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有研究表明,先进先出法(FIFO)与后进先出法(LIFO)会产生不同的资产与盈余报告,且在税收管理和盈余管理上,后进先出法容易诱发报告主体的节税筹划与LIFO清算。但从实验逻辑上看,两法各自会产生好品循环效应与坏品循环效应,两种效应又分别表征为价值前置与价值沉淀显示机制,后进先出法也因此具有更加深刻的资产信息报告价值与市场信息传达价值,两法互斥会面临税收监管、盈余信息监管与资产信息报告、市场信息传达的两难选择。理论分析与相关证据也表明,受契约成本等成本约束,后进先出法对节税筹划与LIFO清算的诱发往往成为一种理论假定而不是实际结果,因而取消后进先出法的现行会计准则安排仍然不能诠释制度的最优均衡。
关键词: 信息报告;成本约束;存货计价;会计准则安排;循环效应;实验逻辑
中图分类号:F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2-0068-06
一、综述
存货成本流转包括三种假设,即平均成本、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对于报告主体而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管理性决定。而对于会计准则来说,作为存货发出的两种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都具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意义。在价格持续上涨的假定下,先进先出法报告的盈余信息和资产信息欠稳健,但报告的存货信息则比较接近实际价值,后进先出法报告的盈余信息和资产信息较稳健,但报告的存货信息却容易低估存货实际价值。这里的存货实际价值是以“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来报告的期末存货价值,FASB对“市价”采用重置成本计量,从利润表即获利能力,而IASB对“市价”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从资产负债表即资产观。无论采用重置成本还是可变现净值,在价格持续上涨情况下,后进先出法对于期末存货报告容易低估实际价值,因而不符合日趋流行的资产负债观。
一般来说,较为稳健的会计计价方法应该被优先选择,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国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IASB 2003年修订后的IAS2)》一致,两者都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根据其他国家研究资料,除美国会计研究公告43号(ARB43)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外,英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9号《存货与长期合同(SSAP9)》规定,企业若采用后进先出法,董事具有特殊的责任,法国、日本等也都禁止或限制后进先出法的使用,其原因何在?
除因存货信息的报告不符合资产负债观外,会计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的原因还应该缘于两个诱发因素:一是在税收管理上,后进先出法为报告主体提供了减少应税利润的技术条件,能够诱发报告主体的节税筹划;二是在盈余管理上,后进先出法为报告主体提供了会计利润报告的操控空间,能够诱发报告主体的LIFO清算(liquidation)。
(一)对节税筹划的诱发
【摘 要】 文章旨在探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选取沪深两市600家上市公司所的2010―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统计并分析企业自身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其信息可靠性的说明和第三方审验情况,通过对企业进行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分析社会责任报告信息的生产过程是否可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可靠性水平不高。企业应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可靠性,全面、客观地披露社会责任绩效等关键信息,从而保证报告总体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
【关键词】 社会责任报告; 可靠性; 第三方审验; 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F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5-0047-05
一、引言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全球范围的重视,在政府、社会大众的压力以及企业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之下,许多上市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并付出了一定成本。但该信息是否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发挥其有用性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社会责任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可靠性和质量。国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Hammond and Miles(2004)认为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十分缺乏,他们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按照预先制定的报告要素特征进行编码,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访问,让专业质量评价机构、学者检查打分,得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结果发现,英国4个有代表性的信息质量评估组织构成的专业质量评价者对可靠性的定义比公司更严格;标杆和奖励机制是社会责任披露的重要驱动因素。Sillanp■(1998)提出,鉴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机会主义及欺骗行为的普遍存在,经过鉴证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有助于得到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提高信息可靠性。Davenport(1978)建议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报表像财务报表一样受到独立审计。通过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公司会知道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也会掌握如何编写,如何衡量以及哪些是合适的行为和活动指标,哪些不是合适的指标的规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就会具有较少的欺骗性,以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致力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宋献中和龚明晓(2007),他们采用内容分析法和信息质量特征的概念框架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年报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了整体评价。此外大部分研究是采用指数法对报告披露状况进行评价,专门对可靠性进行研究的极少。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的研究难题。随着我国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自身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可靠性的说明及审验情况,并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水平。
