方法和技术,都难免会出现错误。企业对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和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客观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推动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对信息系统实施审计,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减少信息系统的不稳定因素。

1.2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需要审计

全文阅读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论文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当前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开展:其一是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大幅提高了会计舞弊和会计信息差错识别的难度,因而从内部控制审计入手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就显得尤为必要。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越是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就越能避免和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差错和舞弊风险,因而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审计就成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和前提保障。其二是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程序审计。其审计内容主要围绕软件的应用程序设计功能是否完善、标准是否可靠,是否具备必要的会计信息处理功能,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是否符合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会计政策,是否存在程序漏洞和程序错误,是否人为故意地留有后门程序等。应用程序的安全、可靠、高效同样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效能,因而也是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数据、信息、资料的审计。同传统审计内容类似,其途径是通过计算机对相关原始凭证、财务报表、会计账簿等进行审计,对信息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数据采用动态分析和比率分析等方法,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可靠、完整和有效。另外,还应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前审计,即在信息系统开发之初就要求审计人员介入,跟踪前期的系统程序和硬件的设计、编写、建构、实施,跟踪系统实施过程中的运营、调试、维护、修正,以确保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符合财务和会计行业标准、符合公司会计政策和系统职能需求。

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现状简析

自20世纪末开始我国企业普遍实施会计信息化以来,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也应运而生,并在政府、企业及审计机构的组织实施下有效开展起来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具体表现在:其一,初步建立了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相关准则和规范,使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能够依据这些技术标准和准则更好地开展会计信息审计工作。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9年颁布的第一个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以及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的《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都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方法、程序、内容和范围等进行了初步界定和规范,明确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审计人和被审计人的权责范围。2008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更是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纳入到风险导向审计的现代审计范畴,使之更为完善、全面和高效。其二,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发挥了一定成效,推进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信息化发展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化即包括会计信息化,鉴于此,我国审计体系也同样顺应时展潮流,针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制订和实施了相适应的审计模式,有效履行了审计职能,推进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审计体系自身也开始了信息化变革之路,构建审计网络和审计信息平台,审计信息化软件也随之兴起并展现出高效能,极大地提升了审计效率。

三、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和企业信息化战略发展的步伐,也直接促进了审计体系自身的信息化发展。然而研究过程中也同样发现,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改进,具体如下。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法规制度不健全

先进水平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需要建立在健全的审计制度体系之上,使审计工作在制度保障之下规范、高效运行。然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则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相关制度法规十分零散,大多只针对某一方面做出具体规范,还没有统一的、完整的、具有体系性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可以指导和保障实践的有序、有效进行。例如,目前还有没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方法、技术、程序等都未能界定统一的实施规范。

全文阅读

论会计系统的信息审计

一、引言

长期以来,在应用信息技术(IT)过程中,人们总是过多关注其中的技术(T),而缺少对其中的信息(I)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当人们欣喜地看到IT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得以加强之际,又更应当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受到的威胁深感担忧。为此,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SOX法案、CIBIT等一系列IT控制规范相继出台,而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诸多标准、指南和程序更是直接将焦点对准组织的信息资产的安全之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8――信息系统》等规范文件的,强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随后,财政部于2009年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未来5~10年会计信息化首要的工作目标,是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国内外诸多IT控制与审计制度的不断涌现,充分说明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化体系之中,当务之急是建立会计信息的生产与传递严密的控制与审计标准体系,为此,笔者在梳理国内外信息审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信息审计在会计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会计系统应用信息审计的若干思考,以求这一工具与方法在我国会计系统中早日得以应用。