二、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含义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G3)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定义为:编制报告时使用的信息及各个步骤,其收集、记录、编排、分析及披露的方式应当可验证,并可确保信息的质量及实质性。其具体描述为:报告中的信息及数据,应当有内部控制或文件记录为依据,供编制者以外的个人复核。没有证据支持的绩效,不应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除非其为重要信息,而报告应明确解释一切有关该等信息的疑问。有关证明报告决策过程的方式,应当使主要决定的依据(例如决定报告内容、边界、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过程)能够验证。在设计信息系统时,报告机构应预先考虑到系统能够验证,并作为外部审验过程的一个环节。
一、在审计实验中置入XBRL因素
1.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基于XBRL数据的审计过程,帮助学生增强对审计理论与方法的感性认识,熟练掌握收集审计证据的主要方法,理解并顺利实施XBRL的信息渲染与萃取,培养动手能力。
2.实验内容。
从教学方来看,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如下内容:XBRL会计数据的生成与传递过程;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的基本机理;XBRL信息的萃取机理;基于XBRL的审计证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从学习方来看,通过实验掌握如下职业技能:获取传统财务报告信息;把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从XBRL财务报告中萃取信息;收集和处理审计证据。
3.注意事项。
一是传统财务报告的获取。通过以下渠道获取传统财务报告信息:上市公司网站;财经网站;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巨潮网站);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其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金融时报、中国改革报、证券日报、证券市场周刊)。二是XBRL实例文档的获取。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中下载XBRL实例文档。三是取得对会计准则及相关规范的理解。主要涉及会计信息化、XBRL通用分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四是取得对审计准则及相关规范的理解。主要涉及审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与沟通、审计过程中对信息的关注等。
4.设计建议:
1.实验室校验装置信息
对于不同的被校参量和被试品,会使用不同的实验室校验装置,因此,需要在报告中提供给客户装置基本信息和参数信息,主要有装置名称、型号、出厂编号或资产编号)、规格和/或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或不确定度等等。这些信息属于校验装置本身的属性,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校验装置根据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4.1.2计量标准的溯源性要求,“计量标准的量值应当定期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因此,在出具的报告中提供校验装置的溯源信息也是必要的[1]。溯源信息主要包括校准/检定证书编号、校准/检定日期或有效期至或校准/检定周期、溯源机构等。这些溯源信息是随着校准/检定周期发生变化的,需要及时维护更新,以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实验室校验装置信息管理目标
目前,实验室校验软件对校验装置信息的管理十分简单,通常只是作为系统设置一个配置功能页面,包含的信息主要有装置名称、准确度等级、型号、出厂编号等固定属性,而且不是必填项目,在报告出具时也不存在引用或关联关系。或者,为满足报告出具的需要,应实验室校验人员要求,在报告打印或系统设置界面添加一个修改溯源信息(如校准/检定证书编号、校准/检定日期或有效期至)的接口,在报告打印时引用并显示输出[2-3]。由于校验软件设计开发人员,对校验装置信息的维护功能缺乏必要的规划和设计,这种以输出打印为目标的校验装置信息一维记录方式,存在出具的报告中出现溯源信息与实际校验时间不匹配的隐患和漏洞。例如,溯源信息在每年1月份更新,3月份出具的报告中应显示的是当年的校准/检定证书编号,由于校验软件中的打印功能显示的溯源信息跟日期没有建立关联关系,如果今年3月份查询打印上一年12月份校验的被试品的报告,可能会误显示为今年的溯源信息。只能依靠校验人员手动修改为上一年度的校准/检定证书编号,再打印上一年12月份的报告,对校验人员来说存在报告出错的隐患。因此,通过数据库管理技术消除这种隐患势在必行,应该在校验软件中增加校验装置二维甚至三维的信息管理功能模块,而不仅仅作为系统设置的一个附属功能,以加强对校验装置信息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本文探讨提出校验软件的装置信息管理方案,只需要对校验装置信息进行一次性维护更新,就能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历史报告的复现性。
3.管理方案设计
针对现有校验软件以输出打印为目标的校验装置信息记录方式,在对现有的软件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做较小的改动基础上,可以提出方案一:保存每条校验数据记录时,将校验装置信息一并保存,以解决在输出打印历史校验数据报告时,校验装置的溯源信息与校验的日期不一致的问题,以保证历史报告的复现性。另一种解决方案是重新建立校验装置信息数据库,根据需要设计校验装置二维信息表,实现对校验装置信息的关联管理。在报告显示打印时,依据校验日期,选择有效的校验装置基本信息、参数信息和溯源信息。这些信息只一次性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加以维护、更新,不随每条校验数据记录重复保存。对数据库设计如表1、表2所示。校验装置参数信息表包含校验装置的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信息,是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的。当向上级溯源时,如表3所示,校准/检定的内容的变化可能会使得测量范围和/或准确度等级信息发生变化,这时需要添加一条新的记录,录入新信息的“启用日期”,并将此“启用日期”,作为信息变化前上一条记录的“停用日期”项内容。校验装置溯源信息表包含校验装置溯源的信息,是需要周期性更新和维护的,每次更新则添加一条新记录。为实现校验装置信息管理功能,关键在于将校验装置参数信息和溯源信息与校验日期建立关联关系和逻辑判断条件。通过主键使从表与主表建立关联关系,主表的一条记录可以对应从表的一条或多条记录。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关系如图1所示。校验装置参数信息和溯源信息的选择,以校验日期作为筛选判断条件。信息判断选择流程如图2所示。
4.方案比较
两种方案的提出各有其利弊。方案一中将校验装置基本信息和溯源信息,对应于每只被试表的参数信息一并加以保存,这种方案对现有的软件结构改动较小,而且能够解决复现历史报告的问题,即使历史报告中存在有错误的校验装置信息。但是,重复保存的校验装置信息占据大量存储空间,产生批量的冗余信息;这种方案也仅是将校验装置信息加以保存,以便日后复现,并没有起到对校验装置信息的管理作用。这种方案适用于较早开发应用的校验软件,通过功能完善实现报告打印。方案二中建立了校验装置相关信息数据库,根据校验日期查询,将查询结果输出显示于报告中,可以实现关联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减少冗余数据;能够保持数据一致性和历史报告复现性。但是,这种方案需要对软件结构做出调整,增加校验装置相关数据库。这种方案适用于新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校验软件,在开发初期将校验装置信息管理功能进行统一规划,使校验软件的管理功能和实用性更强,更符合实验室校验人员的工作需要。
摘要
北京科技大学通过3年的系统研究,对比了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和信息化融合后的报告系统撰写方式对培养学生实验、科研能力的影响.探索了使用计算机智能评判技术提高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质量的可行性及方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在2015年年底的对比试验研究中,可以看到我们建立的物理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通过网络撰写、智能评判既保持了传统手写报告训练的优势,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保证报告评阅过程中的全面、公正与公平性的同时,还极大地减轻了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工作量.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物理实验;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实验课程.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各高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主要在实验预约、成绩管理、仿真实验、MOOCs视频教学等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但如何在实验报告方面恰当地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研究还尚显不足.物理实验课程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和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课程[1-3].物理实验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能力培养时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4]:(1)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4)培养学生实验分析与研究能力;(5)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6)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7)培养学生创新与实验设计能力.其中,实验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撰写实验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分析与研究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近年来,我们对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涵盖了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实验考试等方面,本文重点阐述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实验报告中的应用探索.
1实验报告评判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理工科高校来说,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每年需要承担培养的学生数量众多.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每年需要培养约3000人,每节实验课面向的学生不超过16名,这样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课题组的授课教师,同时还有几十名研究生协助参与授课,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实验教学专业水平出现较大差别.这样,实验报告的评判随意性很大,缺乏规范的评判标准,造成不同教师所带学生的课程成绩差异较大,评定不客观不科学.另一方面,学生人数多,实验报告批改量大,授课教师很难为每一位学生计算实验数据,进行细致的评判,特别是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估算.因此,时常出现很多教学要求不能确切落实,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现象.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仅仅靠课堂无法完全消化实验教学的内容,物理实验课程具有内容丰富、实验条件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在短短的一节实验课上很难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消化所有的教学内容;(2)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估没有客观与规范的标准,实验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实验、实验报告、期末实验操作与笔试多个环节,不能通过统一的一份试卷来考核全体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掌握情况,但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核成绩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各个实验班之间、不同的老师之间评价标准不一致;(3)实验报告是反映学生掌握实验课程内容情况以及实验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但实验报告批改量大,完全靠人工批改,难以做到细致、全面.从实验报告评判的整体情况来看,评判质量差别较大,许多需要学生改正的问题没有指出,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反馈信息,影响了学生扎实地掌握教学内容,使得大面积的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控制和提高.