二、信息审计研究概述

对信息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目标及信息审计的主要内容等方面。

(一)信息审计的基本概念 目前,信息审计内涵尚未有一个被理论界认同的概念。美国信息学家D.Ellis(1993)首次将信息审计定义为:“审查已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找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任玉珍,2009),试图将信息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合二而一,以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布彻南(Buchanan,1998)和吉伯(Gibb)则将信息审计界定为:“对组织信息资源和信息流进行发现、控制和评估,以实施、维护或改进组织的信息管理的过程”,这一定义将信息审计的内容确定为信息资源与信息流两大部分至今影响至深。奥那(Orna,2004)则将信息审计的对象拓展为人、文档和信息,并认为,信息审计是通过对一个组织中的人、文档等的查证,系统地检查信息产生、利用和流动的情况,进而确定其支持目标。英国信息管理协会(Aslib)拓展了信息审计的内容,指出它是参考组织的人员和已有文献,对组织的信息资源、信息流和信息需求等方面进行的系统检查,以确定其对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我国学者娄策勤和高策(2009)则结合当前新的信息环境和信息理论,将信息审计看作是一种管理工具,认为它是一种发现、解决组织信息管理缺陷的管理工具。黄亦西(2005)也指出,信息审计是为了充分开发信息价值,通过对组织的信息流和信息资源的调查、评估,从而识别组织的信息需求,确定组织的信息环境,并制定相应政策的过程。

必须强调的是,信息审计中的“信息”是一个广义信息的概念,包括严格意义上的信息和数据两类。笔者认为,处于IT广泛应用的今天,信息与数据的细分必不可少,它对人们研究信息审计的对象、内容和范围至关重要,因此,笔者将对应于数据审计的信息审计称为狭义信息审计,以括号注明“狭义”。而将涵盖数据、信息的审计视为广义信息审计。

(二)信息审计的基本目标 美国学者查菲(Chaffey)和伍德(Wood,2008)指出,信息审计是用来评价当前信息质量和管理行为的水平,即“是什么”的问题。它也可作为一种状态分析的工具,用以协助构建信息政策和评价信息战略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将信息审计看成是信息质量与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赖茂生(2005)认为,信息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维护或提高组织机构的信息管理。胡善勤则从IT视角出发,指出用以记录网络上各计算机行为的信息审计,其目标有两个:一是可定期对各种网络行为进行采集、统计和分析等,发现存在的漏洞并及时修补;二是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可以进行信息分析,找到事故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见,信息审计的根本目标,主要在于提升信息质量,由于信息质量的优劣首先取决于信息资源对企业实现目标所作的贡献,故而在当前情况下,信息审计所面对的必然是企业的IT系统(如ERP系统),基于IT视角可使人们进一步明确信息审计目标,并为企业IT环境确定信息审计的内容与范围。

(三)信息审计的主要内容 随着IT应用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不应把信息审计看成是一种选择,而是达到确定信息资源的价值、功能和用途,以便充分开发其战略价值的必要步骤。信息审计包括信息资源和信息需求两大内容,但它是否也应包括信息流则是众说纷纭。鉴于信息流审计和信息流程重组中的众多理论和流程具有相似性,有些学者认为信息流审计不应归属于信息审计范畴之内(高策,2009)。笔者认为,处于IT应用的初始阶段,将信息流纳入信息审计的主要内容,对于企业的系统信息流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信息流与企业组织流、业务流密切相关,面对网络环境,企业流程再造的本质就是实施三者的同步发展。而从企业ERP系统应用层面来看,信息资源、信息流与信息需求三者不能单独割裂开来,只有将信息流与信息需求、信息资源同步考察,才能对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加以客观地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全文阅读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对传统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线索的改变

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将会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系统中,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代之的是存有会计资料的磁盘等存储器,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肉眼不能识别。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了、消失了。

(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

审计师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在手工会计条件下,内部控制一般表现为对人的控制,强调职责分清、相互牵制,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纸面信息进行手工核对和检查,责任容易明确,结果也比较直观。而在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而且多数情况是以计算机内部控制为主。手工会计系统原有的内部控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地降低会计信息系统特有的风险。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系统处理与存贮的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针对其固有的风险,建立新的内部控制。

(三)审计内容的改变

在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却发生了变化,由与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有关会计事项,系统就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在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四)审计技术的改变

全文阅读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摘要: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建设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实用性为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以培养更多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信息;现状;课程

一、课程性质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与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联系密切,其先导课程既包括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课程,又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生应在理解和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概念和方法之后,再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培养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懂得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的实用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系统地学习,首先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充分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在学生获得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之上,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增强学生用现代计算机工具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

三、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1)企业会计事项数据库。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