2信息化技术在实验报告评阅中应用的设想
【摘要】 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为企业生成、加工与传递相关数据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给审计提出了更多挑战。XBRL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在网络环境下基于XBRL实施审计,需要分别对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有所侧重地作出调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网络环境;XBRL;审计;XARL
一、网络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互联网发展至今,电子商务、网络财务、电子货币日益普及,网络环境的形成,给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经济活动参与主体――企业的方方面面。以企业会计特征为例,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理论、方法多样化,会计信息实时化、全面化,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化、智能化和开放化。企业披露会计信息更加低成本、高效率,会计信息也更容易被粉饰。此种新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
作为经济警察的审计人员,其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一)改变审计信息处理模式
网络环境下,企业所有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都存放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络中,审计人员可借助软件实时、跨地域收集审计信息,其输出、存储和检查都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无需人工过多干预,有效避免人为差错,审计效率能够得到极大提高,一定程度上也能控制、降低审计成本。
(二)拓宽审计线索来源
一、在审计实验中置入XBRL因素
1.实验内容。
从教学方来看,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如下内容:XBRL会计数据的生成与传递过程;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的基本机理;XBRL信息的萃取机理;基于XBRL的审计证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从学习方来看,通过实验掌握如下职业技能:获取传统财务报告信息;把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从XBRL财务报告中萃取信息;收集和处理审计证据。
2.注意事项。一是传统财务报告的获取。
通过以下渠道获取传统财务报告信息:上市公司网站;财经网站;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巨潮网站);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其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金融时报、中国改革报、证券日报、证券市场周刊)。二是XBRL实例文档的获取。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中下载XBRL实例文档。三是取得对会计准则及相关规范的理解。主要涉及会计信息化、XBRL通用分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四是取得对审计准则及相关规范的理解。主要涉及审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与沟通、审计过程中对信息的关注等。
3.设计建议:一是教学准备。
教师在准备实验时,要撰写审计案例文本,对审计环境、公司概况和审计的主要环节进行描述,以提高审计实验的效果。二是学习准备。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应回顾传统财务报告信息的编制过程、XBRL的基本理论、XBRL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和报告流程。此外,还要收集或编制基于XBRL的样式表,提高实验过程的可视化效果。三是比较实验效果。通过XBRL审计只是《审计模拟实训》课程的一个环节,在实施XBRL审计实验之前,已经实施了传统审计实验。教与学双方都应比较两种实验的效果,以增强对XBRL审计实验的理解能力。四是做好实验总结。教师要撰写教学总结报告,学生也要撰写模拟实训总结报告。
二、把传统财务报告渲染为XBRL财务报告
[摘 要]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07年至2012年深市A股制造业企业年报为样本,基于盈余反应系数(ERC)对XBRL 财务报告的应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XBRL财务报告的披露,提高了盈余反应系数(ERC),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了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效率。
[关键词]XBRL财务报告;盈余反应系数(ERC);事件研究法
[DOI]10.13939/ki.zgsc.2016.42.064
1 引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相继提出,计算机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运作效率,其中财务报告的披露与财务信息的获取已经与信息化l展水平息息相关。自上交所和深交所硬性要求上市公司进行XBRL披露以后,XBRL的披露是否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盈余质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文拟采用事件研究法,基于更早实施披露XBRL财务报告的深市,选取深市A股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首先检验XBRL财务报告披露前后对累计超额收益率(CAR)的影响;其次基于盈余反应系数(ERC),从XBRL披露前后窗口期盈余反应系数的对比研究以及总体样本的回归检验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探析深交所自全面披露XBRL财务报告后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情况,来测定XBRL年报的披露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披露水平,从而改善投资者投资效率,进一步补充了XBRL财务报告披露实施的应用效果研究。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XBRL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对器具样品进行校准检测并出具证书报告是综合管理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它是为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这个“产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质量,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整个校准检测工作流程的其它环节。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室在校准检测和制作报告时,基本上采用的是手工作坊形式,这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之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证书报告的质量,使单位效益实现最大化,就成为各综合管理实验室一直努力的目标。本文就拟从综合管理实验室对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等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阐述,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
【关键词】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
1、综合管理实验室对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传统的综合管理实验室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执行力来保证校准检测和证书报告的质量,这不仅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的需求,更是难以达到实验室评审的要求。对证书报告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实验室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各部门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与职责划分,每个岗位都严格按照自己的任务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并对证书报告实施层层把关、多级审核,除此之外,还设立专门的人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定期的质量抽查,对各个部门进行质量评审等等。总之,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最终目的还是要最大化的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使其既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又符合实验室的评审标准。
2、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
在综合管理实验室内,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器具样品、器具设备、证书报告、标准规程等。在这个问题上,对实验室的业务规程进行一番分析,很有必要。经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流”:
2.1物品。所有的器具样品作为综合管理实验室测量的对象,都有一个收发测量返回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收存交测接存发。具体来说,在从客户手里接收到器具样品之后,将其赋码入库,接着将随样品送检单出库的器具样品转交给专业部门,然后由专业部门根据指定的标准规程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在这一系列的任务完成之后,再由专业部门将器具样品及证书报告交回到收发存库,最后通知客户取件。
2.2单据。一般来说,在业务流程中单据很多,比如下厂单、完工单、收费单、交接单、对账单、抽样单、报价单、任务单、委托单等等。典型的单据流程应该是:填单录单审单任务下达测量过程费用产值单打印收费。
[摘 要] 按照我国对证券市场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季度报告。从实证检验的角度来考察季度报告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季度报告对盈余数据披露的会计信息有用性较低。研究中也同时发现,季度报告披露后,投资者对当年年报盈余信息的反应明显变小了,说明引进季报之后年度盈余公布的相对信息含量下降了。由此考虑公众对季报的关注角度与对年报有所区别。
[关键词] 季报 年报 信息含量 实证研究
一、文献回顾
在会计理论框架和会计准则制定中,会计报表的目的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即能否向投资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直接影响着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决定着会计的生存发展。盈利预测是会计信息含量的基础。近几十年来,学术界有大量文献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地验证会计盈余数字的有效性。从总体上看,这一领域主要形成了两类研究。一类是交易量反应研究,主要研究盈余公告期间股票交易量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动,从而验证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一类是股票价格反应研究,主要研究股票价格对盈余数字的反应,从而验证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买卖的投资决策中,是否应用了会计信息,股票价格反应研究通常又有股票价格波动性研究、平均累计超额报酬率研究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这方面的最早研究由Ball and Brown (1968) 完成。他们最重要的发现是:第一,股票价格对收益的反应是一致的,即收益上升的股票价格相对市场整体是上升的,而收益下降的股票价格是下降的。第二,由于对非财务公告信息的了解,市场对收益变化的反应是提前的。第三,由于市场不能完全预见到公司财务的准确情况,信息公告当日的市场反应显著。第四,市场对公告信息的反应是有效的,公告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在公告当日完全释放,投资者不能在公告后获得超常投资回报。
为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表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根据要求,从2002年第一季度起,在所有上市公司实行季度报告的披露制度。
目前关于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的研究多侧重于这些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是否向投资者传递了新的信息。Haw et al.(1999)、赵宇龙(1998)、陈晓(1999)皆检验了年度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Haw et al.(2002)还进一步验证了中报会计盈余的有用性,Kross和Schroeder(1984)季度报告公布时间与极度信息的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季度盈余公布的时间与股票报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早公布的季度盈余报告包含了较好的信息;与晚公布的季度报告相比,早公布的季度报告伴随着较高的超额报酬。
但是,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盈余对股价变动的解释力度都非常低,一般在2%~5%,最高也不超过10%。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其他变量所引起的。
就季度盈余报告公布之后,年度盈余的信息含量是否会有影响,Mcnichols和Manegold(1983)通过比较34家样本公司开始公布季度盈余报告之前和之后的平均相对方差发现,第-4日、+1日、+2日的相对方差量在季度报告实施后明显地变低了(p=0.05),若比较从-5日至+2的平均相对方差,季度报告实施后的相对方差就更加小了(p=0.01)。这些证据均说明,引进季度报告之后年度盈余公布的相对信息含量下降了。